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共含10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隐形眼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状况令人担忧,接着从教师的.角度探究了如何多途径地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作 者:王亚娣 作者单位:五家渠市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公共教学部,新疆,五家渠,8313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教师培养多媒体教学与大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多媒体教学模式首次被单独列出来.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作 者:张海瑛 郑悦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媒体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浅谈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就需要培养能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作 者:滕光英 李霞英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实验中学,山东章丘,2502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2 关键词:自学能力 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 社会策略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中、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不致在大量的新知识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 , lonely , alone ,at the end of ,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和相关的阅读材料,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Text和课外阅读材料。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课外阅读材料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的一年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阅读理解速度提高了些,阅读理解的成绩也有了些进步。
三、循序渐进、逐步放手
学生的自学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地耐心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现今的中学生英语教学多以课本知识为主,通常通过听、练等手段就能达到学习目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不高。现代教育则要求我们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本知识,还必须广泛涉及各种语言材料,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等,而这些都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因此,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我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机制的建立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
1.教师督促学生预习
步入中学时,学生对英语如何自学,学什么内容和学到何种程度都不清楚。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有必要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督促自学,其预习作业的内容安排要细,教师对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乃至课文理解和期望达到的目标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要作到有布置有检查。这样,就能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为备课提供了依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而自主学习的更好习惯。课前自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课预习。课前自学可以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避免听课处于被动地位,可以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学生凡课前自学到位,准备工作做得扎实的,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左右逢源。课前自学,不能不谈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方法问题说到底就是能力问题。课前将要学的内容看一遍是否就算课前自学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看一遍只能算是课前自学的一个步骤,离课前自学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我认为以下六种做法,即:听、读、查、摘、写、疑,能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的能力。
2.预定目标下的学生自学
学生在教师督促下进行预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至少还没形成真正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逐渐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比如,预习作业不再面面俱到,把一些学生经过阅读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删去不用,而刻意安排一些需要认真思考或讨论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JEFC BILL Lesson 74 The secret is out一课时,让学生预习时思考这样的问题:(1)If you are a boss,whom do you prefer to employ,men or women?(2)If you can’t get a job because you or women,what will you do?又如,在学习JEFC BILL Lesson 78 Paper一课时,为学生设计懂得讨论题是:What would happen in a modern society without paper?此类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大有益处。如果认真准备,学生不但可以运用大量新的语言材料,而且还可以用到许多学生的知识,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此类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参与热情。
3.彻底开放的学生自主学习
经过以上的两个阶段,学生基本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先通过查阅有的参考资料自学,然后让其带着问题与同学或教师探讨。因此,在此阶段不再为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目标,而改为学习新课前对学生进行目标达成检测。这样既可督促学生自学,而且还可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此时教师的任务,一是检查其学习效果,二是对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要求,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同时施与不断的鼓励,让其始终有一种成就感。・・・ 三、立足课内,丰富课余
英语知识面广,教学内容丰富,而学生接收面小,学习科目比较多,精力有限,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除了注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外,还要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的习惯― 多说、多读、多写。
首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有所改变,要创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为了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错用语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其次, 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开展英语游戏、开朗诵会、单词和词组默写,语法知识和听力
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不致在大量的新知识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对上海市封浜中学(普通中学)高一(4)班全体43位学生进行了3年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lonely,alone,at the end of,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对比调查。如下表:
此表表明,实验前绝大多数学生有唇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实验中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默读习惯。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Text和Supplementary Reading两个部分。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Supplementary Reading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的一年中,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周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
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效果
本课题通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通过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以促进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验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来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爱思考爱发问。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变考试为复习。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或互测,可检测自己预习复习情况,而“试题汇编”是源于对学生自尊、取胜等心理机制的调动。只要好试题就可以编入班级题库中,差生担心同学说自己的题出得没水平,学习尖子担心回答不出差生出的题,于是每一位学生主动地投入已学知识的认真、全面、深入复习中,以达到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复习的目的。
3.以下表格说明了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对预习工作对比调查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确定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且能主动地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导致他们的成绩进步很快。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优秀率逐渐提高,60分数段的人数由原来的8人减少到1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普遍有所好转,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厚,自信心增强。
在高考中,实验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为93,高出上海市普通高中英语平均分10分,高考升学率居嘉定区普通高中前列。
五、实验论证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和学两个因素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主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学法决定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控制和强化作用。所以在课堂内外我注重启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部分疑点,尚有一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相互补充讲解得以解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已成为一名老师了,而教师只是讲学生所“想”,将学生解释的疑点难点加以补充归纳。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外辅导、督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课堂上创造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有成功感,逐步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2.情感教育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消除差生概念,无论学生的成绩行为有多差,他都有优秀的一面,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它方面的提高。第二,宽容信任鼓励每一位学生。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既要指出其错误,又要宽容信任其能改正错误。第三,让学生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当学生对一堂课持否定的态度时,我就召集学生,大家一起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行教学民主。
3.拓展阅读的时空,丰富学生参与的内涵,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持续终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的魅力.
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不致在大量的新知识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对上海市封浜中学(普通中学)高一(4)班全体43位学生进行了3年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lonely,alone,at the end of,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
[1] [2] [3] [4]
作为一个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习学好知识,那么第一步就是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做到的!
