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一天吃七个鸡蛋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共含15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天吃七个鸡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

篇1:《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

《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

《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

看完《UNIX系统基础》,感觉大致对UNIX系统有了一个全局的把握,细节上还有待去研究,否则无法领略到该书的精髓所在。干IT这行真的很累,不过还好我对这行还蛮有兴趣,生活就是这样,要么去享受要么去忍受,细细去品味,会发现新的风景。

通过读这本书的系统,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它运用的一个设计思想类的定律,学习的过程不能坐在井里去看这门课程,我想还是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掌握操作系统中的各种原理和机制,否则操作系统就会无形的被自己的思想态度教条主义的框框。操作系统其实就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了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它具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是设计和实现软件工业的基础和内核。从应用人的角度出发,好的`配置和全面的功能很重要,所以,从我的角度出发,抱着对其的期待去研究它更有一些趣味。

可以看出在UNIX环境下编程,无论是shell,perl语言、c语言都有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某些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这里还有一些不得不提的地方,UNIX系统下编程不得不涉及到shell下的操作,能熟悉而高效的使用shell下的命令,(www.fwsIr.com)就能让在UNIX环境下无论是编程还是系统使用甚至管理方面都变得游刃有余,所以想要更加了解UNIX系统的功能操作,对UNIX环境和shell语言也要并行学习,这样对于想真正的理会UNIX的哲理和思维的人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只要是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这本书,可以领略到UNIX系统的大概,这时需要进一步全面的进行学习,烦躁来不得,因为UNIX并不是为了那些仅仅为了新鲜而以为一切就像windows一样简单化处理就行的人而设计的。

篇2:shell基础Unix系统

}} Shell变量名使用的特殊字符 $# 传送给命令Shell的参数序号 $- 在Shell启动或使用set命令时提供选项 $? 上一条命令执行后返回的值 $$ 当前shell的进程号 $! 上一个子进程的进程号 $@ 所有的参数,每个都用双括号括起 $* 所有参数,用双括号括起 $n 位置参

}}

Shell变量名使用的特殊字符

$# 传送给命令Shell的参数序号

$- 在Shell启动或使用set命令时提供选项

$? 上一条命令执行后返回的值

$$ 当前shell的进程号

$! 上一个子进程的进程号

$@ 所有的参数,每个都用双括号括起

$* 所有参数,用双括号括起

$n 位置参数值,n表示位置

当前shell名

echo “$HOME $PATH”

结果显示$/u/ice_walk/bin:/etc:/usr/bin

echo '$HOME $PATH' 结果显示$HOME $PATH

shell的逃逸符是一个“\”,表示其后的字符不具有特殊的含义或不是shell的函数

echo $HOME $PATH

结果显$$HOME /bin:/etc:/usr/bin:

可以用变量和其他字符组成新的字,例如:

SUN=sun

echo $day

sunday

用户也可以在命令行上同时对多个变量赋值,赋值语句之间用空格分开:

X=x Y=y

注意变量赋值是从右到左进行的

}}}

expr命令将把一个算术表达式作为参数,通常形式如下:

expr [数字] [操作符] [数字]

由于Shell是按字符形式存储变量的,所以用户必须保证参加算术运算的操作数必须为数值,下面是有效的算术操作符:

+ 两个整数相加

- 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

* 两整数相乘

/ 第一个整数除以第二个整数

% 两整数相除,取余数

用户不能单纯使用“*”做乘法,若输入:

$expr 4*5

系统将会报错,因为Shell看到“*”将会首先进行文件名替换。正确形式为:

$expr 4 \* 5

结果显示:20

{{{{shell样例 注意:}}}}

#!/bin/bash

flag=1

top=10000

date >>/backup1/time.txt

while [ $flag -lt $top ] -lt是小于 注意 需要用[ ],且注意 [后 和]后,都有空格

do

cd /backup1/check

dd if=/dev/zero f=test_$flag.txt bs=1024 count=000

rm -f test_$flag.txt

flag=`expr $flag + 1`  注意 左边 需要用flag而不是$flag表示 给变量值,特别注意是=号,前后 不能有空格,而且 expr $flag + 1 需要用执行符``包括

done

}}}}}

echo命令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逃逸字符进行格式化输出,下面是这些字符及其含义:

\b Backspace

\c 显示后不换行

\f 在终端上屏幕的开始处显示

\n 换行

\r 回车

\t 制表符

\v 垂直制表符

\ 反斜框

nnn 用1,2或3位8进制整数表示一个ASCII码字符

echo -en $“\t\tPress 'I' to enter interactive startup.”

-e表示 允许\有新的意义

-n表示 不换行 如果 和 “”内的参数 有冲突,以“”内为准

}}

测试字符串间的关系

有关串的操作符如下:

str1 = str2当两个串有相同内容、长度时为真

str1 != str2当串str1和str2不等时为真

-n str1 当串的长度大于0时为真(串非空)

-z str1 当串的长度为0时为真(空串)

str1  当串str1为非空时为真

if [ -z “$IN_INITLOG” ]; 字符使用时 用“”

有关文件的测试

使用test进行的第三类测试是测试文件的状态,用户可以测试文件是否存在,是否可写以及其他文件属性,

下面是文件测试时使用的选项。注意只有文件存在时,才有可能为真。

-r file 用户可读为真

-w file 用户可写为真

-x file 用户可执行为真

-f file 文件为正规文件为真

-d file 文件为目录为真

-c file 文件为字符特殊文件为真

-b file 文件为块特殊文件为真

-s file 文件大小非0时为真

-t file 当文件描述符(默认为1)指定的设备为终端时为真

复杂的条件测试(and 、or 、not)

-a 与

-o 或

! 非

就是组合条件了,任何高级语言中都有的(NOT 、AND 、OR),例如:

$test -r em.null -a -s em.null

$echo $?

结果显示:1

说明了em.null并不是可读并且非空的文件

测试两个整数之间关系

test命令与expr命令一样,也可以把字符转变成整数,然后对其操作。test命令对两个数进行比较,使用的操作符如下:

int1 -eq int2 两数相等为真 equal   (eq)

int1 -ne int2 两数不等为真 not equal  (ne)

int1 -gt int2 int1大于int2为真  great  (gt)

int1 -ge int2 int1大于等于int2为真 great equal (ge)

int1 -lt int2 int1小于int2为真  less than (lt)

int1 -le int2 int1小于等于int2为真 less than equal (le)

本阶段 小程序:

使用while循环使程序执行一次可以备份多个用户指定的目录。代码如下:

echo “欢迎使用备份小程序”

ANS=Y

while [ $ANS = Y -o $ANS = y ]

do

echo _

#读目录名

echo “输入要备份的目录名:\c”

read DIR

if [ ! -d $DIR ]

then

echo “$DIR不是一个目录!”

exit 1

fi

cd $DIR

echo “请选择:”

echo _

echo “1 恢复数据到 $DIR”

echo “2 备份$DIR的数据”

echo

echo “请选择:\c”

read CHOICE

case “$CHOICE” in

1) echo “恢复中… …”

cpio -i 2) echo “备份中… …”

cpio -o >/dev/rmt0;;

*) echo “选择无效”

esac

if [ $? -ne 0 ]

then

echo “cpio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exit 2

fi

echo “继续别的目录吗?(Y/y)\c”

read ANS

done

2。

if [ $# -eq 0 ]

then

echo “Usage:x_shift2.sh 参数”

exit 1

fi

3。

I=1

while [ $I -lt 10 ]

do

{

echo “$I\c”

I=`expr $I + 1`

if [ $I -eq 3 ]

then

continue

fi

if [ $I -eq 7 ]

then

break

fi

}

done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3:ORACLE认证基础:ORACLE系统概述

oracle公司自86年推出版本5开始,系统具有分布数据库处理功能.88年推出版本6,oracle rdbms(v6.0)可带事务处理选项(tpo),提高了事务处理的速度.1992年推出了版本7,在oracle rdbms中可带过程数据库选项(procedural database option)和并行服务器选项(parallel server option),称为oracle7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释放了开放的关系型系统的真正潜力。oracle7的协同开发环境提供了新一代集成的软件生命周期开发环境,可用以实现高生产率、大型事务处理及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应用系统。协同开发环境具有可移植性,支持多种数据来源、多种图形用户界面及多媒体、多民族语言、case等协同应用系统。

一、 oracle系统

1.oracle产品结构及组成

oracle系统是由以rdbms为核心的一批软件产品构成.

2. oracle系统特点

oracle公司于1979年,首先推出基于sql标准的关系数据库产品,可在100多种硬件平台上运行(所括微机、工作站、小型机、中型机和大型机),支持很多种操作系统。用户的oracle应用可方便地从一种计算机配置移至另一种计算机配置上。oracle的分布式结构可将数据和应用驻留在多台计算机上,而相互间的通信是透明的。1992年6月oracle公司推出的oracle7协同服务器数据库,使关系数据库技术迈上了新台阶。根据idg(国际数据集团)1992年全球unix数据库市场报告,oracle占市场销售量50%。它之所以倍受用户喜爱是因为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的事务处理。oracle支持最大数据库,其大小可到几百千兆,可充分利用硬件设备。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同一数据上执行各种数据应用,并使数据争用最小,保证数据一致性。系统维护具有高的性能,oracle每天可连续24小时工作,正常的系统操作(后备或个别计算机系统故障)不会中断数据库的使用。可控制数据库数据的可用性,可在数据库级或在子数据库级上控制。

oracle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所以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保护了用户的投资。美国标准化和技术研究所(nist)对oracle7 server进行检验,100%地与ansi/iso sql89标准的二级相兼容。

实施安全性控制和完整性控制。oracle为限制各监控数据存取提供系统可靠的安全性。oracle实施数据完整性,为可接受的数据指定标准。

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oracle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允许将处理分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应用程序,所有共享的数据管理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处理,而运行数据库应用的工作站集中于解释和显示数据。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环境,oracle将存放在多台计算机上的数据组合成一个逻辑数据库,可被全部网络用户存取。分布式系统像集中式数据库一样具有透明性和数据一致性。

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和可连接性。由于oracle软件可在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以致oracle上所开发的应用可移植到任何操作系统,只需很少修改或不需修改。oracle软件同工业标准相兼容,包括许多工业标准的操作系统,所开发应用系统可在任何操作系统上运行。可连接性是指oralce允许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通过网络可共享信息。

