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理想与良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理想与良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篇1: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注释

(1)有怀:怀念亲朋至友。

(2)泠泠:清凉。

(3)瑟瑟:碧色。尘:研磨後的`茶粉(按,唐代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

(4)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篇2: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此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写作者用山泉煎茶送给爱茶人,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山泉煎茶有怀原文: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

寄与爱茶人

山泉煎茶有怀翻译: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作者在诗中所怀念的爱茶人,可能是他的妻舅杨慕巢,如作者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中提到的“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山泉煎茶有怀字词解释:

(1)有怀:怀念亲朋至友。

(2)泠泠:清凉。

(3)瑟瑟:碧色。尘:研磨後的茶粉(按,唐代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

(4)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山泉煎茶有怀赏析: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从白诗中,我们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

白居易与许多唐代早、中期诗人一样,原是十分喜欢饮酒的'。有人统计,白居易存诗二千八百首,涉及酒的九百首;而以茶为主题的有八首,叙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多首,二者共六十多首。可见,白居易是爱酒不嫌茶。《唐才子传》说他“茶铛酒杓不相离”,这正反映了他对茶酒兼好的情况。在白氏诗中,茶酒并不争高下,而常像姐妹一般出现在一首诗中:“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又说:“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前者讲在不同环境中有时饮酒,有时饮茶;后者是把茶作为解酒之用。白居易为何好茶,有人说因朝廷曾下禁酒令,长安酒贵;有人说因中唐后贡茶兴起,白居易多染时尚。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作为一个大诗人,白居易从茶中体会的还不仅是物质功用,而是有艺术家特别的体味。白居易终生、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还要索茶。他不仅爱饮茶,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朋友们称他为“别茶人”。从艺术角度说,白居易发现了茶的那些妙趣呢?

第一,白居易是以茶激发文思。卢仝曾说:“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这是浪漫主义的夸张。白居易是典型现实主义诗人,对茶与激发诗兴的作用他说的更实在:“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些是说茶助文思,茶助诗兴,以茶醒脑的。反过来,吟着诗,饮茶也更有味道。 第二,是以茶加强修养。白居易生逢乱世,但并不是一味的苦闷和呻吟,而常能既有忧愤,又有理智、,这一点饮酒是不能解决的。而饮茶却能有助于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伤感、杂律四类。他的茶诗一是与闲适相伴,二是与伤感为侣。白居易常以茶宣泄沉郁,正如卢仝所说,以茶可浇开胸中的块垒。

但白居易毕竟是个胸怀报国之心,关怀人民疾苦的伟大诗人,他并不过份感伤于个人得失,在困难时有中国文人自磨自励,能屈能伸的毅力。茶是清醒头脑,自我修养,清清醒醒看世界的“清醒朋友”。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以茶陶冶性情,于忧愤苦恼中寻求自拨之道,这是他爱茶的又一用意。所以,白居易不仅饮茶,而且亲自开辟茶园,亲自种茶。他在《草党纪》中就记载,草堂边有“飞泉植茗”。在《香炉峰下新置草堂》也记载:“药圃茶园是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饮茶、植茶是为回归自然情趣。

第三,是为以茶交友。唐代名茶尚不易得,官员、文士常相互以茶为赠品或邀友人饮茶,表示友谊。白居易的妻舅杨慕巢、杨虞卿、杨汉公兄弟均曾从不同地区给白居易寄好茶。白居易得茶后常邀好友共同品饮,也常应友人之约去品茶。从他的诗中可看出,白居易的茶友很多。尤其与李绅交谊甚深,他在自己的草堂中“趁暖泥茶灶”,还说:“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公垂即指李绅,看来偶然喝一杯还不过瘾,二人要对榻而居,长饮几日。白居易还常赴文人茶宴,如湖州茶山境会亭茶宴,是庆祝贡焙完成的官方茶宴,又如,太湖舟中茶宴,则是文人湖中雅会。从白诗看出,中唐以后,文人以茶叙友情已是寻常之举。 第四,以茶沟通儒、道、释,从中寻求哲理。白居易晚年好与释道交往,自称“香山居士”。居士是不出家的佛门信徒,白居易还曾受称为“八关斋”的戒律仪式。茶在我国历史上,是沟通儒道佛各家的媒介。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都是通过茶静化思想,纯洁心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唐以后三教合流的趋势。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篇3: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全诗翻译赏析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注释】

