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要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超能吃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教育部:高校要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共含8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超能吃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育部:高校要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

篇1:教育部:高校要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

中新网7月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届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把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做到“主动联系一次、提供辅导咨询一次、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

《通知》强调,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尚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做好精准统计基础上,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网络等毕业生容易获取的联系方式,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做到“主动联系一次、提供辅导咨询一次、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

《通知》要求,当前要重点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持续开展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精准对接服务机制,暑假期间高校就业部门要安排值班,持续为尚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近期教育部将依托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再举办4场全国性网络招聘活动。

二是加强毕业生求职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高校要加大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醒尚未就业毕业生防范招聘陷阱、就业培训欺诈、求职贷、试用期陷阱、非法传销等问题,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

三是持续做好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要继续为准备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公司开办、创业政策咨询等指导服务,邀请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创业毕业生解决场地、资金和人力资源等问题。

四是持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有针对性地动员尚未就业毕业生积极应征入伍,进一步做好发放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附寄《大学新生应征入伍宣传单》工作,落实好相关政策,努力实现大学生征兵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是深入细致做好困难帮扶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落实发放好求职创业补贴。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各地要实施“一人一策”专项帮扶计划,高校通过开发校内实习见习岗位、校友资源等渠道,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篇2: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 教育部公布一次就业率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 教育部公布一次就业率

记者昨天从教育部在中南大学召开的直属71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获悉:今年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107万人,其中本专科毕业生101万人,毕业研究生6万人。就业状况好于去年,但在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失衡现象。

计算机、通讯等专业热哲学、管理等专业冷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土木建筑、机械、自动化、医药、师范等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农学、林学、轻工、环保、管理等科类专业社会需求较少。如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的`供需比是1∶101,而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研究生供需比为1∶0.1。

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就业率降低

今年全国共派遣毕业研究生49613人,就业率达93.6%,比去年高1.9个百分点。其中,硕士生就业率为93%;博士生就业率为95.8%。教育部原45所直属高校有毕业研究生23211人,其中硕士生就业率为97.5%,博士生为97.9%。由于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普遍较高,一般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教育部原45所直属高校共有本专科毕业生89617人,截至今年6月初毕业生就业方案下达时止,原45所直属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6.06%,比去年高4.0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90.12%,比去年高5.12个百分点;专科生就业率为44.9%,比去年低9.1个百分点。

其他原中央部委院校今年共有本专科毕业生158946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69.3%,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76.2%,专科生就业率为45.7%,与去年情况基本持平。

今年新划转教育部的石油大学等55所高校共有毕业生57804人,毕业生就业率为77.2%,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1.6%,专科生就业率为55.7%。

地方院校今年共有本专科毕业生75.6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60%,其中本科生为70%左右,专科生为30%左右。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略有好转,但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经济发达地区需求旺边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需求不足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陕西、四川、重庆、深圳、沈阳、大连、青岛等地区需求较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而其他地区需求虽有回升,但不明显,边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需求明显不足。

今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23211人,广州、北京、上海三地就接收了9866人,占42.3%,而流向10个边远省区的仅817人,占总数的3.5%。

名牌院校就业率高地方院校就业率低

教育部直属高校与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差20多个百分点,社会需求越来越向名牌院校集中。在教育部原45所直属高校中,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今年在95%以上,而无锡轻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次就业率则在70%以下。在划转教育部的高校中,湖南医科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等院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而南京铁道医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则在60%以下。

有的省属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到15%。

非公有制单位需求大出现“六多”现象

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单位对毕业生需求量大大增加,在一些地方,非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需求超过公有制单位需求。

从今年毕业生的去向看,出现了“六多”现象:一是到非公有制单位的增多;二是自主创业的增多;三是到大城市临时打工的多;四是到西部就业的增多;五是报考研究生的增多;六是出国留学人数增多。研究生出国人数所占比例为5.6%,去年为7.74%,今年达到8.86%。

篇3:教育部力促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教育部力促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采取有效举措,力促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切实做到毕业生“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要针对毕业生离校和返回家乡所在地等特点,持续开展网上和网下招聘活动。

各高校要持续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建立任务分解和责任制,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采用电话、电邮、微信等有效方式持续向毕业生推送用人信息和相关政策。

高校要设置专门的`征兵咨询电话或网上答疑平台,结合实际开设大学生入伍绿色通道,做好体检、政审、定兵等各项工作。

各高校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把国家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创业培训、注册登记、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及时推送到每一名未就业毕业生。

高校还要配合人社部门组织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就业见习、就业援助等服务。

篇4:教育部:高校全力以赴应对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

教育部:高校全力以赴应对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

根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全力以赴。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努力开辟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的新渠道,组织实施好“教师特岗计划”等项目。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力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大力实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开展“一对一”实名动态援助,努力帮助困难毕业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实现就业。

据了解,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250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量比增加近1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此外,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另悉,当前国内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

篇5:教育部: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教育部: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11月21日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杜玉波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扎扎实实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杜玉波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有关部门、地方、高校狠抓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预定目标任务。2013年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二是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要组织实施“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入伍预征等工作,积极拓展就业新渠道。

三是支持青年创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优惠政策。

四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要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指导。

五是多解民生之忧,千方百计做好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要摸清困难毕业生底数,实施“一对一”帮扶,着重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六是推动内涵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良性互动。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并落实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

江苏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教育厅、武汉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了交流发言。教育部有关司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省(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普通高校主要负责人等共8000多人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篇6: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教育部于11月下发通知,要求从20起,由各高校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相继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点击学校名可查看其质量报告)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

篇7:教育部: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本报讯(记者 刘旭)教育部官网昨日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抓紧建立健全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以精准统计为基础,重点摸清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状况。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针对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半年教育部曾连发两道文件,其中一个就是专门针对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的。根据4月下发的文件,从起,各高校开始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文件规定,“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包括求职中、签约中、拟参加公招考试、拟创业、拟应征入伍5类情形。按照教育部“精准就业服务”的要求,大学的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要第一手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详细记录毕业生求职地域、意愿、薪水等就业意向。高校和院系要准确掌握单位性质、工作地点、学历要求、招聘条件等招聘信息,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

除重点摸清未就业的毕业生现状外,《通知》提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帮扶问题。高校领导要亲自过问、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和人社部门做好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努力使他们都能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通知》指出,各个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权益保护,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维权意识,坚决制止就业欺诈行为,帮助毕业生识别虚假或欺诈就业信息,防范招聘陷阱,保护自身权益。

《通知》还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招聘活动监管,校园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限定院校、性别、户籍、民族等歧视性条款的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此外,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辅导,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焦虑等心理问题,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积极主动就业创业。

此外,针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性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各高校通过发放求职创业补贴、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篇8: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了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请点击相关学校查阅。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研究生)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兰州大学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用人单位就业证明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评语

教育部: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要全力改变

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有哪些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总结

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宁夏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

教育部:高校要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教育部:高校要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