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太平湖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捞枣儿小汤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家乡太平湖散文(共含8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捞枣儿小汤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的家乡太平湖散文

篇1: 我的家乡太平湖散文

我的家乡太平湖散文

当我们离“粗茶半盏,藏书满架”的境界越来越远,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永远定格成历史画面,当文化快餐、影视快餐成为生活的主流,你是不是也向往着那种从容不迫、风清云淡、山高水远的自然惬意日子?

那就来我的家乡――太平湖吧,这里的春夏秋冬是一幅风光旖旎的画,是一首空灵柔美的诗,是一曲纤尘不染的歌。

太平湖位于黄山脚下,有“黄山情侣”之称。它南依黄山,北邻九华,又有“水中黄山”、“东方日内瓦”、“未经雕琢的翡翠”之美誉。太平湖全长80公里,最宽处4000米,狭处仅10米,平均水深达40米,最深处达70米,总面积88平方公里,可蓄水28亿立方米,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

春天,湖水由蓝渐绿,静静地泛起涟漪,嫩绿的青山倒影水中,远处山色空朦,山势俊俏,近旁则是一个个连绵圆润的绿色山包。它们与湖水相依相偎,山拥簇着水,水倒影着山,一簇簇春花怒放于群山之中,湖水也染上了不同的色彩。春天到了,喜鹊报喜,黄鹂唱歌,布谷催春,这是天籁,是大自然的奏鸣曲。

站立岸边,把凝入心底的那一抹柔情,妩媚成诗。把自己沉醉在婉转绝美、宛如仙境的湖中,那一帧诗意的娴静、一帧端庄的温婉,随着这清逸空灵的景色,把嵌入眉间的浅愁幽怨轻轻拭去。把心寻一处幽静之地停下,闲听风雨,淡看凡尘!

夏天,青山绿水相映,群岛错落有致,妩媚妖娆。清晨,水汽从湖面升起,渐渐变成了柔蔓轻纱般的白雾,飘飘然笼着群山,远处的山峰忽隐忽现,犹如瑶池仙境。乘船而行,篷勃的绿意肆无忌惮的在眼前逶迤铺展,空气中满满的都是草木散发出的自然清新的气息,嫣然剔透的绿色带着清澈的模样在湖面上荡漾着生命的活力,风情万种又生机盎然。使得宽狭不一的湖面如同精致的翡翠环绕着群山。在这样茂盛的安静里,绿意也在心里慢慢滋长,那些在心中郁积的忧怨,那些自以为是的伤感,那些零乱的心绪,就这样散落在这明媚的青葱里,摔碎在这无瑕的翡翠前。

秋天,湖水由绿渐蓝,两岸的山色使湖水的倒影变得多姿多彩起来,翠绿的灌木、鹅黄的银杏、艳红的枫香,还有各种不知名的树木,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色彩……各色的叠加使大山和湖水越发的浑厚和美丽起来。

我喜欢静静的倚在那水云之间,听自然天籁,凝天高云淡;揽一缕青色烟雨,捧一抹秋水长天,观天上云儿飘逸出尘,看一朵秋花绽放浅浅,给自己一份“素心如简,人淡如菊”的心情。着一羽素白云裳,空灵了一帘幽梦,灿烂了一季芳菲。

冬天,太平湖特别宁静秀美,湖面平静如镜,湖水由浅蓝变成深蓝,那是一种深邃的蓝,让人沉静的蓝。冬日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闪着银色的光,波光粼粼的,似闪烁的.星星落在了湖面。两岸的山也变得深沉,一片深绿。远处,奇山兀立,群山连绵。一片缭乱的云山,厮缠在一起,浓云重得像山,远山又淡得像云,是云是山,分辨不清。最美的是傍晚,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和湖水的反射下变得金光闪闪,那壮观的景象使我血液沸腾……太平湖,不需要任何美丽的装饰,它本身就是大自然完美的呈现。

值得一提的还有太平湖畔的农舍,它们也是一道风景,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再加上现代的元素,一座座徽派的小洋楼,映隐在山凹间,点缀在青山绿水旁。――乡下人建屋造房,大约有意无意与周遭环境相契,故而看起来是那么和谐自然,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人入此境,如在画里,人文与自然交织的图画。

