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天才姚旭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杜甫:燕子来舟中作(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才姚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篇1:杜甫《燕子来舟中作》赏析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赏析

湖南为客动经春, 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 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 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 穿花贴水益沾巾。

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所以诗一开始就点明“湖南为客动经春”,接着又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的对象──燕子。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儿,你竟远远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疑惑吗?为什么主人变成这么孤独,这么衰老?他的故园又怎样了?他为什么在孤舟中漂流?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我老病一声,有谁来怜我,只有你小燕子倒来关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怜你,天地如此广阔,小小的燕子却只能到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XXX*之中的我呢?

“暂语船樯还起去,空花贴水益沾巾。”为了安慰我的寂寞,小燕子啊,你竟翩然来我舟中,暂歇船樯上,可刚和我说了几句话马上又起身飞去,因为你也忙于生计要不断地去衔泥捉虫呀。而你又不忍径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真令我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此诗写燕来舟中,似乎是来陪伴寂寞的诗人;而诗人的感情象泉水般汩汩地流入读者的心田。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那衰颜白发的.诗人,病滞孤舟中,而在船樯上却站着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这活泼的小生命给诗人带来春天的信息。我们的诗人呢,只见他抬头对着燕子充满爱怜地说话,一边又悲叹着喃喃自语……还有比这样的情景更令人感动的么?

全诗极写漂泊动荡之忧思,“为客经春”是一篇的主骨。中间四句看似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自己的茫茫身世。最后一联,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贴燕,后三字“益沾巾”突然转为写己。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清人卢世嗥涝唬骸按俗用劳硭昕秃南时作。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

篇2: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阅读答案

湖南为第一文库网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

(1)本诗颈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都写到了燕子,燕子的形象在两诗中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颈联以燕子自比,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诗人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

(2)杜诗中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刘诗中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篇3:《燕子来舟中作》杜甫唐诗鉴赏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

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

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

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

穿花贴水益沾巾。

杜甫诗鉴赏

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零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作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滞留潭州,以舟为家。因此诗一开始就点明“湖南为客动经春”,继而又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的对象—— 燕子。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这两句是诗人向燕子发问: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你竟远远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疑惑为什么主人变成这么孤独,这么衰老?

他的故园又怎样了?他为什么在孤舟中漂流?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这两句还是诗人对燕子的倾诉。我老病一身,有谁来怜我,只有你小燕子来关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怜你,天地如此广阔,小小的燕子却只能到处筑巢没有定居之所,这跟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有什么区别呢。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这两句大意是:为了安慰我的寂寞,小燕子啊,你竟翩然来我舟中,暂歇船樯上,可刚和我说了几句话马上又起身飞去,因为你也忙于生计要不断地去衔泥捉虫呀。

而你又不忍离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真令我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这首诗写燕来舟中,似乎是来陪伴寂寞的诗人;而诗人的感情象泉水般汩汩地流入读者的'心田。我们仿佛看见那衰颜白发的诗人,病滞孤舟中,而在船樯上却站着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这活泼的小生命给诗人带来春天的信息。我们的诗人抬头对着燕子充满爱怜地说话,一边又悲叹着喃喃自语..还有比这样的情景更令人感动的么?

全诗完整地表现了漂泊动荡之忧思,“为客经春”是一篇的主骨。看似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自己的茫茫身世。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清人卢世榷评曰:“此子美晚岁客湖南时作。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

篇4:杜甫《燕子来舟中作》注释及鉴赏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注释及鉴赏

杜甫的诗词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

⑴朱瀚题注:孤舟漂泊,惟有燕来,命题感慨。

⑵湖南:这里的湖南指长沙,因其位于洞庭湖之南。动经春:已经经过了几个春天。

⑶燕子衔泥:燕子为候鸟,所以每年都要衔泥筑巢。王嗣奭:出峡已三春,而客湖南则两春也。

⑷这句里已经有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影子。

⑸社日:古代春秋两次祭社神的日子,通常是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春分、秋分前后)。远看人:远远地看着人,一说为远来看人。

⑹处处巢居室,实际上也就是居无定所,所以说“何异飘飘托此身”。

⑺此句为杜甫自述。“飘飘托此身”的含义,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⑻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此句可参看“樯燕语留人”(《发潭州》)。

⑼巾:手巾。这两句是说,燕子来到舟中,暂歇船樯,喃喃细语,马上又起身飞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作者不禁流泪。

【鉴赏】

杜甫于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公元769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所以诗一开始就点明“湖南为客动经春”,接着又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的对象——燕子。