二、 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oracle数据库系统为具有管理oracle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每一个运行的oracle数据库与一个oracle实例(instance)相联系。一个oracle实例为存取和控制一数据库的软件机制。每一次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启动一数据库时,称为系统全局区(system global area)的一内存区(简称sga)被分配,有一个或多个oracle进程被启动。该sga 和 oracle进程的结合称为一个oracle数据库实例。一个实例的sga和进程为管理数据库数据、为该数据库一个或多个用户服务而工作。

在oracle系统中,首先是实例启动,然后由实例装配(mount)一数据库。在松耦合系统中,在具有oracle parallel server 选项时,单个数据库可被多个实例装配,即多个实例共享同一物理数据库。

1. oracle实例的进程结构和内存结构

1) 进程结构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的一种机制,它可执行一系列的操作步。在有些操作系统中使用作业(job)或任务(task)的术语。一个进程通常有它自己的专用存储区。oracle进程的体系结构设计使性能最大。

oracle实例有两种类型:单进程实例和多进程实例。

单进程oracle(又称单用户oracle)是一种数据库系统,一个进程执行全部oracle代码。由于oracle部分和客户应用程序不能分别以进程执行,所以oracle的代码和用户的数据库应用是单个进程执行。

在单进程环境下的oracle 实例,仅允许一个用户可存取。例如在ms-dos上运行oracle 。

多进程oracle实例(又称多用户oracle)使用多个进程来执行oracle的不同部分,对于每一个连接的用户都有一个进程。

在多进程系统中,进程分为两类:用户进程和oracle进程。当一用户运行一应用程序,如pro*c程序或一个oracle工具(如sql*plus),为用户运行的应用建立一个用户进程。oracle进程又分为两类:服务器进程和后台进程。服务器进程用于处理连接到该实例的用户进程的请求。当应用和oracele是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而不再通过网络,一般将用户进程和它相应的服务器进程组合成单个的进程,可降低系统开销。然而,当应用和oracle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时,用户进程经过一个分离服务器进程与oracle通信。它可执行下列任务:

对应用所发出的sql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和执行。

从磁盘(数据文件)中读入必要的数据块到sga的共享数据库缓冲区(该块不在缓冲区时)。

将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处理。

系统为了使性能最好和协调多个用户,在多进程系统中使用一些附加进程,称为后台进程。在许多操作系统中,后台进程是在实例启动时自动地建立。一个oracle实例可以有许多后台进程,但它们不是一直存在。后台进程的名字为:

dbwr  数据库写入程序

lgwr 日志写入程序

ckpt 检查点

smon 系统监控

pmon  进程监控

arch 归档

reco 恢复

lckn 封锁

dnnn 调度进程

snnn 服务器

每个后台进程与oracle数据库的不同部分交互。

下面对后台进程的功能作简单介绍:

dbwr进程:该进程执行将缓冲区写入数据文件,是负责缓冲存储区管理的一个oracle后台进程。当缓冲区中的一缓冲区被修改,它被标志为“弄脏”,dbwr的主要任务是将“弄脏”的缓冲区写入磁盘,使缓冲区保持“干净”。由于缓冲存储区的缓冲区填入数据库或被用户进程弄脏,未用的缓冲区的数目减少。当未用的缓冲区下降到很少,以致用户进程要从磁盘读入块到内存存储区时无法找到未用的缓冲区时,dbwr将管理缓冲存储区,使用户进程总可得到未用的缓冲区。

oracle采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保持内存中的数据块是最近使用的,使i/o最小。在下列情况预示dbwr 要将弄脏的缓冲区写入磁盘:

当一个服务器进程将一缓冲区移入“弄脏”表,该弄脏表达到临界长度时,该服务进程将通知dbwr进行写。该临界长度是为参数db-block-write-batch的值的一半。

当一个服务器进程在lru表中查找db-block-max-scan-cnt缓冲区时,没有查到未用的缓冲区,它停止查找并通知dbwr进行写。

出现超时(每次3秒),dbwr 将通知本身。

当出现检查点时,lgwr将通知dbwr

在前两种情况下,dbwr将弄脏表中的块写入磁盘,每次可写的块数由初始化参数db-block-write-batch所指定。如果弄脏表中没有该参数指定块数的缓冲区,dbwr从lur表中查找另外一个弄脏缓冲区。

如果dbwr在三秒内未活动,则出现超时。在这种情况下dbwr对lru表查找指定数目的缓冲区,将所找到任何弄脏缓冲区写入磁盘。每当出现超时,dbwr查找一个新的缓冲区组。每次由dbwr查找的缓冲区的数目是为寝化参数db-block-write-batch的值的二倍。如果数据库空运转,dbwr最终将全部缓冲区存储区写入磁盘。

在出现检查点时,lgwr指定一修改缓冲区表必须写入到磁盘。dbwr将指定的缓冲区写入磁盘。

在有些平台上,一个实例可有多个dbwr。在这样的实例中,一些块可写入一磁盘,另一些块可写入其它磁盘。参数db-writers控制dbwr进程个数。

lgwr进程:该进程将日志缓冲区写入磁盘上的一个日志文件,它是负责管理日志缓冲区的一个oracle后台进程。lgwr进程将自上次写入磁盘以来的全部日志项输出,lgwr输出:

当用户进程提交一事务时写入一个提交记录。

每三秒将日志缓冲区输出。

当日志缓冲区的1/3已满时将日志缓冲区输出。

当dbwr将修改缓冲区写入磁盘时则将日志缓冲区输出。

lgwr进程同步地写入到活动的镜象在线日志文件组。如果组中一个文件被删除或不可用,lgwr 可继续地写入该组的其它文件。

日志缓冲区是一个循环缓冲区。当lgwr将日志缓冲区的日志项写入日志文件后,服务器进程可将新的日志项写入到该日志缓冲区。lgwr 通常写得很快,可确保日志缓冲区总有空间可写入新的日志项。

注意:有时候当需要更多的日志缓冲区时,lwgr在一个事务提交前就将日志项写出,而这些日志项仅当在以后事务提交后才永久化。

oracle使用快速提交机制,当用户发出commit语句时,一个commit记录立即放入日志缓冲区,但相应的数据缓冲区改变是被延迟,直到在更有效时才将它们写入数据文件。当一事务提交时,被赋给一个系统修改号(scn),它同事务日志项一起记录在日志中。由于scn记录在日志中,以致在并行服务器选项配置情况下,恢复操作可以同步。

ckpt进程:该进程在检查点出现时,对全部数据文件的标题进行修改,指示该检查点。在通常的情况下,该任务由lgwr执行。然而,如果检查点明显地降低系统性能时,可使ckpt进程运行,将原来由lgwr进程执行的检查点的工作分离出来,由ckpt进程实现。对于许多应用情况,ckpt进程是不必要的。只有当数据库有许多数据文件,lgwr在检查点时明显地降低性能才使ckpt运行。ckpt进程不将块写入磁盘,该工作是由dbwr完成的。

初始化参数checkpoint-process控制ckpt进程的使能或使不能。缺省时为false,即为使不能。

smon进程:该进程实例启动时执行实例恢复,还负责清理不再使用的临时段。在具有并行服务器选项的环境下,smon对有故障cpu或实例进行实例恢复。smon进程有规律地被呼醒,检查是否需要,或者其它进程发现需要时可以被调用。

pmon进程:该进程在用户进程出现故障时执行进程恢复,负责清理内存储区和释放该进程所使用的资源。例:它要重置活动事务表的状态,释放封锁,将该故障的进程的id从活动进程表中移去。pmon还周期地检查调度进程(dispatcher)和服务器进程的状态,如果已死,则重新启动(不包括有意删除的进程)。

pmon有规律地被呼醒,检查是否需要,或者其它进程发现需要时可以被调用。

reco进程:该进程是在具有分布式选项时所使用的一个进程,自动地解决在分布式事务中的故障。一个结点reco后台进程自动地连接到包含有悬而未决的分布式事务的其它数据库中,reco自动地解决所有的悬而不决的事务。任何相应于已处理的悬而不决的事务的行将从每一个数据库的悬挂事务表中删去。

当一数据库服务器的reco后台进程试图建立同一远程服务器的通信,如果远程服务器是不可用或者网络连接不能建立时,reco自动地在一个时间间隔之后再次连接。

reco后台进程仅当在允许分布式事务的系统中出现,而且distributed – transactions参数是大于0。

arch进程:该进程将已填满的在线日志文件拷贝到指定的存储设备。当日志是为archivelog使用方式、并可自动地归档时arch进程才存在。

lckn进程:是在具有并行服务器选件环境下使用,可多至10个进程(lck0,lck1……,lck9),用于实例间的封锁。

dnnn进程(调度进程):该进程允许用户进程共享有限的服务器进程(server process)。没有调度进程时,每个用户进程需要一个专用服务进程(dedicatedserver process)。对于多线索服务器(multi-threaded server)可支持多个用户进程。如果在系统中具有大量用户,多线索服务器可支持大量用户,尤其在客户_服务器环境中。

在一个数据库实例中可建立多个调度进程。对每种网络协议至少建立一个调度进程。数据库管理员根据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可连接数目的限制决定启动的调度程序的最优数,在实例运行时可增加或删除调度进程。多线索服务器需要sql*net版本2或更后的版本。在多线索服务器的配置下,一个网络接收器进程等待客户应用连接请求,并将每一个发送到一个调度进程。如果不能将客户应用连接到一调度进程时,网络接收器进程将启动一个专用服务器进程。该网络接收器进程不是oracle实例的组成部分,它是处理与oracle有关的网络进程的组成部分。在实例启动时,该网络接收器被打开,为用户连接到oracle建立一通信路径,然后每一个调度进程把连接请求的调度进程的地址给予于它的接收器。当一个用户进程作连接请求时,网络接收器进程分析请求并决定该用户是否可使用一调度进程。如果是,该网络接收器进程返回该调度进程的地址,之后用户进程直接连接到该调度进程。有些用户进程不能调度进程通信(如果使用sql*net以前的版本的用户),网络接收器进程不能将如此用户连接到一调度进程。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接收器建立一个专用服务器进程,建立一种合适的连接。

2)、oracle内存结构

oracle在内存存储下列信息:

执行的程序代码。

连接的会话信息

程序执行期间所需数据和共享的信息

存储在外存储上的缓冲信息。

oracle具有下列基本的内存结构:

软件代码区

系统全局区,包括数据库缓冲存储区、日志缓冲区和共享池.

程序全局区,包括栈区和数据区.

