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本草纲目虫部螳螂桑文言文(共含8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贝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本草纲目虫部螳螂桑文言文
释名
刀螂,拒斧、不过。其子房名螵蛸、蝉蛸、致神、野狐鼻涕。
气味
(桑螵蛸)咸、甘、平、无毒。
主治
遗精白浊,盗汗虚劳。用桑螵蛸(炙)、白龙骨,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盐汤磅送下。
小便不通。用桑螵蛸(炙黄)三十枚、黄芩二两,水煎,分二次服下。
妊娠遗尿不禁。用桑螵蛸十二枚。研为末,分二次服,米汤送下。
咽喉肿塞。用桑上螳螂窠一两,烧灰。马屁勃半两,研匀,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煎犀角汤送下。
《本草纲目·虫部·蜘蛛》文言文
作者:
李时珍
释名:
次蟗、蛛蝥
气味:
微寒、有小毒。
主治:
婴儿口噤,不能吮乳,用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为末,加猪乳一合,和匀,分三次慢慢灌服。极效。
泄痢脱肛,用大蜘蛛一个,瓠叶两重,包扎定,烧存性,加黄丹少许,共研为末。先以白矾葱椒煎汤洗,揩干后,再以药末摊布上,把脱肠轻
轻托上收进。
走马牙疳,出血用臭。用蜘蛛一枚、铜绿半钱、麝香少许,捣匀,擦患处。
颏下结核。用大蜘蛛不拘多少,好酒泡过,研烂,去渣,临卧时饮服。最效。
瘰疬结核。用大蜘蛛五枚,晒干,去足,研细,调油涂搽。一天二次。
疔肿拔根。用蜘蛛捣烂,和醋。先把疔肿四围挑出血令根稍露,然后敷药。干了就换,经一日夜,根即拔出。
虫、蛇、蜈蚣等咬伤。用蜘蛛研汁敷涂,有效。
一切恶疮。用蜘蛛晒干,研为还想,加轻粉、麻油涂搽。
吐血。用蜘蛛风炒黄,研为末,酒送服。
作者:李时珍
释名
长股、田鸡、青鸡、坐鱼、蛤鱼。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水肿。用活蛙三个,每个口内放一铜钱,钱上涂黄连末少许;另取猪肚一个,以茶油洗净后,包蛙在其中,扎好,煮一领先取出,去掉蛙的皮、肠,只吃蛙肉和猪肚,酒磁定。忌食酸、咸、鱼、面、鸡、鹅、羊肉,宜吃猪、鸭。此方名“蛤馔”。
水蛊腹在。动有水声,皮肤变黑。用干青蛙二个,以油炒干;蝼蛄七枚,炒过;苦戎芦半两,炒过。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三服可愈。
毒痢噤口。用青蛙一个,连肠肚捣碎,瓦上烘热,加麝香五分,作饼贴脐上,气通后即能进食。
诸痔疼痛。用青蛙一个,烧存性,研为末,加米糕作丸,如梧子大。每空腹时,先吃饭二匙,再服药十五丸,枳壳汤送下。
恶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垂如眼,顶上露出舌状物,毒孔透里)。用蛙皮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匀敷患处。
附方
蛙、蛤蟆、蟾蜍,都是脊椎动物。属于无尾两栖类。
本草纲目虫部蚱蝉的文言文
作者:
李时珍
释名
调、齐女。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百日发惊。用蚱蝉(去翅足,炙过)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用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共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头负疼痛。用蚱蝉二入,生研,加乳香、朱砂各半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头风所在的一侧纳入鼻中,以出黄水为有效。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丑宝。
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初生胎热,或身体发黄。用牛黄中豆大一块,加蜜调成膏,乳汁化开,频频滴儿口中。
小儿热惊。用牛黄如杏仁大一块,加竹沥、姜汁各一合,调匀与儿服。
惊 嚼舌。用牛黄如豆大一块,研细,和蜜水调匀灌服。
附方
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 胆囊结石,所以李时珍说“牛之黄,牛之病 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牛黄的功能是清热解毒、豁痰定惊。现在经用牛黄除天然的品种之外,还可用人工方法从牛胆汁或猪胆汁中提取有效成分合成牛黄,称为人造牛黄,功效颇好。
《本草纲目·草部·防己》文言文
释名
解离、石解。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
关节风湿微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黄芪汤”。
小便淋涩。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汤”。
喘满(心不痞坚,面黑,脉沉紧)。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石膏如鸡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无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钱。
伤寒喘急。用防己、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桑白汤送下。
肺痿喘嗽。用汉防己二钱,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
咯血多痰。用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堆乱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水冲服二钱。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鹾。
气味
甘、咸、寒、无毒。
主治
下部蚀疮。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胸中痰饮,欲吐不出。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病后两胁胀痛。炒盐熨之。
下痢肛痛。炒盐布包熨患处。
风热牙痛。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虫牙。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齿痛出血。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忌食劳腥。
小舌下垂。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
耳鸣。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则换。
眼常流泪。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
翳子蔽眼。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
身上如有虫行。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
蜈蚣咬人,蜂虿叮螫。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
溃痈作痒。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
本草纲目石部硝石文言文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
苦、寒、无毒。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用硝石三两,溶开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 在患处。巾冷再换。
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用硝石、矾石(烧过),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大麦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变黄,小便变黑,即为将愈之象。
附方
硝石初煎炼时,有细芒,状如朴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与来源于朴硝的.硭硝是不同类的东西。(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