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试论监所检察网络化管理论文(共含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yj901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是指通过检察室的计算机系统与监管机关的信息管理系统、监控系统联网,使检察室共享监管机关的业务数据与监控图像,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监所检察网络化管理。
对监管机关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和动态监督。检察室网络化管理主要由监控系统、监所检察信息管理系统构成,利用监控系统可以直接观察监管干警的执法情况和监室、审讯室、放风场等监管场所情况;监所检察信息管理系统能实现与监管机关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自动交换,建立在押人员信息档案并实现出入所、留所服刑、超期羁押等信息科目的自动分类。我院驻朝阳区看守所检察室实现了与朝阳区看守所的信息、监控双联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监所检察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进行一些探讨。
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现状及发挥的作用
在市院领导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市45个派驻检察室(派驻劳教检察室、派驻监狱检察室及派驻看守所检察室)的网络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应用能力普遍提高。
1.其中34个检察室与所派驻监管场所实现了信息联网,均使用了我市独立开发的派驻检察信息管理系统,每月定期将派驻检察数据上传至首都检察网监所部门主页。
2.在20个派驻看守所检察室中,除3个检察室(市第一、三看守所检察室和市安全局看守所检察室)以外,其余17个检察室均实现了与看守所的监控联网,联网率达到85%。在17个监控联网的检察室中,有12个检察室可以储存监控录像15天以上。
试论监所检察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
论文摘要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下发《关于加快看守所监管信息系统与驻所检察管理系统联网建设推行监所网络化管理和动态监督工作的通知》,随之在全国推广河北省廊坊市检察机关创造性地开展网络化管理实现动态监督的经验。经过各地、各级检察机关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已基本实现。本文以北京地区为调研范围,对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运行现状及发挥作用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发现不足,提出建议,以期有利于此项工作的完善。
论文关键词网络化管理 动态监督 检察监督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是指通过检察室的计算机系统与监管机关的信息管理系统、监控系统联网,使检察室共享监管机关的业务数据与监控图像,对监管机关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和动态监督。检察室网络化管理主要由监控系统、监所检察信息管理系统构成,利用监控系统可以直接观察监管干警的执法情况和监室、审讯室、放风场等监管场所情况;监所检察信息管理系统能实现与监管机关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自动交换,建立在押人员信息档案并实现出入所、留所服刑、超期羁押等信息科目的自动分类。我院驻朝阳区看守所检察室实现了与朝阳区看守所的信息、监控双联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监所检察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进行一些探讨。
二、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现状及发挥的作用
(一)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现状
在市院领导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市45个派驻检察室(派驻劳教检察室、派驻监狱检察室及派驻看守所检察室)的网络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应用能力普遍提高。
1.其中34个检察室与所派驻监管场所实现了信息联网,均使用了我市独立开发的派驻检察信息管理系统,每月定期将派驻检察数据上传至首都检察网监所部门主页。
2.在20个派驻看守所检察室中,除3个检察室(市第一、三看守所检察室和市安全局看守所检察室)以外,其余17个检察室均实现了与看守所的监控联网,联网率达到85%。在17个监控联网的检察室中,有12个检察室可以储存监控录像15天以上。
(二)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发挥的作用
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派驻检察工作模式,使日常监督直观化、在押人员资料动态化、监所检察工作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法律监督实效,使监所检察工作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静态监督向动态监督,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的转变。
1.提高了检察监督的工作效率。检察日志是监所检察人员每日工作情况的记录和反映,未实现联网之前,日志中要求填写的收押、出所等相关数据,只能通过监管机关的统计科获取,费时费力。信息联网实现了数据共享,检察人员可以快速完成数据的填录工作;同时系统的信息科目设置及查询功能,大大提高了监所检察人员的工作效率。如以往对未成人与成年人混关混押的监督只能靠监所检察人员到每个监室逐一了解情况,此项工作耗时多,对一些混关混押现象不能及时进行纠正,使用信息系统后,只要在查询对话框中输入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就会显示未成年人所在监室,驻所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名单进行检察,增强了监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预防监管干警违法违纪情况的发生。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改变了单一的现场监督模式,实现了对监管干警的全部执法活动的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特别是在因工作调整、组织学习或周六、日期间未进行监督的,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回放监控的方式进行监督,对监管干警可能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有着良好的预防和警示作用,消除以往存在的侥幸心理,规范其执法行为;同时也减少监管机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监管干警的违法违纪行为包庇不处理的`情况;另外通过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押人员的奖惩及身体健康情况,及时检察发现监管机关办理在押人员暂予监外执行时有无违法情况,发现隐藏在背后的职务犯罪问题。
3.纠防超期羁押工作进一步加强。纠防超期羁押工作一直是监所检察的重点,过去传统的方法是监所检察人员到监管机关查询在押人员的诉讼阶段及羁押期限,由于人员多,速度慢,很难及时发现或纠正,此项工作的开展是被动的、事后的,实现网络化管理后,监所检察信息系统关于羁押期限预警设置了三类信息科目,分别是即将到期、当日到期及已经超期,从技术手段上为预防超期羁押工作提供了支持。利用信息系统对在押人员即将到期的自动预警功能,及时向办案单位提出警示建议,督促办案单位严格落实羁押期限规定,实现从以前的滞后监督到现在的主动出击,有效避免超期羁押的发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有利于提高检察人员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监所检察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检察人员每日要完成检察室信息的导入、生成检察台帐、完成检察日志及各种表簿填写录入工作,并根据监管活动的开展情况录入相关信息。检察人员的每项活动通过网络都留有记录,不仅提高了监所检察工作的科技含量,也促使检察人员执法行为规范化。
5.密切了检察机关与监管机关的配合协作关系。通过网络化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监督与被监督者依托网络化这一平台掌握相同的违法信息,处理问题时观点基本一致,利于双方关系的融洽;同时监所检察人员针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向监管机关通报,共同协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和纠正,易形成在监督中配合在配合中监督的良好机制。