诗人朔望赞美太平湖:“天池无此亲切,太湖无此幽深,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烟云,富春无此高寒,西子无此胸襟,乾隆无此眼福,江南无此水程。”

来太平湖休闲游玩吧。久困城市,会使身心疲惫,人人都有回归自然的本性。太平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房一舍,无一不打着自然清新的印记。当享受着自然风光赋予你的美好时,我相信,无论什么都不会成为生活的负担。

篇2:太平湖情散文

太平湖情散文

每每与朋友谈及那山(黄山),心中就不由想起那水(太平湖);每每朋友感叹那山的巍峨壮丽的时候,心中便不由生出一份歉疚。为什么不谈谈那水呢?那蓝极绿极、清湛透亮的太平湖之水哟。或许是太醉心,不愿破坏那一抹安详与宁静;或许是太自私,不愿触及珍藏于心的那一段纯真的记忆,那一缕朴素的情感 ……

时隔,那次旅行的尴尬情境,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年的春夏初交,我们一行六人,从合肥出发,直奔黄山。谁知,乘上火车不到一小时就失窃了。本来就准备得不多的旅资,在未见到山色湖光之前就失去了大半,可想这次旅行的困窘了。到了黄山,不玩太平湖,实在是一件憾事。尽管囊中所剩无几,我们还是压抑不住那份童心和神往而达成共识:省吃俭用,无论如何也要去见见那个“湖”!

初夏的太平湖畔,栖息着游船,一字排开,从那里传来悠扬的旋律,船老板们静静地恭候在船上,翘首迎盼着客人。一只名为“金岛”的崭新游船上站着一位身着褪色军装、敞着胸襟的高大结实的汉子,褐色的皮肤,透着深红的光泽,厚厚的唇微启着,露出白粲粲的牙,其身后立着一个打着赤膊的山里少年。我们一行六人几乎同时瞄准了这只船,便不约而同地走向它。大汉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内容一目了然:魏宝根,船长。从此,其名和其人便深深烙印在我记忆的彩带上。

按惯例,上游船前,得先同船长讲清游玩的路线,并讲定包船的价钱。当我们这一旅游小分队的领头人不得不提及这个话题时,立马露出囊中羞涩的窘态。大汉深邃的眼光从我们六人的脸上飞快地掠过,然后憨憨地笑着摆摆手:“先不说这个,上船吧!”

“金岛”起航了,我们尚未与停泊的湖湾作别,只觉得湖光山色已扑面而来。青山绵亘一片,如巨人的臂膊,将秀媚的太平湖紧紧地拥在自己的怀中。两崖古木、青松、翠竹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一簇簇、一丛丛粉红色的杜鹃花点缀其间,给这碧澄澄的景致又涂上一层艳丽的亮色。泛舟湖上,是如何的惬意而心旷神怡!凉风习习,舟如游龙,阳光洒向湖水,自浅金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地漾开……太平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大大小小的岛屿错落有致,使湖面迂回曲折,扑朔迷离。宽阔处,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狭窄处,一连几座青翠翠、绿茸茸的山头排闼而来,幽美、静谧,似长江三峡,又似桂林山水。

一切都还印在脑际。由岸蜿蜒进湖中岛屿都有自己形神毕肖的名字,诸如大象峰、鳄鱼戏水、二龙戏珠、鹿岛、龟山、眉毛峰、唐僧取经等,而这些名字的背后又都演绎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船长让侄儿掌舵,饶有兴致地为我们说开了……“喏,那前面不远处就是“斗笠峰”,相传姜太公因怀才不遇,常来湖边垂钓,等待着慧眼“伯乐”。一日,狂风大作,将姜太公的斗笠吹落水中,后来就形成了这“斗笠峰”……”尽管这大多是基于后人的想象,可船长似乎深信不疑。诸多的传说,丰富美丽了太平湖,也为它平添了几分空灵和神秘。我们的思绪随着船长的述说,肆意地飞扬。船长那山里人粗犷的笑声升腾在湖上,也放飞在我们明净的心空。不多会儿,我们便从船长那儿获悉了太平湖的历史和两岸的风土人情。船长乐此不疲,由古及今,由湖及人、及家,乃至他的妻儿。他告诉我们,他长年在湖上巡游,每周只能回家和妻儿团聚一次,不过他的'家就在太平湖畔,每天,他都能看到按时伫立在家门口等待着他的游船出现的妻儿。每逢此刻,他总是立在船头,高高地扬起手臂,以示对妻儿的问候。谈及这些,船长不时露出他的白粲粲的牙,眸子里盛满了远古童话般的诗意……

