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和逻辑判断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hristmas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技翻译和逻辑判断(共含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hristma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科技翻译和逻辑判断

篇1:科技翻译和逻辑判断

科技翻译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词汇、语法、修辞等),它是牵涉到许多非语言方面的因素。逻辑便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John is in the pen ,任何人也不会把句中的pen译为笔,而只能译为“牲口圈”,因为“人在钢笔里”是不合事理的。这说明在翻译中常常会碰到需要运用逻辑来判断和解决一些似乎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这里说的逻辑判断,主要是指对原文语言思维逻辑的判断和译文的技术逻辑的判断。

比如:

(1)Summary must be a condensed version of body of the report, written in language understandable by those members of mine management who may not be specialists I the field of rock testing, but who are nonetheless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原译:摘要必须是报告的编写本,要以矿山管理部门人员能够理解的语言编写,这些人虽不是岩石试验方面的专家,但他们对这方面的工作负责。

分析: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的语言:两个“who-”定语从句,第一个可以看作表示原因的状语从句,第二个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进行补充说明,but不是单纯的转折,而是和第一个从句中的not呼应,意思是“而是”或“只是”。由此,本句的意思已经比较明朗了:所以要以非专家的语言编写,是因为这些管理人员不是专家,而不是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工作负责。

现译为:摘要必须是报告的编写本,要以矿山管理部门人员能够理解的语言编写;他们虽然负责岩石试验工作,但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2) The zoth century will not be remembered as the era when space was conquered,or the power of the atom, harnessed ,but that in which were made the first machines having intelligence.

原译:将来人们回忆起20世纪的时候,不会把它看成是征服了太空和利用了原子动力的世纪,而是看成制造了首批具有智能的机器的世纪。

分析:对上面的译文进行逻辑判断时,首先看中文表达和所述事情在逻辑上是否有问题,我们感到有问题的是,究竟是把20世纪看作是什么样的世纪合适,是制造了首批智能机器的世纪,还是征服宇宙的世纪或原子能利用的世纪,我们常说:20世纪是征服宇宙的世纪,或者说,20世纪是原子能世纪,在发现译文不符合逻辑后,要注意研究原文语言。原句中的but= (unless)相当于表示否定意义的连词,含义是“如果不……”。其次,我们还要正确理解remember as ……这个补语的含义并恰当选择翻译表达形式。在翻译中常译为“把……叫做……”(称……为……)。此外,句中所说的the first machines, 通常是指electronic computers 而言。从技术逻辑上看,当今世界,如果没有具有智能的计算机一类机器,火箭就不能上天,原子能生产就无法控制。(即:A spacecraft cannot leave the earth and go to the moon without computers 。)经过上述分析后,可提供如下译文:

如果在20世纪世不制造出具备智能的首批机器,我们就不会称为20世纪为征服宇宙的世纪或者称之为原子能利用的世纪。

上句也可采取“否定+否定=肯定”的翻译处理形式翻译:

只有在20世纪制造出了具有智能的首批机器,我们才会将20世纪称为征服宇宙的世纪或利用原子能的世纪。

可见,就科技英语而论,理解原文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语义辩认,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而不单单是一个逻辑分析的过程,请看下面的例句。

(3) Shortly before the uninhabited space station reached orbit in .May 1973,aeroaynamic pressure ripped off a meteoroid and heat shield.

原译:在1973年5月无人空间站到达轨道前不久,空气动力压力扯破了一个流星体和挡热板。

分析:首先,从逻辑上看,说:“空气动力压力扯破了一个流星体”,是不合事理的,荒谬可笑的。其次,从语言上看,不定冠词a是说明shield的,而不是说明meteorlid的。否则,无法解释在名词shield 之前为何没有冠词。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名词meteoroid和名词heat原来都是名词shield 的定语。A meteoroid and heat shield 的意思是:一个防流星体和防热的护罩。

综上所述,无论是理解原文的过程,还是寻求适当的汉语表达形式的过程,都是跟判断打交道的过程。科技英语因其专业特点及其相关背景知识,逻辑判断在我们进行译文处理时,显得尤其重要。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而判断则具有全人类的性质。因此,掌握逻辑学里某些关于判断的知识,对于透彻理解原文,减少翻译错误,提高译文的质量,无疑是不少好处的。