三、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开拓和丰富了监所检察工作的监督手段,为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经费、技术、人员素质等多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化管理应用水平低
虽然全市大部分的监所检察部门实现了与监管场所的监控、信息联网,但是从全市运行状况来看,部分检察人员的执法理念与网络化管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网络化应用水平低,特别是监所检察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没用充分发挥。目前信息系统的工作仅停留在在押人员检察台帐的简单生成、检察日志的填写及各种表簿的录入工作上,且存在问题;一是部分检察室对各种“志账表”的填写不规范,千篇 一律或者敷衍了事;二是部分检察室在开展禁闭、戒具等检察工作时只在检察日志中做简单记载,未在在押人员检察监督内容中录入相关内容;三是部分检察人员导入新入所人员台账时简单机械,未对所导入的信息进行认真核查。
浅谈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论文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档案管理的重心由传统的保存好档案转移到运用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与丰富档案信息数据库,使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充分发挥档案的功能,让人们认识到档案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网络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1.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一些档案管理软件也被运用到档案工作中,例如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在使用的永乐文档一体化软件。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不难发现,许多管理系统只是实现了单机管理,只能对档案条目进行数据录入、删除、修改、存储、检索、报表、打印等实体的管理功能和数据备份、用户权限等系统管理功能,对档案管理和文书处理的衔接问题、机关档案室和档案馆的衔接问题、不同类型档案管理问题、目录管理和全文管理等问题考虑的都还不是很全面,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系统仅是提供档案管理人员使用,对管理者来说,这种管理方式相对手工管理可以更快的查阅到利用者所需资料的位置,而对利用者来说,这种管理方式与手工管理并无两样,档案利用者还是要到档案馆来查询档案。由此可见这种单机版的管理软件实用性并不强。要满足利用者的需要,使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开发一套网络版的管理系统,使管理者能够时时监控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利用者随时随地能够查询自己需要的档案资料,提高档案利用率。当然,任何一套软件系统的开发都要经过细致的需求分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系统也不例外,它需要档案专业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共同努力。
2.档案管理网络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档案事业是人类的记忆工程,体现其最终价值就是利用。如何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利用档案,成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网络信息服务已形成产业。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开发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论文发表。网络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可以减少所保存档案的交叉重复,通过联机操作,档案部门可以时时监督、检查各部门的档案工作,督促其将一些重要档案及时归档,以免原件损坏和丢失,使档案部门保存的档案更加完整。
通过网络技术,档案管理部门能够为各职能部门提供“快、准、精”的档案服务。档案管理网络化,实现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快速而有效的提供有关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可以逐步从前台转移到后台服务,及时地更新档案信息资源库,将最新的信息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利用者,以改变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你来我借”;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了解到哪些档案的利用率最高,从而在以后管理工作中有重点,使档案工作更具有主动性;由于档案网络化软件的开发使用,档案利用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档案,利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管理系统查阅自己的材料,这样利用者获得的资料将会是他自己最满意的。
二、档案管理网络化应注意的问题
1.安全保障
网络化管理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能忽视它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的不安全性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国家保密局规定,带密级的文件、信息不能上网,档案不同于其他信息资源,开放利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因此,在档案文件信息上传到网上前,要仔细区分普通档案和密级档案,确保密级档案不能上网流传。现在被许多企事业单位运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包含机关档案信息化系统,涉及大量的国家机密,必须与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从安全角度考虑,各单位应尽可能建立档案部门独立的系统,采用电子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及加密传输、病毒防范等技术来增强安全性。各部门登记注册合法用户,根据权限不同上传电子文件,查询相关信息。管理人员还应在网络中心管理人员的协同下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有效监督,配以相应的技术手段,确保管理系统安全健康的运行。档案网络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高投入的系统工程,各级各类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条件不一样,量力而为,分步实施,讲求实效,不应盲目跟风,只有逐步建设,才能持续发展。论文发表。
2.培养人才,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
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档案整理、扫描录入、系统管理、光盘备份、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工作,需要复合性人才,档案部门应积极吸纳即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又懂档案管理知识的工作人员。档案部门要不断增强档案队伍的现代化素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技能、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管理技术,增设新的学科知识,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重视档案人员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忽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的培养,档案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每个档案工作人员要把“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作为自己的美德,热爱本职工作,正确对待名利,热心服务,树立档案职业道德信念。在工作中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实事求是,尊重和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要遵守纪律,具备严格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利益。