拗不过船长那山里人的真率和固执,我们一起上岸来到他的家。一切恍若昨日,那顿永远不能忘却的农家午餐,虽不丰盛,却分外香甜,至今我们谈起来仍啧啧不已,回味悠长。它岂止仅仅填饱了彼时的我们饥饿的肚子呢?!

我们感叹于黄山的神奇博大,醉心于太平湖的秀丽梦幻,而这一切又都因为融入了黄山人淳朴的个性、难得的真情。尽管这次旅游由于意外而落拓难堪,但我们却真切地感受到了黄山人这份浓浓的乡情;它赋予我们此次旅行特别的意义,它使我们玩得比谁都开心。

时光如白驹过隙,16个春秋仿佛一晃眼就过去了。期间,我跑了很多地方,经历了海内外生涯,然而,异国的繁华、大都市的喧哗,似乎都不能淹没这份来自故乡的朴素的记忆;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那曾经历过的难忘的事,那曾阅过的需要感恩的人,便像蒙太奇镜头般一齐涌上心头。在这个旅游的季节里,我不禁重温起那早已印在心头的“湖光山色”,闭目检阅时竟如此清晰。于是,笔下流淌的、心中充盈的便都是纯美而温暖的情愫……

魏宝根船长,您过得好吗?

篇3:从桃花潭到太平湖的散文

从桃花潭到太平湖的散文

从南陵出发,打算直奔桃花潭,一睹它的芳容。坐在车上一路看过去都是风景。过了泾县后,风景更美了,在靠近桃花潭约十多公里时,就能沿途看到一潭接一潭的碧水,与村庄紧靠,与青山相映。让人恨不能多长几双眼睛才忙得过来。

天上落着绵绵的秋雨,更让山水多了几分秀色。到了桃花潭的大门口时,怎么就没看到一点水,抬头看看公园风景介绍图,里面除了一条古街,感觉好像没什么东西看,还要花几十元的门票,划不来。听当地人说桃花潭要等到桃花开的时候才好玩,想想也是,这个时候去看一大片秃桃枝,有啥意思,还不如沿着公路一路看看也能过瘾。桃花潭不就是一大滩水而已,要不是李大人一首诗让他出了名,还不是和公园外的那些水差不多吗.

今人闲多,钱多,找不到玩的,就喜欢拿古名人的事说事,赚钱。当年李白大老远的奔这里来,受到汪兄和一群粉丝的盛情款待,吃了一顿纯粹的农家乐,又狂饮了一通桃花潭水酿的米酒。这位从不对权贵摧眉折腰的倔老头,踏遍了千山万水,诗也写的倍棒,仍觉壮志未酬,吃腻了玉盘珍馐,在这里舒舒服服享受了一下另一种人生,惬意极了,在半醉半醒间,接过汪伦要求签名的纸,大笔一挥,谁曾料想区区几个字,千年之后却富了这方天地,看那些一幢一幢的`豪宅,真牛。不过,大诗人对汪兄的款款深情的感激是真诚的。

一路瞎想着,路似乎越来越难行了,甚至没有水泥路了,走着走着又看见了更大的一滩水,边上有个小房子,上面写着太平湖游船票八十五元,啊呀,这就是太平湖,常在报纸上看到旅行社的广告,以为它是个热闹非凡的旅游胜地,却原来这般冷清地埋没在这深山老林里。

就这样与他不期而遇。

初看它不怎么起眼,不想坐游船,到底还是经不住朋友劝,勉强上船。船开着开着就觉得很美了,拿出相机准备弄几张风景,却发现新买的电池却没电,一张也拍不出来。心里沮丧极了。偏偏还是家门口人卖的货,不好意思找人家说理。

