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药食之气味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若小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内经》药食之气味(共含7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若小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内经》药食之气味

篇1:《内经》药食之气味

1.1药食之气味来源与确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指臊焦香腥腐,五味则为酸苦甘辛咸。气的来源与化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地之物清阳部分化为气,其化生的动力源于天气的化气作用,故”清阳化气出乎天”[1]。而地之物浊阴部分化为味,其动力则为地气的成形作用,即所谓“浊阴成味出乎地”。

《灵枢·脉度》云:“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可见,药食气与味的确立最初是根据人的嗅觉和味觉这两种最为直观的感觉。关于这点,其它篇章亦有相关论述,在此不再引证。

1.2药食之气味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可见,内经认为气与味被人体摄入后产生的作用特点不同,气温养形体,味补益人体之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为气,阴为味”,气与味具有阴和阳的关系,即后世所谓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此篇又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内经》在此篇详细论述了食物之味进入人体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构成人体的物质(即味、形、气、精)之间的消长转化的过程。气与味通过人体精微物质之间的联系而具有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关系。

那么气与味功能上具体有何不同呢?对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味厚者通大便,如大黄、芒硝等味厚药物急下存阴,即后世张仲景之大承气汤;味薄之药如猪苓、泽泻等,通利小便,祛除粘滞之湿浊,故阳气因而得通,即后世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中指出湿温病的治疗原则“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味厚存阴,味薄利气,即所谓“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如附子、干姜等大热之品,可回阳救逆;气薄者如麻黄、桂枝等,通过发汗以祛邪,使营卫气机畅达。气厚者壮大阳气,气薄者发泄以使气机调畅,即所谓“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对于味与味之间的功能不同,《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明显地看出《内经》是根据药食之味的功能作用特征来划分阴和阳的`,辛甘之味的药物具有向上向外发散作用,肌表和头面上身为药力所及,故属性为阳,而酸苦咸味有向里向下的通泄作用,固其药力所及在身之里身之下,故属性为阴。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气与味划分阴阳,气为阳,味为阴;气厚与气薄,前者为阳,后者为阴;味之辛甘、酸苦,辛甘为阳,酸苦为阴;味之咸淡,淡为阳,咸为阴。此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2药食之气味理论的具体运用

2.1药食之气的运用内经对于具体的药食之气的运用经文记载较少。《素问·腹中论》云:“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此处之“气”泛指药的功能,《内经》指出因人之性情以及饮食偏嗜,所用药物亦要有所禁忌。

《素问·奇病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此处论述了“消渴”病的治法,因过食肥甘厚味,日久内生湿热,蕴结于脾,用兰的芳香之气除陈久湿热之气、开运健脾。

2.2药食之味运用

2.2.1五味与五行内经以五行理论为依据,将药食之五味分别配属五行,这就将五味与人体之五脏、五体等联系起来,形成一一的对应关系,此种对应即确立了五味进入人体后首先发挥作用的场所,即后世归经学说的雏形。如《素问·宣明五气》云:“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又如《灵枢·九针论》云:“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内经还根据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指出五脏疾病关于味的禁忌。如《灵枢·五味》中云:“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若肝有病,其气已经受损,若再用肝木所不胜之辛味时,就会助金伐肝,于肝病不利,故曰“肝病禁辛”。余四脏病之禁味同此理。

《内经》五味所入、五味所禁的理论,以五行学说为依托,体现五味运用于人体的一般规律。

2.2.2五味各自的功能特点《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此处指出五味各自的作用特征。其具体运用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此处五脏所苦,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为将军之官,在志为怒,故肝急躁易怒,用甘味缓和情志,以使气机调达。余脏也根据各自的功能特点用相应的味来纠偏,以达谐调。此篇还论述了五脏所欲,如“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为清肃之脏,肺气不宜过度耗散,故用酸味收之以顺应其功能特点,此之谓“补”;用辛味发散肺气逆其性,此之谓“泻”。

此外,《内经》还论述了过食五味的危害,如《灵枢·五味论》云:“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3结语

《内经》中记载药食之气味的内容很丰富,其中对药食之气味的阴阳属性作了明确划分,对药食之气与味各自的功能特点也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有关药食气味的运用,《内经》则对味的运用有较多的记载,并提出了五味所入、五味所禁、五味所伤等理论,此理论又融合了五行学说以及“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这一治则。

