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练习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无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练习(共含6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无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练习

篇1: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练习

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练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例1  如图2―1所示的'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分析与解  本题考查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相关知识:

第一,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不可斜视;第二,记录的实验数据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第三,对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使用时可以从某一整刻度线量起,但测量的实际结果应该是被测物体两端读数之差,即应该扣除零点误差.从图中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因此毫米的下一位要估读.由于要求以cm做单位,所以答案是2.50. 文件大小: 10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篇2: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3课时

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3课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3课时)》教案精选。

文件大小: 10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篇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三.新课讲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让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1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看课本图2-15---图2-17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大约6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

参看课本23页活动3说明进行测量。

进行实验,用量筒(或量杯)和水测出小瓶的容积。实验大约8-10分钟。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要像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那样认真实验,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结

通过本节实验课,大家动手进行了一些测量,对我们物理实验有了体会,测量时一定要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要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认真观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2.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实验:时间的测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习题

例1 如图2—1所示的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分析与解 本题考查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相关知识:

第一,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不可斜视;第二,记录的实验数据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第三,对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使用时可以从某一整刻度线量起,但测量的实际结果应该是被测物体两端读数之差,即应该扣除零点误差.从图中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因此毫米的下一位要估读.由于要求以cm做单位,所以答案是2.50.

例2 小明曾量过自己的一“柞(zh6)”(图2—2)大约为18cm.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他如何估测教室里讲台桌的长度?

分析与解 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物品去粗略估测长度

和时间,这是一种能力.例如lm大致有多长,1min时间大致有多长,在脑海中要有一个较为具体的观念,这就是经验.关注生活,积累经验,这也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可以用他的“柞”来进行估测:先伸开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使两指尖达到最大长度,然后量一量讲台桌大约有多少“柞”,再将这个数字乘以18cm,不足一柞部分进行估计,结果便是讲台桌的长度。

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m.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_______m。

2.单位换算:4.5 m=μm=___________nm;2.5h=_______min=_________s。

3.请你目测图2—3中木条AB的长度为______mm,再用分

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出木条AB的长度是_______mm.

4.如图2—4所示,用两刻度尺A、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A尺示数是_______cm,B尺示数是___________cm.

5.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值分别是:8.23cm,8.25cm,

8.23cm,8.24cm,8.78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20 mm B.1 dm C.1 m D.26cm

7.下列关于使用刻度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B.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的物体

C.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D.记录时,只要记录准确值,并要注明测量单位

8.学校开运动会要画百米跑道,在下列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分度值是lmm,量程是30cm的钢尺

B.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m的木尺

C.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50m的皮卷尺

D.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m的刻度尺

9.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o”刻度线,就把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作物体的长度

10.动手做: (1)寻找你身边的“尺”和“表”

①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你的手一柞(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的长度是______;食指的宽度是_______;右手平伸,右手指到右肩的距离是___________;正常步行时 一步的距离是_______。

②用手表测量一下:正常情况下lmin脉搏跳动的次数是_________;平静时1min呼吸的次数是___________。

(2)估测长度:在身体上找出1m相当于_______的长度;1dm相当于_______的长 度;1cm相当于_________的长度;1mm相当于_________的长度.

(3)请你目测课桌的长度为_______m,再用你身边的“尺”进行估测为_______m,最后用直尺测量,其结果为_______m.

第二节 基础训练

1. 1.76 2.4.5×106 4.5×109 150 9

000 3.略 4.2.7 2.70 5.8.74 8.24 6.D 7.D 8.C 9.B 10.略

篇4: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B、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例子学习物理知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 法】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实验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长度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我们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篇5:沪科版八年级 第三节 快与慢 练习

沪科版八年级 第三节 快与慢 练习

第三节 快与慢

例1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获得第―名的'是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个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大小: 172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篇6:八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

第一节 走进神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

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 走进神奇)

(二)进行新课

一、自然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1,宇宙起源假说之一:大爆炸理论。宇宙在零时刻是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世界。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

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作“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表面是“光球”。但是,太阳上面也有黑窟窿,天文学上叫做“太阳黑子”。

图1-3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4, 古时候,由于观察手段的所限,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人们发现船只在离岸航行时先消失船身,后消失桅杆。由于这样的一些事例,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老师画示意图),类似于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

地壳运动使岩层扭曲而形成断层,断层形成时,会引发地震。在地层深处,岩石因高温而熔化成黏稠的液体状,称为岩浆。这些岩浆喷出地面所形成的山就称为火山。

图1-5,高处的水有强大的重力势能,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低处流时,转化强大的动能。

图1-6,声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

图1-7,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二、生活中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8,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9,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湾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图1-10,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牢固。

图1-11,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

图1-12,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

图1-13撑竿有弹性势能,能转化成动能和重力势能。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神奇。

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希望大家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

自然界中的神奇没有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非凡而震撼人心,让人惊叹、惊心动魄。

生活中的神奇很平常,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平凡而充满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但是不管有多神气,都应该能够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走进神气

1、在自然中——非凡而震撼人心

2、在生活中——平凡而充满智慧

【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自然、生活中的哪些神奇?(事例不少于两个)[书面作业]

2、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察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间长。

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3课时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第二节力的测量教案之二

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基础训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教学反思

初中八年级物理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练习(集锦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沪科版八年级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练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