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台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共含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unicor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台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由于所处的独特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其中台风灾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从台风对我国农业生产利弊的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弊端方面,分析了从1950年至今台风造成的农作物受灾情况、引发的病虫害和导致的农田耕地污染;在有利方面,分析了台风带来的降水对旱情的缓解作用.最后,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台风自身的规律和特征,提出了“防御先行,防抗结合”的农业防台风策略.
作 者:李瑞英 李茂松 王小兵 蒋相梅 王秀芬 LI Rui-ying LI Mao-song WANG Xiao-bing JIANG Xiang-mei WANG Xiu-fen 作者单位:李瑞英,李茂松,王秀芬,LI Rui-ying,LI Mao-song,WANG Xiu-fen(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王小兵,蒋相梅,WANG Xiao-bing,JIANG Xiang-mei(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北京,100026)
刊 名:自然灾害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年,卷(期): 15(6) 分类号:S424 关键词:台风 灾害 损失 防御对策农业经济国际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经济将遇到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为迎接挑战,应在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和非农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作 者:王鹏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卫辉市支行,卫辉市,453100 刊 名:金融教学与研究 英文刊名:FINAN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农业经济国际化 影响 对策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分析了干旱对玉米各生育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防御对策,包括选用抗旱良种、选地整地、适期播种、中耕松土、合理施肥、及时灌溉等内容,以期为玉米减轻干旱危害,达到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21) 分类号:S513 S423 关键词:干旱 玉米 生长发育 影响 对策农药残留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农药残留对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限制了我国农副产品的对外贸易;阻碍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为逐步解决农药残留危害问题,本文初步提出了解决对策:坚持“高效、安全、经济、便利”的农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型无公害农药;加强农药市场管理;成立集团公司,统筹安排农药生产、经营和销售.
作 者:何军 马志卿 张兴 HE Jun MA Zhi-qing ZHANG Xing 作者单位:何军,HE Ju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马志卿,张兴,MA Zhi-qing,ZHANG Xing(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西北农业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年,卷(期): 15(6) 分类号:S481 关键词:农药残留 农药行业 绿色农业 可持续发展SARS对青浦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当前,SARS在全国20多个省流行传播,不但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且给经济建设也带来诸多不利因素.青清区农业经济同样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为确保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年全区农业生产目标顺利实现,最近,我们到各农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进行调查走访,听取了生产经营部门对最近一段时间SARS疫情给全区农业带来了影响,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在SARS灾害后夺取全区农业新丰收的对策.
作 者:陈伟 阮凯基 蔡云彩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学校,00 刊 名:上海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5) 分类号:F3 关键词:ISO14000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面对日益高涨的全球性环境保护运动,我国企业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政府应支持企业获得ISO14000认证,企业应树立绿色观念,实施绿色生产管理和绿色营销组合.
作 者:牛炳昆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31 刊 名: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年,卷(期): 24(4) 分类号:F061.3 关键词:企业 ISO14000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客观地分析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一步确定未来新的引资政策,对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资,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规模巨大。特别是1993年后,连续9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资的国家,以来我国吸收外资更是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外资的大量流入,为我国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长期存在的“技术缺口”和“管理缺口”,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然而,外资也存在加剧国内市场竞争、挤压民族企业和品牌等问题。从实际出发,正确评价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确制定和实施应对外商投资的战略举措,才有利于我国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从总体看,外资对我国经济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我国的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短缺,外商直接投资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据统计,1978年至,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已达6224.01亿美元,外资资本存量相当于同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129.43亿美元)的8.85%,它对于我国20多年连续保持年均9.6%的经济增长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而且间接推动了我国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从而明显增大整个社会的资本规模。同时,也促进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我国涉外税收总额由1992年的122.26亿元猛增到的5355亿元。特别是来自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税收总额占我国涉外税收总额的98%以上。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一定作用。据资料显示,外资中的近70%投向第二产业,近30%投向第三产业,投向第一产业的比重尚不足2%。这大体符合我国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从而促进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的发展。
3.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在外资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飞速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的11545.6亿美元,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为16.74%。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也由1978年的第34位上升到年的第三位,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确立。
4.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不少较为先进和适用的技术,促进了我国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通过与外商的合资与合作,我国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从间接效应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示范作用,促使我国企业或通过技术贸易的形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通过自主创新来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
5.增加就业总量。在外资对我国就业数量增加方面,1992年至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职工人数由221万人猛增到1033万人,占我国职工人数的比重由1.49%升至9.77%。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前后向的产业联系也间接地创造了就业机会。
6.推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通过吸收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制度,推动了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二)消极影响
1.形成对某些行业和市场的垄断,造成大量民族品牌流失。一是外商在我国幼稚产业抢先建立大企业。二是外商在我国某些盈利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实行垄断。外商凭借其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优势,加之我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与我国内资企业进行激烈竞争,将我国一些民族品牌产品淘汰出局,或是通过合资收购中方的名牌商标,导致中方的名牌产品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2.削弱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我国企业明显处于劣势。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企业R&D费用只占销售收入的0.39%,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也只占销售收入的0.6%。我国许多企业还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实施本地化战略,低价竞销,打垮内资企业;遏制合资企业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与内资企业争夺人才,导致内资企业和国内相关单位自主研发力量受到削弱。
