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今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共含15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今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篇1: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因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须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例如,牛顿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科学家,在高一一开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牛顿的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从而消除了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他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同时,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消除对已有物理知识来源的神秘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懂得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既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也受到物理学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任何一部分物理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可靠的、精确的、可重复的实验是物理学中决定一切的基础。因此,了解物理学史可提高人们进行科学创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居里夫人为研制放射性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平民法拉第”,亚里士多德富有批判和怀疑精神等。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不惜生命,不慕利禄,不怕权威,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按规有的形式和体系来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弟、愣次和麦克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弟电磁感应、愣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三、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对磁角的论述,《论衡》中关于简单电现象的记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灿烂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极为特殊的密切关系,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概念、定理、定律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物理学发展历史,阐明概念、规律。结合物理学特点,进行物质第一性、物质的运动性和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我们就可以把“新生事物不可战胜”这一哲学观点渗透进去,讲到万有引力定律时可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观点渗透进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技所必需的系统的物理知识,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科学既是一种人类的知识体系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和探索过程,而通常的科学方法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许多科学家就是从对本学科的历史研究中,开始自己的创造活动的,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不仅牛顿如此,凡是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都是善于批判和继承的,学习物理学史有助于活跃思维,增强胆识,使学生更自觉地继承前人的事业,有效地进行学习研究,从今年秋季开始,高中课程设置已将“研究性学习”纳入新的课程体系,通过物理学史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有目的的渗透物理学史,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篇2:[初中物理]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初中物理]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须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例如,牛顿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科学家,在高一一开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牛顿的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从而消除了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他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同时,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消除对已有物理知识来源的神秘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懂得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既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也受到物理学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任何一部分物理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可靠的、精确的、可重复的实验是物理学中决定一切的基础。因此,了解物理学史可提高人们进行科学创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居里夫人为研制放射性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平民法拉第”,亚里士多德富有批判和怀疑精神等。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不惜生命,不慕利禄,不怕权威,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按规有的形式和体系来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弟、愣次和麦克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弟电磁感应、愣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三、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对磁角的论述,《论衡》中关于简单电现象的记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

[1] [2]

篇3: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的作用

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的作用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当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须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论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

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按规有的形式和体系来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高二年级“磁潮和“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弟和愣次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弟电磁感应、愣次定律、磁通量等关键点的把握。

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对磁角的论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灿烂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概念、定理、定律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物理学发展历史,阐明概念、规律。结合物理学特点,进行物质第一性、物质的运动性和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我们就可以把“新生事物不可战胜”这一哲学观点渗透进去。相对论的建立打破了统治三百年之久的牛顿时空观,开辟了物理学新领域。但是,在相对论最初提出来的时候,并没有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承认,反而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甚至出现对爱因斯坦进行声讨和人身攻击的事件,然而,真理是不可战胜的,不管反对的势力如何强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和实践日益证实了相对论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今天,它被广泛应用于天体物理学、字宙学和原子核物理,而目不断被实验所证实。

篇4:浅谈高职普通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意义

浅谈高职普通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意义

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物理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全面的物理教育的诸多途径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职物理学教学中进行物理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 者:魏亚辉 翟贺娟  作者单位:魏亚辉(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翟贺娟(驻马店第二高级中学)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物理学史   高职   物理教学   人文教育  

篇5:将生活引入教学

将生活引入教学

将生活引入教学

周丽杰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学进一步的认识,学校和家长们关心的不仅仅只是儿童的学习和身体,同时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更为关注。低年级的儿童处于一个塑性很大状态,这不仅包括他们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也还包括了我们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场所适应性、社会性等各种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必需的基本心理素质。所以,低年级的儿童教学不仅只是简单地授于学生们知识,而是包含了如何教育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健康的人。

国外的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由注意、感知、理解、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要素的产生和发展构成;其中,注意力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基础。然而,对于儿童,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整节课集中注意力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排除分散儿童注意力的各种干扰因素,从而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就尤为重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首先,儿童掌握本国语言并不是通过正规学习而得到的,而是在生活中掌握的。这一为人所熟知的例子说明,语言是通过生活来掌握的,对于该阶段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新的语言知识也较在正规学习中得到的'语言知识容易。

