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悠悠端午情散文(共含9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安德鲁在烤蛋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悠悠端午情散文
每逢端午,情感的潮水总能冲破记忆的闸门喷薄而出,情不自禁地流连在往事间,甜蜜的过往占据着我的心扉,成为流年最深沉的回味。
儿时的端午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的节日,那时乡下的习俗有踏青、采艾蒿、系五彩线、挂葫芦、吃粽子、煮蛋。
记得端午的前一天,母亲就包好粽子在锅里煮上,闻着粽子的香气,我总是口水直流地说:“妈,真香啊!什么时候能吃啊?”母亲总是笑着说:“小馋猫,别急,粽子需要在锅里焖一夜,明早吃才软糯可口啊!”我撒娇地说:“那么长时间啊?馋死人了?”顽皮的我悄悄地把口水咽下。
母亲拿出准备好的五色线给我们系在手脖上,并说:“系上它不招蚊虫,我虔诚地带着五彩线,祈祷这个夏天有它的庇护不被蚊虫叮咬吧。”
母亲又找来五色纸教我们叠葫芦,母亲心灵手巧,她会叠两角葫芦、四角葫芦、连体葫芦。大姐和二姐学得快,叠得也好。我手比较笨,只能凑着看热闹了。一会儿功夫,叠了一笸箩葫芦,她们又剪出细纸穂,然后用线把纸穗和葫芦穿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次日天刚朦朦亮,母亲就叫我们起床。母亲说:“踏青百步走,百病绕着走,用太阳出来的露水洗脸,不闹眼睛。”妈妈开始热粽子,煮鸡鸭鹅蛋,父亲踏青回来弄回几枝鲜嫩的松枝和一大把艾蒿。大姐便把昨晚全家总动员叠的五彩葫芦挂在松枝上,插在房檐下,茅草房立刻旧貌换新颜,增添了浓浓的喜气。大姐又把艾蒿插在门两侧,据说有防病驱邪的作用,祁盼一年风调雨顺,家顺人康。
大姐挂完葫芦,妈妈和大姐去附近麦田踏青洗脸。哥哥则骑着自行车前面驮着我,后面驮着二姐,我们踏着一路欢歌穿行在乡间的小路上。绿色的田野,庄稼长势很好,麦苗寸许高,迎着微风潜滋暗长着,豆苗的两片子叶合抱着嫩叶努力地生长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青草和野花的芬芳,心情无比愉悦。
路过一片麦田,哥哥便停下车,叫我们姐俩下来用露水洗洗脸,晨露些许微凉,敷在脸上顿时神清气爽。哥哥从附近的沟渠采来一大把野花,有红色的野百合;蓝色的纸鸢花,俗称钢笔水花;粉色的洋火头花,因为它的'花朵有火柴头大小,俗称洋火头花;还有黄色的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香气扑鼻。我们踏着露水在田野间奔跑,任凭露水打湿裤管,我们依然笑着、玩着!我们被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陶醉着。
太阳升起来了,哥哥说:“我们该回家了吧?妈等我们吃饭呢?”然后哥哥继续骑车带着我们飞奔在田野间,阳光洒在身上暖暖地,同时让我感觉温暖地还有那份血脉亲情。
我们到家,粽子、鸡蛋都已摆上桌,母亲她们正等我们回家吃饭。二姐把花插在瓶子里,我则迫不及待地洗手吃粽子。粽子果真如母亲所说软糯可口,再蘸上糖,香甜极了。
席间母亲说:“今天你们放假,我领你们去谷子地薅草,给你们每人带一个鹅蛋。”那时乡下鹅蛋金贵,一般人家舍不得吃,用它来换米面。听说有鹅蛋,我自告奋勇的第一个报名,家里人明知道我是滥竽充数,谁让我是老小呢?他们只当带着我玩耍,领我体验劳动的乐趣,过一个别样的端午节罢了!
