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天空

下面给大家分享于谦的诗(共含9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于谦的诗

篇1:于谦的诗

于谦的诗

1、《除夜宿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2、《荒村》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3、《咏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4、《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5、《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6、《入京》

手帕蘑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7、《平阳道中》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牙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8、《采莲曲》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

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

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

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常作客。

万里关河归未得,争如池上锦鸳鸯,

双去双来到头白。

采莲复采莲,采莲还可怜。

愿比莲花与莲叶,不论生死根相连。

9、《落花吟》

昨日花开树头红,今日花落树头空。

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

人生行乐须少年,老去看花亦可怜。

典衣沽酒花前饮,醉扫落花铺地眠。

风吹花落依芳草,翠点胭脂颜色好。

韶光有限蝶空忙,岁月无情人自老。

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

莫遣花飞江上去,残红易逐水东流。

10、《北风吹》

北风吹,

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

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

11、《秋闺》

深闺夜胜年,刀尺如冰冷。

缝纫不成眠,辘轳响金井。

12、《惜春》

无计留春住,从教去复来。

明年花更好,只是老相催。

13、《春晓》

昼静暖风微,帘垂客到稀。

画梁双燕子,不敢傍人飞。

14、《古意》

妾颜如花命如叶,嫁得良人伤远别。

别来独自守空闺,夜夜焚香拜明月。

月缺重圆会有期,人生何得久别离。

愿将身托蟾蜍影,照见良人不寐时。

15、《春日登楼》

柳条如翠线,万缕织春愁。

遮断东风路,无缘入画楼。

16、《夏日忆西湖》

涌金门外柳如烟,西子湖头水拍天。

玉腕罗裙双荡桨,鸳鸯飞近采莲船。

17、《暮春小雨》

霏霏小雨不沾衣,细逐斜风密又稀。

好湿香尘粘柳絮,莫教零落送春归。

18、《题画》

江村昨夜西风起,木叶萧萧堕江水。

水边蓼正开花,妆点秋容画图里。

小舟一叶弄沧浪,钓得鲈鱼酒正香。

醉后狂歌惊宿雁,芦花两岸月苍苍。

篇2:于谦简介

北京之战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明军抗击蒙古瓦剌部进犯京师的城市保卫战。

是年八月,明军在土木之役中遭瓦剌军袭击,全军溃败,英宗朱祁镇被俘。败讯传到京师,举朝震恐。皇太后命英宗弟朱祁

钰监国,召集群臣,共商国事。翰林院侍讲徐珵主张迁都南逃。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坚决反对。他说,主张南迁者,罪当斩首!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便去。他针对危局,奏请确立新君,主持朝政,以固人心。并迅速调集各地勤王兵入援京师,誓死抗击瓦剌军,保卫京师的安全。于谦的主张得到皇太后、朱祁钰及大多数朝臣的赞同和支持。经批准,于谦将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的运粮军,全部调进北京。有了这些人力和财力条件,京师人心渐趋安定。八月,于谦升任兵部尚书。为了进一步稳定人心,在百官的强烈要求下,招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被抄家灭族,他的三个爪牙被激怒的百官打死在殿廷上,人心大快,主战派的正气得到伸张。九月,群臣合请朱祁钰即皇帝位。几天后,朱祁钰即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以次年为景泰元年,他就是明景帝。景帝登位,使瓦剌借英宗要挟明廷的阴谋破产,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十月初一日,瓦剌军分三路大举进攻京师。东路军2万人从古北口方向进攻密云,作为牵制力量。中路军5万人,从宣府方向进攻居庸关。西路军10万人由也先亲自率领,挟持英宗自集宁经大同、阳和(今阳高),攻陷白羊口(今天镇北)后,挥师南下,直逼紫荆关。明廷得知瓦剌已向京师逼攻,立即戒严京城。初五日,诏诸王遣兵入卫。初八日,景帝命于谦提督各营兵马,将士皆受其节制。刘安、王通被赦出狱,协守京师。初九日,也先抵紫荆关亲自督战。投降瓦剌军的明朝宦官喜宁熟知紫荆关关防部署,引导瓦剌军偷越山岭,腹背夹攻关城,守将韩青、孙祥战死,紫荆关被攻破。瓦剌军便由紫荆关和白羊口两路进逼北京。