3.通过不正当经营或转移定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外商在与国有企业进行合资或对国有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中,往往低估国有资产,特别是漏估国有企业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从而使国有资产蒙受损失。而且许多外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偷、漏、逃、骗税问题。特别是不少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在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方式偷逃税款,给我国每年造成大量税收损失。
4.加剧资源短缺,恶化生态环境。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有一部分是属于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这给我国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外商在华设立这些高物耗、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实际上是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某些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我国,不仅加剧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恶化我国的生态和社会环境,而且也严重危害企业职工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加剧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衡特征。截止2004年,我国东部地区累计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和、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和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分别为全国的82.43%、86.78%和86.25%;中部地区分别为11.04%、7.69%和9.16%;西部地区分别为6.53%、5.53%和4.59%。这种非均衡格局的出现,加剧了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且也促使西部、中部地区的一些人才和资金向东部地区“倒流”。
6.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地方政府在引资中出现重复引资问题。以长三角为例,据统计资料显示,在长三角区域内15个城市的“十五”计划中,12个城市把电子通信业列为支柱产业,11个城市把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列为支柱产业,8个城市把石化工业列为支柱产业。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体系,重复建设、“产业趋同”现象比较严重。这样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其难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
二、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和利用较长时期内国际直接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外资战略、方针和政策。
(一)积极利用外资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充分发挥外资在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张和弥补外汇缺口方面的作用,发挥外资并购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应加大外资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力度,推动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对接,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更应通过自主开发和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把技术进步的主要立足点由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
(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服务企业的竞争力。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商业贸易、零售业等服务行业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大量外资进入这些行业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应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打破政府对金融、电信、供电、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高度垄断的格局,积极把服务业向民营化和地方化方向拓展,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对其它竞争性行业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推动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保险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推动西部地区引资的步伐。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是重要的选择。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对国外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美国宝洁、微软等近40家跨国公司已在四川投资设厂,世界500强中已有32家在西安设立分公司、合资公司或代表机构等。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速度将不断加快,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因此,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放宽西部地区在一些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积极吸引外商参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和生态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通过引资,开发优势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五)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合理调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将外资规模控制在经济建设需要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合理区间。实施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重视考核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含量、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项指标,克服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倾向;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法制以及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可制定《反垄断法》和《并购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流向、企业股权比重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控制,通过法律措施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六)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正确选择国际投资进入方式,在国际竞争中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和民族工业的“航母”。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建立跨国战略联盟,培养国际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制定支持企业跨国经营的优惠政策,为企业跨国经营争取比较好的待遇和条件。应积极推进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国际关系平台,为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浅析SA8000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日渐削弱,使技术贸易壁垒的'使用不断盛行,如今一种新的贸易壁垒--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也走近中国,并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引起重视,尽快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作 者:白静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6 刊 名:北方经贸 英文刊名: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年,卷(期):2004 “”(11) 分类号:F753 关键词:SA8000 外贸 影响 对策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根据历史台风路径、强度和灾害实况等资料,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划分为较大、重大和特大3个等级,同时提出按照3个等级进行科学设防,从而提高防灾抗灾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研究表明,(1)在1949~2005年的57 a里,福建共出现特大台风灾害40次,平均约3年出现2次;在所有台风移动路径中,直接登陆型台风的致灾风险最大,闽南-粤东地区是历史上我国大陆遭受特大台风灾害最频繁的地区,平均每年有1个西太平洋台风穿过巴士海峡后在闽南-粤东沿海登陆.(2)地形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德化、安溪、南安和永春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是崇武(沿海站)的3.1,2.8,2.7和2.7倍.(3)防台减灾是一个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科学-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组织领导,依靠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防灾抗灾,才能把灾害减轻到最小程度.
作 者:魏应植 吴陈锋 孙旭光 WEI Ying-zhi WU Chen-feng SUN Xu-guang 作者单位:魏应植,WEI Ying-zhi(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福州,35000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吴陈锋,WU Chen-feng(厦门市气象局,福建,厦门,361012)
孙旭光,SUN Xu-guang(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海洋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SCIENCES 年,卷(期):2006 30(10) 分类号:P458.1.24 关键词:福建 台风灾害 特征 防御★ 防御台风总结
★ 台风防御工作总结
★ 小学防御台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