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信息化成功之本,是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再先进,也要靠人去掌握和运用。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始终应把培养人才、建设队伍、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
3.制定法律、法规保障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保证档案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档案部门的权威性,必须建立相关的制度来规范档案部门的工作流程,确保档案的真实性。
从档案网络化建设的基础来讲,标准规范是它的重要基础之一。论文发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要遵守交通规则,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同样也需要遵守规范严密、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则”,这些“交通规则”就是我们所要构建和遵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生活和科技生产的记录产生于电子工作环境,各种文件的生命都将有可能部分甚至全部以电子形式度过,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电子文件。于是,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查阅,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都需要我们做系统的调研和论证,根据国际标准和通用规范,逐步制定出档案网络化的标准规范体系。
从档案管理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法律知识上来看,档案管理者要有强烈的依法办事的意识,遵守档案利用工作纪律,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档案的开发、开放、公布和利用。档案部门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树立典型,以调动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新的时期——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为特征的21世纪,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国内有关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网站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取得,为档案网络化建设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我们要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加强档案网络化管理意识,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档案工作上新的台阶,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初探论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 网络化 管理
【摘要】该文通过对我国高速公路网络信息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从立法、健全组织机构、加大投入、利益统筹等角度,研究提出了加决推行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的意见和政策性建议。
0概况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截至20(叉〕年,通车里程已达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根据高速公路和公路运输的特点,网络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增加和路网规模的逐步扩大,加快推行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已显得尤为紧迫。
1网络化管理的近期目标
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是将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综合技术有效地运用于高速公路养护、收费、监控、通讯、安全管理,是一项需付出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它的近期目标是:
(1)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手段,对高速公路的道路及其设施进行良好的维护,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2)在路网内,整个路网收费系统是一个整体,能适应不同运营公司及管理机构收费及管理的要求。车辆进出路网,仅收费一次,“一票(卡)到底”,把由于收费造成的时滞降到最低;并逐步实现路网内全自动不停车收费,辅之以人工或半自动收费的目标。
(3)通过信息收集和处理,将网络内各路段运营状况进行科学的调控,对事故等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告知驾乘人员,同时提供多功能服务。
(4)国内路网系统的建设达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目的。
(5)建立一支统一的高水平的高速公路管理队伍。对公路养护、收费、监控、通讯及路政安全管理系统具有进一步规划设计、开发升级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的能力,同时逐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各种社会综合服务体系,如:金融服务网络体系、财务计算体系、付费结算网络体系、维护救援体系等。
网络化系统的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通过这种先进的网络设施和高质量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和经济建设对交通的需求,进而建立养护、收费、通讯、监控、交通安全等服务一体化网络管理体系为基础的服务领域—出行信息服务系统(TravelDemandManagement)、电子收费系统(EleetrioclPayment)、公共交通运营系统(PublicTransportationOperation)、应急管理系统(EmergencyManagement)、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dvaneedvehieleeontrolsSystem)、卫星定位系统(CPS)等集于一体的、共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智能交通网络管理系统。
在发达国家,网络化管理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并成为高速公路管理发展方向。
2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2.1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l)各路技术标准、设施、设备极不统一。收费形式、制式不一,设备五花八门,互不兼容。
(2)已成和拟建的高速公路土建设施与联网化系统要求不相适应,不配磁,有的相邻段互无联系。
(3)各路收费标准不统一(因工程造价、收费期限等因素所至);车辆类型划分不统一,有的划分为4类,有的分为5类甚至6类,跨地区运行极为不便。
(4)高速公路分属于各省(市)、各地区管理单位,根据投资主体而分别自成独立的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不统一。
(5)各自收费系统的软件分别由不同的商家编制,各商家技术封锁,对于系统的任何改动、维护,均受制于原厂商,软件规划缺乏系统标准。
2.2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l)行政管理体制不顺
全国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多样,各地自行其事,没有形成一个“集中、统一、高效、特管”的适合高速公路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职责交叉,互相推诱扯皮,行政不顺,效率低下的情况,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网络化运行需要。
(2)法规政策体系滞后,网络管理缺乏控制力度
我国高速公路至今无统一的法规和政策,更无从谈起网络化管理的法规,加之投资的多元化,利益机制不同,地方意识重,各自为政,无法可依,甚至一条国道主干线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即使在一些大、中城市附近,交通枢纽、高速公路里程较多、交通量大的区域,也没有用网络化管理去取代单一的“一路一管”模式。
