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oarem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共含4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oarem”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

篇1: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

内容预览: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⒈解释加点字

⑴具答之( )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⑶ 屋舍俨然( )

⑷各复延至其家( ) ⑸乃不知有汉( ) ⑹便要还家( )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

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

⒌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 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香远益清( ) 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⒉ 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⒊ 选文第1节从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 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⒌ 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为宫室、器皿、人物 ( ) ⑵中轩敞者为舱( )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⑷高可二黍许( )

⒉翻译下面句子

⑴尝贻余核舟一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⒌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不独亲其亲 ( ) ⑵男有分,女有归( )( )

⒉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通 解释

通 解释

⒊翻译句子

(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⒋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⑵晴初霜旦( )

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故:故渔者歌曰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 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

5.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七)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八)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⒉翻译文中画横线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⒊发挥想像,描述一下画浪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

⒋这篇小品文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

(九)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⑴方其远出海门( )⑵每岁京尹( )

⑶为火所焚( ) ⑷四马塞途( )

2.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3.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⑵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十)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是日更定( ) ⑵余拿一小船( )

⑶拥毳衣炉火( ) ⑷客此( )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⑶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 及郡下

4.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篇2: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

(一)1.详细 类 整齐的样子 邀请 竟然 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等 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二)1.托物言志 2.⑴出名 ⑵简陋 ⑶高尚、美好 ⑷使劳累3.B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C

(三)1.⑴多 ⑵美丽而不端重 ⑶更加 ⑷亲近而不庄重

2.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

4.言之成理即可。5.略

(四)1.⑴雕刻 ⑵是 ⑶零数 ⑷左右

2.(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2)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4.大苏泛赤壁

5.构思的巧妙 说明是在泛游赤壁

(五)1.⑴以为亲 ⑵职业 女子出嫁 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与,通举。选拔 3.⑴(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⑵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4.(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六)1.⑴飞奔的马 ⑵早晨 2.B 3.⑴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⑵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5.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七)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

(八)1.⑴交相辉映 ⑵消散 ⑶坠落 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略4.略

(九)1.⑴当时 ⑵年 ⑶烧 ⑷堵塞2.C 3.C 4.⑴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⑵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

(十)1.⑴完了,结束 ⑵撑,划 ⑶穿 ⑷客居 2.⑴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⑵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 ⑶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3.D 4.B 5.⑴痴 ⑵由面到点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篇3: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三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2)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4)自非亭午夜分 夜分:半夜

(5)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

(7)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8)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9)不以疾也 疾:快

(10)则素湍绿潭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11)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

(12)绝多生怪柏 绝:极高的山峰

(13)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4)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天刚放晴

(15)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

(16)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

(2)绝

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

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

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3)清

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连词,表选择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良多趣味

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

(3)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泉水、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无限趣味。

(二)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沉鳞竞跃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夕日欲颓(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精神萎靡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夕日欲颓

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步于中庭 中庭:院子里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跟,同)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窗

今义:住户、人家

(2)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相与步于中庭

步: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 俱:都

(2)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 从:跟、随

(4)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5)急湍甚箭 甚:超过

(6)争高直指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7)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8)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9)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

①天下独绝(绝妙)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2)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赞许,允许

(2)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

(3)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4)经纶世务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3)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腾的骏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天,也仍然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偶尔能见到阳光。

(五)富贵不能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循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之

①妾妇之道也(助词,的)

②父命之(代词,代他)

③女子之嫁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戒

①戒之曰(告诫)

②必敬必戒(谨慎)

(3)居

①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②居天下之广居(住宅)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使动用法,使……惑乱

移:使动用法,使……改变

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3)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4)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国外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2)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于

①管夷吾举于士(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③征于色,发于声(在)

(2)士

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2)征于色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征讨

(3)而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喻

(4)然后知生于忧患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2)所以动心忍性

忍:使动用法,使……坚忍

(3)人恒过

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七)愚公移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曰 谋:谋划,商量

