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校友因缘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GB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舟中校友因缘散文(共含10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GB”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舟中校友因缘散文

篇1:舟中校友因缘散文

舟中校友因缘散文

当代古典文学家、文史大家、资深出版人金性尧是舟山定海人。195月5日,金性尧在定海出生。他在定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1922年,刘鸿生等旅沪乡绅创办了舟山中学。(先称定海公学,1924年改为定海中学,是舟山中学前身)已经兴办开学。正是金性尧上小学,然后读初中的时段。但是,定海舟中的小学部和中学的学生名单里,没有找到金性尧的名字。

原来金性尧6岁开始就接受私塾教学,进的是定海阮氏私塾。老师以“富”“贵”二字为启蒙教育,在认识“人手足刀尺”之后,读的是《百家姓》《三字经》《幼学琼林》《古文观止》《论语》等历史上流传的教材,由阮家父子阮乃逊与阮洁生教书,他一直读到12岁。13岁开始就到定海王家祠堂私塾上学。这时除了学习古文外,增加了英语和数学。私塾的教育,是极度的灌输。金性尧一方面刻苦识记,把枯燥的“之乎者也”文言文刻录在他尚稚嫩的脑海深处。尽管到上海20岁后,师从忻江明进士,读《春秋左氏传》等经传,但年少时古文功底基础扎实,为他日后“散文牢固地扎根于传统之中”提供了条件;但他又从“所受于他们(私塾、塾师)的痛苦和流弊而论”,“从心底里送出憎恶”。

那么金性尧为什么没上现代学校,应该跟当时的舟山教育现状有关系。因为尽管当时舟山学校开始发展,但还是不发达,而舟山的私塾根深蒂固,并很发达。人们习惯把孩子送到私塾开开眼界,即使大户人家也大都这样。1933年9月24日的《定海舟报》一篇题为《县政会议议决派警取缔私塾以利学务案》的报道分析取缔私塾原因时说:“本邑教育之不发达,可谓超峰绝顶。原因虽多。而私塾林立,教授无方,要亦为其最大主因。各岛各海山固无论矣,即城岛各地私塾林立。一般塾师稍加自爱改变教授方法者,虽亦有一二,然头脑冬烘,沿用《百家姓》《三字经》者,仍居八九;平日用胁肩谄笑之手段,笼络各生之家属,使聪明智慧之青年学生,牺牲于塾师的绳头微利之下。迭经党政机关淘劣剩良,设法肃清,终以渠等神通广大,不已时而死灰复燃……”

而读私塾的学生如要读舟中,就要进行入学考,除了考国语外,还要考数学和自然,而这些是私塾所根本没学过的。像丁公量先生原本也是读私塾,后来私塾要取缔,想读定海中学,就在暑假请人补数学和自然。后来数学经过补考才进入定海中学。所以一般来说,读了私塾再上中学有知识衔接的困难。

可能因此,使得金性尧没能来舟中就读。有资料说金振华是金性尧的化名。就此问题,10月底,我曾去信请教在北京的乐时鸣将军。12月25日,乐将军写了回信,说:“金振华和金性尧不是一个人。金性尧没有在舟中上过学,不是舟中学生。金振华是舟中学生,与我同班,是1932年初中毕业,同班毕业的共13人。除刘念忠(刘鸿生先生的七子)等四人外,我们九人,包括我和胡世奎、金振华等都于1932年秋去上海在刘鸿生先生的企业中任职。”“全国解放后,金振华曾任无锡人们银行行长,不幸英年早逝。)”金振华于1986年因病去世。金振华是金性尧的化名应该是一种误会。

那么为什么金振华跟金性尧会有这样的误会呢?为什么后来在上海舟中校友会的名录里,有金性尧的大名,成为特殊的舟中“校友”呢?这里面有什么因缘呢?