(3)没有具权威性的组织机构
一些高速公路建成后,其养护、运营、监控、收费、交通安全等管理系统非常不完善。设备单一,技术落后,甚至部分高速公路的管理经费仍沿用普通公路管理的投人。投人不足也造成我国缺乏高素质的网络化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科研队伍。
(4)资金投入跟不上
一些高速公路建成后,其养护、运营、监控、收费、交通安全等管理系统非常不完善。设备单一,技术落后,甚至部分高速公路的管理经费仍沿用普通公路管理的投人。投人不足也造成我国缺乏高素质的网络化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科研队伍。
(5)跨区域国道主干线路网短期内难以形成
由于建设资金的来源不足和地方利益的矛盾,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收费公路)建设尚不能尽快联通,难以形成网络化管理的有机整体。
现行的各地各行其是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使高速公路的效益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为将到来的智能运输设置了众多的障碍,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实施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并制定统一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否则,随着新建高速公路日益增加,今后再来推进网络管理,其成本和代价一定是高昂的,难度倍增。
3对策和建议
3.1统一制定管理法规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立法是刻不容缓的大事。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也必须用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高速公路的重大管理行为,必须要有法可依,依法办理二谊有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在具体操作上,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便于网络化集中、统一、高效、特管的高速公路管理法规,使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3.2建立全国性权威路网管理体系
从组织体制上予以保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路网管理体系,并实行分级管理。
3.2.1网络化管理体系的机构组成及各自职责
网络化管理体系应包括由国家中央高速公路信息监控管理中心、省级信息监控管理中心、各运营公司信息监控管理中心、收费站计算机局域网等系统组成。各部分职责和作用如下:
(l)中央信息监控管理中心
中央中心是全国网络化系统最高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主要职能包括如下:
①负责网络化体系目标规划、发展计划,制定分期实施计划,确定每丫阶段目标实施具体方案。
②在技术标准、信息联网、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定国内各级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规范和制度。
③负责全国网络体系运行模式的设计和宏观引导,确定各级网络管理机构硬软件系统设计和管理机制。
④协调与国内金融机构的分工职责,规范其互联网技术标准、利益分配办法等。
⑤制定新建路段的网络化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指导。
⑥协调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收费网络化设施的改造调整,使之适应网络系统的需要。
(2)地方信息监控管理分中心
地方分中心负责省级以下网络化建设管理,是路网环境下网络化系统的核心,具体实施网络化监控、管理、协调和进行路费清算系统的运作。分中心应具备各类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及图象设备等齐全的实施。其主要职能为:
①收集各路段送来的收费、道路安全情况、维修检测点的主要数据;
②根据中央中心分省收费数据,进行清分处理,确定各路段的应收款额,并将清分结果送到各运营公司的收费中心;
③根据清分结果,定期向金融机构进行结算和划帐处理;
④根据中央信息中心的规章,负责通行卡的各项管理功能及用户资料管理;
⑤道路安全异常情况出现时,综合调动社会力量紧急处置;
⑥各类统计数据分析处理,发布有关信息及系统安全维护。
(3)运营公司信息监控管理中心
运营中心分别连接省级分中心和所管辖的各收费站局网,其主要职责是:
①接收所管路段各收费站、监控点的各类数据及图象,发布有关信息;
②数据处理和分类统计、分析和存储;
③接收上一级收费管理清算中心送来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及存储;
④对收费站收据及收费管理清算中心收据进行内部的稽核、对帐、查询、统计及报表输出,以及对设备的管理维护。
(4)收费站监控点计算机局域网收费站局域网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全站收费数据的采集;负责对收费车道车流量、事故多发路段的闭路电视监视及病害路段维修检测数据收集;负责系统的维护和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理。
3.2.2实行分级管理
(l)整个网络系统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独立的可靠的全国联网的传输系统所支持。
(2)整个网络系统必须是一个统一技术标准的系统,其系统功能、硬件、应用软件结构等必须是一致的。
(3)应满足各分中心和各运营公司对网络管理的需要。
(4)应满足整个收费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的需要,满足对收费金额的结算、清分及财务管理的需要。
(5)应满足对网络系统设备运行进行统一维护管理的需要。
3.2.3运行方式
采用“中央信息管理中心一地方信息管理分中心一各运营公司管理中心一收费站(点)局网”分级管理的组织体制,在该体制下,各分中心通过有线、无线、电缆、微波、电视监控等传输方式,将基层各收费站、维修检测站、各级中心数字处理系统、收费结算系统、监视摄像点联成网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十分发达的信息收集网络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中央监控中心和各级分中心洛监控点的各类信息均可分别共享不同层次的数据、图象信息,并向各级管理层、决策层汇报,提供决策参考,对下发出相应的指令。
3.3经费投入上给予保证
经费投人上,一方面,国家应支持和引导各营运公司保证网络化资金投人,给予资金补贴和扶持,改造传统的管理方式,用科学技术、先进的设备、设施,及现代信息技术武装交通行业,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网络管理队伍,既可满足网络化管理的需要,也大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大量减少人员、减少收费站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国家和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应加大投人,把网络管理系统列人高速公路建设的必备项目,尽快完善国道主干线大通道建设,将地方区域高速公路路网连通,解决高速公路网“断头路”,从硬件上使主干线大通道联网。
3.4从利益上全国统筹,及时清算
在实施网络化系统过程中,路网收费系统是核心,必须按照“制度健全,权责明确,分配科学,及时清算”原则运行。联网的收费系统应将收费车道采集的原始收费数据实时、逐级送上一级收费管理清算中心。在各级收费管理清算中心,对每辆(次)进出网的车辆在路网内实际通行的路段、里程和收费标准进行分割计算,得出各路段(或地方分中心)应得的收费款额,存人收费管理中心的收费数据库,并将清分结果送给相关运营公司的收费中心(或地方分中心)。各营运公司应全过程参与联网收费系统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方案的制定、与金融机构和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之间进行协商和谈判;参与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工程实施等工作,确保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能高效、可靠、安全地运行。
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趋势看,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这符合当前国际交通运输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的社会形象;有利于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效益;有利于带动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有效公正地解决多元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分配问题,能极大地促进高速公路运营服务质量,应当超前研究,加快实施。
