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花草乡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rdpf001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韵悠悠花草乡散文(共含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dpf00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古韵悠悠花草乡散文

篇1:古韵悠悠花草乡散文

古韵悠悠花草乡散文

去丰台,要闻香的,丰台的香,是古色的。

如若你来,卢沟桥不可不看。

我也是很多年没有看卢沟桥了,很多年。约莫算来,二十多年了。那时候,我还青涩,卢沟桥,不像现在这么老,这么沧桑。真的,沧桑。踏上古桥瞬间,我惊异于她的老了。岁月无情,皱纹刻在人的脸上,一刀一刀雕在桥上。

卢沟新景。比旧时要美。

秋阳正好。蓝天白云衬着,远远望去,古桥安然瑰丽,飞跃永定河上。一座八百多年历史的老桥,栏面不平整,岁月侵蚀,破败的不成样子。古石细密纹路,渗出老旧光阴。古的味道,风吹着,日烤着,一点点地钻出来。浓郁极了。我喜欢这样的古,不雕饰,不做作,古色古香。纯粹的古桥的味道。

慢行,细赏。残留栏面宝瓶、云纹图案,圆润细腻,工艺考究。柱头莲座,座下荷叶墩,历经几百年岁月,精美依旧。“金风起舞,引得雄狮欲下桥。”还真是。那狮,神态各异,俏皮可爱。行走于桥上,似乎几百头狮,摇头晃脑,簇拥左右,嬉笑玩耍,喜迎客来。

悠然漫步。古老的气息萦绕。恍若隔世。历史的跫音骤响。哒哒的马蹄声,吱呀滚动的车轮声,或匆匆,或悠缓驶过。

桥下,永定河水,绿如翡翠,阳光下,涟漪朵朵。河四周菖蒲郁郁葱葱,恰似一个个孤岛幽居河面。河岸,尖顶木屋,深棕弯曲木桥零星点缀,异域风情。

货运火车从卢汉铁路桥面缓缓划过。更远处,西山山脉,紧随日光暗淡,水墨画般遥挂天际。京广铁路高架桥,如巨龙腾空。对面卢沟新桥,车辆忙碌穿梭。

风过,水香。也有远古的香。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站在桥上,宛平城巍峨耸立。如若城堡之上鸟瞰古桥,葱绿河水,如黛远山,高架桥,铁路桥,卢沟新桥……如此之美。

这美,走过历史烟云,经历枪林弹雨,岿然不动。

它美,美,在魂魄。

一座中华民族精神的桥,一座英雄的桥。

这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石造联拱桥;这桥,是进京必由之路;这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石狮雕刻,是世界一大奇观;这桥,以其独特风韵,出现在申办2022年冬奥的宣传片里,备受瞩目。

“玉笛飞声,邀来明月共斟酒。”

卢沟晓月,燕京八景之一。乾隆亲笔,古韵悠悠。修建后的卢沟新景,如一首大气磅礴的诗,书写在宁静宽阔的永定河上。

每逢八月十五,月圆邀客至,永定寻幽,与桥约,与月约,与水月。赏卢沟晓月,月泻银灰,忆几番石鼓铭文,宛城遗梦。

也闻莲香。

莲,在池里。池,因植莲花,取名莲花池。追溯池的前世,古的不凡,3000多年历史。

莲花池,古遗址公园,冠以“西湖”、“太湖”美誉。一方池水,难以和西湖、太湖浩瀚相比,却不失西湖妩媚,太湖深远。这池,美在名,在水,更在心,为古城百姓提供生活用水,默默奉献的心。

池,四面环楼,高楼林立,如巨大琥珀镶嵌都市一角。其池,遍植莲花,保留古老遗风。炎炎夏日,荷叶田田,附近居民赶赴这里,寻觅荷花盛大花事。

园子不大,不失精致。

我喜欢称它为园子。恰如我居住的南城,告别南苑棚户区,喜迁新居的南城。绿植遍地,花草丛生。虽是居民住宅,一年四季绿植极其应景。我时常园中驻足,看木槿、玉兰、桃花、杏花、蜀葵……但凡美好景致,我喜欢称园子。

