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基础建设与农业经济关系的探讨论文(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G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1 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各类制度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成为发展的关键,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扶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大的成就,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影响。农村基础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农村政治民族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多个方面出发对新农村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发展进行管理与控制[1]。而农村基础建设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未来发展方向,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关注,明确农村基础建设的内涵及其运行方式,改进建设方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步。
1.2 农村基础建设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
农村基础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农村基础建设的完善,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管理机制,实现对各项工作的高效管理,有助于农村基础建设效率的提高和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现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农村基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推动了农村污染治理以及道路建设等的进步[2],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新型发展模式的改革,对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农村基础建设的进步也有利于农村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加强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村基础建设中的应用,将现代化发展引入新农村建设中,对贫富差距的缩小和农村建设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1.3 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基础建设进步
农村基础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农业经济发展对农村基础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对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资金不足以及优秀人才缺乏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基础建设的进步。农业经济飞速发展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与资金支持,为农村基础建设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于监督体系的建设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等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建设,能够有效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比如水利行业、道路建设行业以及农业产品的生产经营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基础建设的进步与发展。农村基础建设的进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现代化的平台和渠道,让农民享受到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1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
农村基础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并且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设备,大力扶持新型科技,在农村基础建设中实行技术革新。应当加强技术的引导作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基础建设进行扶持与帮助,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技术效用,不断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应当摒弃传统的农村基础建设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与研究,树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基础建设理念,对现有的建设模式和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视与关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管理平台[3],对各类工作进行高效的统筹规划,加快数据收集处理速度,不断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便捷也使各类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与公开,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农村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应对,推动农村基础建设实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进步。
2.2 加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完善的监督体系对农村基础建设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强对监督体系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推动农业经济进步。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与了解,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对农村基础建设相关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人员编制和任务安排,通过权责明确、责任彻底落实到个人等方式,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基础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并且从资金投入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扶持,促进农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2.3 不断改进农村基础建设管理工作
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对农村基础建设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基础建设管理机制,结合新时期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对其各项工作以及人员配置进行科学的安排与规划,使监督机制成为一个独立且完善的机构,更好地对农村基础建设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对农村基础建设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与工作规范,及时发现农村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对,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良好的监督体系也有利于改进农村基础建设模式与建设方法,提高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并推动农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增长。
3 结语
农村基础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进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來,农村基础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对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当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不断改进农村基础建设管理工作等方式,推动农村基础建设实现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肖海越.广东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8):180-185.
[2]王玉生.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4):207.
[3]丛磊,张洪瑞,李洋.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5):138-140.
摘要:农村基础建设的发展与进步,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新时期农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农业经济的进步又推动着农村基础建设的完善。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农业基础建设的科学建议,即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以及完善现有的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农村;基础建设;农业经济;科学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更加注重对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建设的扶持,将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点问题之一。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市场变化的外部环境,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建设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并逐渐暴露出来。应当加强对农业经济和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视,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考察与分析,促进二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1.1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各类制度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成为发展的关键,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扶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大的成就,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影响。农村基础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农村政治民族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多个方面出发对新农村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发展进行管理与控制[1]。而农村基础建设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未来发展方向,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关注,明确农村基础建设的内涵及其运行方式,改进建设方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步。