儿时的端午节虽没有美味佳肴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却温暖着我的童年,最温馨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五月的悸动中,纷至沓来的是艾叶摇缀、荷韵清凉、药草飘香,暑气漫溢的炎热在中药的调和中温柔了许多。
艾全草入药,可温经、去湿、散寒、止血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可制艾条供艾灸用。
不必说年年端午门前挂的一束艾草,也不必说艾灸缕缕萦绕心头,单是一口软糯清香的青团,就足以唇齿留香数日了。
水波泠泠,山脚下河水轻抚过石滩,拂过青树翠蔓沙沙作响。岸边的一片小土丘上,兀自生长着一丛艾草。微风卷过,激起阵阵异香,在水花浮动间荡漾。姥姥带着我采几株艾草,叶片上柔软的绒毛扫过手心,留下药香四溢的温柔。冲洗,择净,在锅中煮出翠绿的汁水,用木槌把柔软的叶片捣成深绿的浓浆。姥姥把糯米粉细细筛过,阵阵雪白纷扬而落,又倒进艾草浆。一会功夫,光洁柔软的面团便焕发着翡翠般的光泽。冰凉的面团在手中滑过,团成杏儿大小的小球,在锅里蒸熟。咬一口,冲鼻的艾香首当其冲,糯米的软糯香甜混杂着草药淡淡的清苦,却有别样的清凉。
箬竹以叶入药,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清热止血,解毒消肿。
粽子是所有人最温情的端午记忆。姥姥总是提前早早地买好成捆的箬叶,浸水泡除泥沙,端午节独有的清香自此便弥漫开来。一颗颗雪白圆润的糯米粒,在清水中翻腾,涨着鼓鼓的肚子,可爱极了。姥姥捧起一张箬叶,叶子在她粗糙的手掌里竟然显得格外娇小玲珑。姥姥熟练地把箬叶卷成圆锥形,倒入一半糯米,或塞上两个蜜枣,或装上我最爱吃的咸蛋黄和鲜肉,以糯米封顶。双手一压,便把粽子牢牢盖住,捏成端整的四角形,用彩线缠绕下锅煮熟。水汽氤氲间,糯米香甜温柔了他的背影,粽香弥漫丰盈了我的回忆。
藿香全草入药,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
我和姥姥一起把一捆藿香拣去枝梗杂草,整理成大小统一的枝叶,曝晾干燥,揉碎后再扬去尘土。姥姥将香材碾切成小块,在土灶铁锅上小火煸炒,点点汗珠悄然爬上她的额上肩头,浸湿了她的衣衫。姥姥心细,裁下一块方形的彩布,绣上小巧的纹饰,手持银针,引着丝线在布间飞舞,把彩布缝成四角形。我帮她把藿香碎配以艾草、薄荷等香料揉进棉花里,填进小布包,拴上彩绳铃铛,小巧的香包便诞生于巧手之间。最喜欢的便是把香包挂于书包上,银铃脆响携着异香飘随,把一份温情常带身边。
端午情绵绵,草药香悠悠。裹着碧绿的心事,苦涩而沁人的药香,折射出端午的情思。
也是岁末,一个传承民族灵魂,维系人们感情和思想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将划船和吃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叫屈原,忠于楚王,却不能重用。楚国灭亡后,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而死。之后,老百姓划船去找他的尸体;他们还把汤圆扔到河里,防止河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时代变迁后,船被改造成了龙舟,赛龙舟成了端午节时人们的娱乐活动;汤圆逐渐演变成粽子,成为我们端午节必备的食物。
既然是端午节,看龙舟比赛当然是不容错过的。在电视机前,我躺在沙发上,盯着屏幕。在比赛现场,发令员下了命令,龙舟赛开始了!我看到所有的队员都拿着薄薄的桨,奋力向前,不时有水溅出来。仔细一看,他们的额头上有些汗水。每艘龙舟前都有鼓手。鼓手们在努力地击鼓为自己的团队加油,鼓声响彻比赛现场。不一会儿,两艘龙舟已经超过其他龙舟,向终点线驶去。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艘龙舟终于领先了,冲到了终点,领先了。观众欢呼起来。被喧闹热烈的场面感染了,忍不住欢呼。5月5日,端午节。赛龙舟,锣作曲,鼓。此时此刻,这首脍炙人口、生动活泼的歌谣在我心中响起。