(1)有怀:怀念亲朋至友。

(2)泠泠:清凉。

(3)瑟瑟:碧色。尘:研磨後的茶粉(按,唐代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

(4)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参考译文】

坐着舀着清凉的泉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端起一碗好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将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作者在诗中所怀念的爱茶人,可能是他的妻舅杨慕巢,如作者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中提到的“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作者

白居易【生于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卒于卒于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谥文公。

【赏析】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泉边煮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有感而发:这么好的泉水,这么好的茶叶,可惜不能寄给爱茶的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当然,这故人是跟自己一样的“爱茶人”,而不是世俗之人。

读者可以看到此诗前两句是一对对仗十分工整的对偶句,“坐酌”与“看煎”的对偶,“泠泠”与“瑟瑟”的对偶,可见作者在选词上颇为用心,给人一个非常生动具体的意象,描述的是煮茶的情景。

后两句是作者的抒情,是通过抒发对茶的情感来表达自己对知心人的渴望,强烈的感情中带着丝丝的哀伤,从而体现作者对远方知己的极度想念。

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前两句传景色之神,后两句传心情之神,可谓茶诗中的典范之一。

唐代名茶尚不易得,官员、文士常相互以茶为赠品或邀友人饮茶,表示友谊。白居易的妻舅杨慕巢、杨虞卿、杨汉公兄弟均曾从不同地区给白居易寄好茶。白居易得茶后常邀好友共同品饮,也常应友人之约去品茶。从他的诗中可看出,白居易的茶友很多。尤其与李绅交谊甚深,他在自己的草堂中“趁暖泥茶灶”,还说:“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公垂即指李绅,看来偶然喝一杯还不过瘾,二人要对榻而居,长饮几日。白居易还常赴文人茶宴,如湖州茶山境会亭茶宴,是庆祝贡焙完成的官方茶宴,又如,太湖舟中茶宴,则是文人湖中雅会。从白诗看出,中唐以后,文人以茶叙友情已是寻常之举。

篇4:山泉煎茶有怀的翻译赏析

山泉煎茶有怀的翻译赏析

《山泉煎茶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注释】

(1)有怀:怀念亲朋至友。

(2)泠泠:清凉。

(3)瑟瑟:碧色。尘:研磨後的茶粉(按,唐代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

(4)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翻译】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赏析】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从白诗中,我们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

白居易与许多唐代早、中期诗人一样,原是十分喜欢饮酒的。有人统计,白居易存诗二千八百首,涉及酒的九百首;而以茶为主题的有八首,叙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多首,二者共六十多首。可见,白居易是爱酒不嫌茶。《唐才子传》说他“茶铛酒杓不相离”,这正反映了他对茶酒兼好的情况。在白氏诗中,茶酒并不争高下,而常像姐妹一般出现在一首诗中:“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又说:“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前者讲在不同环境中有时饮酒,有时饮茶;后者是把茶作为解酒之用。白居易为何好茶,有人说因朝廷曾下禁酒令,长安酒贵;有人说因中唐后贡茶兴起,白居易多染时尚。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作为一个大诗人,白居易从茶中体会的.还不仅是物质功用,而是有艺术家特别的体味。白居易终生、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还要索茶。他不仅爱饮茶,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朋友们称他为“别茶人”。从艺术角度说,白居易发现了茶的那些妙趣呢?

