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680万高校毕业生如何迈过就业坎?大学生就业(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ee1974071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680万高校毕业生如何迈过就业坎?(大学生就业)
新华视点:“历史新高”,680万高校毕业生如何迈过就业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6月以来,首批“90后”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备受关注。
热门专业就业趋冷、就业满意率不足五成、高学历就业难……记者日前走访上海、江苏、重庆等地高校发现,在总体就业率超过90%的局面下,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值得重视。
报名时热门,毕业后为何就业“趋冷”?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吴找工作很纠结。“高考填志愿时,听说计算机很热就报了这个专业。”小吴告诉记者,毕业后才发现,市场上的研发和技术岗位很少,本科生几乎没有机会。和班里很多同学一样,他最终签了一个电脑销售的岗位。
和小吴有相同遭遇的高校毕业生还有不少。以热门专业“国际金融与贸易”为例,由于近年来贸易类企业不景气,用人明显减少,学生多数选择转行。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因为就业率和薪资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被亮“红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高考报名时的热门专业。
“一些热门专业就业趋冷背后是高校开设专业缺乏理性。”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陈浩明说,以计算机、工商管理等专业为例,社会的实际需求量是很大的,但由于各类大学不管条件具不具备,都纷纷开设这些专业,造成供给相对过剩,影响毕业生就业。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近年来,部分高校设置专业、计划招生存在不理性因素,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针对这一问题,江苏探索实施招生指标与就业率适度挂钩,分类指导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提升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毕业时再考虑就业已经相对滞后,就业关口应当前移到大学生入学前。”
“现在大学专业的”冷‘与“热’,与宏观经济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关联度越来越强。”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毅说,高校设置专业必须“顶天立地”,一方面要紧跟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立足办学实际,以特色发展赢得市场。
就业率超九成,满意率缘何不足五成?
西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林莉希望找个专业对口的岗位,一直没有如愿。前几天,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她最终签约一家种猪产业集团。“我的理想是去一家纯粹的兽医院,成为一名医生,我的梦想一时还无法成真。”
林莉的个人感受引发了很多大学生的共鸣。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披露,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但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只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专家认为,就业率和满意度之间的反差,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的主观因素,也暴露出当前中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缺失的客观原因。
“应届生求职网”CEO曹洪涛认为,一些“90后”大学生在就业中期望值太高,过于注重自我价值,忽视社会现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初次就业就要找一个薪资高、有兴趣、前景好的工作是不太现实的.。“大学生要弄清楚自身愿望和社会要求的距离,理性选择岗位。”
“一些大学生对岗位挑三拣四,总想一步到位。”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钱静峰认为,就业满意度低还暴露出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缺失,很多毕业生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在择业和就业中摇摆不定。在欧美等国,大学生一进校就有导师帮助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很多毕业生定期“跳槽”,不断提升岗位的含金量。
业内人士呼吁,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毕业生综合长远看待岗位背后的价值,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技能型人才缺口大,如何扭转就业结构性矛盾?
记者在江苏、甘肃、重庆等地调查发现,一方面,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极端情况下还出现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现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小刘告诉记者,她一直想进高校任教,本科毕业时高校要求至少是硕士,没想到她硕士毕业后,高校要求提高到博士以上,“找工作就像买房,提高学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岗位标准提高的速度。”
“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能力!”江苏红豆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说,在很多专业性不强的岗位上,研究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以平面设计师岗位为例,本科生的月薪在元-3000元,而研究生在4000元-5000元左右,而研究生的水平并不高多少,“综合考虑,公司更倾向于要本科生。”
“高学历就业难现象,表明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钱静峰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硕士、博士扩招过快,高学历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远远超过市场实际需求。同时,扩招还造成高学历人才培养质量偏低,难以满足国家建设要求。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培养动手能力强、企业欢迎、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破解当前就业困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应进一步从政策和资金上向职业教育倾斜,尤其是要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毕业生:__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
培养单位:________________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第一条 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第二条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被了解方应当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如增加其他约定条款,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合法权益。
第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的成立,有其他约定的,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例如:用人单位进人需要经人事主管部门核准的,应当在协议书中约定,核准后就业协议成立。
第六条 本协议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学校鉴证登记后作为签发报到的依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后、用人单位、毕业后所在学院和学校各一份。
双方协议的主要条款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 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
联系人及电话: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
档案:_________________
接收单位 名称: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
毕业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面貌:_____________ 学位类别:______________
