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高分有秘诀 我的秘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appyeverydaywu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考研高分有秘诀 我的秘诀(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appyeverydayw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考研高分有秘诀 我的秘诀

篇1:考研高分有秘诀 我的秘诀

考研高分有秘诀 分享我的秘诀

考研网校让我的阅读提高很多,考研英语分数自信的说,“我了解了一下周围人,我好像是我们这个专业考的最高的。”对于这个分数,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比预想的高一些。但在答阅读题的过程中,在个别题的答案上出现了左右为难的状况,四个选项来回改。“其它的题我答得还是很顺手的,尤其是作文。”

在考研之前,就决定了报考研网校的英语加强版全程班【保过】进行充电。“我考四六级的时候上过考研网校的课,对我帮助很大。所以考研辅导我根本就没有考虑其他机构,直接就选择了考研网校。”阅读是我在英语上最薄弱的环节,虽然每次的阅读文章都能看懂,但是做题的正确率却不高,这一点让她很懊恼。“上了考研英语的课,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提高,尤其是阅读。”在阅读课上老师会教学员们高效的'解题方法,回去后就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题,发现正确率明显的提高了。老师让我们做阅读的时候早上做一遍,然后不看答案,晚上再做一遍。多做几遍再对答案,这样对阅读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时间长了,就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率有明显提高。”

自信+努力=好成绩

威尔逊说过,“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我就是拥有了自信这一秘诀,所以才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当然,这也与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比较自信的人,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收获自己想要的。”但只凭自信是不能铸就成功的,它只是成功过程中的一个助力。“我觉得学英语这种东西没有什么技巧,就是背!”与别人不同的是,我会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抄英文单词,另一个抄英文单词的所有中文意思。这样我在看只有中文意思的那本的时候就可以回忆单词,在看单词那本的时候我就会想与它相关的中文意思。为了更好地巩固单词记忆,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我把一本书的单词和所有的中文意思抄了一遍。只有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这便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对工作认真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老师的讲课方式很独特,会对阅读文章中每一个句子进行特别详细的分析,把课后习题的每一个选项为何要这么设置说的十分清晰、明确。“就通过讲题这一点,就能看出老师对工作特别认真,我觉得那些对待事情认真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阅读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王江涛老师的写作课上,他会直接给我们范文让我们背,而且他会非常明确地表示不希望我们只背框架。还要进行不同的句子替换,就是用他的这个方法练习我在考试中写作才会答得很顺手。”

我当时觉得老师给的20篇例文每个人都会背,大家都那么写那么用就没什么新意了,于是我看到好的文章,并且适合考研写作的,就会背下来。还会背真题中的阅读文章,会在一张纸的正面写英文背面写中文,然后逐一进行翻译。这种练习方法,对阅读、写作、翻译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做人就不应该给自己留后路

“做人就不该给自己留后路,别给自己别的机会”。在考研、出国和工作三选一的情况下,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考研。“当你放弃了所有找工作的机会,准备考研的时候,就要生死一搏”。

坦白的说就算这次考研失败,自己也会再考一次。在我看来只有考研才能奠定未来的发展高度。相信充满自信的我,在此次考研中一定会取得自己期望的成绩!

大学网考研频道。

篇2:考研英语作文高分秘诀

很多考研考生提到考研英语作文痛苦不已,究竟怎样在考研英语作文中取得高分,让自己少走弯路?老师提出英语作文高分秘诀,唯“积累”二字。

考研英语语法的积累

英语写作中,语句对错的唯一检查标准便是语法是否正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记住辅导班老师上课讲的语法知识外,还应该准备一本专门讲语法的书,仔细推敲里面的语法知识,要能够在脑袋里面形成一个清晰的语法结构图。考研英语写作中,如果能够出现非谓语动词、从句以及一些插入语,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考研英语词汇的积累

