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的护理论文(共含2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无欲无求”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鼻胆管引流术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基础上将长约250cm的6-8Fr聚乙烯导管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进行减压引流,目的'是通过引流达到减压、减黄、消炎。我院6月-3月共行ERCP检查106例,施行ENBD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6月-203月共开展内镜下行ERCP及EST106例,其中因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预防感染或防止结石嵌顿等而施行ENBD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5-77岁,其中,胆管结石8例,胆管狭窄4例,胆管癌2例,壶腹部周围癌1例,胆源性胰腺炎7例。鼻胆管放置时间最长14天,最短2天,平均7天。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内镜检查及置管前,患者及家属通常会产生紧张及恐惧心理,在护理中向患者及家属作耐心细致解释工作,告之ENBD操作属较先进治疗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内镜通过咽部时有轻微不适感,其余反应均能忍受;置导管后一般无特殊不适,消除其心理压力,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2.1.2术前准备行碘过敏试验,胸片、心电图、血常规、血淀粉酶、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术日前禁食12h、禁水8h。年老、体弱及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酌情补液支持。术前15min肌肉注射山崀菪碱10mg,抑制胃肠蠕动,放松oddi氏括约肌,口服达克罗宁胶浆咽部麻醉及消泡剂,对精神紧张的患者静脉注射安定10mg,使之安静配合。内镜器械由专职护士准备。
2.2术中护理
术中主要由内镜室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操作,责任护士协助摆好体位,密切观察面色、P、R、BP、SPO2等,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开通静脉便于用药和应付意外情况。备氧气、心电监护仪。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术后禁食24h,卧床休息,继续观察面色、T、P、R、BP的变化并记录,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情况,听取患者主诉,如有不适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h及次晨分别查血、尿淀粉酶。
2.3.2鼻胆管护理(1)妥善固定鼻胆管,在鼻孔处用胶布做一记号,以观察鼻胆管有无脱出,每日更换固定胶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引流管通畅的重要性。(2)鼻胆管接负压引流袋,避免打折、扭曲,保证引流通畅,负压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及时清倒引流液,定期更换引流袋。(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胆汁引流量超过300ml,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接近正常,为引流效果满意。
2.3.3饮食护理术后一般禁饮食24h,或根据病情禁食,遵医嘱补液,防止发生低血糖。第2天血淀粉酶正常,无腹痛、恶、呕吐等症状后,进少量温开水无异常后,可进流食,以后再半流食→清淡饮食逐渐过渡为普通低脂饮食。鼓励病人少量多餐,进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鼻胆管引流术后病人禁食,口腔细菌易繁殖,给予口腔护理每天2-3次及餐后漱口,以防口腔感染。 2.4并发症的护理
2.4.1恶心、咽喉痛 护理中,保持口腔清洁,给予硼酸溶液漱口及雾化吸入外,向患者耐心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
2.4.2急性胆管炎 防治:(1)插管及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2)引流部位不合适者,应重新置管引流;(3)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3-5d,发生感染后,可根据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使用抗生素。本组无急性胆管炎发生。
2.4.3急性胰腺炎 本组发生胰腺炎2例。给延长禁食时间,抗感染、补液,抑酸、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治疗后好转。
2.4.4鼻胆管阻塞 鼻胆管较细,术后易被胆泥、癌栓及脱落的坏死组织堵塞,可用稀释的抗生素溶液冲洗疏通,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用力抽吸,并严格无菌操作。
2.4.5鼻胆管脱出 本组1例鼻胆管脱出,因患者睡眠时不慎误拉引起。因此,应妥善双重固定鼻胆管,强调患者自身保护引流管的重要性。当鼻胆管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出胃肠内容物时,应怀疑鼻胆管脱出的可能。可通过透视或造影检查证实,必要时重新置管引流。
3小结
ENB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非手术胆道外引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易于观察,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控制,缓解,为择期手术提供了条件。ENBD做好术前患者心理护理,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ENBD引流效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析标准化护理运用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50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运用标准化护理,能够确保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质量管理;消化内镜室;标准化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诊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对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给护理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1]。在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意义[2]。因此,本文探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运用标准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40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年龄19~72岁,平均(45.5±10.6)岁;对照组年龄20~74岁,平均(45.6±10.7)岁,其中女性33例、男性4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即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叮嘱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护理中,坚持无菌原则,做好本职工作,保持认真负责态度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则行标准质量管理:(1)制定护理质量标准:由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组成标准化护理小组,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小组成员将之前护理管理的不足和经验作为基本依据,再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标准,动态管理、指标明确,从而实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2)落实消化内镜室标准:①日常工作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优化后的质量标准、工作流程以及规章制度,使护理安全提高,并且将内镜感控管理作为基本依据,对各项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检查,包括急救物品措施、意外事件以及配合护理等,对每个步骤进行规范,运用质量评分表对清洗消毒室、诊疗室、麻醉恢复室以及愉悦登记室等各项工作进行评价,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记录,每周进行安全修改,并且对工作方法步骤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质控小组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并且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督促改正,提高护理质量;②治疗配合标准化:对支架置入术、胃底组织胶治疗、静脉曲张套扎术、息肉治疗术中配合、病理采取配合以及胃镜检查等护理配合进行规范管理,按照开展新技术、加深记忆、分阶段考核以及计划回顾性培训等方法对发生率低的治疗配合项目进行授课,集体培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提高,从而增强内镜护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③知情同意书标准化:对结石碎石术、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扩张术、肠镜以及胃镜等知情同意书进行标准化管理,耐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知情同意书和各项检查内容,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且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能获得患者意见时,应该尊重家属选择,避免发生护患纠纷;④环境维护标准化:制定病区环境标准,对物品摆放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专人清点、分类摆放、定期检查等,诊疗区内严禁家属进入,在候诊区等候,准备卫生纸、坐垫、薄被子等,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病区环境质量[3]。
1.3观察指标
运用自制调查表评价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分为不清楚、基本掌握以及掌握三个等级,并且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运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2例不清楚、20例基本掌握、53例掌握,知晓率为97.33%,而对照组9例不清楚、40例基本掌握、26例掌握,知晓率为88.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2例不满意、10例基本满意、63例满意,满意度为97.33%,而对照组12例不满意、38例基本满意、25例满意,满意度为8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研究发现,临床上将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运用在消化内镜中心,不仅可以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相关检查知识,还能使护理工作质量合格率提高,增强患者满意度[4]。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标准化护理,在规定位置摆放器械、药品以及物品等,有助于取用快捷、准确,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5]。同时,采用标准化护理,护士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知情同意书签署,使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性,为检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知识知晓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8.0%,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这一结果与李艳萍[7]、代丽萍[8]研究报道一致,提示标准化护理运用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采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可以使护理质量提高,增强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伊学珉,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40-141.
[2]钟丽梅,徐旭,孙延君.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消化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5,35(z1):89-90.
[3]周丽华,蒋蓉,邓琼,等.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05-106.
[4]巩玉艳,丁瑞东,庞丽,等.“五常法”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26-27.
[5]翁海风,胡坚方,杨建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1):91-93.
[6]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67-168.
[7]李艳萍.PDCA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105-106.
[8]代丽萍.标准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6):367,369.
★ 内镜工作计划
★ 护理论文
★ 神经外科护理论文
★ 护理专业论文
★ 护理毕业生论文
★ 护理论文读后感
★ 内科护理论文
★ 护理论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