排序区

软件代码区

用于存储正在执行的或可以执行的程序代码。

软件区是只读,可安装成共享或非共享。oracle系统程序是可共享的,以致多个oracle用户可存取它,而不需要在内存有多个副本。用户程序可以共享也可以不共享。

系统全局区

为一组由oracle分配的共享的内存结构,可包含一个数据库实例的数据或控制信息。如果多个用户同时连接到同一实例时,在实例的sga中数据可为多个用户所共享,所以又称为共享全局区。当实例起动时,sga的存储自动地被分配;当实例关闭时,该存储被回收。所有连接到多进程数据库实例的全部用户可自动地被分配;当实例关闭时,该存储被回收。所有连接到多进程数据库实例的全部用户可使用其sga中的信息,但仅仅有几个进程可写入信息。在sga中存储信息将内存划分成几个区:数据库缓冲存储区、日志缓冲区、共享池、请求和响应队列、数据字典存储区和其它各种信息。

程序全局区

pga是一个内存区,包含单个进程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所以又称为进程全局区(process global area)。

排序区

排序需要内存空间,oracle利用该内存排序数据,这部分空间称为排序区。排序区存在于请求排序的用户进程的内存中,该空间的大小为适就排序数据量的大小,可增长,但受初始化参数sort-area-sizer所限制。

2. oracle的配置方案

所有连接到oracle的用户必须执行两个代码模块可存取一个oracle数据库实例:

应用或oracle工具:一数据库用户执行一数据库应用或一个oracle工具,可向oracle数据库发出sql语句。

oracle服务器程序:负责解释和处理应用中的sql语句。

在多进程实例中,连接用户的代码可按下列三种方案之一配置:

对于每一个用户,其数据库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程序组合成单个用户进程

对于每一个用户,其数据库应用是由用户进程所运行,并有一个专用服务器进程。执行oracle服务器的代码。这样的配置称为专用服务器体系结构

执行数据库应用的进程不同于执行oracle服务器代码的进程,而且每一个服务器进程(执行oracle服务器代码)可服务于多个用户进程,这样的配置称为多线索服务器体系结构。

1) user/server进程相结合的结构

在这种配置下,数据库应用和oracle服务器程序是在同一个进程中运行,该进程称为用户进程。

这种oracle配置有时称为单任务oracle(single_task oracle),该配置适用于这样的操作系统,它可在同一进程中的数据库应用和oracle代码之间维护一个隔离,该隔离是为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所需。其中程序接口(program interface)是负责oracle服务器代码的隔离和保护,在数据库应用和oracle用户程序之间传送数据。

2) 使用专用服务器进程的系统结构

使用专用服务器进程的oracle系统在两台计算机上运行。在这种系统中,在一计算机上用户进程执行数据库应用,而在另一台计算机上的服务器进程执行相应的oracle服务器代码,这两个进程是分离的。为每个用户进程建立的不同的服务器进程称为专用服务器进程,因为该服务器进程仅对相连的用户进程起作用。这种配置又称为两任务oracle。每一个连接到oracle的用户进程有一个相应的专用服务进程。这种系统结构允许客户应用是有工作站上执行,通过网络与运行oracle的计算机通信。当客户应用和oracle服务器代码是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执行时,这种结构也可用。

3) 多线索服务器的系统结构

多线索服务器配置允许许多用户进程共享很少服务器进程。在没有多线索服务器的配置中,每一个用户进程需要自己的专用服务器进程。在具有多线索服务器的配置中,许多用户进程连接到调度进程,由调度进程将客户请求发送到一个共享服务器进程。多线索服务器配置的优点是降低系统开销,增加用户个数。

该系统中需要下列类型的进程:

网络接收器进程,将用户进程连接到调度进程和专用服务器进程。

一个或多个调度进程

一个或多个共享服务器进程

其中网络接收器进程等待新来的连接请求,决定每一用户进程能否用共享服务器进程。如果可以使用,接收器进程将一调度进程的地址返回给用户进程。如果用户进程请求一专用服务器,该接收器进程将建立一个专用服务器进程,将用户进程连接到该专用服务器进程。对于数据库客户机所使用的每种网络协议至少配置一个调度进程,并启动它。

当用户作一次调用时,调度进程将请求放置在sga的请求队列中,由可用的共享服务器进程获取。共享服务器进程为完成每一个用户进程的请求作所有必要的数据库调用。当服务器完成请求时,将结果返回到调度进程的队列,然后由调度进程将完成的请求返回给用户进程。

共享服务器进程:除共享服务器进程不是连接指定的用户进程外,共享服务器进程和专用服务器进程提供相同的功能,一个共享服务器进程在多线索服务器的配置中可为任何客户请求服务。一个共享服务器进程的sga不包含有与用户相关的数据,其信息可为所有共享服务器进程存取,它仅包含栈空间、进程指定变量。所有与会话有关的信息是包含有sga中。每一个共享服务器进程可存取全部会话的数据空间,以致任何服务进程可处理任何会话的请求。对于每一个会话的数据空间是在sga中分配空间。

oracle根据请求队列的长度可动态地调整共享服务器进程。可建立的共享服务器进程将请求放到请求队列。一个用户请求是对数据库的一次程序接口调用,为sql语句。在sga中请求队列对实例的全部调度进程是公用的。服务器进程为新请求检查公用请求队列,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从队列检出一个请求,然后为完成该请求对数据库作必要的调用。共享服务器进程将响应放在调度进程的响应队列。每一个调度进程在sga中有自己的响应队列,每个调度进程负责将完成的请求回送给相应的用户进程。

3.oracle运行

1) 使用专用服务进程的oracle的运行

在这种配置下,oracle运行过程如下:

(1) 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机当前正在运行oracle(后台进程)。

(2) 在一客户工作站运行一个数据库应用(为用户进程),如sql*plus。客户应用使用sql*net driver建立对服务器的连接。

(3) 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机当前正运行合适的sql*net driver,该机上接收器进程检出客户数据库应用的连接请求,并在该机上为用户进程建立专用服务器进程。

(4) 用户发出单个sql语句。

(5) 专用服务器进程接收该语句,在此处有两种方法处理sql语句:

如果在共享池一共享sql区中包含有相同sql语句时,该服务器进程可利用已存在的共享sql区执行客户的sql语句。

?如果在共享池中没有一个sql区包含有相同的sql语句时,在共享池中为该语句分配一新的共享sql区。

在每一种情况,在会话的pga中建立一个专用sql区,专用服务器进程检查用户对查询数据的存取权限。

(6) 如果需要,服务器进程从数据文件中检索数据块,或者可使用已存储在实例sga中的缓冲存储区的数据块。

(7) 服务器进程执行存储在共享sql区中的sql语句。数据首先在sga中修改,由dbwr进程在最有效时将它写入磁盘。lgwr进程在在线日志文件中记录用户提交请求的事务。

(8)如果请求成功,服务器将通过网络发送一信息。如果请求不成功,将发送相应的错误信息。

(9)在整个过程中,其它的后台进程是运行的,同时注意需要干预的条件。另外,oracle管理其它事务,防止不同事务之间请求同一数据的竞争。

2) 使用多线索服务器的oracle的运行

在这种配置下,oracle运行过程如下:

(1) 一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机运行使用多线索服务器配置的oracle。

(2) 在一客户工作站运行一数据库应用(在一用户进程中)。客户应用合适的sql*net驱动器试图建立到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机的连接。

(3) 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机当前运行合适的sql*net驱动器,它的网络接收器进程检出用户进程的连接请求,并决定用户进程如何连接。如果用户是使用sql*net版本2,该网络接收器通知用户进程使用一个可用的调度进程的地址重新连接。

(4) 用户发出单个sql语句

(5) 调度进程将用户进程的请求放入请求队列,该队列位于sga中,可为所有调度进程共享。

(6) 一个可用共享服务器检验公用调度进程请求队列,并从队列中检出下一个sql语句。然后处理该sql语句,同前一(5),(6)和(7)。注意:会话的专用sql区是建立在sga中。

(7) 一当共享服务器进程完成sql处理,该进程将结果放置发入该请求的调度进程的响应队列。

(8) 调度进程检查它的响应队列,并将完成的请求送回请求的用户进程。

4.数据库结构和空间管理

一个oracle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被处理成一个单位。一个oracle数据库有一个物理结构和一个逻辑结构。

物理数据库结构(physical database structure)是由构成数据库的操作系统文件所决定。每一个oracle数据库是由三种类型的文件组成: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数据库的文件为数据库信息提供真正的物理存储。

逻辑数据库结构是用户所涉及的数据库结构。一个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由下列因素决定:

一个或多个表空间

数据库模式对象(即表、视图、索引、聚集、序列、存储过程)

逻辑存储结构如表空间(dataspace)、段(segment)和范围将支配一个数据库的物理空间如何使用。模式对象(schema object)用它们之间的联系组成了一个数据库的关系设计。

1) 物理结构

(1) 数据文件

每一个oracle数据库有一个或多个物理的数据文件(data file)。一个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包含全部数据库数据。逻辑数据库结构(如表、索引)的数据物理地存储在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中。数据文件有下列特征:

一个数据文件仅与一个数据库联系。

一旦建立,数据文件不能改变大小

一个表空间(数据库存储的逻辑单位)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

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在需要时可以读取并存储在oracle内存储区中。例如:用户要存取数据库一表的某些数据,如果请求信息不在数据库的内存存储区内,则从相应的数据文件中读取并存储在内存。当修改和插入新数据时,不必立刻写入数据文件。为了减少磁盘输出的总数,提高性能,数据存储在内存,然后由oracle后台进程dbwr决定如何将其写入到相应的数据文件。

(2) 日志文件

每一个数据库有两个或多个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的组,每一个日志文件组用于收集数据库日志。日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对数据所作的修改,所以对数据库作的全部修改是记录在日志中。在出现故障时,如果不能将修改数据永久地写入数据文件,则可利用日志得到该修改,所以从不会丢失已有操作成果。

日志文件主要是保护数据库以防止故障。为了防止日志文件本身的故障,oracle允许镜象日志(mirrored redo log),以致可在不同磁盘上维护两个或多个日志副本。

日志文件中的信息仅在系统故障或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时使用,这些故障阻止将数据库数据写入到数据库的数据文件。然而任何丢失的数据在下一次数据库打开时,oracle自动地应用日志文件中的信息来恢复数据库数据文件。

(3) 控制文件

每一oracle数据库有一个控制文件(control file),它记录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含下列信息类型:

数据库名;

数据库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名字和位置;