天上虽然下着微雨,山中飘着白雾,仍旧遮掩不住一路的湖光山色,群山环抱着绿水,碧水平静如镜,倒映着群山。听船上人说这湖均深四米,最深七十多米。湖中偶见一些小小的岛,有的像小房子那么大,远看,美极了。湖边还居住着俩个村庄,相隔十几里路远。村庄里的白房子与青山绿水相衬,显得格外耀眼。这里没有公路,他们与外界接触只能靠家里的船。在这里看不见一块可以耕种的地,只有极少极少的茶树。估计他们的一切给养多靠外界。

两边的山上越往上游走,便慢慢的由乔木过渡到了灌木和竹林。湖上的风略带寒意,挟带着冷雨扑面而来,只好从船头躲到船里避风,但隔着玻璃又看不过瘾,只好又跑到船头去找冻,想着在这样的山水间泛舟,应该做点诗才好。“太平湖上泛舟游,青山无语水自流。湖山一片雨濛濛,……”还未想出下句,开船的人讲,黄金岛到了,只好紧跟着下船上岛。

黄金岛原名黄荆岛,后来改名不知是何因,是为了吸引游客的好奇心还是咋的,只想上岛,不想去看解说。上面除了一幢烂尾楼和几个亭子,没有任何建筑。恰恰是这些破坏了这里的和谐,要不然感觉这岛就是王母娘娘的行宫,这湖就是瑶池了。

岛上安静极了,连鸟也不曾看见一只,地上覆盖着厚厚的树叶。用不了半个小时,就从另一面下岛上船了。这岛远看确实很美,四面临水,岛上林木葱茏,再加雨雾朦胧,使它看起来缥缈如仙宫。

一路游船,满足了观山望水之愿,有时候都迷糊了,我们到底是人还是仙,若是那雾散尽后,那层峦叠嶂处,会不会走出一位仙翁,笑迎我们而来。以至于船已返回到原处,还未回过神来,以为又到了另一个岛,游兴浓得散不开。

坐上回程的车,窄窄的公路颠颠簸簸的,虽然回想一路的游程意犹未尽,感觉肚子还是饿得不轻,后背冒着虚汗,纵到仙境一游,毕竟成不了仙,还是一身烟火味。这么老大的山怎么连颗野果也采不到,不知那只成天逍遥的鸟儿有没有虫子吃、还是赶紧回去吧,风风雨雨奔波,解决穿衣吃饭这个大根本的问题,这样才接地气,实在,安稳。别的,啥都不重要。

篇4:我的家乡散文

我的家乡散文

我的家乡赤峰市敖汉旗长胜镇榆树林子村是个在本旗遐迩闻名的村庄,它绿树掩映风景秀丽,在我心中是一块神圣的土地。

它美。家乡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村民生活富庶。在公路上向村子眺望,只见一幢幢漂亮的红瓦房如棋盘般耸立村中排列有序,村前一条玉带似的小林带蜿蜒环绕着田野,日夜维护着旺盛的庄稼。村后的连绵沙丘像神灵一样守护着这块灵秀的土地。草长莺飞时节,沙丘披绿,田野一碧千顷。放眼四野,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生命气息,顿时神思旷达,心胸舒坦豁亮。冬季,尽管沙丘已裸露她俊瘦的筋骨,农田已袒露她丰腴的土色。但村前的沙洲地里的榆树林已是灰茫茫的一片林海,似烟雾笼罩,十分壮观,吸引了远近游人来赏景拍摄。每当余晖将尽,晚风乍起,耕作归家的村妇走在乡间的小道上,霞光剪出她美丽的身影。一切将渐渐地安然归息,又将悄悄地孕育新的一天。

它亲。牛群在河边悠然自在地饱餐,村后的`沙丘上不时传出“咩咩”的羊叫声;这熟悉的情景曾经如影地伴着我的童年。村西头的水坝,是我和小伙伴游泳的好地方。坝水洁净澄明,倒映着绿树,我们一跃进水里,便搅碎了这幅美丽的天然画卷,把它变成了一个充满嬉水声的“舞池”。在水坝下游的小石桥下边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榆树,我和伙伴放学归来从桥上走过,伸手摘下一片榆钱儿,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着春天。如今,我久别归乡,乡亲们一见我便热情地拉着我进屋吃玉米粥。这种既美容又可降血压的玉米粥,那股醇香早已扑鼻而来,叫人一下子能“喝”下几碗。

