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主席面对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菠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和主席面对面(共含10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菠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和主席面对面

篇1:我和主席面对面

一.活动主题: 我与主席面对面

二.活动目的:

1.建立一个主席与新生部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拉近你我他。

2.引导新生部员更好地了解学生会的工作,调整工作心态。

3.拉近主席与部员之间的关系。

4.让新生部员更好地融入学生会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三.活动意义:

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邀请学生会主席,求真务实的学习交流工作历程,分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从多个视角,进行自我思考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部员更好的了解主席,也使主席们对新部员有更深刻的了解,使更多的新部员感受到学生会的温暖,学长学姐们的`亲切,让新生部员们找到第二个家!

四.活动背景:

新的学期,**大学学生会迎来了**级新生,那一张张动人的笑脸,那一个个年轻的身影,给温暖的学生会增添了新的光彩,注入了新的血液!但是,初入学生会的他们,对主席们还含有这畏惧的心理,对

各部部员们还感到陌生,我们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学院里优秀的学生会主席与大家交流。旨在为新部员与主席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大家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同时也让新部员们更好地融入到学生会这个大集体中!

五.主办单位:

六.活动时间:

七.活动地点:待定(约100人教室)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准备活动策划书。

2.联系主持人。

3.批教室。

4.邀请主席。

5.联系各部部长。

6.租借器物:话筒(4个左右),投影仪,音响,地毯,插板,胶带,纸板箱子,记号笔,桌签,多支彩画笔。

7.购买物品:矿泉水,两张A1大纸(要宣传部画表头,表头叫“我们的心愿”),气球。

8.面向学生会征集3个节目,并在会前3至4日彩排筛选。

9.开会前一周通知宣传部,会场黑板绘画。

10.开会至少一周前联系电子技术部,做好大会摄影和幻灯片。

(二)现场工作

1.部长部员入场,并在A1大纸(贴在后面的墙)上写出小心愿。

2.节目一(5min)

3.主持人开幕致辞,猜主席。(10min)

4.主席致词。(3min)

6.游戏环节:主席自由分成两队。

(1)翻翻翻(12min)(用幻灯片制作翻板,翻出的问题由翻得主席回答,七个问题。)

(2)模仿猜题(10min)(两人游戏)

(3)开心问答(15min)

7.节目二(5min)

8.主席大爆料:,主持人问主席谁最怎么怎么样或者爆料他的一件迨隆(15min)

9.表达心声:主席,我想对你说...(信,找一个嗓子好的。放:海角七号)(5min)

10.部员主席的问答(12min)

11.节目三(5min)

12.主席寄语(3min)

13.主持人结束致辞(3min)

(三)后期工作

整理会场,归还设备。

之后开会,做好总结。

十、活动中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1.工作人员及早安排每个部门的位置,并组织学生到场。

2.会前准备好话筒,调试好投影仪等设备。租用时,询问清楚器物的使用,找好人员。

3.主持人对时间的控制(大约2小时)与现场气氛的调动。

4.现场秩序和退场秩序的维持。

5.全体礼貌。

十一.活动预算

矿泉水:12元。

A1大纸:××元。

气球:××元。

总计:××元。

20**年**月初

篇2:《我和梦想面对面》观后感

《我和梦想面对面》观后感

今天我在《我和梦想面对面》的节目中看到了科学达人“姬十三”,他向我们介绍的他的经历让我无法忘却,就让我讲给你们听听吧!

一开始,主持人介绍完毕后,“姬十三”随着身后的音乐走到了舞台上。首先,两位主持人将一个摩天轮似的用于回答问题的道具拿到了“姬十三“的'面前,让他转一下“成长摩天轮”,喊“停”之后他将回答“成长摩天轮”上的问题,他抽中的问题是:初中时最喜欢的一门课是什么。“姬十三”回答说他最喜欢的一门课是语文课,因为语文老师对他很好,但是到了填大学志愿表的时候他却填了人体生物学,之后又到了科学院进修神经生物学,现在一边做科学实验,一边写科学小说。

之后他为我们讲述了他的生活中的趣事:他在刚进入科学院进修神经生物学的时候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同学手中正拿着一只老鼠用力的往墙上摔(有可能是因为缺少麻醉剂),由此“姬十三”就决定一定不要做这样的事情,但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个他遇到的同学是他的师姐,由于实验需求,他只好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一笼(大概8只)老鼠,因为怕乘公交车时有人怕老鼠,只好用一个黑色的塑料袋罩住装老鼠的笼子,但是老鼠是活的,就会有人发觉塑料袋在动,所以3次里面有1次会被司机赶下车换一辆车乘。现在他创建了一个果壳网,越来越多的人也参与到其中。

“姬十三”可真爱科学呀!

