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判断宝宝饥饱的问题(共含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懒鱼少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 用婴儿体重增加的`情况和日常行为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比较可靠的,如果宝宝清醒时精神好、情绪愉快,体重逐日增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体重长时间增长缓慢,并且排除了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则说明通常认为宝宝吃饱的时候他并没有吃饱。
2 哺乳时,宝宝长时间不离开乳房,哺乳后,宝宝啼哭,这是他吃饱的表现,
3 宝宝吃过奶后能安静地睡觉,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闹。或有时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闹,体重不增加,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4 如果吃奶时很费劲儿,吮吸不久便睡着了,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或有时猛吸奶,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5 大便不正常,出现便秘和腹泻。正常大便应为黄色软膏状。奶水不足时,大便会出现秘结、稀薄,发绿或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四招判断新生宝宝饥饱问题 -资料
第一招:听哭声
哺乳时,宝宝长时间不离开乳房,哺乳后,宝宝啼哭,这是他吃饱的表现,
第二招:看吃奶方式
宝宝吃过奶后能安静地睡觉,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闹。或有时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闹,体重不增加,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如果吃奶时很费劲儿,吮吸不久便睡着了,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或有时猛吸奶,这也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第三招:看排便
大便不正常,出现便秘和腹泻。正常大便应为黄色软膏状。奶水不足时,大便会出现秘结、稀薄,发绿或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第四招:看体重
用婴儿体重增加的情况和日常行为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比较可靠的。如果宝宝清醒时精神好、情绪愉快,体重逐日增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体重长时间增长缓慢,并且排除了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则说明通常认为宝宝吃饱的时候他并没有吃饱。
仅从宝宝吃奶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不正确的,因为有的婴儿在吸空乳汁后还会继续吮吸10分钟或更长时间,还有的婴儿只是喜欢吮吸着玩,仅从宝宝的啼哭也无法准确地判断他是否饥饿,因为婴儿也常会因其他的原因而啼哭。
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宝宝的饥饱:
1 、用婴儿体重增加的情况和日常行为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比较可靠的。如果宝宝清醒时精神好、情绪愉快,体重逐日增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体重长时间增长缓慢,并且排除了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则说明通常认为宝宝吃饱的时候他并没有吃饱,
2 、哺乳时,宝宝长时间不离开乳房,哺乳后,宝宝啼哭,这是他吃饱的表现。
3 、宝宝吃过奶后能安静地睡觉,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闹。或有时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闹,体重不增加,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4、如果吃奶时很费劲儿,吮吸不久便睡着了,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或有时猛吸奶,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5 、大便不正常,出现便秘和腹泻。正常大便应为黄色软膏状。奶水不足时,大便会出现秘结、稀薄,发绿或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爸爸妈妈们,如果仅从宝宝吃奶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不正确的。因为有的婴儿在吸空乳汁后还会继续吮吸10分钟或更长时间,还有的婴儿只是喜欢吮吸着玩。
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四招来判断宝宝的饥饱:
第一招:看体重
