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owlett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效培养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共含6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owlet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有效培养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篇1:有效培养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有效培养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内容提要】

由于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导致文言文的阅读成为普遍中学生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调动阅读兴趣,加强朗读训练,小组合作疏通文章大意,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篇2:有效培养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著名作家、诗人车前子发表建议说:“语文课本应该‘三七’制,中学语文课本是三分白话文七分文言文。”由此可见,文言文在初中课本中的重要性,再加上,高一就要求学生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为了与高中教育同步,这就要求在初中阶段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现在,我就如何培养初中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谈点肤浅的看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社会性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在古代,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不同,自然学习效果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多下功夫,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激情朗读,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古今文学故事结合等凡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尽可采用。

其次,要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这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条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及其同学们朗读的一节内容,“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读漏字的,没断句的……语句不通。再加上有的字古今读音不一样,所以,拿到一篇文言文,就必须解决朗读问题。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朗读的方式有多种,如教师范读、学生默读、具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当然一堂课朗读方式并非单一的,往往是多种方式的结合。初步朗读比较简单,只需正确断句,读准字音即可。

其三,弄懂文言文的内容。初中生弄懂文言文的内容主要借助文内的注解及查工具书。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同学合作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在翻译时,将难译的字词句勾画出来,最后由老师点拨。这样,即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当旁观者,又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层次较差的学生,可把课文内容与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结合起来,通过故事的形式将给学生听,学生在大概知道内容的情况下,自己再动脑、动手去细细揣摩,这更有利于培养层次较低的学生尽快熟悉文言文的内容。

其四,抓重点字、词、句来品味。这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理解重要一步。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景中,体会文章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语言所传递的美妙境界,掌握文言文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老师可协助学生完成,先让学生试着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并通过小组交流进行简要评析,最后老师在进行评价点拨。这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字、词、句的能力。

其五,抓常用字、词、句来品味。积累阅读文言文的知识,为以后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关键。可是很多老师都把它给忽略了,对于初中考试来说,这一点确实“不重要”.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抓好这一点,让学生把常用的字、词、句积累起来。如“见”、“尝”、“者”、“也”、“何……之有”等,语气词“夫”、“哉”、“矣”等等。常用字词句,学生必须掌握。同时,还要抓住字词的古今义,一词多义的积累。

其六,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几种句式。文言文常用的句式和现代汉语常用的句式基本上是相对的,主要包括: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由于时代的变化,人类的语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表现为词语的含义、运用,连说话的方式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句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也使学生进一步积累了文言文知识。

其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必须放手让学生去干,老师点拨。一定要避免怕学生“吃不饱”而进行“保姆式”的教学。可由于初中试题(文言文试题课本化),驱使老师们为卷执教,丢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考的内容重点讲、反复讲,不考的不讲、不学。学生同样围绕“指挥棒”转,要考的内容反复学、死学,不考的内容不学、不看。为此,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必须让学生多读课外文言文。

总之,要提高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必须依靠出卷人、老师、学生们的共同努力。

篇3: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

班昭续《汉书》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终②总是

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译文】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坐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参考答案】

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

2.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被动词。

3.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3.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篇4: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作 者:张灏  作者单位:河南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 刊 名: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英文刊名:SCHOOL GARDEN OF CHINES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5: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

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

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如是说。只有学生好学、乐学,才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目前,我们不少老师的教法僵化,使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再加上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甚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在教法上下功夫。

一、从教法上着手,激发学习热情

1.“读”字当头,激发兴趣。

读,学习文言文第一大法。初中生初识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将文言文视作是“天书”,深奥难懂,使他们望而生畏。因此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读法多多,可以有集体读、分组读、个人读、诵读、默读等,但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如《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一句中“汤汤”()不读“tāng tāng”而读“shāng shāng”,《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应读“fú”(“夫”在这里句首作发语词用),这样的例子在文言文中举不胜举。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老师的范读更显必要,通过范读,能让学生把握好音节停顿,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时可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解进行默读,读懂后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教师既可以验收和评价读的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课文读多了,读熟了,就能理解大意。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古文教学融入现代意识。

