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谷部糟》文言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阿长与白山神经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本草纲目谷部糟》文言文(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长与白山神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本草纲目谷部糟》文言文

篇1:《本草纲目谷部糟》文言文

《本草纲目谷部糟》文言文

作者:李时珍

释名

名粕。

气味

酒糟:甘、辛、无毒。

大麦醋糟:酸、微寒、无毒。

干饧糟:基、温、无毒。

主治酒糟:

手足皲裂。用酒糟、狸油、姜汁盐等分,研烂,炒热搽患处裂肉甚痛,但不久即合口,再搽数次,冻伤即愈。

鹤膝风。用酒糟四两、肥皂荚一个(去子)、硭硝一两、五味子一两、砂糖一两、姜汁半瓶,研匀,每日涂搽。加一点烧酒更好。

打伤青肿。用湿纸铺伤处。纸上厚摊一块捣烂的酒糟(先烧过),过一阵,痛处如蚁行,热气上升,肿即消散。

大麦醋糟:气滞风雍、手背脚膝痛。炒热布裹熨,三、两换可愈。

干饧糟:

反胃、呕吐不止。用干饧糟六两、生姜四两,是捣作饼,或焙或晒,加炙甘草末二两,盐少许,煎汤服下。此方“甘露汤”。

脾胃虚弱。用平胃散一斤加干饧糟(炒)二斤半、生姜一斤半、红枣三百个(煮取肉,焙干),一起研为末,逐日煎汤服。

篇2:《本草纲目·谷部·黍》 文言文及释义

《本草纲目·谷部·黍》 文言文及释义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

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

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主治

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痛,不作瘢;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热,亦治泄痢鳖瘕。

黍茎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肿。

篇3:《本草纲目·谷部·黎豆》 文言文及释义

《本草纲目·谷部·黎豆》 文言文及释义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狸豆、虎豆、狗爪豆、八升豆

气味

甘微苦,温,有小毒。

主治

治脾胃虚寒、胃脘痛、风寒咳嗽。

附方

狸豆野主,山人亦有种之者,三月下种生蔓,其叶如豇豆叶,但文理偏斜。六、七月开花成簇,紫色,状如扁豆花,一枝结荚十余,长三、四寸,大如拇指,有白茸毛,老则黑而露

篇4:《本草纲目兽部牛黄》文言文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丑宝。

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初生胎热,或身体发黄。用牛黄中豆大一块,加蜜调成膏,乳汁化开,频频滴儿口中。

小儿热惊。用牛黄如杏仁大一块,加竹沥、姜汁各一合,调匀与儿服。

惊 嚼舌。用牛黄如豆大一块,研细,和蜜水调匀灌服。

附方

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 胆囊结石,所以李时珍说“牛之黄,牛之病 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牛黄的功能是清热解毒、豁痰定惊。现在经用牛黄除天然的品种之外,还可用人工方法从牛胆汁或猪胆汁中提取有效成分合成牛黄,称为人造牛黄,功效颇好。

篇5:《本草纲目·草部·防己》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防己》文言文

释名

解离、石解。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

关节风湿微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黄芪汤”。

小便淋涩。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汤”。

喘满(心不痞坚,面黑,脉沉紧)。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石膏如鸡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无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钱。

伤寒喘急。用防己、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桑白汤送下。

肺痿喘嗽。用汉防己二钱,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

咯血多痰。用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堆乱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水冲服二钱。

篇6:《本草纲目·石部·食盐》文言文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鹾。

气味

甘、咸、寒、无毒。

主治

下部蚀疮。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胸中痰饮,欲吐不出。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病后两胁胀痛。炒盐熨之。

下痢肛痛。炒盐布包熨患处。

风热牙痛。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虫牙。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齿痛出血。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忌食劳腥。

小舌下垂。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

耳鸣。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则换。

眼常流泪。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

翳子蔽眼。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

身上如有虫行。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

蜈蚣咬人,蜂虿叮螫。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

溃痈作痒。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

篇7:本草纲目石部硝石文言文

本草纲目石部硝石文言文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

苦、寒、无毒。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用硝石三两,溶开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 在患处。巾冷再换。

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用硝石、矾石(烧过),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大麦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变黄,小便变黑,即为将愈之象。

附方

硝石初煎炼时,有细芒,状如朴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与来源于朴硝的.硭硝是不同类的东西。(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

篇8:《本草纲目金部水银》文言文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汞、、灵液、姹女。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急惊风。用水银半两、生南星一两、麝香半分,共研细,加石脑油,捣成泥,做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

反胃吐食。用黑铅、水银各一钱半,结砂、硫磺各五钱,官桂一钱,共研细,分两次服。一半米汤、一半姜汗,调在一个碗中把药送下。

胆热鼻血。用水银、丹砂、麝香等分,研细,每服半钱,新汲水送下。

血汗不止。方同上。

胎动(母欲死,子尚活)。用水银、丹砂各半两,合研匀,加牛膝半两,水五大碗,煎汁。吃药时,还吃半茶匙蜂蜜。

胎死腹中。用水银二两,令产妇吞服,殆胎立出。

误吞金银饰物。服水银一两,立出。又方:水银一两,分两次服。服第二次后,立出。

头上生虱。用水银和蜡烛油擦头,虱一夜死尽。

口疮。用水银一分、黄连六分、水二升,都成五合,喝一点含在口中,一天十次,有效。

白癜风。用水银擦几次,可愈。

肛门虫痒。用水银枣膏各二两,研匀,棉花裹成小球,送进肛门,次日虫出。12、一切恶疮。用水银、黄连和粉锡(熬黄)各一两,研匀,敷疮上。

小儿痘后眼睛生翳。用水银一钱、虢丹(铅丹)五钱,研捣成丸药六粒,糊在坩锅中,火煅一天。取出,用薄棉裹好,左翳塞右耳,翳自掉下。

附方

水银有大毒,用以作药,必须十分谨慎。古时方士炼丹,吹嘘水银“久服神仙不死”。李明珍力斥这种谬论,指出历人有许多人贪生怕死,妄想长寿,竟然服食多量水银,致成残废,甚至因此送命。方干为了哗众取宏,可以瞎吹一通,研究本草的人,对待水银的治病问题,应必须严肃认真,以免误人误事。

《本草纲目草部连翘》文言文

《本草纲目·兽部·猕猴》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贯众》文言文

《本草纲目菜部蒲公英》文言文

本草纲目虫部螳螂桑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蛇床》文言文

《本草纲目·木部·桐》文言文

本草纲目律草文言文

《吃糟饼》文言文翻译

本草纲目·虫部·鼠妇翻译

《本草纲目谷部糟》文言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本草纲目谷部糟》文言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