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生活心理护理的效果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梁靖康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神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生活心理护理的效果论文(共含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梁靖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精神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生活心理护理的效果论文

篇1:精神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生活心理护理的效果论文

精神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生活心理护理的效果论文

精神疾病因其固有的特殊性,很多病人病情迁延,反复发作,功能退缩,生活不能自理。针对疾病的特点,强调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对促进病人恢复健康,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疾病的复发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74人,其中男性121人,女性53人;15~ 19岁55人,30~ 39岁73人,40~ 49岁35人,50~ 70岁11人;大学文化程度12人,中专(含高中)24人,初中以下126人,文盲12人;职工54人,农民82人,商人2人,无业人员10人。

方法

1.通过科室全体人员讨论,制定出引导护理服务的护理哲理。如护理工作要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工作以护理程序为基础。

2.护士长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如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方言、生活习惯等分别配给相应的护士,目的是便于交流、沟通,主管护士执行24h负责制。

3.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护士深入病房与病人多谈心,多接触,系统地观察病人的思维、行为,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并不失时机地实施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促进病人康复。

4.加强健康教育,按照院护理部制定的精神病人标准教育计划表逐项进行。采用图片、幻灯、版报、讲解等多种形式,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识。

5.对护理工作进行量化管理。督促、协助自己分管的病人洗澡更衣,夏季每周不少于3次,冬季不少于2次。每周修剪指甲、刮胡子1次。重病号及采取保护性约束的病人不能出现褥疮等护理并发症。为生活不知自理者喂饭、喂药,要求基础护理合格率达100%、特殊护理合格率≥ 85%.

6.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护理业务质量评价、护理病历质量评价、护士行为评价、病人满意度的调查。护理部、护士长不定期查房,检查执行情况,评价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好坏,病人的需要是否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不按要求执行者扣分,与经济指标挂钩。旨在改进今后的工作方法、方式,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结果

1.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是精神科临床工作的基础(1),协助病人洗脸漱口、喂饭喂药、翻身擦背,督促病人排便等,这些工作表面看来极为平凡,但却是促进病人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通过对入院时存在被害妄想,疑家人、他人在食物中投毒而不愿进食致体质消瘦的20名患者加强饮食护理,如采取集体进餐、护士亲自替患者喂饭、鼻饲的方法,以满足机体需要量。经精心护理,有11名患者在入院第一周后体重增加了0.5kg以上,余下的9名患者也在第二周后体重发生了变化。入院时血红蛋白最低者90g/ L,在入院第二周后上升到115g/ L,改变了贫血症状。根据天气变化,指导病人增减衣服,以减少上呼吸道的感染。去年9月份入秋时,由于天气变化,一周内连续有4名患者出现高热、头痛、鼻塞等上感症状,经加强夜班巡视,注意为患者尤其是老年、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加盖被子后,再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对于探视家属带来的食物及时分发,妥善处理,不给病人吃生冷、变质的食物,杜绝了由饮食不洁引起的肠炎。通过加强对病人的生活护理,院内感染率得以从27%下降至8%.

2.健康教育是护理程序的主要内容之一,改变传统的保密性治疗方式,主动告诉病人及家属,病人目前所服的药物的名称、药物副作用的临床表现、如何预防;坚持服药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性。病人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后,对服药后出现副作用、精神症状再度出现的主诉能力提高,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全年暴力行为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率由1.1%下降至0.5%.健康教育也使家属、亲朋好友提高了对疾病的`观察能力,发现患者睡眠减少,兴奋话多或少语等都知道是疾病复发的征兆,能够及早带病人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经对出院病人及家属的问卷调查,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3.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护士深入病房与患者多谈心,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解开病人心中的疙瘩。如恢复期的病人因考虑家庭经济拮据,社会地位受影响,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精神苦恼,产生郁闷心理,导致睡眠差,影响疾病的转归。我们与家属、单位联系,请他们来院探视,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病例中有12名患者在出院前15天,睡眠欠佳,病情出现反复,经了解属上述情况,我们及时针对性的疏导,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心情舒畅,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晚睡眠好转,病情稳定后顺利出院。护士在做好生活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表情,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无形中已沟通了与病人的交流,有利于心理护理的开展,病人有什么心事都乐于告诉主管护士,护士则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价上一阶段的护理工作完成情况,提出或修改护理计划,为病人排忧解难,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从82%上升到96.1%.