成人教育学籍网络化管理的研究论文
一、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少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成人高等教育自成人高考以来都是网上招生录取,可以用电子文档形式获得学生信息档案,方便于学籍管理。但由于许多学校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目前只能利用小型学籍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成人教育的小型学籍教务系统只是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籍系统基础上修改建成独立数据库,只有成绩管理才用这个系统软件,并且多年来都没有升级更新,更没有实现网络化。随着教学点的不断扩大,由于各点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存在差距,小型学籍教务系统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1.2没有一个完整的学籍管理软件操作平台
新生入学注册的学生基本信息都是由各教学点单机操作汇总到校总部的。有些教学点在上报新生注销数据时,不报到的学生该注销不注销,转点学生不该注销的却注销了,因为成人学生边工作边读书,他们的学习地点是随着工作单位变化更换教学点。在校学生学籍异动,如有些学生中途退学、休学留级、转教学点、转专业,这些异动都是运用手写表格文字资料记录报送学校总部,各教学点没有按照规定在统一时间内报送,而是随报随送,这大大增加了学校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许多资料不能及时处理输入电子文档,有些堆积到临毕业之前才处理,手工输入重复工作,效率低下。转教学点、转专业的学生成绩没有及时跟着转点、转专业更新,到毕业时该学生的成绩单打印不出转点、转专业之前的成绩。在校学生的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变更都是手写表格登记,没有与省学籍管理系统平台一致的数据格式。毕业生电子相片不能网上校对,毕业生数据整理汇总靠人工检验核对,难免出现错误,有时打印出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出现出生日期与身份证的出生日期不符,这给学生以后网上学历查询、学历验证带来很多麻烦。
二、成人教育学籍网络化管理的对策
2.1要搞好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电子网络化工作,学校要重视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
要进行具体明确分工,专人专责。要提高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强、忠于职守的学籍管理队伍。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当前形势要求下,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学籍管理队伍是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更是保证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主要措施之一。
2.2建立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各教学站点互相联网、共享资源
教学点的学籍管理人员可直接在网络系统上报新生注册数据、新生注销数据、学生成绩、学生的学籍异动数据,学校总部的网络终端服务器马上可以接收各教学点提交的数据。在网上提交学生成绩给学籍管理人员,并能在网上直接提交和打印,自动生成学生学期成绩。通过网上录入,不仅可实现跨校区、异地成绩管理,而且大大减少了教师和成绩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真正实现了学生成绩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学籍管理系统能够让学生本人查询和打印本学期、本学年以及在校期间所有的课程成绩,能够查看到自己补考门数和补考成绩;能够让有关部门掌握在校生人数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学籍异动的情况也能在该系统中及时处理和体现,该系统还设置了学生学历和学位管理,它与上报省教育厅的学籍注册和学历电子注册的资料能够很好地有机链接,从而方便快捷地提供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学制、入学日期、毕业日期、学位授予等信息,真正实现系统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
2.3学校的学籍信息管理应以教育部的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使学校与平台的信息保持一致,按平台的要求进行管理
学校管理系统的数据与平台的`数据对接,学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可直接用于网上管理平台,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也就是从教育部“普通高校成人学籍学历管理系统”导入相关数据,直接共享,获取学生的基本信息。按学生的入学年份、所在教学点、专业、培养层次、学制等信息编写学号,建立完整的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方便快捷地根据不同条件来查询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情况,简洁明了地进行学生休学、复学、退学、转学、转专业等学籍异动处理。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系统的创建,可以避免数据录入过程的人为误差,减少重复劳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为教学、学籍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成人学籍信息化管理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个软件模式和使用者相互影响和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设计、使用到完善,涉及到人员培训和观念的转变,要逐步调整和解决,不断改进和更新。其次,成人学籍信息化管理也是国家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成人教学和管理的质量,普通高校要进一步明确成人教育管理的内容、过程、要求和方法,确定规范化管理模式,促进校际和教学站点间的交流和学习,加强成人教育自身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籍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为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网络化基层档案管理论文
一、网络化建设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化建设能使基层档案资源进行及时的整合和共享
在传统的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下,人们想要借阅档案文件,就需提交申请,当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能查阅,这会使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申请上,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繁琐度。而且,传统的基层档案管理对跨地域的借阅资料是难以实现的。当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网络化建设及信息化处理后,可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借阅,也可免除借阅档案申请的环节,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网络化建设能够实现基层档案检索的便捷化
现阶段,在对基层档案进行检索时,大部分的基层档案管理室都是采用人工操作,不但耗时耗力,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实现检索目的,达到检索要求。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网络化建设,可以将档案文件形成电子文档和电子目录保存在电脑中,并可建立与电子文档配套的电子查询系统。当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检索时,只需按照要求输入关键字,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出现许多相关的'查询资料。这种智能化检索方法的使用,可以使得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在检索资料时效率高、范围广、方便快捷。
二、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建设的措施
(一)在思想上重视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
