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成就工业化社会之国民素质(共含3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釜山猫猫不睡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古诗词之社会公平论
混沌初开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阴阳罗列清浊均,一壶日月话开篇。
涿鹿一战华夏统,尧天舜日民生安。
夏禹自始家天下,殷商两周王位传。
商朝有人作交易,商人名讳自此源。
珠贝金属为货币,互相公平交易全。
自古诸侯多权势,肆意妄为自主张。
买卖人口任处置,公平二字不得现。
人民生活无以安,赋税徭役重似山。
帝王专权任恣睢,长城万里尸未寒。
隋炀只为观琼花,民众开凿运河忙。
百姓何来公平在,铤而走险揭竿反。
咬金大斧秦琼锏,打得王朝不姓杨。
开辟盛唐新纪元,封建制度仍续延。
安史之乱民更艰,少陵诗史尽述言。
宋元明清亦如是,公平之说何从谈!
辛亥风云开天地,临时总统孙中山。
三民主义始推出,袁贼窃国天复暗。
汪蒋反动引内战,救民水火共产党。
公平始握民之手,民权土改相实现。
人之不平虽得解,商之不平却出现。
假烟假酒混市场,奶粉附赠三聚胺。
垃圾之中炼食油,疑以国人节资源。
不知情者食此物,轻则急诊送医院。
药费花去三五千。重则撒手人世间,
不知凶手是午餐,闻之使人心胆寒。
工商严查己须防,忍能对面为惯骗。
世上再无欺诈事,和谐生存共发展。
社会公平时时在,世界大同为哪般?
论自然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之区别
对社会历史过程本质的科学揭示,必须以正确区别社会因果律与自然因果律为前提,为了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的科学性质,同样应该注意它与自然决定论的`联系与区别.本文试图从历史决定论与自然决定论的区别、社会因果律与自然因果律的区别入手,对历史规律的本质特征作一探讨.
作 者:李勇 Li Yong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社科部,湖北,武汉,430081 刊 名: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METALLURGICAL MANAGER'S INSTITUTE 年,卷(期): 14(4) 分类号:B017.8 关键词:自然决定论 历史决定论 自然因果律 社会因果律《论人的欲求与社会的疏导》一书之读后感
《论人的欲求与社会的疏导》一书之读后感作者:吴亚夫本文有新增内容,欢迎列位光临指教!谢谢!2010-11-19
吴亚夫按:这是一位朋友曾经写给本人的一篇读后心得,收阅之
下,颇有难得的知音之感。为表本人至真至诚之谢意,特将该文转贴
本博,置诸文顶矣。
我们的民族从来不曾缺乏那种不计名、不计利、惟心中事业至上,以致常常远离着社会实践而孜孜于学问的执着的人。这种人通常被称作隐者,他们的成果在当时大多是收之名山、传诸后世,如:鬼谷子、王夫之等。
该书的作者正是这样一个人,只不过他尚在人世。
这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填补了某项空白、拓展了新的视野、发现了新的角度之类的评语可界定的,用湖南师大几位哲学教授的话说,是自成了体系。在哲学上自成体系的自王船山之后,在我们中国能数出几人呢?
我们经常看到或是听到有所谓“人性闪光”、“人性的丑陋”,还有“人性化设计”等说法,但对于究竟什么是人性,当今社会又有几人曾认真进行过研究并真的拥有了认识呢?该书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人的最为深刻的著述。它将人性归到若干最基本的冲动即“无意识欲求”,认为:人大体有15种欲求,分为善、中、恶三类;人的行为乃至行为的善恶全都是这15种欲求在不同境遇下的客体化综合产物--书中所讲的“欲求”,是指处在意识之前,甚至还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之前,那种最原始、最前端的一霎那存在,用数学的语言可描述为:无限趋近于零。
人的行为原动力是什么?人归根到底由什么所支配?这是人性考察中的.关键疑难。作者不落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是从意识(包括现代西方理论从潜意识或潜意识欲望)上加以解决的成规,提出人是受自己纯然无意识的欲求所支配;并且指出,这种欲求所要求索的,其实不是任何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不是任何一种社会化的实体,例如金钱、权力、荣誉、地位、某种理想的生存境界等,而是他自己的“在世的形式”,他的存在形式或活动形式。人是在自己的意识中极力实现着自己的无意识,一切意识性的追求都不过是追求的“外罩”甚至假象,真正的追求恰恰是掩盖在这一外罩里的、完全不被他自己意识的、对自身活动形式的追求。