参考文献

1.陈淑清。精神科临床护理[ M].长沙:长沙出版社,1992,41.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 M].第2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83.

篇2: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护理的效果论文

骨折作为临床常见骨科外伤之一,其恢复时间较长,而恢复过程健康教育会直接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常规健康教育的方式尽快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健康教育管理单主要是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的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以使其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其不仅可满足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还能缩短其恢复时间,提高护理质量[1]。本文选取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月~6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1~72岁,平均(47.5±10.2)岁,受伤时间1~7d,平均(1.8±0.6)d,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25例;实验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0岁,平均(48.3±10.4)岁,受伤时间1~6d,平均(1.6±0.8)d,上肢骨折37例,下肢骨折23例。分析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过程中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如下:①术前健康教育要点: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指导其对手术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了解,促使其可以基本掌握手术信息,保持身心放松状态,合理调整情绪和心理;②术中健康教育要点: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疏导与宽慰,尽可能减轻其疼痛程度和不适感,加强生活指导,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③术后健康教育要点:交代饮食、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对伤口愈合知识等进行介绍,做好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告知出院后锻炼、休养等注意要点。实验组护理过程中予以健康教育管理单,首先对健康教育管理单进行制定,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信息、护理要点、重点、要求等,然后制定科学适宜的护理对策,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对其各方面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做好下一步护理工作的相关准备,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以便对后续的护理计划进行制定和完善。每天记录患者的病情、基本情况变化,并置于床头位置,予以详细分析和探讨。在患者出院后需要为其制定一对一的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并将个人家庭护理单发放给患者或其家属。

1.3观察指标

通过健康知识掌握调查表评定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越好[2];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过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83.6±4.7)分,住院时间为(12.6±3.4)d,骨愈合时间为(104.2±23.7)d,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0/60);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94.7±4.5)分,住院时间为(9.5±3.1)d,骨愈合时间为(122.7±32.5)d,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0),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长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36、5.2188、3.5625、5.9259,P<0.05)。

3讨论

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对骨科护理工作而言,其具有较强的技术要求,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对护理质量要求高,只有积极开展科学、高效、持续、高质量的护理指导,才能为骨折愈合提供重要保障[3]。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相比,健康教育管理单的应用主要优势体现在:①其可为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基础上,可获得与患者具体需要相符合的健康教育内容和重点、要点,使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②床头贴覆标识具有明显的作用,可使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同时帮助患者更好的知晓医院方面的工作态度,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③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可促使患者树立起康复的决心和信念,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④对高龄患者、儿童等制定特殊的护理但,可满足特殊人群生理、心理方面的不同需求[4-5]。在本组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到如下护理体会,骨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管理单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使用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黄逸致.健康教育管理单在急诊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10(2):120-121.

[2]陈锐.健康教育管理单用于骨折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01(9):48-49.

[3]刘启贤.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母婴世界,,25(5):206.

篇3:急诊护理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急诊护理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某院急诊科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健康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能确保抢救活动的顺利开展,促使患者主动规避诱因,早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健康教育;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健康认知水平

急诊护理学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抢救水平的高低[1]。各大医院在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诊科应急能力等方面不断努力,力求提高急诊抢救效果[2]。但是对于急诊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仍然处于萌芽状态,是急诊护理的薄弱环节。我院在急诊护理中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使其更好配合抢救,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研究中选出的86例患者为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病变的患者,排除精神异常、神智不清晰的患者。将86例患者以随机方法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中患者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在23~54岁,平均(45.0±5.4)岁;本科及以上20例,大专15例,高中及以下8例。对照组中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在21~55岁,平均(45.3±5.5)岁;本科及以上23例,大专14例,高中及以下6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对比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诊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开通静脉通道、药敏皮肤过敏试验、配合医生的各项护理操作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个体化健康教育,主要为:

