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业少谈梦想多谈生存(共含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西面乌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很多人都有梦想,很多人都想创业,这当然是好事,毕竟创业可以成就梦想。因为“创业”这个词儿一听就带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这个世界有太多怀揣梦想去闯荡的年轻人,赤手空拳、单枪匹马、想要白手起家,但是并非每个自己创业的人都能成功,甚至有些人因此而遭受破产的困境。
总结创立“智安行”企业这年来,可以说是“吃了千辛万苦、走了千山万水、想了千方百计、说了千言万语”。而现在有朋友问,这是不是我的梦想,我只能笑笑,不能说是苦味之笑,可也不是开怀之笑,总之一笑而过吧!因为我在创业时,我就是有更好的idea,目标规划到千万,亿万,或直接创业板、纳斯达克上市,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大厦是从地基开始建造,一口气是吃不成胖子。我创业前三年,没有指望着企业赚多少钱,盈利多少,只要收支能平衡得过去,能养活我的团队,那可以讲,后期的发展可能就是什么问题。
人在江湖,总得活下去,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有些人公司刚刚开始,创业成员确实拥有激情与梦想,立志开发出一件伟大的产品,做一家微软、英特尔或谷歌一样的公司。但现实却是坚硬的。产品做出来之前,要先烧钱、推广产品、建立品牌、拓展客户关系,以获得用户认可。但对于这些公司,风投不关注,银行不理会,没钱可烧,结果再好的idea,都是枉然。
有人讲,创业就是靠梦想,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从头再来。勇气可嘉,但若公司都生存不下去,这梦也只能是空荡荡的空中楼阁。一个要资质没有资质,要资本没有资本,要市场没有市场,要模式没有模式,要现金流水没有流水的企业,那怕梦想再伟大,又能如何?拉风投,又凭什么让风投相信?去贷款,又有什么项目吸引银行放贷?找基金,自己的特色在哪里?当时,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个“三无”企业,无资金、无技术、无计划,但阿里巴巴最终存活了下来。
生存,这个词不仅在民生上,对于企业,创业更是如此,生存至少可能理解为“赚钱”而不是“盈利”!有人讲,智安行的成功,是选择好一个点,因为截至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其中私家车1.13亿,机动车驾驶人达2.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年增长2647万人,首次突破2亿人。截至20底,中国手机用户数达到11.3亿户,其中智能手机达3.3亿。其中Android操作系统占比保持上升,占55.4%,Symbian操作系统则继续下降趋势,占比仅为25.6%,iOS系统占12.4%。而车祸如影相随,病车上路、车毁人亡天天上演。而智安行却有10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外观专利,一项集成电器芯片证书、“双软”认证、6大类商标,四大产品系列,这样的企业岂能不成功。
这个年头,好的产品太多了,但真正能运营好的,可不多!我一直还是在为企业的明天与生存而奔波多,这不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或对创业没有能力,因为创业需要承的就是发生存中求发展。因为所有的创业第一关要过的是生存,第二关要过的是连续生存,第三关要过的就是规模化生存。中国虽然有百万之巨的创业者群体,他们有激情,有梦想,不乏青春与热情,但创业成功并成为舞台主角的寥寥无几。套用一句话,很多人都是死在创业的路上,企业死在美好的梦想之中。