二被请为《微明》“社长”

讲到其中因缘,自然要提到《微明》文艺月刊。

当时舟中出去的学生追求进步,热爱文学。乐时鸣到上海工作后,就着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在1933年和1934年两期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文艺》上刊发。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几个初入社会又热爱文艺,关心时局,兴趣相投的同学经常一起在乐时鸣的住处,谈论人生,谈论文学,于是1934年萌生了自己出钱办一份杂志的念头,经过商议后,决定杂志的名字叫做《微明》,就成立微明文学社。乐时鸣将军(原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政委)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你说是幼稚也比较幼稚,进步也比较进步,是吧,这个明,大家知道光明,一点点光明。我们小孩子,这么一班年轻人,想有一个自己的刊物,既表示比较进步,也不敢自己吹牛啊,所以叫‘微明’,现在想想这还比较合适。”后来,1933年毕业的忻元锡(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周中奎(后改名周山,江苏周山镇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等也来到上海刘鸿生公司工作,并参加了办刊活动。

乐将军在给我的信中说:“1935年我们创办《微明》文艺月刊,原是我们舟中同学酝酿筹备的,由我任编辑(刊物小,不敢自称主编),胡世奎任总务,推选金振华任社长。因金性尧的工作单位和我们在一个楼里,他在一楼,我在三楼,胡世奎在五楼。同是定海人。而且知道他喜好文艺,能写杂文(散文)……因此我们就请金性尧为社长。《微明》的实际工作仍由我和胡世奎主持。因经费和稿源困难,《微明》只出了七期,就停办了。”

从信中乐至,原来微明社的社长是金振华,而开办以后,他们请金性尧当社长。这“社长”前后的变化,也就许是产生“金振华是金性尧化名”这个误会的原因吧。

1933年,金性尧随全家迁到了上海。1934年他就在中华煤球公司工作。从1933年开始他就在《定海舟报》副刊“欸乃”上发表文章。1934年年底还与鲁迅通过四封信。他比乐时鸣年长一岁。即是老乡,又有写作名气。乐时鸣他们开始创办时向他约稿,金性尧慨然同意,1935年1月出版的创刊号就有以他的笔名“毛杆”刊发的两篇文章:《‘安分守己’》和《看马戏》,语言幽默,以诙谐讽刺的笔调,对国人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自吹的现状进行艺术批判。这样,金性尧就进入了舟中校友的文学团队。而《微明》杂志后来刊登“长城牌热水瓶”的广告,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我国最早用“长城牌”热水瓶注册商标的是定海商人甘斗南创立的立兴热水瓶厂。而金性尧的母亲甘葆壬,就来自是甘氏家族。而金性尧的.妻子武桂芳的父亲可能又在这个热水瓶厂任经理之类职务。可以推想这个广告是金性尧给办过来。据说每月给广告费十元。这对自费办刊的小青年来说,是一个有力的资助。

金性尧支持舟中校友办刊,并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不单写文,而且办来广告,资助办刊,尽心尽力。于是,大家就视他如同校友,尊他为社长,是很自然的延伸。

三在上海校友名录的“校友”

说到舟中校友会,其实三四十年代,上海、定海都分别建立过。但是建国后真正开始筹备校友会还是1980年代以后。1985年10月20日,以忻元锡。丁公量为正副会长的舟山中学上海校友会筹备会成立,胡世奎等是顾问。筹备会广泛联系校友,填表登记。这些曾经一起办过微明的同学,自然记得这个“校友”。金性尧收到了登记表并填写上交。筹备会经过努力,决定于1986年1月5日召开上海校友会成立大会,并出大会特刊,负责会刊的校友请金性尧写点文字,当时他正在忙着他的《炉边诗话》出版工作,但他欣然答应,几天后即写就了一首《乡思——为舟山中学(上海)校友会作》寄交筹备会,诗曰:

我家曾住北门头,一别乡关海上留;十载伶俜伤老大,千般风土最绸缪;小桥流水窗迎月,僧寺红泥竹报秋;却喜相逢云雾后,梓情遥寄故翁洲。

诗中他回忆往昔,想起定海老家美好的景象。“梓情遥寄故翁洲”把他浓浓的思乡之情深切表露。读了这首诗后,我特地去北门寻找曾被称为“金家大屋”的金老故居。在桑园弄路口找到了在白色的高墙中闭锁的房子。四周被高墙紧围,南即桑园弄,西有移动公司大厦,北面老屋两层楼房屋顶,却被一幢现代大楼紧紧逼压,东墙有小门,门边墙上嵌一石碑,是舟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6月29日里的“舟山市文物保护点——金家住宅”,而门则有一厕所,小门边乱堆杂物很脏。这老屋关闭着,无人管理,任凭雨水侵蚀腐烂,将要塌坍,变成危房。作为民国定海工商“八大家”之一的“金家住宅”这样一个文物保护点竟是这样的景象,不禁有点心寒。其实文物是文化古城的一个历史文化体现,如果能够很好的保护,加以修复,那可是古城历史文化的基点,一个个亿基点链接那就是古城的整体文化内涵。定海有这么多文物保护点,都修复起来,挖掘那些文化内涵,并连一体,加以开发,就是古城文化的良好展示,胜于那些仿造建筑不知几百倍,这样的两全其美的事,无人问津,令人心颤。金性尧回忆老家大屋,表达思乡之情,是种乡愁。于此看来,加入舟中上海校友会,也是他浓浓乡愁的一个寄托吧。

1986年1月5日,上海校友会召开成立大会,金性尧便早早地赶去参加,并会见了舟中老校长方同源和忻元锡、丁公量、胡世奎、陆修熙等校友,非常欢欣地交谈,情意浓浓。

上海校友会成立后,一年总会举行几次校友茶叙联欢会。1990年9月15日在化工局老干部活动室他们举行该年的第三次校友茶叙会。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修熙请金性尧来谈谈他的写作。75岁高龄而病衰的他欣然答应。他预见可能那天会下雨,担心雨天挤车不便,就预约了出租车。那天果然下雨,谁知等到八点三刻,出租车却没有来,他就赶快上21路车来。一到会场,他先连升道歉,接着就娓娓不倦地谈了他所写《新注唐诗三百首》。他以乡音舟山话漫谈,偶然插入普通话、上海话,幽默风趣,谈笑风生,如拉家常;有时,校友们也插入交谈,显得活泼生动。

1990年9月上海校友会联络处编印的《舟山校友》第十四期有专题报道《金性尧畅谈编注<唐诗三百首>》,其中介绍说:“校友金性尧,笔名文载,又在阮家私塾读书道。即享文名。后来沪从事写作,驰誉文坛,金边《新注唐诗三百首》等,都不胫而走,洛阳纸贵。……他说过去有喻守真《唐诗三百首新析》颇可一读,还有朱大可的《唐诗三百首》。他想另辟蹊径。独抒己见,古匠心独具,功力颇深。故题其书名为《新注唐诗三百首》,出版后脍炙人口,一版再版,至今共印了一百四十余万本。”一开头就“校友”相衬,很是亲切。是啊,从金老在《微明》时表现,到现在金老的情谊,让大家认定他就是“舟中校友”。而金老也很愿意成为“舟中校友”。尽管金老没有上过舟中,但一种历史和现实的情缘,却让他和“舟中校友”融合了,成了一个特殊的校友,一颗善良的“校友之星”。

篇2: 因缘葬送散文

因缘葬送散文

我跟她说我有一种神经病的特质。

对一个相处不了几天的小女孩谈感情。

显然,我是碰了一鼻子的灰。然后我会信誓旦旦地解释着,这不是我单纯,也不是一种神经质。因为我觉得女孩是对的人,当物体高速运动时,若不及时抓住,我们引以为傲的双手就什么也抓不住。我不想看到双手再一次这样颓废的样子了,再也不了。我的心脏高速跳动着,这是心脏病?

她成为杀手的时间不长,好像只是犹豫了一下,点了一下头,就把营业执照发给了她似的。的确,眼神是她暴露专业的最大妨碍。

高度近视的眼睛想要在千钧一发的气氛之间,死死抓住一个人的弱点,就要凭着一个专业纯度百分百的杀手最为依靠的直觉。直觉怎么来?一把剃须刀致人于死地的时候,额外耍酷时留下的悬念。所以杀手的直觉就是在一万零一颗头颅的互相作用下,刀尖上的一丝冰冷。

执行任务的杀手并非如你所知的好莱坞大片那般地震撼潇洒。说不定正有一圈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你的后脑勺,然后会有一粒喷着火苗的铁合金子弹将你的脑髓炸开。当然,花钱买这颗子弹的人的身份只有在你躲过这颗子弹的千分之一的概率下露出真面目。而且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运作着。