考研要求同学们掌握大纲上5500词汇,尽管不能一一掌握,但也要掌握常用词汇。大家不妨从考研历年真题入手,将真题中的考研词汇全部“消灭掉”。每碰到一个拿不准的单词,就记到本子上,查出在文章中的具体意思以及其他比较常用的释义,然后在空闲的时间,经常翻阅。

篇3:考研英语作文高分秘诀

同学们平时应该大量阅读英语美文,可以订阅一些英语报刊,摘抄美文进行背诵。注意总结一些高难句模板,在写作中时自然而然地运用几句也可以为作文加分不少。

考研英语作文练笔的`积累

有些同学平时从来很少写作文,认为多记一些模板就可以了。其实,大家平时应该多练练笔,可以用英语写一些日记,一个星期至少写1到2篇的英语作文,并且经常找老师修改,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让英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篇4:高考化学高分秘诀有哪些

2023高考化学高分秘诀有哪些

高考化学学习方法

掌握基础知识:高考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机理等。建议你系统地学习教科书或参考资料,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将学习时间合理分配给不同的主题,确保每个主题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复习。

多做习题:高考化学强调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做一些习题可以帮助你熟悉不同类型的问题,并提高解题能力。选择一些高质量的习题集,包括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

理论与实践结合:化学是实验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尽可能参与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增加对化学概念和实验技巧的理解。

注意思维导图和总结: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归纳化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模块化,并帮助记忆和理解。此外,定期总结学习的知识点也是巩固记忆的有效方式。

合作学习:与同学或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定期复习:定期进行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计划中设置一些复习时间,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并进行自测。这样可以帮助你温故知新,巩固知识。

关注考纲和重点:了解高考化学的考纲和重点,重点关注考试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和题型。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准备,提高应试能力。

考前模拟考试:在离高考较近的时间,进行模拟考试

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十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十二、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十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十四、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十五、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十六、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十七、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十八、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十九、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高考化学五大重难易错点复习技巧

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学实际上就是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它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按照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过化学姐: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专门记录下来;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原因究竟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本身没掌握好?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总结归纳:如果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如果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如果是知识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后提醒自己?如果用撒以上的方法做题,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化学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认识清楚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

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

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归纳——变化到底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

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

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可能是许多同学高中化学学习中最头疼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对这部分知识很陌生,与无机化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

另外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也有结构、实验、合成等等方面。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上,下面给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学习方法:

1、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一定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2、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明白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什么性质和反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误认为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这个条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是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知识。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也十分强。如果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是你不愿意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须去做。

化学实验

实验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与理论相辅相成。有的同学对于实验这一部分感到头痛的表面原因在于操作细节多、步骤复杂等等,但是深层次原因是对实验目的以及每一步到底是在做什么根本不清楚。在这一背景下,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1、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

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易错知识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F2却不是。(OF2是存在的)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6.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与它燃烧。

7.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

8.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1O〉HC1O2〉HC1O3〉HC1O4。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

10.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

11.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

12.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

13.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

14.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位素。

15.金属单质的导电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锑、锗却相反。

16.具有金属光泽又能导电的单质是金属,但石墨却是非金属。

17.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

18.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

19.C1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2H2O=4HF+O2)

20.卤素单质与强碱反应一般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但F2却不能(X2+NaOH=NaX+NaXO+H2O,2F2+2NaOH=2NaF+OF2+H2O)。

21.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4HF=SiF4+2H2O)。

22.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

23.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

24.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

25.含有NH4+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

26.重金属阳离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却可用作“钡餐”。

27.成网状结构的晶体一般都是原子晶体,但石墨却是原子晶体。

28.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9.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

30.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且熔沸点低,但醋酸钠、醋酸钙等却为离子晶体,且熔沸点高。

3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

32.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的碱性却比Fe(OH)3弱。

33.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1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

34.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SO2+2H2O=4H++2Br-+SO42-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2OH-+2H++SO42-=BaSO4+2H2O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

35.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

36.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12、CdI2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

37.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但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中还有还原产物。

38.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铅却不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铜却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Cu+4HC1(浓)=H2+2H[CuC12]。

