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消逝的家乡之春优美散文(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oneyfunnysunn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消逝的家乡之春优美散文
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家乡的春天只把颜色呈现给人们了。也就几天的工夫,桃花、杏花开始绽苞吐蕾了,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山花也先后开放,沿河的岸柳泛绿如烟,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派勃勃生机的春景春意。
然而,仍然还在坚持着的残雪融冰仿佛耀武扬威地向人们宣示着:别高兴太早了,冬还没有离开!
果然,刚刚暖和了几日的天气,随之又陡降下来,猝不及防的人们不得不又把刚刚脱下来洗干净折叠好放进衣柜里的羊毛衣裤再翻检出来,重新穿上。
伴着倒春寒一同到来的是灰黄的天空,一连几日,大地被罩得昏暗。随即,夹裹着尘土沙粒的狂风变来造访,风刮得窗户呼呼作响,在屋子里也能听见电线那“嘶嘶”的呻吟。在北京,这股带着沙尘的风更是大得把街道两旁的广告牌都给掀下来,大树也连根拔起,听说还有被掉下来的广告牌砸伤的。与之遥相呼应的,便是家乡围场的一场大雪。皑皑的晶莹剔透的白雪落在了正在盛开的桃花上,盖住了吐着芽子的杨柳枝,白里透着粉红,白里又透着嫩绿,给家乡的春天又带来了独特一景。古人笔下的“东风好做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钱起《春郊》)”,“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的那种盎然春意,在这里似乎是消失了。人们只能从颜色来感受春天,粉,红,紫,绿,黄,灰,白……
正当人们感慨着“都快晚春了,天还是这么冷”的时候,老天似乎听到了人们的抱怨,突然把热送给了人们,而且,热得过了头,又让人热得猝不及防,仿佛一下子从冬天走进了夏天。人们不得不赶紧脱下了裹在身上的厚厚的衣服,换上了短袖薄衫和单裤,纷纷惊讶道:“春天哪去了?”
“是呀,这不好像没有春天了吗?”
不由想起小时候的春天。那时候家乡的春天还是正常的,人们的穿着也是依次减少,由棉袄棉裤到绒衣绒裤,再到线衣线裤,最后单衣单裤,然后半截袖短裤衩,可谓是秩序井然绝无错乱。那时的我们,也如歌词中唱到的“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尤其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一码的白衣蓝裤子,系着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少先队队旗,吹着队号敲着军鼓,一队队地从学校里走出,走向公园。路上,又有其他学校里的队伍走过来,像春雪消融的河流一样一路欢腾喜悦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汇集到昔日的皇家园林今天的人民公园里,整个天空都回荡着我们的`歌声,号声,鼓声。那时的我们,真的是天真,活泼,无邪,善良,真的像花儿一样幸福的开放着,装点着这美丽的世界,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春天已过,又见六一,邻居家的孩子却看不见丝毫笑容。原来六一儿童节他们学校安排了放假一天,可是各类的补习班却没有放假,反而还要延长一点时间。他的妈妈给他报了三个班,这三个班就要了他六一节的一整天!
“咋办?将来高考就靠这些拿分。如果这几门分数拉下来,高考就甭打算过关!也知道孩子累,可是没办法呀,只能这样。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他妈妈振振有词地解释道。
她的解释让我瞠目结舌,无奈地看着这个眉毛皱在一起,撅着小嘴不吭一声的孩子。
“快,跟大大再见!”妈妈拎着大大的书包,一边锁门一边催促着。
孩子同我打了一声招呼,随即便同他的妈妈转身下了楼。
望着她们匆匆的背影,我不禁又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无论怎样,春天还是来了,花开了,草绿了,树也长出了嫩叶,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无论如何不舍,春天还是又走了。来时带来山野新绿,走时也不过为这颜色又浓浓地抹上一笔。春去春归,“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一天夜里,细雨随着风悄悄光临,这让次日醒来的我们不由在心底生出一丝惊喜:空气湿漉漉的,还带着淡淡的芳香。这时才仿佛感觉到新的一年真的来了!
雨来了,下一个老朋友就是雷声,期盼着。
别了,春天,欢迎你再来!一本正经的来!
消逝优美散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们的生命如指间的沙粒一般匆匆消逝,那些日子果真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声无息?