其次,可以注意到这一时期的儿童喜欢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也就是常说的“过家家”。这是因为该阶段的儿童在心理上处于一种过渡阶段,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行为以模仿为主;在社会生活中,从以自己为中心过渡到以集体为中心,从单一角色过渡到多重角色的扮演。在这种模糊的认识中,模仿成人和希望被认为是成人的愿望讲支配他们的一定行为。

有鉴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引入了一些游戏和小剧等模拟生活形式,顺应他们的心理需要,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要安排一次英语短句比赛。虽然低年级学生英语词汇不多,但他们能很好的借助道具、眼神和身体动作,来辅助完成表演。

如在“In the morning”这一单元后,我们的表演要求就是:把一天从早晨醒来到上学这一阶段的生活用英语表演出来。每个小组四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Jimmy、 Betty ,为了表现的逼真,学生们带来了牙刷、口杯、梳子、闹钟、牛奶、面包和鸡蛋等道具,甚至还有妈妈用的围裙。

当演出开始时,随着闹钟音乐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精彩的表演。除了新学的单词:起床、刷牙、洗脸、梳头、吃早点、去上学,他们主动地选用了课文中的歌曲来伴奏。这样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泼。

在剧中,每个同学的对话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刚学到的知识,并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所以都很认真的对待演出。而且,在演出后他们也很有成就感。而没有走上台的同学也被带动,纷纷举手表示下次要演。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思想,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开始就应将英语当作交际的工具来使用。语言教学过程实际就是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从而进入到生活场景之中。

另外,借用电教媒体创造生活情景也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 ,避免大脑皮层的疲劳,从而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讲“早餐”一课时,我为学生们选了迪斯尼英语中的片段,由于是动画,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跟着说起来。当片子放完之后,我逐一掏出袋子里的牛奶,三明治时,他们竟能脱口而出:milk., sandwich 。有的甚至能说出:“I have milk for breakfast.” 这样完整的句子。可见学生已在无意之中已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每次上课时,我除了带上有关的一些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图片等,还会注意一下自己的衣着。我知道一走进教室,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刻会集中到我的身上。比如说,在讲“小狗”那一课时,我穿了一套印有'snoopy'的短衣、短裤。虽然显得幼稚一些,但生活的气息却浓厚了许多。

总之,我希望在传授学生们知识的同时,也希望潜移默化的使他们健康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而在日常的游戏和生活中,也能使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在两个方面同时进步。

篇6:将生活引入教学

将生活引入教学

将生活引入教学

周丽杰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学进一步的认识,学校和家长们关心的不仅仅只是儿童的学习和身体,同时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更为关注。低年级的儿童处于一个塑性很大状态,这不仅包括他们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也还包括了我们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场所适应性、社会性等各种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必需的基本心理素质。所以,低年级的儿童教学不仅只是简单地授于学生们知识,而是包含了如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健康的人。

国外的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由注意、感知、理解、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要素的产生和发展构成;其中,注意力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基础。然而,对于儿童,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整节课集中注意力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排除分散儿童注意力的各种干扰因素,从而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就尤为重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首先,儿童掌握本国语言并不是通过正规学习而得到的,而是在生活中掌握的。这一为人所熟知的例子说明,语言是通过生活来掌握的,对于该阶段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新的语言知识也较在正规学习中得到的语言知识容易。

其次,可以注意到这一时期的儿童喜欢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也就是常说的“过家家”。这是因为该阶段的儿童在心理上处于一种过渡阶段,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行为以模仿为主;在社会生活中,从以自己为中心过渡到以集体为中心,从单一角色过渡到多重角色的扮演。在这种模糊的认识中,模仿成人和希望被认为是成人的愿望讲支配他们的一定行为。

有鉴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引入了一些游戏和小剧等模拟生活形式,顺应他们的心理需要,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要安排一次英语短句比赛。虽然低年级学生英语词汇不多,但他们能很好的借助道具、眼神和身体动作,来辅助完成表演。

如在“In the morning”这一单元后,我们的表演要求就是:把一天从早晨醒来到上学这一阶段的生活用

[1] [2]