凶案现场联最灵敏的警犬都察觉不到一丝异样气味。除了血型的脑浆在地上画了一个顽皮的问号,剧情再也找不到发展下去的理由,然后就会变成一场悬案。

枪杀的,不需要警犬。可是我甚至不知道子弹是从哪个方向跑过来的.,因为死者脑部被子弹挖开的缺口已经炸得面目全非。弹壳甚至也不知所踪,要说混杂在空气里的,还有浓厚的火药味和烤得焦黑的肉片的味道。大中午的,警察闻了一阵子就饿了。

杀手手里托着一盆波斯菊,正因为她想以这样一种看似平常的举动融入惊慌失措的人潮中,反而引起了黑岩的注意。

黑岩是谁?黑岩是后来死在她枪口下的一个,所以他的名字也只是一笔带过,一笔带过的还有此后查无此人的死者。

我呢。拖着行李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也和大多数天真浪漫的男孩一样。过着一种平平凡凡的小职员的生活,这辈子了无所求。

波斯菊经过我身旁的瞬间,我闻到她身上的一丝淡紫色的头发的香气。之所以说闻到,是因为我还没来得及抬头,心里就已经打定了她一头淡紫色的头发。“是蕙兰的香气”。我之前养过一盆蕙兰,不过不经意间死了,或者我也是个粗心的杀手,不过显然我的水平更为纯粹,因为我置人于死地的方式全为无心之失。

这时候我并不知道我所面对的是一个入职不长,但却威胁十足的专业杀手。所以我只是礼貌性地抬头笑笑。

她把波斯菊一把推给我,然后留下一抹黑影,我甚至来不及反应。此刻夜幕即将拉上。

我养着波斯菊的第一百零一天。距离波斯菊逝世整整一百天。波斯菊的死我脱不了干系,但是也并非全是我的过错。

第二百一十二天的时候,我把波斯菊连同花盆一起埋了。碑据我不知道如何开口,就写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先生与某某小姐偶遇,因缘葬送。”

第一百二十五天的时候,天气因为波斯菊的死,变得淅淅沥沥地哭得不停。我总要给糟糕的天气找一个理由,我把波斯菊和女孩的故事写了下来,然后折成纸船。雨水势头太猛,故事一下子消失在了排水管道之中。

第不知道多少天的时候,风和日丽。有一个淡紫色头发的女孩进入我的生命里。不是的,她不是那个波斯菊的女孩。

等我去看了一眼波斯菊的坟头,我记起了女孩离去的日子。是第二百三十一天的时候。

七月份的时候,计时进入公元起算。我所在的公司的老板被刺杀了,我身边总在发生这样或者那样悲惨的事。死法也是莫名其妙,不过没有人同情这个生命的消逝,社会太冷漠了么?

老板的葬礼上我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蕙兰花香,不知是不是幻觉,有一个穿着白色素服的女孩裹着散去的紫色头发消失在人丛里。

我只是在想,她或许再也找不回她的波斯菊了吧。

篇3:因缘,孽缘散文

因缘,孽缘散文

好长时间没有与安琪联系了,乍一听见她电话里的声音,颇有些意外。她叹了一口气,然后说:“好了,解脱了。”我愣了愣,终于艰难地说:“你,你没怪我吧?”安琪反应极快:“关你什么事?他并不单单针对你。你知道的,不管我跟谁交往,哪怕是女孩子,他也会……”

安琪常常在别人面前说起我,惹得有些人对我生也了不少误会。两年前,安琪结识那个人后,她听了我的话,一直到他们的关系基本确定了,她才说起她有我这么一个“异性朋友”。这以前,他们之间已吵过几回,但结果都以他的道歉告终。可这一次,或许是安琪把我这个轮椅人说得太好了,那一位极为光火,闹了个天翻地覆。气得安琪当场“出走”。不过,很快的,他们又重归于好。据安琪说,那人很会哄人。在他的再三保证下,安琪只好“算了”。

那个人看上去非常关心安琪,接送上下班,他风雨无阻;业余时间,几乎是分分秒秒都腻在一起。安琪开头颇为感动,时间一长,不对了,她根本没了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不过,女孩子的事还真的难以说清,闹归闹,吵归吵,他们还是很快结了婚。