端午节的时候,我妈在厨房忙着包粽子,散发出清新淡雅的香味。闻着闻着,我迫不及待的跑去帮妈妈收拾行李。过了一会儿,我手上有绿色的粽子,白色的糯米,新鲜的猪肉。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小心翼翼地把猪肉切成长方形,然后把猪肉放进锅里。母亲轻轻地撒上熏肉,用手搅拌了几分钟。搅拌过后,一股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妈妈把它放在保鲜盒里,我把粽子叶放在锅里,放在水里煮。等煮的软了,我妈再刷干净。这时候我正在专心洗米。淘完之后,我妈把米捞出来,控制好水分。然后,我们把米饭拌入卤肉中,搅拌均匀,卤制半小时。最后我兴冲冲的把猪肉包的粽子放在粽子柔软的叶子里,包的紧紧的,用绳子绑好,一个热腾腾的肉馅饺子就做好了。看着这个粽子,回想起刚才做粽子的过程,感觉已经感受到了端午节的`乐趣!打开树叶,闻到一股清香。我等不及要咬一大半了。咽下去之后,忍不住赞叹:嗯,好喝!好香!
又是岁末,把沉重的思念送到了遥远的年代。路很长,修远很忙,所以我会上下搜索。当我迷茫的时候,屈原的诗给了我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龙舟节,传承不朽的民族精神。
它也是一年一度的龙舟节,一个传承民族精神、寄托人们情感和思想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将划龙舟和吃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屈原的楚国大臣,他忠于楚王,但却不能得到任何重要的职位。楚死后,屈原投奔汨罗江为国捐躯。之后,普通人划船去寻找他的尸体。他们还往河里扔汤圆,以防止河里的鱼和虾吃掉屈原的尸体。时代变迁后,船变成了龙舟,赛龙舟成了端午节人们的娱乐活动。糯米面团逐渐演变成粽子,粽子已经成为我们端午节的必备食物。
既然是端午节,你不能错过龙舟比赛。在电视机前,我躺在沙发上,盯着屏幕。在比赛现场,发令员下了命令,龙舟比赛开始了!我看到所有的运动员都用细桨划水,奋力向前,不时溅起水花。仔细观察,他们的额头上仍然有豆大小的汗珠。每艘龙舟前都有一名鼓手。鼓手们正在使劲击鼓,为他们的队伍加油。“咚咚”的声音在比赛场地回荡。不一会儿,两条龙舟就超过了其他的,直奔目的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艘龙舟终于率先冲向了终点线。现场的观众欢呼起来。我被这嘈杂而温暖的场面感染了,不禁欢呼起来。“五月五日,端午节。龙舟比赛,击鼓。”此时此刻,这首流行活泼的歌谣在我心中响起。
端午节,我妈妈在厨房忙着包粽子,散发着清新优雅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帮我妈妈收拾行李。不一会儿,我的手上就有了绿色的芦苇叶、白色的糯米和新鲜的猪肉。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小心翼翼地把猪肉切成长方形,然后放进锅里。妈妈轻轻地撒上腌泡汁,用手搅拌几分钟。搅拌之后,一股气味扑面而来,让人流口水。我妈妈把它放在保鲜盒里,而我把粽子叶放进锅里,在水里煮。当它软的时候,妈妈会把它刷干净。这时,我正集中精力洗米。洗完之后,母亲捞出米饭,控制水分。接下来,我们把米饭混合到腌泡汁中,腌泡半个小时。最后,我兴奋地把猪肉包的粽子放进粽子柔软的叶子里,牢牢地包好,用绳子捆住,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就做好了。看着这个粽子,回想起刚才做粽子的过程,我觉得自己已经体验到了端午节的快乐!我打开芦苇叶,闻到一股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半以上。咽下后,我不禁赞叹道:“嗯,真好吃!”多甜蜜啊!