要说家乡最美的当属我家乡的人们,他们勤劳、朴实、忠厚、热情、豁达。邻里之间从不闹矛盾。村里不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只要和老队长说一声,保证是全力以赴的义务帮助,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只是完工的这一天晚上准备一点散酒,不管有没有菜下酒,一碟子大酱一把小葱即可让他们一醉方休。 自打我记事起,就没有看见过邻里间闹过矛盾。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老队长,老队长姓邵,原来是国家干部。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他回到了村里,他个子不高,瘦瘦的,黑里透红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说话激动时,太阳穴边上的血管会绷起老高来。村里人都非常的敬畏他,也许他是长辈的原因吧。全村人稍稍上了点年纪的都叫他“老叔”,我们这些小半桩子自然叫他“老爷爷”了。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亲戚,我记事起就叫他“老姥爷”。记得我十七岁那年,我考上了二十公里外的长胜公社中学,因为当时还没有什么更好的交通工具,“老姥爷”套上牛车,把我亲自送到了学校;村里还经常收留一些流浪的人,现在还有一些外地人因当时流浪到我们村里,至今已经成为我们村里的永久村民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最美的印记,不论是那山,那水,那人。都时时地魂牵梦萦着我。

我祝福家乡越来越美丽富饶。

篇5:我的家乡的散文

我的家乡的散文

我的家乡干沟村地处恩施土苗自治州建始县东端,故有建始东大门之称。

近年来,我省将恩施州的发展定位于生态旅游州,国家斥巨资修通了横贯全州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使家乡迅速与外界连接了起来。家乡东距野三关火车站六十余公里,西距建始火车站五十余公里,交通便利自是不用多说,更不同以往的是一下子不知从哪儿冒出了许多南腔北调的外乡人,山村的夜晚虽依然宁静,但白天却也不安分地喧闹了起来。于是家乡便有了许多久居于此的人们不以为然的故事和插曲,比如外乡人看见家乡连绵起伏的.山峦惊呼为画卷;行走在鬼斧神雕般的绝壁栈道上疑为是天路;进入空旷幽远、曲折往复的长洞槽中幻为迷宫,那天然形成的美景,让人无比惊叹上帝手法的巧妙与神奇;踏上世界第一高桥,远望大江南北,由衷叹服人类智慧的伟大……远方的客人,总是带着无尽的新奇、兴奋来到这儿,一路的疲倦早已不知所踪,剩下的只有从心底深处散发的愉悦。

家乡干沟村依然像一位避世的隐士,只有深入到她的怀抱中,才能渐渐体味出它的万般娇媚与风情。

这里有少数民族住户625户,人口2300多,分布在各有特色的不同山峦中,或是山脚,或是山腰。山村幽静,草长莺飞,近鸟啾啾,远山蓝黑,夜晚听得见松涛阵阵和露珠滴落的脆响,或闻一声狗叫,一声狗吠全村惊,热闹过后是安宁,然后,山村便以天作被,以地作床,渐渐沉睡起来;山村质朴,屋场里的人们喜欢互相串门讲古说闲话,丰富的内容超越神话,绵延无尽天天传承;山村古雅,逢婚嫁喜事亦或丧葬白事,总也热闹一番,年轻小伙姑娘围坐在一起唱十姊妹,十弟兄,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或有锣鼓唢呐悲壮悠扬地响起,穿着七彩服装的人们边跳边唱起古老的撒尔荷歌曲,那是对神奇生命的敬重;清明悠远的气象,勤劳质朴的人们;漂亮的石头房子,古朴的家什,无一不体显出古代文明和山民久远的生活习惯。这里还有漂渺的雾,或淡或浓,仿佛置身于仙境;这里还有甘甜的泉水,潺潺流动;这里还有险峻的山峰,绿树成林,美景自成。