婚后,安琪与我的联系明显少了。我是很知趣的。她有她的难处。我也便从不主动找她。

有一天,安琪来了个电话,问我一个竞赛方面的问题。但没等我听完她的叙述,电话突然断了。我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心下黯然,更多的却是为她担忧。

几天后安琪告诉我,那天他们又大吵了一场。听着安琪电话那头的哭泣,我无话可说。

安琪从此断了音讯。直到半年前的一天,已是晚上十点多,一位朋友来电话告诉我,安琪出事了!我吓了一跳,忙问其故。这才知道,安琪被她的那个丈夫打伤了,伤得很重,在医院里住着……据说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天晚上安琪加班,打电话说明时,他并没多说什么。谁知下班回去,却惨遭毒打,无论她如何解释,他也不听不信,一口咬定她是……

好几位朋友看望安琪回来后,都是流着泪对我诉说安琪是如何伤痕累累的。她们还告诉我,一年前,安琪曾怀过孕,也是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毒打,胎死腹中。

安琪出院后,经过艰难的抗争,终于摆脱了。她身上的伤痕已经退去,可心之深处的呢?

想到这里,我顾不得“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古训,热泪长流。

“安琪,我对不起你,”我勉强镇静了下来,“我要说的,并不是由于我的存在使得他……”

电话那头,安琪在抽泣。她哑着嗓子说:“那你是说……”

“从一开始,我就应该劝你的.。其实,你跟我说过他许多的不近人情的……而且……”

“不,不,是我自己的错。我知道你一直持保留态度。只恨我听信了那个算命的……”

唉,这些年来,追过安琪的人不计其数。可没一个让她看得上眼。她总说她相信缘份。但问她什么是缘份时,她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记得是有一次逛夜市,一个算命的对她说,那年七月份,她会有一段“前世因缘”。也是事有凑巧,那个人“准时”出现了,而且,他的条件与算命人所言大致相符……

谁曾想,这“前世因缘”竟会变成遗恨终生的一段孽缘。

篇4:湖中舟

鸣蝉奏曲多情路,双燕盘桓弄紫妆。

垂柳却将风化齿,碧湖更把浪成裳。

游人几许兰舟渡,竹桨千般阁岸藏。

无意落花红绿叶,奈何已在水中央。

篇5:迷舟散文

迷舟散文

在一个多雨的夏天的早晨。

乳白色的黎明降落在暗黄色的江面上,我和朋友站在江边,江水一荡一荡,漫过我们的脚面,潮水退去时,脚面上留下一层薄薄的泥浆。

江水是浑浊的,迷蒙蒙的一片。

“算了吧,说不定一会儿还有大雨呢!你看,江水好像还在上涨?”朋友说。

“不要紧,今天的江水并不凶猛,如果雨真的下大了,或者水涨高了,我们可以随时上岸。”我说。

“好吧。”朋友笑答。

我们跳上了小船,我把竹篙重重一点,朋友握紧了舵把,我们这只无桨的小船就随着江面上漂流的泡沫浪渣一道,默默地流向江水的下方去了。

天已大亮,但我们看到的不是阳春三月的那种艳阳下的景色:帆船在桨声噜噜中顺江而下,又在马达轰鸣中顺江而上,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流云倒映在清澈的江心,三两只鹭鸶展开白色的翅膀,象几缕轻烟掠过两岸的绿山飞向看不见的远方,七八只麻鸭收拢了灰翅,伸长了脖子,在静静等待水底的鱼儿上岸,几头黄牛在江边的草坡上啃食着青草,牧童坐在巨石上垂着长长的钓竿……

我们站在小船上,我们看到两岸的山顶还有隐隐的雾帘,悬崖上、山坡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青草,参参差差,浓浓密密,黑色的、白色的鹅卵石杂乱地堆放在岸边小溪的出口处,我们的头顶没有飘动的白云和安静的蓝天,只是铁灰色的一望无际的苍茫,偶尔有一两只黑色的小鸟平展着翅膀,不知道从哪里飞来,又要飞向哪里……

