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致清明优秀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天空白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情致清明优秀散文(共含7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空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情致清明优秀散文

篇1:情致清明优秀散文

情致清明优秀散文

清明,缠绵的雨丝带来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凄寒。

清明。清明,说出口总有种伤感涌上心头。莫名地,心情变得很沉重。

先人的离世,往往是人们心中一段最为悲痛的'回忆,深埋在记忆深处,不愿提起、不愿忆起。而清明,则将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现实,就那样平静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于是,最初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又回来了。逝者安息,生者,却难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时节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们的思念化成的。这种思念、如此痛,如此让人心伤。于是当这雨滴落在人们身上时,才让人心中升起难以名状的感伤,才让人的心情变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是个随手就可以捡拾泪水的时节,亦是个哀伤蔓延的时节。转身、低首、难言。谁将痛的滋味,连同思念一同葬了?

当真葬得了、忘得掉么?

清明,我们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会再重来。但那份思念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遗忘的。我们只是压制着,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却将所有的一切释放。于是,怀念啊、伤感啊、难忘啊什么的,一下子全都回来了。一丝一毫都没有减少,反而在心中越发清晰的展现出来。

这雨,下个不停,泪水也流个不停。不想再克制了,哭便哭吧,终究,那是所有人都难以忘记的,那些曾经深爱着我们的人即便不在了,我们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则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爱和我们的纪念呢?

这雨,下得阴晦。但我们应该笑得明媚,不可以让那些曾经深爱着我们的人,看见我们不快乐,不可以……

清明时节雨纷纷。

篇2:清明优秀散文

清明优秀散文

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来到,清明时节的天空往往并不清新明朗,反倒像是遮上了一层厚重的灰色纱幔。灰色的天,黯然神伤的心,只因故去的亲人。今年的清明,天空与往年并无二致,唯有痛失亲人的怀念之情愈加沉重。

清明时节,注定是个雨水交融着泪水的日子。这一天, “孝”字当头,放下工作的繁忙、推掉所有应酬,让心归零,以虔诚的心去缅怀今生我们永远无法再见的至亲。

行走在通往公墓的山间小路上,不管是开车的、骑车的、步行的,都不约而同放慢了前行的速度,每个前来缅怀亲人的人们都沉默寡言,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路旁刚刚吐露出嫩芽的垂柳,原本展露出的勃勃生机,此刻也被眼前这人间至真至纯的'情感深深打动,翠绿的枝条低垂的很低,很低。

今年是父亲长眠的第二个清明,跪拜在父亲坟前,36年的父子之情历历在目,伤感、不舍、怀念、惆怅……太多的情感充斥在心间。不远处,莫名响起一曲《想念你》,“看夕阳徘徊在天边,迟迟不愿落下山,天空和大地,这一切让他留恋……”瞬间,万千思绪随着凄婉的歌词开始四处飘散,不免加重了我对父亲的哀思。

一年多前的一个冬日下午,父亲悠闲地骑着他心爱的自行车,徜徉在林间小道上,他喜欢享受这种惬意的晚年时光。不曾想,突发的一场疾病无情的将他带走了。从此,家有父亲的幸福感戛然而止,父亲的音容笑貌只能在脑海里浮现。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痛失亲人。亲人的逝去,教会了我们要珍惜身边健在的亲人,莫等亲人离去再去追悔莫及。好怀念家有父亲的日子,父亲在,家就有主心骨,父亲不在,家的天空就会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残缺。生者、晚辈应当醒悟,活在当下,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对父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陪伴、多一点眷恋,让父母在有生的日子里多感受一份来自儿女的孝道。

燃一炷香,让无尽哀思化作缕缕青烟,慢慢升腾,飘向阴沉的天空,传递儿子的想念,愿父亲在天国一切安好。

篇3:追忆清明优秀散文

追忆清明优秀散文

(一)