第一,白居易是以茶激发文思。卢仝曾说:“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这是浪漫主义的夸张。白居易是典型现实主义诗人,对茶与激发诗兴的作用他说的更实在:“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些是说茶助文思,茶助诗兴,以茶醒脑的。反过来,吟着诗,饮茶也更有味道。 第二,是以茶加强修养。白居易生逢乱世,但并不是一味的苦闷和呻吟,而常能既有忧愤,又有理智、,这一点饮酒是不能解决的。而饮茶却能有助于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伤感、杂律四类。他的茶诗一是与闲适相伴,二是与伤感为侣。白居易常以茶宣泄沉郁,正如卢仝所说,以茶可浇开胸中的块垒。

但白居易毕竟是个胸怀报国之心,关怀人民疾苦的伟大诗人,他并不过份感伤于个人得失,在困难时有中国文人自磨自励,能屈能伸的毅力。茶是清醒头脑,自我修养,清清醒醒看世界的“清醒朋友”。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以茶陶冶性情,于忧愤苦恼中寻求自拨之道,这是他爱茶的又一用意。所以,白居易不仅饮茶,而且亲自开辟茶园,亲自种茶。他在《草党纪》中就记载,草堂边有“飞泉植茗”。在《香炉峰下新置草堂》也记载:“药圃茶园是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饮茶、植茶是为回归自然情趣。

第三,是为以茶交友。唐代名茶尚不易得,官员、文士常相互以茶为赠品或邀友人饮茶,表示友谊。白居易的妻舅杨慕巢、杨虞卿、杨汉公兄弟均曾从不同地区给白居易寄好茶。白居易得茶后常邀好友共同品饮,也常应友人之约去品茶。从他的诗中可看出,白居易的茶友很多。尤其与李绅交谊甚深,他在自己的草堂中“趁暖泥茶灶”,还说:“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公垂即指李绅,看来偶然喝一杯还不过瘾,二人要对榻而居,长饮几日。白居易还常赴文人茶宴,如湖州茶山境会亭茶宴,是庆祝贡焙完成的官方茶宴,又如,太湖舟中茶宴,则是文人湖中雅会。从白诗看出,中唐以后,文人以茶叙友情已是寻常之举。 第四,以茶沟通儒、道、释,从中寻求哲理。白居易晚年好与释道交往,自称“香山居士”。居士是不出家的佛门信徒,白居易还曾受称为“八关斋”的戒律仪式。茶在我国历史上,是沟通儒道佛各家的媒介。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都是通过茶静化思想,纯洁心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唐以后三教合流的趋势。

篇5:白居易 《凉夜有怀》诗句

白居易 《凉夜有怀》诗句

白露的诗句 《凉夜有怀》白居易

白露的诗句 《凉夜有怀》白居易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凉夜有怀

唐·白居易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

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

【译文】

清风吹着枕席,白露打湿了衣裳。就在这个清风和枕席、白露和衣裳相互亲近的夜,晚来的更漏声告诉我天气已经转凉了。

【赏析】

根据作者自注,这首诗是应制诗,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时的`答题。这首诗的意义并不大,语句也很平白浅显,但白居易在诗里大胆地加入了一个俚语,是整首诗显得清新活泼,这大概就是这首诗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诗里的这个俚语就是相亲,这个词在这里解释为可爱,好是相亲夜的意思就是好一个可爱的秋夜。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篇6:魏堤有怀,魏堤有怀白居易,魏堤有怀的意思,魏堤有怀赏析

魏堤有怀,魏堤有怀白居易,魏堤有怀的意思,魏堤有怀赏析 -白居易的诗

魏堤有怀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魏王堤下水,声似使君滩。

惆怅回头听,踟蹰立马看。

荡**眼急,翻雪浪心寒。

忆得瞿唐事,重吟行路难。

励志语录:桃花酿酒,春水煎茶

遗怀,遗怀白居易,遗怀的意思,遗怀赏析

品读白居易的茶味人生

琴茶,琴茶白居易,琴茶的意思,琴茶赏析

怀古诗有哪些

山泉作文500字

农夫山泉广告词

望月有怀散文分析

崔涂——《除夜有怀》

《除夜有怀》古诗赏析

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锦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