“这里的水真静!”我指着江面说。

“是的,好像没有流动似的!”朋友盯着江面,他也看不到一丝儿波浪,听不到一丝儿流水的声音。

“喂,我们来做个试验,我闭上眼睛,你转动船舵,过一会儿,我们不看别的什么,只瞧着江水,看看我们能否判断出江水流动的方向?”我笑着对朋友说。

“好吧,就来试验一下吧。”朋友说着说着就推动起舵把来。

我向上游看了一眼,一块巨大的礁石屹立在悬崖下,我又向下游看了一眼,一棵高大的古树隐隐约约站立在山头,然后,我闭上了眼睛。

过了两三分钟,我睁开眼睛,指着江水,对身后的朋友喊到:”呀,你把船,调了头啦?”

“哈哈,往远处看吧。”朋友脑袋一扬,看向远方。

那块礁石不见了踪影,而那棵古树高大得象一座铁塔,越来越近,这是一棵有许多枯枝的大树,一根粗壮的弯枝上垒着一只巨大的鸟巢,卟喇喇一声,一只黑鸟从树叶里弹了出来,向着迷蒙的天边飞去。

“怎么,我错啦!”我迷惑不解地望着江水自言自语。

“那么,再来一次吧!”朋友说。

我又闭上眼睛,我感到小船在江面不断地旋转着。

又过了几分钟,我再次睁开眼睛,指着江水,我说:“水已从船头流向船尾!”

“又错啦!”朋友哈哈大笑。

真的,又错啦!那根铁塔似的大树早已被远远地抛在船尾的后方。

“刚才,船为什么旋转?”

“我,把船转了一个圆圈嘛!”

“哈哈哈哈……”朋友和我都大笑起来。

小船在我们的笑声中继续向下游漂去。

如我们所愿,雨没有下下来,水也没有长高,可是我们所希望的太阳仍然没有出来,天空压得很低,弥弥漫漫的,不知其东南西北。

小船又漂流了几十公里。

“我们什么时候上岸?”朋友问。

“继续漂吧!”我一手扬,说。

“前方不知是什么地方?”朋友站在船尾,脸上布满了阴云。

忽然,我和朋友都高高地抬起头,望向前方。

“呵,好大的雾啊!”朋友和我异口同声地惊呼道。

“钻进去吗?”朋友问我。

“前进!”我坚决地回答道,并且把竹篙握得更紧。

“你说,那里面藏着什么?”

“不知道。”

“也许和我们刚刚走过的一样。”

“谁知道。”

“也许那前方正在下雨呢。”

“有可能。”

“也许太阳正照在金色的江面上。”

“也许。”

“如果站在那座最高的山顶望远方,你能想到什么?”

“‘烟雨茫茫锁大江’吧。”

“是的,我们被锁在烟雾里了。”

“是的!”

“诗人,那么,作一首诗吧!”朋友望着我,我发现他的的眼睛象我们头顶上的天空一样深沉。

我站在船头没有回答,浑浊的江水流在我们的眼前,流向茫茫的雾霭里。

“就以我们这次漂流为题,作一首诗吧!”朋友仍然坚持让我作诗,他知道这时的我一定灵感飞扬、激情澎湃。

我看见朋友的衬衫早被溅起的江水湿透了。

这时,没有江水的声音,没有江风的声音,没有鹭鸶的白影,没有礁石的黑影。

朋友和我注视着大雾,大雾离小船越来越近,大雾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立在船头,横着竹篙,我的声音象江水一样,汹涌地向前奔流――

“迷舟

冷冷的江风

隐隐的山峦

我们无帆的小船

挣断了绳缆

暗淡的天空

浑浊的江面

我们无桨的小船

涡流中盘旋

横飞的`枯叶

斜漂的雨线

我们无舵的小船

激流中簸颠

风,越吹越紧

雨,越下越远,

我们无篙的小船

永不再靠岸”