思绪在飘飞浮沉,绵延流向亘古的远方。那竹影疏动,湘帘垂地的潇湘馆;墨香盈室,书香沁耳的闺房。一脉心香拈花烛的诗情,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画意。惜物怜人,纤感如丝的葬花词,纤手描绘素低素浅的淡愁-----黛玉,终究是“一朝春尽红颜老”渐渐行走在消逝中。可那幽幽的'清高,蔑视世俗的傲骨让后人记住她的纤纤一笑。消逝的是躯体,不散的是灵魂。
一缕思绪漂浮在时空,拉回游离般的梦境。生命本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朝霞与落日,只是一转身。然而,它却留下满城的余辉和人们心中荡漾的暖意。正如枯树代表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延续,因为精神的萌芽叫做希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消走在消逝中,一直不离不弃的是我们骨子里的那种精神。为今天的生活而舍身的英雄们。那盘旋在天空的雄鹰,正是他们化身,永远那么矫健,那么勇敢。今天当我们重踏上这片热土,那熊熊烽火狼烟,绵远雪山草地,历历在目。勇士们背影消逝了,万里长征消逝了,坚定的信念却永远留在后人脑海中。消逝的是时光,不散的是精神。
当生命逝去的钟声即将响起,是否有人会记住那些无家可归、濒临死亡的人们。或许有一天,他们带着人间的感激步入天堂之门。然而当花开花落之际,我们却难以忘怀这段曾经消逝的“感恩之旅”。消逝的是路途,不散的是感恩。
蓓蕾消逝了,鲜花却争奇斗艳;种子消逝了,大树却果实累累;积雪消逝了,江河却奔腾不息。消逝不是死亡,它是另一种新生;消逝不是毁灭,它是另一种存在;消逝不是朽腐,它是另一种传承。
行走在消逝中,蓦然回首,有一种湿?气息氤氲而来,我知道,那是一种精神的召唤。
村庄之春优美散文
村庄的春秋是美的。我一直这样认为并深信不疑。然而,当我在这个春天里深入这座村庄的内部并接近全部的真相时,我止不住地忧伤。
雨一直没下,即使是在“雨水”这个春天里的节气也未曾落下一滴雨,整个村庄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好像灰尘被焙干了的味道。坐在房顶的矮凳上,在大山的背景里,我目堵着村庄难以掩饰的伤。
红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天空一片清澈的蔚蓝,纯净得没有一缕浮云,也没有一只云雀掠过的踪影,更听不见欢快的鸣叫。高天之下,大大小小,形状极不规整的梯田像被夸张过的一张张惊诧的、失望的、悲伤的、痛苦的大大张开的嘴巴,毫无血色地泛着暗哑的灰白色。一个个干枯的水塘裸露着开裂的塘底,像大地的伤口。田间地头较为耐旱的不知名的杂草和灌木丛,以及村舍间的几株果木黄绿黄绿的东一簇西一枝地点缀在青瓦白墙中,显示着瘦瘦的.生机。突现的一抹红色,也许是一株桃树绽开的色彩,令整个枯焦着的村庄多少泛出了春意。几只狗在大路上、小道上边追着风跑,边不停地叫着,搅起的黄尘随风飘散着,而这些随风扬起的沙田里、土路上黄的尘、红的土,也许迷离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眼里的干涸,还湿透了农人们那单纯的心里最朴实的愿望。
墙下有人走过,我俯首,是村里稍年轻的男男女女结伴外出打工。老人、小孩脸上写满了忧伤,也带着希望,内心的复杂感受在自相矛盾的叮嘱与劝告里表露无遗。他们在漫天的黄尘里相送着,直到走上那条通往山外的路。一直以来,他们随父辈执著、认真、善良、热情地在田间地头如同黄牛一样劳作,栽种烤烟、小麦、辣椒、香芋、姜、瓜果等农作物,放牛、养猪、养鸡,过着平淡、平凡,虽不算富足,但却幸福而安稳的岁月生活,如今他们弃下春天的农事离开了,弃下家里的老老小小离开了。
我忽然想起自己蛰居在华丽的书房,想象村庄之春的风轻云淡、桃红柳绿、花团锦簇的美感和春天里的农事以及所有的爱和欢歌,然后拼凑阳光、花香、蝶舞翩翩;浅水、轻唱、韵味绵绵等婉约、亮丽、生动明媚的意象堆砌起来的有关村庄在春天里的诗歌,此时想来是多么矫情而无关痛痒。站在都市想象和装饰村庄,就像从美酒里寻觅一株玉米的根部,漫长而遥远。我感到很惭愧,也感到极为悲伤,悲伤自己以及农人的叹息。