篇7:高中物理学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3)和高二(14)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出全勤,干满点,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和业务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学工作者。现本主要针对高三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认真分析和研究近三年的考试说明,研究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卷。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把握高考的特点,使复习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如:①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很多学生格式混乱,方程不规范,满篇数学符号等,这些问题都及时纠正,否则造成会做而丢分的现象。②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一环套一环,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即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利用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③不完全放弃教材,注意回归教材,特别是热、光、原三部分要强调学生看书。④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要编成动画,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难度。⑤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满堂灌。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能力的考查。每一章节都有这样的题目,本人注意挖掘,特别是电学部分,这样的题目较多,高考考查的比率也较高。

4.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5.注意物理学特殊方法的训练,如:对称法、守恒法,可逆思想,整体与隔离,矢量三角形法,图像法,等效法等训练。强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从中体会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的优劣。

总之高三物理复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更好地提高高三物理的复习工作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篇8: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物理学史的

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物理学史的整理

一、物理学史提升科学素养的教育价值之分析

物理学史对实现新课程的整体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可以让学生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人性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应该重视物理学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

若从高中物理课程整体目标的三个维度来全面审视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物理学史在实现新课程整体目标中的功能总结如图1。

高中物理课程三维目标

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养育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

过程与方法

●形成正确的知识观

●理解科学的探究本质

●学习科学方法和训练科学思维

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领悟物理学基本思想

●认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加深理解物理知识

图1高中物理课程三维目标与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

二、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物理学史内容的分类

新教材物理学史分类如下:

A、物理学家的生平简介,名言警句、趣闻轶事等;

B、中国古今科学技术成就,以及非主流西方的人们,如阿拉伯人、印度人

等作出的科学技术成就;

C、重大发明和发现,重要实验和概念规律;

D、物理学派假说间的争论;

E、科学方法的介绍;

F、对理论的评述,主要针对理论的局限性的介绍;

G、重大发明和发现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重要影响;

H、科学和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新教材中物理学史内容的初步整理

表2新教材中物理学史内容的初步整理

模块

页码

题目或内容

在教材中的位置或栏目

4-5

顽童对达・芬奇、伽利略、斯科特的议论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1

庄子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1-8

各类发现以及发现举例列表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9

亚里士多德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9

霍尔顿对力学的评语

章首语

13

我国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

习题

19

费恩曼的“笑话”

说一说

19

速度与现代社会

STS

33

普朗克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48-5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正文

51-52

从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学和社会

STS

53

恩格斯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59

提及胡克发现胡克定律

正文

60

蒲柏生平及诗句

页首、页脚批注

72-73

牛顿第一定律

正文

82

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

科学漫步

83

1960年第11 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SI 制

正文

95

丁肇中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96-98

实验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正文

100

密立根实验

正文

109

3本有关书籍

课外读物

1

劳厄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2-3

追寻守恒量

正文

27-28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正文

31

基尔霍夫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61

拉普拉斯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62

行星的运动

正文

64-66

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

科学足迹

66

哈雷跟踪彗星

习题

67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正文

69-71

万有引力定律

正文

73

发现天王星、海王星

正文

73

李政道谈物理学的普适之美

旁批

74-76

宇宙航行

正文

76-77

黑洞

科学漫步

79-82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正文

80-81

时间和空间是什么?