汉白玉栏杆环绕湖水,栏杆古色古香,精心雕刻小儿垂钓,形态各异的荷花。一个个小小石柱,打造花瓶形状,造型别致。湖中高矮不一的荷,铺天盖地簇拥湖水四周。盛期已过,荷依然绽放妖娆。花儿开得真是好!惊奇发现,竟然有荷宛如牡丹花硕大妩媚。赶赴过一场场荷花花事,这样的朵儿,简直是尤物。池中,一朵朵荷,亭亭荷叶间。一朵朵看过去。叶蹁跹,花轻灵。赏心悦目。色不同,香也异。白荷花淡淡药香,粉荷花香得入心。

进入八月中旬,荷繁华逝去,露出衰容。不过,衰的`衰,开的开。放眼望过去,一枝枝干枯的,深棕色的莲蓬,矗立碧叶间,瘦成一把枯骨。枯得像诗,像禅。真想拿了几枝回去,养于家中。

晚开的荷,不管不顾地开。池中,铁青的莲蓬,饱满的花苞,轻灵的荷花,颓败的朵儿,绘成池中一片多姿多彩的风景。荷的风景。

莲,一池一池的。大的真大,小的真小,簇拥着。

睡莲。

玲珑的叶,似聚似散的,一簇簇堆在水面。粉色的莲,绽开细碎瘦长的花瓣,一朵,两朵,三朵,羞涩地睡在叶儿上。立秋了。零星枯黄的叶,随意散落,白莲花,绿的叶,黄的叶,交错着。蓝莲花静如处子,清幽开着花。

莲花池的荷,实在是美。

假如莫奈在,定会将莲花池的睡莲,古韵,纳入画笔下。

不远处雄伟壮丽的西客站,与湖中的荷,碧绿的叶,遥相辉映,意境深远的景。

湖里是荷,汉白玉栏杆也开着荷。里里外外全是荷。

莲花池,名副其实。

湖中木制小桥深处,尖顶凉亭端坐水中央。一群白发苍苍老者,坐在凉亭下吹啦弹唱。声音掠过湖中的朵儿,叶儿,那些荷啊莲的一点儿不寂寞。

秋去冬来,池中枯萎的荷,屹立寒风中,雪中,定是另一番不朽的风景。

湖边行散。

古池,隐居北京西南,过往的辉煌,历史,丰功伟绩,鲜有人知。很多人看荷,去白洋淀,去圆明园,去更远的远方。它被遗忘,被埋藏在北京大气辉煌的建筑里。然,不忧伤,不抱怨。一年又一年,开着,落着,又开着……

一人多高的菖蒲密密麻麻布满湖中一隅。

水葫芦霸道地铺了一片,开着藕荷色,塔状的花,

摄影爱好者架着一个个相机,等待时机拍照。

湖边凉亭下,老年合唱团慷慨激昂唱着歌。

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石凳上津津有味下棋,观棋。

空地上老年妇女甩着手里的绸缎,尽情舞动。

儒雅风度的老者,站在荷花边,捧着速写本描绘眼前的荷

……

多么闲情,雅致。

去莲花池,闻香,赏荷,也看人,看生活。

更要闻花香。

丰台的古,在花儿上。来丰台,花乡不可不去。随便地走。冬去春来,遍植鲜花,簇簇艳的地方,就是花乡了。

从汉到隋唐,从辽金到元,从明清到今天,花乡历史源远流长。

元《春明禁余录》记载,进右安门外西南,泉源涌出,为草桥河,接连丰台,为京师养花之所。

明《帝京景物略》言,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撒入都门。

清《鸿雪因缘图》说,前后十八村,泉甘土沃,养花最盛,故居民多以养花为业。

古书记载,不难想象,人们挑着花担,进京叫卖繁华场景。一路的花,一路的香,一路的美好。

我家老屋东面紧邻护城河畔,南边与花乡相邻,许是染香的缘故,爷爷酷爱养花。特别是菊花。一院子的菊,深秋,或开在院中,或香在屋里。清晨,阳光倾泻,爷爷小心翼翼,将一棵一棵的花儿装进竹篮里,挑着担子,扶着扁担,一颠一颠向城里走去。向来是,一棵棵花去,一缕缕香回。