篇3:我和名人面对面散文

我和名人面对面散文

一个乡里巴人,能见到心中敬慕已久的最为崇拜的人,可谓终生幸事。然而这等好事却让我给碰上了。

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中外作家的故事,我们也接触到了一些著名作家的文章,他们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令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老师说,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可以把人类塑造成一个高尚的人,让社会尊敬的人,它又像一名技高一筹的医生,可以挽救许多许多病人的生命。我饶有兴趣地问,作家是干啥的?老师说,作家是写书的。我说,长大了,我也要当作家。从此以后,作家的种子在我的心里开始发芽、生根、结果,崇拜作家,把他们视为心中的偶像。

进入中学以后,我就非常喜欢看书,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小说还是散文,反正是碰到啥书看啥书,最后竟养成了饭可一顿不吃,但书不可一顿不看的习惯。身边的人都称我是书呆子。嘴长在别人头上,随便说去吧。文章看多了记多了,天长日久便有了写作的冲动。我写了一篇又一篇,寄出一封又一封,一年又一年,三年五年多过去了,稿子均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我再也写不下去了,便抱着写好的稿子到郑州找名家指教。二十五年前,在我们河南文坛,我最崇拜三个名人作家,一是李准,他的作品《黄河东流去》,叱咤文坛;二是杨兰春,他的《朝阳沟》剧本,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张宇,当时他才三十岁左右,任洛阳文联主席,以一篇小说《活鬼》一炮打响,杀入文坛,奠定了他的文学霸主地位,不久便被调入省作协工作。我乘火车来到省作协点名要找杨兰春求教,不巧杨老师不在郑州下农村体验生活去了,可另俩位倍受崇拜的名人都在。李老和张宇老师两人接见了我。我是从乡下来的,鞋上的黄泥土每走一步,尘土还要哗哗朝下落,身上的汗腥味很重,身上穿一身小摊上裁缝缝做的蓝色衣裳,脚上穿一双粗布鞋,十足的'一副农村打扮,要多土有多土,土得几乎要掉渣。我们深入交谈了一个多小时,老师把我拿去的稿子随手翻看了一下,没想到李老首先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他说,文学这碗饭不好吃,要为此付出很多的心血,有的人能坚持下去,不少人却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我希望你是否改当老板更实惠。我说,我已下定决心走文学这条路。坐在我侧面的张宇老师笑着开导我:前几天,我给一所大学的同学讲课,我笑着劝同学们以后不要去当作家,不要去受那个罪,大学毕业后都去当老板,当个百万富翁或者亿万富翁,过上幸福的生活多好!文学是愚人的事业,真正搞出文学名堂的人是极少部分人,多数人是此路不通,最终碰得头破血流,一事无成。两位老师微笑着看着我,似在激励我,同时又似在为我指点迷津,劝我醒悟。但遗憾的是,对于当年这些我并未能真正搞明白。

临分手时,两位老师紧紧握住我的手,李老说,我劝你回去后,先放一放不急于写,先想办法挣钱,等有钱了,日子好过了在来找我。将近三十年过去了,两位老师的话时时刻刻在我耳边回响,老师的一席话一直鞭策着我,催我上进,勇往直前,老师的话更像一盏明灯,在他们的照耀下,我开始走出了低谷,终于揭开了文学的神秘面纱。

篇4:和VC面对面

Paul Grahm相信泡沫还没有产生,创业者不用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担心而最好的公司是那些有潜力打败旧寡头的公司,Graham是Y Combinator的合伙人,其在山景观的公司致力于早期高科技企业的投资。Y Combinator已经投资的公司包括社会化新闻站点Reddit,在线表单制作工具Wufoo(our coverage),和在线日历网站Kiko,其在上个月eBay网站上以25万美元的价格被拍卖。下一个Y Combinator将会投资的公司将是loopt,一个移动在线服务公司,同时也被Sequoia所投资 。Y Combinator‘s主页上写道:“对于那些有想法,想要钱和一些中肯建议去创业的三两个年青人来说我们是个合适的选择。”