科学漫步

83-84

牛顿的科学生涯

科学足迹

87

4本相关书籍书

课外读物

87

2个推荐网站

推荐网站

3-1

1-3

爱因斯坦“统一场理论”研究的溯源及其后继发展

致同学们

1

皮特・梅瓦达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1

牛顿的名言

章首语

2

东西方对静电的研究

正文

4

正电子的发现

页脚批注

5

密立根首度测得元电荷的电量

正文

6-7

库仑定律

正文

10

硒鼓名称的解释

页脚批注

11

牛顿不赞成超距,法拉第提出“场”概念

正文

15-16

法拉第和场的概念

科学漫步

36

密立根实验――电子电荷量的测定

科学足迹

37

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

科学漫步

39

塞格瑞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83

麦克斯韦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84

中国古人对磁现象的研究

正文

84-85

电流磁现象的发现

正文

85

安培对磁体和电流、电流和电流之间作用的研究

正文

86

指南针与郑和下西洋

STS

89

特斯拉简短生平和主要贡献

图片附文

89

地球磁场与古生物学

科学漫步

92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正文

101

洛仑兹简短生平和主要贡献

图片附文

106-107

提及阿斯顿发明质谱仪并发现氖20 和氖22

正文

109

霍尔效应

课题研究

110

5本相关书籍

课外读物

110

2 个相关网站

推荐网站

3-2

1

格拉斯与法拉第的对话

章首,页首

2-4

划时代的发现

正文

4-5

科学发现的`启迪;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

科学足迹

10-11

提到法拉第、韦伯和纽曼等人的工作

正文

17

提到楞次发现楞次定律

正文

21

法拉第展示圆盘发电机,与一贵妇人的对话

习题

33

恩格斯的话语

章首,页首

51-52

输电新技术

科学漫步

52-53

大面积停电引发的思考

STS

55

李政道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55

勇气号火星登陆

章首

69

机器人

科学漫步

3-3

1

王竹溪话语

章首,页首

1

古代原子论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

章首语

3

宾尼斯等人因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而获诺贝尔奖

页脚批注

7

佩兰研究布朗运动实验记录

说一说

13

伽利略的温度计

插图

13

提到1960 年国际计量大会有关温度单位的规定

正文

14-15

形形色色的温度计

科学漫步

19

彭罗斯的话语、凡尔纳的插图,和他们的生平,

章首页

21

提到玻意耳、马略特各自独立发现玻意耳定律

正文

37

惠勒的话语及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42

能记忆“形状”的合金

科学漫步

48

液晶极其各种特性的发现

正文

57

气体的冷却

科学漫步

59

埃姆顿的话语和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60-61

焦耳的两个代表性实验,附焦耳生平以及主要贡献

正文

64

探索热的本质

科学足迹

66-67

发现能量守恒定律,泡利、费米利用它发现中微子

正文

67-68

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正文

68

一个历史上的“永动机”模型

说一说

72

开尔文提出热二定律

正文

70

克劳修斯提出热二定律

正文

79

能斯特提出热三定律

科学漫步

3-4

1

费恩曼的话语和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15

傅科摆的演示

图片附文

17

惠更斯研究单摆得出其周期公式

正文,附图

23

达・芬奇的话语和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33

历史上第一次测水中声速

习题

34

惠更斯提出惠更斯原理

正文

44

多普勒效应的发现

正文

49

托马斯・杨的话语和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50

人类认识光的本性的简单历程

正文

55

杨氏干涉实验

正文

66

泊松亮斑

科学足迹

67

X 射线衍射与双螺旋步

科学漫

81

爱因斯坦的话语和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81

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

章首语

82-84

电磁波的发现

正文

91

无线电通信

科学足迹

92-95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正文

101-102

寻找地外文明

科学漫步

103

尸佼的话语和生平

页首,页脚批注

104-105

相对论的诞生

正文

106

麦克耳孙-莫雷实验

正文

113-114

狭义相对论出现的前夜

科学足迹

119

验证广义相对论,在日全食时观察光在引力下弯曲

正文

119-120

科学家对宇宙的研究

科学漫步

3-5

篇9: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地位论文

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地位论文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逐步养成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习惯、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差别、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强调认识和领悟科学的本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可见,高中物理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从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领悟到科学事业的本质特性,体会物理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深刻地理解物理学与人的存在关系,以及科学的发展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在高中物理学中加强物理学史教育,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把物理知识的逻辑展开与物理学认识的历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物理教学过程设计成是把“凝固的文化激活”的过程,把文化传播和学习转化成为历史上的创造者与今天的文化学习者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本来面目的态度去认识世界,确立物理学的'历史意识,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物理学史中有不少伟人,他们都为了揭示自然真理做出过巨大贡献,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得不否定这些先辈们的某些错误结论和不正确猜想。亚里士多德的很多物理知识,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被人们接受了上千年,但伽利略通过“斜面小球滚动”实验的理想化分析,正确认识到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力的维持,从而让人们知道亚里士多德也有错误的认识;关于光是波动说还是粒子说的争论,有很多科学家都参与其中,经典力学奠基人牛顿就是粒子说的代表,但当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成功时,这位物理巨匠也不得不承认光的波动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提出原子的“枣糕式”原子模型,但当他的学生卢瑟福发现“α粒子散射”实验后,他的“枣糕式”原子模型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这一实验现象,为此学生卢瑟福的“核式”原子模型取代了老师汤姆逊的“枣糕式”原子模型……这众多物理学史一定能让学生明白,在科学真理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在这里,只要你努力探索,科学的大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不论你多么渺小,都将获得人们的肯定和赞许。