创业少谈梦想而是生存,生存当然就是钱!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我是个俗人,先把钱放第一位,然而俗归俗,生存都生存不了,皮之不存,岂能有漂亮的毛?以互联网来讲,企业想在网络中赚钱,不论是开店、做站还是做游戏,企业都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盈利模式。在这里我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没有盈利模式作为主导,创业者很有可能做什么都是错的,因为创业者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大家都知道“百万格子”,它的成功80%都取决于它的盈利模式!而且也不难看出,这个创意在最初就是奔着盈利模式上的创新去的!当然,后来出现了一大批一大批的模仿者,但他们都没有获得那么大的成功,为什么呢?因为盈利模式上的创新就是创新,你再去模仿就不叫创新了,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创业当然是心存梦想,但必须“以生存为目标”。创业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从无到有,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卖出去,掘到第一桶金,从而在市场上找到立足点,使自己生存下来。在创业阶段,生存是第一位的,一切围绕生存运作,一切危及生存的做法都应避免。最忌讳的是在创业阶段提出不切实际的扩张目标,盲目铺摊子、上规模,结果只能是,“企而不立,跨而不行”。
那么什么是生存的来源呢?只有赚钱。赚钱是企业生存的惟一来源,赚钱是创业管理的首要目标。在创业阶段,亏损,赚钱,又亏损,又赚钱,可能要经历多次反复,直到最终持续稳定地赚钱,才算是度过了创业的生存阶段。把赚钱作为惟一标志,还因为只有开始持续地赚钱,才能证明企业探索到了可靠的生意模式,因此才有了追加投资的价值。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创业企业核心在哪里?不是新在技术上,不是新在产品上,而是新在生意模式上,也就是新在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价值和赚钱的不同方式上。生存成问题,犹如源头没有活水,没有自有资金创造自由现金流,企业没有造血功能,那就像是人的血液,企业可以承受暂时的亏损,但不能承受现金流的中断。什么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呢?就是不包括融资,不包括资本支出,以及不包括纳税和利息支出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自由现金流一旦出现赤字,企业将发生偿债危机,可能导致破产。
梦想再好,等企业生存下来了,你想怎么玩,都可以!回首智安行所走的路,往事犹在,但梦想只能埋在心底,生存最重要,毕竟能否笑到最后,才是成功。
黄总,经营着一家地方特色的餐饮企业,地处省会城市,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拥有了十几家直营连锁店,销售收入几近一亿元。因为我曾在餐饮行业有过从业经历,经人引荐,他来拜访我。一见面就听他叨唠、之前请的咨询公司如何不给力,没有很好实现他的集团管控意图,大有要改弦更张、另请高明之意,而且他反复问我集团的架构与体系如何搭建。我问他公司有多少人,他说全部不到300人。我又问他集团总部有多少人,说50多人。我又接着问他公司净利润多少,说7%~8%。我进一步追问,是不是总部管理人员还觉得人手不够,他答是的。“是不是现在门店连换个灯泡都要打报告给总部营运部,而且总部还忙得顾不上,一周过去了也没给换上,害得顾客老是在抱怨。”他说:“李老师您说的太对了。”我说:“既然问题这么严重了,作为老大难道你没有悟出点什么道理?”结果这一问倒是把他问糊涂了。
这就是许多中小企业在成长路上交出的最昂贵的学费。在经历初创期的奋斗,小有规模之后,四处学习,知道了“管理”一词,于是乎便投身于管理的研究与打造中,忘了企业的初衷和根本――经营。今天对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我要大声疾呼:多谈经营,少谈管理!
面对经营与管理的纠结,什么才是中小企业最有效的成长之道?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理解,供广大读者和企业家朋友来探讨。
一天,一地,一灰度
企业应该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修正自己的业务定位,并形成可实施的各业务职能的策略和绩效标准,以此来牵引公司的业务和运作。
在战略和绩效的拉动下,为了确保公司上下不会为了追求业绩而违背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可以通过统一核心价值观,用企业文化的底线思维来规范大家的行为,推动相携同行。
这一拉一推便构成了企业经营的一天一地。天地之间,只要有利于“以客户为中心”、“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企业核心能力”这三个准则,一切皆可以简化,皆可以放权,皆可以模糊和妥协,这便是华为所倡导的灰度管理。
什么是企业经营的“天”?
