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熟悉的氛围中孩子们睡得更香随笔(共含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鹿Bambi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在熟悉的氛围中孩子们睡得更香随笔
刚接班,和班上的老师和阿姨交流班级幼儿情况,听她们介绍,班上有几个幼儿睡觉不太乖,提醒我要注意。开学第一天看午睡,全班都睡着;开学第二天,全班都睡着……挺乖的呀!我不禁暗自感慨和高兴着。
谁知,到了第三天,小家伙们就开始“原形毕露”了。涛涛一次午睡要起床小便两三次,不让也不行,人家奶奶说的“不小要憋坏的”;雯雯则翻来翻去就是不肯睡,还硬是把摸摸屁股的手凑在我鼻子上让我闻臭不臭……
再和搭班老师交流,发现她看午睡时情况要好一些,而在交流中,我也发现了一些 “小秘密”或是“小窍门”:原来,调皮好动的'琰琰的确不爱睡觉,但是只要听到老师说要请他起来做数学题,就会乖乖地睡觉,因为数学不太好的他最怕动脑筋思考做题了;而确实喜欢经常小便的涛涛必须让他在睡前去大个便,这样上床后能好一些;不太自觉的瑾瑾和雯雯有时要耍点小伎俩,跟她们说“奶奶不来接了”或是“隔壁班的床空着呢你要不要去睡啊”则比较有效……当然,除了这些小手段,还有就是一种习惯,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熟悉,对于这位老师看午睡的熟悉,习惯了不那么调皮、习惯了安然就寝。
虽然交流的是看午睡,然而从交流中我却听到和想到了更多。其实,从搭班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描述以及一些“对策”中,可以看出这其实是老师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正因为有了前两年的相处,让老师能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越来越了解,对他们的性格、脾气。爱好、特点等都有了清楚的认识。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都不太愿意班级里经常调换老师的缘故。因为三年的相处,让老师和孩子、让家长和老师都走得更近了,彼此了解得更多了,有些事有些话家长更便于和老师开口交流,而老师对孩子的方方面面也更熟悉,无论是在生活教育中还是教育教学中都更能得心应手吧。
好在,还有半年的时间让我和这帮孩子相处,尽管时间不那么长,但是真心的付出,热情的交流和细致的观察关心,一定也能将我和孩子们拉得更近一些,让我们彼此更熟悉一些。在这种熟悉的氛围中,孩子们一定能睡得更香、学得更多、成长得更快乐!
黄雪晴
(学有所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倡导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倡导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总希望自已所教的学生能独占鳌头,出类拔粹;总希望学生品学兼优,茁壮成长也总希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栋梁。
如何燃烧孩子们对生活、学习、交往中张扬个性,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需要教师充满热情地不断地欣赏学生们的发现、创造与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儿童们在笑声中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相反,人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教学氛围中,是很难产生灵感、创造性思维的。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试图与孩子们做朋友,建立平等、友好、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过渡、一个转折。生活规律、学习习惯、纪律要求等都不适应,陌生的校园环境,见到陌生的老师、学生意是缩头缩手的,大事小事只有哭。当看见一张张幼稚淘气的求知的脸蛋时,用心接近他们,与他们拉近距离,下课了,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唱歌、说笑玩乐;当他们有困难时,及时地去解决、邦助。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的钱在上学的途中丢失了,中午没有饭吃,我就给买来饭菜,和他一起吃。平时,谁有困难,就号召全班同学去援助,让他们享受大家庭的温暖。日长月久,学生个个和人谈吐自由,不受拘束,把我当作他们的大朋友,上课也敢大胆的发言了。
从而,我真正体会到了宽容、民主的真正动力,也深深领悟到了学校教育贵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只有在平等、关心的氛围中去交流、沟通,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引发心与心的碰撞。
二、保护幼小的心灵,让儿童在笑声中自立
孩子们的心灵就像一片绿洲,需要阳光、雨露;需要关怀、温暖。如果孩子们有偶尔的违纪、拖交作业等现象,教师千万不能挖苦、讽刺、批评他们,而在因势利导、正视问题、查找原因、以情唤情、以心交心、激励他们。比如,我班有个同学,由于好动,下课时在教室里将玩具抛上抛下,一下子把挂有空中的挂花给弄断了,同学们都替他担心-挨老师的批评、责备,他自已也吓哭了,出人意料。我不但没批评,反而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活泼好动是可爱的表现,如果是在操场上做游戏,那是好的,今天我原谅你------”话音未落,就再也听不到创意的抽泣声了,只见他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出现类似的事了。上课时表现特别好,时时处于轻松壮态。
由此,我对那些所谓的“学困生、调皮生”,倾注的都是和风细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御掉压在心上的重负,才能树立起学生的信心、生活的勇气,才能抬起头来走路。
三、激发求知的欲望,让儿童在笑声中求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如饥似渴地去求知,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我要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识字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如:教“车”时,让学生自由地说是怎样记字的字形的,以是怎样认识它的,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热闹极了,有的说“大风车”的“车”;有的说卖车的牌子上写有出售“本田车”的“车”;有的说环城车的“车”......。第二,谜语识字,激发兴趣。如教“高”时,就采用了猜谜语的方法: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一扇大门开,口字就张开。这种情趣化的识字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一右激起千层浪,霎时 ,学生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许多謎字:生、海......。第三,游戏识字,感受识字的快乐。低年级喜欢识字,把摘果子、找朋友等游戏 引进教学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温故知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四、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在笑声中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此,我抓住学生天真幼稚、爱表现的特点,尝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采用激励的手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学会倾听、吸取别人闪光点的方法,教师时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如: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他们明白了“小画家”指的是小动物,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分别指的是动物的脚印等。讨论交流时,学生的话如决堤之水,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的确,课堂成了学生自由表现的舞台,学生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唱、跳、说、演,好不热闹,使学生在愉悦之中驰骋想象,获得经验、方法与智慧。
总之,培养学生的习惯,激活他们的灵感,是每位教师的使命;点燃孩子们的希望之火,激发他们自学会学的兴趣与能力是教师的责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儿童们乐有所乐,乐有所获是最好的结果,实现让儿童们在笑声中成长是我们一直要努力奋斗的方向。 作者邮箱: ylhuangxq@yahoo.com.cn
[引导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氛围中学习(网友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