篇2:谈科技翻译中的逻辑判断

谈科技翻译中的逻辑判断

科技翻译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词汇、语法、修辞等),它是牵涉到许多非语言方面的因素。逻辑便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John is in the pen ,任何人也不会把句中的pen译为笔,而只能译为“牲口圈”,因为“人在钢笔里”是不合事理的。这说明在翻译中常常会碰到需要运用逻辑来判断和解决一些似乎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这里说的逻辑判断,主要是指对原文语言思维逻辑的判断和译文的技术逻辑的判断。比如:

(1)Summary must be a condensed version of body of the report, written in language understandable by those members of mine management who may not be specialists I the field of rock testing, but who are nonetheless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原译:摘要必须是报告的编写本,要以矿山管理部门人员能够理解的语言编写,这些人虽不是岩石试验方面的专家,但他们对这方面的工作负责。

分析: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的语言:两个“who-”定语从句,第一个可以看作表示原因的状语从句,第二个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进行补充说明,but不是单纯的转折,而是和第一个从句中的not呼应,意思是“而是”或“只是”。由此,本句的意思已经比较明朗了:所以要以非专家的语言编写,是因为这些管理人员不是专家,而不是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工作负责。

现译为:摘要必须是报告的编写本,要以矿山管理部门人员能够理解的语言编写;他们虽然负责岩石试验工作,但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2) The zoth century will not be remembered as the era when space was conquered,or the power of the atom, harnessed ,but that in which were made the first machines having intelligence.

原译:将来人们回忆起20世纪的时候,不会把它看成是征服了太空和利用了原子动力的世纪,而是看成制造了首批具有智能的机器的世纪。

分析:对上面的译文进行逻辑判断时,首先看中文表达和所述事情在逻辑上是否有问题,我们感到有问题的是,究竟是把20世纪看作是什么样的世纪合适,是制造了首批智能机器的世纪,还是征服宇宙的世纪或原子能利用的世纪,我们常说:20世纪是征服宇宙的世纪,或者说,20世纪是原子能世纪,在发现译文不符合逻辑后,要注意研究原文语言。原句中的but= (unless)相当于表示否定意义的连词,含义是“如果不……”。其次,我们还要正确理解remember as ……这个补语的含义并恰当选择翻译表达形式。在翻译中常译为“把……叫做……”(称……为……)。此外,句中所说的.the first machines, 通常是指electronic computers 而言。从技术逻辑上看,当今世界,如果没有具有智能的计算机一类机器,火箭就不能上天,原子能生产就无法控制。(即:A spacecraft cannot leave the earth and go to the moon without computers .)经过上述分析后,可提供如下译文:

如果在20世纪世不制造出具备智能的首批机器,我们就不会称为20世纪为征服宇宙的世纪或者称之为原子能利用的世纪。

上句也可采取“否定+否定=肯定”的翻译处理形式翻译:

只有在20世纪制造出了具有智能的首批机器,我们才会将20世纪称为征服宇宙的世纪或利用原子能的世纪。

可见,就科技英语而论,理解原文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语义辩认,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而不单单是一个逻辑分析的过程,请看下面的

篇3:逻辑判断练习试题附参考答案

1.老虎属猫科动物,是亚洲陆地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老虎拥有猫科动物中最长的犬齿、最大号的爪子,集速度、力量、敏捷于一身,前肢一次挥击力量可达1000公斤,爪刺入深度达11厘米,擅长跳跃,一次跳跃的最长距离可达6米,且擅长捕食。

由此,可以推出( )

A.最凶猛的老虎也是最凶猛的猫科动物

B.猫科动物都擅长捕食

C.有些猫科动物不是食肉动物

D.擅长跳跃的动物有些是猫科动物

2.一本书要成为畅销书,必须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

如果上述断定成立,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大多数人喜欢有可读性的畅销书

B.没经过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

C.有可读性的书一定是畅销书

D.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

3.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新生儿进行测试,研究人员发现新生儿对某些图形的识别是与生俱来的。