“回忆像个说书的人,用充满乡音的口吻,跳过水坑,绕过小村……”每次听这首歌时,总会有回忆萦绕心头。

清明虽已过,但那丝淡淡的记忆仍在。

四月,小山坡上的梨花落了一地。想起一句诗:燕子来时春舍,梨花落后清明。

是呵,清明将至。想到这时,突然地,想家了。

(二)

又到清明时节,三天的假期。

听说樱花开了,很想去一睹樱花盛开之景。但想到每次电话那头家人的想念,特别是爷爷奶奶,决定回家看看。

清晨,空气凉飕飕的,伴着朝阳,踏上了回家的路。

坐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公交到达车站。放眼望去,全是拥挤的人群,买票的队伍更是站成了一条长长的龙。幸运的是,买到

了票而且提前上车了。于是,迅速找了个窗边的位子坐下。虽然车上没有熟人,但听他们讲着家乡话也倍感亲切。

车子开了,望着窗外,看着这个城市里陌生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车辆,拥挤的人群……终于,可以短暂的告别城市的喧闹了。

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不到一年的时光,最大的感受是这里拥挤的公交,总是让人欲哭无泪,甚至厌恶。比起家乡,虽然交通没那么方便,

但很是怀念它的宁静。

在光与影的交叉中,车子渐渐地开往家乡的方向。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窗外,最美的风景莫过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了。

(三)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到家已是下午了。

午后的阳光很好,家乡的`一切都安安静静的,心也随之宁静了下来。褪去了城市的喧嚣,回归到了最初的宁静。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碰到一些熟悉的人,他们或闲着或是忙碌着。突然很是羡慕这样的生活,没有残酷的竞争,有的是和谐

与宁静。相反,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总是会觉得累。

这个节日,本该去扫墓的,但回家时长辈们已经去过了。于是,便没有去。

在家逗留的一天半时间里,平淡而舒心。去茶园陪妈妈摘茶叶,聊天,告诉她学校生活的点滴。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陪他们聊会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四)

记忆中,清明节那天总是会下雨的,今年亦是如此。

伴着纷纷细雨,带着对家的不舍,坐上了返校的车。还是窗边的位置,只是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心情。

窗外,灰蒙蒙的天,雨水打在车窗上,一丝睡意随之而来。

等醒来时,快到车站了。雨还是一直下着,站在雨里等公交的人很多。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不料又水泄不通堵在了路上。

回到学校天已经黑了,不经感叹:回家一趟真不容易。

可虽然是这样,还是应该多回家去看看。因为那是每个人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

篇4:优秀散文月色清明

优秀散文月色清明

自己不是仁者,不是有什么天地大志向的人,会为一草一木的动向兀自欣喜或悲伤。草木皆有情,人却多情,遇花开则喜、花落则悲。

也等不及秋叶将天空染成金色,用云做帷帐,透露出几张动情的脸。美人躲在帘后轻瞥日光遗留给明天的笑颜,伴随着高昂的蝉鸣声,夜幕爬上天空。与众多夏日燥热的夜相同,无风吹来,也无月。

七月初,不知遇上了什么节气,某个夜晚的月是圆的。或许并不是满月,但从视觉的角度上讲,却是格外清朗,亮,又圆。父母早已睡了,而我却难以入眠,窗帘的.缝隙里穿过一层光亮,在墙壁上打下几道光影,慢慢移动着。我将自己的身体轻挪下床,循着一墙之隔的另一个空间里缓缓的呼吸声,拉开整个窗帘,正对着内心中最完整的月亮,静坐下来,默默无声。

我房间里的窗户是正对着南面的,也不知月亮今晚为何将光亮全赠予我,我且只望着窗口,等待光芒跨过窗楹,留下我的影子,一切都呆呆的安静着,云朵飞速移动,像是有风在吹,月光也似烛焰,忽明忽暗,在照射过的地方都裹上白色的丝带,配上深蓝色天空,也清凉,也纯洁。