Graham在论述创新和科技领域中的经济方面很有声望。他著有3本书,最近的一本是由O’Reilly出版社出版的Hackers and Painters。PaulGraham.com上刊登了他的一些文章。左边的这张图片是他在今年RailsConf上发表演讲时的一张图。

接下来的一篇采访中,我们讨论了一些对高科技公司小额投资发展趋势,以及Paul对创业模式,Kiko,Web2.0和泡沫的看法。

Marshall:现在一些创业公司面临的一个难处是VC们多数喜欢大规模投资,而小公司对此却没什么兴趣——Digg最能说明问题。当然,一些人也认为情况在改变。那么你是否认为在创业初期的一些小规模投资是否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有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Paul:确实,小规模投资代表了一种趋势,因为它只需更少的成本去创业。如果在先期你只是融到一些钱的话,你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做一些决策。而一旦你拿着VC投资的2,3个亿的钱时,那么你往往会在获得回报前就将某个计划放弃掉。

你为了高速的发展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Flickr和Del.icio.us两个网站同时拒绝通常VC投资的方式绝非是个巧合。两者都得到了小额的资金赞助,这是个很不错的做法。如果你也能有效地将企业发展起来,那么你也许也可以这么做。

你刚刚将Digg作为VC投资的案例。他们融资了280万美元,而Digg强有力的竞争对手reddit,仅仅是88,000美元。(因为Y Combinator投资了它,所以我很清楚。)而且reddit不仅有能力竞争,其可靠性,参与强度也是显而易见的。我读过前100个Digg用户贡献 了首页56%的内容这篇文章。而reddit的首页用户贡献的分布面则要更广些。就像Flickr和Del.icio.us一样,口口相传,这也是 reddit健康发展的原因吧。

无论怎么样,一个投资仅88,000美元的公司能和投资额度280万美元的公司相抗衡,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有的。

Marshall:你刚刚说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好的公司有责任适时地转变商业模式。也有许多人相信,正是因为缺乏真正有效的商业模式,是我们现在身处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你不同意那样的意见吗?

Paul:我要告诉创业者的是一开始不要急着把商业模式赶出来。重要的是把人们需要的东西先建立好。如果你不那么做,你的商业计划再聪明也无济于事。

当然,最后你还是需要一个商业模式的。但是迄今为止的经验表明,如何从一件流行的事物身上赚钱要比如何使一件事物流行起来困难很多。

我因为教导创业者把重心放在如何做出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担忧如何赚钱而备受指责。但是,那的的确确就是Google的做法。苹果也一样。你最好再想想像这类人们信服的例子。

这是另一个泡沫吗?目前为止,我还不怎么认为。也许有许多创业型公司都开始趋向暗淡,但这并不意味着泡沫。泡沫是大把大把的钱投入到这些前景暗淡的公司里面,打了水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的原因在于成本的下降,并非风险基金的增多。

Marshall:你目前有没有对哪一类公司或者哪一种技术特别关注?

paul:很多,

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利用起网络所具有的巨大力量的事物。就像Sun公司以前说的,网络就是电脑。除了现在是因特网加电话网,而不再仅仅是局域网,网络改变了世界。

坦白说,尽管我是个投资家,但是真正使我兴奋地不是某某某最能赚钱,而是谁能打破旧的垄断。比如说,我喜欢聚合式新闻网站不在于它能赚多少钱,尽管它们赚了不少,而是在于他们让以前的媒体知道了他们的工作是多么的糟糕。

大多数人不理解一个社会驱动的公司能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很多事情通过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一直梦想着能投资这样一家公司,它的出现为唱片公司唱起挽 歌。就如你知道的,当你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旧有的商业模式被打破。新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出现,我想,最好的打败那些老家伙的方法,不是通过政治运动,而 是创造出某种东西,代替了他们。

Marshall:你曾经投资了在线日历企业Kiko,其创始人最近在eBay上将公司拍卖了出去。当Kiko拍卖后,你就说道Google Calendar的发布和其与Gmail的整合是Kiko失败的原因。你写到,对于这次创业的最深刻教训可能是:尽量走Google不会涉及的地方,最好 的办法就是,不要设计出Google员工会在工作中用到的某种服务--不知道我这样的总结是否正确?我曾经提到Google Calendar API使得很多事情成为了可能,所以Google击溃了Kiko。那么你是否认为创业公司在在线产品服务应用领域已经无所作为了呢?