如果上述测试结果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新生儿可以区别圆形和方形

B.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随学习不断提高

C.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不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D.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大多数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4.如果王教授是北京大学的教师,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则他一定是哲学系的教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

A.王教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B.哲学系的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C.北京大学的教师中只有哲学系的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D.很少有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5.在是否戒烟的问题上,总有些不算明智的人。除非他们戒烟成功,否则就不得不为其健康恶化承担所有后果。老李已有的烟龄,但他很怕失去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生活,不想因为自己的不明智而承担健康恶化的后果。

由此,可以推出( )

A.老李请亲朋好友严格监督自己戒烟

B.老李若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必须成功戒烟

C.老李戒烟不能成功,因为他总是做不明智的选择

D.如果老李身体不好,一定是吸烟造成的

参考答案:

1.D。日常推理,老虎是猫科动物,老虎擅长跳跃,因此可以推出:擅长跳跃的'一定有些是猫科动物。

2.D。形式推理,根据题目间的逻辑关系,翻译结果为:畅销→可读或精美包装,根据推理规则,选择D项。

3.C。日常推理,新生儿对有些图形的识别是天生的,因此,可以推出: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有些是天生的,即不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4.C。加强型论证型题设,但具体技巧仍然是形式推理的内容,通过“北大教师且哲学论文→哲学教师”所必须的前提选择C项。

5.B。形式推理,除非...否则不...,翻译为:承担后果→戒烟成功,根据推理规则,选择答案B项。

篇4:逻辑判断练习试题附参考答案

1.所有诗人都是文学家,有的文学家是诗人,张中是文学家,则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

A.张中是诗人

B.张中不是诗人

C.张中可能是诗人

D.张中不是文学家就是诗人

2.警方查询了三个可疑的人,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是小偷,讲的全是假话,有一个人是从犯,说起话来真真假假,还有一个人是好人,句句话都是真的。查询中问及三个人的职业,回答是:

甲:我是部门经理,乙是发型师,丙是教师。

乙:我是医生,丙是工人,甲呀,你要问他,他肯定说他是部门经理。

丙:我是工人,甲是教师,乙是发型师。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 )。

A.这三人中说假话的小偷是甲

B.这三人中说假话的小偷是乙

C.这三人中说假话的小偷是丙

D.这三人中没有说假话的小偷

3.某厂产品的合格率为95%,今抽查其中的100件产品,发现只有两件不合格。因此( )。

A.该厂的产品合格率大于95%

B.该厂产品的合格率为98%

C.再做一次实验,可能没有不合格产品

D.如果抽查200件产品,必定有10件不合格

4.某国的人口调查数据表明,未婚的三十岁以上的男性超过这个年龄段的未婚女性,比例大约为十比一。这些男性中,大多数确实希望结婚。然而,明显地,除非他们中有许多人娶外国女性,否则大部分人将保持未婚。

上面论述基于下列哪个假设?( )。

A.移民到国外的女性比男性多

B.与该国男性相同年龄的三十几岁的该国女性宁愿保持未婚

C.大多数未婚的该国男性不可能娶比他们年龄大的女性

D.大多数未婚的该国男性不愿意娶非本国的女性

5.的统计显示,对中国人的健康威胁最大的三种慢性病,按其在总人口中的发病率排列,依次是乙型肝炎、关节炎和高血压。其中,关节炎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乙型肝炎在各个年龄段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在至之间,将呈明显上升态势而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最为恰当?( )。

A.到20,发病率最高的将是关节炎

B.到年,发病率最高的将仍是乙型肝炎

C.在19至2010年之间,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年龄将增大

D.到2010年,乙型肝炎的老年患者将多于非老年患者

参考答案:

1.C 【解析】这是一种简单的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如果直接从已知条件入手,张中是文学家,而有的文学家是诗人,所以张中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回到备选答案中看,选项A,张中是诗人,这是不敢肯定的,同理选项B,张中不是诗人,也是不对的,所以A、B可以排除。C中张中可能是诗人,这是正确选项,而选项 D的错误在于文学家和诗人的关系并非非此即彼的,是文学家同时也可以是诗人,所以D也是错误的。