我渴望着雨能踏着轻盈的步子姗姗而来,滋润出山岭沟畔蓬蓬勃勃的生命形态,让生命以最简单、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繁衍、传承、轮回。那样,离开村庄的人们就回来了,用锋利的犁铧翻起村庄的土地,再种植上鲜嫩的信念……
当土地松软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民歌嘹亮起来时,我能采遍野的花戴在头上,听花瓣里的风声和雨水声,听大地唱给天空的歌,然后虔诚地守候硕果累累的季节……那便是村庄在春天里的美,我心中的至美。
蝴蝶谷之春优美散文
春天是大地孕育万物的季节,在日本有因怕打扰大地“怀孕”而禁止猎人在春天进森林的古训。而亚龙湾畔的蝴蝶谷虽以清幽静谧被高雅人士所称道,但在阳春三月,啾啾的鸟鸣似乎唤醒了它,再也藏不住春光,变得热闹起来。
这边被誉为英雄树的木棉还未谢尽硕大嫣红的花朵,那边的刺桐也不甘寂寞静静绽开犹如少女脸上红晕般的绯红花朵,而槟榔树的上端鼓起一个大花苞“肚子”,经过十几天的“孕育”之后,终于“分娩”出如枝杈般嫩黄的花朵,并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就连标本制作室窗前的茉莉也怯怯展开素雅的白色裙裾,还不忘随风释放出缕缕幽幽的清馨;可爱的'白纸扇也凑热闹似地“坚”起一面面“手掌子”状的素白花儿,在微风中摇曳不停,似要为游人送去轻风以解旅程中燥热;那株“千年不老松”――龙血树如一位仙发飘逸的老者,稳坐谷中静观时事变换,世态炎凉,似有“我自岿然不动”的王者风范。
在蝶溪里的小鱼、小虾、小蟹们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一反冬天时的迟钝,对岸边视力所及范围内人的一举一动倍加敏感,游人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让它们惊得四下逃窜,而花中仙子――蝴蝶此时也展开绚丽多彩的翅膀在穿梭飞舞,寻蜜访花……
假如你厌倦了大都市的喧嚣、钢筋水泥构造的生活,那么暂时离开忙碌的工作,我们相约蝴蝶谷,这儿有山鸟高唱,这儿有小虫呢喃,把自己沐浴在香海之中与鲜花为伴、与彩蝶为舞,倾听天簌之音,亲近大自然――岂不美哉!
枞阳之春优美散文
春雨敲窗的时候,我醒了过来。
我突然想起要去赴一个魂牵梦萦的约会,一个仿佛千年的约会。
我知道,那里有青石巷在等我,有青苔斑驳的老井在等我,有岁月的残垣断壁在等我,有今年的春雨在等我……
当我的脚步踏进时,雨水已溅湿了老巷的衣襟,细雨涸湿在青石板上,点点滴滴地敲打,青石板像古老的琴键,发出啪啪答答的音乐。而在不远处,正是枞川夜雨的家园,泥土湿了,田野湿了,油菜花正灿烂而沁香地开。那片水也暖了,岸柳如风,小城又在临水梳妆。
哪个踌躇满志的少年愿意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寻找这条古巷呢?柳绿花红、莺歌燕舞,那是多少人的春梦啊!可我却来了,一个人悄悄地走来了。
老巷默默地看着我,那是多么慈爱的目光啊。我知道,在老巷面前,我永远是个孩子。一个无数次跌倒而永远微笑的孩子。像今天这样的早晨,这样的日子,老巷依旧,青石板依旧,细雨依旧。木板门拉开了,早起的老人梳洗过花白的头发,坐到了门口,一边拣莱一边就和邻里话起了家常。不小心他们就提起这个铁匠家或者那个木匠家,因为老巷满是老故事。“上码头”这条老街上,就有东风理发店、老照像馆、小锥子店、黄家煎饼、老木器社等,这些老店里的人在老街住惯了,再好的房子也不愿搬出去住,他们守着这条老街,这个“上码头”的老名字,这条青石板路,听早起赶集的.自行车碾在青石板路上的叮当叮当声,看邻里在店铺门口生着煤炉炊烟飘荡起来,就知道一天的日子开始了。水从古井里打出来,把堂屋打扫干净,把门口打扫干净,就知道日子不过是水一样的日子。