明廷召集文武大臣商讨战守京师策略。京师总兵官石亨提出:“毋出师,尽闭九门,坚壁以老之。”于谦认为不可,面对强敌,不能示弱,主张到城外背城迎接敌人,将22万大军列阵于京师九门之外。石亨和范广镇守德胜门(位于城北西侧);都督陶瑾镇守安定门(位于城北东侧);广宁伯刘安镇守东直门(位于城东北侧);武进伯朱瑛镇守朝阳门(位于城东南侧);都督刘聚镇守西直门(位于城西北侧);副总兵顾兴祖镇守阜城门(位于城西南侧);都指挥李端镇守正阳门(位于城南);都督刘德新镇守崇文门(位于城南东侧);都指挥汤节镇守宣武门(位于城南西侧)。于谦身先士卒,到防守的重点德胜门亲自督战。军阵布署完毕后,“悉闭诸城门”,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于谦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顺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英宗置于德胜门外空房内,企图迫使明军献城。于谦暂隐主力,采用小部兵力处处袭击,搅乱敌军。当天晚上,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北迎击瓦剌军,杀敌数百人,军威大振,迫使瓦剌军不敢贸然进攻。也先采纳喜宁的建议,借议和诱于谦等人前往迎驾,乘机擒获,明军将无首而溃。于谦一方面派王复、赵荣去瓦剌军营进见英宗,另方面针对朝廷有些人想议和的心理提出,现在只管备战,其他一概不闻。也先议和的阴谋没有得逞。十三日,也先集中主力进攻德胜门。于谦早料到瓦剌军可能要从这里进攻,就派石亨预先埋伏于德胜门外道路两旁的空房中,明军只派少量精骑迎战瓦剌军。接战后,佯装败退,瓦剌军以万余骑追来。待瓦剌军进入明军伏击圈时,范广出敌不意,指挥神机营突发火炮、火铳,同时,石亨所领伏兵突起夹攻。瓦剌军大败,有“铁元帅”之称的也先的弟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身亡。瓦剌军又转攻西直门,明守将都督孙镗率师迎接。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明军斩敌前锋数人,迫其北退,孙镗又率军追击。瓦剌军合围孙镗,孙镗尽力拚杀,一度退到城边。幸高礼、毛福寿和石亨率兵前来增援,瓦剌军三面受敌,被迫退去。这次战斗后,于谦根据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新作了部署,加强了西直门和彰义门之间的军事力量,命毛福寿于京师西南各要口设置伏兵,以待策应。将领之间要加强联系,互相应援。瓦剌军在德胜门和西直门受挫后,又在彰义门发动进攻。于谦命武兴、王敬、王勇率军迎战瓦剌军。明军神统、弓矢、短兵前后相继,挫败了敌军的前锋。但明军自己也乱了方阵,瓦剌军乘机反击,明军败退,武兴中流矢死。瓦剌军追到土城,土城一带的居民,掷砖投石,阻遏了瓦剌军的进攻。明援军赶到,瓦剌军仓皇逃走。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京师旦夕可陷。但经过5天的激战,明军屡获胜利,士气旺盛。瓦剌军屡败,士气低落。而进攻居庸关的5万瓦剌军,因天大寒,明守将罗通汲水灌城,墙壁结冰,瓦剌军无法进攻。经过7天的战斗,瓦剌军的进攻均被击退。罗通三次出关追击,斩敌无数。也先又听说明援军将集,恐断其归路,遂于十月十五日夜下令北退。于谦命明军乘胜追击,二十四、二十五日明军在霸州(今河北霸县)、固安等地大败瓦剌军。各地人民因不堪瓦剌军的骚扰,也组织起来进行袭击。明军夺回了瓦剌军沿途掳获的许多的百姓和财物。至十一月初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围解。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也先退走后,声言要送英宗回朝。明廷内部出现了议和妥协的苗头。于谦沉着谨慎,指出也先的阴谋在于借此向我索取财物,万万不能中敌人的奸计,申戒各边镇将帅要一如既往地做好防御工作。也先在景泰元年(1450年)的几次侵扰边寨均被明军击退。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力量,于谦又对京军三大营进行了改编。明朝边疆和京师防守力量的增强,使也先无隙可乘,也先利用英宗进行诱降、胁和、反间的政治阴谋又被明朝识破,拒绝与他议和言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也先于景泰元年八月无条件将英宗送回北京,恢复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这充分显示了于谦领导明军抗击瓦剌军、保卫京师的彻底胜利。英宗回到北京后,当了名誉上的太上皇,幽居南宫。

点评:此战,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领导明朝军民打败了瓦剌军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保住了京师,使明朝在军事上转危为安。京师保卫战的胜利,除了军民的支持外,于谦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杰出的指挥才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胜不骄,败不馁,临危不惧,自始至终保持清醒头脑,果断沉着,迫使敌军在武战不胜、求和不成的条件下就范。他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因而能做到“片纸行万里,无不惴惴效力”。 在战术上,于谦采用的将守军置于城外、做背水一战的防御战法,在古代城邑中还是第一次。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篇3:春晚于谦