新课改下的物理学史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学习理科,已经不只是能做几道练习题,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知识来龙去脉,知道知识的产生,发现,以及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才是课改的真正目的。可见,学好物理学史在这一点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效果,所以在此建议各位物理教师和学生不能轻视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地位。

篇10:工科院校物理实验课程物理学史的引入

工科院校物理实验课程物理学史的引入

阐述了将物理学史引入到工科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践中的`操作及效果.以求找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更好的培养工科学生实践素质的途径.

作 者:刘振 李成龙 张洁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安徽淮南,23 刊 名:黄山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年,卷(期): 11(5)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工科院校   物理学史   物理实验教学  

篇11:论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辽宁省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 马 进

【摘 要】透过物理学史的介绍和学习,从著名科学家的经历与他们卓越的科学研究中,让学生体会物理这一学科的科学价值,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并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让我们教师从中归纳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物理学;物理教育;教学方法

一、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是严谨抽象的,而且还有一点枯燥乏味,尤其是其中还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这样对于普通的读者普及物理学知识,难度就显得大了一些,如果通过史话的方式,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从物理学家的个人奋斗,从物理学解释那些奇妙的自然现象,从物理学在工农业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提炼,从物理学研究成果的展示,用通俗的说话的方式谈一谈物理学历史上所发生的那些往事、故事,趣事、重要的事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我们推广和普及物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来说也是受益匪浅。著名哲学家马赫认为:物理学史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科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二、如何在教学中应用物理学史

(1)物理学史的渗透可以以问题为线索来引入物理学家的轶闻趣事或者以往物理学家研究的过程或片断,可以是大篇幅,也可以是几句话,甚至一幅图等,此举不仅可以缓解学习者的学习疲劳,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接近科学,增加物理学对学生的亲和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具有洞察力;还可以使他们以一种移情的方式设身处地体验以往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麦克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但在课堂渗透时,千万不可为了迎合学生们的需要而讲大量的科学家轶事等等,这样会喧宾夺主,冲淡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不能为了引入史料而引入史料,如果没有必要引入时,就不引入。既要注重与课本结合,注重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同时还要言简意赅。适时、适当、适度地的进行课堂渗透是一种有效的进行物理学史教育的主要途径。

(2)根据课程的需要也可以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原子物理的时候,原子本身就非常小,用肉眼根本观察不到它的结构,只能是抽象地去想象,讲解就非常的乏味,学生也不好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加上原子物理学史,对知识掌握和理解就容易多了。18,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再分,还有复杂的内部结构,他就把原子想象成了一个枣糕模型,原子核就是蛋糕,电子就像枣镶嵌在原子核上。过了二十年,英国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用氦核散射实验证实了枣糕模型不成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的直径数量级比原子核直径数量级大十万多倍。把原子比作足球场,原子核也就是放在足球场中心的一颗绿豆那么大,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使学生很形象地知道了原子的结构。后来密立根又测出了电子电量,卢瑟福又发现质子,又认识了原子核还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1939年,德国的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1942年,费米等人在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人类在原子物理上发展迅速,到1952年第一颗氢弹爆炸,人类在物理上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在给学生讲这些物理学史时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在还原那些重要的历史足迹的同时又很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规律并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广泛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物理学史教育真正实践在课堂教学中。

三、广泛开展学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现在常常用“物理”一词作为“物理学”的简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研究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从宏观到微观,无论处于低速还是高速的运动状态之中,它们所产生的最普遍的现象和最一般的规律,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由于轻视物理学史教学的结果,使目前学史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一般仅限于讲故事,这显然不符合学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必须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学史教育,有计划地组织物理教师在实践中大力开展学史教育研究,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适当补充引入科学史料,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学科素质教育的目的。

物理学的发展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百年,但是却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几次巨大的科学革命,其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其中汇集了古人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人们发现过程中的艰辛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人们在探索规律认识规律的过程中留下的实践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也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大兴趣。

【参考文献】

[1]田蕾。中学物理引入物理学史的实践[J].内蒙古教育,2009,(9):23.