2.A【解析】由于三个人的回答中,只有乙的回答有两句分别被甲、丙所肯定。因此,乙不是小偷;又由于甲、丙都说乙是发型师,从而证明乙也不是从犯,否则三个人的话都有真有假了,所以乙是好人。既然乙是好人,他的话句句属实,那么丙是工人,这与他本人的回答相符,所以丙是从犯,惟有甲的话句句是假,所以甲是小偷。所以A为正确答案。

3.C【解析】这道题的解答需要一点概率方面的知识。产品合格率是对一批产品整体的一个描述,如果随机地抽其中一个样品来看的话其合格率是不定的,因此会出现题中的情况,除了合格率外,题中给出的其他条件其实是无效的。产品的合格率是一定的,因此选项A、B都是不正确的,选项D显然也是不太可能的,正确选项应该是C。

4.D【解析】由题意知,未婚的三十岁以上的男性超过这个年龄段的未婚女性,而男性确实想结婚,比较合适的原因是未婚的该国男性不愿意娶非本国女性,与命题中“除非他们中有许多娶外国女性,否则大部分将保持未婚”的题意相符,故选D。

5.C【解析】由题意知“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在年至2010年之间,将呈明显上升态势而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乙型肝炎的患者也逃不开这一必然趋势,可知到2010年乙型肝炎的老年患者将增多,而非老年患者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没有大的变化,所以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年龄将增大,选C。

篇5:道德选择的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

道德选择的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

价值判断在于区分和把握善与恶、美与丑,逻辑判断在于辩明真与假、是与非.道德选择中的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时常会发生矛盾,没有逻辑判断为前提和基础的道德选择会导致道德价值本身的否定.正确的'道德选择,应是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的一致,而要如此,就须是德性和智慧统一起来.

作 者:钱广荣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19(4) 分类号:B82-02 关键词:道德选择   价值判断   逻辑判断   矛盾   一致  

篇6: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逻辑判断之因果关系

在19世纪的英国,勤劳的农民至少有两头牛,而好吃懒做的人通常没有牛。于是,有个改革家建议给每个没有牛的农民两头牛,从而使他们勤劳起来。

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位改革家的建议是荒谬可笑的,但是他犯的错误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因果性”问题。因果联系是世界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某个(或某些)事物或现象会引起另一个(或另一些)事物或现象,这时,我们就说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为人类社会造福。

但是问题正是出在这里,判断两个事物或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果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并不是任意两个现象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即使存在这一关系判定这二者谁为因、谁为果也要颇费周折。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从因果关系的“共存性”和“先后性”说起。所谓共存性是指原因和结果之间在时空上总是相互接近的,所谓“先后性”是指一般来说,原因在结果之先发生。

但是恰好是共存性和先后性增加了辨认因果关系的困难,因为并非只有原因和结果之间才具有“共存性”和“先后性”。如果仅根据这两种关系就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就会犯逻辑错误。

1.“在此之后,因此只故”。因果关系往往具有先后性,但是具有先后性未必是因果关系,如果根据前者判定后者就犯了“在此之后,因此之故”的逻辑错误。比如闪电总是在雷鸣之前发生,但是闪电并不是雷鸣的原因,两者有一个共同原因,带电云块之间的碰撞;春天总在夏天之前,但是夏天并非春天的结果。该错误是很多迷信的根源。比如中国民间信仰“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由于在重病患者临死前经常会有猫头鹰飞来,所以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兆。其实病人的死亡并不是猫头鹰引起的,相反,由于病人临死前,躯体已经开始轻度腐烂,散发出的气味吸引了食腐的猫头鹰。

2.“倒因为果”。由于原因和结果具有共存性,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同时存在,我们并不知道何者是在先发生的,此时就容易发生“倒因为果”的错误,误把结果当成原因。这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英国改革家所犯的错误:本来牛的数目增加是辛勤劳动的结果,但是改革家却认为牛的增多可以消除懒惰,也许他觉得,牛的数目如果增多,为了保证牛都活下来,懒汉不得不花力气照顾牛,久而久之养成了勤劳的习惯。