我认为记忆中躺着的月亮,总应有星光相伴,应该是弯弯的芽儿尖,卷成一抹柔和的弧度,光晕缥缥缈缈,背景为墨色,光亮便会突出洁白,却不美。美应是一种温柔的勇气,应该用心中的颜色加工又不互相重叠。什么在眼中是美的,它便是一个代名词,一种颜色,一种表达不清的追求和思念。月自然是美的,也自然是这些感情的表达者。

记不清楚了,不知多少个夜晚无月,我只记得,在许多清晨,头上顶着没有云彩的蓝色天空,一边是耀眼的白光,散成许多星,月亮挂在另一个尽头,影子变淡,投向光芒最盛的一个点,星光便消失了,新的一天宣告开始。盯着北岸的天空,幻想夜晚还会为日光留下影子,我多想给这些个必然以相同方式结束的每一天,挂上月亮。

最温暖的光,带来最温柔的勇气。

篇5:清明随想优秀散文

清明随想优秀散文

到了寒食以后,往事依依如悠。熙熙攘攘往日的繁华,平平淡淡今日的冷清。想不到今日的清明能够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古时的真正含义,恐怕在如今这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快节奏时代,人们想要真正了解清明节的含义,恐怕需要查阅古代人们留下来的资料来熟悉那节日的往昔。

清明是一个缅怀的节日,是一个感时伤事、悲天悯人最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表达对逝者的沉痛的哀伤和真挚的悼念。以至于在当日留下缅怀与哀悼的泪水,同时生者也是借着这泪水洗涤流逝往日生活的心酸苦楚。这又是另一种情怀,这也是另一种伤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在唐代是和清明节连在一块的,人们在缅怀介子推的时候用不开火做饭的最原始也是最虔诚的方法表达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这里面还会有一些复杂的情愫,我在这里早已经分不清,也不可能分清。

清明如水,用柔和的姿态摇曳着人们的哀思。那一潭清澈的水,铺展着往日的平静,但只需要简简单单的一个激荡,只需要细细微微的一阵清风,便可以立即激起微微的水花,展开细细的波纹。那是心灵的碰触,也是心灵的释放。

清明如云,在万里天空飘荡游移。它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它也随着人们的关注而灵动。它有它的体态,人们有人们的想法。这些我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只是云朵在不远的将来终究会春风化雨。人们的心灵也会在清明的到来得到洗涤。

清明如雨,丝丝缕缕,淅淅沥沥,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眼泪?清明的雨将桃花绽放得异常的闹,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笑颜?躲在风中笑?

清明如风,带来枝头的`点点新绿,携来初绽繁花的阵阵芬芳,送来阳春的和煦与妩媚,更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亡灵的缅怀,亦或是对未来的憧憬。

清明如诗,铺就的是一条条充满韵味的伤情之路。无数的迁客骚人在这一天成了带有他们那个时代印记的大家。这里我不会一一罗列,但是人们应该知道的是,他们的锤炼,也是先从心灵开始的。也就是大文豪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吧。不知道古人的精华能否影响到今人,也不知今人的成绩是否受用于古人。

清明永远是一个缅怀的节日,清明也是人们精神的一个归程。

篇6:清明优秀高中散文

清明优秀高中散文

昨天下了场小雨,天边的角上滚过几声雷鸣。我听到的时候还不知道已近清明。

今天妈妈在屋子里忙忙碌碌包水饺、打纸钱的时候,我知道又一年的祭奠仪式开始了。看着那些夹着绿色页的一摞摞的黄纸笺,在被称作打纸叶子的小木棍的敲打里,印上一个个五分钱的印痕,然后在妈妈手指的挪移里变成押着花边的扇面状,我觉得熟悉又陌生。阴阳两隔,或许隔的仅仅是不同的形式,就像这纸笺一样,在那边它被当做货币。我蹲在一旁小声央求妈妈,让我跟着去吧。妈妈仍旧熟练快速地挪移着手指,嘴上没有答应,只是说,你去做什么呢?