又是一年的正午,把我沉重的思绪带到遥远的年代,“在修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会上下寻找”。当我困惑的时候,屈原的诗句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龙舟节,传承不朽的民族精神。
总有这样一个动作,温暖心田;总有一句话,拨动心弦;总有这样一个人,存在我的世界里。——题记
父亲,一个多么动听的词,一个多么温暖的声音,一个多么不起眼的两个字。却陪伴着每个人的一生,每天父亲很早就起床,却总是很晚才回到家。每天回来,看着他那疲倦的样子,我说:“爸爸,累吗?”他总是嘴角向上逞强微笑的说:“不累啊。”其实他很累,只是为了不让我们担心罢了。那一刻,我真的很心疼,却有无能为力,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我什么也没有,只能好好学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有这样一首歌:“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是的,我们作为孩子的总是这样,从来不学会感谢父母,从不体谅和理解他们,总以为父母给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他们的一句叮嘱,换来我们的的不耐烦。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做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给了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留给了别人。每天对父母爱理不理,对着他们顶嘴,和他们吵架,发脾气。总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要买,买了以后却不好好珍惜,到处乱扔,在你的眼中,这点小东西算什么,可你又何曾明白这需要父母付出多大的.努力。从来·不曾关心父母的你不会感到自责吗?扪心自问,你对得起他们吗?
从来不曾忘记,每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是他给了我勇气和信心;每当我迷失方向的时候,是他指引着我继续前进;每当我失败的时候,是他告诉我,“没事,其实你做的很好哦,加油!”这就是我的父亲,每个人的父亲都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爱护,关心他们。
父亲,就像一杯清茶,融化心灵的冰封;父亲,是一杯凉茶,冲淡的痛苦的回忆;父亲,是一个太阳,温暖你的心田;父亲,是一盏明灯,照亮你黑暗的道路;父亲,是一片天空,随时为你敞开胸怀;父亲,是一个扁担,挑起整个家;父亲,是一把伞,为你遮风挡雨;父亲,是一件毛衣,是你倍感温暖。
父亲,一个充满情谊的词。
端午情散文
粽叶的清香已弥散在大街小巷,端午节浓郁的气氛扑面而来。我对端午节有特殊的感情,这天是我和爱妻订婚的日子,第二年的端午节妻又生下活泼可爱的儿子。每当端午节吃到粽子,便会想到美滋滋的往事,总是心里喜不自禁。
我和妻确实有缘,也许缘是爱的天使,也许爱就要不顾一切,才能收到爱情的甜蜜。在70年代,她在镇电珠厂,我在镇农机厂,两个厂相隔很远,似乎河水不犯井水,然而却有割不断的情。承蒙上苍的垂青,竟然派来爱的使者,我的徒儿许进,以前是妻子的徒儿,他常讲电珠厂师傅如何漂亮,如何能干,讲得我垂涎三尺,怦然心动。
终于有机会来了,厂因生产需要常去电珠厂进汽油。我和徒弟常去,机灵聪明的徒儿总领我到他师傅那里稍坐片刻。一来二去,对她爱慕越发强烈,也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有时我会在一旁傻乎乎看着她注意她:她谈笑自若,美丽大方,她的一个温柔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都让我觉得非常舒畅、甜蜜、幸福;而她的身影则久久让我不能忘怀。有天晚上怎么也睡不着,强烈的思念就像河流滔滔不绝地流向我的心房.…….
那时私人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全靠书信传递,我的徒儿就成了我的牵线的红娘。当第一次写情书,怎么写,心里忐忑不安,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总觉得没有文笔出不了手。但,我想丑媳妇总要见婆婆,怕什么?终于壮着胆抒发自己的感情:“银娣:您好,我喜欢你的笑容,喜欢静静的看着你, 每当清晨醒来睁开眼都是你温情的身影,嘴角便笑。认识你是我今生最幸运的事!”