只有让基层领导者以及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使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工作更为方便的开展,并得到有力的支持及建设保证。因此,当前,要加强领导者及档案管理工作者对网络化建设的认识,就必须加大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集中各个部门的全部力量推动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建设进程的开展。
(二)在基础设施上不断完善档案管理软件
做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这个基础设施。在基层档案管理室准备好计算机,这是网络化建设的第一步。其次,要在准备计算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服务器、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以及数码相机等网络化建设必要的设备。
(三)在资料保存上注重基层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对档案资料的保存工作,这也是基层档案管理室的管理人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应竭尽全力做好档案管理的安保工作,可以在工作中配备与档案保护措施相关的保护设备及管理设施,以此来防止档案信息资料的丢失和损坏。同时,基层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以此来解决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以及档案信息保密工作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而对基层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全程的以及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以解决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建设中所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存的问题。
(四)在管理队伍上加强基层档案管理网络化人才培养力度
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对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网络信息化人才需求量很高。因此,在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结构,并引进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人才。同时,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网络专业化教育,加强他们对网络化知识,提高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素质,以期建造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层档案管理网络化工作队伍,进而为基层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化提供有力保证。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论文
由于网上发布信息具有广泛、便捷、经济、迅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网络化招聘受到了国内外各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青睐,是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最快的领域。以网络为中心的公司网站正逐步成为公司招聘的主要渠道,一些专业性的人力资源网站也为企业进行人才搜寻、测评提供了良好的招聘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化招聘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网络化招聘将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招聘优秀专业人才的主要形式。
网络化招聘主要包括吸引人才、分析人才、联系人才以最后达成协议等几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主要是通过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人才测评与分类、E一mail或在线联系、人才招聘管理软件处理相关事宜等手段来完成的。
与传统的招聘方式相比,网络化招聘的优势十分明显,它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扩大了招聘范围。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使企业有可能在世界上任一计算机终端上找到其潜在的合格人选。
增强了招聘信息的时效性。企业可以全天候地向潜在的应聘者发出招聘信息,而应聘者也可以随时随地与招聘企业联系,同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及时更新招聘岗位,传递最新信息。
降低了招聘成本。网络化招聘不受时间、地域、场所等条件的限制,供需双方足不出户即可进行直接交流。既节约了传统招聘活动中的.各种开支,又节约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必向”猎头公司”等中介组织支付高昂的服务费用。
提高了招聘的效率。一旦产生职位空缺,部门经理即可在线输人职位招聘申请,同时计算机招聘管理系统会自动将其职位说明书中的任职条件、主要职责等资料从人事数据库中提出来,以便修改和确认。然后可以先进人企业人才储备资料挑选合适的人才以优先录用,并及时在企业网站或人才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收到应聘者的资料后,利用自动搜索、配比、分类、筛选装置,迅速找到符合一般要求的潜在人选。利用网上人才测评系统及网上面试等手段,鉴别、发现优秀的合适人选。利用E — mail自动回复程序或自动反馈功能,使每一位应聘者都能很快得到确认和提示信息。对落选应聘者的资料输人人才信息储备库,以备以后调用。
当然,网络化招聘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问题有:
由于缺乏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网络招聘很难深人了解应聘者的个性心理、口头表达能力、风度修养、外在形象、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应变反应能力、求职态度与动机等方面。
有些优秀人才可能因不经常使用网络或在网上未能接触到相应的招聘信息而与招聘企业失之交臂。有的地区因网络技术或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上网较为困难,从而限制了网络招聘的生存空间。
容易接收虚假信息。由于网络化招聘较为简单、便捷,相互沟通是间接进行的,应聘者有时缺乏责任感,应聘材料容易出现虚假、失实的情况。
因此,企业应不断改进网络招聘的硬件条件,完善相关服务。如建立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不断更新的网站,以提高点击率;与综合性网页、专业性人才招聘网页以及专业人士经常光顾的网页进行链接,吸引人才的注意;选用合适的自动测试、分析、处理相关招聘信息的软件;通过视像技术与应聘者面谈;提高在线测试内容的有效性;加强对应聘者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加强与应聘者的互动沟通;完善网下的招聘服务工作等。
浅谈财务管理网络化新举措论文
摘要:在信息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思想不断更新,信息化、网络化就像核裂变一样冲击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面对互联网,我们应如何应对?只有深入了解它的经济背景及可能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为我们服务。
关键词:财务管理;网络化;经济背景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new technology emerges unceasingly, the new thought renews unceasingly,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he network look like the nuclear fission to attack our work, the study and the life equally, facing the Internet, how we should deal? Only the inquire deeply its economic background and possibly gives the influence which our business management brings, can use it to serve well for us.
