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共含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z”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白居易写诗晒工资
白居易他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还是一位清廉的“政治明星”,也是我国历史上领导干部财产公示第一人。
计较金钱,一点也不影响文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白居易就开中国诗人之先河,用诗的语言将他的历年收入进账,或津津有味,或斤斤计较,或有零有整,或多寡不均,一一吟哦出来。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白居易为校书郎时,他在诗歌中写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白居易便升左拾遗,工资跟着增加了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史载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54岁的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不知是因为苏州是江南头等富庶地方,还是白居易资历比较老了,反正那时候他的工资已经比较丰厚了。“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白居易为宾客分司时,曰:“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嵩洛供云水,朝廷乞俸钱。”“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官优有禄料,职散无羁縻。”“官衔依口得,俸禄逐身来。”随后,白居易调进中央政权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工资已是他刚做官时的十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接着,升为太子少傅,工资涨到了顶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而且还相当清闲自在,很是令人羡慕。连苏轼也表示艳羡:“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到晚年,白居易退居林下,回到洛阳履道里的大宅子颐养天年,还可以领到一半的养老金,“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
从白居易的诗里,我们可大约了解到唐朝时做官拿的工资是多少,不过白居易个别诗词里自说俸钱亦有误。如白居易送陕州王司ma建赴任诗云:“公事忙闲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白居易当时与王司马同级,五品官。一司马,俸钱怎能敌尚书?他贬到江州不久,即写信给元微之,略云: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无睡,引笔铺纸,有念则书,言无次第,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也。信内言月俸四五万,这才是老实话。唐代官制,司马薪级约略如此。至于尚书官俸,唐制为一百贯文,即十万也。司马仅为五十贯文,即五万,差一半,怎可敌尚书?看来白居易有夸大之嫌。不管怎样,白居易敢如此晒工资,是值得后人肯定的。
拓展:
名人白居易的“官道”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下坡路时期,面对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混乱时势,37岁就任左拾遗(谏官)的他,倡导亲民之风,反对宦官专权,竭力挽回残局。他政绩斐然,先后任刑部侍郎、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大权集于一身,可谓名满天下。
刚入仕途时,白居易担任政府机关校书郎,是个抄抄写写的“文秘”,他在诗中说:“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因才干凸显,升为左拾遗,薪水翻了一番,作诗:“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他用诗歌,公示家产,表白心境,不让别人有贿赂的机会,也不给自己留下纳贿的空间。
白居易的“新政”之风和执政模式在当时官场可谓独领风骚。他爱管“闲事”,向以敢谏闻名。一次,他竟管到了皇帝的后宫,斗胆请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宫女,既缩减开销,还减少社会的旷男怨女。无论什么时代,这样的官场“另类”,总显得不“懂事”。虽然皇帝欣赏他的才华,但丢了皇帝的脸面,“地雷”已经埋下。
“官二代”王锷升任岭南节度使,兼领广州刺史、御史大夫。时岭南节度驻节广州,乃为唐朝重要贸易港口。“精明”的王锷,贪赃枉法,敛聚财富,大贿朝中权贵,赂买各处关节,赢得“国之良臣”的美誉。
家富族强的王锷大肆搜刮民财献给皇上邀功,唐宪宗决定提拔王锷为宰相,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白居易却挺身而出,以理进谏:“王锷苛刻百姓,贪得无厌。今若授以宰相,天下人怎不耻笑。如此一来,上行下效,岂不朝纲大乱。”他屡次犯颜直谏,宪宗自然心中不快,宦官趁机群起诬陷,终于将他贬为地方官。
本色不改的白居易,先后任江州、苏州、杭州等刺史,他几番异地交流,深知民间疾苦和社会的黑暗,可仍然秉承“兼济天下”之宏志,坦荡刚直,政平讼简,惠政于民,为民谋福。
身为杭州市长的白居易,民生为本,大兴水利,亲率州民修筑了西湖白沙堤,引水灌田,解决了当地的水旱灾害问题。人们为了纪念其功德,将其所筑之堤命名为“白公堤”,就是如今西湖上的白堤。他离任时,百姓站满了运河两岸,官员和百姓哭喊着随船送行了十多里。他在《别州民》一诗中记下了这感人的`场景:“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为官清廉,淡泊名利的白居易,除了饮茶吃菜需要在当地购买外,从不索要任何名贵物品。他卸任后,两袖清风,仅带回两块天竺山石,以资纪念。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才发现自己竟做了一件“不清白”的事。他甚感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他想,倘若每个游客都带回天竺山石,哪里还有天竺山的秀美?自己认为没有带走杭州一丁点儿东西,难道这石头不是杭州的东西吗?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玷污名声,这好比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了千金,不是一个为官清廉者应该做的。他越想越不能原谅自己,悔恨万分,忍不住挥毫写下了这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不论古今,两片山石都不足为怪,要说为此而自责,更觉不可思议。然而,白居易却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了,引申到了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的重大恶果上。这是何等可贵的自律精神!