篇2:药食同源之酸枣仁

药食同源之酸枣仁

就酸枣仁的品种鉴别、化学成分及其医药保健功效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 者:王文龙 云月英 Wang Wenlong Yun Yueying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刊 名:农产品加工・学刊 英文刊名: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S665.9 关键词:酸枣仁   药材   保健品  

篇3:《内经》因时选食

《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

饮食养生一定要与时令相结合,食物只有在种类、性味、寒热等方面均与时令相适宜,才能够发挥其最佳的作用。

《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有关。后世养生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法则,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以及慎选食物种类。

篇4:《内经》因时选食

关于饮食养生应与时令季节相结合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指出用寒凉的药物和食物要远离寒凉的季节,用温热的药物和食物要远离温热的季节,反之就会引起疾病。依据这一原理,在阳气隆盛的夏季,气候炎热,汗出较多,应常吃一些凉性食品,如清暑、生津之瓜果,以清解暑热。冬天气候寒冷,阳气深藏,需要温补,应多食温热性食品,如高热量、高蛋白的肉类,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饮膳正要》也有类似论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食及热衣服。”指出在阳气升发的春季,不可一味温补阳气,应常吃一些清淡甘凉的水果、蔬菜,以免积热在里,并少吃温热食物。

一般而言,春夏季自然界阳气盛、气温高,食物应以寒凉性质者为主,少食温热生火之物;秋冬季自然界阴气盛、气温低,食物应以温热性质者为主,少吃寒凉伤阳之物。

因时调五味

按照五行学说,五脏与时令季节和饮食五味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即肝应于春季,酸味首先入肝;心应于夏季,苦味首先入心;脾应于长夏(夏秋之交),甘味首先入脾;肺应于秋季,辛味首先入肺;肾应于冬季,咸味首先入肾。

根据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很多中医名家都提出了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如孙思邈在《卫生歌》中说:“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欲酸。”

元代邹铉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进一步解释了这种饮食原则的理论依据,提出春季应少食酸味多食甜味,其依据是春季属肝,五行属木,脾脏五行属土,过食酸可使肝气旺,容易导致肝对脾的克伐过度,因此应少食酸味,多食甘味以养脾气。邹铉的说法仅仅是从五行生克规律的角度解释了五味与时令的关系,有些虽然符合生活实际,但其机制却并非只有五行生克那么简单。比如夏季自然界雨水多、湿气盛,湿邪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而出现食欲不振,辛味食品具有健脾开胃、化湿行气的作用,所以夏季增辛对于养生保健确有积极的意义,但并不仅仅是为了养肺气。而且有些增、减还需要辨证对待。

夏季究竟应该多吃苦味食品,还是少吃苦味食品呢?如果搞清楚了其后隐藏的道理,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五味的增减在本质上以五行学说为依据,通过增减五味来调整脏腑的功能。夏季减苦是针对正常情况,因为夏季心气本较盛,多食苦则心气更旺,容易克肺造成肺虚;而增苦则是针对心气不足的病理情况,因为夏季心气当令,此时进食苦味食品“同气相求”,能够更好地实现养心的作用。所以夏季究竟应该增苦还是减苦应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劳心过度、心气不足者,夏季多食苦瓜等苦味食品,不但能够益心气,还可以清心消暑;而对于体质壮实、心气有余者则多食无益。

因时择食类

春为万物生发的季节,自然界阳气萌动,饮食要以协助阳气升发为原则,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芥等温性食品,少吃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如气温较高,又需防止阳气上升太过,郁而化热,可多食清淡之菜蔬、性味甘凉的果品。

夏季暑热多雨,饮食应以甘寒清淡少油为宜,如绿豆汤、西瓜等,但切忌过食生冷。根据夏季高温湿盛的特点,饮食又要重视健脾、消暑、化湿,多吃苡米、绿豆、豆腐、藕、南瓜、苦瓜之类食物,少吃甜、油腻助湿之品。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夏季多吃辛味的生姜既可以辛散化湿,又能起到“养肺气”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夏季随着汗液的大量排出,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消化液分泌减少,水、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等大量随汗液排出,这就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营养。所以,在夏季蛋白质供应一定要充分,可多吃瘦肉,特别应多进食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

