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内经》与五运六气(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麻烦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内经》与五运六气
五运指:金、木、水、火、土,即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六气指:三阴三阳,风、寒、暑、湿、燥、火,也可以说是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简称三阴三阳。
一阴又叫厥阴,属风;二阴又叫少阴,属火;三阴又叫太阴,属湿;一阳叫少阳,属火;二阳叫阳明,属燥;三阳叫太阳,属寒水。
古人用天干地支描述五运六气,甲己代表土运,乙庚代表金运,丙辛代表水运,丁壬代表木运,戊癸代表火运,十个天干中,奇数为阳,甲、丙、戊、庚、壬,代表的运气过旺,偶数为阴,乙、丁、己、辛、癸,代表运气不足。丁酉年,是木运不足的年份,《黄帝内经》记载“岁木不及,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月去肋通,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木气不足,金来克,金代表燥金,金主寒凉,干燥。木主肝胆,木受克制,人的肝气不足,两肋腋下容易疼痛,木克土,土主人的脾胃,土气过旺,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就容易出问题。
丁酉年,酉代表阳明燥金,金代表金气,燥气,寒凉之气,木气不足,金气克木,《黄帝内经》中描述“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就是说在这样的年份,容易长痱子生热疮,秋天干燥,寒气来得早,容易出现虫灾,从人体来说,脾胃受邪,引起咳嗽,鼻子容易出血等。20天气干燥,草木晚荣,肃杀之气来得早,春夏干旱,夏天炎热,脾胃容易受寒凉侵袭,夏秋易出现热疮,肝血不足,眼睛干涩,女子容易导致经血不足,乳腺增生等。
用五运六气分析全年基本情况,是说这一年容易生这些疾病,并非所有人都会生这些病,中医研究病因,有两个因素,一个叫气机,一个叫神机,合起来叫病机,思机就是三阴三阳的变化,气机作用于人体时,需要人的神机跟外在的气机发生作用,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这由内在的神机决定,气机在作用于人体时,因每个人的神机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神机也反应出每个人出生这年所禀受的五运六气的情况,禀受的'五运六气的情况不一样,神机就不同。如年木气不足,在金年、木年、火年出生的人容易生病,从地支来说,属蛇、猪、兔、鸡、马、老鼠的人容易引发上述疾病,属鸡、兔、狗、虎的朋友,容易犯太岁。
研究《黄帝内经》,我们可以发现年龄和疾病的关系,7+9=16岁,16+9=25岁,25+9=34岁,34+9=43岁,43+9=52岁,52+9=61岁,61+9=70岁,在16岁,25岁,34岁,43岁,52岁,61岁,70岁,这样的年纪生病不容易治疗。我们研究人得病与年龄的关系,在不同年龄得病部位也不同,古人云“一心二喉三到头,四肩五背六腰求,七腹八项九足十膝,十一阴十二股是一周”,一岁的时候心脏有病不容易治,两岁的时候喉咙有病不容易治,三岁膝盖生病很难治,十三岁以上的年龄用年岁减去十二即可对应,正好十二岁的,如果大腿有病,很难治。
五运六气即我们所说的天道轮回,无法改变,每个人诞生于天地间,禀受天地之气,“病”字由两部分构成,外面代表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里面代表丙火,代表心,代表情志,喜怒忧思,外在的无法改变,内在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古人研究发现,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发怒气会向上走,怒发冲冠。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惊恐伤肾,忧思伤脾胃,为了健康,我们要管好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不可过喜,过怒,过悲,否则容易带来疾病。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讲春季养生
原文:《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文是小编根据参考中医专家徐文兵老师的深度分析后总结的要点:
1、万物复苏,生发生长
从立春开始一直到立夏为止的这三个月为春季,春季是万物苏醒,生长的一个时节。人的气血也从里向外走,把人体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就是肝脏。因此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好时节。另一面,“发陈” 也是旧病复发,生发的意思, 因此身体有旧病者,应当及早的调理治疗。
2、生活起居,运动的调节
作息时间应为:“夜卧早起”
春天节气的变换,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调节作息时间,才是对身体有益健康的。要早睡早起,一般晚上9-11点是入睡的时间,最晚不要超过11点。早上在天还未亮就要起床,一般是早晨7点前。
“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春季运动:最好在早晨起床之后,运动方式是以“广步于庭” 因为古代人的居住环境都是屋前有庭院,所以古代人是穿宽松的衣物,披发缓形在自己的庭院里跨大脚步闲庭慢走。那么换成我们现今也就在小区内,家方圆百里之内,穿着宽松,舒适,头发松散的散步走动。“以使志生”,这个“志”不是记忆,是志向。当你在这样一个宁静,放松的状态下自然的舒展胸怀,激发情智。你就感觉到从内心里涌动出一种想法,思索今天得干点什么?今年得干点什么?就那种愿望,发自内心的愿望油然而生,这就是顺应春天的气的变化。
3、饮食上的调节
以传统中医哲学理解,春天是是万物生长生发的季节,大自然的复苏。是生命的新生,因此这个时候不猎杀动物,屠宰家禽。因此春季的饮食是不吃肉,少吃肉以蔬菜为主。
从中医调理来讲,经过一个冬天的进补,身体需要消化。肝主输泄,肝的输泄功能即可以帮助胃受纳腐熟食物,促进浊阴之气下降,使食糜下达于肠;又可以辅助脾运化精微,促进清阳上升,水谷精微归肺。胆附属于肝,分泌胆汁,胆汁能够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肝气郁结,胆汁分泌不足,便会消化不良,感觉口苦,引起腹胀、大便溏泻。
常吃酸味食物对养护肝脏有帮助,但春季宜少吃酸。 酸是主收敛,酸是入肺,助肺的。中医五行中,肺属金,肝属木,金是克木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盲目的多吃酸对肝是抑制的。春季主生发,肝主要是疏泄气血,把气血输布到四肢,到全身。因此正常,健康的人,在春季口味以微辣,多辣少酸为主。有助于生发之气,有助于营养转化成能量,从体内向四肢疏布。