白居易因此名声鹊起。他慷慨侠义,乐善好施,常在家中接待来访,倾听民声疾苦,帮扶弱势群体,还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报国之志的诗篇,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特别是他在《观刈麦》诗中写到:“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量。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因身为国家公职人员,拿着俸禄,衣食无忧,没有建树,而深感愧疚。他“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质朴,表现了一个有良知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白居易是那个时代的天子骄子,能官能文,才气纵横,为民而歌。他与李白、杜甫同誉为中国诗坛的三大巨星,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
白居易写诗晒工资名人故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把自己一生中做各种官(小到户曹,大到太子少傅)时不同级别的工资都写进诗里拿出来晒,在我国历史上堪称是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 白居易早年当户曹时,说自己“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35岁时白居易官至县尉,在此任中,他写下了一首《观刈麦》,诗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对自己不事稼穑而能有三百石的俸禄,很是惭愧。 37岁时,白居易得了个左拾遗的职位,工资一下子翻了几番。他在诗中写道:“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50多岁时,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此时的.薪水让他的生活颇为安逸舒适,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贫贱。” 54岁时,他当上了苏州刺史,任职一年半后,便于次年九月罢官。在《题新馆》中他对任苏州刺史间薪俸这样记载:“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待遇确实不错。此后,白居易工资年年看涨,为太子少傅时是“月俸百千官二品”。太和七年,白居易又被授为太子宾客分司,“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 然而白居易晚景凄凉,特别是70岁停职时,薪水也停发了。只好“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干脆连房子也卖了,即便如此,他还“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怕自己那点钱还没花完,这辈子就没了。这是他一生最困窘的时期。 好在半年以后,他以刑部尚书致仕,这才得到一半俸禄,他在临死之前还不忘留下《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最后晒一晒工资:“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白居易的这些“工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十分独特而又弥足珍贵,为研究唐代的官俸制度乃至唐代社会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诗是语言的艺术,要读懂一首诗,必先理解诗的语言含义。诗词的语言要求精练、古蓄,同时诗词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 钱钟书在《谈中国诗》中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这点出了中国诗歌形式上的特点:短小精悍。同时他又说:“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说出了中国诗歌的魅力,这一魅力具体体现在最富表现力的语言上。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炼,含义丰富而深刻。因此可以说,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第一步,