沸沸扬扬的互联网思维,其本质仍是用户思维,“得用户者得天下”。德鲁克早就讲过“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但在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要想赢得顾客,只有不断细分市场,找到那个能深刻理解用户痛点的市场,并能提供极致到令顾客尖叫的产品与服务时,我们才能有竞争优势,这便是企业的业务战略定位与规划。
所以回归经营的企业得把专注点放在这里。如一家做儿童家居的企业,在细分3~6岁儿童卧室家居购买者时,察觉到这个消费群体购买行为背后实质是孩子与父母的分房问题,是3岁孩子开始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成长阶段的问题,于是便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为“儿童分房专家”,便有了动漫家居、0甲醛排放等令人尖叫的产品特色。
战略是干出来的,所以要想战略能被有效达成,我们必须将战略转换成一个一个职能的策略。只有策略才能被各业务部门准确地理解与执行。比如说一家定位“让顾客天天吃到野生海鲜”的企业,要使该战略落地,便制定了如下职能策略:采购必须转换成海边源头采购和全球采购,研发必须根据采购品种快速确定烹饪方法和配方,营销必须能快速调整菜单和主动销售。这样的公司运作才可以让我们的战略焕发出实效与威力。
战略的执行同时又要不断被考量,被评估,进而被修正。所以将战略目标转换成绩效,同时赋予每个人以清晰方向与评价标准,这便是战略生效的另一砝码。难怪IBM能一直卓越,其中覆盖全球40多万人的PBC个人业绩承诺,就是为每个员工赋予清晰的业绩目标,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价、考核与激励员工的行为。
什么是企业经营的“地”?
绩效导向的经营,确实面临着有人见利忘义、违背道德的风险。“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推动”便是最有效的措施。建立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并将价值观转换成文化能力模型和行为特征。据此展开员工的价值观评价,并以此来衡量业绩的达成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标准,不失为一套简化而又有效的方法。联想的“红线”管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考核、华为的自我批判就是这种“底线”思维的现身说法和最佳实践。
如何“灰度”?
在以60后、70后为就业主体的企业思维中,大家想的都是如何去管,管人的行为,还管人的想法。但在以彰显个性、崇尚自由的80后、90后为主体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选择去顺应,在企业中构建适当的灰度,让“新新人类”不仅工作有成效,还让他们感到工作好玩。
在适当的灰度中,我们只要恪守住:
1.始终以顾客为中心。小米敢于在基层取消KPI,不是没有考核了,只是把考核权交给了客户,由客户来给你评价并决定你在企业的收益与未来。海底捞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服务生产力,创始人始终坚持授权、授权、再授权,将服务好客人的免单、打折、奉送,甚至于感动服务的创造权力都下放到一线。正所谓“让听得见炮声的地方来决策”,就是告诉我们:一切的组织和流程都是要围绕客户来展开,不要把我们的焦点误放在追求所谓内部极致上,否则就算是建了一堆的流程,搭了一个优化的组织,定了一套完美的制度,但就是不能改善,我们离客户也就会越来越远了。我跟一家装备制造企业这样建议:既然你的每一个订单都是个性化的,与其像现在这样所有的订单都按传统的职能式长链条运作,造成绝大多数订单最后都拖期。还不如变成扁平的项目制运作方式,为每一个订单赋予一个客户经理和内部团队,缩短与客户的链接,对客户的响应也就会变得更加及时和准确。
2.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体验过海底捞服务的人都会好奇,为什么他们的员工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激情投入;知晓华为的人也都感到他们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道理只有一个:以客户和经营为导向的公司,会从指令式告诉员工干什么转向激发员工主动干好的模式。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被激发出来,那是无穷的力量。所以,我们在灰度管理中有所不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有所为:建立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机制。海底捞“双手改变命运”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绩效机理,华为“工者有其股,让几万知识分子出身的员工持股”正是他们持续成长的动力。只要我们敢于相信员工的力量,激发他们,就会产生出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3.不断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在同质化竞争越演越烈的今天,只有那些对客户重要而我们又能做的很好的,才能称之为核心能力,小米的用户参与、京东的极致半天送达、苹果的爱不释手、海底捞的变态式服务,都是围绕顾客的痛点在强化着各自品牌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旦这个能力形成,竞争的门槛也就无形被提高,经营的优势也就被无限放大了。
当黄总意识到他的企业问题之后,经营与管理的思路也就明晰了,他砍掉总部很多基于事务性的管理设置,将经营自主权更多地下放到了门店,将总部调整定位为战略拓展、机制创新与支持服务的新功能。这样他企业的经营活力又被充分地释放了。
★ 奋斗梦想生存作文
★ 少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