1.2农村基础建设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
农村基础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农村基础建设的完善,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管理机制,实现对各项工作的高效管理,有助于农村基础建设效率的提高和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现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农村基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推动了农村污染治理以及道路建设等的进步[2],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新型发展模式的改革,对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农村基础建设的进步也有利于农村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加强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村基础建设中的应用,将现代化发展引入新农村建设中,对贫富差距的缩小和农村建设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1.3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基础建设进步
农村基础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农业经济发展对农村基础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对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资金不足以及优秀人才缺乏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基础建设的进步。农业经济飞速发展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与资金支持,为农村基础建设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于监督体系的建设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等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建设,能够有效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比如水利行业、道路建设行业以及农业产品的生产经营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基础建设的进步与发展。农村基础建设的进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现代化的平台和渠道,让农民享受到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促进农村基础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2.1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
农村基础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并且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设备,大力扶持新型科技,在农村基础建设中实行技术革新。应当加强技术的引导作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基础建设进行扶持与帮助,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技术效用,不断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应当摒弃传统的农村基础建设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与研究,树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基础建设理念,对现有的'建设模式和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视与关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管理平台[3],对各类工作进行高效的统筹规划,加快数据收集处理速度,不断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便捷也使各类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与公开,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农村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应对,推动农村基础建设实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进步。
2.2加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完善的监督体系对农村基础建设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强对监督体系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推动农业经济进步。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与了解,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对农村基础建设相关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人员编制和任务安排,通过权责明确、责任彻底落实到个人等方式,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基础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并且从资金投入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扶持,促进农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2.3不断改进农村基础建设管理工作
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对农村基础建设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基础建设管理机制,结合新时期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对其各项工作以及人员配置进行科学的安排与规划,使监督机制成为一个独立且完善的机构,更好地对农村基础建设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对农村基础建设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与工作规范,及时发现农村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对,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良好的监督体系也有利于改进农村基础建设模式与建设方法,提高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并推动农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增长。
3结语
农村基础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进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农村基础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对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当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不断改进农村基础建设管理工作等方式,推动农村基础建设实现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肖海越.广东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8):180-185.
[2]王玉生.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4):207.
[3]丛磊,张洪瑞,李洋.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5):138-140.
农村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农村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康发展农村休闲农业的建议与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麦积区;休闲农业;现状;对策
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为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天水市麦积区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以及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休闲农业也成为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亮点。但在农村休闲农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何规范化经营,如何体现“农家休闲”特色,如何既能方便游客又能持续稳定的为农民增收,促进农村休闲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重点。
