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练习(共含6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无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练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例1 如图2―1所示的'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分析与解 本题考查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相关知识:
第一,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不可斜视;第二,记录的实验数据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第三,对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使用时可以从某一整刻度线量起,但测量的实际结果应该是被测物体两端读数之差,即应该扣除零点误差.从图中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因此毫米的下一位要估读.由于要求以cm做单位,所以答案是2.50. 文件大小: 10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3课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3课时)》教案精选。文件大小: 10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三.新课讲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让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1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看课本图2-15---图2-17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大约6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
参看课本23页活动3说明进行测量。
进行实验,用量筒(或量杯)和水测出小瓶的容积。实验大约8-10分钟。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要像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那样认真实验,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结
通过本节实验课,大家动手进行了一些测量,对我们物理实验有了体会,测量时一定要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要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认真观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2.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实验:时间的测量
例1 如图2—1所示的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分析与解 本题考查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相关知识:
第一,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不可斜视;第二,记录的实验数据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第三,对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使用时可以从某一整刻度线量起,但测量的实际结果应该是被测物体两端读数之差,即应该扣除零点误差.从图中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因此毫米的下一位要估读.由于要求以cm做单位,所以答案是2.50.
例2 小明曾量过自己的一“柞(zh6)”(图2—2)大约为18cm.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他如何估测教室里讲台桌的长度?
分析与解 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物品去粗略估测长度
和时间,这是一种能力.例如lm大致有多长,1min时间大致有多长,在脑海中要有一个较为具体的观念,这就是经验.关注生活,积累经验,这也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可以用他的“柞”来进行估测:先伸开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使两指尖达到最大长度,然后量一量讲台桌大约有多少“柞”,再将这个数字乘以18cm,不足一柞部分进行估计,结果便是讲台桌的长度。
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m.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_______m。
2.单位换算:4.5 m=μm=___________nm;2.5h=_______min=_________s。
3.请你目测图2—3中木条AB的长度为______mm,再用分
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出木条AB的长度是_______mm.
4.如图2—4所示,用两刻度尺A、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A尺示数是_______cm,B尺示数是___________cm.
5.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值分别是:8.23cm,8.25cm,
8.23cm,8.24cm,8.78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20 mm B.1 dm C.1 m D.26cm
7.下列关于使用刻度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B.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的物体
C.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D.记录时,只要记录准确值,并要注明测量单位
8.学校开运动会要画百米跑道,在下列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分度值是lmm,量程是30cm的钢尺
B.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m的木尺
C.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50m的皮卷尺
D.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m的刻度尺
9.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o”刻度线,就把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作物体的长度
10.动手做: (1)寻找你身边的“尺”和“表”
①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你的手一柞(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的长度是______;食指的宽度是_______;右手平伸,右手指到右肩的距离是___________;正常步行时 一步的距离是_______。
②用手表测量一下:正常情况下lmin脉搏跳动的次数是_________;平静时1min呼吸的次数是___________。
(2)估测长度:在身体上找出1m相当于_______的长度;1dm相当于_______的长 度;1cm相当于_________的长度;1mm相当于_________的长度.
(3)请你目测课桌的长度为_______m,再用你身边的“尺”进行估测为_______m,最后用直尺测量,其结果为_______m.
第二节 基础训练
1. 1.76 2.4.5×106 4.5×109 150 9
000 3.略 4.2.7 2.70 5.8.74 8.24 6.D 7.D 8.C 9.B 10.略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B、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例子学习物理知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 法】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实验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长度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我们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沪科版八年级 第三节 快与慢 练习
第三节 快与慢例1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获得第―名的'是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个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大小: 172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八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
第一节 走进神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
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 走进神奇)
(二)进行新课
一、自然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1,宇宙起源假说之一:大爆炸理论。宇宙在零时刻是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世界。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
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作“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表面是“光球”。但是,太阳上面也有黑窟窿,天文学上叫做“太阳黑子”。
图1-3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4, 古时候,由于观察手段的所限,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人们发现船只在离岸航行时先消失船身,后消失桅杆。由于这样的一些事例,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老师画示意图),类似于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
地壳运动使岩层扭曲而形成断层,断层形成时,会引发地震。在地层深处,岩石因高温而熔化成黏稠的液体状,称为岩浆。这些岩浆喷出地面所形成的山就称为火山。
图1-5,高处的水有强大的重力势能,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低处流时,转化强大的动能。
图1-6,声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
图1-7,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二、生活中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8,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9,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湾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图1-10,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牢固。
图1-11,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
图1-12,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
图1-13撑竿有弹性势能,能转化成动能和重力势能。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神奇。
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希望大家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
自然界中的神奇没有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非凡而震撼人心,让人惊叹、惊心动魄。
生活中的神奇很平常,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平凡而充满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但是不管有多神气,都应该能够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走进神气
1、在自然中——非凡而震撼人心
2、在生活中——平凡而充满智慧
【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自然、生活中的哪些神奇?(事例不少于两个)[书面作业]
2、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察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