这条老街上有个“雅俗斋”,主人姓杨,是一位喝墨水的老人。他本不是生活在这条老街上,单位在开发区分给他一套住房他不要,却在这条老街上买下一幢老屋,建起了“雅俗斋”,雅来作画逗鸟,俗来劈柴做饭。一方天井,透着一方天空。天空上两三只鸟儿灵动地张望。屋檐下挂着腊肉,去年一场大雪,腊肉分外香呢。这种腊肉在饭头上一蒸,就着一碗青菜苔、一碟豆腐乳,我分明闻见春天就从杨老的天井里飘出来。杨老微笑着过日子,可谁都不知道,在他沧桑的脸庞口,寂寥坚守的岁月依然经不过流水的打磨。老巷老去,老杨老去,上码头老去,侧耳聆听的只有风中的“枞川夜雨”———
那是一群书生为上码头起的名字。上码头为枞阳至菜子湖出口,书生眼中的上码头是通湖达江必经之道。他们认为只有江河才是人生真正意义的江河,于是一群弱冠书生在出埠的芦苇荡里听到家乡那诗一般的沙沙雨声,相视一笑,就叫“枞川夜雨”吧。可“枞川夜雨”不会知道,这一群书生的命运注定在江河风雨中呼啸,当中国三百年的文学史留下“何意高文归一县,天下文章出枞阳”的诗句时,历史已轻轻翻过数百年。
春雨依旧。上码头在春雨中安祥。
“轻帆挂与白云来,
棹击中流天倒开。
五月江声千里客,
夜深同到射蛟台。”
———雨中传来稚嫩的读书声,那是一群枞阳的孩子。
北园之春优美散文
春色渐浓,小巧的百牙山越发翠绿了,她像一只春蚕,横卧着,将偌大的百荷公园一分为二。常常过南园,对她四季的风景熟识得如同自家小院里的盆景;北园去得却少,常常在心里念着,想去那里走走,看看。其实,这很简单,瞅个空,抬腿动脚就到了。
隔一座小山,南北二园却有如许的差异。相较南园的妖娆,风华无限,北园显得素雅多了,她像一位村姑,朴实无华,不着粉黛,尤其是几方小池塘,更显素朴,塘四周生长着各样野草,小小的植物们出身卑微,但不卑贱,生性顽强,在大自然的春天里长势鲜活,令人思索与感慨。沿一条长堤慢行,少见人工痕迹,多原生状态,尘土、瓦砾、土坷垃,随处可见;有的杂草掩径,有的地方又浓荫遮蔽,欲断还续,有柳暗花明之意,令人怡然自得。在这里行得远了,看得久了,心态就会在不觉间发生转换,仿佛置身清新的乡野,通体舒畅,身心无端地放松了。
不由驻足,看水中浮萍,苔藓,以及蒿草;东一块,西一丛,不拘一格,也很美。再看塘水,不清澈,碧绿的颜色,但水质活泛,灵动,涌现朝气,无沉暮之感,是所谓的春水。另一塘中,有几头牛的雕塑,俱沉身入水,神态惬意,似要洗去一身耕作后的疲乏,而重焕精神。两个牧童,一男一女,俏皮地骑在牛背上,其中的小男孩正横笛近唇,作吹奏之状。我想,这或许就是唐会昌年间为杜牧指过路的那位吧;杜牧去得远了,他便收回“遥指杏花村”的笛子,当然,而后吹奏的不会是千古绝唱的《清明》,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诗人李白的《秋浦歌》了。
春天里,柳是不会轻易放弃她的主角地位的`。北园的塘坝上,水岸边,照例少不了她们迷人的身姿;迷在哪呢,在朦胧,在梦幻,在她的风情万种。烟柳,柳如烟。不知这是哪家的发明与定义,虽然世人多沿用此说,但我却以为不太确切。请看,烟与柳,分明是有所区别的。烟色浓重;柳色轻淡。长烟袅袅,看着亲切,有俗世居家的味道;柳色暧昧,迷乱情怀,似春之使者的面纱或帘幔。说什么“柳如烟”,不会是目力不及,或想像匮乏,胡乱打个比方吧。
公园里少不得花,北园亦然。路边,树丛,草间,桥头,开得各异,有的婉约,有的泼辣。观之,皆不能识。有的人对花呀草呀很在行,言辞间,文字里,不仅能细数花名,还能说出各种花的习性,花期,形与色,好像花是他家的亲戚。我曾经于这一点上很惭愧,觉得自己很粗俗,没文化,不解风情,于是,就想学学,却怎么也学不进。后来,我想通了,我又不想做植物学家,更不想做花卉专家,我观花色,感受到花美,这就够了,就好比满大街的俊男靓女从眼前飘过去,你看到了,觉得很美,心里受用,不就行了,至于认不认识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不,在一条路边,我又看到几个打扮入时的少年男女,他们围在那里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原来那里有一些金属雕塑,是几样乐器,吉它,小提琴,大提琴,谱架,当然还有琴盒。对于乐器,我不在行,更不能熟练地让它们发出美妙的音响,但我知道,作为音乐的一种重要介质,设计者将它们安置在游人如织的公园里,在审美的同时,更是对某些美好意愿的一种表达。