? 数据库建立日期。

为了安全起见,允许控制文件被镜象。

每一次oracle数据库的实例启动时,它的控制文件用于标识数据库和日志文件,当着手数据库操作时它们必须被打开。当数据库的物理组成更改时,oracle自动更改该数据库的控制文件。数据恢复时,也要使用控制文件。

2) 逻辑结构

数据库逻辑结构包含表空间、段、范围(extent)、数据块和模式对象。

(1) 表空间

一个数据库划分为一个或多个逻辑单位,该逻辑单位称为表空间(tablespace)。一个表空间可将相关的逻辑结构组合在一起。dba可利用表空间作下列工作:

控制数据库数据的磁盘分配。

将确定的空间份额分配给数据库用户。

通过使单个表空间在线或离线,控制数据的可用性。

执行部分数据库后备或恢复操作。

为提高性能,跨越设备分配数据存储。

数据库、表空间和数据文件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database

dtatafile1

(2mb)              datafile2

(2mb)              datafile3

(2mb)

driver1               driver2

每个数据库可逻辑划分为一个或多个表空间

每一个表空间是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该表空间物理地存储表空间中全部逻辑结构的数据。dba可以建立新的表空间,可为表空间增加数据文件或可删除数据文件,设置或更改缺省的段存储位置。

每一个oracle数据库包含有一个名为system的表空间,在数据库建立是自动建立。在该表空间中总包含有整个数据库的数据字典表。最小的数据库可只需要system表空间。该表空间必须总是在线。表和存储的pl/sql程序单元(过程、函数、包和触发器)的全部存储数据是存储在system表空间中。如果这些pl/sql对象是为数据库建的,dba在system表空间中需要规划这些对象所需要的空间。

表空间利用增加数据文件扩大表空间,表空间的大小为组成该表空间的数据文件大小的和。

dba可以使oracle数据库中任何表空间(除system表空间外)在线(online)或离线(offline)。表空间通常是在线,以致它所包含的数据对数据库用户是可用的。当表空间为离线时,其数据不可使用。在下列情况下,dba可以使其离线。

使部分数据不可用,而剩余的部分允许正常存取

执行离线的表空间后备

为了修改或维护一应用,使它和它的一组表临时不可用。

包含有正在活动的回滚段的表空间不能被离线,仅当回滚段不正在使用时,该表空间才可离线。

在数据字典中记录表空间的状态,在线还是离线。如果在数据库关闭时一表空间为离线,那么在下次数据库装配和重新打开后,它仍然保持离线。

当出现某些错误时,一个表空间可自动地由在线改变为离线。通过使用多个表空间,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开,更方便dba来管理数据库。

oracle数据库中一表空间是由一个或多个物理数据文件组成,一个数据文件只可与一个表空间想联系。当为一表空间建立一数据文件时,oracle建立该文件,分配指定的磁盘空间容量。在数据文件初时建立后,所分配的磁盘不包含任何数据。表空间可以在线或离线。在oracle中还允许单独数据文件在线或离线。

(2) 段、范围和数据块

oracle通过段、范围和数据块逻辑数据结构可更细地控制磁盘空间的使用。

段(segment)包含表空间中一种指定类型的逻辑存储结构,是由一组范围组成。在oracle数据库中有几种类型的段:数据段、牵引段、回滚段和临时段。

数据段:对于每一个非聚集的表有一数据段,表的所有数据存放在该段。每一聚集有一个数据段,聚集中每一个表的数据存储在该段中。

索引段:每一个索引有一索引段,存储索引数据。

回滚段:是由dba建立,用于临时存储要撤消的信息,这些信息用于生成读一致性数据库信息、在数据库恢复时使用、回滚未提交的事务。

临时段:当一个sql语句需要临时工作区时,由oracle建立。当语句执行完毕,临时段的范围退回给系统。

oracle对所有段的空间分配,以范围为单位。

范围

一个范围(extent)是数据库存储空间分配的一个逻辑单位,它由连续数据块所组成。每一个段是由一个或多个范围组成。当一段中间所有空间已完全使用时,oracle为该段分配一个新的范围。

为了维护的目的,在数据库的每一段含有段标题块(segment header block)说明段的特征以及该段中的范围目录。

数据块

数据块(data block)是oracle管理数据文件中存储空间的单位,为数据库使用的i/o的最小单位,其大小可不同于操作系统的标准i/o块大小。

数据块的格式:

公用的变长标题

表目录

行目录

未用空间

行数据

(3) 模式和模式对象

一个模式(schema)为模式对象(scehma object)的一个集合,每一个数据库用户对应一个模式。模式对象为直接引用数据库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对象包含如表、视图、索引、聚集、序列、同义词、数据库链、过程和包等结构。模式对象是逻辑数据存储结构,每一种模式对象在磁盘上没有一个相应文件存储其信息。一个模式对象逻辑地存储在数据库的一个表空间中,每一个对象的数据物理地包含在表空间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中。

表(table)为数据库中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其数据按行、列存储。每个表具有一表名和列的集合。每一列有一个列名、数据类型、宽度或精度、比例。一行是对应单个记录的列信息的集合。

视图

一个视图(view)是由一个或多个表(或其他视图)中的数据的一种定制的表示,是用一个查询定义,所以可认为是一个存储的查询(stored query)或是一个虚表(virtual table)。视图可在使用表的许多地方使用。

由于视图是由表导出的,视图和表存在许多类似,视图象表最多可定义254列。视图可以被查询,而在修改、插入或删除时具有一定的限制,在视图上执行的全部操作真正地影响视图的基本表中的数据,受到基本表的完整性约束和触发器的限制。

视图与表不同,一个视图不分配任何存储空间,视图不真正地包含数据。由查询定义的视图相应于视图引用表中的数据。视图只在数据字典中存储其定义。

引入视图有下列好处:

。通过限制对表的行预定义集合的存取,为表提供附加的安全性

。隐藏数据复杂性。

。为用户简化命令

。为基本表的数据提供另一种观点。

。可将应用隔离基本表定义的修改

。用于不用视图无法表示的查询。

。可用于保存复杂查询。

聚集

聚集(cluster)是存储表数据的可选择的方法。一个聚集是一组表,将具有同一公共列值的行存储在一起,并且它们经常一起使用。这些公共列构成聚集码。例如:emp表各dept表共享deptno列,所以emp表和dept表可聚集在一起,聚集码的列为deptno列,该聚集将每个部门的全部职工行各该部门的行物理地存储在同一数据块中。

索引

索引(index)是与表和聚集相关的一种选择结构。索引是为提高数据检索的性能而建立,利用它可快速地确定指定的信息。oracle索引为表数据提供快速存取路径。索引适用于一范围的行查询或指定行的查询。

索引可建立在一表的一列或多列上,一旦建立,由oracle自动维护和使用,对用户是完全透明的。索引是逻辑地和物理地独立于数据,它们的建立或删除对表没有影响,应用可继续处理。索引数据的检索性能几乎保持常数,而当一表上存在许多索引时,修改、删除和插入操作的性能会下降。

索引有唯一索引各非唯一索引。唯一索引保证表中没有两行在定义索引的列上具有重复值。oracle在唯一码上自动地定义唯一索引实施unique完整性约束。

组合索引是在表的某个列上所建立的一索引。组全索引可加快select语句的检索速度,在其where子句中可引用组合索引的全部或主要部分 。所以在定义中给出列的次序,将经常存取的或选择最多的列放在首位。

在建立索引时,将在表空间自动地建立一索引段,索引段空间分配和保留空间的使用受下列方式控制:

索引段范围的分配常驻该索引段的存储参数控制。

其数据块中未用空间可受该段的pctfree参数设置所控制。

序列生成器

序列生成器(sequence generator)产生序列号。在多用户环境下该序列生成器特别有用,可生成各返回序列号而不需要磁盘i/o或事务封锁。

序列号为oracle整数,最多可有38个数字。一个序列定义指出一般信息:序列的名字、上升或下降、序列号之间间距和其它信息。对所有序列的确的定义以行存储在system表空间中的数据字典表中,所以所有序列定义总是可用。由引用序列号的sql语句使用序列号,可生成一个新的序列号或使用当前序列号。一旦在用户会话中的sql语句生成一序列号,该序列号仅为该会话可用。序列号生成是独立于表,所以同一序列生成器可用于一个和多个表。所生成序列号可用于生成唯一的主码。

同义词

一个同义词(synonym)为任何表、视图、快照、序列、过程、函数或包的别名,其定义存储在数据字典中。同义词因安全性和方便原因而经常使用,可用于:

可屏蔽对象的名字及其持有者。

为分布式数据库的远程对象提供位置透明性。

为用户简化sql语句。

有两种同义词:公用和专用。一个公用同义词为命名为public特殊用户组所持有,可为数据库中每一个用户所存取。一个专用同义词是包含在指定用户的模式中,仅为该用户和授权的用户所使用。

杂凑

杂凑(hashing)是存储表数据一种可选择的方法,用以改进数据检索的性能。要使用杂凑,就要建立杂凑聚集,将表装入到该聚集。在骠凑聚集中的表行根据杂凑函数的结果进行物理学存储和检索。杂凑函数用于生成一个数值的分布,该数值称为杂凑值,它是基于指定的聚集码值。

程序单元

程序单元(program unit)是指存储过程、函数和包(package)。一个过程和函数,是由sql语句和pl/sql语句组合在一起,为执行某一个任务的一个可执行单位。一个过程或函数可被建立,在数据库中存储其编译形式,可由用户或数据库应用所执行。过程和函数差别在函数总返回单个值给调用者,而过程没有值返回给调用者。

包提供相关的过程、函数、变量和其它包结构封装起来并存贮在一起的一种方法,允许管理者和应用开发者利用该方法组织如此的程序(routine),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提高性能。

数据库链

数据库链是一个命名的对象,说明从一数据库到另一数据库的一路径(path)。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对全局对象名引用时,数据库链隐式地使用。

三、数据库和实例的启动和关闭

一个oracle数据库没有必要对所有用户总是可用,数据库管理员可启动数据库,以致它被打开。在数据库打开情况下,用户可存取数据库中的信息。当数据库不使用时,dba可关闭它,关闭后的数据库,用户不能存取其信息。

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功能,通过以internal连接到oracle的能力来保护。以internal 连接到oracle需要有下列先决条件:

该用户的操作系统账号具有使用internal连接的操作系统特权。

对internal数据库有一口令,该用户知道其口令。

另外:当用户以internal连接时,可连接到专用服务器,而且是安全连接。

1. 数据库启动

启动数据库并使它可用有三步操作:

启动一个实例;

装配数据库

打开数据库

1) 启动一个实例

启动一实例的处理包含分配一个sga(数据库信息使用的内存共享区)和后台进程的建立。实例起动的执行先于该实例装配一数据库。如果仅启动实例,则没有数据库与内存储结构和进程相联系。

2) 装配一数据库

装配数据库是将一数据库与已启动的实例相联。当实例安装一数据库之后,该数据库保持关闭,仅dba可存取。

3) 打开一数据库

打开一数据库是使数据库可以进行正常数据库操作的处理。当一数据库打开所有用户可连接到该数据库用存取其信息。在数据库打开时,在线数据文件和在线日志文件也被打开。如果一表空间在上一次数据库关闭时为离线,在数据库再次打开时,该表空间与它所相联的数据文件还是离线的。

2. 数据库和实例的关闭

关闭一实例以及它所连接的数据库也有三步操作:

1) 关闭数据库

数据库停止的第一步是关闭数据库。当数据库关闭后,所有在sga中的数据库数据和恢复数据相应地写入到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在这操作之后,所有联机数据文件和联机的日志文件也被关闭,任何离线表空间中数据文件夹是已关闭的。在数据库关闭后但还安装时,控制文件仍保持打开。

2) 卸下数据库

停止数据库的第二步是从实例卸下数据库。在数据库卸下后,在计算机内存中仅保留实例。在数据库卸下后,数据库的控制文件也被关闭。

3) 停止实例

停止数据库的最后一步是停止实例。当实例停止后,sag是从内存中撤消,后台进程被中止。

3. 初始化参数文件

在启动一个实例时,oracle必须读入一初始化参数文件(initialization parameter file),该参数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包含有实例配置参数。这些参数置成特殊值,用于初始oracle实例的许多内存和进程设置,该参数文件包含:

一个实例所启动的数据库名字

在sga中存储结构使用多少内存;

在填满在线日志文件后作什么;

数据库控制文件的名字和位置;

在数据库中专用回滚段的名字。

四、数据字典的使用

数据字典是oracle数据库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由一组只读的表及其视图所组成。它提供有关该数据库的信息,可提供的信息如下:

oracle用户的名字;

每一个用户所授的特权和角色;

模式对象的名字(表、视图、快照、索引、聚集、同义词、序列、过程、函数、包及触发器等);

关于完整性约束的信息;

列的缺省值;

有关数据库中对象的空间分布及当前使用情况;

审计信息(如谁存取或修改各种对象);

其它一般的数据库信息。

可用sql存取数据字典,由于数据字典为只读,允许查询。

1. 数据字典的结构

数据库数据字典是由基本表和用户可存取的视图组成。

基本表:数据字典的基础是一组基本表组成,存储相关的数据库的信息。这些信息仅由oracle读和写,它们很少被oracle用户直接存取。

用户可存取视图:数据字典包含用户可存取视图,可概括地方便地显示数据字典的基本表的信息。视图将基本表中信息解码成可用信息。

2. 数据字典的使用

当数据库打开时,数据字典总是可用,它驻留在system表空间中。数据字典包含视图集,在许多情况下,每一视图集有三种视图包含有类似信息,彼此以 前缀 相区别,前缀 user、all和dba。

?前缀为user的视图,为用 视图,是在用户的模式内。

?前缀为all的视图,为扩展的用户视图(为用户可存取的视图)。

?前缀为dba的视图为dba的视图(为全部用户可存取的视图)。

在数据库中oracle还维护了一组虚表记录当前数据库的活动,这些表称为动态性能表。动态性能表不是真正的表,许多用户不能存取,dba可查询这些表,可以建立视图,给其它用户授予存取视图权。

五、事务管理

1. 事务

一个事务为工作的一个逻辑单位,由一个或多个sql语句组成。一个事务是一个原子单位,构成事务的全部sql语句的结果可被全部提交或者全部回滚。一个事务由第一个可执行sql语句开始,以提交或回滚结束,可以是显式的,也可是隐式的(执行ddl语句)。

在执行一个sql语句出现错误时,该语句所有影响被回滚,好像该语句没有被执行一样,但它不会引起当前事务先前的工作的丢失。

2. oracle的事务管理

在oracle中一个事务是由一个可执行的sql语句开始,一个可执行sql语句产生对实例的调用。在事务开始时,被赋给一个可用回滚段,记录该事务的回滚项。一个事务以下列任何一个出现而结束。

当commit或rollback(没有savepoint子句)语句发出。

一个ddl语句被执行。在ddl语句执行前、后都隐式地提交。

用户撤消对oracle的连接(当前事务提交)。

用户进程异常中止(当前事务回滚)。

1) 提交事务

提交一事务,即将在事务中由sql语句所执行的改变永久化。在提交前,oracle已有下列情况:

在sga的回滚段缓冲区已生成回滚段记录,回滚信息包含有所修改值的老值。

在sga的日志缓冲区已生成日志项。这些改变在事务提交前可进入磁盘。

对sga的数据库缓冲区已作修改,这些修改在事务真正提交之前可进入磁盘。

在事务提交之后,有下列情况:

对于与回滚段相关的内部事务表记录提交事务,并赋给一个相应的唯一系统修改号(scn),记录在表中。

在sga的日志缓冲区中日志项由lgwr进程写入到在线日志文件, 这是构成提交事务的原子事务。

在行上和表上的封锁被释放。

该事务标志为完成 。

注意:对于提交事务的数据修改不必由dbwr后台进程立即写入数据文件,可继续存储在sga的数据库缓冲区中,在最有效时将其写入数据文件。

2) 回滚事务

回滚事务的含义是撤消未提交事务中的sql语句所作的对数据修改。oralce允许撤消未提交的整个事务,也允许撤消部分。

在回滚整个事务(没有引用保留点)时,有下列情况:

在事务中所有sql语句作的全部修改,利用相应的回滚段被撤消。

所有数据的事务封锁被释放。

事务结束。

当事务回滚到一保留点(具有savepoint)时,有下列情况:

仅在该保留点之后执行的语句被撤消。

该指定的保留点仍然被保留,该保留点之后所建立的保留点被删除。

自该保留点之后所获取的全部表封锁和行封锁被释放,但指定的保留点以前所获取的全部数据封锁继续保持。

该事务仍可继续。

3) 保留点

保留点(savepoint)是在一事务范围内的中间标志,经常用于将一个长的事务划分为小的部分。保留点可标志长事务中的任何点,允许可回滚该点之后的工作。在应用程序中经常使用保留点;例如一过程包含几个函数,在每个函数前可建立一个保留点,如果函数失败,很容易返回到每一个函数开始的情况。在回滚到一个保留点之后,该保持点之后所获得的数据封锁被释放。

六、数据库触发器

1. 触发器介绍

数据库触发器(database trigger)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过程,当表被修改时它隐式地被激发(执行)。在oracle中允许在对表发出insert、update或delete语句时隐式地执行所定义的过程,这些过程称为数据库触发器。触发器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与所相关表分别存储。触发器仅可在表上定义。在许多情况中触发器用于提供很高级的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补充oracle的标准功能。触发器一般用于:

自动地生成导出的列值;

防止无效的事务;

实施更复杂的安全性检查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实施跨越结点的引用完整性;

实施复杂的事务规则;

提供透明事件日志;

提供高级的审计;

维护同步表复制;

收集关于存取表的统计。

注意:数据库触发器与sql*forms触发器之间的差别。数据库触发器是定义在表上,存储在数据库中,当对表执行insert、update或delete语句时被激发,不管是谁或哪一应用发出。而sql*forms触发器是sql*form应用的部分,仅当在指定sql*forms应用中执行一个指定触发器点时才被激发。

触发器和说明性完整性约束都可用于约束数据的输入,但它们之间有一定区别:

说明性完整性约束是关于数据库总是为“真”的语句。一个完整性约束应用于表中已有数据和操纵表的任何语句。

而触发器约束事务不可应用于在定义触发器前已装入的数据,所以它不能保证表中全部数据服从该触发器的规则。触发器实施瞬时约束,即在数据改变时实施一约束。

2. 触发器的组成:

一个触发器有三个基本部件:触发事件或语句、触发器的限制、触发器动作。

触发事件或语句:为引起触发器激发的sql语句,是对指定表insert、update或delete语句。

触发器限制:为一布尔表达式,当触发器激发时该条件必须为true。触发器的限制是用when子句来指定。

触发器的动作:为一个pl/sql块(过程),由sql语句和pl/sql语句组成。当触发语句发出,触发器的限制计算得true时,它被执行。在触发器动作的语句中,可使用触发器的处理的当前行的列值(新值、老值),使用形式为:

new.列名                         引用新值

ole.列名                         引用老值

在定义触发器时可指定触发器动作执行次数:受触发语句影响每一行执行一次或是对触发语句执行一次。

对每一触发语句可有四种类型触发器:

行触发器:对受触发语句所影响的每一行,行触发器激发一次。

语句触发器:该类型触发器对触发语句执行一次,不管其受影响行数。

定义触发器可以指定触发时间,指定激发器动作的执行相对于触发语句执行之后或之前。

before触发器:该触发器执行触发器动作是在触发语句执行之前。

after触发器:该触发器执行触发器动作是在触发语句执行之后。

一个触发器可处于两种不同的方式:使能触发器和使不能触发器。

使能触发器:只要当触发语句发出,触发器限制计算为true,这种类型的触发器执行其触发动作。

使不能触发器:这种触发器即使其触发语句被发出,触发器限制计算为true,也不执行触发器动作。

触发器的源代码存储在数据库中,在第一次执行时,触发器的源代码被编译,存储在共享池中。如果触发器从共享池中挤了,再使用时必须再重新编译。

七、分布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

1. 简介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在用户面前为单个逻辑数据库,但实际上是由存储在多台计算机上的一组数据库组成。在几台计算机 上的数据库通过网络可同时修改和存取,每一数据库受它的局部的dbms控制。分布式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合作地维护全局数据库的一致性。

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称为结点。如果一结点具有管理数据库 软件,该结点称为数据库服务器。如果一个结点为请求服务器的信息的一应用,该结点称为客户。在oracle客户,执行数据库应用,可存取数据信息和与用户交互。在服务器,执行oracle软件,处理对oracle数据库并发、共享数据存取。oracle允许上述两部分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但当客户部分和服务器部分是由网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时,更有效。