口味的选择是要根据自己身体,肝的情况而定的,比如:肝火,肝气旺,有肝炎的人,莫名的烦躁,易发怒的人可以在饮食上多吃酸,抑制肝火,正好去调肝。抑郁,胆小胆怯,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者正好相反,要少吃酸,多吃辛辣,如酒之类的,可以生气机,疏布肝气。如果春天还手脚冰凉的,表示肝的疏泄功能差,体内阴寒之气重。口味上忌酸,多辛辣有助于发散的食物。
4、情志方面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 这些都是表示在情志上的行为,不要让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被情绪主宅,要宽容大度,忌发怒!怒伤肝,会产生不良情绪毒素,不仅伤肝,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当人焦虑、愤怒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充血,易发生消化性溃疡。
最后总结
顺应自然养生才能走向健康长寿之道,在春季这个节气,改变调整生活起居,养护肝脏。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心属火,木生火。
《内经》是传经布道之书。《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瑰宝,它记载了很多的养生之道。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
五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藏之脉。
内经 宣明五气
内经的宣明五气主要讲了什么呢?大家清楚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宣明五气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翻译】五味酸、辛、苦、咸、甘所入的分别是肝、肺、心、肾、脾.
【原文】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翻译】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为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这是五脏之气失调而发生的病变。
【原文】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翻译】五脏之精气相并所发生的疾病:精气并与心则喜,精气并于肺则悲,精气并于肝则忧,精气并于脾则畏,精气并于肾则恐。这就是所说的五并,都是由于五脏乘虚相并所致。
【原文】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原文】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翻译】五脏化生的液体:心之液化为汗,肺之液化为涕,肝之液化为泪,脾之液化为涎,肾之液化为唾。这是五脏化生的五液。
【原文】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翻译】五味所禁: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使之多食。
【原文】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翻译】五种病的发生:阴病发生于骨,阳病发生于血,阴病发生于肉,阳病发生于冬,阴病发生于夏。这是五病所发。
【原文】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翻译】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分,则阳偏盛,而发为痹病;邪搏于阳则阳气受伤,而发为癫疾;邪搏于阴侧则阴气受伤,而发为音哑之疾;邪由阳而入于阴,则从阴而为静;邪由阴而出于阳,则从阳而为怒。这就是所谓五乱。
【原文】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翻译】五脏克贼之邪所表现的脉象:春天见到秋天的毛脉,是金克木;夏天见到冬天的石脉,是水克火;长夏见到春天的弦脉,是木克土;秋天见到夏天的洪脉,是火克金;冬天见到长夏的濡缓脉,是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五邪脉。其预后相同,都属于不治的.死证。
【原文】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
【翻译】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就是五脏所藏。
【原文】五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翻译】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这就是五脏所主的部位。
【原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翻译】五种过度的疲劳可以伤耗五脏的精气:如久视则劳于精气而伤血,久卧则阳气不伸而伤气,久坐则血脉灌输不畅而伤肉,久立则劳于肾及腰、膝、胫等而伤骨,久行则劳于筋脉而伤筋。这就是五劳所伤。
【原文】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藏之脉。
【翻译】五脏应四时的脉象:肝脏应春,端直而长,其脉象弦;心脉应夏,来盛去衰,其脉象钩;脾旺于长夏,其脉弱,随长夏而更代;肺脉应秋,轻虚而浮,其脉象毛;肾脉应冬,其脉沉坚象石。这就是所谓的应于四时的五脏平脉。
《内经》与运气学
运气学说对中医有多重要?只要看看它在《内经》中的比重就知道了,它至少有三分之一还多。最著名的就是运气七篇: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其中。天与人怎样合一,中医怎样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七篇大论至为详尽地作了讨论。可惜的是,现在遍地都是“中医大师”,可真正懂运气学说的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界的悲哀。
要了解运气学说的重要性,只要了解中医的疾病观就知道了。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无限小的一部分,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人与人表面上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却都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和体质上的偏性密切相关。如先天肝木旺,就脾气大;先天肾水旺,就性格沉稳;先天肺金旺,就个性狂燥;先天心火旺,就热情大度;先天脾土旺,就沉默寡言。