邻居的家里,每个院落里面或者墙边,种满了花。最常见月季、牵牛花、小喇叭花、向日葵。偶尔,街坊邻居闲暇时互相造访――赏花。喜欢的,你送我一棵,我送你一朵。那时,不自知,离花乡不远,浸染了花缘。

岁月无情,白驹过隙。老屋不在,爷爷去世三十多载。我却与花结下不解之缘。

园子附近,露天早市,每天清晨,天气尚好,六十多岁的花农沿街卖花。我喜欢看他养的花儿,家中植物黄了叶,栀子不开花,总拿去问题请教。花农不厌其烦解答,热情备至。他说,他是花乡人,养了一辈子花儿。

喜欢插花。单位附近地铁门口,立交桥下,过街天桥上……卖花儿的人是街边一道耀眼风景。她们熟稔花儿的名字,一一道来。熟了,偶尔问及鲜花来自何处,曰,花乡。

花乡,名字真好!花乡,花香。

如若你来,世界花卉大观园,可去。

休闲赏花场所,揽天下奇异花草,聚世界经典园林。植物千奇百怪,花团锦簇,异国风情建筑,经典园林艺术交相辉映,别有风情。约了友人闲逛,看花,拍照。或小坐片刻,一定,醉在香里。

花乡真的是花香。

走在大街小巷,是花香,花影。

特别是,人间四月天,的的确确是花的海洋。

入春,得了空闲,我喜欢漫无目的行走。看花儿,看树,看钻出地面,鲜嫩嫩的青草。野蔷薇开得遍地是,采一捧蔷薇,抱回家,插在花瓶里。街边一层住户花园,蔷薇花顺着栏杆探出来,过路的人,不由自主扭过头去。人间四月,眼睛不够使,只因,大街小巷的花儿,只因,不可抗拒的美。

莲花池千年历史。花乡历史也有几百年。北京最著名的花木之乡,又冠以中国奥运花卉之乡美誉。

所以。所以。在莲花池,闻莲香,在花乡,闻花香。

古香,定要闻的。不刻意,走一走,古韵悠悠。

始建于明代的药王庙,位于看丹村东口。传说唐代孙思邈曾经到这里行医治病,炼丹制药,人们为表达感激之情,修庙纪念。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独具特色,为研究汉文化,特别是汉代丧葬制度,提供重要实物依据。

辽金城垣博物馆,距今八百多年前,金代中都城南城垣下的水关遗址,是考古专业博物馆。

南苑机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场。

哦。丰台,古色古香的地方。

她端居北京西南大地,像一个沉默的,饱经沧桑的老者,沉默不语。像一个隐士,择静而居,潜心修行,深藏不露。像极历经坎坷,阅尽人生的女子,淡泊了心性,寂寞开着自己的花……

走近它,亲进它。你,不能不惊讶。丰台,朴素的外表,隐藏历史的厚重,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一本厚厚的书,搁置在鲜为人知的角落。等你,翻阅。

如果,用一种花形容她,木槿吧,也只能是木槿。

偏于一隅,如此低调,如此内敛,如此静默。由内而外的美,却不自知。

这样的低调,我,喜欢。

深深地,喜欢……

篇2:古韵悠悠意难收的散文

古韵悠悠意难收的散文

【1】

一盏寂寞的冷,浅浅随风。翻阅岁月的书,寻觅思念的湖,风铃荡起的`思绪,叮咚着一湖轻雾。瞭望着醉人的剪影,如梦。轻盈握着一缕月光,慢品月夜的静,一笺痴语弥漫着苍穹,挽着诗意的童话,笑看起舞的流沙,一丝清幽划过指尖,亲吻着朵朵浪花。

胭脂泪,不曾留守,点点殷红染双眸,花落清浅,醉了月儿一弯,漫倚轩窗,独享一室烛光,思绪在静谧处徜徉。花落诗章,点墨成香,万缕柔情在笔尖静静流淌。

晓夜风静,层云弄影,烛花动晚庭。漫步水岸,前世遗失,不忍回首,恐花飞情乱,水榭青烟,点点清愁缀眉间。遥遥相望,心比石坚,何时再相见,一览神飞顾盼。长发披肩,神韵醉千川。云水相连处,轻吟诗卷,泪水飞扬,如此痴情为哪般。