分布处理是由多台处理机分担单个任务的处理。在oracle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处理的例子如:

客户和服务器是位于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

单台计算机上有多个处理器,不同处理器分别执行客户应用。

sql*net是oracle网络接口,允许运行在网络工作站的oracle工具和服务器上,可存取、修改、共享和存储在其它服务器上的数据。saql*net可被认为是网络通信的程序接口。sql*net利用通信协议和应用程序接口(api)为oarcle提供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

sql*net驱动器为在数据库服务器上运行的oracle进程与oracle工具的用户进程之间提供一个接口。

参与分布式数据库的每一服务器是分别地独立地管理数据库,好 像每一数据库不是网络化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独立地被管理,称为场地自治性。场地自治性有下列好处:

系统的结点可反映公司的逻辑组织。

由局部数据库管理员控制局部数据,这样每一个数据库管理员责任域要小一些,可更好管理。

只要一个数据库和网络是可用,那么全局数据库可部分可用。不会因一个数据库的故障而停止全部操作或引起性能瓶颈。

故障恢复通常在单个结点上进行。

每个局部数据库存在一个数据字典。

结点可独立地升级软件。

可从分布式数据库的所有结点存取模式对象,因此正像非分布的局部的dbms,必须提供一种机制,可在局部数据库中引用一个对象。分布式dbms必须提供一种命名模式,以致分布式数据库中一个对象可在应用中唯一标识和引用。一般彩在层次结构的每一层实施唯一性。分布式dvms简单地扩充层次命名模型,实施在网络上唯一数据库命名。因此一个对象的全局对象名保证在分布式数据库内是唯一。

oracle允许在sql语句中使用佤对象名引用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模式对象(表、视图和过程)。在oracle中,一个模式对象的全局名由三部分组成:包含对象的模式名、对象名、数据库名、其形式如:

其中scott为模式名,emp为表名,@符号之后为数据库名.

一个远程查询为一查询,是从一个或多个远程表中选择信息,这些表驻留在同一个远程结点.

一个分布式查询可从两个或多个结点检索数据.一个分布式更新可修改两个或两个以上结点的数据.

一个远程事务为一个事务,包含一人或多个远程语句,它所引用的全部是在同一个远程结点上.一个分布式事务中一个事务,包含一个或多个语句修改分布式数据库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结点的数据.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事务控制必须在网络上直辖市,保证数据一致性.两阶段提交机制保证参与分布式事务的全部数据库服务器是全部提交或全部回滚事务中的语句.

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可由oracle数据库管理员为终端用户和应用提供位置透明性,利用视图、同义词、过程可提供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位置透明性.

oracle允许在select(查询)、insert、update、delete、select…for update和lock table语句中引用远程数据。对于查询,包含有连接、聚合、子查询和select …for  update,可引用本地的、远程的表和视图。对于update、insert、delete和lock table语句可引用本地的和远程的表。注意在引用long和long raw列、序列、修改表和封锁表时,必须位于同一个结点。oracle不允许作远程ddl语句。

在单场地或分布式数据库中,所有事务都是用commit或rollback语句中止。oracle提供两种机制实现分布式数据库中表重复的透明性:表快照提供异步的表重复;触发器实现同步的表的重复。在两种情况下,都实现了对表重复的透明性。

2. 分布式数据库全局名与数据库链

1) 分布式数据库全局名:每一个数据库有一个唯一的全局名,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库名(小于等于8字符)和网络域。全局数据库名的网络域成分必须服从标准互联网规范。域名中的层次 由符号“.”分开,域名的次序由叶至根,从左至右。

2) 数据库链:为对过程数据库定义的一路径。数据库链对分布式数据库的用户是透明的,数据库链的名字与链所指向的数据库的全局名相同。其由二部分组成:远程账号和数据库串。例建立数据库链的形式:

creat public datebase link sale。division3。acme。com

connect to guest identified by password

using‘db串’;

其中:sales。divisin3。acme。com为定义的链名;guest/password 为远程数据库的用户账号和口令;db串用于远程连接。由账号和db串构成完全路径。如果只有一个则为部分路径。

有三种数据库链可用于决定用户对全部对象名的引用:

专用数据库链:为一指定用户建立。专用数据库链仅链的主人可使用。在sql语句中用于指定一全局对象名或者在持有者的视图过程定义中使用。

公用数据库链:为特殊的用户组public建立。公用数据库链可为任何用户使用,在sql语句中用于指定一个全局对象名或对象定义。

网络数据链:由网络域服务器建立和管理,可为网络中的任何数据库的任何用户使用,可在sql语句中指定全局对象名或对象定义中使用。注意:当前网络域服务器对oracle不能用,所以网络数据库链不可用。

3. 表快照

oracle的表快照特征允许一个主表在分布式数据库的其它结点进行复制。只允许修改主表,而复制只可读。主表达式每一个复制称为一个快照。快照异步的刷新,反映主表的一个最近事务一致状态。

一个快照可为表的完全拷贝或者为表的一个子集,由引用一个或多个主表、视图或其它快照的分布式查询所定义。包含主表的数据库称为主数据库。

快照有简单快照和复杂快照。简单快照的每行是基于单个远程表中的一行。所以定义简单快照的查询中不能有groub by或connect by子句,或子查询、连接或集合操作。如果在快照定义的查询中包含有上述子句或操作,这种快照称为复杂快照。

在快照建立时,oracle在快照的模式中建立几种内部对象:

在快照结点,oracle建立一基表用于存储由快照定义的查询所检索的行,然后为该表建立一个只读的视图,并为远程主表建立一视图,该视图用于新快照。

一个快照周期地被刷新,反映它的主表的当前情况。为了刷新一快照,快照定义查询是被发出,其查询结果想在存储在快照中,代替以前的快照数据。

当快照为简单快照时,可以由快照日志来刷新,这样可加快刷新处理。快照日志是在主表数据库中的一表,与主表相关。oracle使用快照日志跟踪主表中已修改的行。当基于主表的简单快照刷新时,仅需要快照日志的相应行来刷新快照,这种刷新称为快速刷新。

篇4:分布式基础信息管理系统:swall

一、Swall概述

swall是一个基于zookeeper实现的分布式基础信息管理系统(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可以用于管理特别是架构比较灵活的服务,比如游戏,用swall,你不用登陆到具体的服务器去操作,你指需要在一台机器上面就可以完成服务管理,比如获取服务器监控信息、执行shell命令等等,你还可以方便的实现自动化配置,一条命令实现所有应用的部署不再是难题。

特点:

1.使用zookeeper做任务信息存储,可配置高可用2.配置节点灵活,可以处理一台服务器上存放多个业务的复杂环境3.简单灵活,五脏六腑俱全(文件拷贝、命令执行、模块管理)4.提供比较好的自省功能,可以让你比较方便调用各种模块5.容易扩展

二、Swall原理

swall原理很简单,用过zookeeper的人都知道,zookeeper比较擅长存储敏感的状态信息,并提供一系列机制来操作这些信息,swall主要利用的是zookeeper 的watcher功能,就是当某个数据变化的时候会提供一个机制来实现通知,那么swall主要架构很简单了:

项目主页:www.open-open.com/lib/view/home/1404524593186

篇5:Windows 基础技巧两则Windows系统

1.显示全部文件及完整路径 打开“我的电脑”,单击“工具→文件夹选项”,然后选择“查看”标签,选中“在地址栏中显示全路径”和“在标题栏显示完整路径”,这样就会在窗口的地址栏和标题栏显示文件的完整路径了;选中“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选项会显示大

1.显示全部文件及完整路径

打开“我的电脑”,单击“工具→文件夹选项”,然后选择“查看”标签。选中“在地址栏中显示全路径”和“在标题栏显示完整路径”,这样就会在窗口的地址栏和标题栏显示文件的完整路径了;选中“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选项会显示大部分隐藏文件。如果想显示所有的隐藏文件还需去掉“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推荐)”前的小钩,这时系统会显示一个警告窗口提示这样做的危险性,并问你是否显示这些文件,单击“是”,然后单击“确定”就可以查看所有的文件了,

2.方便的注册表收藏夹:

和Windows 98不同的是Windows 2000的RegEdit(注册表编辑器)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收藏菜单,利用它我们可以将经常要访问的主键放到收藏菜单中。例如你经常要访问“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下的各值,那么你可以先找到并定位到这个主键或主键下的任意一个值,然后选择收藏菜单中的“添加到收藏夹”,此时会弹出一对话框,提示输入主键放在收藏夹里的名字,我们取系统默认的主键名字或者方便记忆的名字即可。然后单击确定,这个主键就放到收藏菜单里了!你可以用这种方法把经常要访问的主键统统放到收藏夹里,以后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6:基础心理学-读后感

基础心理学-读后感

因为鄙人报名的时候基础心理学的课程已经完结,故未能赶上老师的课程,只能趁着春节前单位基本无所事事之时,充充补上,本来想好好的记一记,但是基础心理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个的'名词解释,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直觉、感觉、情绪、情感、内向、外向.... 唯一给我还算印象深刻的居然是:荣格提出的人格内外向理论是基于道德经,我不知道是如何探轶出来这个说法,但是有鉴于我对道家及中医理论的盲目崇拜,故而记得很牢。 现在想来,我走心理咨询师之路唯一的优势就是对理论中医做过半年的熟悉,道德经也读过几遍,而且打心眼里是接受的,又想起变态心理学老师的一句话,不是科学的东西未必没有道理,只要有道理,就可以运用于心理咨询,恩,很有道理。 徐老师说过,在走向真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条路,科学是其中一途,文学、美学是一途,中医未什么不能是呢?