paul:对的,概括地很准确。我不建议和Google的强项竞争。那么Google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第一个就是,创造出他们的开发人员在平时会用到的 一些东西。所以相比于视频分享站点来说,做在线日历他们会更在行些,具体来说,可能是他们的员工不允许在工作的时候看视频。

Google另一个弱势在于他们是一个大公司。我从很多优秀程序员那里听过真实恐怖的故事,官僚主义成了阻碍员工自由发展的障碍。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不太会做出什么新奇的东西来,因为怕得罪上面的人。

所以一个创业公司如果其创意如此新奇以至于使负责人都为之兴奋的话,那么就可能与Google相竞争,不管在哪个领域。

不幸的是,对于Kiko,在在线日历方面不像其他应用,疯狂的创意并没有更多发展的空间。我们都知道Google Calendar来了,但是我们希望它是Orkut版的在线日历。很不幸的是,它看起来更像是Gmail版的Calendar,所以现在很明了,因为Google Calendar和Gmail都是Google程序员工作中要用到的产品,而Orkut不是。

Marshall:能不能谈谈,你从Kiko团队出来以后,新投资的公司是哪个呢?

Paul:我现在还不能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我们所投资的最有意思的创意了。实际上,疯狂可能更贴切些。但是,这正是他们想做的。

Marshall:对于“大多数Web2.0技术只吸引相对小众的用户群“的说法,您是怎么看的呢?如果您能将你的经验分享出来使得某项技术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我想,会得到我们读者的欢迎。

Paul:对我而言“web2.0”就是“web”。网络技术吸引的并不是一小部分人。基于网络的邮件服务有着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用户。网络(因特网和电话网络)现在无处不在。

我们很乐意将我们对技术的看法与大家分享。我们将之印在T-Shirt上,“做人们需要的产品”。如果你要将创业的话语缩减为四字真言的话,那么这四个字是最适合的了。(英语: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要想做出人们想要产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做出你最想要的产品。什么是你想要的但是不存在的?比如说,回到90年代早期,我一个朋友为了能够不花费长途电话费打给她女朋友,就写了一个程序将语音转化成了数据。创业的话,这将是个伟大的产品。

如果你年纪稍长或者有某方面的资深经验,你可以尝试做些你自己虽然不喜欢,但是别人可能需要的东西,尽管这是个冒险的旅程。大多数伟大的企业在建立之初似乎都和他们的创办者的需求联系在了一起:Google,Yahoo,Apple甚至是Microsoft。

来自:www.yeeyan.com/articles/view/lalaice/52

篇5:我与作家面对面作文

我与作家的零距离接触

黄金中学 孙莹

花儿要经过雨水的洗礼才能更加明艳,小草必须冲破那坚硬的土壤才能获得新生。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取决于自己努力与否、坚持与否。

--题记

我今天非常荣幸能与本土作家廖水聪进行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在这次见面会中,廖作家将会对我们述说他的写作生涯以及告知我们一些写作技巧等。我们可以向廖作家询问任何有关写作方面的问题,这对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作家”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廖作家先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写作经历。他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每天都坚持写东西,几乎从不间断。据他说,他曾多次想放弃写作,但是他的七兄妹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助他多次走出低谷。

大学毕业后,他也迷惘过,可他凭借着自己坚强的信念冲破了那扰人的迷雾。他对我们说,要善交益友,他现如今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也离不开他的朋友圈,所以我们要多交朋友。

他建议我们多读、多看、多写,因为写作就是记录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源泉。

记一次有趣的采访

黄金中学 张弛

他,是一位青年作家,互联网资深从业者,微信营销实践者,《鱼水会》的创始人,热爱生活,是典型的双子座。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赣州青年作家廖水聪!