[2]薛雷红,石永先。“准历史法”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11B):57.

篇12:物理学史中的趣闻安庆怀宁

物理学史中的趣闻(安庆怀宁)

物理学史中的趣闻(安庆怀宁)3月20日 现行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三册课本涉及许多物理学家的名字。如课本P311上“玛丽.居里(1867~1934)和他丈夫皮尔埃尔.居里(1859~1906)……”,P322中“1932年约里奥.居里(1900~1958)伊丽芙.居里(1897~1856)夫妇发现……”。对此,许多同学就提出疑问,前面有个居里夫妇,后面又有居里夫妇,怎么如此巧合呢?感到迷惑不解。其实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是玛丽.居里夫妇的女婿和女儿的关系。而弄清了物理学家的彼此关系,掌握物理学家与其物理事实对应关系,对于系统掌握物理学内容,起到很重要作用。在物理发展史上,类似上述那种母女关系,还有几对父子关系。现在就按年代先后顺序,简介如下:

1、约翰.伯努利(1667~1748)和他的次子丹尼尔.伯努利均是瑞士物理学家。约翰.伯努利是提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者之一,曾指出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的“活力”消失,只不过是能量转换成其它形式能罢了。丹尼尔.伯努利是运用父亲的这一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来研究流体的运动,他分析流体流动时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得出了“伯努利方程”。在1725~1749年间,丹尼尔.伯努利曾十次荣获法国科学院的年度奖。

2、J.J.汤姆生(1856~1940)和他的G.P.汤姆生(1892~1975)均是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生对阴极射线管内气体放电现象的研究,从而发现电子,打破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的观点,因而成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被人匀称为“电子之父”。由此获得了19的诺贝尔物理学奖;G.P汤姆生由于进行电子的晶体衍射实验而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因而获得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老子发现了电子且认为是粒子,而儿子却证实是电子是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这真是物理学史中的一段趣闻。

3、亨利.布拉格(1862~1942年)和他的儿子劳伦斯.布拉格(1890~1971年)均是英国物理学家,父子俩密切合作,共同用X射线分析了晶体的结构,提出了晶体的衍射理论,于19建立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还改进了X射线的.分光计,提出了“X射线反射公式”因而父子俩于19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N.玻尔(1885~1962)和他的第四个儿子A.玻尔(1922~?)均是丹麦物理学家,N.玻尔是物理学创始人之一,是卢瑟福的学生,他一生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结构的量子理论,他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论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即著名的玻尔原子结构和玻尔理论),于199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A.玻尔则发现了原了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子核的结构理论,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5、G.瑟格马(1886――1978年)和K.瑟格马(1918~?),G.瑟格马由于发现和研究X射击线光谱学而获得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K.瑟格马由于通过不同过程,从原子装置发射出来的电子研制成了新的高分辨光谱光谱仪,而获得1981诺贝物理奖。

(载1991年第四期《物理教学探讨》)

查金根,中学物理一级教师,物理教研组组长

篇13:物理学史中的趣闻安庆怀宁

物理学史中的趣闻(安庆怀宁)3月20日 现行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三册课本涉及许多物理学家的名字。如课本P311上“玛丽.居里(1867~1934)和他丈夫皮尔埃尔.居里(1859~1906)……”,P322中“1932年约里奥.居里(1900~1958)伊丽芙.居里(1897~1856)夫妇发现……”。对此,许多同学就提出疑问,前面有个居里夫妇,后面又有居里夫妇,怎么如此巧合呢?感到迷惑不解。其实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是玛丽.居里夫妇的女婿和女儿的关系。而弄清了物理学家的彼此关系,掌握物理学家与其物理事实对应关系,对于系统掌握物理学内容,起到很重要作用。在物理发展史上,类似上述那种母女关系,还有几对父子关系。现在就按年代先后顺序,简介如下:

1、约翰.伯努利(1667~1748)和他的次子丹尼尔.伯努利均是瑞士物理学家。约翰.伯努利是提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者之一,曾指出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的“活力”消失,只不过是能量转换成其它形式能罢了。丹尼尔.伯努利是运用父亲的这一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来研究流体的运动,他分析流体流动时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得出了“伯努利方程”。在1725~1749年间,丹尼尔.伯努利曾十次荣获法国科学院的年度奖。