(4)杂然相许 许:赞同

(5)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6)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长叹

(7)以残年余力 以:凭,靠

(8)如太行王屋何 何:怎么样

(9)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且

①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②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2)之

①跳往助之(代词,他们)

②隐土之北(助词,的)

③甚矣,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而

①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

②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

③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

(4)其

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②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 反问语气)

(5)以

①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

(6)焉

①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

②且焉置土石(往哪里)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河阳之北

古义: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

今义:太阳

(2)年且九十

古义:副词,将近

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

(3)指通豫南

古义:直

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6)惧其不已也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4)寒暑易节

寒:形容词用作名词,冬季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3)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

(八)周亚夫军细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上自劳军 劳:慰问

(2)彀弓弩 彀:张开

(3)天子先驱至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4)天子且至 且:将要

(5)居无何 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6)以备胡 以:表目的,用来

(7)曩者霸上、棘门军 曩:先前

(8)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 “式”同“轼”,扶轼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军

①军细柳(驻军)

②上自劳军(军队)

③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2)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②诏将军(下诏)

(3)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担任)

②天子为动(被)

(4)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②使人称谢(派遣,打发)

(5)入

①匈奴大入边(侵入)

②直驰入(进入)

(6)之

①已而之细柳(到,往)

②介胄之士不拜(结构助词,的)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使人称谢

古义:告知

今义:感谢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军细柳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2)将军约

约:名词作动词,规定

(3)介胄之士

介胄: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随后,(皇上的车队)到达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穿着铠甲,将刀拔出鞘,张开了弩,并把弓拉满。

(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又(被拦住)不得进入。在这个时候,皇上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

(3)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于是,天子的车队就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的横木俯下身子,(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敬重、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即离去。

篇4: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1.给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个草木萌发、春山可望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108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向广大女同胞道一声祝福,向身边每一个“她”致一份敬意。

女性的发展程度,标注着人类文明的刻度。回首激荡一百多年的妇女运动史,从“面包加玫瑰”的权利觉醒,到“男女同工同酬”的抗争呐喊;从“女人不是月亮,不靠反射男人的光辉来照亮自己”的理性思考,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迈宣言,无数女性从束缚中得到解放,许多曾经遥远的梦想早已触手可及。今昔对比,“她力量”之贡献,“她魅力”之精彩,“她智慧”之非凡,也让一个结论愈发清晰: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

【示例】向新时代的巾帼力量致敬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中新网3月24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军方本月24日发布消息称,代号为“关键决断”(KR)的韩美联合军演当天落下帷幕,世界各国的参演兵力将先后离韩归队。

据报道,今年有1.3万美军兵力参加演习,超出万人参演的去年,另有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等5国的小股兵力也加盟。代号为“鹞鹰”(FE)的韩美联合军演仍在进行中,该演习将持续至下月底,共有七千美军参演。据悉,“关键决断”是联合指挥所演习,今年的军演于本月13日正式启动。韩美两国在此次演习中运用“作战计划5015”。此次演习还运用“4D作战概念”。“4D作战概念”是韩美旨在探测(Detect)、扰乱(Disrupt)、摧毁(Destroy)、防御(Defense)核武及导弹的同盟反导作战理念。

【示例】代号为“关键决断”(KR)的韩美联合军演今日落下帷幕。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5月24日电 中国藏文化交流团24日在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举行座谈会,全面介绍中国西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当代发展,展现今日西藏的新面貌。

代表团团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在座谈会上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介绍真实的西藏,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西藏,并弘扬藏族文化。代表团详细介绍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宗教信仰自由,并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奋斗。双方还就西藏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示例】中国藏文化交流团访问瑞典。

4.下面是名为“超越自我”的全国青年运动会会标图案(图案颜色红、黄渐变),请写出该会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示例】该标志以汉字“青”为原型进行巧妙设计,形似一个飞奔的青年,是青运会精神的象征。红色代表青年运动员热情、阳光、有活力。最下面较细的两抹,像跑道,代表竞赛项目。中间部分是人形的躯干,形似翅膀,最上端是人形头部,也代表青运会火炬中燃烧的火焰,表达青运会希望年轻人攻坚克难,超越自我,不断追求更高的梦想。