在8月29日这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早早来到了报社,四周静悄悄的,就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莫非是我记错时间了?还是……”各种不良的预感在我的心底萌生,只听一声“叮咚”,电梯的楼层提示声将我从刚才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啊,9楼到了!走进大厅看到座位上坐着的同学,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小记者们也陆陆续续到了,只见座位的最后一排坐着一位帅气的大哥哥,看起来不像是来参加活动的小记者,应该是今天活动的主角――作家廖水聪。

我的猜想在下一秒就被证实,有些小记者听了廖作家的自我介绍后说:“不是吧!好帅呀!太不可思议了!”廖作家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讲着讲着,他忽然问我们:“小记者们,你们知道‘作文有待提高’的意思吗?”这时,有一位低年级的同学说:“是指作文写得很棒,有进步!”还有一位高年级的同学说:“意思是作文写得还不是特别好,要加强!”接着廖作家告诉我们,小学五年级时,老师给他写过“作文有待提高”的评语,那时,廖作家看到这句评语后兴奋不已,以为自己作文写得比以前更好了,有很大的'进步,其实不是这个意思。

他不仅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还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写作方法:多写,多看,多摘抄,多积累;用心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体验生活……

写作的灵感源于生活,生活的经历往往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所以,我们平时要带着一颗感性、敏感的心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

听讲座收获大

黄金中学 周佩佩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廖水聪老师以4段故事简短却又有趣地概括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写作经历,语言简单而大胆,让人敬佩。很有幸,我们身为小记者在讲座上采访到了廖水聪老师。

其实,我一直想问廖水聪老师:“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写关于李清照的这本书的?你生活在当下,为什么会写远在宋代的李清照呢?”可惜我没敢举手。我想,如果我提出问题,老师应该会认真地回答吧。

尽管如此,我们也收获颇多。廖水聪老师告诉我们,写作的灵感,第一来自多写、多看、多摘抄,第二来自生活的经历,要感受生活。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你觉得难,只能说明你看的少。

今天收获最大的,是我们这些孩子。是的,对于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孩子来说,廖水聪老师的这些回答也让我们小记者的心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难忘的一堂课

厚德外国语学校 余瑶

今天的小记者活动是听廖水聪老师讲课。廖老师是何许人也?呵呵,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廖水聪老师是一个青年作家,他今天特意来分享他的写作经验和心得。我们安静地坐在会议室内,期盼廖老师快点到来。

“来啦、来啦!”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有点骚动,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向大门望去。一头乌黑的头发,戴着一副眼镜,大大的嘴,呀,这么厉害的老师原来还这么年轻,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廖老师说,他没读过幼儿园,直接上的小学。小学时,他开始写周记,老师在他的作文本上写道:作文有待提高。年幼的他不知道什么意思,还以为老师在表扬自己。回想以前,才知道自己很幼稚。小学三四年级时,生活很苦,他用的笔还是帮人家割麦子后,对方送的。他每天坚持写日记,每次写一件事。因为长期坚持,他的文科成绩非常好。到了大学,他就开始写博客,每天坚持写。

廖老师说,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内容、有感情、有生命。当我们采访他时,有的小记者问:“为什么你想当作家?”廖老师幽默风趣地说:“我也不知道,一不小心,我就当上了。”我问廖老师:“你认为你写得最好的一本书是哪本?”廖老师回答说:“下一本。”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小记者活动结束了,廖老师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荡,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想它在我以后的写作路上将会带来很大帮助。

作家廖水聪与我们分享写作心得

黄金中学 曾涛

今天,本市青年作家廖水聪与小记者们一起分享了他的创作经历和心得体会。

一开始,他聊了他的个人经历。然后告诉我们,最好每周刻意要求自己写一些东西,坚持写,尽量去投稿,以获取更多的自信心。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您为什么要去当作家呢?”他没有直接回答我,却反问我道:“那为什么你要参加赣州晚报的小记者?”“因为兴趣爱好啊。”“那我也是一样啊。”其他小记者问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写好作文?”“多写,多看,多摘抄好句子。”他又继续对我们说:“专注的人容易成功。”最后他对我们说:“最赚钱的工作不一定是最好的,最不赚钱的工作也不是最差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之后,提了问题的小记者可以上台领一本书,大家高兴极了,而我却想: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我应该问什么?

作家见面会

大公路二校 何B瑶

期待了一星期后,我终于见到了作家廖水聪。廖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平和、从容,给人一种亲切感。

廖老师给我们讲了他从小到大的写作故事,以及写作技巧等。老师说,他读高中的时候,只有《三国演义》等几本书看,没现在的同学幸福,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条件,不要把时间耗费在玩游戏等上面。

老师一说提问,我就像拧开了的水龙头,把我不知道的问题全部提了出来,我还得到了廖老师赠送的书,书上有廖老师的亲笔签名。

小记者的活动越来越精彩了,我又在期待下一场有意义的活动了,我可是《赣州晚报》的忠实小读者哦,羡慕我吧?