不少学生认为文言文难懂、难学。无疑,文言文的确比我们常用的现代汉语难懂些,但它的许多有生命力的东西,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仍被我们所熟知,所运用。因此,如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现代意识,在讲解中适时予以点拨,学生必然感兴趣,难以忘记。例如我们现在常用到的成语,学生可能不知它是怎样来的,它本来的意思是怎样。其实,成语大多源于古汉语中,它包含着丰富的古汉语知识或历史知识,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古今意义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作对比分析,这样学生的兴趣何愁不来?分析古今异义现象,可举《出师表》中“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涕”,现在“涕”的意思为鼻涕,如放在原词中就令人费解甚至闹笑话了,其实这里用的.是古义――“眼泪”.这样学生平时常用的词语经教师略一点拨,学生自然就会感到新鲜,有兴趣,自然也会有学习热情。

3.不拘一格,灵活教学。

单一的教法既僵化了教师的思想,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很容易造成教学上的“死气沉沉”,教师应根据教材上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法:教《出师表》,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诸葛亮“忠先帝,报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感人精神。上《陌上桑》可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再现罗敷的美好形象,体味文章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教《愚公移山》可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的辩论中明白课文深刻的寓意。这样,教师不拘一格,灵活教学,学生也会随之而“活”起来的。

二、培养自学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虽较现代文难懂些,但现行教材所节选的内容通常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学生的潜能是无可限量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能力,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

授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制定教学目标,凡能让学生通过运用工具书,自看课文注释或相互讨论解决的,就一概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能对所学内容作出较恰当的理解时,教师应充分肯定,使学生尝到自学的甜头,从而提高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培养参与勇气,鼓励学生质疑

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种种差异,在文言文学习中,中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课堂上个个敛声屏气,害怕老师提问,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文言文的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更谈不上阅读水平的提高了。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勇气,鼓励学生质疑。

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摒弃教学中串讲到底的传统做法,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如在上《陌上桑》一课中对使君这一形象的分析时,有的学生把他作为罗敷形象的对立面,认为其荒淫无耻、品行恶劣,揭露了汉代官吏的荒淫本相,有的认为《陌上桑》作者的创作本意是在塑造罗敷“美”的形象,并不在谴责使君,“使君”是罗敷形象的有力陪衬,其品行无可厚非。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只要言之有理,甚至是能自圆其说,我们都不要妄加否定,而要在精神上加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一旦得到肯定,便会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培养迁移能力,提高运用能力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古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是永远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灵活分析、推断语言现象,才能最终受益。

1.积累知识,学以致用。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学而不用,那是死学,谈不上能力,而知识的运用又必须建立在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积水成渊,蛟龙兴焉”,有目的,有计划的积累,不仅可以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知识,并使之系统化,而且能转化为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积累知识的方法常见而又简单实用的是做笔记,学生可以把所学的常见代词、文言通假字、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现象等知识通过分类、比较后将之整理到笔记本上,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人称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他(们)的”等,作指示代词用,译作“这样”、“这”、“这种”等;其次作助词用,既可作结构助词“的”,有时无实在意义,起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三是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大多见,如“已而之细柳军”(《细柳营》),这就需特别当心。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学会积累,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2.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文言文如果只是停留在对所学知识记忆基础上,那还称不上是一种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注意运用综合、比较、归类的方法,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断新的语言现象,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会了新知识。如在《捕蛇者说》一文中,有两个句子都出现了“赋”:“岁赋其二”、“更若役,复若赋”,这两个“赋”的意义词性各不同,前者是征收的意思,属动词,后者是赋税的意思,属名词。再联系复习旧知识,《岳相楼记》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赋”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赋”又是“写作”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定会提高,能力自会增强。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的有机统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改进教学,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从而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走出“死胡同”,踏上光明的大道。

篇6:7年级课外能力培养

7年级课外能力培养

课外能力培养

一、仿照文中的句式,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

仿句:

二、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仿句:

三、例句: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仿句:

四、例句:每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

仿句:用例句的形式,以“月光”为话题写句子

五、例句: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逆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

仿句:

六、2003年5月21日,中国登山队员再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鼓

舞,请仿照下面例句,再写出一个赞扬他们的句子

例句: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仿句:

七、请将下列一句话评语和对应的'书连接起来。

《儒林外史》                           先民的歌唱

《史    记》                           历史的长城

《诗    经》                           书生现形记

八、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试写出两句内容及作者

九、请另选一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修辞手法,符合该事物特征并寄寓一定感情。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相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十、在名胜古迹游览中,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什么走得那么慢,原来是你老是

停下来看这些东西。”谈谈你的感悟(不超过40字)

十一、根据下列句式写一段话,要求能引用表现情感的古代诗句。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中,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故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

课外文言文翻译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培养数学能力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文言文复习方法

初中生必读课外书目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试题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

政治课培养创新能力之我见

有效培养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有效培养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