语篇分析和英语翻译教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茉莉小丸子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篇分析和英语翻译教学(共含1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茉莉小丸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篇分析和英语翻译教学

篇1:语篇分析和英语翻译教学

语篇分析和英语翻译教学

本文把语篇分析引入英语翻译教学中来,指出了语篇分析法和传统翻译教学法的`区别,并突出论述了前者的优点.文章主要从提高学生英语的翻译技能的几个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语篇分析对英语翻译教学的积极作用.

作 者:孔孜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法   翻译教学  

篇2:语篇分析与语言教学

语篇分析与语言教学

一.引言 听、说、读、写、译是语言教学的.五个基本技能,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日臻完善,教学也由传统的语言教学向语篇教学过渡.语篇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及结构内容上人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地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

作 者:段娜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7) 分类号:H0 关键词: 

篇3:语篇分析《再别康桥》

语篇分析《再别康桥》

分析徐志摩的经典诗《再别康桥》,如何来分析呢?

一、前言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在性灵、意象、音律三方面,也可以说,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具有这三大特色。而且,这三者在他诗中实际上是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徐志摩诗歌艺术的整体,使他的诗给中国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某些有普遍艺术的经验。本文试图以语篇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分析其代表作《再别康桥》。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by XuZhimo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Quietly I wave good-bye,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weeds,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To seek a dream?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ur of starlight.

But I cannot sing aloud,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Even summer insects keep silence for me,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二、语篇分析《再别康桥》

Halliday认为情景语境制约着对意义系统的选择。语篇是在情景语境的制约下通过对意义的选择生成的,这些意义的选择在词汇结构中得到体现。在词汇语法层,体现意义的基本单位是小句(clause)。它是一个多变功能的结构,同时体现多种语义结构。与情景语境3维度相对应,语义层也有3个基本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谋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概念功能是讲话者作为观察者的功能,表达人们的社会经历和内心的心理经验,同时也表达事物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如并列、从属等。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闯入者(intruder)的功能,表达他的意见、态度、评价和他与听话者的相对角色,包括社会角色和交流角色关系。[1](P144―146)谋篇功能是讲话者作为组织者的功能,它把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根据情景语境在语篇中组织成一个整体,共同在语境中起作用。概念功能在小句中由及物性(transitivity)等形式得以体现,人际功能以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得以体现,语篇功能以主位―述位(theme-rheme)的形式得以体现。下面从及物性等三方面对《再别康桥》进行分析。

(一)及物性分析

语篇的及物性结构是将人们的行为、见闻及感想通过不同的过程类型表现出来。及物系统包括6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2](P180―183)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事的(doing)的过程。本诗的这一过程主要由叙述者的行为体现,第一节写了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万千的离愁,连用了三个“quietly”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全诗以“quietly”“take my leave”“came”“weave Good-bye to the clouds”起笔,作者运用物质过程,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第五、六节,诗人虚幻的物质过程出了一层新意,借用“seek a dream”“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ur of starlight.”“But I cannot sing aloud”“Even summer insects keep silence for me”四个句子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quietly”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营造出一种节奏上的特殊感觉,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虚实相间的物质过程使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

存在过程是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常用的动词是“be”,也有其他动词,诗歌中有大量关于存在过程的表达,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对诗歌意象的苦心经营中。“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floating heart”“water plant”“pool”“elm trees”“rainbow”等意向都是诗人珍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份情感,这些意象的虚与诗人心中情的实,相映成趣,一张一合,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通过情感化赋予客观物象以感情色彩,使这些意象由平入奇,因情感而着色,因情感而美,因而全诗更显得飘逸而具有灵气。

心理过程表示的是内心世界的活动。作者在将清澈的潭水疑作“the rainbow from the sky(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a rainbow-like dream(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行为过程表示的是一些行为活动。有些行为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有些反映心理状态。[2](P183)第五节寻梦是作者虚幻的一个行为活动,通过对康桥那些虚实意象的描写,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和它们糅合在一起,要撑一支长篙去寻梦,这样清新秀丽的画面,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关系过程表示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河畔的金柳)”“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夕阳中的新娘)”“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波光里的艳影)”“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r(软泥上的青荇)”“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在康河的柔波里)”“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那榆荫下的一潭)”都表示一个方位关系。