早晨一上班,就把情书交给徒儿,尽管徒儿很热情,我毕竟大姑娘上轿第一回,脸上还有些羞涩。徒儿还调皮地说:“保证完成任务,祝你喜结良缘。”
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徒弟带来让我兴奋的书信:“青山有意结白发,绿水多情弹恋歌。” 这一刻,沉醉在幸福的.世界里,让我露出久违的幸福笑容。频繁的书信让爱不断地升华。从此,我们俩常携手漫步田间小路、绿阴树旁,花前月下,情意绵绵、倾吐衷肠、两人相亲相爱。乡亲或同事都说:“你们天生一对,按农村习俗在端午节订婚吧。”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端午节订亲,国庆节幸福进入婚礼的殿堂。
都说女人生育是个坎,事实如此,妻子的胎位经过检查是臀位。如若正常的顺产胎位是头位,即胎儿头朝下,臀位顺产因为小孩的屁股比头要小,所以身体出来了,头出不来,头卡的太久,.脐带脱垂,引起胎儿窒息,最可怕的母子同归于尽,后果不堪设想。
倒是我妻对胎儿臀位也不觉得紧张,每天悠悠自在做着胎位纠正操。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月,我妻突然肚子痛,而且羊水已破。当时的大队赤脚医生连忙赶来。那是农历五月天,无风就热,妻连续一天一夜的阵痛,汗流浃背,四肢无力,呻吟也很小。夜深了,惊心动魄的生产惊动了左邻右舍,有的拿毛巾给妻擦汗,有的给妻打扇子,大家看着痛苦的妻子,都在出主意想办法。现场气氛十分紧张,大家焦急得满头大汗,都说上无锡大医院救人要紧。医生摆摆手,用不着,她临床有的是经验,完全有把握。终于折腾了一天一夜,端午节凌晨2点好不容易生下来了,可是孩子一直都没哭,憋气了,身上都是乌的。医生拎着两条腿,拍了半天才哭出来。白白胖胖的男孩降临人间,乡亲们高兴得奔走相告。我姐特地从无锡赶来贺喜,她兴致勃勃说;“这孩子很珍贵,是五房搿一子,是李家福气啊!”
当时我真得激动得泪水直淌,当天就给大队诊所送去一面锦旗:“艺高胆大,妙手回春”。对赤脚医生的医德医术无限高尚,表示由衷的感谢!
那天众多的乡亲出了许多力,帮了许多忙,按农村习俗热热闹闹在我家吃了早餐,台上摆满了肉粽子、红枣粽、赤豆粽、豆沙粽……散发着浓郁的粽香,更弥漫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和乡情。
情系端午散文
搁笔有一段时间了。每天都是庸庸碌碌的,吃一点苦,有一点收获,思想便满足起来,懒惰起来,懈怠起来。朋友相约的文题也未曾写出来,偶尔爆出来的火花也瞬间熄灭。空间也没有更新,有朋友问我,该写点什么了吧。我也一直用“在想”,“在构思”,“语不感人不提笔”这样的借口找托词,为自己开脱。时间一久,脑子生锈,更是无从写起了。看到朋友每天更新的散文诗歌以及精美动人的帖子,再看看自己,想起来真的是惭愧不安,令人汗颜。
时光匆匆,一晃而过。这不,父亲节,端午节,说到就到了。这期间,我思接千载地空想了很多念头,却没有留下一点笔墨。感觉愧对父亲,愧对朋友,更是愧对自己。
时间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这一秒过去,便成了回忆。过去的记忆,像黑夜的路人遇见的远处的灯火一样,在脑海里隐隐约约,时隐时现。
我最忘不了的,是小时候父亲的肩头,我可以说是在父亲的肩头上长大的。
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末尾,尽管生活很苦,但是人们也能得到革命化的、朴素的艺术享受。敲锣打鼓,唱样板戏,每到一处,都是人山人海。母亲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经常到各村进行文艺演出,同时还要带着比我小两岁的妹妹。照顾我的任务便分摊给了父亲。