用婴儿体重增加的情况和日常行为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比较可靠的。如果宝宝清醒时精神好、情绪愉快,体重逐日增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体重长时间增长缓慢,并且排除了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则说明通常认为宝宝吃饱的时候他并没有吃饱。
第二招:听哭声
哺乳时,宝宝长时间不离开乳房,哺乳后,宝宝啼哭,这是他吃饱的表现。
第三招:看吃奶方式
宝宝吃过奶后能安静地睡觉,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闹。或有时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闹,体重不增加,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如果吃奶时很费劲儿,吮吸不久便睡着了,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或有时猛吸奶,这也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第四招:看排便
大便不正常,出现便秘和腹泻。正常大便应为黄色软膏状。奶水不足时,大便会出现秘结、稀薄,发绿或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宝宝基本上就吃饱了。如光吸不咽或咽得少,说明奶量不足。
第二,孩子吃奶后应该有满足感。如喂饱后他(她)对你笑,或者不哭了,或马上安静入眠,说明孩子吃饱了。如果吃奶后还哭,或者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两小时就醒,都说明奶量不足,
第三,注意大小便的次数。每天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黄色稠便;喂牛奶的新生儿大便则是淡黄色稠便,大便3~4次,不带水分。这些都可以说明奶量够了。如果不够的时候,尿量不多,大便少,且呈绿色稀便。
第四,看体重增减。体重增减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指标。足月新生儿头1个月每天增长25克体重,头1个月增加720~750克,第2个月增加600克。如果体重减轻了,要么生病了,要么喂养不当。喂奶不足或奶水太稀导致营养不足是体重减轻的因素之一。
宝宝眼睛健康如何判断 -资料
注意日常观察
基本观察
光线和眼泪
刚出生的宝宝就对光线有反应,如果宝宝对黑暗与光亮都没有感觉,那就代表不正常,如果宝宝一出生就眼泪汪汪,并且经常有眼屎、分泌物或感染发炎的症状,则可能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眼球
宝宝双眼在2个月大时就可以固视,此时可观察宝宝双眼有没有震颤。如果宝宝的眼睛视线无法固定,一直在飘动(可能是双眼,也可能是单眼),则表示视力不是很好。另外可拿色彩鲜艳的玩具球来观察,在吸引宝宝的注视之后,再慢慢移动球,观察宝宝双眼是否能跟着球一起移动。
角膜
宝宝的正常角膜(黑眼球部分)大小平均为9.8mm,如果黑眼珠太大(1岁之内大于12mm),并且有怕光、流眼泪的症状,甚至角膜混浊(黑眼珠变白),则可能有先天性青光眼的症状。
瞳孔
拿一个小手电筒,轮流照宝宝的双眼,以观察瞳孔会不会收缩、两眼的反应是否对称、有没有白色的瞳孔。正常的瞳孔应为黑色,在暗处受到光照或照相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变为红色或黄橘色。一旦发现白色瞳孔要及早就诊,以确认是否存在先天性白内障或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疾。
行动观察
遮眼游戏
进行方式
先拿玩具吸引宝宝注视(固视),趁他不注意时遮住一只眼睛,正常的宝宝就会感觉到东西变得没有立体感(用双眼看才有立体感)。一次遮一只眼睛即可,下一次玩时再换另一只眼。
观察重点
1. 宝宝可以持续用一只眼玩吗?如果可以,则表示这只眼的视力不会太差,
2. 遮一只眼时宝宝有感觉吗?如果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么可能是玩得太专心,也可能是被遮住的眼睛视力很差,遮不遮都无所谓,宝宝几乎感觉不到。
3. 在遮住宝宝某只眼睛的一刹那,观察另一只眼的眼位有没有移动。如果有,则可能存在斜视。
4. 如果宝宝的左眼总是能被遮一下,而右眼却是一下都不能遮,那有可能是左眼的视力有问题。如果每次游戏都是这种结果,请尽快检查左眼。
拍照观察
进行方式
用相机帮宝宝多拍几张照片(可以用闪光灯),或是拿小手电筒照宝宝的脸。
观察重点
1. 相片上的光点有没有落在宝宝双眼的'黑眼珠(瞳孔)中心。
2. 观察宝宝眼睛上手电筒的反光,确定是否落在双眼黑眼珠(瞳孔)的中心。
健康TIPS:宝宝眼里的世界
新生宝宝还无法分辨多种色彩,在他们的眼中,或许只有黑和白才是最真实的色彩。
活动刺激
手眼协调
等3个月大的宝宝可以伸出小手,想要拿到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时,妈妈可以拿玩具吸引他,等他快要拿到时,就把玩具移到另一边,如此重复几次,直到宝宝将要失去兴趣或耐性时,再把玩具给他玩。
接触大自然
宝宝4个月大以后,多带他到户外活动,广泛接触大自然。此时宝宝的视力正在快速发育,视网膜黄斑部细胞也已经发育完成。多接受自然的视觉刺激,对于视觉的“正视化”(即没有远视或近视)发育过程很有帮助。
喝奶粉的孩子,妈妈会按部就班地照着喂养指南上的量给宝宝提供“粮食”。可是很多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常无法判断他吃了多少,吃得够不够。总体上看,如果宝宝每次吃完奶,睡得好,尿量及大便正常,就应该是吃饱了。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四看一听”。