与作家廖水聪对话

文清路小学豪德小区 张博涵

星期六,我参加了“对话青年作家廖水聪”的小记者活动。

廖叔叔首先把他小时候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了他的故事之后,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努力向上、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成绩。

听完廖叔叔的故事后,他说同学们可以向他提问了。我们都踊跃地举起了手,廖叔叔一一叫了举手的同学起来提问题。有的问:“您写书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有的问:“您一天能写多少字?”我也问了一个自己觉得很幼稚的问题:“您一共写了多少本书?”

时间过得真快啊,很快活动就结束了。我们拿着廖叔叔送的、有他亲笔签名的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写作技巧就这两招

赣州中学 徐小蒙

星期六上午,秋老虎带着风婆婆把冷风吹遍整个赣州,却吹不灭我们小记者的热情。这一次,我们对话了“隐居”在赣州的作家廖水聪。

廖老师风趣地告诉我们一个故事:他曾与同伴们一起写网络小说,一天要写十多万字,而且还要按期更新,结果写了两个月,写不下去了。他说写网络小说要三思而后行。

接着,廖老师开始接受小记者们的提问,并一一作了详细的回答。我也问了一个问题,关于写作的技巧。廖老师说,写作没有什么技巧,就是靠坚持、靠日积月累,靠博览群书勤练笔。

听作家谈写作

文清路小学环城校区 陈琳坤

星期六上午,我好激动,因为我可以面对面见到一位真正的作家了。

和我们见面并讲课的是青年作家廖水聪。首先,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作家的。在他五年级的时候,老师给过他一条评语:作文有待提高。一开始,他以为是表扬自己的作文写得有些好了,后来才明白,其实,是他的作文还不算太好,还有提高的空间。那时他每周写两篇周记。说到这,他告诉我们,除了要写日记还要写周记,这样对写作有所帮助。他又说,那时他们的读书量很少,老师会去买一些中外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放在班上,然后大家轮流看。

他读大学以后经常写博客,认识了许多文人,他还曾经写过网络小说,每天写4000字,但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更新量达不到,所以两个月后他放弃了。后来,他改写纸质小说,他个人很喜欢网络小说《何以笙箫默》,于是仿着写了一本小说,就这样走到了今天。

讲完他的经历,轮到我们提问了,有一个姐姐问他的灵感源于哪里?他说,主要是多看,还要多感受生活,他常常去某处坐好久,观察那里的人,以及他们不同的形态、心情等。

每个人的写作方法是不同的,我会吸取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次采访学习,我看到了廖老师对写作的执著和热爱,懂得了不管做什么,只要你热爱它,用心去做,有勤奋钻研的精神和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最终一定能走向成功!

篇6:我与作家面对面作文

文清实验国际学校 邱国昊

8月29日上午,天空下着牛毛细雨,我们小记者来到了赣南日报社听廖水聪作家讲他的写作经验。

廖叔叔说,写作文要一步一步来,要多读、多看、多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叔叔说,他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在他的本子上写了“作文有待提高”,叔叔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以为是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到了初中才知道是自己写得不够好,老师要他再写好一点。

我提了一个问题:“你写得最好的书是哪本?”叔叔说下一本。后来,叔叔送了他写的第二本书给我。

为了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我们要坚持写作,多看书。

这次,我留下了遗憾

黄金中学 伍思博

一开始见到廖水聪作家的时候,惊讶于他的年轻,而且他没有半点作家架子,非常的亲切和平易近人。活动刚开始,他让我们随意一点,不必太过拘束。小记者们本来紧张的心因此放松了下来。

第一轮提问结束后,老师把提问的小记者都叫上台去,我正纳闷,却看到桌面上出现了一摞书,那些小记者都一个个排着队去领书,书上还有廖叔叔的签名。拿过小记者得到的书一看,竟是李清照的诗词品读,名字叫《世上如侬有几人》。我瞬间就被吸引了,心想:等会儿提问我一定要把握机会。

第二轮提问开始了,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问题:原来你对李清照的理解是什么样的?写了这本书后你对她的理解又是什么样的?