(二)语气和情态分析

这首诗主要使用陈述句来陈述事实,用感叹句来表达感慨,用疑问句来故意设疑。陈述语气陈述了作者的物质过程、所有意象的方位、样态,以及作者对意象的苦心经营有些刻意性质的追求,他擅长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趣,并使生活形象与诗歌的意趣融会到他的作品里,从而构成较高的美学境界。通过感叹句“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情,将自己的缕缕情思融会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seek a dream?”这个形式上的疑问并为真正表达疑问之意,此节作者运用虚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构成了一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自己对康桥的爱意,对往昔生活的憧憬,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情态主要由小句中的情态动词和其他情态成分来实现,用以表示说话人对事物的判断和态度。在本诗歌中,情态动词有“would be”“can not”。“would be”表示意愿,作者对康河无比爱恋因此愿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和康河融为一体。作者旧地重游无比高兴,再加上着眼前的美景,他真想高歌,但是他却“不能”,因为还有那无可奈何的离愁。

(三)主位―述位分析

Halliday认为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对主位的叙述、描写和说明,是叙述的核心内容。[2](P200)在语篇生成的过程中,分析小句的主位―述位结构有助于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语篇的文体特色。

本诗中主要采用简单的主位―述位结构。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已知的信息。述位是话语的终点,是新的信息。诗歌分别围绕“I”“golden willows”“floating heart”“pool”“summer insect”展开话题。“我”是一个对康桥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而发愁的人。再次回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时,康桥的具体的美景、氛围给了“我”心灵的慰藉与启发,因此“我”勃发了诗兴,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会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golden willows(金柳)”“floating heart(青荇)”“pool(潭)”这些康桥中具体实在的景物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由“金柳”向“新娘”的转换是由诗人感觉的移位使然;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这令人神往之中作者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在这令人沉醉的情境之中,似乎夏虫也有了灵性“Even summer insects keep silence for me”它也为作者沉默,这将读者带到了理想并带有虚幻色彩的世界中,不知不觉和作者产生共鸣:康桥曾见证过往昔的美好时光,可如今物似人非、人去楼空,这里藏着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人生遗憾。这里每一片风景都浸染着情感,情与景融合无间,才可能表现出那一份“志摩式”的洒脱和无奈。

三、结语

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解读,既可以了解诗的整个宏观框架,又可以从微观上把握它的叙述方式,从而更深刻地挖掘诗歌的内涵。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在语篇分析的框架中徐诗的特点更加展现得淋漓尽致。

篇4:浅析英语翻译教学

三、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进行翻译教学

根据成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尤其是在非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无论我们采用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还是交际法,学生总是本能地进行外语和母语的对比。实践证明,除了一些较简单的会话,学生可不借助母语思维,直接用外语反应外,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进行两种语言对译。即使是高年级学生,甚至研究生笔下的英语句子或简单的文章中仍然错误不断,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汉化英语”。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提高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另一方面却不可忽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这两种语言在语言形式和文化方面距离都较大,两种语言转换时,形式的变化就很大。学生在翻译时常犯的毛病如:

1、The young man standing on the stage is our teacher.

(误):那位年轻人正站在台上的是我们的老师。

(正):那位站在台上的年轻人是我们的老师。

2、我有几篇文章要写。

(误):I have some articles want writes.

(正):I have some articles to write

学生错误的原因就是不了解语言的区别。汉语的定语习惯上都放在被修饰词名词前,而英语的定语,如果用形容词、代词、数词,现在分词、名词所有格等单个词或用“量词+of”短语来充当,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即前置定语;如果用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及限制性短语从句来充当,一般则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即后置定语。另外,学生没有很好掌握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和用法,结果把英语的动词和汉语动词等同起来,所以译出来的句子不合语法规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结合语法和词汇进行教学,系统的讲解一些翻译技巧并多做一些英汉对译是十分必要的。

就翻译实践而言,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汉译英和英译汉练习是一种强迫性造句或作文,培养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法知识、句型及更多的词汇,学生只有达到对英语的真正理解才能写出合乎英语习惯的句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汉语基础不够扎实,知识面不够广泛,翻译时往往受英语原义形式的束缚。另外对原文意思的理解也包括对其文化的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学习一种语言也要学习和了解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

