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译文及文言现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天行健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译文及文言现象(共含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行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兰亭集序》译文及文言现象

篇1:《兰亭集序》译文及文言现象

《兰亭集序》译文及文言现象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 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ⅰ【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ⅱ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篇2:兰亭集序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 今: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修辞

修辞手法:互文

例: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句式

修禊事也(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其致一也(判断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

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将......视为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

7、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满 、满一年

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七)之

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八)犹

1、还,而且,仍然。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好像。例:亦犹今之视昔

通假字

趣舍万殊 “趣”通“趋”或“取”, 趋向,取向。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通“故”所以,因此。

成语

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会聚在这里。毕:全。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陡。岭:山。字面意义:高大险峻的山岭。崇山峻岭:形容山高大、险峻,十分陡峭。

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知识拓展]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文学地位;

2.流畅地翻译全文,并能背诵;

3.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4.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

学生读注释(1)。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诗文以《兰……》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请看93页的补白。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三、课文诵读

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最后学生齐读。

四、疏通字词

1.重要词语;2.练习三,并补充: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一(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情一也);3、成语及常用语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2.练习一;3.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了解序的体裁特点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2. 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

由乐而生痛,由痛而生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3. 分小组讨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

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四、课文分析

1.逐句请学生试讲,教师订正、补充。

2. 重点语句赏析

(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2)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3)第二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

第二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于心”,但随着时境的变化,心境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由此而生。

(4)全文在亦“乐”亦“痛”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

3.本文的语言特色: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而王羲之此文,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朴素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五、小结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篇3:《兰亭集序》文言现象

《兰亭集序》文言现象

《兰亭集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 今: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修辞

修辞手法:互文

例: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句式

修禊事也(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其致一也(判断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

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将......视为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

7、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满 、满一年

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七)之

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八)犹

1、还,而且,仍然。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好像。例:亦犹今之视昔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篇4:《醉翁亭记》译文及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译文及文言现象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文言现象

虚词注解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 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之”用法:

篇5: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中的文言文知识,你会多少了呢?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 古义:指代词“这” 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 古义:长 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 古义:指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 古义:指确定 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 古义:指过去 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 古义:指旁边 今义:指数次,从次)

⑦及其所之(及 古义:指等到 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 古义:指竟然 今义:指曾经)

三词类活用

形容词 作名词

⑴群贤毕至(贤 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⑵ 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

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意为”热闹的场面)

名词作动词

⑴一觞一咏(觞 意为“喝酒)

形容词作动词

⑴齐彭殇为妄作(齐 意为”相同看待)

四一词多义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

⑶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⑴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句式

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省略句

1、(大家)列坐(于)其次

2、(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3、晤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⑴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于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六、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 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年少和年长的人。) ...

2、一觞一咏 ( 名词作动词,喝酒。) .

3、死生亦大矣 ( 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

4、所以游目骋怀 (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奔驰。) ..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 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

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七、判断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

2、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句

3、列坐其次 省略句

4、放浪形骸之外 省略句

5、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

八、翻译句子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获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

4、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5、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文: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篇6:《兰亭集序》文言用法

《兰亭集序》文言用法

一、特殊句式: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引以为流觞曲水

(3)映带左右

(4)悟言一室之内

(5)不能喻之于怀

(6)亦将有感于斯文

(7)当其抵债地所遇

(8)虽无管弦之盛

二、古今异义:

(1)其次:古义:

今义:

(2)斯文:古义:

今义:

(3)怀抱:古义:

今义:

(4)以为:古义:

今义:

(5)所以: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齐彭殇为妄作。

四、通假字:

趣舍万殊:

五、一词多义:

1.之:

(1)所之既倦。

(2)以之兴怀。

(3)夫人之相与。

(4)极视听之娱。

(5)暮春之初。

2.一:

(1)若合一契。

(2)其致一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觞一咏。

3.修:

(1)修禊事也

(2)茂林修竹

(3)况修短随化

4.盛:

(1)丝竹管弦之盛

(2)俯察品类之盛

六、成语:

(1)群贤毕至

(2)崇山峻岭

(3)放浪形骸

(4)情随事迁

(5)感慨系多

(6)游目骋怀

篇7:《兰亭集序》文言知识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凭借;实在)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2、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

三、多义词

1、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5、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四、词类活用

1、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2、流觞曲水(使(水)弯曲)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4、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作动词)

6、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五、特殊句式

1、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3、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4、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

六、难句翻译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3、死生亦大矣

译: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当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篇8:《兰亭集序》文言句式

《兰亭集序》文言句式

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奔驰,敞开。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晤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鱼我所欲也》译文及文言现象

《兰亭集序》文言基础知识复习

《兰亭集序》白话译文

《岳阳楼记》的文言现象

沈复《童趣》文言现象

兰亭集序全文和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现象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书法及原文

兰亭集序节选及翻译

《兰亭集序》译文及文言现象(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兰亭集序》译文及文言现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