燕子是一种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被古代诗人所青睐,经常置于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意思是:“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儿,你竟远远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疑惑吗?为什么主人变成这么孤独,这么衰老?他的故园又怎样了?他为什么在孤舟中漂流?”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意思是:“我老病一生,有谁来怜我,只有你小燕子倒来关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怜你,天地如此广阔,小小的燕子却只能到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意思是:“为了安慰我的寂寞,小燕子啊,你竟翩然来我舟中,暂歇船樯上,可刚和我说了几句话马上又起身飞去,因为你也忙于生计要不断地去衔泥捉虫呀。而你又不忍径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真令我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此诗写燕来舟中,似乎是来陪伴寂寞的诗人;而诗人的感情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流入读者的心田。诗中表现的场景是,衰颜白发的诗人,因病滞留在孤舟中,而在船樯上却站着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这活泼的小生命给诗人带来春天的信息。诗人抬头对着燕子充满爱怜地说话,一边又悲叹着喃喃自语,没有比这样的情景更令读者感动的了。

全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为客经春”是一篇的主骨。中间四句看似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诗人的茫茫身世。最后一联,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贴燕,后三字“益沾巾”突然转为写诗人自己。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读者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明末清初卢世榷《杜诗胥抄》评价说:“此子美晚岁客湖南时作。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

篇5:燕子来舟中作,燕子来舟中作杜甫,燕子来舟中作的意思,燕子来舟中作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燕子来舟中作杜甫,燕子来舟中作的意思,燕子来舟中作赏析 -诗词大全

燕子来舟中作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常识主,

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65 ・

篇6: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在长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五十六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看似咏燕,实是慨叹诗人的茫茫身世。此诗是杜甫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一篇诗作,已经淡去了早些年强烈的时代和政治主题,而弥漫出一片萧索、苍凉、悲怆的身世之慨。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 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 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 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 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

⑴朱瀚题注:孤舟漂泊,惟有燕来,命题感慨。

⑵湖南:这里的湖南指长沙,因其位于洞庭湖之南。动经春:已经经过了几个春天。

⑶燕子衔泥:燕子为候鸟,所以每年都要衔泥筑巢。王嗣奭:出峡已三春,而客湖南则两春也。

⑷这句里已经有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影子。

⑸社日:古代春秋两次祭社神的日子,通常是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春分、秋分前后)。远看人:远远地看着人,一说为远来看人。

⑹君:指燕子。处处巢君室,实际上也就是居无定所,所以说“何异飘飘托此身”。

⑺此句为杜甫自述。“飘飘托此身”的含义,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2]”(《旅夜书怀》)。

⑻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此句可参看“樯燕语留人”(《发潭州》)。

⑼巾:手巾。这两句是说,燕子来到舟中,暂歇船樯,喃喃细语,马上又起身飞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作者不禁流泪。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此诗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2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燕子的形象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请就后三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作者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作者运用想像和拟人等手法描绘了燕子的疑惑不解,居无定所、天涯飘荡和多情眷恋。诗歌既有燕怜人,又有人怜燕,人燕浑然一体。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作者写燕子,先描写燕子冬去春来,忙于衔泥筑巢,点明了诗人留滞湖湘,以舟为家;颔联运用想像和拟人描绘一只疑惑的燕子,通过写故园相识的旧燕,正凄然而又疑惑地看着自己,写出了作者流浪他乡的沧桑变化。颈联描绘的是燕子的居无定所、天涯飘荡,诗人对燕子的悲悯,实际上是对自己漂泊处境的自怜自惜。尾联描写燕子的多情:小燕子为了安慰我的寂寞,翩然飞来,暂歇船樯,它不忍离去但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离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诗人老泪纵横。燕子的`同情深深地写出了作者生活的凄惨。本诗句句咏燕,但是又是句句关连着自己的茫茫身世。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燕子实际上就成了诗人自己的化身。)

赏析:

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所以诗一开始就点明“湖南为客动经春”,接着又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的对象──燕子。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儿,你竟远远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疑惑吗?为什么主人变成这么孤独,这么衰老?他的故园又怎样了?他为什么在孤舟中漂流?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我老病一声,有谁来怜我,只有你小燕子倒来关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怜你,天地如此广阔,小小的燕子却只能到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

“暂语船樯还起去,空花贴水益沾巾。”为了安慰我的寂寞,小燕子啊,你竟翩然来我舟中,暂歇船樯上,可刚和我说了几句话马上又起身飞去,因为你也忙于生计要不断地去衔泥捉虫呀。而你又不忍径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真令我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此诗写燕来舟中,似乎是来陪伴寂寞的诗人;而诗人的感情象泉水般汩汩地流入读者的心田。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那衰颜白发的诗人,病滞孤舟中,而在船樯上却站着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这活泼的小生命给诗人带来春天的信息。我们的诗人呢,只见他抬头对着燕子充满爱怜地说话,一边又悲叹着喃喃自语……还有比这样的情景更令人感动的么?