朋友和我默默地注视着前面的浓雾,江水的流速越来快,小船剧烈地摇晃起来,朋友把舵握得更紧,我的横握竹篙的手心也在流汗。

我们无桨的小船继续在默默地漂流着,没有一丝回头或靠岸的意图。

是的,我们无桨的小船象一只刚刚冲下山头的苍鹰一样,振奋起黑色、坚硬的翅膀,像箭一样直直地、义无反顾地,钻进前方茫茫的浓雾里去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朋友,请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黄背鸟儿慌忙地落在白色窗棂上,给我酸涩迷蒙的眼睛带来一掠温柔甜艳的惊奇,轻轻的我伸出双手,想捉住她清脆的歌声,可是,可是她“哧”地一声,猛一下弹离了窗格,花翅带动的风声激起绿色的窗纱,一巅一巅地,她,飞了,飞远了,看不见了。

七八只黑八哥在光光的椿树上欢蹦乱跳,唱着一只又一只心爱的歌曲,她们又用黑色的尖啄梳理翅下黑色的羽毛,还互相衔着恋人绒绒的额头、长长的尾巴,逗乐。悄悄的我,走向树下,想弹一曲歌儿给她们听听,可是,可是我刚拨动琴弦,“哗”地一声,她们竟纷纷逃窜,带着我的一串串惊奇、一丝丝疑惑,飞向山那边,飞向山那边又一棵椿树的斜枝上去了。

“这是春天,是阳春三月。温柔的阳光是小鸟儿金色的羽毛,她们轻轻拂拭着你弯弯的发梢,拂拭弄着你浓密的眉睫,拂拭着你微笑的脸庞,拂拭着你飘扬的衣衫;淅沥的小雨亲吻着你那多情的嘴唇,亲吻着你那高傲的额头,亲吻你那温暖的面颊,亲吻你那白的脖颈,亲吻你那颤颤的手指。朋友,你一定是一位潇洒的快乐者,不论是清澈的早晨,还是迷蒙的黄昏,你都会怀抱心爱的吉他,唱不完那些春天的歌儿;朋友,你一定微笑着踏过三月的秋风、四月的花香、六月的炎阳,走向七月的流火,八月的金秋……”

朋友,你会这么说的,是的,你一定会这么说,用你火热的目光、温暖的语气、热诚的心怀。

可是,朋友――

我伫立在此岸凉风习习的山头,对岸最高的山巅还有茫茫的积雪,太阳射出的金箭被白色的盾牌弹回,我听到刺冷刺冷的响声了。厚厚的积雪下藏匿着什么呢?一片片黄叶枯黄嘶哑的叹息吗?一根根野草瘦骨粼殉的失望吗?一道道山泉冰冷僵硬的歌喉吗?一只只麋鹿惊慌失措的血迹吗?厚厚积雪下藏匿着的,还有些什么呢?

那弯淡红的小河边,一棵虬枝盘桓的皂夹树将它的根须像肥厚的脚掌一样插进黄色的泥土、黑色的河床、灰色的石缝,将它的枝桠像一双高高举起的手臂一样挥舞在苍茫的天穹下、广阔的松林旁、高耸的楼顶上。可是,这高大的皂夹树没有一段绿枝,没有一片绿叶,我折下一段小枝,仔细寻找,哦,连一苞嫩芽也没有,只在断枝的截面上看到一丝淡淡的湿气,哦,多么浅浅的绿意啊!望着在风中微微摇动的高大树枝,我的眉头皱成了一结忧郁:这高大的皂夹树能结出千万串绿色的皂夹吗?它们能在八月的河边为村姑们吹起绚丽多姿的七色泡沫吗?

田埂的尽头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它的横枝上没有落下三五只燕子,也没有落下七八缕柳絮,只是悬垂着五六片萎缩枯朽,沉积着紫红色斑痕的往年的叶子。我望着半截干枯的树枝,脸上又落下一层忧郁:田埂上的柿树今年的秋天一定会挂满鲜红的香甜,而不是铁青的苦涩吗?

墙角深深的地洞里,去年的知了、蛐蛐、长角蜂,为什么还不爬出来,然后撑撑懒腰,揉揉睡眼,清清歌喉,兴高采烈地共筑幸福新居,共唱欢乐新曲呢?