往年的时候,我不曾去过,在记忆里是如此,仿佛那是大人们的事情,小孩子不能掺合,就像大人说话小孩子插嘴一样忌讳,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是想去的,以前也和妈妈提过,但是被她回绝了也就不去坚持,可见那份想不够强烈,也不够明晰,像是一种模糊的认知。就像现在我央求妈妈一样。

小姑姑急急忙忙走进屋子的时候,我单单打了个招呼,但是我知道她来了我说去,妈妈就不好回绝我了,仿佛小姑姑带给了我家族的底气,我隐隐能觉得我们同姓的力量,会带给妈妈一种无形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像是一种碍于情面的理所应当。妈妈不让我去是为我好,但是她不能剥夺我这种体认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是我的姓氏给我的,尽管这种牵扯隐隐约约,从来没有在我的生命里狠狠扎下根来,但是我会在某些时刻恍然体会到,就像这清明时分。

果然,小姑姑听见我的话,就理所应当地说:“去吧,去吧,她想去就让她跟着去吧。”

妈妈有点讪讪地笑了,然后就应允了。我的感觉是对的,像舌尖触到醋汁的时候味蕾的惊觉。

三个人走在街巷里,姑姑和妈妈都拎着东西,妈妈用黑白方格的包袱包了那些纸钱,姑姑的篮子里挎着酒品、水果,器皿,她们不让我拿着,我在她们眼里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拐了一个街角,我们看到了大姑姑,她一个人低头在街头的石阶上等我们,周身的气场里带着点尴尬,她抬起头望了望我们,又望了望了我,我笑盈盈地喊了大姑姑,而妈妈和小姑姑径直往前走,她们之间有我不懂的纠葛,有我就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也不懂的结,很难解开,更不可能理顺,在我看来“大人”有时候的逻辑是怪的,怪到只能一个人懂,就他们自己才会懂,所以彼此间就有了隔阂。但是这些都和我没关系呢,我是个孩子,孩子都是无公害的“植物”,所以我尽管随了自己心意,对谁都亲亲热热,即便是妈妈,也不怕碍着她的情面呢。在家族里,这都是多么玄妙的事情,玄妙到我敢肯定自己根本就无从知道,那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吧。

变作我们四个人走在路上,我和大姑姑走在后面,我看得到大姑姑的方口布鞋、小碎花的青色外套。大姑姑和小姑姑都是从城里赶回来的,我能看清她们施了黛色的眉、敷了浅浅的粉,但是一步步踏进田野的泥土,我就只看到她们背影里的乡野气,就像大姑姑外套上的小碎花一样亲切。我记得去世的爷爷在世时和我讲过,讲过大姑姑小时候在家勤恳地挣工分,爷爷给她买了一双灯芯绒的黑色方口鞋,鞋面上绣着一朵红色的小花,这是大姑姑给我的印象,一个喜滋滋看着鞋面上的小花的小姑娘,即便她现在烫着头发,满面时尚,我依然愿意跟在她身后看她迈出的步子,像个小姑娘一样,轻快又勤谨。