父亲在公社小学教书。学校离我家大约有三里多路。每天父亲扯着我去学校,我蹒跚的脚步怎么能跟得上父亲匆匆的脚步。父亲便把我背在肩头,于是,我也有了和父亲一样的速度。有时候,我趴在父亲的肩头,被父亲一晃一晃的脚步弄的很迷糊,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小孩子这样子是很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吧。等父亲把我拍醒了的时候,学校已经到了,周围有几位老师都在笑,我还奇怪他们干嘛那样笑我。再看看父亲,父亲的脊背上湿了一大片。我的天呐,原来我在睡梦里,把父亲的脊背当作床被给尿湿了。父亲也会装着生气,但是也没办法。虽然那时候我很淘气,也会捂着通红的小脸在老师们爽朗的笑声里跑开了。有时候,父亲背我的时候,也教我数数,也教我小儿诗歌。数数我不行,数着数着,“1、2、3、4、5……”声音越来越低,就又睡着了。
背小儿古诗,我就无法入眠了。父亲教我一句,我学一句,一遍,两遍,三遍……父亲的声音很响亮,也要我大声的跟着念。我呢,就趴在父亲的肩头,一边东张西望飞着的蜻蜓,翩然的燕子,发亮的树叶,轰隆隆一闪而过的涂着绿色的小卡车,一边嘟囔着教我的诗歌。这样的居然也学会了几首唐诗。到了学校,惹得那些老师逗我,我稚气的背出来了,他们就笑着夸我,拿几颗小糖豆奖励我。偶尔的,我吭哧了半天,也想不起来下一句了,眼巴巴的看着他们,涨的小脸绯红。他们也就哈哈的大笑起来,然后告诉我下一句,再拿几粒糖豆安慰快要哭鼻子的我。
还记得有一年,过年之后下起了大雪。路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厚。我已经长“高”了,一脚踏在雪里,雪还足以盖过我的大半小腿。正是走亲访友的时间,大雪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父亲也要去给老爷姥姥拜年。
姥姥家离我家很远,现在我知道有20里地了。小时候,我怎么能知道呢。夏天去一趟姥姥家,都是妈妈用板车拉着我们去,妈妈拉一路,我们睡一路,拉到家了,我们也睡醒了,也没感觉有多远。
那一年,也不知怎么的,我哭着闹着,非要跟着父亲去姥姥家走亲戚。大雪封路,拉不了板车。尽管大人一再说没法去,我还是坚持要去。因为是过年的缘故吧,父亲本来会很生气,可是却忍耐住了。面带愠色,说:“要是去,你必须自己走,不许让我背你去。记住没?”我不顾一切的答应了。父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我的棉裤腿上很快就沾满了雪泥。开始还能跟上,慢慢的,慢慢的,就一点一点地拉开了距离。我也顾不上看雪地的美景。看我落下的远了,父亲就停下来等我。就这样走了大约有五六里地,我实在是走不动了。走的很慢很慢,后来我是一边抽泣,一边迈步。父亲骂我,“不让你来,你非要来,这样慢,什么时候能走到啊?!”没办法,最后父亲只好腾出手,把我背在肩上。这时候,我更感觉父亲的肩头是多么的舒服,多么的温暖。答应的事情也都忘记了。反正父亲是不会丢下我不管的。就这样,背一段,走一段,到最后都是父亲背着我走了。那时候,我不知道父亲会不会累,我是累的走不动了。现在想来,父亲背着我肯定也是累的不得了,只不过他不说罢了。我看到父亲的头上冒出来的热气像馒头开锅一样的升腾。等姥姥看见我的时候,睁大了眼睛,一把把我搂在怀里,心疼的喊:“我的小乖乖,这样的天,你咋跟来了呢?”“累坏了吧!嗯,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快来烤烤火,冻坏了吧,我的小乖乖……”然后给我刮去雪泥,烘烤湿了半截腿的棉裤。
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的肩头托起了我生命的童年,给我的童年时光带来许多的幸福和快乐!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回家和父母团聚。看着父亲闪亮的银发,额头深刻的皱纹,脸边褐色的斑痕,慈祥的眼眉,感叹岁月的匆忙。一晃,人就老了,一晃,我也成为了孩子的父亲。
父亲给了我童年厚重的温暖的肩头,我却没有给父亲些许的安慰,内疚之情油然而生。在端午节、父亲节来到的时刻里,父亲,父亲,我亲爱的老父亲,您的儿子在心里默默回忆你的恩泽,心头升起无限感激!