春又还,霞色满天,长亭远,断桥寒,飘渺鸿雁落笺前,柔情怎堪冷雨欺,伏案长叹清音远。袅袅炊烟,翠色山岚,轻依柴扉久,泪水何时干。形单影只寂寥人,枉度华年。

一曲清歌蒙泪眼,一盏清茶叹流年,亭台身影短,水声诠梦难,隔水孤雁,小楼香韵浅,寸心惜翠柳,月影池倒悬,落花蹁跹,瘦影裹薄衫。

月夜风轻,河水微冷,一叶兰舟泊岸,那一季,是谁种植了誓言,温暖了谁的魂魄,那一季,是谁编制了梦想,颤动了谁的心弦。昨夜风情摇曳,今天清泪遮眼。遥望一江渔火,俯身敛起前世遗失的章节,却无法书写相思的句点。

有幸成为知己,定当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云水禅音,指尖动琴瑟,谁人漫步在水岸,曾经,笑语淡墨著蒹葭,嫣然织向往,如今,醉梦芳华,空叹月无瑕。

紫陌红尘叹落花,几度清风吻流霞,漫漫旅途,只盼携手,不畏明月已天涯,与你相依,定当意气风发,笑对坎坷事,四海亦为家。

思绪放牧白云,涟漪层层,荷影暗动,凭栏眺望,浅笑无痕,一帘惆怅浅卷,莫使春初染伤感。月夜无限好,花前盈笑夜渐晓。风淡帘高,倚窗蘸墨任逍遥。梦之深处,桃园正好。暗香盈袖,思念正好。

【2】

清风晨露吻新枝,晓雾弥漫笼炊烟,荷姿摇曳香韵显,漫步水岸弄琴弦。醉倚栏杆望云水,轻吟旧赋人未还,涟漪丛生荷为伴,诗行寂寥谁人怜。

潺潺水声,疏梅弄影,声声长叹,飘过十里长亭。轻叩柴扉,一室青灯,谁人在晚庭,青烟缭绕月未明。暗香浮动处,忧思重重。瘦枝垂弦月,风笼郁葱,流云飞散,寂寞丛生,伊人影,亦无踪。

一笺痴语欲染香,星夜云影覆晚窗,轻捋云鬓酿新妆,奈何桥头吟诗章,翠色难解心头语,皎洁月色绕林长。

思念难书,寂寞辗转欺情苦,泪湿霜染处,拙笔难成赋,点墨成痴,呓语动朱户。情落素笺,不识来时路,幽径林疏,欲离还顾。

野渡寒塘夜茫茫,月吻花蕊愁断肠,点点心事留暗影,寻梦几度云水长,枯枝遥祭西楼月,玉蕊初绽沁馨香。

泪透枕畔,化茧成蝶,旖梦踏歌,朱砂似火。心事散落,一曲料峭,凄惘动眉梢。人无眠,身影暗,星隐,月沉,意阑珊。韵华荏苒,花寄流年。

晓雾漫天,柳絮如烟。一笺难断愁,漫倚轩窗,意难收。香盈痴恋牵玉手,如梦相依情难休,相思瘦影惹离愁,偏恋水岸三分韵,醉眼迷离苦染心。

一阕清词,淡了花香。一曲离歌,弹指微凉。一柱禅香,祈祷梦的悠长。有你相伴,此生无殇。

篇3:悠悠故乡情散文

悠悠故乡情散文

有一种情随风飘,无论你到哪儿,她都会萦绕在你的胸怀,那就是故乡情。

我的故乡山峦起伏,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是一座座山,叠交在一起。到了远处,大有烟锁重楼之势,模糊之中,如梦似幻。故乡位于武夷山,属于丘陵地带。这儿是我生命的开始,我希望这儿也是我生命的终结。

童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纯真无邪,懵懂无知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却多了几许情深与无奈。在故乡的日子,有过许多欢乐。儿时的我对于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我堂兄高我三个年级,他教会了很多东西。故乡有很多竹子,我和堂兄就拿着刀上山砍竹子,把砍来的竹子劈开,然后做成刀与剑、水枪等。当然这些事都是我们小孩参与。削成的刀与剑有长有短,都追求与电视上武侠手上的.武器相似,梦想着自己也拥有绝世武功,拿着长剑来笑傲江湖。