12月15日,央视春晚进行了终审,之前参加过前三次审查的诸多老面孔悉数亮相。今日,有最新消息称抛弃搭档郭德纲的于谦在此次春晚上将与肖剑搭档演出小品,而另一方面,记者也获悉昨日未见露脸的曹云金,节目的去留成迷。

按照昨日露脸来看,最终参审的节目共有12个。在一、二、三审中亮相过的明星大多都现身终审现场。

参与过一审的苗阜和王声、乔杉和修睿、孙涛和邵峰,

二审现身的冯巩、蔡明、潘长江、于谦、岳云鹏、孙越、闫学晶,

三审中的侯勇、郭冬临、刘亚津、马天宇、关晓彤、叶逢春、马朋等都悉数亮相终审。

此前二审时曾曝出于谦将抛弃郭德纲,“单飞”演小品的消息。而今这则传言已经坐实。从昨日审查的结果来看,于谦今年将搭档肖剑,一同出演一个以阅兵为主题的小品。而有媒体也报道称,为谋求节目好的效果,肖剑也是春晚导演组特地帮于谦找寻来的搭档。

除此之外也发现,在昨天参加审查的诸多熟悉面孔中,有几位笑星是没有露脸的,这其中有消息称李菁、谢娜的节目以及沈腾的节目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参与审查的,而曾参加过一审的曹云金和刘云天最终却没有露面也没有任何消息。

对此,腾讯方面也试图向曹云金方面进行求证,而对方的工作人员的态度也着实令人玩味。据他们讲,曹云金和刘云天并没有接到导演组的终审通知,“还不知道导演组的最终安排。”节目到底是被毙还是另有新的打算,记者并未从其口中得到确凿回复。

从目前来看央视猴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审查工作已经完成,下次再亮相将进入联排阶段。

篇4: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及赏析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及赏析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篇5:给于谦的一封信

致于谦:

很抱歉,未能早点给你来信很抱歉,未能用你所熟悉的语言;很抱歉,要告诉你一些悲伤的消息。

必须要告诉你的是,明朝已经灭亡了,取代而之的是清,随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即中国。你誓死保卫的.明朝,被记录在一本本子里,称为《明史》,而你所用的语言则被另一种称为白话文的语言代替,就是我现在用的语言,但你大可不必担心什么,因为伟大,是永远不会被埋没,被替代的。

孔子的伟大形象屹立千年而不倒,岳飞的精忠报国流传千世而不衰,你的正直无私也会被时代传诵。

土木堡之变后,你未退缩,而是担起了一个大明子民所应承担的责任,勇敢迎了上去,无所畏惧,因为你知道,你身后有国家,有子民,你担负的,是国家的兴亡。

你赢了,赢得很彻底,保卫了祖国,保卫了子民,大明开始稳定地发展着。但世上总是有小人存在的,而小人,总是不允许伟人存在。

夺门之变后,徐有贞掌握大权,无耻地杀害了你,杀了一个全身心为大明着想的人,我想,当时你必定会难过吧。

其实,你大可不必难过,公道自在人心,不久,徐有贞覆灭,“还乡团”走向灭亡,而这一切的发生,只因公道二字。

沧海横流,方显你英雄本色,即使再过千年,无数浮华尽去,你依旧会站在人们的心里,因为你的精神还在,一直都在。

篇6:于谦的名言名句

于谦的名言名句

1、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2、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旧为忠家。

3、唇齿相依关共运,戚欣与共胜天伦。

4、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

5、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6、芙蓉好颜色,可惜不禁霜。

7、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8、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

9、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

10、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

11、百年寿限不准有,百年计划不可无。

12、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14、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1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6、戒太察,太察则无含弘之气象。

篇7:于谦故居行作文

于谦故居行作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出发去了于谦故居。一路上,我兴奋极了,一直蹦来蹦去的。

我们从一个小门进去,看到了一个很小的天井,阳光从上面撒下来,一直撒到我的身上。天井前有三个小房间――一间不大的厅堂和两间很小的房间。再往里走,有一个方形的小池塘,里面有几条红鲤鱼。在小池塘的一角有一个小亭子,我仿佛看到了于谦在小亭子里久久地沉思……

我忽然想起了一首古诗的作者就是于谦。这首诗就是《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于谦愿意为国家献出全部的力量,不惜生命的精神。我对于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缠着爸爸,要他讲于谦的故事。爸爸没办法,只好讲起了于谦的`故事:于谦是一个民族英雄,从小就立志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于谦做官后勤政爱民、清廉刚直,不说奉承话。后来被奸臣陷害,老百姓全都出来为于谦求情。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谦保卫首都的故事。在“古木堡之变”后,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包围北京。很多大臣怕了,想迁都到南京去。于谦坚决反对,带领军队赶走了侵略者。

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树立远大志向,并坚持努力。

篇8:于谦祠三年级作文

于谦祠三年级作文

今天早上,我来到于谦祠。刚进门我就觉得景色宜人。我首先看到一座桥,桥的周围有一大片草坪和树林,还有一座大院子,院子里古色古香真漂亮啊!