2、J.J.汤姆生(1856~1940)和他的G.P.汤姆生(1892~1975)均是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生对阴极射线管内气体放电现象的研究,从而发现电子,打破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的观点,因而成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被人匀称为“电子之父”。由此获得了19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G.P汤姆生由于进行电子的晶体衍射实验而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因而获得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老子发现了电子且认为是粒子,而儿子却证实是电子是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这真是物理学史中的一段趣闻。

3、亨利.布拉格(1862~1942年)和他的儿子劳伦斯.布拉格(1890~1971年)均是英国物理学家,父子俩密切合作,共同用X射线分析了晶体的结构,提出了晶体的衍射理论,于1913年建立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还改进了X射线的分光计,提出了“X射线反射公式”因而父子俩于191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N.玻尔(1885~1962)和他的第四个儿子A.玻尔(1922~?)均是丹麦物理学家,N.玻尔是物理学创始人之一,是卢瑟福的学生,他一生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结构的量子理论,他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论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即著名的玻尔原子结构和玻尔理论),于199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A.玻尔则发现了原了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子核的结构理论,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5、G.瑟格马(1886――1978年)和K.瑟格马(1918~?),G.瑟格马由于发现和研究X射击线光谱学而获得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K.瑟格马由于通过不同过程,从原子装置发射出来的电子研制成了新的高分辨光谱光谱仪,而获得1981诺贝物理奖。

(载1991年第四期《物理教学探讨》)

查金根,中学物理一级教师,物理教研组组长

篇14: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论文

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论文

物理学史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研究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理学概念和思想的发展和变革的过程,物理学史中蕴含着科学发现的艰辛历程,蕴含着科学家在探究规律发现事实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蕴含着执着的科学态度、丰富的科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具有重要作用。

1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史内容,如科学事实的发现过程,科学史上的奇闻轶事,科学实验的巧妙设计,科学家的生平故事等,在教学中恰当渗入这些内容将对教学将起到促进作用。如在大学物理电磁部分电磁感应一节教学中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法拉第在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实验的启发下,运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能生磁,磁是否能生电?经过多次实验,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线圈,总结了实验结果,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分为五类:a.变化中的电流;b.变化中的磁场;c.运动的稳恒电流;d.运动的磁铁;e.运动中的导线。进而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当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中就会出现感应电流,在这部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内容,将有助于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2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学的发展始终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方法论观点。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入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例如,在讲授原子物理学知识时,引入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在古代,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都谈不上有“物理学”。但这一阶段仍是物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渊源。古代物理学思想对后世也有巨大的影响。墨家认为:“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非半弗著斤,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端’无厚,不可再分。墨家观点的特征是:对物质可进行分割,但分割到‘端’就不能再分割下去。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观点,说明物质无限可分,古希腊原子论:原子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单位。后人也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断地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从卢瑟福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汤姆孙发现电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后来人们又发现了远比质子小得多的几种基本粒子。

3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物理学史研究物理学是怎样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怎样不断开拓新领域,怎样产生新的飞跃,它的各个分支怎样互相渗透,怎样综合又怎样分化。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介绍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历史过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和探索途径来“发现”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可以使学生受到物理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如牛顿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数学上梅尔顿学派提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力学上,布里丹的冲力理论、笛卡尔的碰撞理论、伽利略的运动学研究等;天文学上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第谷的天文学观测、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哈雷和胡克关于平方反比的力场中物体的轨迹形状的探讨;以及吉尔伯特的引力思想等的基础上,得出了牛顿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将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综合,科学家通过抽象与概括得出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点电荷、试验电荷等物理模型,运用这些模型使我们研究许多问题的时候得到了简化,物理学中还有一些假说如德布罗意假说等物理假说的建立,电与磁学习中的类比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物理量测量的转换法等,在物理教学中将方法进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比掌握物理理论本身更重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工作的,可以帮助学生奠定科研基础。