四、围绕教学环节坚持启发教学

1、讲课:讲课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来精心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适时发问,启迪思维。提出带有关键性和引发性问题,以问开始、利用学生求知欲急切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当然问题不在多,贵在适时。二要注意例句的典型性和新颖性。典型和新颖的例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一例多用或一味重复书上的例句则极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三要讲课不偏执一说,适当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让学生有机会博采百家之长,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增长见识。对学生有创建的翻译,要特别注意褒奖。对于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应当倍加爱护。

2、辅导:辅导的主要任务是释疑。就是说要在学生要解决问题或表达思想而又难于解决或难于表达心里状态下尽可能避免直接答疑,给学生指出思考方向,由学生自己探索。二是向学生提供查考线索,让学生自己获得结果。三是提出几种可能,要学生自己选择判断。四是否定一些可能性,缩小学生的思索范围。五是组织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领略到思考活动是乐趣和享受。

3、作业:翻译练习作业是翻译教学的中心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转化为技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翻译练习中,一是要注意每上完一讲或一课都安排一次练习,或者当场做,当场交,“趁热打铁”。允许学生查阅一些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二是作业练习题材的多样化。除科普作品外,适当给学生增加文学作品的分量,因为文学作品语言最丰富,而现在的学生文化素养和汉语水平一般不太扎实,因此适当地做点文学翻译练习,对于提高他们的文化休养和语言运用能力颇有意义。三是允许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多种译法,由教师批改时选定最佳译法,这样做,可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4、讲评:讲评是扩大作业练习成果的重要一环。因为讲评是在学生经过亲身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言及的内容多是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求通而不得,欲言而无词的问题,讲得好,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及能力。在讲课时一是错误分析,让学生从反面汲取教训。向医生治病那样,引出“病情”、“病因”、“治疗方法”、对“病译”进行治疗。二是典型示范,让学生从正面总结成功经验。讲课时把一些译得有独到之处的语句或段落介绍给大家,并指出其妙在何处。此外,教师不仅要讲评学生的作业,也要把自己的“参考译文”摆进去。另外,没有比较便没有鉴别,让学生把英语和汉语进行对比,在习作之间进行比较,并拿范文与习作进行比较,之后教师进行讲解并点评,在比较中找出规律。这几个环节相辅相成,对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十分有益。

篇5:浅析英语翻译教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实用性和工具性的功能在中国越来越突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世界进行着全方位的接触,翻译作为桥梁的作用不容置疑。本文就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目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作一探讨。

关键词:翻译教学 翻译特点 语言能力

一、翻译教学的目的

近年来教学法在不断改进,大多数人都在以听说为主,而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法——翻译教学法。实践证明,在外语的基础学习阶段,翻译法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但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情况下,教学中应适当加强翻译练习。只有通过英汉对比分析和翻译,学生对语言才能从整体上作深刻理解。

翻译也是一种具有交际能力的语言行为,是利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翻译过程是将原语义进行语义和语法分析,然后找出目的语的对应结构并按目的语的语义和语法规则重新组织语句,最后整理出语篇,如果不了解其中规律,即使掌握了外语,翻译时也会有困难。可见,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是一种细致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利用另一种语言予以再现,因此它涉及到语言的研究及文化背景的研究。翻译教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上述几方面的探讨,以有目的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这是翻译教学的目的。

二、利用翻译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第一,翻译时确切地再现他人的笔意和笔法。所以译者翻译时既要对原文忠实,又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可止予形同,更要追求神似。翻译是再创造,而不是照相式地机械重复,所以翻译必然能够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二,我国传统的教学长期以来偏重于知识的授受,而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翻译课虽然也讲一些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以及方法和技能技巧等,但它们大多数只需理解而无须硬记。在翻译中没有解决一切翻译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逐步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异同,从而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

第三,翻译除了要研究语言形式以外,还要研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思想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往往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可见,翻译教学以语言学,翻译学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主,旁及其它许多学科知识,因而较有利于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翻译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注意启发学生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就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篇6:语篇分析与翻译

语篇分析与翻译

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研究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其特点与翻译的出发点及归宿点有着密切联系.注重语篇分析有助于翻译.