院子里的两张桌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哇!那么漂亮的团扇上海画着栩栩如生的兰花,还有两块拓印器材。我突然听见爽朗的笑声,就对老妈说:“老妈我去看看。”于是我沿着小道一溜烟地跑了过去。来到声音发出来的地方,原来是一些大哥哥大姐姐在聊天。我也顺便看了一下犀牛的简介,就在这时我听见一个人在叫我的名字,于是我问:“是谁在叫我?”“是我。”苏子琪从大厅里探出头来说。我觉得无聊就拿出自带的`《哈利·波特与密室》来看。我问苏子琪:“你要看吗?”她说:“不用了。”我突然听见哥哥姐姐们说要组队,于是我对苏子琪说:“我和你组队吧?”正说着,其他小朋友就陆陆续续地来了。讲解员阿姨让我们到大门口集合,她说她先给我们讲解,然后去找信封闯关。

漫长的讲解时间终于结束了,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四处寻找着信封。“一张。”“两张。”“一张。”太好了,找到四张。我又四处张望了一番,确定了没有以后才回去。妈妈和姐姐在我去找信封的时候已经答好了题目。于是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阿姨又带我们去画团扇。我画了两张兰花和一只胖胖的虾。画好团扇我又去拓印古文。

最后我许下了新年愿望,又写下了明年的祝福。今天真有意义。

篇9:两袖清风的于谦演讲稿

两袖清风的于谦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廉政小故事是“两袖清风的于谦”。

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代清官,人称“于龙图”、“于青天”。

于谦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4岁就能赋诗、15岁成了秀才,被称为“神童”。于谦仰慕诸葛亮、文天祥等杰出人物,写诗赞颂他们报效国家、廉洁公正的操守,以他们为自己的楷模。正是在这些先贤精神的激励下,少年于谦立下“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宏志,17岁时他写下一首流芳百世的佳作《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于谦为官以“廉洁公正”闻名。“两袖清风”的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一次,他要进京办事,一些同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带上土特产,也是送个人情啊!”于谦听后,哈哈大笑,举起双袖风趣地说:“谁说我什么也没带?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一首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天朝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是“两袖清风”便作为为官清廉的成语而千古流传。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任兵部尚书,成为“救时宰相”,在国家危乱时力挽狂澜,可谓位高权重,但他仍过着衣无锦绣、食不兼味的简朴生活。他常言“钱多自古坏名节”、“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他外出时摈弃前呼后拥、耀武扬威的官场恶习,既无锣鼓旗仗、又无卫兵开道,深受百姓爱戴。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英宗皇帝以“莫须有”罪名,将年届六十、清白一世的国之栋梁于谦杀害,重演了当年岳飞的'悲剧。京城百姓无不失声痛哭、诅咒奸党。抄于谦家时,人们发现,这位一品大臣竟然“家无余赀,萧然仅书籍耳”! 一位功业盖世的国之重臣竟清贫到这种地步,其德行操守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于谦死后被安葬在杭州。西子湖头,三台山麓,筑起了一座新坟,这座坟墓犹如一座壮丽的纪念碑,和岳飞墓遥相对应,为妩媚如画的西子湖平添了几分悲壮豪迈的英雄气魄。西湖有甲天下之美,有一首诗是这样赞美它的:“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诗中的“岳于”指的是岳飞和于谦,说因为在西湖埋葬了这两位英雄,西湖才显得如此美。可见人的美名是可以与美景永存的。

纵贯于谦一生,他毕生的心力、年华都化作了熊熊炭火,散发着光和热,骨气、灵魂经受了烈火的考验,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诺言。他那刚直不阿的精神,廉洁公正的高尚品质,一直受到后人们的怀念、崇敬、爱戴和拥护。

给于谦的一封信

于谦《上太行》阅读答案

郭德纲于谦相声台词

明代文学家于谦的经典诗词

于谦祠的秋色写景作文800字

冬至诗

顾城诗

上官婉儿诗

写景诗

感言诗

于谦的诗(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于谦的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