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法在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的效果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人潇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双管法在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的效果论文(共含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人潇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双管法在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的效果论文

篇1:双管法在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的效果论文

[摘要]目的做好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是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发生的可靠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情况逐年增多,相应地流动儿童也日益增多,因为其流动性,客观上加大了儿童保健管理的难度。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人口流动的管理[1]。为解决流动儿童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该院从5月份起,创新使用“双管”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研究将探讨创新“双管”法在流动儿童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以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发展。方法分别选择和20由该乡镇辖区流入城区的0~6岁儿童健康管理情况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观察组为89。50%,对照组为58。33%,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了31。17%。结论创新“双管”法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应用可明显提高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率,从而保证了同一辖区内的儿童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辖区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可在全市推广应用。

篇2:双管法在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的效果论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我市农村流入城区长期居住人口日益增多,流动儿童也随之相应增多,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0~6岁儿童健康管理带来较大难度,原来由流入地一方负责时,部分流动儿童健康管理不及时、不到位,不但乡镇儿童健康管理率偏低,城区还出现母子档案分离问题,原因是城区只对流入的儿童进行查体建档,但流动儿童的母亲孕期健康管理及产后访视却是乡镇负责的。针对以上问题,该卫生院本着方便居民,便于管理的原则,创新使用“双管”法,由城区4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该院共同管理这部分儿童,并且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分别签订了委托协议书共同遵照执行,双方具体分工如下。①(被委托方)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负责做好张庄镇流入该辖区的适龄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在体检结束1~2d内及时向该院反馈体检结果。并且在委托协议书中明确要求:被委托方在对张庄镇流入的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服务时,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及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等相关规定提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及时更新并准确记录儿童家长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同时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及主动预约通知,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做好婴幼儿系统化健康管理;对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该次随访之间的0~6岁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在6~8、18、30月龄及4~6岁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和视力筛查。在6、12、24、36月龄及3~6岁使用行为测听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每次体检结束后做好健康指导及健康问题处理,同时做好0~6岁儿童健康体检登记册的规范记录,并且及时将体检结果反馈至公共邮箱,确保流入该辖区的张庄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及系统管理率达到上级要求的85%以上、0~6岁儿童家长电话登记率、登记准确率、电话更新及时率达到100%。②(委托方)该院职责:该院负责流入城区儿童的健康档案管理、通知、督促及时到城区查体工作,并根据城区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在上级年度绩效考核后拨付给城区相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该研究将探讨创新“双管”法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张庄镇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情况作为对照组,年张庄镇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情况作为观察组。

1。2研究方法

两组年度统计起始和截至时间均为当年度1月1日—12月31日;两组统计分母均为张庄镇当年度0~6岁儿童流入城区辖区接种门诊(城区接种门诊包括城区辖区、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十里望、市中办卫生院接种门诊)接种疫苗合计人数,两组统计分子均为张庄镇当年度0~6岁儿童流入城区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区、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十里望、市中办卫生院共四处)0~6岁儿童健康管理合计人数;两组年度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均为当年度分子除以分母得来的数据;两组健康管理情况在一般资料方面有可比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张庄镇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情况。以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作为观察的指标。

2结果

比较两组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观察组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9。50%,对照组为58。33%,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31。17%,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见表1。

3讨论

创新“双管”法应用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弥补了单一机构管理的缺点,为解决流动儿童管理难的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儿童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该研究通过对年和张庄镇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在2016和20流入城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观察组健康管理率89。50%,对照组为58。33%,观察组管理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总结“双管”模式在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中,存在以下3个方面意义。“双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城区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自的优势,又能方便群众。①城区优势: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流入辖区儿童的健康体检工作,可通过加强预防保健相结合做好[2],这方面优势明显高于农村。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不仅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之一,还是妇幼0~6岁儿童保健服务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规定:免费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至少要13次,要想做到系统的管理,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目前部分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比较重视,对儿童健康检查认为可有可无,主动要求健康检查的流动儿童家长很少。所以,城区在对流入儿童预防接种前,常规进行儿童健康查体等健康管理服务,既能发现有无预防接种禁忌症又完成了儿童系统管理的体检工作,确保了预防接种和儿童健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②农村优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流出至城区儿童的健康档案管理、通知、督促工作,优势明显高于城区。因流入城区的儿童逐渐增多,但城区工作人员却未增加,工作量相对来说较前增加,对流入的儿童只能是对按时来接种疫苗的进行常规健康管理,但对不及时或逾期未来的儿童却无暇顾及,没空进行专门通知或督促查体。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恰恰相反,有比城区而言,相对充足的时间做好这部分儿童的.档案管理及通知查体工作。③方便群众方面:“双管”模式应用到儿童健康管理中,流动儿童只需在城区基层医疗机构疫苗接种时顺便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不及时或超期未体检的儿童还会及时接到乡镇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对流动儿童来说,仅在城区一处机构就把应接受的预防和系统化保健服务全部解决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双管”模式在提高儿童健康管理率的同时,提高了儿童健康水平。医师通过对儿童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及生长监测等健康管理服务,可早期发现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健康问题,及时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促进了儿童身体健康。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新政策形势下,探讨社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模式[3]和农村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4],对儿童健康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创新“双管”法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应用,弥补了单一机构管理的缺点,不仅可明显提高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率,还保证了同一辖区内的儿童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辖区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值得在全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红斌,殷里平,唐剑波。信息化管理在湖州市流动儿童系统保健中的应用[J]。预防医学,,20(11):73。