诗词作品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作品中的词语常是作家从大量语言材料中经过比较、筛选而得,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古代一位诗人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一位诗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马雅可夫斯基也说:“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得当,那么,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如果一目十行地扫过去,不仔细地体会作品中每个词语的涵义和韵味,就不可能领会到作品的神妙之处。
诗词的语言,不像其它文学样式那样直露,而是含而不露,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可以说诗愈隐而不露,意在字外,其味愈浓郁强烈。
(一)华丽,那些白墙下嶙峋的蔷薇,重峦叠嶂界的轩榭,在华丽的低语,低语被月光照进的,镂空的史诗,低语被残损弥补的,古朴的丘壑,如此华丽。
(二)闲人,我要跨在鳌头上纳凉,要翻白眼球瞄那些,藻井上的蟠龙,要攀上红柱金墙,用我唯一的铁勺敲击那些,顽固的琉璃,听渺远的磬音,休想用帷幕掩盖伧俗,拿开它吧,自让我这身破衣烂身,与堂堂的金銮殿,沉入京城的夕天,做两个光明的剪影。
(三)草原,在这个天地萌发的地方,日子在翩然起舞,在那个风雪载途的日子里,绿色在周而复始。
(四)田野,我看到,相安无事的蟋蟀,停在了叶脉上,没有风的气息,把麦芽熨出了褶皱,天衣无缝的夜,笼罩了蚯蚓的挣扎。
谁知道,这生生不息的泥土里,是否有不屈的遗骸,这绵绵不绝的漆黑中,飘洒着劫难的秘密。
无人注目,无人晓,无人停留,无人道。
(五)结束,最后一片桑椹叶落了,我知道蝉蜕是永远不变的周期,蟋蟀的最后一声鸣叫带来了秋日的金黄,一切都在长大,都在奔跑,蛇卸下了生的膜,青苔不需要阳光的炫耀,我默立在菜畦上,创造一片宁静,却发现,已有人先比我到。
学校组织了一个小活动:写诗。只要看见事物,有感而发,就可以写下关于那件事物的诗。这个活动还有要求:写得诗越多,越好,就可以光荣地戴上“小诗人”称号。
这下子,我就来了兴趣,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在诗集本上添上一首诗。记得有一天,我在照相机上看到了我在老家时照片。那金灿灿的稻谷,光秃秃的山峰,高大挺立的杨柳,还有树丛中翩飞的蜻蜓蝴蝶,思潮便在我心中荡漾。那可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幕!当时,窗外下着大雨,狂风正在怒吼,可这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我取出本子和笔,深深地望着那个场景,便以《乡中》为题,提笔写下了四行诗。在写诗时,我运用了《绝句》的诗体,在结构方面加以改变。就这样,我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田园风景诗。其中,“蜜蜂蜻蜓蛱蝶飞”这句诗我认为最有诗意,那种场景把人的心带去异地。这诗情画意般的场面顿时扫去了外面环境对我的影响,一切都陶醉在诗的意境中。写完了诗,我又捧起本子仔细地回味着刚才写的那首诗,不禁啧啧称赞,完全抵制了外界的干扰。
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他的心灵变得十分高尚。自从我写了这首对仗工整,字迹清晰的诗后,我又增加了对写诗的练习。我认为,多鉴赏诗,多创作诗,对人一生的影响和帮助是很大的。
秋意浓浓,落叶归根,诗情画意的秋,唯有那孤独的秋叶,缓缓落下……
——题记
那天无意中,在学校的操场上,看见了成堆的落叶,那些落叶使秋意有了不凡的使命,让我肃然起劲,细细想想,四季中,秋天,难道不是一种布满诗的季节吗?
一步一步走向那慢慢的落叶,恰似在为心灵写一首诗,为自己的命运写诗。我的灵魂被那一片片飘然而下的秋叶深深打动,想到春天在树上随风摇曳的时候,我不觉触景生情,感到由衷的悲痛。
自己也不是和落叶一样曾经坚强风光,也曾经失落痛苦,这一切是不是上天注定,真想让我用落叶写满心灵的诗歌。
我站住了脚步,慢慢地蹲下观察着落叶,那树叶上的脉络细纹,仿佛也已经将心灵描画,那么精彩。一生中,有过像落叶似的命运,也有过像秋叶一样的深沉。我真想对着落叶诉说着我的心声,面对它们而找到我自己,找到我自己的影子。
落叶已经不在乎这些永远停留在这一时段的今天,反而更向往着能够让自己生命的结束而唤醒新的生命,那种精神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那么多的艰辛,竟在一个短短的季节灰飞烟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痛的事,也令人怀念。
我轻轻的捡起一片树叶,仔细端详着它,试想着它的生命又在经历着什么样的**,而始终不动摇的确实它那火一般的热情,对生命的憧憬以及牺牲自我而唤醒他人的品质,让我留恋在心。
写诗的落叶,倾诉我的一切一切,却因那匆匆的时间,断了魂魄……
★ 如何写诗
★ 青蛙写诗的内容
★ 为你写诗初三作文
★ 为你写诗春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