然而快乐之中,却伴着伤痛,爷爷奶奶在我那时候相继去世。那时候父母奔波于生活,他们曾带过我一段日子,在他们的呵护下,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后来我上了小学,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减少了。在我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去世的噩耗相继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爷爷是一个篾匠,他那因为竹子而割破的双手是我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奶奶脾气不好,然而我知道她并不是她表面上那样不近人情。她恼火我的晚归,不许我在门前的小河里玩水。记得又一次我回来得有点晚,她饭都没做,找了我很久,当我回来后,她一边替我洗澡一边打我,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教训。在我的记忆深处是他们清晰的音容笑貌,轻轻拨动我的心弦,望不掉那些逝去情,忧伤漫星星夜。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踏上了求学之路。世事无常,人事变迁,命运总是捉弄人,我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她的怀抱,很多年都没回去过。人在旅途,心路弯弯,我们是人海过客,在流年的细碎里疾掠而过。高考过后,我带着那些眷恋回到了故乡,可是等待我的却是另一番光景。到乡翻似烂柯人,很多人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很多人。我不禁感慨:往矣,石板桥!熟悉的只是那些风景,故乡的老屋依旧,故乡的山水依然。临风听竹韵,别是一番惬意在心头,轻风吹拂着竹叶沙沙作响,陶醉其中,仿佛睡着在醒着的时光。第一天下午,烟雨斜阳,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情却有情。傍晚,一道残阳铺水中。随着水纹而荡漾,空岚寂静,清风无尘。曾经似水盼何年,今天心愿已了。

故乡呀,你在我山野之中,给人以云水禅心。悠悠岁月情,竹叶飞舞如梦来。在春天,映山红应时而绽放,漫山遍野。想想在过去日子里,杜鹃几度红,已经有多少个日月了。以前不能与你相守,之后可能还要分离,但在我的心中,你是不变的港湾,等待我这个游子。有人说,人老后童年的记忆会越发清晰。我想到老后,能坐在故乡的门前,看那雨后飞舞的蜻蜓,欣赏那风牵云动,然后再在这片土地上长眠。

篇4:乡情悠悠散文

乡情悠悠散文

农历三月间,田野飘散着阵阵麦香。是故乡正用麦草结帽辫的季节。

清晨,天边升起第一抹朝霞,四周寂静极了。偶尔一两声鸡鸣,似乎才使这宁静有了生机。一农家小院内,已有一堆小山似的麦杆,刚从水里捞出,湿漉漉的。小凳上,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梳着长长的小辫,低着头全神贯注地编结着,手里的麦杆一跳一跳,仿佛鲜活了似的。顺着手指跳跃,溜出一长串帽辫,盘在地上,仿佛一条卧在脚边的小蛇。

桔红的晚霞里,袅袅炊烟缠绕在房顶,俨然一顶顶白色的草帽,渐渐飘向很远、很远;也似乎呼唤着结帽辫的女孩带走故乡的信息。那飞舞的蜻蜓,歇在小院里,影布石上,怡然不动,而远逝,往来翕乎,似在逗乐。女孩全然不觉,依然编结着帽辫。帽辫一天天变长了,小院里,覆盖着一层层波浪,宛如一顶硕大的草帽。后来,小姑娘变成了我的奶奶。

稻谷飘香的时节,田野一片金黄。此时,田野里,一位小姑娘跨着小竹篮,长长的小辫拖到背上,穿着土布花衣,两眼在田野中搜寻着,她正在拾稻穗。前面,割谷的`一起一伏,仿佛在跳舞;一阵轰响,谷子便“哗哗”落进桶里。一群小雀鸟,四处飞舞着、欢叫着,仿佛一群歌唱家。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黄昏,小姑娘将满满一篮麦穗送到公社的仓库。后来,小姑娘变成了我的母亲。

一农家小院,院中是棵高大的核桃树。山风吹来,树叶发出欢笑声,一片绿草如茵的小草地,仿佛给大山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山中,映着一个小姑娘的身影。她蹲在地上,埋头在打猪草,旁边的背篼,已装满半背篼绿油油的青草。突然,小草中,一株核桃树的幼苗映入眼帘。小姑娘高兴地将独苗连根挖起,小心地和进背篼中。中午,她家的小院,便多了这株小苗。