[2]简惠连。预防保健相结合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8):83—85。

[3]张加能,施长春。社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健康研究,,33(3):188—190。

[4]白晓芬。农村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4):2671。

篇3:社区健康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的论文

社区健康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的论文

摘要:目的: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在3月至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2±1。51)%显著低于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差异显著(t=6。609,10。025,8。2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糖尿病;治疗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失,导致高血糖持续发生,损害其心脏、肝肾、眼部、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1―2]。临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当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法,患者经济负担重,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效果差,难以满足社区患者需要。为进一步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我社区在2016年3月至20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社区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76岁,平均(65。32±11。07)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2―77岁,平均(64。90±12。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社区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①社区医师培训。为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效果,通过外聘专家定期对社区医师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增加社区医师对该病症的.认识,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培训中可分析部分患者现状,提出治疗方法,帮助社区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②药物治疗规范。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关注患者药物治疗的全部过程,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而增加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手段应包括观察患者药物、培训患者正确服药,保证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医嘱、药物说明书等进行药物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③饮食方式规范。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意义重大,患者应采用量化饮食治疗。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参考造物晚餐热量分布,确定患者饮食计划。糖尿病患者应以低盐低糖、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为进食原则,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规避辛辣刺激性食品进食,务必戒烟戒酒。必要时可将食物做成流质、半流质食品,促进消化吸收。④运动行为规范。糖尿病运动治疗价值较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运动方案。社区医师指导患者每日定时运动,保证运动次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达到方案要求,叮嘱家属或护理人员随身陪同,休息时测量患者心率,避免意外情况发生。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t检验、c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原因与患者体力活动过少、进食过多、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相关。患者常表现为肥胖超重、多饮多食多尿、日渐消瘦等。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通过实施社区医师培训、药物治疗规范、饮食方式规范、运动方式规范等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合理作息,加强自我管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2±1。51)%、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这与纵蒙蒙的研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6。11±1。97)mmol/L、餐后2h血糖(8。09±2。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4±1。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芹,徐乃伟,郭闯,李思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架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03):17―21。

[2]姚平。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22):74―75。

[3]纵蒙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D]。东南大学,。

篇4: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护理的效果论文

骨折作为临床常见骨科外伤之一,其恢复时间较长,而恢复过程健康教育会直接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常规健康教育的方式尽快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健康教育管理单主要是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的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以使其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其不仅可满足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还能缩短其恢复时间,提高护理质量[1]。本文选取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1~72岁,平均(47.5±10.2)岁,受伤时间1~7d,平均(1.8±0.6)d,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25例;实验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0岁,平均(48.3±10.4)岁,受伤时间1~6d,平均(1.6±0.8)d,上肢骨折37例,下肢骨折23例。分析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过程中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如下:①术前健康教育要点: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指导其对手术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了解,促使其可以基本掌握手术信息,保持身心放松状态,合理调整情绪和心理;②术中健康教育要点: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疏导与宽慰,尽可能减轻其疼痛程度和不适感,加强生活指导,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③术后健康教育要点:交代饮食、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对伤口愈合知识等进行介绍,做好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告知出院后锻炼、休养等注意要点。实验组护理过程中予以健康教育管理单,首先对健康教育管理单进行制定,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信息、护理要点、重点、要求等,然后制定科学适宜的护理对策,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对其各方面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做好下一步护理工作的相关准备,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以便对后续的护理计划进行制定和完善。每天记录患者的病情、基本情况变化,并置于床头位置,予以详细分析和探讨。在患者出院后需要为其制定一对一的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并将个人家庭护理单发放给患者或其家属。

1.3观察指标

通过健康知识掌握调查表评定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越好[2];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过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83.6±4.7)分,住院时间为(12.6±3.4)d,骨愈合时间为(104.2±23.7)d,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0/60);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94.7±4.5)分,住院时间为(9.5±3.1)d,骨愈合时间为(122.7±32.5)d,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0),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长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36、5.2188、3.5625、5.9259,P<0.05)。

3讨论

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对骨科护理工作而言,其具有较强的技术要求,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对护理质量要求高,只有积极开展科学、高效、持续、高质量的护理指导,才能为骨折愈合提供重要保障[3]。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相比,健康教育管理单的应用主要优势体现在:①其可为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基础上,可获得与患者具体需要相符合的健康教育内容和重点、要点,使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②床头贴覆标识具有明显的作用,可使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同时帮助患者更好的知晓医院方面的工作态度,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③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可促使患者树立起康复的决心和信念,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④对高龄患者、儿童等制定特殊的护理但,可满足特殊人群生理、心理方面的不同需求[4-5]。在本组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到如下护理体会,骨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管理单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使用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黄逸致.健康教育管理单在急诊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0(2):120-121.

[2]陈锐.健康教育管理单用于骨折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1(9):48-49.

[3]刘启贤.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母婴世界,2017,25(5):206.

流动儿童工作计划

流动儿童调研报告

流动加油车管理规定

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总结

初中班级管理实践及效果研究论文

设计管理双平台教学法研究论文

流动儿童接受城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论文

信息化管理对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效果论文

企业资金流动管理求职简历

儿童健康教育倡议书

双管法在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的效果论文(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双管法在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的效果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