秋季气候凉爽而干燥,宜多吃一些生津养液、清肺降气、润燥止渴之品为宜,可选用芝麻、核桃、梨、枣、菊花、银耳等,具有滋润性的食物。少食辛辣发散之品,民间有“八九月勿食姜”的说法,此时若多食生姜易生秋燥而致咳嗽。

冬季是一年中阳气最虚,阴气最盛的季节,人体与自然界相应,饮食也要以补阳为主,应吃性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鸽、鹌鹑、海参、枸杞、韭菜、胡桃、糯米、桂圆肉、枣、山药、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等。

冬季五行属肾,肾主藏精,冬天补肾最为适宜,在与自然界五色配属中,黑色入肾,所以冬季食物应选择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菇、桑椹、魔芋、乌骨鸡、乌贼鱼、甲鱼、海带、紫菜等。现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颜色与其营养价值的关系极为密切,食品的天然色素越深,其营养含量越丰富,营养结构也越合理,所以冬天进食黑色食品不但符合中医理论,而且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也非常科学合理。

总之,饮食养生一定要与时令相结合,食物只有在种类、性味、寒热等方面均与时令相适宜,才能够发挥其最佳的作用,否则可能会引起疾病。

篇5:药食同源作文

药食同源作文

当炎热的夏天还没走远,新鲜的瓜果梨桃塞满大街小巷之时,我的个头一路攀升,挡都挡不住。班上小女生在我面前叽叽喳喳,好像一群小麻雀,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羡慕嫉妒恨吧?一个丑小鸭,实现华丽的转身,而成为亭亭玉立的公主,啧啧之声不绝于耳。这里面的奥秘与功劳,当然归功于至亲至爱的人,那就是我的姥姥。

姥姥已过耳顺之年,身体却很健朗,很少吃药,而吃的最多的是绿色食品和应季水果菜蔬。按照中医说法,药食同源,很多可食性植物,都是中草药吧?“里仁为美”,没搬进楼房以前,姥姥家住在一所中学附近,跟校园栅栏只一道之隔。校园寝室后面的墙角,裸着一小片空地,常年荒芜,无人打理。春天蒲公英、柳蒿吐出绿芽,夏天马齿苋、灰灰菜和黑星星相继繁衍,长势旺盛。这里偏于一隅,行人不多,就是过往之人看见,也少有问津者,而姥姥就属于那例外者。虽是上年纪的人,也并未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然而,她对钱财没有更多的观念,从不占人便宜,一生不闻与人有争权夺利之事。这一点深为我们佩服,就连我的爸妈,有时亦以之为怪:宁可自身吃亏上当,浑然如蒙童一般,毫不知觉更无怨言。在当下,境界如此,不知姥姥受过什么样世外高人的点拨?抑或天性亦然。

看着这块杂草丛生的三分地,姥姥却有了种秋菜的念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晨起割草,晚上翻地,几天功夫,黑土翻新,垄沟垄台,交错分明。她买来菠菜、生菜、臭菜和油菜等种子,播散期间。一场秋雨过后,地皮上面一层嫩绿,一轮新的生命孕育而成,而姥姥日日浇水、除草,她人更忙了……

开春,我们一家常吃着姥姥包的当季的韭菜饺子,喝着滋阴补肾的羊肉、荠菜汤,品尝原生态的婆婆丁(蒲公英幼芽)、焯水的柳蒿叶,就着姥姥挖来的野根蒜咸菜。真是既食补,又药补,既补锌,又补钙,还无任何公害。虽远离山川之美,却在饮食上,与姥姥一起分享受田园之乐,享受着姥姥带给我们的饮食安全与健康。

夏天,对面连成片的马齿苋长大了,绿色的叶,紫色的径,那些成熟早的,在太阳底下,开着黄色粉色的小花。这牵牵连连的野生植物,在姥姥勤快的手里,采集成筐。尔后又焯又腌,做成一道道咸淡适宜的.小菜,或做带馅的发面包子。连吃再拿,我们家冰箱装满马齿苋猪肉包子,一直可吃到冬天。姥姥家有一本很厚的《中草药》小册子,我看过那上面写着,马齿苋的根茎叶,很早以前就可入药,有消炎止疼,预防心脏病,滋养脾胃之功能。马可以吃,人也可以吃。我指给姥姥看,她非常认可,以后看见有马齿苋,她就收集起来。时而和邻家老太太,相约去郊外挖菜。市场有卖的,碰见也往回买。因此,冰箱里面就大袋小袋的储存着马齿苋包子和饺子等无公害食物。身体无毒,自然生长更快更高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长成1。7米的个子,亦不值得奇怪了。