我自顾自地想着这里那里,她们也全然不理会我,妈妈和小姑姑说着话,我很快就跑到她们前面去啦,我熟悉上山的路,尽管我不知道怎么去坟地。但是我不愿意抬头看远处,我知道我一抬眼就看到到处的缺口,那些水泥厂、大货车把一座好好的青山弄得面目全非,所有的生机和神奇都成了烟尘滚滚、车辆轰鸣。但是这是春天呢,昨天一场小雨的缘故,并没有多少飞尘,我依然很乐意眯着眼睛想象这座山的从前,从前的从前,在爸爸小时候,这里是漫山的树林,兔奔鸟鸣,一树树槐花像层层叠叠的云朵,嗅一口会让人晕眩,那馥郁的香气浓郁得像蒸腾的烟雨,醉了一片又一片的乡民;还有硕大的蝴蝶,像美人巴掌大的脸颊,一朵朵飞舞着如同飘散的花蕾;还有带着彩色大尾巴的山鸡,咕咕鸣叫着飞起,像是一朵不会坠落的烟火,这都是我听来的神话。因为在我小时候的时候就只能跟着老奶奶看路边的槐树,拿着长长的杆子打槐花,还有可以煎蛋的苜蓿草、开得鲜艳的打碗碗花,有星星点点的小紫蝶热烈地飞舞在草丛里。可是现在,周遭都是灰扑扑的尘土,除了麦田几乎看不到绿色,就连那些栽植的小树也是周身的泥灰,偶尔有蹲在高压线上的鹁鸪。

我们沿着山路绕过了一片小树林,沿着田地的地头慢慢走,上上下下弯弯曲曲,踩下了一些重叠的脚印,雨后的土壤是松的。我家的坟地就在一片小树林里,爷爷去世的时候,爸爸来这里给爷爷挖墓穴,我就站在旁边看着,耳朵里能听得到铁?碰到泥土的声响,那是两年多前的夏天的事情的了。而现在我站在这片树林里,却只能听到不远处大货车的轰鸣,那是可以屏蔽掉的声响,剩下的就是孤零零的落寞,像这些光光的小树。我傻傻地站在两个凸起的坟包前,看着周遭的陌生,半环红土山崖,面对一片开阔,据爸爸说,这是好风水,是爷爷的爷爷看下的宝地。而爷爷的爷爷就葬在这片土地上。

我只见过爷爷的爸爸,就是我的老爷爷,我见到的老爷爷已经是垂垂老矣,只会听老奶奶的话,吃饱饭就安安静静坐在房前的石阶上晒太阳,他不怎么说话,当然也就更不怎么和我说话,那时候他们在小小的我的眼里都是神话,像老奶奶讲得“皮子”的故事一样,听上一百遍还觉得惊诧。等我长大了,听爸爸讲起他们的时候,那些神话就成了武侠,风云变幻里的豪气和潇洒。爸爸说,爷爷的爷爷不知道名,他带着资财来到这个村落,独门独户地融进了这里的家族,所以我总对我的姓氏耿耿于怀,还胆大妄为地和爸爸说,说不定咱都不姓彭的呢。那个风姿绰约的乱世里,不知道埋藏了多少秘密。到了老爷爷这一辈,这座山的大半地产还是我们家的`家田,年少时候的老爷爷就喜欢当街走马,骑着红鬃大马围着村庄风驰,八岁娶妻,九岁续弦,成年后又取了第三房媳妇,也就是我出自书香门第的老奶奶。爸爸说,老爷爷的第一个媳妇娶进门十八岁,聪慧得不得了,一手女红巧夺天工,一块布一晚上就能变成一身可体的衣裳,后来悬梁自尽,就因为给老爷爷放走了一只麻雀。这个故事被我变幻成了很多故事,而我始终不知道真相。妈妈和我说,那个巧媳妇的坟茔就在那个大坝之下,她没有资格进我家的坟地,却得到了风光厚葬,好像这就弥补了当年老爷爷顽童劣性害她香消玉殒的过失,貌似大坝要建的时候政府来通知我们家去迁坟,老爷爷只是和子孙们说了一声:“那坟埋了我们家好几十亩地的金银呢。”可是没人应他。那时候已经八十多岁的他还记得当年卖了几十亩地才平息下那小媳妇家的怨气,只是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他一夜豪赌就输尽了家财,也正因为此,才家徒四壁得了一个贫农的成分。历史总是充满偶然,祸福相依的理论大概要追溯到老子的时候,相比这些,我更愿意相信一些冥冥中注定的悲喜,像老爷爷总安然地坐在门前晒太阳一样,人生的河流经过了无数的平原险滩,终究要东流入海,或许复还。