当外面的世界红灯绿酒、歌舞升平的时候,家乡的心依旧那么纯,天空依旧那么蓝,水依旧那么清,山依旧那么奇和险,人们依旧辛劳健康,虽说不能称为世外桃源,但也是一片奇秀之地。

当人类不断进步,超越自我的时候,我的家乡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她渴望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紧密结合,她渴望她窈窕的步子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篇6:我的家乡散文

我的家乡散文1200字

我的家乡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 繁华热闹的都市,更没有惊涛骇浪的 大海。但是我依然深深地爱着我的家 乡。这里有茂密的树林,也有争妍斗 艳的野花,还有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随处可见的一排排房子高低不齐,像 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波浪。

春季到来,家乡的风景格外美 丽。小草伸伸懒腰,打着哈欠,从泥 土里钻了出来,树叶也冒出了新芽。 这时候,可爱的燕子从远处飞了回 来,在一间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 好像在说:这儿是个好地方,我们在 这里安个家吧!花儿眨着那双水灵灵 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的 一切。孩子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袄,尽 情地在草地上嬉戏:唱着、跳着,快 乐得像一群自由自在的小鸟。

当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时,绿油 油的西瓜让人馋得直流口水。这时孩 子们便来到小溪边,脱掉凉鞋,把脚 浸在河里,清澈的河水使我们忘掉了 炎热。 金秋时节,石榴像一个个红灯 笼挂在树梢上。一阵阵秋风吹过,稻 子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格外美 丽。这个时节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 收稻子、收棉花``````虽然他们已 经累得喘不过气,但他们脸上依赖挂 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 被。小伙伴们在雪地里追逐、堆雪 人、打雪仗``````真是其乐无穷!

我爱我的家乡,爱这个美丽、朴 素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 优美,绿树成阴。 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 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 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 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 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 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夏天到了,树叶更绿了,还去河 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 般。花儿们也更加芬芳诱人。荷花也 开了,荷叶是绿的,荷花是淡粉红的,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到荷 塘采莲藕吃,一条条鱼在水中成群结 队地游来游去,一被我们捉上来, 就活蹦乱跳,看它乞求的样子,真 可怜! 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 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天空 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 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 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 独自一人旅行。农民伯伯在这个季 节可乐了,也很忙,因为他们辛勤的 汗水培育的麦子成熟了,他们都忙着 割麦子呢! 冬天来到了,一颗颗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 花是花状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 融化成晶莹的小水珠了。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 乡! 我爱我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乡。 春天,柳树姐姐脱掉了白连衣 裙,换上了绿婚装。调皮的小草弟弟 探出了小脑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洁白 的面颊。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 耘、播种。我们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鸟仿佛被吸引 住了,也放声歌唱。在那美丽的乡村 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声。 夏天,溪水哗哗的流着。我们小 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大人们在树阴 下谈天说地。知了在叫着,好象在 说:热死了热死了!小鸟在天空上 自由自在地愉快飞翔。在那美丽的田 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秋天,枫树姐姐飘落着红叶,仿 佛在迎接丰收的一年。小花准备去和 它的哥哥姐姐们告别了。农民伯伯在 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帮助农民伯伯干活儿。小 鸟成群结队地在和这里的一切告别。 在那充满欢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 告别声。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 来。我们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 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树在风 雪中傲然屹立。动物们大多都冬眠 了。在这僻静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 姐的足迹。

篇7:我的家乡经典散文

我的家乡经典散文

小时候,曾记得家乡门前有一条河,她弯弯修长的身躯像一条深浅不一绿色线条,一头挂在天边的那一头,一头扎进天边的这一头。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乡,瞭望着湛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一把泥土芳香吐纳的思情,常常使我情不自禁泛起儿时的记忆,记忆中,家乡门前,那条似真似幻似梦的小河。

我的家乡在陕西西安阎良,阎良是我的家乡,我热爱我的家乡阎良。在这片神奇肥沃富饶的土地上,曾经留下我辛勤汗水悠长印痕和足迹,她养育了我,伴我茁壮成长,伴我走过一段段风雨历程。我热爱她,我的故乡阎良,无论我一生走到哪里,即便是走到天涯海角,我也不会忘记我的故乡在阎良。