5.班级要举行“弘扬传统文化”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对毛笔书法作品的字体和用笔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A.甲是楷书,笔画平直,书写时一笔一画独立完成,用笔多有提拔,字形方正端庄。

B.乙是行书,用笔连贯,笔画常有钩挑和牵丝,字形富于变化。

C.丙是隶书,蚕头燕尾,撇捺收笔时往往向上挑起,字形稍有扁宽。

D.丁是草书,往往以符号代替偏旁,笔画飞动,连绵缠绕,纵横奔放。

(2)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一句作为上联,与下联“梅开如意春”构成一副具有浓郁狗年特色的春联(C)

A.神犬驱阴邪 B.灵犬报兴旺

C.犬守平安日 D.义犬迎新春

(3)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请从构思和寓意角度对下面的剪纸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示例】把“2018”设计成一只狗的形象,寓意2018年是农历狗年;“狗”字的字形像一只昂首叫着向前跑的狗,又与旁边的字组成“狗年大吉”,表达祝福之意。

6.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楷草隶篆行,异彩纷呈,展现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面诗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上联:① 下联:⑤ 上联:④ 下联:②

(3)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众多民间艺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丰富了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请写出河北省的两个民间工艺的名称。

【示例】河北梆子、吴桥杂技、武安傩戏、阜城剪纸。(两个即可)

(4)最近,学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天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就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0字左右)

【示例一】小明,你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你是践行《弟子规》的典范,你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示例二】小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弟子规》的精髓之一,我们应该遵从,但也应该活学活用。你应该主动和妈妈沟通,表明自己的想法,相信妈妈会尊重你的意愿的。

(1)请从上面表格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示例】

①参加家长会的家庭成员中,妈妈的参与比例最高,其次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爸爸的参与比例较低,而家庭其他成员的参与比例最低。

②参加家长群的家庭成员中,妈妈的参与比例最高,爸爸的参与比例次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的参与比例均较低。

③与参加家长会的各家庭成员参与比例相比,家长群中爸爸、妈妈的参与比例均增大,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的参与比例均减小。

(2)每次家长会,爸爸总以各种理由推托而不参加,这次你将如何说服爸爸来参加家长会?

【示例】爸爸,我知道您很忙,很辛苦,但这次我特别希望您能抽出一点时间去参加家长会。您的参与,会给我莫大的鼓舞与力量。

8.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怡情。为此,某学校开展了以“书香少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下面是调查小组针对各个不同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所做的调查,请结合调查表回答,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示例】小学生更喜欢文学艺术类作品,而初高中阶段文学艺术类作品的阅读比例有所降低,但仍是阅读的主要类型,同时政治历史类、科普类以及体育军事类作品的阅读比例明显提高。

(2)在“语文学习减负行动”中,有人提出应减少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认为读好文学作品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作简要阐述。

【示例】我认为这一提议欠妥。我们的阅读种类应丰富多样,不仅要有文学方面的作品,更应阅读有关时事、历史的书籍,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9.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超过15个字)

①2016年移动支付业务笔数首超互联网支付

②二维码支付银联错失战机重回头,而对手已成巨无霸

③全民扫码时代到来,移动支付领域起硝烟

【示例】移动支付受到全民欢迎。

(2)对于移动支付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你是如何看待移动支付的?

【示例一】我认为移动支付与时俱进,符合大众口味。移动支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再也不用为忘带钱包、找零等发愁。

【示例二】我认为移动支付还存在很多弊端,不适宜大范围推广。移动支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移动支付是一个“有限”的领域,中老年人、小孩子及网络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很少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职业能力测试试题

综合能力测试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的复习资料:文言文

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一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中班幼儿能力测试方案

小升初数学能力测试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检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内古诗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整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