很多人不了解体质上的偏性是什么意思,其实,它就体现在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之上。如果你先天心火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肝,而对脾胃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心火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心脏,而对肺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肺金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肺,而对肝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肾水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肾,而对心脏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脾土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脾,而对肾的供应就少。
人为什么与自然矛盾激化而生病?当然就是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不平衡造成的。如果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某一器官,它就会功能亢进,而被它克的器官就会功能低下。如果这种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病变。如癌症就是细胞功能亢进的结果,或者说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某一器官,使它兴奋、兴奋、再兴奋,兴奋过度,就癌变了。癌症为什么不好治?就是因为体质上的偏性造成的,它使人不自主地优先把血液供应给癌细胞。如果不能够控制这种血液供应上的偏性,癌症是没治的,神医来了也没有用。
明白了疾病的原因,就知道运气学说的重要性了!它至少有以下几大功能:
1用运气学说可以判断体质上的偏性
北京有个中医大师王琦把人的体质机械地划分为九类,而且按照中医诊断之法来判断,麻烦得很,一般人很难操作。其实,他却不知道中国的老祖宗有一个更好的判断体质的办法,它就是根据运气学说。大家知道为什么人体会产生血液供应上的偏性吗?其实它与人刚出生那一时刻的环境密切相关,也就是在那一刻人体形成了独立的血液循环系统,并使人具有了血液供应上的偏性。虽然影响环境的要素很多,如当时的自然变化,地域环境、出生的小环境等。在这几个要素中,时间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运气学说来判断体质。这种方法比中医大师王琦的体质判断法高明得多,它不仅更个性化,而且更为方便准确。如果谁想知道自己的体质偏性,找出养生的正确方向,可以赞赏五元,在下面留言生日(注明阴历或阳历),很快就会得到神准的诊断。
2用运气学说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
中医讲究治未病,疾病既然没有发生,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即将得病,并提前预防呢?答案就在运气学说里。如果了解了你体质上的偏性,就知道了你这种体质对未来自然变化的适应程度,如果不能够及时顺应自然,疾病就会应时而生。比如,你的肝木旺,如果到了春天,木旺,使你肝旺上加旺,它就会克制脾土,使你脾胃得病。当然,我们还要根据一年的中运、司天、在泉等来判断。认识到了可能即将发生的疾病,才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
3用运气学说可以判断疾病的原因
治病必求于本,正确地判断病因是最重要的,常规的方法就是四诊,即望闻问切,但还有一种更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根据发病时间可以判断病因,根据先天体质上的偏性也可以判断病因,只有几种方法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够准确地判断病因。
4用运气学说可以遣方用药
大家知道伤寒论,它用药之精典,无人能及,而他的用药依据就是运气学说。以一个先天平衡的人体作为出发点,根据自然阴阳变化规律,计算出偏离平衡的程度,进而算出恢复平衡的用药和剂量。现代人只会机械地套用经典,却不知道要因人因时而变。
疾病本质上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激化,内因就是体质上的偏性,或者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偏性,外因就是自然的变化。两个因素都和运气学说有密切地关系,由此可见运气学说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内经》是中医学上至高无上的明珠。
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梅花五气丹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信息。
【处方】梅花冰片1.5克 当门麝香1.5克 轻粉 辰砂各1.8克 乳香 没药 血竭 明雄黄各3克 真蟾酥(预于端午前寻之,至午日取6克,用人乳调膏)
【制法】各研极细,对准分数,于端午日辰时制度,候至午时,将上药入蟾酥膏内,向日和丸,如茄子大,一日内晒干,同川椒27粒,灯心27段,同药收入瓷罐内养之,以蜡封口,不泄药气为妙。
【功能主治】解毒祛秽,开窍醒神。治脑疽发背,诸般疔肿初起,寒热交作,筋骨疼痛,有似伤风,恶心呕吐,但未成脓者。
【用法用量】凡遇恶疮大毒,开器取出1枚,先用美馔食饱,次用无根水漱净口,再含水一口,少顷待温,用葱白16.5厘米,同水嚼烂咽下,随将药饼安放舌下,睡于暖处,以被覆盖,药化苦水,徐徐咽之。疮势大者,2~3饼也可。药尽,其汗即倒如淋,诸病若失。如冬月天寒难汗,噙后服葱白汤助之。如暗疔人所不知,及知而失治,入里,人便昏沉者,不能依法服药,用连须葱白7个,煎酒适量,研药5饼灌下,药气到心,其功如汤泼雪,患者即便苏醒。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文中不仅给大家介绍了梅花五气丹的功效作用,还给大家分析了梅花五气丹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成,对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们可以试着记一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一、教学内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编排特点
1.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内容。
2.经历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突出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⒊ 由易至难,逐步深入,从旧知引出新知。
四、具体编排
标 题 具体内容
主题图、例1~例3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4、例5 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给定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主题图