作 者:吴朝华 WU Chao-hua  作者单位:毕节学院外语系,贵州,毕节,551700 刊 名:毕节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IJIE UNIVERSITY 年,卷(期): 26(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语篇分析   翻译   联系  

篇7:语义与语篇分析

语义与语篇分析 --关于表示并列意义的「テモ文」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出发,以文章段落中的接续助词「ても」为主要考察对象,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讨.由于以往的相关研究只限于句子层面,因而对本文考察的对象难以做出客观、确切的`解释.本文经过分析后指出,在表示并列意义的「テモ文」中存在“显现”和“隐现”两种现象,而后者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的观点对以往的结论做了完善和补充.

作 者:俞晓明 张建华 Yu Xiaoming Zhang Jianhua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02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 “”(3) 分类号:H0 关键词:「テモ文」   语义解释   语篇分析   并列条件   显现与隐现  

篇8: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上.它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而往往视而不见的思想观念,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本文首先谈谈批评语言学为什么把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源泉;然后简述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一般方法;最后,引入Thompson的语篇意识形态分析框架,以便读者对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能有一个更为详细具体的认识.

作 者:辛斌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刊 名:外国语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6) 分类号:H0 关键词:批评语言学   语篇分析   方法论  

篇9:探析语篇分析理论在艺术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探析语篇分析理论在艺术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篇分析理论 艺术类大学英语 英语翻译

论文摘要:随着艺术类专业的蓬勃发展,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便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艺术类学生的翻译教学是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两个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却会运用两种不同的语篇去表达同一个意思,那么让学生了解这两种不同的语篇是如何创造等值的,就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语篇分析与翻译

前苏联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说:“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语篇分析是指将一个具有语用和语义连贯的语篇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并且考虑到语言环境及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对其内在语法结构和语序等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所以翻译绝对不可能离开语篇分析而独立存在。

翻译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在语篇层面上的翻译能力尤其欠佳。语篇分析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将相关的语篇分析理论运用到英语翻译教学当中,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对翻译质量的提升都有非常直观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艺术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一)大部分艺术类大学学生学习英语都以应试为目的。要让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艺术类学生深入掌握语篇分析理论,这无疑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首先,对于该类学生而言,英语翻译学习和实践被当成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一部分,或者是为了通过英语三四等过级考试而必须准备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像他们所选择的专业一样成为他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尽管语篇分析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但是对这些全身满是艺术细胞的学生而言,这样一种可以完全运用于翻译中的理论是遥不可及的。

(二)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更加倾向于了解并习得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相关的英语表达或者信息。化妆专业的`学生主动提出他们迫切想要习得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比如化妆用语以及化妆品用语等。在一次上课时讲到locate一词的意义及用法时,便提到了一个其名词的固定搭配的短语onlocation,当我提到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外景拍摄”的时候,大部分表演专业或者编导专业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提笔做笔记。后来我又相继做了几次实验,这一特点在各个专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三、语篇分析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实验目的及步骤。为了全面研究语篇分析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积极影响,我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刻意介绍引入了语篇分析理论,让他们首先从原文的的整体篇章结构入手分析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蕴含意义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再过渡到段与句的理解。然后还必须在目标语中找到与原文相对应的逻辑与艺术映像,这样才能保证原文与目标语之间的语篇对等。 事实上,在做这个实验之前,这些学生一直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一个个零碎的词句的简单拼凑。他们从未考虑过原语与目标语的语篇对等问题,认为只要把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就算是完成了翻译。有一些翻译水平稍高一点的学生,最多也只是注重了词语的选择和辞藻的华丽,但尽管如此,语篇分析理论运用的缺失仍然使他们的翻译作品完全达不到应有的翻译水准。

(二)实验。通过两个月的尝试,我从学生的翻译作品中初步发现了一些变化,尽管由于时间短暂,成果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较之两个月以前,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下面是其中一位学生对一篇名为“Wish for the Fresh men Year”(文章选自《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的前后对比翻译,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被语篇分析理论积极影响的痕迹,是这次实验中较为典型且成功的例子(截选第一段):