我兴奋地想举手,但又犹豫了,等我终于鼓起勇气举手时,提问已经结束了。我非常遗憾,遗憾自己没有胆量举手问问题,也遗憾自己想了这么好的问题却没有提出来。

这次的活动,我留下的遗憾太多,也发现了自己的弱点。看来以后要多多锻炼,不能为我的生活再留遗憾了。

篇7:我与消防叔叔面对面

我与消防叔叔面对面

12月26日星期日,我们“小记者”组织去顺德大良消防中队参观采访。

我们来到了顺德大良消防中队的门口,只见已经有许多小记者在那里等候。我向爸爸说了一声:“再见!”便轻快地进去了。我们首先参观消防车。有能救300多人的抢险救援车,有高30米的登高云梯车……其中,有中国制造的,有外国进口的,也有中外合资的。我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连声赞叹,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发达的科技水平而自豪!

接着,我们去看有关预防火灾的图片。从中我知道了:遇到火灾时要冷静,不能惊慌;不能贪恋财物;不能搭乘电梯;身上着火时,可以就地打滚,扑灭火苗;不能盲目跳楼等等。

然后,我们又去参观消防叔叔的宿舍。“哇!天呐!太漂亮啦!”“真整齐呀!”原来,宿舍里一尘不染,被子叠放得整整齐齐。想不到,消防叔叔平时工作那么紧张繁忙,生活还是那么井井有条啊!

参观完消防叔叔的宿舍后,我们去进行“烟雾逃生”模拟训练。里面是一条通道,上面有浓烟,这当然是假的`。我们蹲下身子,慢慢地在地上向着出口爬去。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出口。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紧接着,我们就去看有关消防叔叔的录像。我们在录像里看见了消防叔叔灭火、训练时的模样。灭火时是那样英勇无比,训练时是那样不怕辛苦。想不到,做一个消防员不仅要有胆量,而且要有责任心和毅力,真不容易呀!

最后,我们就去采访消防叔叔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提问,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轮到我时,我问:“消防叔叔,请问你们是怎样进行消防宣传的呢?”消防叔叔说:“可以发宣传单、登广告、直接让中小学生来参观。不要钱的哦!”“我知道了,谢谢你,消防叔叔。”这时,我才茅塞顿开。

一天的活动,既让我体验到了做消防员的酸甜苦辣,更让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是一次难忘的采访活动!

篇8:我与成功面对面作文

成功,一直是古今中外无数英雄人物的追求。’有的人沉着应 对,有的人却是骄大狂妄。成功,可能是进步之梯,也可能是绊脚 之石。

眼看期末考试就要来临,勤奋之风席卷而来。我也不甘落后,积极备考。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我发挥超常,夺得桂冠。一得到这 消息,我便兴奋得得意忘形。

假期匆匆而过,我们开始了新的学习。而我,仍一味地沉浸在 上学期的成就中,开始松懈了。看着黑板上的一道道简单的计算 题,我感到枯燥无味:望着试卷上一道道容易的阅读题,我感到幼 稚可笑;看到一个个优美的红钩,我变得骄傲自满。

验证来了—语文考试来了,我满心欢喜:展露拳脚的时机又 到了。充满自信的我只在考前的五分钟翻了翻书本便应考了。尽管 难题重重,阻碍多多,我仍充满信心。成绩公布的那天,我傻了 眼,看着试卷上的一个个红叉子,我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可 能,这一切是假的。也许是粗心、运气不好,下一次一定更好。我 抱着侥幸心理进入强项的考试—数学测验。

这一次的我仍没有专心复习。考卷撤满在寂静的教室。我深深 呼吸,祈祷着,执起笔,开始作答。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次试题 比平常的难。幸运般地遇到一道曾做过的重分题,我提起笔,毫不 犹豫地作答。做到一半时候,脑子像梗塞一样,毫无思绪。做过 了,讲评过了,我怎么不会呢?是做的时候漫不经心?是讲评的时 候毫不专心?心中的懊悔感油然而生。

不出乎意料,成绩像乘过山车似的急速下滑。望着两张骄傲自 满后的“验证”,我痛哭流涕……这是上天给我讲述的道理:骄傲 使人落后!