也许是生命注定命运安排,我与我家乡阎良息息相关结下不解情缘,这块土地不但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而且是伴我成长的地方。我热爱我的家乡阎良,不仅仅是因为她起的这样一个富有全国乃至世界美誉的名称,而是因为这片神奇肥沃富饶的土地,她用博大的胸怀蕴育抒发谱写了二十八万阎良人民新的篇章。

“近不近是家乡水,亲不亲是家乡人,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伊人”这几句话不假,特别是对于远在天边每一位游子来说,更是如此。

在我未满十八周岁那年,为了响应祖国召唤,弃笔从戎,开启了十多年的征旅生涯。远离家乡,远离情人,每当中秋佳节春节来临之际,我们作为一名热血男儿,总会情不自禁地遥望着远方,思念着远在天边的故乡。

我的家乡在西安阎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家乡门前有一条小河叫清河。在中国金鸡版图上,甚至说是在陕西省地图上,看不到她留有一点的痕迹,在众多河流水域当中也找不到她的名字。她没有有着中**亲之称黄河水域那般气势磅礴,她更没有有着中国大运河悠悠历史故事多多,我只知道,流经我的家乡门前的这支河流,已有上千年悠悠沧桑历史,至今,没有几个人确切的了解她起源于何时何日。只记得,达我记事起,流经我的家乡门前的这条河流水域,以她饱满的热情婀娜多姿的姿容胴体默默地流淌在关中平原腹囊之上,用她最为动听入耳的歌喉,唱响了阎良人民心中的歌谣。

如果把石川河作为哺育阎良人民成长的母亲河,那么清河也是一支流经阎良的母亲河流之一。

清河,又名清峪河,古称清谷河、五丈河,他乃是石川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耀县照金西北的野虎沟,流经耀县、淳化、三原、阎良、临潼5个县、区,清河从三原到与石川河汇交段基本上很平直,这在渭北黄土地带的河流是很罕见的。古代的`石川河成为“沮水”,和郑国渠从泾河开始注入沮水很吻合,一方面,清河注入石川河很突兀,它的数值角度大于90度。清河,两岸多陡崖,河床狭窄,河水含泥沙量大,两岸多有芦苇生长。古代清河的自然景观甚好,明朝《临潼县志》写下“清河多藻荇,旭景平浮,清风徐引,满川绿摇翠幌,耀人心目……”的诗句。

儿时记忆中,流经家乡门前清河水面是清澈透亮的。四个季节交替中,清河沿岸每个季节都着不同的风景。春暖花开的季节,清河沿岸软风微荡,遍野坡道绿藤蔓延青茵葱葱。在你漫步清河岸边,唯见清河时会成群结队悠闲的鱼儿摇摆着尾巴,在清澈水面自由的滑翔。清河岸堤坡道芦苇杂草丛生,沿岸处处绿意葱葱。不经意间,一只只蜜蜂,一双双彩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只青蛙地鼓敲,惊动了隐藏在芦苇丛中的八嚼,于是一呼百应,这儿,哪儿,发出有节奏鸣叫。到了秋天,踩扎清河坡道上株株酸枣树凹凸分明,每株酸枣树枝头挂满了粒粒珍珠玛瑙般的果实。放眼望去,这儿一囤囤,哪儿一株株,红红的,青青的,红里透青的,满目都是成熟果儿飘来的芳香。到了酸枣成熟的季节,你弯下腰,采摘一粒熟透了的酸枣填进嘴里咬上一口,慢慢品味,那种酸甜脆脆的味道,会让人联想翩翩,美不胜收。

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工业布局发展,客观上,由于上游建坝蓄水,两岸污水随意排放,违法占用河道建设等现象严重,导致清河断流缺水,水体污染严重,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受很大破坏。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精心设计和配合下,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通过政府部门投资清河沿岸的综合治理,关闭叫停了负有污染源的企业和工厂,清河水域的水质已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据目前,从政府治理清河长远规划了解到,政府已着手准备实施清河全段综合治理与开发,将清河打造成阎良的城中河、生态中心、景观中心、展示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和绿色走廊。为了清河沿岸整治治理合开发利用,阎良区相关部门成立了清河治理相应工作机构,利用网络招商引资平台,向社会各界人士公开公示招商意向书。为了繁荣地方经济发展阎良区振兴街道办选址幕郑村建设的清河镇现已初步形成规模。