古代希伯莱人发现,健康人身上有虱子,有病发烧的人身上没有虱子,于是认为虱子能使人健康。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一个人发烧时,虱子会觉得不舒服,于是逃离人体。

在行测考试的逻辑判断题型中,很多题目考查的就是考生对因果性的理解,特别是对“倒果为因”的错误是否自觉。

比如上海的一道真题:

某保险公司近来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比在不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的生产效率要高25%。这表明,日益改善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

以下哪个假设是对以上因果联系最严重的挑战?

a.平均来说,生产率低的员工每天在工作场所的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

b.舒适的环境比不舒适的环境更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c.舒适的工作环境通常是对生产率高的员工的酬劳

d.在拥挤、不舒适的环境中,同事的压力妨碍员工的工作

本题考查的就是“倒果为因”的问题。我们分析一下题干的论证过程:第一句话,研究发现,工作环境越舒适,则工作效率越高。即工作效率和工作环境的舒适之间有共存性,它们是正相关的。我们从这里只能得出工作效率和工作环境相关的结论,但是不知道二者具体是哪种相关关系。可是题干的第二句话仅从二者的共存性就得出结论,认为工作环境是工作效率的原因,过于武断。因此如果反驳这一论证,只需指出其他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正确答案是c。因为假定c是正确的,那么题干的论证就可能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非是高生产率的原因,相反是高生产率的报酬。

从这道题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如果去掉c选项,让你重新设计一个正确答案,你会怎么办?我们不妨想这样一个例子:当有人通过观察发现,平均来看脸上皱纹越多的人白发就越多,因此他得出结论说,皱纹产生白发。此时你会如何反驳他?

篇7:科技英语句子翻译

1.ction wears away metal in the moving parts,which shortens their working life.

运动部件间的摩擦力使金属磨损,这就缩短了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2、There + be句型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汉译时往往可以把主句中的主语和定语从句溶合一起,译成一个独立的句子。这种译法叫做溶合法,也叫拆译法。例如:

(1)There are bacteria that help plants grow,others that get rid of dead animals and plants by making them decay,and some that live in soil and make it better for growing crops.

有些细菌能帮助植物生长,另一些细菌则通过腐蚀来消除死去的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细菌则生活在土壤里,使土壤变得对种植庄稼更有好处。

(2)There is a one-seated which you could learn to drive in fifty minutes.

有一种单座式汽车,五十分钟就能让你学会驾驶。

[

科技英语句子翻译

]

篇8:论翻译与逻辑的关系

论翻译与逻辑的关系

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逻辑活动.逻辑思维贯穿于翻译的`整个过程.它对译文的理解,译文的表达和译文的校对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 者:陈少敏 曾海苹 CHEN Shao-min ZENG Hai-ping  作者单位:陈少敏,CHEN Shao-min(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曾海苹,ZENG Hai-ping(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28(12) 分类号:H159 关键词:翻译   逻辑   逻辑思维   差异  

篇9:论科技英语的翻译

论科技英语的翻译

本文从科技英语的`翻译标准、长句的翻译、被动句的翻译等方面论述了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主要翻译技巧.

作 者:党俊英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9) 分类号:H3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   标准   技巧  

篇10:科技英语隐喻词及其翻译

科技英语隐喻词及其翻译

隐喻在科技词汇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隐喻的认知和形象功能为基础,试图分析科技英语申词汇的`隐喻来源并对隐喻词汇尝试采取了直译、意译、以及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三种翻译方法,分别对它们进行保留、舍弃和部分保留,从而实现英汉隐喻转换中的形象动态对等.

作 者:李满红  作者单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外语系,湖南,长沙,410205 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年,卷(期):2008 5(5) 分类号:H3 关键词:科技英语   隐喻词   功能   翻译  

科技论文翻译

判断的意思和造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逻辑and和or的用法区别

逻辑急转弯

浅析发动机拉缸和判断经验

科技英语插入成分的翻译

科技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科技发展和读书心得体会

科技创新感悟和心得体会

科技翻译和逻辑判断(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科技翻译和逻辑判断,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