篇7:考研英语语法 系统学习夯实基础

考研英语语法 系统学习夯实基础

语法是复习考研英语的基础。对于准备考研英语的学生而言,基础阶段是全面、系统地学习语法的关键时期。因为,如果能在这一时期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的学习会非常顺利,后期的阅读、写作及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更能融会贯通。基础阶段,考生应该全面掌握考研语法要点。

无论英语语法知识是否扎实,建议2015届的广大考生们应该从头开始,将语法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因为大多数同学的语法知识只限于高中语法,对语法没有系统地掌握。考生要针对个人情况,多下苦功突破薄弱环节,巩固并熟练掌握常考的重要语法点,并且要具有系统意识,对考研英语语法体系做到了如指掌。

完备的考研英语语法体系应该包含如下重要的语法知识点:三大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三种非谓语动词(动名词、不定式和分词),四种特殊结构(省略结构、比较结构、倒装结构、分割结构)。对以上这个考研语法体系,备考考生从宏观层面要掌握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从微观层面要各个突破,透彻了解,并且能熟练应用语法知识,正确输出符合英语语法的句子和文章。

另外,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语法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多数考生感觉语法知识比较枯燥,不愿意学习。但是,语法学习是能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因素之一。2015届的考生要静下心来,结合做题来学习,即先看语法书,然后做相应的题目巩固语法知识。如果题目做得不理想,这会成为你学习的动力;如果题目做得不错,说明你对这部分语法知识掌握得不错。学习的同时,要对基本的语法知识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体系,也要对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进行归纳

总之,学习语法切记不要进入学习误区。语法复习重在语法现象本身,而不是记住那些枯燥无味的术语,那么,考研英语的语法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呢?复习语法的目的'是读懂文章、做对题目。英语成绩好的同学,肯定语法基础也不差,并且能熟练地将语法知识应用到阅读、做题中。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可能是语法基础不扎实,也可能是囫囵吞枣,对语法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很好的应用到阅读和做题中。如果在阅读中面对一个长难句,能快速准确地抓住这个长难句的主干,理清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翻译,那就说明对这部分的语法知识掌握的不错;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就说明掌握的还不好,还需要强化复习。其实,检验语法是否过关的另外一个方法:在阅读练习中能否准确理解长难句。同学们一定要把语法学习和平时的练习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篇8: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

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勘测设计技术资料,随着工作的深入,资料会越积累越多,为了使之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必须建立先进的资料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为隐蔽工程勘测设计技术数据资料建立了一个具备输入、贮存、管理、查询、输出和分析应用等功能的管理平台,成为能为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的'、高效实用的勘测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作 者:叶芳毅 朱思蓉 YE Fang-yi ZHU Si-rong  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空间公司,湖北,武汉,430010 刊 名:人民长江  PKU英文刊名:YANGTZE RIVER 年,卷(期): 38(10) 分类号:P208 TV871 关键词:堤防   隐蔽工程   勘测设计   数据库   GIS  

篇9:基础系统:CPU,进程分析师之路

基础(系统:CPU,进程)分析师之路

今年,确定了自己的职业走向:系统工程师。所以从工作和学习积累中开始放弃一些知识点和业务点,在测试行业的大知识圈中选中自己需要的几个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要做好系统分析类的工程师,需要注重3个部分: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此部分以操作系统为主,结合工作经验,开始把系统以自己的测试角度来描述一下自己的系统见解。(此次学习和工作中性能测试的书为:《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

虽然对于评测师考核中,硬件也是测试人员的知识点之一,由于我的职业走向基本很少和纯硬件打交道,我就从cpu开始学习和总结。

计算机在单核的情况下,程序对其而言是一排需要执行的指令,在高速执行的过程中,单核的计算机执行的每个时刻都是只能处理一件事情.所以单核的 CPU处理的速度取决与它的主频。

想在每个进程之间插入一些操作,一般来说需要靠中断,中断一般来自与时钟,程序和io干预.此时就可以在cpu中执行多个进程的程序.进程一般有新建,就绪,执行,挂机,退出的状态,通过程序和cpu自动的分配可以使得进程。

多核的计算机就好比有多个独立的线程,然后有1 个主控制器来分配任务,比起单核,可以同一时间做多个任务。在这里我有个疑问,这些多核的系统应该也会像分布式系统一样有个控制器来主导它的执行数据,所以我觉得他也有类似一个这样的映像瓶颈的因素在(这点书上我没找到相关的资料)。

对于CPU,作为性能测试人员来说,即需要分析多线程的客户端代码编写,也需要分析被测服务器的线程相关指标。一半作为自动化的脚本来说,线程可能只有10个,出现到需要‘分析’线程的时机不是太多,但是作为压力测试,尤其是不依赖工具来写,是个重要的一环。

一台普通pc可能在执行程序可以开到几百甚至上千个线程。但是你作为测试的客户端,就会受到了CPU主频的限制,

一个CPU处理速度是有上限的,就是计算机能够开超过上千的线程,它输出的压力其实不比几百个线程高。

因为此时你的CPU到了极限,多于的线程其实效果就跟列表的速度差不多。所以第一点测试的时候假如要求注重并发性,你首先要算好和测试你的每台机器最佳开启线程数(测试稳定性可以不用)。

其二我一直把一个“核”当作一个测试机对待,即使在现在最流行的云,我也是坚持物理机做压力,因为你再怎么虚拟,机器的效率是有限的,你用尽了机器的’潜力‘不代表你高并发。其三,算好每个测试机网络io的最大流量,即使你用强大的服务器机来做客户端,你的io限制了,还有操作系统的限制,使得它并发的效果不是你所想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多线程压力就需要用到分布式,我也经常把多核服务器当作“小分布式”对待。

但是分析被测系统的性能的时候,除了关注上面三点外,我们其实不是关注它的并发能力,而是它的交易成功率,还有就是排队的`缓存,和负载均衡的效果。

说到线程,应该不会忽略掉信号量的使用,也是每年软件评测师的典型题目:PV操作。因为互斥,死锁等问题,在我学习科学计算的文章时,用C++ 的代码会用到信号量。

但是用脚本语言python的时候,发现很多时候,它封装的threading竟然也做到了信号量的操作(我在同段代码加入信号量的控制,效果一样)这点我需要后期项目机会来研究(毕竟脚本语言使用类似ReentrantReadWriteLock的时候不多)

为什么我会提到互斥,还有我分析操作系统期间,会关注编写内存这块呢。因为很多时候,python和java写的脚本测试的确没用到这些做压力测试。

但是你碰到操作数据库,重现产品异常测试BUG问题,还有提高压力时,无疑嵌入C++语言是个好选择(这和开发相反,不知道别人是否这么做,我现在就是这样做,喜欢把开发速度快的语言作为主语言)。

因为很多测试代码“自动”的功能帮倒忙,在做性能测试的异常测试时,往往会因为语言“自动处理”导致很多问题给忽略了,这时候你也不得不用到有“手动”功能的语言来进行测试。

结语:我的测试之路就是一直在打系统知识基础的过程,每次分析项目问题的突破都和CPU,进程,线程有关。同时为后面的学习笔记:分布式,云打下知识基础。

篇10:如何系统游有效学习java基础

学习java基础的方法

01JVM相关(包括了各个版本的特性)

JVM作为java运行的基础,很难相信对于JVM一点都不了解的人可以把java语言吃得很透。我在面试有超过3年Java经验的开发者的时候, JVM几乎就是一个必问的问题了。当然JVM不是唯一决定技术能力好坏的面试问题,但是可以佐证java开发能力的高低。

在JVM这个大类中,我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有:

JVM内存模型和结构

GC原理,性能调优

调优:Thread Dump, 分析内存结构

class 二进制字节码结构, class loader 体系 , class加载过程 , 实例创建过程

方法执行过程:Java各个大版本更新提供的新特性(需要简单了解)

02Java的运行(基础必备)

在这里需要掌握的知识有:

javac 编译java文件为 class 文件

java 命令的使用, 带package的java类如何在命令行中启动

java程序涉及到的各个路径(classpath, java。library。path, java运行的主目录等)

03数据类型

这条没有什么好多说的,无非就是Java中的基本类型和对象类型的掌握。可以再了解一些JDK如何自动转换方面的知识,包括装箱拆箱等,还要注意避免装箱之后的类型相等的判断。

主要知识点:

基本类型: int, long, float, double, boolean …

对应的对象类型: Integer 等类型到基本类型的转换, 装箱和拆箱

Object类型: equals, hashcode

String 类型的特点

04对象和实例,对象的创建

(这部分共有21个知识点,建议大家先收藏起来,有时间再仔细看)

在这方面,开发者需要了解class和instance的概念以及之间的差别, 这是java面向对象特性的一个基础。

主要知识点有:

Class和 Instance 的概念

Instance 创建的过程:

1. 无继承:

分配内存空间,初始化变量,调用构造函数;

2.有继承:

处理静态动作, 分配内存空间, 变量定义为初始值;

3.从基类->子类,处理定义处的初始化;

4.执行构造方法:

需要注意的点:静态属性等从基类->子类进行初始化;默认无参构造方法相关的特性。

5. 访问控制:

这也是java封装特性的一个基础,需要掌握的有:

public protected default private 对于class, method, field 的修饰作用

6. 流程控制:

Java 流程控制的基础, 虽然有些语法不一定很常用,但是都需要了解,并且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它们。需要掌握的有:if, switch, loop, for, while 等流程控制的语法

7. 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

这是一个java的核心概念,对于任何java开发者都需要熟练掌握。Java中很多特性或者说知识点都是和java面向对象编程概念相关的。在我的理解,一个好的开发者不仅仅需要了解这些特性(知识点)本身,也更需要知道这些对象在java的面向对象编程概念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更有利于开发者掌握java这门开发语言,以及其他面向对象编程的语言。

在这里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下,主要的知识点包括有: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各自的定义概念,有哪些特性体现出来,各自的使用场景

静态多分派,动态单分派的概念

重载的概念和使用

继承:接口多实现,基类单继承

抽象,抽象类,接口

多态:方法覆盖的概念和使用

接口回调

8. Static:

静态属性在java日常开发中也是经常使用,需要了解和 static 关键字相关的用法,还有和其他关键字的配合使用,如是否可以和 abstract,final 等关键字联合使用。

主要需要掌握的有:

静态属性的定义,使用,以及类加载时如何初始化

静态方法的定义和使用

静态类的定义和使用

静态代码块的定义和初始化时机

9. 基础知识点:

这里主要罗列一些散落的,没有系统归类的一些java知识点。在日常的开发中用到也不少。 这块内容其实还有很多,目前只是暂时归纳了这几个在这里:

包括有:equals , hashcode , string/stringbuffer ,final , finally , finalize

10.集合框架:

这个是一个需要多加掌握的部分,做java开发,可以说没有不用到集合框架的,这很重要。但是这里的知识点并不难,但是对于集合最好要了解内部的实现方式,因为这样有助于你在各个不同的场景选择适合的框架来解决问题,比如有1W个元素的集合,经常要进行contains判断操作,知道了集合的特性或者内部实现,就很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里包括了如下内容(并发相关不包含在内):

集合框架的体系:基础Collection ,Map。具体集合实现的内容, List ,Set ,Map 具体的实现,内部结构,特殊的方法, 适用场景等集合相关的工具类 Collections 等的用法