我亲爱的老父亲,爱子之情,舐犊之恩,孩儿今生难以为报,一定尽力孝亲,不辜负您的养育之情,栽培之心。孩儿一定好好做人,不辜负您对我人生的期待。
端午情经典散文
又是一年端午节,不知不觉间,我想起了儿时常常听到的一首端午歌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唱着歌谣,吃着粽子,歌谣依然,粽子飘香,时光依旧,只是自己今非昔比!回忆、慨叹、寻觅与无言!
翻过岁月的日历,今天的窗外又是一年端午时,遥望天边,我在脑海里不断地细数着一年又一年从身边走过的端午情结,年年粽子香,岁岁端午情,而当端午节成为我们国人的一种文化时,在这样的时刻,总会勾起我无限的遐思!这一份感觉就像一篇长长的文章,一次次地呈现在人们的岁月里,让人阅读着这节日的心情!
儿子上学去了,坐在书房,我在脑海里尽情地感受着这端午的情结,如今有的事情回忆起来,才觉得过去的东西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给自己留下深深的遗憾,人生就是来填补遗憾的一个过程,懂得、努力、用心,遗憾对自己的生命来说或许会减少一些!
也许是端午节的缘故,我的记忆突然回到了儿时……
儿时的我,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对于吃粽子可以说就是一件最奢望的事情,每逢端午节到来,母亲也只准备少许的佐料,米或枣,顶多再加上一些白糖,除了送给长辈之后,剩下的才归我们所有,一旦我们提出要求的时候,母亲总是说,你们还年轻,只要努力,是有机会吃到更香更甜粽子的!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每每端午来临之时,从遥远的过去,都会飘来母亲亲自做的粽子香,以及还有母亲包粽子时候的虔诚、祝福与期待!
粽子飘香,艾草青青,岁月再一次走进端午,遥远的记忆被时光碾碎而掩埋在尘埃里,但是,沉积了数千年的端午文化被人们一次次修复!端午在传说里,除了是为了纪念一份忘却的记忆,其中有一说法是纪念如屈原、伍子胥,还有孝女曹娥,而后,端午就发展为人们相互祝福的节日!端午节也就渐渐成为了人们情感交流的一个驿站!
又到粽子飘香时,今天在品尝美味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我依然用文字续写着沉浮在岁月长河里的英灵。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气节,铸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正气,正所谓: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就这份情分,我想,就该让我们去记住,去传承!
对于端午节的'传说,说法不一,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传说,其实都是在讴歌一种气节,纪念一种品格,而我们讴歌与纪念,一是为了过去,过去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常常对着镜子反思自己,自己就不会,甚至会少犯一些过去的错误,促进自己更好的成长!一是为了当下,自己的脚就行走在当下的路上,怎么去走,如何去行,每一次落地都是我们要思索的文字!
端午节就让我们敬上一盏淡淡的雄黄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粽,在一个或悲壮,或美丽的传说故事里,既能享用美食,又能再一次从历史的沉寂里去经历人性品格的陶冶和升华,这也许是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妙处所在吧!端午,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种门前挂艾草的习俗!我生活在农村,对于艾草再熟悉不过,但是,对于艾草的医学成分,是在上中学时候认识的!
粽子飘香,端午已到,那家乡院子里的杏儿也许红了吧!田里的稻子有的也该黄了吧!院子里的小燕是否也在果树上嬉闹?家乡也许没有这城里霓虹灯的繁华,家乡也许没有这城里高楼大厦的杰作,但是,家乡飘来的艾草味,粽子香,依然会牵动着我游走在异乡人的心!原来,美好的一切在我的记忆中并不曾失落,就像过端午时插在门上的艾草、家乡朴实的粽子,朋友的祝福,还有一代代沿袭的故事……在我们人类记忆的长河里永远都是那样鲜活,耐人寻味!