4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科学家的故事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有利于帮助学生助理正确的学习态度。例如:我们知道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居里夫妇在艰苦的实验条件下不懈奋斗,历经4年,从8吨矿渣中提取了0.1克的纯镭盐,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的研究,得了白血病而逝世,五十年后,她用过的烹调书仍有放射性,居里夫人因放射性的发现,及钋和镭的发现而两度获得诺贝尔奖,19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的诺贝尔化学奖,法拉第担任英国皇家学会物理实验室主任,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他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当“平民法拉第”;著名的物理学家安培思考问题专心致治,曾因思考问题而把一辆马车的背面当作黑板演算而不自觉地跟着马车前行,直到追不上而看着马车渐渐远去。卢瑟福曾经因学生整日在实验室工作而训斥学生,你一直在实验,什么时候思考呢?他也曾因看到学生将实验记录随意记在零散的纸上而大发雷霆。通过生动的事例,学生们不仅会对科学家增加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明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要付出努力。

5引入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物理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引入物理学史,科学大师们的楷模形象、榜样作用,会给学生人生价值的追求以深刻的影响。如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获奖后特意用中文发表了一封信,指出实验工作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学者投身物理实验研究。李政道先生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他将毕生积蓄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的名义设立了“政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大学物理教学中介绍这样的事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6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一切工程技术的基础,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发现,如放射新的发现、电子的发现、X射线的发现,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如激光、飞机、核能的利用、光纤通讯、量子卫星、量子计算机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考,提出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利用第二课堂,带学生参观演示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等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艳平.物理学史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

[2]李成友.物理学简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5).

[3]郭奕玲.物理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4]郭超愚.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12):97-98.

篇15:物理学史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的作用论文

物理学史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的作用论文

在新课改之前,教师和学校普遍对物理学史的教学重视不足,认为高考不考,学生自己看看即可,学生学习物理学史的兴趣不足,导致学习出现困难.进入新课改以来,由于学校和老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研究以及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对物理学史的考查试题,使物理学史教学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感受,笔者发现物理学史部分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的思考、探索以及在新的实验现象面前如何利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直到最后的成功,都会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教育和启迪.

1利用物理学史情境进行探究教学,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以物理学史为情境进行探究教学,将教科书中的物理知识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相结合,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公式、定理等知识,还能从中学习和领悟到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的具有划时代的发现等案例,分别介绍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发现及其特有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从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映射出的科学精神和个人魅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科学的神奇和魅力.

2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家的猜想和假设,物理学家在面对新的物理实验现象时,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创新性地研究问题.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库仑当年在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还没有电荷量的概念以及不知道怎样测量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面对小球带电问题,库仑将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互接触后所带电荷量相等的实验现象,创造性地应用到实验中去.实验采用把一个带电金属球与另一个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前者的电荷量会分给后者一半,类似的方法,把带电小球的电荷量分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通过这种方法,得到了实验中小球带上不同的电荷,巧妙地解决了电荷量不能测量的问题.库仑创新性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解决未知问题提供了启迪.

3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当前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普遍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实验器材不足无法呈现教材中的实验的原因,也有学生面对题海战术的枯燥,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原因.如对阴极射线是什么的问题,汤姆孙认为可能是带电粒子流,他根据电场、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结合速度选择器原理,巧妙地设计实验,得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测出阴极射线的比荷.通过这一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领略科学前辈的研究方法,体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成功喜悦,感受科学家们坚韧不拔的毅力.

4利用物理学史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领悟科学家不畏权威、不断创新的精神

从13世纪以来,由于许多有才能的科学家都认为现有的一些理论已经提供了最合理的方法来描述自然现象,要推翻建立得如此顽固已经成为信条的学说,需要极大的勇气、胆识和智慧.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利用天才的数学推理能力和创新性的实验,克服当时无法测量瞬时速度和没有准确计时工具的困难,大胆质疑并最后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能够启迪学生在学习中应尊重权威,但又不完全相信权威的民主精神,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理性的怀疑精神.

5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物理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引入物理学史,借助科学大师们的楷模形象、榜样作用,会给学生人生价值的追求以深刻的影响.总之,21世纪需要有真才实学、有文化底蕴、为祖国的发展勇于奉献的综合性人才,为实现中国崛起,物理教学责无旁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将物理学史和科学文化相融合,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有所领悟,乐在其中,进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高中物理学史教学总结

工科院校物理实验课程物理学史的引入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的课堂教学

浅谈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四平市教育事业

物理学中光的论文范文

物理学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论文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物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精选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