不仅乐器,还有附近的石雕、铁画、仿古的亭子,更不用说那座古老的百牙塔了。这些都很好,使人觉得,北园虽简约,但品位不低,有深厚的内涵,就像我们生活的这座小城。
林海的消逝优美散文
萤火之光,花茶之香
再回首,恍然如梦
看如今,风沙城墙
林海哀叹,猿鸟乱鸣
是人们自己的过错
听,风在吼,听,水在啸
当人们的心被这世道的无常抹成黑色
当人们失去仅剩的'一丁点怜悯
森林已黯然无光
那片林海,曾收藏着与人类的友谊
可现在……
贪婪将人们变得如凌厉的冬天
令宇宙都为之颤栗
他们剥削着森林的一草一木
侵占着自然栖息的土地
可那片林海,能说些什么呢?
当风雨侵袭着大地
那片林海在嘶声力竭的哭泣
可又有谁去擦干它的泪呢
没有!从没有人这样做过!
时间渐渐准备抹去这段回忆
因为,那片林海留下的
只有那炊烟缕缕
可是这时的人们
着急了,他们到处呼喊:“那个朋友,你去哪儿了?”
林海,灰飞烟灭了
人们,心灰意冷了
世界,从此孤寂了
故事,这样结束了
消逝的美优美散文
湖水是静止的美,飞鸟是灵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哄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小村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岁月在指缝间溜走,年华在不知不觉间老去。曾经的几度东风、几度飞花,曾经的樱桃又红、芭蕉再绿,许多人会暗暗感喟生命的无常。时间的年轮辗过,留下历史深深的辙痕;时光从辙痕中消逝,一点一滴,带着我们曾经的`笑容与泪水离我们远去。其实,行走在消逝中,失去了,错过了,也得到了,弥补了。
穿越历史的长河,去品读一种叫做消逝的美。曾记否,在烟花三月的时代,他放白鹿于青崖之间,梦未满,也不会圆满,于是他便离开长安畅游祖国大好河山,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的时光已经消逝,但如今,“举杯邀明月”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曾记否,他的光芒曾经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暗的人,他注定要一并承受官场与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宁静的时光已消逝,贬谪的日子在延续,可他,一枝竹杖,一双芒鞋,从容行走于雨中竹林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子瞻行走于消逝中,却诠释了一种旷达的美。消逝中,相信他们也曾有过怅惘,而最终却提炼出了生命之美。
一口井的深沉也许就在于井沿边那斑斑点点的绳索,一座塔的风度也许就在于它那经历风雨洗礼后不适时的倾斜,一个人的魅力也许就在于他行走于消逝中,沉积下来的内涵和对人的坦诚相待。消逝是一种必然。于是我不该对飞逝的年华耿耿于怀,厌恶那所谓的成长与成熟,而该尊重这一自然规律。看着窗外儿童的嬉闹与童真的笑声,多少次,我的心早已随着他们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去寻找我童年的笑容而失落,如今,十五载的风风雨雨,我将挺直脊梁。是的,童年、少年已悄然从我身边溜走,但行走在消逝中,磨炼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的信念。
天边风起,天边云散。我愿用我的笑容映染半天云霞,用我的心灵荡涤无数云烟,不管海枯石烂,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知道,行走在消逝中亦是一种美,有所失,有所得,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 魅惑之春的散文
★ 滨湖之春演讲稿
★ 草莓之春随笔
★ 纸飞机优美散文
★ 彷徨优美散文
★ 雨季优美散文
★ 目送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