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之探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ntoniooo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版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之探讨(共含4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ntonioo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出版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之探讨

篇1:出版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之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03-0171-02

全国试行文化体制企业改革,大部分文化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同年,财政部配套颁发了《新闻出版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核算办法),此核算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出版业的会计核算要求。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针对核算办法中“出版物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可操作性提出疑问,期望能得到专家们的帮助。

一、出版企业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法律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准则――存货,第十五条对存货的期末计价规定如下: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第十六条对“可变现净值”的判断依据进一步明晰――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上述两条是对期末存货计价的法规要求,是所有经营性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新闻出版企业执行的是《新闻出版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该办法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出版企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而订立,是出版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法律基础。

核算办法中有关出版物存货跌价准备的规定有如下三点:

1.出版单位根据出版物的特点,可对库存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投影片(含缩微制品)等的呆滞损失实行分年核价、提取提成差价。

2.出版单位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库存出版物进行全面清查并实行分年核价,按规定的比例提取提成差价。出版单位首次提取提成差价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以后年度末应计提的金额大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时,应按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应提取的'金额小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时,应冲回差额,做相反

分录。

3.提成差价的计提标准:

(1)纸质图书,分三年提取,当年出版的不提;前一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10%~20%;前二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20%~30%;前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30%~40%。

(2)纸质期刊(包括年鉴)和挂历、年画,当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实际成本提取。

(3)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按年末库存实际成本的10%~30%提取,如遇上述出版物升级,升级后的原有出版物仍有市场的,保留该出版物库存实际成本10%;升级后的原有出版物已无市场的,全部报废。

4.所有各类提成差价的累计提取额不得超过实际成本。

二、实际工作中,出版物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遇到的问题

目前,数字出版正如火如荼地铺设开来,但纸质出版物的市场需求仍很大,各出版企业仍以传统的纸质出版为主,辅以数字出版。本文从纸质出版物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角度出发,浅谈在计提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某出版社甲,借助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以下简称ERP)进行生产销售管理,从选题立项、编校、印制、入库到发行,及最终结算等与图书有关的业务均在此系统完成。以下简要介绍甲出版社ERP流程,此单位ERP包括编辑使用的“编辑管理系统”,总编室及各编辑室主任使用的“编务综合管理系统”,生产使用的“印务管理系统”,发行部使用的“发行管理系统”,财务部使用的“财务控制管理系统”和仓储使用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等7个子系统。

1.立项时产生的、与图书项目有关的基本信息即为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版次、印次、ISBN、出版日期、内文页码、开数、印张数量等。

2.立项完成后,编辑人员在编辑管理系统归集图书的编审费、校对费、设计费、排版费、稿酬等编务成本,通过“核定单”记载,由财务记账生成后,成本金额反映到财务系统。

印制部门通过印务管理系统归集图书的内文用纸费、附件用纸费、印刷费用等生产有关的直接费用,同样通过“核定单”记载,传递到财务系统。

编务核定和印制核定的过程,均系图书生产过程,在ERP里分项目反映,相同书名不同项目时,成本不同。

3.书稿经过一系列的编校,能够下厂付印了,印制科从备选印厂选择合适的印刷厂进行印刷,印刷厂将成品书直接送至仓储部。仓储部据实收货,在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录入,通过“入库单”记载。

仓储部门将图书入库后,发行部则在“发行管理系统”进行发货,或者接受退货,通过“发货单”或“退货单”记载。

物流配送和发行系统里,均以图书信息为索引条件,而编辑系统和印务系统以项目信息为索引。下面以实例说明。

图1 项目信息

书名 书号 项目编号 版次 印次 立项日期 出版日期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 XM0474 B1 Y1 -02-20 2009-02-20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 XM2289 B1 Y2 2009-10-01 2009-02-20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 XM3775 B1 Y3 -06-28 2010-06-18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 XM4849 B1 Y4 -04-25 2010-06-18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 XM5092 B1 Y5 2011-05-26 2010-06-18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01 XM5667 B2 Y6 2011-06-08 2011-06-14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01 XM7399 B2 Y7 -05-21 2012-05-30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01 XM8758 B2 Y8 2013-01-06 2012-05-30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01 XM8872 B2 Y9 2013-01-14 2012-05-30

