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教案设计(共含13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与人为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在练习中进一步加强分数的加减法的熟练性。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分数加减法,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0.40.80.7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练习
4、练习五的第1题(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这里重点练习分数的通分和运算顺序
二、垃圾分类
1、看图,理解图意
2、提问:
废纸类与玻璃类共占几分之几?
看图表,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小组内提问,并组内进行解答,
4、全班汇报,集中交流
三、解方程。
在复习解方程的过程中,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四、找数字游戏
猜一猜,这些数字可能是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然后确定数字的范围。
教学反思:
五、分析统计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
读2本和3本书的学生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组内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六、想一想,算一算。
先自己算一算,想一想: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用刚才发现的方法,不用计算,你能直接得出-的结果吗?
七、小结
八、实践活动:建造“分数墙”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提高估算意识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二、复习引入
师: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两个手指头呢?如果要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算式怎么写?(板书:1+2=3)
师:接下来老师还是伸出一个手指头,除了1以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5。(师:谁明白他意思?他是怎么想的?)两个手指头呢?(板书:1/5 2/5)
师:大家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三、新课教学
(一)同分母分数
1.设疑。
师:如果把这两个分数也合并起来,结果是多少?肯定吗?可我上二年级的女儿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是3/10(板书),而且她振振有词地找到了理由,你们和我一起做一做,左手用1个手指表示1/5,右手用两个手指头表示2/5,合起来3/10。
2.解惑。
师:究竟谁的对?请说明理由。
师:谁来解释一下我女儿的问题出在哪儿?
师:对,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单位1。实际上我们得到的不是3个1/10,而是3个1/5,所以结果等于3/5。(板书)
3.明理。
师:这个例子说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它们的分数单位没有发生变化,相加的只是分数单位的个数。
师:1+2=3与1/5+2/5=3/5有联系吗?想一想它们的算理一样吗?
师:对,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发生了变化而已。
4.应用。
师:有了这种认识,这两个题目一定不成问题,谁能迅速说出答案?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计算8/9-5/9时,你想到了哪个算式?你能用8-5=3解释这个算式吗?
5.总结。
师:观察一下我们做过的几个题目,有什么显着的特点?(板书:同分母)
师:你能总结出计算这类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吗?(课件)
6.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二)异分母分数
1.承上启下。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得数:3/6和3/9,我们还应该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处理,谁能明白老师的意图?对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引导学生约分。
师:约分后得到两个最简分数1/2和1/3,(板书)如果只让大家找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能找到哪些?
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意义、大小、分数单位、分母不相同(板书:异分母)等。
2.提出问题。
师:如果老师要把这两个意义不同、大小不同,分数单位也不相同的异分母分数也合并起来,我想除少数同学以外,绝大多数同学一定感到为难,实话实说,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师:如果老师允许你们改写这个算式,而且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直到你会做为止,你想怎么改?
3.明确方向。
师:从我们听取这些想法中,我发现一个共同的倾向,把它改成分母一样的算式就简单了,我们从这些同学的想法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4.转化学习。
师:是呀!我们可不可以在不改变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情况下,把它们的分母统一起来吗?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2)板书讲解。
(3)课件展示。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用同样大小的两个圆分别表示出1/2和1/3,为什么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不能直接相加呢?
师:即使我们简单的把这两份合在一起,我们也不能准确的说出它究竟占了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因此,只有通过通分的方法,把这两个分数细化为3/6和2/6,从而得出它们的结果是5/6。
(4)归纳方法。
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准备怎么归纳?
(三)总结方法并介绍数学文化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是以什么作为基础的?我们又是用什么方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呢?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是以什么作为基础的呢?
师:实际上,我们是用层层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知的旧知识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学习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使新知识更为简单易懂,你们现在觉得分数加减法简单吗?
师:让你们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简单的知识曾令欧洲人十分头痛,德语有句古老的谚语:掉进分数里去了。就是指说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的尴尬处境。这句话是怎样产生的呢?(课件)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分数的世界,却并没有掉进分数里去,轻而易举的学会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因为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的观点是:只要愿意思考,办法总会有的。还是那句广告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如果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解决分数问题,你们会掉进分数里去吗?
四、巩固练习
1.算一算。
2.选一选。
3.比一比。
4.填一填。
五、拓展提高
师:课前交流时,我们谈到了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一看。想一想,有没有办法让三个儿子在不破坏规定的前提下继承到父亲的遗产呢?这办法还真有。(课件)
师:现在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其实,这位农夫在设计遗嘱时,是把18作为单位1,而他只留下了17头牛,是18头牛的17/18,而三兄弟的分牛的份额17/18刚才一样,只不过在分年是我们要以18作为单位1,没不是用17作为单位1。
六、总结全课
小学数学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0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1、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呀?