深秋来了,夏天里面的瓜果梨桃渐渐远去,门前那片深绿、高过膝盖的灰灰菜,也被吃光了。姥姥种下去的小菜,逐渐长大长高,自生自长的绿色菜肴和野菜,取代了餐桌上农药残留的大棚菜……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最爱吃方便面,非吃不可,不吃就一直哭。后来,姥姥搞了一个小发明,她煮给我吃的时候,用她自己炸成的酱汁,拌在面上面,又香又浓,很可口。这样添加剂、防腐剂这些成分,自然降到最低。在那个方便面时代,姥姥发明了自制酱料,这事到现在还让我们觉得纳罕。

不但人长的高,体重也相形见长,而且脸上没有一个青春痘。校园里面的女孩子叽叽喳喳的,问我不长“草莓”的理由――那还用问,答案的谜底就在上面的文字中……

篇6:食药所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我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全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以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为目标,培养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为核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履行政府和部门职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切实解决我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明确职责

(一)安监办负责组织食品经营、餐饮单位负责人、个体工商户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食品安全日常工作,并会同工商所进行食品安全日常巡查。

(二)与各社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市场管理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查整治无证无照经营户和小作坊,每季度至少巡查1次;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自检制度,开展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禁药物定性检测工作;强化餐厨垃圾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把关,加快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群宴管理和种养殖业监管,保证辖区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乡食安办、卫生院将定期组织流动厨师进行群宴知识学习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四、落实信息报送

乡设食品安全管理员1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信息按月报送不少于1篇,组织4次以上专项整治活动。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内容和要求主要包括本系统、本部门企业食品安全工作动态,监督检查信息,食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

五、健全工作制度

切实抓好工作检查落实,为深入做好我乡“食品放心工程”,实现本系统食品安全目标监管工作,将采取经常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的.。

篇7:食药所工作计划

漷县食药所在做好20xx年工作基础上,计划在20xx年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我所计划组成一个食药安全宣讲小组,通过每周不少于一次送食药知识下乡活动,力争全年每村到达。提升辖区内老百姓购买食品、药品分辨能力,防止一些“江湖骗子”以卖药、保健食品的名义骗取老百姓钱财,伤害老百姓身体。

二、加强无证照餐饮单位的治理

为了加强全镇的综合整治工作,净化经营环境,提升食品安全经营服务水平。采取三步走:

1、前期初步调查摸底,进行分类对待。

2、整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借鉴创城期间工作经验,通过疏导一批基本符合条件的餐饮单位办理证照、劝停一批不符合类的餐饮单位、引导一批半符合类餐饮单位进行违章建筑自行拆除治理后再办理证照。通过“疏导、劝停、引导”三结合,消除地区无证照餐饮单位。

3、由镇政府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长期把守,杜绝未取证照餐饮单位不关停、或者关停又复开现象。

三、推进“网络阳光餐饮”

以推进辖区“网络阳光餐饮”为抓手,引导辖区社会餐饮经营主体硬件、软件双升级,达到自我监督、社会公众监督、食药所监管相结合的目的,切实融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上来。

四、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宣传和创建工作

目前与镇领导沟通协调,申请了专项经费,制作宣传牌匾和宣传物品。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五、做好集期市场的管理规范工作

将集期市场的肉类销售作为严格管理的高风险食品,通过严格查验进货来源和进出台账,进行规范管理。建议镇政府对政府西侧和金三角两大集期市场的硬件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规范化管理。

六、做好北大人民医院迁址后周边食药安全监管工作

北大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20xx年将会进行装修和组建工作,也将会带来一批食药经营商,我所将密切关注,准备做好周边区域的“四品一械”经营的监管工作。

《内经》上古天真之妄

不死之药成语故事

气味作文

荷叶具有药食两用的营养功效

《内经》之灵兰秘典论

作文之蚂蚁搬食记

《内经》作息之道

内经养生名言

《内经》养生观

内经的由来

《内经》药食之气味(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内经》药食之气味,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