认现在的成功,不代表以后的成功。一次的失败,不代表永远的 失败。

用虚心、努力,让我们一起迎接明日的成功。

篇9:我与成功面对面作文

成功,多么令人向往。当我面对着他,那往日的矜持闺秀早已抛向了九霄云外去了,谦虚与骄傲的定义早已微不足道,似豹狼寻找鸡鸭,似沙漠里的人寻找水源。我望着成功沾沾自喜,一切的事物变得格外美好,然而,一次次的失误却扼杀掉了那成功和失败而大费脑筋。

记得那是五年级上学期时的一次数学考试,我自信满满,当试卷发到我手里的时候,我轻描淡写地做了起来,然后就胸有成竹地交了上去。第二天,当试卷发下来时,一盆冷水泼到了我的身上,一个大大的红色数字印入了我的眼帘。这次我只考了90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冷静地思考,发现这次失败的罪魁祸首是粗心,因为自己太过于自信了,害我一下子从人生的高峰坠入了谷底,使我在同学和老师的面前抬不起头来。

放学后,街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可我却不想立刻跑回家,在雨中,我慢慢地走着,双脚仿佛灌满了铅似的沉重。

到了家,我放下书包,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不开灯,趴在床上嚎啕大哭。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妈妈走了进来,打开了灯,我迅速爬起来,刺眼的分数又一次印入了我的眼帘。妈妈安慰我说:“女儿,不要灰心,努力改掉粗心这个坏毛病。妈妈相信你能行!”听了妈妈的话,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和粗心这个坏朋友绝交!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一次数学考试来临了。这次我非常认真审题、答题。做好后又进行检查。这次考试,我取得了解100分的好成绩,老师的赞赏,同学的羡慕确实让我得到了许多荣誉,但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觉得成功有时候比失败还要可怕,因为一次成功不可能次次成功,而一次失败也不代表次次会失败。

明天就是期末考试了,我在家里看着各个科目的书本。“悦悦,怎么这么晚了还不睡啊?”“妈妈,我还想再看一会儿,明天考试我还没把握呢。”

在期末考试中,我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两颗晶莹的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是喜悦的泪水。

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我笑了;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我哭了,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我感动了。

篇10:我和上海面对面作文800字

我和上海面对面作文800字

我从小出生在上海,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见过凌晨一点的上海:酒吧、餐馆、烧烤摊,到处都灯火通明;我也见过晚上八点,最繁华时的上海。在我的印象中,上海从来都是繁华、热闹的代名词,从不会与静谧这种词搭上一点儿边。

但这个寒假,我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

由于实在忍受不了因疫情而被“软禁”在家中的寂寞、无聊,我便来到了上海最繁华的南京东路步行街。尽管店铺大都开着,但行人却寥寥无几。从南京路步行街的'这一头,就可以望见另一头的十号线地铁站。这在平时拥挤的南京路是根本就不敢想的事情。周围的商店和我小时候的一模一样,几乎是一成不变。变的是周围的氛围,宁静、祥和充斥着这一切,不用在忙着穿过拥挤的人群去赶那一班永远赶不上的十号线,不用害怕年货又被抢光,也不用再骑在外公的肩上才能俯瞰整条步行街了。

啊,这才是上海!我热爱的上海!

熟悉的环境,陌生的氛围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令我迫不及待地去探寻这份熟悉的“未知”。我飘过四川中路、北京东路,来到了一切静谧开始的地方――圆明园路。

坐在圆明园路旁我最喜欢的咖啡店中,手上捧着一杯西班牙咖啡,摘下口罩,大口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品一口咖啡,心里暖暖的,平静的。我缓缓抬起头,望着对面的英国领事馆旧址,门前的那两棵枇杷树上已经结出了又大又圆,金灿灿的枇杷了。几缕落日余晖从树叶中透了出来,落在古朴的青石板街上,一直溜到小巷的那一头才消失得无影无踪。上海的冬天其实一点都不冷,伴着那缕阳光仿佛可以一直这样坐下去,倾听上海午后轻缓的一屏一息,时间从此便停下了脚步……

哈,这或许就是繁华的上海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吧。“如果你发现你爱的人有你不曾了解的另一面时,你还会爱他吗?”这是《简爱》中罗彻斯特先生问简爱的问题,我想我的答案也会和简爱一样:“是的,我会更加爱他。我会欣喜地一如既往地爱上他的另一面。我会感到更加的快乐,因为我爱上了一个人却收获了两种不同的性格。”如今我再一次面对着上海,就如第一次与繁华的你面对面时,带着那份兴奋与狂热,再次爱上你。

和特级教师面对面作文

我与偶像面对面

我与作家面对面作文

面对面作文600字

新时代面对面心得体会

名师面对面观后感

与机会面对面「散文」

新时代面对面个人心得体会

主席新年贺词

主席辞职报告

我和主席面对面(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和主席面对面,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