我走神的时候,妈妈和姑姑们已经把黄纸压在了坟头,除了两个凸起的坟头外,还在不远的平地处各压了两张,我只站在一边看着,弄不清那些仪式,只见妈妈在姑姑们用石块压住的黄纸上又撒了些土。之后妈妈让小姑姑围着坟地划了一个半圈,留了一个出口。然后水饺、瓜果、酒品、点心都摆上,酒盅却差了一个,妈妈就把白瓷束腰的小酒瓶放在了一个位置。摆着摆着妈妈就后悔不迭地埋怨自己忘了带香,而我不知道上香的意义,只是妈妈对我说的:“不然我回家去拿吧。”丝毫没有理会。我只好默默站在一棵树边看她们烧纸,那一摞摞的黄色纸钱燃着小小的火苗,火光带着闪烁的温柔,不知道是不是黄色的缘故,这些明火总让我觉得带点昏暗,我想象不到它们的温度,只觉得更像是燃烧的月光,很快那一张张黄色燃成灰黑色的灰烬,在迎面吹来的烟雾里像正在起飞的翅膀,又像是些小灰蝶,精灵一样扑闪扑闪地消失了去,它们飞向另一个世界了吧,它们本身就带着通往那些杳暗法门的气息。我正对着那些起飞的烟火和灰烬,满面迎接的都是干热的微风,我试着换了个位置,风向竟也跟着转了,我暗自和自己做起了躲闪的游戏,可是不管我怎么挪移,那些烟灰和微风似乎总是吹向我的,我忽然想起爷爷生前的笑谑,他总是喜欢坏笑着和我说一个恶作剧的计划,然后自顾自笑完就不了了之,以致于我对他的死一直不能领会,马上就三年了,我却依然把它当成了一个恶作剧。直到我看那日看到水晶棺里的他,嗅到那些冷气蒸腾出来的味道,那个面盖着黄纸的爷爷,仿佛依然在偷着坏笑。我没有亲眼看到他死去的面容,所以爷爷的死只是一个讯息,不是我世界里的事实。真相没有人知道,生和死哪里来的真相呢?

纸笺都要烧尽了,妈妈和姑姑她们各自絮絮叨叨,说着希望亡人听得到的话,无非也都是希望他们安好,还掺杂着他们托梦带来的消息已收到之类的话。我很少做梦到他们的梦,记忆里清晰的只有一次,我梦到我最爱的老奶奶,像往昔一样坐在那个铺着粗布白床单的木床上,笑盈盈迎接放学回来的我,我在梦里明明知道,明明知道她已经不在了,可是看到她的时候那久别重逢的喜悦让我欢欣鼓舞地奔向她,我刚刚能够得到她的腰的拥抱就那样落空了,她在我一个拥抱里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哭着醒过来,还忍不住哽咽,我懊恼又怨恨,那时候的我根本不知道到底要怨恨谁,我只是觉得委屈,连一个拥抱都没有留下。我清楚地记得老奶奶去世时我六岁,一滴眼泪都没流,那个梦境在我九岁,好像是为了用仅有的眼泪弥补老奶奶的一点遗憾,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谋面,连梦境都是天大的奢侈了。可是此时此刻,我就坐在他们的不远处,我知道老奶奶就安眠在我的身旁,我却也知道阴阳两隔后相逢已无期。

纸钱大多烧给了爷爷,或许是爷爷亡故的年月最短,也最容易和人世牵扯,所以妈妈和姑姑她们就叨念着让爷爷把纸钱都捎给老爷爷老奶奶他们了。我听着她们小声述说着,也悄悄在心里盘算,我是欠着爷爷一双鞋的,我很小的时候应允给爷爷买双鞋,用我积攒的零花钱给爷爷买双布鞋,那时候才十元钱。后来因为各种缘故我都没有买成,可是我一直记得那个承诺,或许爷爷早就不记得了,但是我总是记得,而且我不想去兑现,好像欠着爷爷这样一个允诺,他就舍不得再也不理我,也许终究有一天我会兑现,但是我知道那一天还很远很远,远到我根本望不见,也想不出。