对照组译本:四年过后,这个时间还是来了。不到两周,我就毕业了。我回首现在,我无法相信时间过得这么快。我仍然记得上课的第一天,看着课表上的地图,问哪里是教室。现在我大三了,看着新同学带着嫉妒。每天我希望我能够冻结时间,使下面两周过得慢一点。我知道很多人不能等到毕业,但是对我是相反的。

实验组译本:四年的时光已经过去,这一刻终于来临。不到两周,我就要毕业了。此刻,回想起来,我仍不敢相信时光飞逝如斯。我依然记得第一天去上课的情景,我一边望着课表背面的地图,一边打听教学楼在哪儿。现在我已经是大四的学生,常会以羡慕的眼光看着大一的新生。每天我都祈祷时间会凝滞,接下来的两周过得更慢一些。许多我认识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毕业,我却恰恰相反。

(三)实验结果。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论来看,显然在了解语篇分析理论之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整篇译本中的字词句都没有得到最合适的组合和搭配,并且没有目标语应有的连贯性以及在目标语的语言环境中应得以全面体现的语法结构、词汇、语序等。之后,我逐步向学生引入语篇分析理论。第一步,引导学生把原文的语境、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全部考虑进来,全面了解原文的背景知识;第二步,对原文的语法结构、词汇、语序等语言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大到篇章构成,段落过度,细化到字词句,每个层面都得到照顾。

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对语篇分析理论的运用,进一步明确了其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突出作用和重大意义。语篇分析理论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结合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摸索和发展更多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以最终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宁春岩.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0:语篇整体教学初探

In the past his village was poor in rice while ourvillage was rich in wheat. But now his village is rich inwheat while our village is poor in rice.

我们对新教材中的practice和grammar 等项目都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两年多来,我们一直在探索阅读课的语篇整体教学模式,举办了多次市级公开课,得到了兄弟学校和教研 部门的赞扬。今年在全国第二届中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中,我们采用该方法授课荣获了一等奖。

上一页  [1] [2]

篇11:语篇整体教学初探

语篇整体教学初探

一、语篇整体教学的意义

语篇是指由一系列连续性句子构成的、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语言整体。它有一个明显的意义中心。 例如:

―Alice, why didn't you come yesterday?

―I was going to, but I had an unexpected visitor.

上例两句中的Alice, you和I 同指一个人以及时态的一致等都是语法上的衔接;在语意上一问一答和but转 折的运用都是连贯的, 其中心意义是:艾丽斯昨天没来的原因是突然来了客人。

再如高中英语新教材SEFC 1B Unit 22 Lesson 86 中的一个自然段共有三个语篇:

1. Wales lies to the west of England. Its capital isCardiff.

2. Everyone there can speak English, but the firstlanguage in North Wales is Welsh. There are Welsh newspapers.Programmes on the radio and TV are in Welsh.

3. The countryside here is very beautiful too, with lotsof mountains and rivers. There used to be a lot of coal minesin the south, but many of them have been closed, or about tobe clo sed.

语篇1的中心意义是威尔士的地理位置和首都,其中的Its就是语法上的衔接;语篇2的中心意义是使用的语 言,其中的but和Welsh 的多次使用是语法上的衔接;语篇3的意义中心是风景和矿山,其中here,usedto,but和 or是语法上的衔接。这些语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威尔士,它们既提供了语言环境又传达了文化知识和信息, 都是实际上的语言使用单位。

语篇整体教学一方面是从微观上把语篇作为最小的语言单位来教,另一方面是从宏观上把整个高中阶段每 册书的每个单元当作一个整体来教。例如,SEFC 1B中的Unit 15共有四课,含有dialogue, reading,listen ing, language study和writing等五部分内容,同时还有巩固性练习practice, general knowledge quiz, di scussion等。上述各部分内容都围绕Healthy eating的话题展开,该单元各个语篇的中心意义都为该单元话题 服务。我们在教各部分时,又把每部分当作一个整体来教,语篇自然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就是我们 所说的语篇整体教学。

二、语篇整体教学的优点

首先,语篇整体教学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不等于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语言能力 主要是从语音、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教学,而这些教学往往又容易停留在孤立的 词汇或语法的讲解和运用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以词汇和句子为中心的外语教学。这

[1] [2] [3] [4] [5]

