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园转变教育管理观念的点滴体会(共含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红茶比较好喝吧”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园转变教育管理观念的点滴体会
如何在现代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促进教育管理观念转变,并让教育者真正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这是许多教 育管理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园自进行课程改革以来,不断改变以往的公式化管理,启用了崭新的、弹性的、富有 人性的教育管理体系。
一、尊重、信任、支持每一位教师
(一)坚持“ 尊重教师,等待和促进教师成长”的原则
我园的管理者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不同 教师的发展需求和个体差异,尊重每位教师的尊严、价值和独 立性,不实行“一刀切”,不强求“同步走”,用宽容心去理解 教师在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中进步缓慢的行为,通过观察、耐心、细致地与教师一起分析教育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共同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鼓励教师自己付诸于教育实践中,帮助教师尽快地完成教育行为的转变。
(二)提倡“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
在课程实施中,园领导帮助教师树立“你行我也行”的信念,鼓励教师放下包袱,按自己的理解、需要和专长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尝试。同时,注意创设开放式的团队互动氛围,让大家充满自信地去想、去说。将教师的工作评价重点放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态度、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家长参与课程情况等方面上来。通过观察、记录、统计、信息反馈等方面来展示教师的工作情况,加强教师之间彼此了解、沟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三)发挥“ 教师是课程发展的主体”作用
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我们改变了以往在开园前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的做法,不再固定统一作息制度和活动安排来规定教师的工作,而是将课程的自主权、决策权还给老师,鼓 励教师改变过去习惯了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模式( 支持教师大胆尝试。实践证明,只要教育管理者充分尊重、信任、支持每位教师,教师就能将蕴藏的极大潜力和创造力释放出来,他们能在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采用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的、整合的方法来设计课程和计划教育活动,能根据本班和个人发展情况去研讨教学,产生各班不同的课程方案,创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进教室的亲子互动活动。
二、转变管理者角色,与教师共同成长
《广东省课程指南》指出:“课程管理者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者对课程理念与原则的理解与执行,不仅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执行,而且影响到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及其教育行为。”可见,课程改革要求教育管理者转变角色,树立与教师共同成长的理念,坚持深入班级教学的第一线,与教师一起研究课程,参与活动设计,并在实践中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指导,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支持的良好关系。因此,教育管理者的角色不仅是一个课程的管理者,更应是课程的研究者。我们认为,作为课程的管理者,应融引导型、合作型、开拓型和支持型的管理者的特征于一身。引导型:教育管理者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领路人,一定要稳把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引导教师迅速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思维,让教师少走歪路。
开拓型:带头学习探索和改革,把自己看作是开创事业或开发一种新活动、新功能的建设者,以创造性的工作态度来影响、鞭策和感染教师。
支持型:鼓励和支持教师个人不断学习和探索,倡导和激发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分享信息和成果。
合作型:把自己定位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乐于与教师一起研究,一起分享成果,一起承担责任。而作为课程的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同时应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管理者。
学习型:树立终身学习,与教师共同成长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同时也为教师树立学习榜样。
研究型:教育管理者只有在做中思、做中研、做中求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开展课程改革。
反思型:在大力提倡做反思型教师的同时,教育管理者必须首先成为一名反思型的管理者,这样才能促进管理艺术的提高。
三、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生活上关心
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确保教师安教、乐教,是教育管理观念转变中的重要一笔,为此,我们关心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尽量想方设法解决好教师人事调动、住房、婚姻、孩子入学等问题。对生病的教师或家属及时送去慰问,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
(二)让每位教师都有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为了让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快速地成长,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每年与教师一起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出不同的目标与期望,同时根据教师不同的兴趣和专长,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机会与培训机会。其次,改变以往关起门来搞研究的管理观念,倡导“ 走出去,请进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管理观念。为了给予每位教师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各组织机构岗位人员( 如园务小组、党、团支部、职代会、工会、年级组长、班主任等岗位)不重叠,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与特长,让大家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朱惠珍)
(文章来源:《学前教育研究》第9期)
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教育论文
从教以来,我担任过若干年的班主任工作,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度接手的班级。在这一年里,学校安排我担任三(2)班的班主任,接任后我发现该班学生分配不均衡,后进生多,两极分化严重,上课纪律差,同学们之间不团结,经常有吵架现象发生。经过了解,我发现造成该班如此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缺乏自治能力。为了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我决定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更是自我管理的主人。”因此,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决定把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作为我这学期工作的突破口。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思想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地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这种状况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的最大障碍。针对如此现状,我便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如:晨会、班会、班队活动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我能行”“什么都难不倒我”“超越自我 永不言败”“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理念,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同时我还和学生家长取得一致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二、健全制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记得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因此,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果仅*班主任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学生怎样、怎样做,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效果可能不太明显。因此,我就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组织全班同学学习、讨论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然后进行民主讨论,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经过讨论、修改、通过、达成统一认识,共同制定出一份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规班约。因为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是符合他们的实际的,所以他们在情感和理智上都非常认同,执行起来也就十分有效,整个班级的班风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很快有了明显好转。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个班级,如果仅有民主的班风肯定是不够的,只有调动起了全体同学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个班级才会更优秀。要使50多个同学不断进步、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激励他们、适时赞扬他们。我先在班上宣读了一套激励措施(比如作业每次前五名的同学可得到一颗星,连续得到五颗星就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一本作业本。),鼓励他们展开竞争(并且我还根据他们自身的学习情况,帮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竞争对手。)。为了给学生才华的显露和锋芒的显现创设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我总是不失时机的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同时我还在班内开辟了“星星榜”“一周之星”等表扬栏,从各个方面给表现优秀或进步的学生以及时准确的表扬,使学生产生我也要成为这样的“班级明星”等这样的内在需求。此举一出,班上的学习气氛马上浓厚起来,他们在互相竞争、较量,比谁得的星星多,争当“一周之星”。记得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叫朱雅的同学考试分数低了点,趴在桌子上哭。我不失时机的说:“你们看朱雅同学,他只比XX同学少一分,就趴在桌子上哭,说明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当然哭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要*我们平时多下功夫,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要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和别人一争高低;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不比别人差,我是最棒的┅┅”通过我的一席话,我发现全班五十几个小朋友鸦雀无声,一双双小眼睛亮亮的看着我,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声音。我知道此时无声胜在声,他们的心里已有了奋斗目标,我所期望的效果也已达到了。果不其然,在期终的镇抽测中,我班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
此外,我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告诉他们:“团结就是力量”。记得那一年,我班的广播操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比赛中荣获全校第一。我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了“相信我能行,才能我能行”的道理。
通过以上的教育教育方法和手段,我所担任的班级最终由原来的“散”“差”“乱”的班级,变成了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该班在年度评比中还夺得了“先进班级”的称号。能取得这种种成绩,我觉得关键是学生的内因起了决定性的变化,他们由“原来的“被管理的对象”变成了现在的“实施管理的主体”,由原来的“要他学”变成了现在的“他要学”,而我仅仅是放开自己和学生的手脚,指导他们如何成为学习和生活的能手,让他们到实践中去发现自我,增长才干!
★ 管理中的人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