一 培养和强化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取决于他们掌握的英语词汇量,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积累尽可能多的英语单词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熟练掌握音标知识,单词重音知识,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知识,语调知识,连读和爆破知识以及英语词性知识。学生具备了这些基础知识,他们才有能力在课前预习生词,预习课文,才有能力通过查英汉词典和别的参考资料来答疑解惑。
(二)多方面培养。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依赖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老师应多层面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性。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如课前自觉预习新课,高质量完成导学案,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最后,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摆脱对老师和同学的依赖。
(三)教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我们可以教学生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资源,如词汇表、语法要览、课文注释等去预习新课,教学生用词典去查询学习中遇到的生词,教学生利用各种参考资料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去获取学习的信息。
(四)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取。
教师除适当给予指导外,尽可能让学生相互合作、互教互学,如多让学生做配对练习(pair work)或小组练习(group work)。这不仅能增加学生间交往和语言实践的机会,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
二.创建英语高效课堂,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那么,创建英语高效课堂就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创建英语高效课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在课前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必备材料,教师在编写时一定要设定好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自主学习部分的目的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体现出教学重点,让全班同学都能完成。而合作探究部分突出的是学习难点,只要求班级里的优等生来完成,其他同学则采取自愿措施。
( 二)要高度重视课前导学案的批阅和信息反馈工作。
教师一定要在新课讲授前及时认真批阅学生的导学案,搞清楚学生哪些知识已懂了,哪些还有待于继续合作探究、急需老师的点拨帮助。对于那些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大力表扬,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起他们更高的自学热情。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高效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学10分钟,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热烈讨论合作探究和做错部分10分钟,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最后确定出本组最佳答案,并选派中等生在7分钟内在黑板上展示出答案,再由优等生点评补充,其他同学也可以大胆质疑,继续完善答案,教师则在学生困惑时,帮学生攻克难点,最后总结归纳出课堂知识主体结构,巧妙点拨疑难点和解题思路,并公平公正选出最佳点评学生和合作小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我们一定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来适应英语高效课堂,而学生则会通过英语高效课堂走向自觉学习,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大学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略谈
培养大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强调思维参与,注意学生技能的培养.做好“衔接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有能力迎接信息时代挑战的人才.
作 者:徐建欣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外语系,2642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H31 关键词:预习习惯 技能培养 主要途径[中学英语]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不致在大量的新知识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对上海市封浜中学(普通中学)高一(4)班全体43位学生进行了3年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lonely,alone,at the end of,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对比调查。如下表:
?阅读习惯对比调查表阅读技巧实验前(.9)实验后(.5)是否是否不良习惯(唇读、指读等)4061234默读17393016 ?此表表明,实验前绝大多数学生有唇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实验中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默读习惯。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Text和Supplementary Reading两个部分。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Supplementary Reading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的一年中,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周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
?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效果
?本课题通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通过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以促进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验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来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爱思考爱发问。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变考试为复习。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或互测,可检测自己预习复习情况,而“试题汇编”是源于对学生自尊、取胜等心理机制的调动。只要好试题就可以编入班级题库中,差生担心同学说自己的题出得没水平,学习尖子担心回答不出差生出的题,于是每一位学生主动地投入已学知识的认真、全面、深入复习中,以达到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复习的目的。
?3.以下表格说明了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对预习工作对比调查表(1)项目实验前(.11)实验后(.11)好中差好中差 预习自觉程度1016915171 自学查找资料81691320 预习重点难点确定的能力5217924 解决问题的能力22471023 注:好、中、差等级的划分是研究者根据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自觉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等能力及学生自评综合数据划分而成。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确定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且能主动地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导致他们的成绩进步很快。
?1999~区统考成绩对比表(2)分数段人 数期中期末期中期末 QSQSQSQS901 117437680261357247233662970632462147276196061850 562561 备注:Q代表全年级的人数,S代表四班的人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优秀率逐渐提高,60分数段的人数由原来的8人减少到1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普遍有所好转,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厚,自信心增强。
?在高考中,实验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为93,高出上海市普通高中英语平均分10分,高考升学率居嘉定区普通高中前列。
?五、实验论证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和学两个因素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主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学法决定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控制和强化作用。所以在课堂内外我注重启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部分疑点,尚有一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相互补充讲解得以解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已成为一名老师了,而教师只是讲学生所“想”,将学生解释的疑点难点加以补充归纳。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外辅导、督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课堂上创造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有成功感,逐步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2.情感教育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消除差生概念,无论学生的成绩行为有多差,他都有优秀的一面,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它方面的提高。第二,宽容信任鼓励每一位学生。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既要指出其错误,又要宽容信任其能改正错误。第三,让学生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当学生对一堂课持否定的态度时,我就召集学生,大家一起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行教学民主。
?3.拓展阅读的时空,丰富学生参与的内涵,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持续终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素质的探讨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中,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知,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现代英语教育向每个教师提出了新课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身潜能,充分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开拓性思维及学会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
作 者:王威群 作者单位:杭州市勇进中学,浙江杭州,310002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0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学能力 探讨★ 英语教师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