篇12:语篇教学反思

有关语篇教学反思

语篇教学,就要有语篇意识,用省教研员郑文老师的定义,语篇意识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滚动意识,支架意识,运用意识,情感渗透意识。我是怎么落实在整堂课中的呢。

1、滚动意识,即要结合学生已学,与新授教学相关进行有机滚动,所以在语言输入环节,我大量的设计了pairwork、groupwork,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效的滚动本单元已学的知识点。如Whatarethey?Theyare…Lookatthe…Theyare…Howmany…arethere?让语言的输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2、支架意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多种媒体,如板书,图片,音乐,课件等,为学生提供攀爬的阶梯,而不是光为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匆匆过场,应通过细心的支架构建,让大多数学生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一句或者多句。教师明确的示范,也可通过媒体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结构提示,如Lookatthe…Theyare…,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3、语用意识,这也是教学中如何从机械操练到意义运用,这需要教师设计有效地情景,让学生说有运用意义的语言。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多种语境,如谈论课桌上的文具,到走进农场去看看小动物们,再到ZoomZip的野餐,最后让学生和他们一起把带来的食物进行分享。每个情景都让学生有话可说。

4、情感渗透意识,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语言美,指导学生用情说、用情读、用情演。在课前当我通知大家明天上课可带少许食物时,同学们都按耐不住兴奋激动的心情,第二天早上我走进教室检查同学们的准备情况,让我大吃一惊,大家准备的东西,多而品种全,而且很多单词如香肠、樱桃、糖果、菠萝等没有学过的单词,同学们通过自学的`手段全部准备齐全了,而且在活动中团队协作能力强,组织到位,我想这是最好的情感渗透了。

当然整堂课也留下了蛮多的遗憾和不足,如教材挖掘的还不够深,虽然整堂课的语言输入量大,但是内容却比较单一,在每个环节的落实上和过渡上,虽自己已经很注意了,但还是欠明确自然,这需要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不断的锤炼。让自己最遗憾的是,在最后的输出环节,学生的表达,更多的依赖手上的资料和媒体上的提示,没有将语言达到内化的程度,作为交际的手段。这也是留给自己今后思考的方向。

篇13: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受到语言学界的巨大关注.语言存在于语篇之中,而不是句子之中.人们要研究语言问题,必然要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语篇分析除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外,对许多学科具有应用价值.本文集中讨论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如课堂教学的组织、阅读、写作、翻译、文体学、语法等都需要运用语篇分析的知识.

作 者:胡壮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英语系,北京,100871 刊 名: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年,卷(期): 22(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语篇分析   课堂教学   阅读   写作   翻译   文体学   语法  

篇14:英语阅读教学与语篇分析

英语阅读教学与语篇分析

阅读历来被看作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但运用传统满堂灌的'阅读教学法收效不大,学生们仍然缺乏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改进阅读教学,笔者拟在分析阅读理解过程和理解层次的基础上,就应用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略抒己见.

作 者:秦娜 QIN Na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旅游与外语外贸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4(6) 分类号:H31 关键词:阅读理解   语篇分析   文化背景知识  

篇15:《周易・小象》语篇分析

《周易・小象》语篇分析

历来易学研究,<小象>不受重视.以语料库的概念和语篇分析的手段对其分析显示,<小象>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重复/省略部分,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极少见到的一种语言现象极为丰富的集结,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语言衔接问题开了一个天窗.更为重要的是,<小象>“爻辞之言-爻象-原因目的结果推论/判断”的思维三段式是不同于希腊思维传统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言-象-意思维方式两大分支中的一支.同时,注重386爻每一爻小象的落实到位,这种细致、清晰和理性的思维模式正是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整体、局部和细节动态关联思维特征的一部分.

作 者:傅惠生 FU Hui-sheng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刊 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 37(3) 分类号:H0-05 关键词:<小象>的知识脉络' >  重复/省略   推论/判断   言-象-意   三段式  

语篇分析与翻译

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恭维语与和谐社会-积极语篇分析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管见

随声附和什么意思-随声附和的英语翻译和造句

教学分析

自我介绍英语翻译

个人简历英语翻译

中秋节英语翻译

语篇分析和英语翻译教学(共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语篇分析和英语翻译教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