全诗极写漂泊动荡之忧思,“为客经春”是一篇的主骨。中间四句看似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自己的茫茫身世。最后一联,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贴燕,后三字“益沾巾”突然转为写己。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清人卢世?评曰:“此子美晚岁客湖南时作。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

篇7:燕子来舟中作翻译-燕子来舟中作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翻译-燕子来舟中作赏析

导读:

杜甫半生漂泊流浪,在小船上度过的日子并不在少数,而在这首小船作的诗更是数量繁多,当中佳作亦不少。其原文如下: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燕子来舟中作翻译:

来到湖南做客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了,燕子衔着泥巴回来筑巢也已经翻新过两次了。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儿,你竟远远地看着我。可怜的小燕子只能到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暂歇船樯上,和我说了几句话马上又起身飞去衔泥,穿过花丛贴水,真令我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燕子来舟中作介绍:

此诗是杜甫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一篇诗作,已经淡去了早些年强烈的时代和政治主题,而弥漫出一片萧索、苍凉、悲怆的身世之慨。

燕子来舟中作字词解释:

⑴朱瀚题注:孤舟漂泊,惟有燕来,命题感慨。

⑵湖南:这里的湖南指长沙,因其位于洞庭湖之南。动经春:已经经过了几个春天。

⑶燕子衔泥:燕子为候鸟,所以每年都要衔泥筑巢。王嗣]:出峡已三春,而客湖南则两春也。

⑷这句里已经有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影子。

⑸社日:古代春秋两次祭社神的日子,通常是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春分、秋分前后)。远看人:远远地看着人,一说为远来看人。

⑹处处巢居室,实际上也就是居无定所,所以说“何异飘飘托此身”。

⑺此句为杜甫自述。“飘飘托此身”的含义,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⑻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此句可参看“樯燕语留人”(《发潭州》)。

⑼巾:手巾。这两句是说,燕子来到舟中,暂歇船樯,喃喃细语,马上又起身飞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作者不禁流泪。

燕子来舟中作背景:

杜甫于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公元769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

燕子来舟中作主旨大意: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看似咏燕,实是慨叹诗人的茫茫身世。

燕子来舟中作赏析:

诗一开始就点明“湖南为客动经春”,接着又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的对象――燕子。

燕子是一种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被古代诗人所青睐,经常置于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意思是:“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儿,你竟远远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疑惑吗?为什么主人变成这么孤独,这么衰老?他的故园又怎样了?他为什么在孤舟中漂流?”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意思是:“我老病一生,有谁来怜我,只有你小燕子来关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怜你,天地如此广阔,小小的燕子却只能到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意思是:“为了安慰我的寂寞,小燕子啊,你竟翩然来我舟中,暂歇船樯上,可刚和我说了几句话马上又起身飞去,因为你也忙于生计要不断地去衔泥捉虫呀。而你又不忍径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真令我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此诗写燕来舟中,似乎是来陪伴寂寞的诗人;而诗人的感情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流入读者的心田。诗中表现的场景是,衰颜白发的诗人,因病滞留在孤舟中,而在船樯上却站着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这活泼的小生命给诗人带来春天的信息。诗人抬头对着燕子充满爱怜地说话,一边又悲叹着喃喃自语,没有比这样的情景更令读者感动的了。

全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为客经春”是一篇的主骨。中间四句看似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诗人的茫茫身世。最后一联,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贴燕,后三字“益沾巾”突然转为写诗人自己。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读者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明末清初卢世榷《杜诗胥抄》评价说:“此子美晚岁客湖南时作。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以上这篇燕子来舟中作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海无涯苦作舟作文

学海无涯乐作舟讲话稿

学海无涯乐作舟作文600字

舟中校友因缘散文

《客中作》赏析

孟浩然唐诗《舟中晓望》

《水仙子·舟中》古诗词赏析

舟中阅读理解附答案

春中田园作 王维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杜甫:燕子来舟中作,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