纸钱烧完了,在我的晃神里,姑姑们毫无征兆地就哭起来了,哭得那么自然,我是听过这样的哭声的,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我都听到过,像是一种奇特的歌谣,大概每个仪式上都会有别样的歌唱,像傩戏,像血祭。姑姑们就这样拖长了哭声,拉着摇摇晃晃地鼻音,哭得涕泗横流,我只在她们背后听着,觉得那哭声响在风声里格外悲凉,甚至有些凄厉起来。好在妈妈很快就劝停了她们,然后领着我们磕头。我在妈妈的指挥下双手触地,天庭伏土,我一向这样磕头的,我学不会妈妈那样三指撑地俯仰间就已经点完三个头,就只好妥帖地跪成一团,磕头如捣蒜。在两个凸起的坟包前磕完,妈妈又引着我到前面压黄纸的地方磕头,我都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我边磕妈妈边给我介绍说,这是你爷爷的爷爷和爷爷的奶奶的坟,这是你那个大爷爷和大奶奶的坟。虽然仅仅是地上盖着几张黄纸,一尺见方的地方,可是我当真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我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是我知道他们的表情,我知道爷爷的爷爷看着我认真地“捣蒜”露出了微笑,很严肃又很有爱的微笑。而大爷爷是老爷爷的哥哥,一个过早亡故的长辈,可是我对他的印象却是从我们家的老房子里得来的,我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住的茅草房就是大爷爷留下来的遗产,所以我总觉得我们是旧相识,所以我睁大眼乖乖给他磕头的时候,他一定像平时见我的时候一样,他该是个冷面热心的老头儿。就算生时未见又能怎样呢,我的骨子里流着他们遗传下来的血液,那种血脉的惺惺相惜是妈妈这样的异姓人所无从体会的。

我磕完头看着妈妈收拾东西,忍不住问,我老奶奶呢?妈妈一边把水饺和点心都撕一点放在地上,一边回答我说,你一开始就磕了啊。我这才意识到,那两个凸起的坟包是两个家呢,每一个坟包下都安葬着一对夫妻,而我错把那两个坟头当成了爷爷奶奶。我不知道这样的风俗还会持续多久,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只是想到那句美丽的誓言“生不同衾死同穴”,而“生已同衾,死且同穴”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具体吧,那些千古流传的绝唱到了这里似乎都只有哑默了。身为女子,我忽而生出了一种悲凉的幸福,这片坟地是我的血脉,像是一棵大树的根系,在时光的河里盘综错节,而我来自这里,却不能归属这里,我竟然会在这一刻期待着有一个未曾谋面的人在见到我,认定我的时候,可以接纳我死后埋进他家的祖坟里。“你愿意死后埋进我家的祖坟吗?”这是多么够分量的求婚,生死的承诺都有了,只是放在现在这似乎成了未知,放在古代这也许是最美的求婚。原来我并不是个现代人。

离开的时候,我多回望了几眼,我想再看看我的老奶奶,就像小时候我上学的早晨老奶奶都会站在街口望着我走出好远,可是我回了很多次头,都没有看见,我只看到那个压着黄纸的坟头,我知道老奶奶在那里依然目送我走出很远,有永远那么远……

篇7:清明祭优秀散文

清明祭优秀散文

清明的前一天,大雨。因为有许多不凑巧,我们正赶上这一天去上坟。雨一直下,还伴着一些雷声,山路有些滑。我们到父亲坟头,身上基本已湿透。幸好我们带的祭品不多,纸钱,鞭炮什么都没带。路上有人问:你们上坟怎么都空着手?难道祖先不会见怪?哥笑笑说:祖先才不会见怪,要说见怪,那是活着的人。