学习java基础的建议

1.HTML+CSS+DIV,前端会用到,作为研发人员至少应该会简单写些页面出来。

2.JAVASCRIPT,想学就学吧,很多人是很害怕这门语言,所以需要用到JS的地方就用Jquery代理了,Jquery是应该好好学学的,很有用的JS框架,看似复杂华丽的效果他都能轻松完成。

3.Ajax,前端异步交互技术,很值得研究。

4.JSP,Servlet,Javabean,发展至今已经不提倡在JSP里嵌入JAVA代码,所以仅仅是作为视图层使用,嵌入些如JSTL和Struts2标签库的标签成为动态页面。Servlet是应该重点学习的,包括如过滤器、监听器等,这些都是当下Struts2或者未来WEB框架的底层基础和原理。

5.Strut2+Hibernate(or JPA)+Spring,当下十分流行的开发框架。其实是很容易上手的,但关键是需要懂得原理。

6.有机会学些WebService,由于本人这一块还是空白就不“妖言惑众”了。

Android:

4大组件神马的,个人认为系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项目驱动的方式是掌握一门技术有效的手段。

当然了,如果将来想从事IT行业,XML、UML、设计模式等等都是应该掌握的。

java的技术知识点

异常框架

异常在java的开发中可能没有那么被重视。一般遇到异常,直接上抛,或者随便catch一下处理之后对于程序整体运行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不过在企业级设计开发中,异常的设计与处理的好坏,往往就关系着这个系统整体的健壮性。一个好的系统的异常对于开发者来说,处理应该统一,避免各处散落很多异常处理逻辑;对于系统来说,异常应该是可控的,并且是易于运维的,某些异常出现后,应该有应对的方法,知道如何运维处理,所以虽然异常框架很简单,但是对于整个企业级应用开发来说,异常处理是很重要的,处理好异常就需要了解Java中的异常体系。

这部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不多,主要就是:

异常的体系:

Throwable

Exception

RuntimeException

Error

RuntimeException 和一般Exception 的区别,具体处理方法等

Java IO

IO 在java中不仅仅是文件读写那么简单,也包括了socket 网络的读写等等一切的输入输出操作。比如说标准HTTP请求中Post的内容的读取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等。

对于IO,Java不仅提供了基本Input、Output相关的api,也提供了一些简化操作的Reader、Writer等api,在某些开发(涉及大量IO操作的项目)中也很重要,一般日常的开发中也会涉及(日志,临时文件的读写等)。

在这中的知识点主要有:

基本IO的体系:包括有InputStream ,OutputStream,Reader/Writer,文件读取,各种流读取等

NIO 的概念,具体使用方式和使用场景

多线程并发

多线程是Java中普遍认为比较难的一块。多线程用好了可以有效提高cpu使用率,提升整体系统效率,特别是在有大量IO操作阻塞的情况下;但是它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用不好,系统非但提升不大,或者没有提升,而且还会带来多线程之间的调试时等问题。

在多线程中内容有很多,只是简单说明一下Java中初步使用多线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多线程的实现和启动

callable 与 runable 区别

syncrhoized ,reentrantLock 各自特点和比对

线程池

future 异步方式获取执行结果

concurrent 包

lock

网络

Java 中也是提供了可以直接操作TCP协议、UDP协议的API。在需要强调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TCP/UDP 进行通讯。在查看Tomcat等的源码中,就可以看到这些相关API的使用情况。不过一般也比较少会直接使用TCP,会使用诸如MINA、Netty这样的框架来进行处理,因为这个方面的开发涉及不多,所以就不再详细罗列了。

时间日期处理

几乎对于每个应用来说,时间日期的处理也是绕不过去的,但是JDK8 之前的时间相关API用法并不友好。在那个时代,可以选择Joda等时间框架。到了JDK8 发布之后,全新的时间API基本融合了其他框架的优点,已经可以很好的直接使用了。

对于Java开发者来说,需要熟练地使用API来对时间和日期做相关的处理。

具体知识点不再罗列。

XML解析/ JSON解析

其实这两块内容都不是J2SE里面的内容,但是在日常开发中,和其他程序交互,和配置文件交互,越来越离不开这两种格式的解析。

不过对于一个开发者来说,能够了解一些XML/JSON具体解析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你在各个具体的场景中更好的选择合适你的方式来使得你的程序更有效率和更加健壮。

XML:需要了解DOM解析和SAX解析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的适用场景

JSON:需要了解一些常用JSON框架的用法,如 Jackson,FastJson,Gson 等。

Maven的使用

Maven 也不是Java里面的内容,但是maven是革命性的,给java开发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从依赖的引入和管理,开发流程的更新和发布产出,乃至版本的更新,使用maven可以大大简化开发过程中的复杂度,从而节省大量时间。可以说,maven已经成为java开发者的标配了。所以我把maven也作为一个java开发者对于基础必备的知识点。

泛型

这是JDK5开始引入的新概念,其实是个语法糖,在编写java代码时会有些许便利, 一般的应用或者是业务的开发,只需要简单使用,不一定会用到定义泛型这样的操作, 但是开发一些基础公共组件会使用到,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细看这个部分,一般情况下只要会简单使用即可。

标注

也是jdk5 之后引入的。Spring是个优秀的框架,最开始就以xml作为标准的配置文件。不过到了Spring3 之后,尤其是spring-boot 兴起之后,越来越推崇使用标注来简化xml配置文件了,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节省不少xml配置的时间。但是劣势是在于标注散落在各个类中,不像xml,可以对所有配置有个全局性的理解和管理,所以还没有办法说完全就取代所有的xml。对于一般开发者,会使用标注即可,一些公共组建的开发者可能会需要了解标注的定义和实现,可以在具体需要的时候再细看。

RMI

RemoteMethodInvocation ,Java语言特有的远程调用接口,使用还是比较简单方便。不过需要跨语言的情况下,就需要使用 webservice 等其他方式来支持。一般来说,程序都不需要使用RMI,不过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我就在一个项目中,使用RMI来进行程序远程启动停止的控制。

篇11:写作基础:怎么写好读后感

写作基础:怎么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篇12:读后感的写作基础

读后感必备的写作基础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篇13: 速写基础入门读后感

速写基础入门读后感

我最近在学习速写,而我正在看的这本书很有意思,书上说速写讲究一种感觉,不用注意画纸就能画出线条且组合成实物的感觉,这是一种需要练出来的手感,所以,我多练习,闭眼写字,但,成果甚微。

速写与素描是不通的,看名字就知道,学速写的,掌握的重点要领不是拉直线‘打明暗与对物体结构形状的观察和固体色的深浅变化,速写,速写,就是用你的笔或是什么都行,把你面前事物以极快的速度展现出来,简单的线条,不一定是直线,不一定百分百相似,但一定务必要画出面前这样事物的感觉,你对它的感觉,或许别人认不出它,不知道这是一家咖啡馆,或是一个街角,或是你家楼下,又或是名胜古迹的一隅,但你一定认识它,不论你的画作有多么凌乱或是简易。

速写是不会认真涂抹阴影,通常是全涂黑或灰又或是简单地斜打黑竖线,总之,不会太复杂,不过画速写也是没有时间来画有深浅变化、复杂细致的阴影的,因为你只有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你只会在街头坐上一会儿,你不能带上齐全的绘画工具,通常,你只会有一本速写本与一支笔,不需要橡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快速地展现出来,跃然纸上,橡皮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你可以选择回到居住地,再擦除一些杂乱的线条。

画速写,一定要先画构图,一个景物或一个细节,慢慢画会导致失败,从你挑出细节的那一刻,你还不如在这儿,你想画的角度拍张照,回去慢慢研磨,但那就不是速写了,速写一定是讲效率的。

当你在画一棵树时,别一片片叶子地去画,枝干也无需与眼前的树一致,只需大致方向相同就好,打个树的外轮廓,画出近枝上的几片大叶子,其余地画些圈,打上下阴影(里线条)就好,如果想要立体,别忘了阴影要顺着光路打哦!还有,一定要画出树上的凹凸感,千万别追求平滑。

以上为我的读后感,可惜我也只能纸上谈兵。

篇14:读后感的写作基础

读后感的写作基础

首先我们必须懂什么是读后感。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第一,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第二,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

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篇15:FreeBSD远程操作基础指南Unix系统

1、远程登录: $ssh 192.168.1.90 -l bsduser 2、传输文件 远程机器: $ftp 到自己的机器(开ftp服务) 或者:本地机器使用scp $scp 本地文件 用户名@远程地址:远程目标文件名 然后输入password即可, 3、安装软件:#sysinstall,直接安装release的二进制包

1、远程登录:

$ssh 192.168.1.90 -l bsduser

2、传输文件

远程机器:

$ftp 到自己的机器(开ftp服务)

或者:本地机器使用scp

$scp 本地文件 用户名@远程地址:远程目标文件名

然后输入password即可。

3、安装软件:#sysinstall,直接安装release的二进制包

4、常用软件:wget,lftp,lynx,cvsup,pkg_install,pkg_remove,pkg_tree

5、如何根据版本好来cvsup?例如:5.2.1-release?

www.freebsd.org/cgi/cvsweb.cgi/src/这里查看tag,在 cvs-upfile中设置:

*default release=cvs tag=RELENG_5_2_1_RELEASE

执行:#cvsup cvs-upfile获得指定版本的源码。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享受用sysinstall安装编译好的二进制包的好处,而不至于像用current不停的编译那么累,

6、编译内核的新方式:

#cd /usr/src

#make buildkernel KERNCONF=mynewkernel

#make installkernel KERNCONF=mynewkernel

7、升级系统的步骤:

#cd /usr/src

#make buildworld

#make buildkernel ...

#make installkernel ...

#reboot

#mergemaster -p (对比/etc文件)

#make installworld

#mergemaster

#reboot

更多的信息,参考HandBook和/usr/src/UPDATING文档。

style=“margin-left: 40px;”>最后,清理编译中间文件:

#cd /usr/obj/

#chflags -R noschg *

#rm -rf /usr/obj/

8、我的用ftp传的图像文件或者压缩文件怎么没法用?

注意FTP传输时分为ascii模式和binary模式,有些FTP设置了区分这些差别,而似乎大多数的ftp仅仅允许binary模式。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shell基础Unix系统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读后感

基础

IT系统承包合同

Tru64FAQMiscWindows系统

系统自查报告

计划系统

微型计算机基础

文秘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重视“指法”基础》读后感

《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精选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UNIX系统基础》读后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