清晨,小姑娘起床的第一件事,是端着水来到小苗旁,弯下笛浇水,看又多了几片绿叶。

嫩嫩的叶片上,还托着昨夜的露珠,仿佛正在酣睡的婴儿。小苗长高了些,小姑娘又拾来牛粪,挖坑埋在小树四周。傍晚,她常常拿着小板登坐在小树旁,时而读书,做作业,时而唱着一首又一首儿歌。

一年又一年,小树变成了参天大树,小姑娘也成了我的姐姐。

篇5:乡愁悠悠散文

乡愁悠悠散文

近日在翻阅老照片,就像翻出些许陈年“老酒”那样,在心里泛起层层涟漪,那都是叩击心弦的乡愁啊。

看看这张上世纪九十年代乡政府大门、电影院台阶和左前方信用社及李姓住户的当时情景,仿佛一幅就在眼前的电影画面,那样的亲切,那样的“蒙太奇”。记得当时是石芫中学组织学生到石芫潭圩上搞大扫除,也分了一部分学生去当时还设在横溪村一个山窝里面的敬老院给老人们做好事。还记得,我家那个老二也在这伙中学生的队伍里面。一晃,恐怕过去二十年了吧……

除了山头,除了道路,除了风景,更能刻进人们记忆里面的应该是建筑了吧。于是乎,难怪果戈里会动情地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还依旧诉说”,的的确确,没有哪一种文化形态能够像建筑这样,超越时间和媒介的限制,如此长久直接地震撼人类的心灵。一个地区、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幸福与悲痛,都通过建筑记忆起来。嗯嗯,建筑是物化的记忆,是人类沧桑历史和多样文化的积淀。站在一座穿越时间的古建筑前,人们得到的不仅是美学的满足,还能穿透时间的迷雾看见历史的.痕迹,人类的憧憬。我想,这样的农庄山水画面或许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一样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真的,我恨不得将时间老儿夹在腋下,然后融化在微微的狐臭里地久天长……这也难怪我本人每年上山扫墓,都要伫立在屋背岭的高端,拍下沙洲坝及远方的石芫潭,年年都有比较,也有变化的哦。

1998年,那时乡政府执行新任县委领导提出来的“三十九条”,也搞了一个罗氏沼虾养殖基地,我很“看重”滴被选派去当了饲养员,有机会拍下了那个时候的河道,以及在河道里撒网捕鱼的场景。如今,河道还是那条河道,但,捕鱼撒网的见不到了,因为河道里都是废旧家具和漂浮物,怎么能容得下渔网了呢?有的只是用电触鱼的了。于是,我很自然就想到了“替代”这个词――“替代”!这是一个很无奈也很新潮流的词。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能够指望世事可以一成不变呢?!

我依然是这样想的:破旧立新的“替代”、斩钉切铁的“替代”啊!将要把那些铸入灵魂的乡愁也替代掉了。那游子在他乡思故乡的惆怅或念想、那浓浓乡音、袅袅的炊烟,那母亲做的饭菜香、父亲吸的旱烟筒的生烟味,乡间的小路、河里的清流、村口的古榕树、院里的老水井,那庄重的祠堂祭祀、热闹的过年鞭炮、上学时的儿伴追逐、放牛时的田野撒欢……用什么来追逐对故乡的记忆、对家园的眷念呢?

当下社会,物质高度发达,许多人沦为物质的奴隶,或为物所役、或为利所驱、或为名所惑、或为情所困。谁还能顾及家乡文化的生态性流失呢?传统美学的“人本体”与“工具本体”的哲学立场决定了它必然立足于一种“主客二分”“感性与理性二分”“人与自然对立”的美学研究方法,你我均无力逆转。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最起码的就是要留住乡愁: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渺渺炊烟飘来的是乡愁/多少回朝夕枕幕思念着你哟/清清河水是我流淌的泪……

悠悠烛光散文

山城古韵的散文

古风古韵散文组诗

乡水悠悠让我陶醉

风中的花草散文

经典散文:情悠悠

散文汇集《悠悠独木桥》

小河悠悠经典散文

悠悠浅夏散文

岳阳楼上思悠悠散文

古韵悠悠花草乡散文(合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古韵悠悠花草乡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