(1)入院初期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初入院时,病情危重,且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此时尽量让家属陪同患者,耐心给患者介绍急诊科的环境等,介绍病情的基本情况等[3]。在入院24h左右,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后,此时患者的情绪较为平和,责任护士全面系统性的给患者介绍病情的发病机制、诱因、进展等内容,并给患者介绍预防康复治疗,如如何通过饮食、生活干预等来控制病情进展;介绍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争取取得患者的配合,确保治疗的顺利开展。

(2)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在接受各种检查、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给患者说明各项检查和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安全性等,给患者讲解治疗方案、并发症预防措施、自我护理内容、用药方案等,让患者对病情的变化、进展有一定认识,使其认识到如何识别病情的危险信号,并掌握一定的自救能力。

(3)针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多数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低,其担忧、紧张等情绪可能会影响到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4],因而护理人员通过评估家属的认知水平,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让家属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认识到积极配合抢救的重要性,获得家属的配合;鼓励家属及时将疑虑问出来,护理人员耐心的解释、回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成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层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于患者转入到普通病房前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健康认知水平(对患者的疾病发病机制、诱因、生活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认知水平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认知水平越高)。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计数数据/计量数据进行2/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67%,对照组为83.72%.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认知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健康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讨论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以及有评估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个体的健康[5]。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使其主动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行为[6~7]。由于急诊科的患者多、流动性大、危重患者多,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而健康教育工作则较为薄弱,还需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具有急诊科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在本研究中,我院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在抢救的不同时机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循序渐进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健康教育活动。以结合患者个体化特点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来帮助患者掌握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等对疾病的影响,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8]。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家属学会配合医务人员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抢救效果,而且在家属的健康教育活动中使其掌握一定的护理患者能力,能更好的照护患者,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其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在给患者进行健康认知水平的评估、教育、再评估、再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得到锻炼,业务素养提高[9~10],而且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加了护患交流,有助于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且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指出急诊护理工作中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后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抢救。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医院急诊科需结合本科室收治患者的特点,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方针、措施体系等,加强对责任护士的培训,使其学会跟不同类型的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减轻不良情绪,更好配合抢救,从而提高医院的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光文.自拟清热通窍散治疗小儿肺经风热型过敏性鼻炎.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95~2096.

2吴淑清.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9):284~284.

3吉云兰,崔秋霞,殷晓红,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403~4405.

4沈丹芳.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及健康教育在急诊留观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7):843~846.

5时英,肖燕,汪丹华,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06~108.

6曹辉,李英权.个性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54~255.

7陈昌群.健康教育路径在急诊清创缝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96;封3.

8张国虹,刘莉萍,常鸿晶,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113~114;117.

9王子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健康教育.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39~140.

10潘传玲.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291~292.

篇4:主管护师考试《护理健康教育》辅导: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一、传播者

传播者是健康信息传播的主体,具有收集、制作与传递健康信息,处理反馈信息,评价传播效果等多项职能。因此,传播者的素质直接影响传播效果。为了确保健康传播效果,传播者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良好的形象。

2.收集、选择对受者有价值的信息。

3.确保信息的准确、鲜明、生动、易懂、适用。

4.根据受者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渠道。

5.及时了解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及传播效果,不断调整传播行为。

二、信息

健康信息是指与人健康有关的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健康信息是健康传播者传递的内容,同样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因此,健康信息应具有以下特点:

1.符号通用、易懂——即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必须是通用的、易懂的,以避免传而不通。

2.科学性——科学性是健康信息的生命,是取得健康传播效果的根本保证。

3.针对性——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受者的需求和特点。

4.指导性——健康信息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告诉受者如何运用健康知识、技能,使受者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播途径

所谓的传播途径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在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传播途径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

(一)常用的健康传播途径

1.口头传播——如演讲、报告、座谈、咨询等。

2.文字传播——如报刊、杂志、书籍、传单等。

3.形象传播——如图片、标本、食物、模型等。

4.电子媒介传播——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幻灯、投影等。

心理教育健康心得

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护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

幼儿园小班生活与健康教育随笔

营养与健康论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

浅谈临产妇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论文

预防糖尿病足护理教育论文

健康教育教学经验论文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

精神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生活心理护理的效果论文(锦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精神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生活心理护理的效果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