key word: Financial control; Network; Economic background
一、网络化财务管理的经济背景
1.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要特征,故信息时代的经济亦被称为网络经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在网上发布其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的性能、三维模型、产品定价、销售方式等许多消费者关心的产品信息。而消费者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嗜好,利用网络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厂商,而且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减少了消费者和生产厂商之间的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优势还在于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可以使企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量安排生产量,从而不需要大量的库存。
2.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通道。在网络的平台上,消费者可以迅速、便捷、低价地获得商品,从而造成信息的超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著名的观点就是“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可见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使得人们不得不花时间在“注意力”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这一特性使获得“注意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所以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信息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根据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在传统经济中既定的生产要素配置条件下,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即投入越多产出越大,其产生的原因是由网络经济的外部性造成的。只要进入网络经营的生产厂商越多,网络经济的效应就越大。
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呈现下列趋势
1.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运用。预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随着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
2.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
3.财务决策数量化。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从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财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信息是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中信息处理的正确、及时以及财务人员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着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因此,网络经济直接引发了新的竞争,以及对财务管理崭新的需求——网络化财务管理。在此,所谓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是在已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具有互联网功能的财务管理支持系统。
三、网络化财务管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在空间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物理距离变成了鼠标距离。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方便地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处理和财务活动的集中化管理。企业的关注重点为更多地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
2.在时间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可即时生成和处理,可实现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企业财务管理者可在准确的时间拥有准确的信息。
3.在效率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下的各种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都是网页数据化的,并可在网络上流通,实现信息共享。结算支付的电子货币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
四、适应网络经济的新需求,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
1.在企业外部,通过网络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全面提升资金的运作水平。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由于“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企业通过网络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利用银行的一些服务资源,争取融资,投资于有吸引力的新产品形成竞争优势,全面提升资金的运作水平,从而使企业能够及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投入新产品的开发,吸引“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银行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为运作良好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网络经济条件下建立起的良好的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不但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转,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企业一旦通过网络与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那么在银行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较为自主地使用银行资金,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及资金持有风险。
2.在企业内部,应尽量加大网络化硬件投资力度,在引进先进的网络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同时,把实现网络化作为契机,以全新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对财务管理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分散的部门整合成统一经营的商流、物流系统,统一营销、统一采购、统一结算,使整合后的企业直接面对市场,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满足网络经济的个性化需求。
【摘要】
目的:率先制作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填补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方法:采用Apache HTTP Server + MySQL Server+PHP黄金组合工具,进行组织学实验教学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结论: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该套网络管理平台,可以及时更新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而学生(会员)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自由下载这些教学资源,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互动。
【关键词】
组织学; 网络管理; Apache; MySQL; PHP
组织学是从细胞这个相对微观水平描述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结构,是医科学生理解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础,也为医科学生深刻理解疾病发生过程中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提供参照,所以组织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专业课程学习的成败[1,2]。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活动,诞生了组织标本的电子图库,组织学实验教学模式相应的发生了巨大改变。老师在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组织标本之前播放组织标本的电子图片,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将要观察的组织标本有一个直观印象[3~5]。但是要完成这一实验教学活动则需要更多的学时数,这与现代高等教学改革中减少学生授课时数的宗旨大相径庭,显然,组织学现代试验教学模式仍需通过不断的改革加以优化,对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后进行网络管理,无疑会赋予组织学试验教学更多的生命力[6]。简而言之,组织学试验教学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会提前将实验课所观察的组织标本电子图片及其它教学内容发送到网络上,学生能够自由下载这些资源,并能通过这一管理系统上传自已的观点和疑问。本研究拟以组织学标本电子图谱为组织学络化管理的主体,以Apache HTTP Server + MySQL Server+PHP黄金组合为工具[7~9],制作组织学络化管理平台,最终实现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管理。
1 组织学实验络管理系统的开发