父亲的坟墓跟母亲的不在一起,父亲跟我奶奶葬在一起。当初父亲临走时说一定要跟他母亲相伴,我们也就依了他,可惜墓地有些远、有些高。但父亲说我奶奶的墓地是个好风水,葬在那里能使子孙平安。普通人家不求富贵,只求平安,父亲总是把平安当做一生的座右铭,哪怕到生命的尽头,也想着家人及后代的平安。现在想想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农民,也只能奢求我们一家平安,毕竟他无有多大能耐。

母亲的坟墓离家近一些,母亲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她一生没有什么要求,只要看着我们开心她就开心,似乎儿女的开心是她最大的快乐。母亲临走前,说让我们把她的墓葬得离家近一些。她说:每一年清明看我们去上坟,都要爬那么高的山,那么远的路,觉得很累。如果她的坟墓离家近,我们就会省力许多,不用很累。我们依着她,在屋后山坡的自留地上选了一块墓地。谁知葬好坟墓以后,大家都说:这是个好地方,是块好风水。

我们冒着大雨,清理了坟前的枯枝败叶,在坟头插了幡,又添了一把土。雨越下越大,大得甚至点不着香。大哥说:大家拜拜吧!我们依次祭拜。最后大哥祭拜,大哥一边祭拜,一边念叨。无非是说些对不起祖先,让他们保佑之类的话语。最后一句我听得很清楚,说:让奶奶、父亲一起在清明正日晚上去他家吃饭,钱也在那时烧给他们。在母亲坟前最后也是如此一说,神态很虔诚。

看到大哥这个样子,我倒想起以前父母在世时的许多事情来了。记得外婆刚过世没几年,有一回清明,离正日还有几天。那个晚上,我梦见了外婆。外婆一副无奈的样子,说:她饿,想吃饭和香蕉,又说她冷,没衣服穿。我把梦里的情景告诉了父母,父母听了我的话,心里很难过。第二天特意带上我,去了舅舅家,还买了一串大大的.香蕉。母亲让舅妈烧了许多外婆爱吃的菜,挑箩肩担地到了外婆坟前。母亲对我说:外婆最疼你,所以托梦给你。还在外婆坟前数落,说:以后有什么事,跟她们说,不要在梦里惊吓孩子。舅妈也跟着数落,只有舅舅跟父亲一声不响,或许在他们心中觉得也有些愧疚。

也许亲人之间冥冥之中,有一些天然的联系,就像有一根无形的纽带,连接着各自的心灵,哪怕阴阳相隔依然相连。母亲离开后的第一个清明,离开节日还有半个多月,我大姨就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去上坟,说这几个晚上母亲一直跟着她,问她要这要那。在大姨梦里母亲还跟着她去了几十里外的女儿家,说她女儿家好,要住在那里。我知道这是我大姨姐妹情深,清明到了心里记挂妹子。但大姨是个很相信魂灵存在的人,她说我母亲肯定在吃苦,要我们早点回家上坟。说来奇怪,大姨电话给我的那个晚上,我儿子也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母亲饿的不行,没衣服穿。于是第二天我们急急忙忙奔赴老家,买了许多纸钱,水果,还有冥币,在母亲坟头烧化,还吩咐母亲自己去买......

等我们上完了坟,天还在下雨。我们把父母及奶奶的坟前弄得干干净净,坟头上新鲜的幡幽幽飘舞,坟前烛光隐隐,清香袅袅。觉得虽然亲人远去,但只要活着的人诚心祭奠心中记挂,那么故去的祖先泉下有知定会保佑。让我们手合清香,心中默念:阿太保佑!先人保佑!

追忆清明优秀散文

散文阅读冬天临沧的情致

清明散文

有一种感情致闺蜜散文

散文鉴赏:清明

清明赋散文

清明短篇散文

清明细语散文

清明祭现代散文

清明祭的散文

情致清明优秀散文(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情致清明优秀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