1麦积区农村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天水市麦积区地处甘肃东南部,是陕、甘、川之要冲,也是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现辖11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全境总面积3480km2,东西长123km,南北最宽处50km,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东南部绵亘百余里的秦岭山峦叠翠,西北部黄土高原川梁沟峁纵横交错,境内森林覆盖率68%,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名副其实的陇上“小江南”。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享誉海内外的“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人文始祖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天水“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享有“小黄山”美誉的石门、九曲清幽的曲溪胜景、荟萃珍奇物种的小陇山植物园,还有许多天酿佳泉和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既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也是西北最佳森林旅游避暑胜地。正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休闲农业在麦积区城镇周边特别是林区和林缘区悄然兴起,在方便城市市民休闲娱乐的同时,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初步统计,目前麦积区城郊周边正常开门营业接待游客的“农家乐”已发展到150多家,年接待客达150万人(次),年创收近3200万元。当前,随着麦积区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城镇人口的收入也逐年稳步增加。目前,麦积区休闲农业(农家乐)经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农家餐饮旅馆型。围绕历史文化古镇特色,突出亲近大自然,展示古村落原始风貌,吸引游客来体验古朴农家生活,真正体验回归大自然的纯朴乡村生活。同时,通过原汁原味的当地农家地方特色土菜来吸引游客,感受农家风味的需求。二是农家营地型。让游客亲手种菜、摘菜、做菜,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吸引城市市民来体验农耕文化生活。三是休闲度假型。依托山水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满足城镇工薪阶层的市民短期度假要求。四是景区餐饮型。针对中心景区游客数量多、流动量大的特点,在主要中心景区附近开办农家乐,利用各具特色的农家菜满足过往游客短时吃住。天水市麦积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解放了农民的思想,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改变了乡村村容村貌,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为实现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一条好路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休闲农业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每户“农家乐”主要从业对象是农村妇女,这就为广大农村妇女探索了一条足不出户增加收入的致富路子。二是进一步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把旅游观光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集休闲、消费、旅游于一体,打破了传统一二三产业的界限,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带动一二产业健康发展,进而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进行农家乐特色村落建设,推进了村庄卫生设施齐全达标,通讯、网络设施保障畅通,游览、娱乐等设备运行完好,达到安全无隐患。休闲区实现污水处理达标,各区域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备,且具有宣传、指示标识标牌醒目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产和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四是提高农民整体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同地方的游客,这些游客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新观念、新信息、新思维,使其开阔了眼界。
2麦积区休闲农业(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休闲农业发展随意性较大,整体规划不到位
一些农户看到“农家乐”生意火爆,在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市场预测的情况下,因陋就简,仓促上马,从业人员没有进行规范培训,服务工作出现问题较多。“农家乐”经营项目原始单一,仅局限于展示农家菜、农家景,提供餐饮服务,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宣传和利用;或者局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2.2麦积区的“农家乐”与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还有较大差距
麦积区有些“农家乐”在有了一些名气之后,片面追求“高档化”“富贵化”,“农家乐”的“农”字味越来越淡,致使失去了“农家乐”原味,直接影响了“农家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农村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目前,麦积区城镇周边真正具有农家气息的“农家乐”除麦积镇后川村、甘泉镇峡门村等几个村落以外,很大一部分“农家乐”很少有“吃在农家、聚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的观光农业旅游服务项目发展,真正的“农家乐”发展潜力和市场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开拓。
3意见及建议
3.1强化引领,统筹规划,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统筹规划引领发展。农村休闲农业要乐起来,必须有一定的资源和客源,因此,地方农业、旅游、发改等部门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深入调查研究,弄清自然资源、特色农产品和客流量等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突出特色进行发展。二是要对全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布局等进行全面规划。结合麦积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布局,重点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以规划引导来凸显农家特色。三是旅游开发带动发展。通过对麦积区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开发建设,依托麦积山景区、桃花沟景区、仙人崖景区、石门景区、街亭古镇等景区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带动全区农家乐的发展。四是依托扶贫移民点的建设,有计划地扶持部分林区农户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休闲农业集群,以解决移民户搬迁后的就业增收问题。五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出台一批奖励扶持政策,切实改善休闲农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先将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条件的村庄列入村容环境整治、村村通畅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新农村建设范围,彻底改变村容环境。坚持因村制宜,体现乡村原有风貌,突出地方特色,努力营造“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怡人生态环境。
3.2挖掘传统文化,章显地方风情,努力培育农家乐地方特色
发展麦积区的休闲农业经济,必须紧紧依托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山水资源、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努力培育地方特色。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把麦积区特色农产品,如花牛苹果、麦积花椒、下曲葡萄、甘泉核桃等绿色食品赋予于休闲农业,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3.3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
规范管理是提升农家乐知名度和创建农家乐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农家乐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农业、社保、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分期分批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农家菜烹饪、餐饮服务礼仪、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接待服务及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农家乐经营户必须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餐具消毒、统一食品自检、统一台账管理,制定实施农家乐餐饮卫生基本条件和地方标准。要求全部经营户配备消防器材,确保消防安全。三是加强行业自行管理。积极引导农家乐特色村建立农家乐联合社和行业协会等,充分发挥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服务职能。四是整合农村现有资源。让“农家乐”也走上产业化的路子,以村或散户联合的形式,组成农家乐生态旅游村,将地方特色产业有效整合起来,发挥各自功能,各取所需,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接待能力和水平,这样有利于共同抵御风险。
3.4优化服务,强化扶持,努力营造农家乐发展良好环境
农家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一是在政策上,由政府专门出台支持农家乐发展的扶持政策,专门设立农家乐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农家乐产业发展。二是优化服务。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职能部门都从扶持“三农”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对发展农家乐涉及的相关规费给予优惠或减免,对规模较大的农家乐经营户,给予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待遇。农村信用社确定相应的授信额度,解决农家乐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信贷资金问题。三是在区上的统一安排下,可采取各部门单位扶贫包扶的办法,直接帮助农户发展休闲农业,以推进麦积区休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壮大。
4结语
休闲农业让麦积区农民找到了一条将一二三产业完美结合的新路子,成了农民增收和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休闲农业将城市文明和生活新风带到了乡村,提升了农民素质,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促使农民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子。
★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