还有,空空的小屋里,我总是翻阅着发黄的历史,耕耘着昔日的土地,一次又一次倚在窗前,等待着叮当叮当的喜汛敲响孤苦伶仃的门扉。然而,绿衣天使像绿色的山雀儿一样,飞走了,一时半会儿不再飞来。我抬头望望天空,噢,天空暗下来了,矮下来了,沉下来了,冷冷的晚风吹起来了,我赶紧车转身,走进小屋,拉亮台灯,铺上一叠空空的期待……

然而,我不能写出一个字来,只是默默地叹息:要下雨了,要下雨了,又要下雨了,哦,哦,哦,又是雨,又是雨,又是雨――

朋友,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朋友,你一定要告诉我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你不告诉我吗,朋友,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朋友,你不告诉我,那么,朋友,你就听听吧,听听吧,听我再次弹起这把忧郁低沉的吉它吧――

“这是一个什样的季节

这是一片什么形状的树叶

这是一棵什么名字的小花

这是一只什么颜色的蝴蝶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这是一段什么方向的弯月

这是一朵什么山上的流云

这是一阵什么味道的雨雪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这是一首什么节奏的诗节

这是一把什么音色的吉它

这是一段什么朝代的古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黄昏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早晨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黎明”

朋友,你不听我的歌唱?你没听我的歌唱?你为什么不听?为什么不听?为什么不听?

那么,朋友,你来弹一曲歌曲吧,就用我这把破旧的老吉它弹一曲歌曲吧,弹一曲你自己的歌曲吧,弹一曲你自己心中的歌曲,告诉我,告诉我,告诉我――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篇6:叶落空城因缘旧梦散文

关于叶落空城因缘旧梦散文

花前月下事,

人间烟火迟。

顾问旧人梦,

遗帕惹相思。

凡来都是景,

玉叶谁人痴?

今缘皆旧识,

叶落霜满蹄。

(自围一首五酌小调,不配音律,不求格式,但作心记,以为前序。)

——题记

繁华人间处处是烟火,奈何烟花易冷,怎教了世俗空落,到头来,莫不是一座空城!满城也罢,空城也罢,世间繁华依旧处,自有一颗世俗落寞心。

悲喜皆自幻,想到头来,是非不过随风而逝。那些憧憬在岁月流年里的脚印,境遇了多少风风雨雨。即使总在里跌跌撞撞,最后爬起来了,依然可以站稳脚跟。时光并非停滞不前,而是落日的余晖重复着节奏。规律性的世界里,萦绕了多少凄凉荒芜的背影,生老病死始终挥之不去。

一叶落花随水而去,两三点雨滴滴答着溪流。一座高鹏的城市,到处都是喧嚣的声音。行人匆色的背影,装点着热闹的气息。攒动在霓虹灯下的倩影,吸引着多少人的目光!那些要喝着记忆里的童年,热闹了多少旧识的街景。

于我而言,这座城市的魅力,是那些早已丢失的记忆。城市遗落了梦境,失去了动力。在岁月的鳌头里挣扎着,喧嚣的背后满是忧伤与凄凉。本来依照前笔,可后来谁又触动了我的心绪。留下一支笔,等候将来勾勒出回忆!

我是我,我也是你。万千繁华景象,莫不是千篇 一律。多少人追逐在城市的喧嚣里,却不曾想起原本的初心。世俗是繁华的,也是热闹的。每个奔走在城市里的行人都是憧憬的`,然而未来却是迷失的。没有快乐作伴,再多的努力也只是盲目的直行。

这座城市需要休息,城市里的人也需要休息。静溢的天空流淌着蓝蓝的碧云,飞花躺在时光里休憩。一路向前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停下脚步,感受一下自然,思忖着未来的脚步。城市繁华与热闹的景况会迷失人的双眼,让你我找不到存在与生活的意义。

我本是我,我也是你!

篇7:舟中其一阅读答案

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舟中二首(其一)原文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说成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2、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白头、情不尽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之情。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篇8:《舟中其一》阅读答案

《舟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篇9:《舟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篇10:《舟中》阅读答案

8.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答案大全提供中学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供查询。如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说明文阅读题答案,现代文阅读题答案,记叙文阅读题答案等。

校友倡议书

校友欢迎词

校友主持词

校友发言稿

因缘巧合高三作文

《金刚经》说偈因缘

孟浩然唐诗《舟中晓望》

《水仙子·舟中》古诗词赏析

舟中阅读理解附答案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舟中校友因缘散文(锦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舟中校友因缘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