主题图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场景,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教学时应说明每个活动的游戏规则,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讨论。注意引导学生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要过分关注游戏、活动内容本身。
例1
呈现足球比赛前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场景,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开球公平吗?”引出教学内容---比赛的公平性。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做抛硬币试验,并做好结果记录。做完试验后,让学生汇报本组得到的结果。教师把各个小组试验的情况汇总,再进行分析,使结果更加逼近理论值。同时说明:当试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和反面朝上的频率都越来越逼近 。
做一做
这是一个简单的转盘游戏,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上。可引导学生思考: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实现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
例2
(1)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理解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及等可能性。
(2)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即花落到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与落到男生(或女生)手里的可能性的联系。
(3)为了直观展现可能性由 变为 这一过程,可借助学生熟悉的转盘游戏来模拟本活动:把一个转盘平均分成18个区域,灰色区域代表男生,白色区域代表女生,灰白间隔,则例2的问题就转化为了指针停在灰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
做一做
又是一个转盘游戏。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转盘,认识到指针停在每一个小扇形区域的可能性都是 ,即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性的,然后再观察红、黄、蓝3种颜色各占几个小扇形,从而得出指针停在红、黄、蓝三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
例3
(1)要求出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大,首先应找出小丽和小强玩“石头、剪子、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从表中可见,一共有9种可能的结果,因为每人出石头、剪子、布的可能性都相同,所以上述9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均为 。
(3)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的排列组合知识进行思考。在找出游戏的所有可能结果后,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
做一做。
为了求摆出的三位数是单数的可能性,首先应罗列出3,5,6这三张卡片能够摆出的所有三位数, 6个三位数中单数有4个,双数有两个,所以摆出的三位数是单数的可能性是 ,是双数的可能性是 。这个游戏规则对 “摆出的三位数是双数”的一方不利,所以游戏不公平。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习的排列组合方法,以保证在罗列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例4
(1)通过解决“用什么数表示第3组同学的掷沙包水平比较合适”这一问题,引出了中位数的概念。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知道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比较方便和适用,但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的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产生影响,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中位数的概念。
(2)教学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二是定义中位数的概念时,要突出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三是阐明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5
(1)设计本例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体会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2)本例呈现了几名男生的跳远成绩,并从平均数和中位数两个角度对该数据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中位数代表这组成绩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特点,并引导他们结合本例的实际情况,以做出合理的选择。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其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而不仅仅是以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因此,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
2. 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厘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 内经 藏气法时论
★ 《内经》作息之道
★ 内经养生名言
★ 《内经》养生观
★ 内经的由来
★ 内经例说
★ 《内经》如何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