悠悠铁路情散文
对铁路,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常常坐在小板凳上,听大人们讲述当年修筑铁路的艰辛。那时候,人们喊着号子,抬着沉重的石块、钢轨,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有不少烈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当铁道旁,有巡道工背着工具箱,仔细地检查、修理线路;每当有列车飞驰而过;每当山风吹来,道旁小树发出轻微的哗哗声,思绪便飘向了很远、很远。两根延伸不尽的钢轨仿佛也跳动了。也许,正奏着当年那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低诉着当今铁路职工默默奉献的曲曲赞歌……
晨
黑夜还未散尽,晨曦便迫不及待地出来了。不一会, 铁道、山川、房屋便露出轮廓。我走在公路上,四周一片宁静。晨风将拂起的头发轻轻打在脸上、身上,仿佛被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偶而传来跑步声,给这宁静带来了无限生机。
穿过公路,走进广场,车站便矗立在面前。
“唰、唰”的扫地声传来。循声望去,一个个隐隐约约的身影在候车室、站台上忙碌着。茶炉桶里,开水正向外冒着热气。原来车站的客运人员,大清早正为迎接旅客作准备。
“昨夜趟趟车超员,大家不停地送水、维持秩序,已够累了,下班后好好休息。” “领班,春运就是这样。虽然苦点、累点,但只要旅客舒适,就是我们最大的快慰。何况为旅客服务是我们的宗旨。” 站上的职工们,不管是繁忙的春运,还是运输的淡季。在平凡的岗位上,急为旅客所急,想为旅客所想,不知有多少个繁忙早晨,被他们送走。 天,大亮了,初升的太阳映红了车站广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立刻“披”上了一层金黄。
霎时,我感到这些身影在晨光里高大起来……
寻
“呜…… ”一声汽笛的长鸣,把我带到一个极偏僻的小站——拉白。
沿着两根延伸不尽的钢轨,我寻觅着,寻觅那童年的记忆。
那年,我跟随父母来到这里,只见几排稀疏的房屋矗立着,两边是高山,只有两股道。两旁的隧道从站台一眼望去,仿佛是守门的土兵,要让小站与世隔绝似的。
想着,走着。眼前的景物使我惊呆了。一排整齐的青砖瓦房,袅袅炊烟正徐徐升起,欢快地飘向蓝天。那黄绿相间的菜地里,成群的蜜蜂飞来飞去,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仿佛正迎接着客人的.到来。
站上的人们高兴地诉说着这里的变迁。由于改革开放,成昆线的变化日新月异。如今,电气化也上马了。小站已建起“职工之家”,逢节日有晚会,新修了不少房屋,开垦了不少荒地。虽缺少闹市的繁华,但也有无限的乐趣。早上空气清新,空闲时爬爬山,愿意来小站的职工也越来越多了。
听着他们滔滔不绝的诉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片宏伟的画面:一幢幢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电力机车正欢快地穿越隧道、跨过桥梁……
于是我又跨上行包,重新在铁道旁寻觅起来……
夜 归
天色,渐渐暗下来。房顶上,飘起了袅袅炊烟。公路上,人们象赶集似的,匆匆向家赶。
楼房的窗台里,露出一个小女孩胖乎乎的脸,她看上去十一、二岁,小辫上系着美丽的蝴蝶花。她睁大眼睛看着过往的行人。往日的此时,楼道里已响起妈妈那熟悉的脚步声。
妈妈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小玉,现在改革了。为了充分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要早出晚归了。以后,我们常常要在医院护理病人,有时接到紧急电话,便立即去病人家中…”。昨夜的话语,又在小姑娘耳边回荡。
夜浓了,窗外,一幢幢楼房亮起了无数灯光,和着天上的繁星一闪一闪……
“咚、咚”。门轻微响了,小姑娘激动地跑过去,原来是晚风轻轻叩着门。
不知什么时候,楼道里有了脚步声,睡梦中的小姑娘醒了。
“妈妈。”她飞快地站起身,打开门冲了出去……
★ 经典散文:情悠悠
★ 悠悠西溪情散文
★ 悠悠烛光散文
★ 情深深心悠悠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