上表中,此书共有两个版次,九个印次,九个项目编号。编辑部门和印制部门针对不同的项目,归集不同的生产成本,故有九个不同的项目成本。ERP系统中,“立项日期”为图书加印时提交“立项申请单”时间为准,“出版日期”则默认为上一个版印次的出版日期,或者手工改作最新的下厂印刷时间为出版日期。与上表对应的图书信息如下。

图2 图书信息

书名 书号 版次 印次 出版日期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 B1 Y1 2009-02-20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成语故事 978-7-5461-0432-4/01 B2 Y9 2012-05-30

物流配送系统和发行系统均依据图书信息进行配货、发送,期末形成的社存图书和在途商品均以图书信息为索引,故财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以图书信息里的出版日期为依据。

对比两表不难发现,加印项目XM2289、XM3775、XM4849、XM5092,图书入库时即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XM5667为再版图书,在编辑系统或印制系统里,点击生成新书,故图书信息里产生一条新的图书信息,但版次、印次、图书信息均可以手工改动,故出现了图书信息里B2Y9的出版日期为2012-05-30。

从实例中看出,出版社依据ERP管理系统计算的出版日期不准确,从而导致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不充分。

出版物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三个要素,一是版龄,即图书的出版日期,二是期末图书的库存码洋,三是图书成本码洋率。以上列述了版龄计算的困难,对于第二个要素,即期末图书的库存码洋,由库存数量和图书定价,直接取得,在此不再详述。以下对第三个要素,即成本码洋率发表一孔之见。

每年末,甲出版社对期末图书进行分年核价,当年出版的,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一年出版的,存货跌价准备应有余额为图书码洋的10%;前两年出版的,存货跌价准备应有余额为图书码洋的20%;前三年及三年以上出版的,按图书的实际成本码洋率计提。在此,本人想探讨前三年及三年以上图书的成本码洋率的数据来源问题。如甲出版社,12月31日,期末已完工产品3802种,按全印量计算的产成品码洋为70804,产成品成本为204157128.29元,平均成本码洋率为29.08%。而三年及以上版龄的图书品种为1660,码洋为22916128.9元。由于难以划分清楚期末产成品的版龄,审计部门在年报审计时,采用了全图书的平均成本码洋计算三年及三年以上图书的应有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即用3802种图书的平均成本码洋率计提1660种图书的存货跌价准备,范围不一致,依据不充分。

三、探索与思考

鉴于以甲出版社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企业期末对纸质出版物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惑,在此,本人提出自己的不成熟之见。

1.进行书号精细化管理,无论是首印或者重印,一个版印次对应一个书号,对应一个出版日期。

2.在ERP系统里,出版日期以印制科提交的印刷日期为准,即出版日期不得早于印刷日期。

3.发行系统和物流系统均以项目信息为基础单位,归集反映图书收发、结存情况;物流系统实行机械化操作,凭借图书的ISBN扫码入库和出库,减少人为差错。当前出版物的收发仍以人工分捡为主,建设采用条码数据采集器,根据图书的实际版印次和条码,进行精确收发,杜绝串货。

4.完善ERP管理系统,在ERP系统里实现以版印次为单位,对图书进行成本效益管理,不再像目前这样,成本归集和图书销售分属不同的板块,造成期末图书成本码洋率难以精确计算。如果实现以版印次管理图书,期末直接以该书的实际成本码洋率计算即可。

作者简介:李玉文(1974-),女,安徽合肥人,黄山书社主办会计,会计师,研究方向:出版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改革需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及实施。

篇2:存货期末计量及跌价准备的会计核算

存货期末计量及跌价准备的会计核算

【摘要】企业在资产负债日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核算时根据持有不同目的进行,发现存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可变现净值,期末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并以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减值因素消失时,已提的减值准备相应转回;存货转出时,相应的减值准备应给予结转;存货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量。