40.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却不能[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4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不溶于水的盐中置换出来,但铁却能把银从氯化银中置换出来(Fe+2AgC1=FeC12+2Ag)。

42.一般只能用强酸制弱酸,但H2S+CuSO4=CuS+H2SO4、HC1O+H2SO3=HC1+H2SO4、Br2+H2SO3=2HBr+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应却能用弱酸制强酸。

43.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但氢卤酸与醇发生卤代反应。

44.制取氯气采用固—液装置,但制溴却须采用曲颈甑。

45.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以及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如H2、CO2、H2S),但乙炔(C2H2)却不能用该装置。

46.测量仪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盘天平的指针却在中间,温度计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无“0”刻度。

47.一般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AgCNO)与雷酸银(AgONC)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4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的影响很小,而Ca(OH)2、Li2CO3等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9.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酸性、中性、碱性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CaC12·8NH3)和酒精蒸气。

50.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却呈碱性。

51.胶体中的胶粒一般都带电荷,但蛋白质胶体微粒却不带电荷(呈电中性,但有电泳现象)。

篇5:考研英语作文高分三秘诀

考研英语作文高分三秘诀

一、背诵、默写范文

背诵不能不说是积极备战快速提高写作成绩的一条捷径。考生可以选择历年真题的范文和一些与真题作文相近的文章进行背诵。同时,基础稍好些的同学,可以背一下小作文的优秀模板,及大作文的模板框架和句式,然后依据模板进行训练。

语言要求:

用词准确:用词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语法正确:语法错误是考试的失分点所在,在小作文的写作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和口语。

句型多变:既有并列句,也有复合句,还有从句。

小作文的考查要求中会体现出文章的背景场合和写作目的,考生应针对不同情境选择不同表达。不同的应用文有不同的用语,建议的考生对某些应用文的格式和习惯用语加以熟悉和背诵,以便运用自如。

二、活用模板,注重素材的积累,适当加入自己的内容。

我们在初练写作的时候套用模板是正常的事情,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只有先试用别人的东西,才能学习和积累写作素材。模板要活学活用,不要一字不差的照抄无误,而是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更改。写作不一定要字字句句都是难词,长句,而是要学会运用一些常见词的常见短语去表达,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写作的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常用的短语或者词组,以备写作之用。

另外,关于写作素材,不仅仅指写作常用的词汇,句型或者语法结构,还要包括所用的事例。比如:的写作真题,要求写“爱心”,第二段要求用实例证明主题。有的考生见题就写“我考试面临很大的压力,我的朋友是如何帮助我排解压力的”,这显然就是素材贫乏造成的后果。题目中的“爱心”是指“大爱”,陌生人互帮互助的心态。如果写“汶川地震,希望工程”这类事例,显然非常符合题目要求,而且事例又广为人知,比写“朋友如何帮助我”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要注意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积累词句,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模板之中。

三、使用谚语,增加闪光点

有些意志品质类的文章,如果加入一句相关的谚语会让你的文章大放光彩。但是不能直接写句子。加一个模板句型:An ancient oriental philosopher said,“谚语”:一位古老东方的先哲曾经说过,……。有同学说西方的谚语为什么用东方的先哲呢?比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是西方的谚语,中国也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语句。文化都是相通的,可以放心来用。建议大家在闲暇的时候多翻看一下英文的谚语,积少成多,相信对大家一定有所帮助。

希望以上的三种方法能够帮助20的考研学子们复习好考研英语这块内容,祝大家复习顺利!