学历:_________________ 培养方式:______________
生源地:_______________ 婚姻状况: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
[相关阅读]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之用,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书》由教育厅统一印制,每人一份,一式四联,第一联用人单位留存;第二联学生本人留存;第三联上交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第四联由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留存。《就业协议书》作为毕业生办理报到、接转行政和户口关系的依据。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签订程序
1、毕业生到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领取《就业协议书》,填写基本情况;
2、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并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用人单位应在协议书上注明毕业生档案的邮寄接收地址;
3、用人单位上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盖章;
4、用人单位或毕业生将签订好的《就业协议书》上交学校,由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备案,列入当年毕业生就业方案;
5、学校及时将协议书的审核情况反馈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武汉、杭州、深圳、珠海、宁波、青岛、大连、厦门等地的单位还需所在市人事局加盖公章或填写单独的审批表)。
二、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注意事项
1、单位填写项目(甲方)
(1)) 用人单位名称: 用人单位的全称与单位公章一致,不要简写、误写;
(2)) 单位性质:在相应单位经类型前划“√”;
(3)组织机构代码和单位隶属可不填写(如空白须用“/”填充);
(4)用人单位联系人、单位固定电话、单位所在地邮编、单位地址填写准确;
(5)档案接收(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详细地址):请填写清楚用人单位的人事档案保管单位的全称、地址和邮编,用于学校邮寄毕业生档案材料。有人事档案保管权的单位可写用人单位名称、地址和邮编;无人事档案保管权的单位填写其委托保管档案单位的名称、地址和邮编;
2、学生填写项目(乙方)
学生本人信息要填全,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填写“群众”、“团员”、“预备党员”、“党员”)、毕业学校、学历、学号、专业、毕业时间(6月)、E-mail、通信地址(工作单位的地址)、邮编、电话、家庭地址(入学前户口所在地地址)、邮编、电话;
3、甲乙双方达成协议部分填写项目
(1)协议书中服务期,试用期等条款,必须明确填写;
(2)协议书中某些条款应尽量填写,或者有与无,不要空白。(如空白须用“/”填充);
(3)违约金请明确注明,一旦发生纠纷,有利于保护双方的利益(一般不超过2500元);
4、用人单位签章必须是单位公章或者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其他签章一律无效。
5、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初步就业意向的约定。学生在与单位签订时,务必仔细阅读协议书上相关条款,包括用人单位另行增加的相关事项,确认无误后由本人签字,防止双方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的情况发生。
6、协议书签订之后,将第三联交到学校,学校以此为凭证,作为办理报到、接转档案和户口关系的依据。学生务必保证协议书签订的真实性,如有伪造等情形,责任由本人承担。
三、协议书用人单位一栏和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一栏都需要哪些单位签章
中央在鄂单位、省直单位、省属重点企业、军队单位、高校接收毕业生,主管部门一栏不再加章;省直非国有单位和无主管企业需省级人事代理单位(如湖北省人才中心或人事局)盖章;各市属单位用人单位盖章后,须加盖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章(如黄冈市人才服务中心或人事局);省外单位亦如此。
四、其它事项
1、协议书为双方协议,一旦甲乙双方签字,协议书即已生效,学校只是鉴证登记,协议书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协议解除,甲方须给乙方出具相关证明。若甲乙双方在就业过程中发生争议,由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协调解决,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如学生与单位解约,需和单位协商解决。如领取新协议书,需由原单位出具解约证明,然后将原协议书四联全部收回,交至学院并申请领取新协议书。每位学生的协议书号码是指定的,不要把自己的协议书给别人,升学的同学需将协议书交给辅导员,不要私自给其它同学,以免学生和单位发生纠纷。
签约率高 满意度低 “90后”如何迈过就业坎?(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预计有680万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这个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6月至今,首批“90后”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备受关注。
冷门专业学生选择转行
今年刚从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吴找工作时很纠结。“高考填志愿时,听说计算机很热就报了这个专业。”小吴说,毕业后才发现,市场上的研发和技术岗位很少,本科生几乎没有机会。和班里很多同学一样,他最终签了一个电脑销售的岗位。
与小吴有着相同经历的毕业生不少。《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将动画、法学、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往年人们眼中的热门专业划为红牌。红牌专业就业率低,前景不理想。例如国际贸易专业在几年前属于高考热门,不过招生时热,未必就业时热,由于近年来贸易类企业不景气,用人明显减少,学生多数选择转行。
麦可思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娇指出,大部分高中生及家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只关心孩子分数够不够的问题。她建议:“其实学生及家长应更多了解意向专业的毕业生趋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等问题。关注‘出口’情况更重要。”
2011届就业满意度47%
毕业于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小高,现在在天津一家建筑公司做办事员。对现在的工作,他表示很苦恼:工作中学不到东西,上司作为自己的“师傅”,却对自己“处处保守,毫无帮助”,而且“加班时间长,工资又不高”。
小高的经历引起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共鸣。新出炉的本年度大学生就业报告中,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47%。
郭娇认为,“对工作的期待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以及“薪资福利偏低”,是大学生不满意工作状况和离职的主要原因。一些“90后”大学生在就业中期望值太高,过于注重自我价值,忽视社会现实。“大学生要弄清楚自身愿望和社会要求的距离,理性选择岗位。”
就业满意率偏低的另一原因是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培训相对缺乏。
高学历毕业生更难就业
“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能力!”江苏红豆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说,在很多专业性不强的岗位上,研究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以平面设计师岗位为例,本科生的月薪在2000元―3000元,而研究生在4000元―5000元,但研究生的'水平并没有高多少,“综合考虑,公司更倾向于要本科生”。
眼下,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极端情况下还出现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现象。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其根源在于高等教育学术化倾向太强,职业技能方面教育不足,使得一些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这些矛盾导致大学生即使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因此,研究生就读期间应在注重知识积累的同时,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校也需要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制度,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同时开设更趋实践性的课程,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