【关键词】存货;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当期损益;账面价值

资产负债日,企业对拥有的存货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计量,关系到企业资产能否正确计算,涉及到企业利润能否准确核算;对于发生减值的存货,当期与以后期间如何提取、转回跌价准备,存货转出时,对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等是存货核算的一道难点。

1 期末存货计量的原则

企业对现有的存货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的规定进行期末计量:资产负债日,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应当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按存货成本计量 在相关财务报表中表现为: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意味着存货发生了减值,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成本按可变现净值列表:存货低于可变现净值时.资产负债表中存货仍按成本列示。在这一核算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存货成本,存货可变现净值与跌价准备

2 存货成本

存货是指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还包括正在生产中的在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等等。所以.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对于存货,由于持有目的不同又分为进一步加工的存货和直接对外销售的存货。存货进入企业后 由于主管和客观原因可能发生毁损、陈旧或价格下跌等情况,如果存在减值迹象.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 所以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3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加工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价。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依据.同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加以确定。不同目的情势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有所不同:

3.1 材料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3.1.1 直接对外出售的材料存货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等于材料估计售价减去销售材料估计发生的销售费用与相关税费。期末将材料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孰低就作为材料存货的账面价值

3.1.2 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由于持有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加工成产成品.所以.该材料存货的价值体现在加工成的产成品上。期末,在确定材料成本时,首先核算用其加工的产成品是否发生减值.如果产成品没有发生减值.材料存货就按成本计量.如果产成品发生减值.需进一步检测该材料是否发生减值 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1)测试材料存货加工成的产成品是否发生减值产成品可变现净值:产成品估计售价一该产品销售中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产成品成本:材料成本+加工至完工发生的加工费用进行比较:产成品可变现净值大于产成品成本,产成品没有发生减值.期末材料按成本计价:反之,产成品发生减值,需进一步测试材料是否发生减值(2)测试材料是否发生减值材料可变现净值=产成品估计售价一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加工成本一销售产成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比较:如果材料可变现净值大于材料成本.期末材料没有发生减值,仍以成本计价;反之材料可变现净值小于材料成本.材料发生减值,期末材料依据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举例说明:例: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12月31 Et,原材料一M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56万元.该材料专为生产A产品而持有的.由于M材料市场价格下降.市场上用M材料生产的A产品的销售价值由105万元降为90万元,但生产成本不变.将M材料加工成A产品预计发生加工费用24万元元.预计产品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2万元.假定该公司20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无余额。

要求:核算2010年12月31日该存货账面价值(1)先计算A产品可变现净值:9O一12=78(万元)A产品成本=60+24=84(万元).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产成品发生减值.需进行第二步。

(2)计算M材料可变现净值:90—24—12=54(万元).材料成本=60(万元),材料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材料发生减值,期末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为54万元,对于(6O一54),即6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计人当期损益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60000贷:存货跌价准备600003.2 产成品或商品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供销售的产成品存货)对于可供出售的产成品.企业应分有无合同协议进行核算:

3.2.1 无合同协议的产成品存货产成品可变现净值以产成品的估计售价为基础进行计算: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一销售费用一销售中估计相关税费比较产品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表明产成品发生减值.期末产成品存货以可变现净值计量,并对其差额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反之,产成品存货以成本计量。

3.2.2 有合同协议的存货对于合同协议数量内的存货.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其可变现净值.超出合同协议的数量按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可变现净值,并分别与对应的产成品存货成本进行比较,分别测试是否发生减值。

合同内部分产成品存货可变现净值=合同价格一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超出合同部分的产成品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价格一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举例说明:

例:10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确定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3月31日,甲公司应按每台18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产品2O台,2012月31日,甲公司A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数量25台,单位成本16万元,年12月31日A设备的市场销售价格为20万元。

篇3:新准则下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量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一、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形