啊,久伟的城市,阎良,每当我听到你的名字,无论我身处何地那个地方,哪怕远在天涯海角异乡他地,我也会常常想起你,阎良,这个动听入耳的名字。

时代的发展,只争朝朝夕夕。我想,我的家乡阎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变,我的家乡阎良的河流水域也在变。也许,在今后的几年时间,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的富有美丽。

篇8:我和家乡散文

我和家乡20年散文

1992年回到我的家乡——野口村,那是由于高考的落榜、家境的拮据。面对同样清贫的家乡,面对祖辈日复一日耕作的黄土地,我少年时的理想似乎灰飞烟灭……

20年过去了,我和家乡走过的日子历历在目,在历史的长河中,20年弹指一瞬间,而于我而言,着20年,却是一生中最黄金的岁月,想来感慨万千!

20年过去了,家乡旧貌换新颜。

家乡人的衣裳变了,西装革履不再是男人们的奢望,新潮时尚不再是女子们的梦想;走进我的家乡,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哪里去寻找老土的摸样?家乡人的饮食变了,初回家乡那几年,村里没有几户能喝上牛奶;没有谁家一月割上几斤肉吃,为啥?穷啊!可如今,送牛奶的人天天清早来,订户越来越多;谁家厨房里会少了肉?刚回村里那几年,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占大多数,可是看看今天,砖混结构的楼房比比皆是!前多年在我的印象中,有不少人出门办事、走亲戚还得借个自行车,然而如今电动车、摩托车甚至私家小卧车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谁还会再为出门难而发愁?加之农村通上了客运班车,更是方便了群众出行。

20年过去了,最难忘的是我选择的第一份生路——销售蜂窝煤。

1996年结婚后,面对新的生活压力,我不得不在经营石刻部的同时在选择一份活路,以尽快摘掉穷帽子。有一天我去县上办事,发现那儿的农民都用上了蜂窝煤炉,我豁然开朗:对,卖蜂窝煤吧,以后咱下边的农村也会大量用上它的,有市场呀!回家和妻子一说,她也很赞同。可是卖蜂窝煤得先有车呀,哪里有钱买车?岳母知道了我们的想法,拿来2000元钱支持我们。感激之情,铭记在心!1998年10月,我们买回一辆古城农用车,开始了另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生意的进展印证了我们的预感,农民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大都外出打工,时间观念增强了,谁还下班回家拉风箱做饭呀?大家都说:用蜂窝煤多省事,一进门就有热水,做饭时人还能歇一会儿。……那几年,蜂窝煤在农村普及之快,真是叫我们卖煤的车户始料不及呢!生意特好,有时一天能送三车煤呢,尽管卖煤是个苦差事,然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心里美滋滋的'!到了2005年,我们不仅还清了所有外债,还盖起了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同时经营者石刻部,这些真是自己回农村以后最大的成绩!在我的带动下,村里又添了两辆农用车,也卖开了蜂窝煤。

改革开放日月新,你追我赶大发展。农村面貌在好政策的带动下日新月异,美不胜收!自2006年起,蜂窝煤的用量明显下降,为啥?因为液化气悄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它干净卫生,又可调火力,更是方便了,谁能不爱用?可是不到两年,电磁炉又成了农民家庭的新宠:它才真正是环保卫生,安全方便,随心所欲又快又省事啊!——蜂窝煤似乎又无人问津了。

20年过去了,再回首,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20年过去了,我无悔于走过的路。感慨于家乡的巨变,带动着我们事业的发展。手抚我们新买的五征农用车;欣赏着我们新竣工的风景石刻字,我们的“户县风景石刻字中心”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相信:勤劳是个宝,明天会更好!

20XX.冬夜于静心斋

我的家乡我爱你散文

家乡是我的精神家园散文

临沧,我可爱的家乡的散文

我的家乡,梦的故乡散文

魅力家乡散文

家乡赋散文

家乡巨变经典散文

家乡的树林散文

家乡纪事经典散文

家乡的田野散文

我的家乡太平湖散文(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的家乡太平湖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