篇6:我的高分秘诀作文

我的高分秘诀作文

采访对象:庞昊,南开中学高一2班学生,中考成绩638分,曾获全国初中生数学竞赛、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及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三个一等奖。高考

从小到大,庞昊就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优等生,他认为取得好成绩主要得益于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懂得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谈起去年此时自己中考备考的经历,他特别提醒初三的同学们,现阶段复习一定要明确考试要求,一定要注意把每一次练习和模拟考试当成最后的中考,不断总结和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会考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水平。

虽然是一名理科生,可庞昊的语文成绩也很突出。庞昊准备作文有一大秘诀——“议论文是保命的文体”,他认为自己的记叙文写的不够好,就注意在平时考试中常练习一种“散文化的议论文”,也就是写引论文的文体,加上一些文采的渲染,他说:“其实方法很简单,也容易得高分。”

他参加中考时的作文题目是“心中的彩虹”,他在文章开头用比喻性的排比句式描述了他心中的彩虹是信念、是理想等;下一段阐述论点——人应该永不放弃理想信念;之后几段对应开头的“彩虹是……”阐述分论点,选取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名人轶事做支撑,最后总结全文,一气呵成。这种写法虽缺少新意,但很实用,分数也不会低,是一种很快容易掌握的方法。

篇7:中考语文作文高分有秘诀

中考语文作文高分有秘诀

1、多练审题

尤其是对于哲学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研究其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通畅,把握就越大。吃透话题的实质,弄清它究竟向我们要什么。但当材料审读感到困难时,如遇到诗歌类的材料,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干脆撇开材料,就抓住话题来思考。万不得已时,直接以“话题”来作为作文题目,也总比无题或瞎拟题目好。材料中所说的是“事”也好“物”也好,都要与“人”挂起钩来。

2、牢记标准

什么是好文章?浓缩成八个字:“深刻,丰富,文采,创新”。心里牢记这四杆尺子,就有了作文的高标准。当然,由于电脑阅卷,要特别注意书写的美观。

3、加强理性思考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观点深刻一些,视野宽阔一些,见解新颖一些,富有启发作用?

(1)运用纵向思维,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结果看到原因。最好的思想武器是哲学,哲学是聪明学、明白学,不可不用。为什么说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为什么说评价玫瑰的好坏根据在花而不在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为什么说不能让感情的亲疏远近影响认知的正误深浅?情与理,是与非,真理与谬误,感性与理性,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运用横向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宽思路,从时间到空间,从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会,看看自己,还愁找不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吗?

(3)观点有没有启发性,这是文章拉开档次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一览无余,索然无味,那就是白开水,就是“陈言”。有了启发作用,才谈得上有意蕴,有意境,有内涵。

要想写出有启发性的观点,有一个重要技巧是常常要用上的',那就是类比推理。当然这也是由此及彼的办法。运用成功的关键,则在于抓准两件事物的相似点,否则反而节外生枝了。

4、加强材料储备

从哪些方面选材备料呢?主要是四个方面

(1)自己的生活。一要真实(切勿瞎编);二要有内涵,有特点,有味道,有新意,确保不会与别人雷同、撞车;三要自己对这个生活材料有所感悟,且比较深刻。

(2)学识与见识。从科学、文学、哲学、美学四个方面多备点料,不求多,但求精。

(3)社会热点,媒体焦点,国内外信息。视点高,眼界宽,材料新,意义又重大,这就是有价值的素材。一要保证真实,道听途说不行;二要把握好选用的尺寸。信息材料的引用最好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人名、数据,使之更有说服力。

(4)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这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典范,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倘能用得准确,恰到好处,无疑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练语言,练技巧,出文采,上水平

文采是从心里流出来的真诚、自然、优美、机智和幽默。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而已。在你记叙、抒情、议论的时候,你的学识、见识、个性、修养、趣味、神韵也同时往外流,这就是言为心声,这就是文采。

6、力求创新

从立意选材到构思设计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弃我取,人趋我避。没有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就很难突破思维定势和新老八股。平时背诵名言警句时,要学会分类、归纳记忆。

司法考试司法考试论述题高分秘诀

考研英语词汇记忆秘诀

小学作文得高分的三大秘诀

求职必看秘诀

秘诀的近义词

短线交易秘诀读后感

英文简历的秘诀

牛顿成功秘诀

高考制胜秘诀

秘诀作文800字

考研高分有秘诀 我的秘诀(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考研高分有秘诀 我的秘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