本研究通过联合使用Apache+PHP+MySQL组合[7~9],构建了组织学实验络管理平台,借此实现对组织学教学资源的网络管理。该平台实现网络管理的基本流程可分为以下6个步骤:①向Web 服务器发出请求;②Apache 服务器对客户的请求进行分析;③PHP 处理程序从服务器硬盘或内存中取出用户要访问的PHP 文件,对其进行扫描,同时连接到MySQL 数据查找所要的数据;④PHP 从数据库中取得数据后,将按照文件的要求,把文件内容转化为HTML格式;⑤将生成的HTML 文件交给Apache 服务器;⑥Apache 服务器再将HTML 文件发送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浏览器将该文件解释执行并显示在客户端浏览器上。
组织学试验络管理平台的详细实现过程主要设计到两方面。一是数据库分析与设计,主要是制定系统管理员(admin_user)数据表、注册会员(user)信息表、章节类别表(zhang_jie)等数据管理表格;二是制作核心功能模块并编写源代码。图1显示的是本研究所制做的络管理平台的登录界面,包括系统管理员的'登录界面(图1A)和会员登陆界面(图1B)。
2.1 系统管理员对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与维护
本研究构建的组织学实验络化管理平台采用了Apache+PHP+Mysql技术模式,运行其之前,需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XP等)中预先进行环境的配置。在服务器所在主机上依次安装Apache服务器、PHP解释引擎、MySql数据库和管理平台驱动软件后,就可以实现系统管理员及会员的登录,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
管理员在后台管理登陆界面输入正确的登陆信息后,系统进入管理员的权限管理界面,如图2A所示。在该权限管理界面中系统显示了管理员的三种管理权限,包括会员管理、信息管理、留言管理三个方面。图2A所示的是管理员的会员管理界面,图中显示了3个会员的注册信息,在最后管理一栏中,管理员可以根据学生的注册信息,如姓名、注册时所使用的校园网IP地址等信息来判断会员的合法性。图1 组织学实验络管理平台的登录界面
图2 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维护、浏览与下载界面
由于组织学实验教学主要的教学资源是组织学标本的电子图谱,所以主要需在各章节下录入图片信息,图片信息的录入通过如图2B红色圈所示的“插入/编辑图像”按钮来实现。将各章节下的组织学实验教学图片资源及文字信息录入完毕后,可通过“信息管理”主菜单下的“信息管理”子菜单进行全部教学资源的系统管理。点击 “信息管理”子菜单(红色圆圈标示)进入如图2C所示的教学资源信息管理界面,该界面允许添加更新图片、文字,或将过时的图片、文字进行删除。
2.2会员对教学资源的浏览和下载
学生在Internet网上进行会员注册之前,需知道该套管理平台所在主机的IP地址,通过校园网在IE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管理系统所在主机的IP地址(如127.0.0.32)后,按回车键会自动链接到管理系统所在主机上,此时系统会提示会员进行注册。
会员登陆组织学实验络管理平台后具有两方面的权限,一是浏览与下载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二是向管理员留言,如图2D所示。在该信息区内,会员除了浏览图片和文字信息之外,尚可以直接通过拷贝的方式下载感兴趣的信息资源。
2.3系统管理员与会员的信息互动
《组织学实验络管理系统》除提供了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平台以外,尚给作为管理员的老师和作为会员的学生提供了信息互动平台,便于二者之间进行有关组织学实验课学习疑难问题的交流。
学生会员登陆管理系统后,留言管理权限包括“我要留言”(图3A红色圆圈标示)及“查看留言”(图3A红色方框标示)两方面。管理员的留言管理权限包括查看会员的留言、对相应留言进行回复。针对图3B中“lili”会员有关血细胞分类的提问,管理员在回复内容空白区填写的回复内容为“根据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来分类”。会员的留言信息倘得到管理员的回复后,可通过登陆《组织学实验络管理系统》进行查看,正如图3C所示。
3 讨论
为克服传统与现代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弊端,本研究率先以Apache+PHP+MySQL组合而成的网络资源开发架构为工具[10,11],构建了组织学实验络管理平台,借助该平台对组织学标本电子图谱等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通过该套网络管理平台,组织学实验课能够迅速上传并及时更新高质量的组织学电子图谱等实验教学信息,能够科学管理所注册学生会员信息,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安全性。而上组织学实验课的学生可以方便的注册成为该套管理系统的会员,轻松获取重要的组织学实验教学资源,并能以该套管理系统为平台,咨询管理员(老师)有关组织学的疑难问题。图3 管理员与会员的信息互动界面
与以往的组织学实验教学模式相比,本研究所进行的组织学实验络化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①丰富了高等医学院校网络教学资源;②该网络管理平台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③该网络管理平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组织学这门课程的兴趣;④该套组织学试验教学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必将会推动与组织学具有相似特点课程的试验教学,如解剖学、病理学等以形态学为主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孙莉,宫晓洁,毛庭枝,等.组织学与胚胎学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7:392.
2 SilvaLopes VW, MonteiroLeal LH. Creating a histologyembryology free digital image database using highendmicroscopy and computer techniques for online biomedical education. Anat Rec B New Anat, ,273(1):126~31.
3 杨勇琴,杨开明,张灵,等. 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大理学院学报,2008,7(4):54~56.
4 张耕,商爱民,王浩宇,等. 计算机辅助组织学实验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5):71~72.
5 刘莉,邢文英,金辉,等.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解剖学杂志, , 30(6):823~825.
6 Lessard Y, Siregar P, Julen N,et al. Multimedia and physiology: a new wa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medical knowledge.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 124:899~904.
7 卞腾. 基于Apache + PHP +MySQL框架的网络报名系统开发. 长春大学学报, 2007, 17(3):73~77.
8 徐辉. 基于PHP和MySQL的图片上传显示.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7, 20(9): 74~77.
9 Paolo Diviacco. An open source, web based, simple solution for seismic data dissemination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Computers & Geosciences, ,31:599~605.
10 刘红芝. 基于Apache+PH P+MySQL框架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术.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8(3):100~101.
11 Grinspan ZM, Olson TR, Cimino C. Anatomy reports on the internet: a webbased tool for student reports on cadaveric findings. Clin Anat. 2007 ,20(2):215~221.
1血站实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1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风险管理的概念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是一门现代化的新兴管理学科。西方国家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早,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就曾被许多美国企业加以利用,来应对经营风险。反观国内,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主要应用于商业机构。
1.2血站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血站系统中,风险管理的理念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更不用说在血站系统中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了。血站这种机构,由于采供血工作的特殊性,运行过程中会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的突发事件经常让人措手不及。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近年来与血站采供血相关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这些纠纷的出现,就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采供血工作环节中的任何疏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对日常工作程序进行严格管理,预见风险,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化解。
2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优越性
血站的意义十分重大,可以说是医用血库,它的效率是医院能否挽救生命的关键。在传统的血站管理模式中,信息闭塞,效率低下,存在着许多弊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端的网络化管理系统为血站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管理信息的透明化、准确化、及时化和全面化,能够极大地优化血站风险系统的管理工作。因此,所有的血站都应该采用这种网络化的方式,加强风险管理。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网络化管理系统对风险管理的作用。
★ 管理论文
★ 班主任管理论文
★ 班组管理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 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