由于这样,作者也就把他自己的观点与其它一切流行于世的观点泾渭分明地区别了开来,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更为深入的当代最新人性观。
在做了上述探索之后,作者进一步论及社会。指出一切社会冲突最深刻的原因无不在人的无意识欲求:社会出现了无意识的“欲求对峙”,社会不可避免地便将陷入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内部倾轧,乃至严重腐败;要消除这类社会病变,避免“欲求对峙”给国家、民族以至个人自身带来内伤,国家则惟有系统性构建“社会反冲突工程”或曰“国家治理工程”。这样,从无意识如何引发冲突,到社会如何建造反冲突工程,作者便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人性-政治”论。这是一种从人类本身的原始需求性研究出发,把对人本身的原始需求性研究与对外在的社会客观性研究结合起来,来综合解释国家政治现象的理论。它不仅为我们铺垫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思路,更要者是:在人的恶性(首先是无意识的恶性)极度泛滥并业已造成种种不良现象的今天,它恰恰为执政者开出了一剂如何从人的本身来驱除恶性、调整人欲以实现社会和谐的良方。
该书肯定不是通俗读物,估计一般读者很难轻易就能看懂,就能真正理解她的涵义。最关键的它不是为一般性文化消遣所写,它是为理想、为未来、为国家、民族和社会而思而著。作者三十年磨一剑、呕心沥血、负债出书,实在是希望通过它能找到一二知音。想我泱泱大国,十数亿人众,谅不至于找不到可耐着性子认真读完此书的人吧?倘若有,则作者幸甚、此书幸甚!假使还能被那些真正肯为国家、民族之大计殚精竭虑的智者所研磨,则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某读者
2005年10月写于长沙桔园书屋
【敬告列位网友】:您如果有兴趣阅读此书,翻到本博最后几页即可点击全文。
_
【新增内容】关于欲望与欲求的异同
今临:如有时间想请您谈谈欲望与欲求的异同,谢谢!
我的回复:我们可以先来做一种推想,假定有一列正行驶在由A地通往B地的火车,如果把这列火车就看做是一个人的话,从它我们便可发现如下一些情况:
最先,在它没被发动之前,既无运动也无动向,这意味着它既无欲求也无欲望;而一旦发动起来,发动的本身便使得它同时具有了运动和动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它既了欲求也有了欲望。好!现在我们把这个完整的运动折开来看:这个完整运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一)需有一个能动的火车作为运动主体的存在,(二)需有一条由A地通往B地的铁轨作为运动客体的存在。我们想:如果把这两个基本条件中的一个,即作为运动客体的铁轨,从我们的思考中抽掉,这会发生什么情形呢?这列火车不再能进行由A地向B地的行驶了,这意味着它没有了欲望,从而没有了实现欲望的一系列有方向有目标的客观的运动。但是,没有了这些,它是不是就什么都没有了呢?不!由于它已经被发动了起来,在它,不可避免地便仍有着一种东西,即纯粹的自身冲动,离开了按一定方向和目标进行沿铁轨奔驰的纯自身冲动。这种冲动,便是我所讲的“欲求”。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其实都无异于上面所述情况,我们的存在(运行)都需要一条有方向和站点的“铁轨”,这铁轨就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的任何一个行动,一开始就已经处在了某特殊的环境中,没有一个行动能离开环境而使然。所以,只要一动,欲求和欲望就已经存在于我们,夹杂于我们。这使得我们要想对欲望和欲求以有区别的认识非常困难,我们往往没能认识到:欲求才是我们自身的东西,欲望则不过是我们带着纯自身冲动(欲求)进入环境之后才有的东西,才有的一种加入了意识的自我冲动。
欲求与欲望间的异同,归总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欲求是我们的纯能量冲动,欲望是我们的纯粹能量加上意识(显意识或潜意识)性能量的联合冲动,或者说,合二而一的冲动。
(二)作为我们的当下冲动,欲求不被我们意识,欲望被我们意识。
(三)我们每一种实际的存在(或活动),无不既有形式也有内容,不可能有形式而无内容,也不可能有内容而无形式。但是,欲求作为我们的一种追求,它仅仅是追求活动中的形式,欲望才达到同时追求活动中的形式与内容。
所以,很显然,欲求作为需要,它仅仅只是我们的一类抽象需要,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原始抽象需要;欲望作为需要,它才在我们的意识里,达到成为了(升华成了)将客观内容与客观形式两相统一的具体的需要。
谢谢今临君!迟复见谅!
2010-11-19增补
MSN(中国大学网)
★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