1.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形:

(1)企业拥有的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能适应新产品生产需要,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实际工作中,如果企业存货存在上述情形之一,则可以判断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企业存货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则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一般确定原则

1.可变现净值的一般确定原则。

(1)对于直接出售的存货:存货可变现净值=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

(2)对于需要加工后再出售的存货:存货可变现净值=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

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如有合同,在合同数量内以合同价做为估计售价,超过合同数量的部分按照一般市场价做为估计售价。

(2)如无合同,则全部按照一般市场价做为估计售价。

三、企业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1.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确凿证据为基础。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必须建立在取得的确凿证据的基础上,这里所讲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成本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

(1)存货成本的确凿证据。存货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及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以取得外来原始凭证、生产成本账簿记录等作为确凿证据。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确凿证明,如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供货方或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2.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由于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如用于出售的存货和用于继续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就不相同,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持有以备出售,如商品、产成品,其中又分为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和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

(2)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如材料等。

3.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当能够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存在状况,即在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不仅要考虑资产负债表日与该存货相关的价格与成本波动,还应考虑未来的相关事项。也就是说,不仅限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的相关价格与成本波动,还应考虑以后期间发生的相关事项。

四、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1)企业通常应该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应当将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并且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即按存货类别的成本总额与可变现净值的总额进行比较,每个存货类别均取较低者确定存货期末价值。(3)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即存货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相同,具有相同的风险和报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该存货进行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五、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1.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借: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跌价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由于以前减计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价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因素,这种情况下可以转回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3.存货跌价准备核销

借: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

4.发出存货结转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贷:主营业务成本

[例1]:甲公司发出材料按照加权平均法计价,期末计价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按照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2008年末甲公司A产品成本1000万元(其中:60%订有合同,合同价70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70万元;其余部分预计售价420万元相关税费60万元)。20订了合同的全部售出,未定合同的部分只售出10%,年末剩余产品预计售价300万元,预计相关税费60万元。分别计算2008年和年末甲公司A产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分析:2008年12月31日,定有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700-70=630万元,可变现净值630万元>账面成本600万元,故以账面成本计价。未定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420-60=360万元,可变现净值360万元<账面成本400万元,故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0-360=4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40万元贷: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

A产品账面价值的年末数为:1000-40=960万元。

2009年12月31日:未定合同的A产品售出部分为:400×10%=40万元,剩余部分为:400-40=360万元;剩余部分的可变现净值为:300-60=240万元;剩余部分应计提跌价准备为:360-240=120万元。10%售出部分需转出的存货跌价准备为:40×10%=4万元。需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0-(40-4)=84万元。

未定合同部分售出10%结转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40万元 贷:存货40万元

同时转出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贷:主营业务成本4万元

期末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84万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84万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财会[2006]3号)

[2]山西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组.《山西省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读本》.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篇4: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之余额百分比法

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2007年发生坏账4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000元。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3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000元本年度又收回。该年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00元。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2006年初余额为0。

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2006年应提坏账准备=800000×0.4%=320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3200

贷:坏账准备3200

2007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4000

贷:应收账款4000

(2)2007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4000-3200=800(借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980000×0.4%=3920(元),则2007年应提坏账准备=3920+800=4720(元)(贷方),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4720

贷:坏账准备4720

(3)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3000

贷:应收账款3000

2008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2000

贷:坏账准备2000

借:银行存款2000

贷:应收账款2000

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的金额为-800+4720-3000+2000=2920(元)(贷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600000×0.4%=2400(元)(贷方),则应冲销坏账准备2920-2400=520(元),即2008年应提坏账准备-52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520

贷:资产减值损失520

准备小升初简历的方法

六级准备之经验教训篇

笔试前的准备和方法

SAT写作例子的准备方法

自我介绍之面试前的准备

10个方法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方法、心理、战术多面准备应对高考

状物作文:生之涅槃

公关礼仪之沟通技巧方法

这8个方法帮你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出版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之探讨(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出版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之探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