一看乳房情况:
如果乳房胀满,用手按易将乳汁挤出,表示奶量充足;反之若挤不出奶汁,婴儿吸奶时要花很大力气,表明母乳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
二听婴儿吃奶声音: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 就可以说明宝宝吃饱了 。如光吸不咽或咽得少,说明奶量不足 。
三看宝宝睡眠情况:
婴儿吸饱奶后,能安静入睡2~4个小时。如果吃完奶后婴儿仍哭闹不安,或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可能没有吃饱。
四看宝宝大便 性状和次数:
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黄色稠便。如果大便呈绿色,粪质少,并含有大量黏液,有可能奶量不足,婴儿没有吃饱。
五看宝宝体重变化:
一般1个月以内的婴儿,平均每月增加体重1000克~1500克左右,6个月以内的健康婴儿,平均每月增加体重600克左右。建议家长每2个月给婴儿称一次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不足,说明婴儿没有吃饱,但也可能是婴儿有其他健康问题 。
想判断宝宝营养状况如何,妈妈可掌握一些简单的衡量办法,掌握了这些办法,就不用再瞎着急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宝宝的营养情况,既要预防营养不良,又要防止肥胖,新妈们看着宝宝,总是心理没底,好像瘦了一点,好像胖了一点?常常将宝宝与其他宝宝做对比,不自觉地增加减少宝宝的饮食分量。
1.体重
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它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儿童正常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估算:
1-6 个月: 出生体重(kg) 月龄×0.7(kg)7-12 个月: 6+ 月龄×0.25(kg)1-6 岁: 年龄×2+8(kg)7-12 岁:( 年龄×7-5)/ 2(kg)注意: 体重减轻或升高超过10%,开始要注意监测,而超过20% 则为异常,需要专业人士判断。
2.身高
身高反映的是生长期的营养状况,它受遗传、环境和种族的影响较为明显 。
一般情况下: 出生时为50cm 左右1 岁时为75cm 左右2 岁时为85cm 左右2-12 岁: 年龄×6+77(cm)注意: 原则上变化超过10% 为异常,但由于现在宝宝营养充足,有部分健康宝宝的身高也可能超过原则上的10%,需配合其他判断标准一起判断,
3.考普氏(Kaup)指数
考普氏指数是用身长和体重来判断的一种方法,考普氏指数仅适用于3 个月~ 3 岁婴儿。
具体公式为: Kaup= 体重(kg)÷ 身长2(cm)×10。
注意: 指数>22 为肥胖;5~19 正常;10~13 为营养不良
4.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皮下脂肪厚度,是体现宝宝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当宝宝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会变薄。如果宝宝面部消瘦时,通常问题已经较为严重,通常消减的顺序先是腹部,然后是躯干、小胳膊和小腿,最后是面部。在腹部脐旁乳线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 厘米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 度角,将皮肤层捏起,然后量其上缘厚度。
正常:1cm 以上。
轻度营养不良为 0.4~0.8cm ;中度营养不良为0.4cm 以下;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几乎完全消失。
5.外貌
观察宝宝皮肤的色泽、光洁度、纹理、湿润度、弹性等。如果宝宝的头发浓密有光泽; 小脸白里透红,皮肤细腻弹性好,口唇与眼皮的内面和指甲是淡红色,这些都说明宝宝营养状况好。
6.精神状态
宝宝吃得香、睡得香不易醒、醒后精神好、活泼不缠人,则说明宝宝的营养状况够,在营养不良较重时可出现精神萎靡、反应差、嗜睡。
怎样判断宝宝营养不良 -资料
宝宝营养不良的信号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情绪不佳、尤其发生异常变化时,通常是宝宝体内某种营养素缺乏,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宝宝营养不良情绪变化: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
说明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食用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蛋白、高铁食品,
宝宝营养不良情绪变化: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
表示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宝宝营养不良情绪变化:固执任性、胆小怕事
多因维生素a、b、c与钙质摄取不足而造成,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应予以补足。
★ 秘书考试判断试题
★ 判断你的气质类型
★ 人行判断笔试题
★ 判断的意思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