2、1+1等于多少?(让学生随意展开想象,说一说)
有学生可能说:1+1等于11或1.1,譬如:1元+1角=11角或1.1元。
追问:为什么不等于2元或2角?引导学生说出: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二、情景导入
“五一”小长假来临,老师想外去交游,出示去桐溪水库的的情景图。
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
乘公共汽车 小时
乘摩托车 小时
桐溪水库
步行 小时
车站
家
乘三轮车 小时
预设: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迅速选择一种方案算出时间
口答: +
3、比较五道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
三、探究新知
1、尝试练习+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的算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直观感知结果是 。
② + =
③ + =0.25+0.5=0.75
④画图
⑤ + = ……
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算法,随机渗透转化的思想、估算的思想。
(3)阐述算理,判别正误。
①直观感知结果
②动手探究为什么得 ,结果是怎么得出的。(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4)理解算理。
数形结合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计算的结果。(课件演示)
探索计算的过程,理解先通分,再计算的道理。(生报,师扳书计算过程,并随机问为什么要把 变成 )
2、小结突出转化思想的应用:计算 + 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其实对于这些方法,尽管大家的'思维角度不同,但是面对新的问题基本想法是相同的,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生反思)都是通过转化,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3、体验优化计算方法:(选用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 - -
(1)选择方法计算。
(2)说方法选择的理由。
(3)谈解题感受,优化方法。
(4)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A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B提示计算时的注意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谈话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计算法则。
2、先找出下列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再口答结果。
1/5-1/84/15+2/57/8-3/45/6+1/3
1/4+3/102/5-1/62/7+1/32/3-1/2
(1)先指名学生口答。
(2)完成后点拨:你是怎样找出这些分母的公分母的?(找原来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二、练习引入,巩固法则
1、先计算,同桌交流并要求验算并评改。
4/5-1/31/6+5/9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有错请口头改正。
(1)7/20+1/5=7/20+4/20=11/20..................
(2)7/30+11/12=7/60+11/60=18/60=3/10.........()
(3)2/7-1/35=2/35-1/35=1/35.....................()
(4)1/2-5/14=14/48-10/48=4/48=1/7............()
3、进一步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与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比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可直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两种类型分数加减法对计算结果的处理要求则是相同的。
4、练习。
先填空再说说方法,并注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同分的几种情况。
1/9()3/16()
1/4+5/9=()3/5-1/8=()
1/3()5/8()
三、变式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5=13/20;5/12+()=11/24;7/9-()=1/6;
()-7/12=5/18;()-2/5=3/8;15/25-()=5/14
(1)学生自练,同桌说说思考过程。
(2)反馈。(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反馈)
2、列式计算。
(1)已知甲乙两数的和是5/12,甲数3/20,乙数是多少?
(2)比5/7米多2/21米是多少?
(学生自练,注意抓好反馈)
3、根据算式编写应用题。
1/2+2/3
(1)学生尝试编题。
(2)反馈:注意事情是否合理,题意是否合理,题意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把分母1/2和2/3看作两个数量还是看作表示关系的两个数来编。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反馈,师生共同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通过练习看出,大部分学生已养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思维过程:“通分――相加减――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这一模块地的内容是异分母分数的通分,知道什么叫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打下基础。在讲课时要进行找最小公倍数方法的练习。
首先,出示第2页中的堆放垃圾与填埋垃圾的问题,让学生比较题中的两个分数:七分之三和三十五分二。学生由于没有学习过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所以会想解决的办法,这时,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引出通分的方法。并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总结出通分的概念: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学生学习过通分后,再进行通分的练习。再练习时要强调找公分母的方法,一定要找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法这一模块的内容是掌握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上节课学生也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通分方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以旧引新会比较好一点。
首先,进行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新巩固。其次,复习异分母分数的.通分方法。以上两个步骤都是为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的。
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解决的办法,学生由于已经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有了了解,再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用通分的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对计算法则的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一方面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在计算时学生容易犯找公分母时不用最小公倍数的错误,在练习时要及时提醒。
五年级分数加减法知识点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3、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4、计算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时将所有的分数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5、在比较分数与小数大小时,要先统一他们的表现形式。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只有表现形式统一了,才有可能比较大小。
6、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7、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即可,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8、在分数化成小数时,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9、分数单位:用分子是1、分母是某一自然数(0和1除外)的分数(即几分之一)作为分数单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整数的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让我们用一道习题回顾一下。
(呈现多媒体,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并总结计算算理)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例题讲解
师:周末的时候小丽和小林去新华书店买书,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那么咱们帮帮他们怎么样?
(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生:好的
(展示小丽遇到的问题(1),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师:根据咱们总结的整数加减法的算理,想一想这个式子怎么计算呢?
(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小组讨论,并列出竖式)
师:你们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注意数位对齐
生2: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生3:……
老师小结:小数点要对齐,得数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师:小丽啊还有一个问题让我们看一看(展示问题(2))
(让学生自主解决,并再回忆需要注意什么?)
完成后学生给予总结,完成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三)习题巩固
课本72页做一做
课后小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给出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课后习题
一、计算。
1.5-0.5= 1-0.9= 2.3+0.6= 0.9+0.8=
1.9-0.8= 3.5- 2.4= 0.36+0.65= 0.96-0.32=
二、竖式计算。
20.87-3.65= 3.25+1.73=
18.77+3.14= 23.5-2.8=
三、解决问题。
1、小红买文具,买钢笔用去6.7元,买文具盒用去9.8元,一共用去多少钱?
2、爸爸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7米、1.35米的绳子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忽略不计,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
板书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计算以及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要对齐的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直切主题
师:三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小数。前几天,在第三单元,我们又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信大家对小数一定有了深刻的认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
学生畅所欲言。(出示课件)
师:看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买东西的时候不但会遇到小数,而且还会遇到用小数计算的问题呢!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教学例1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本第71页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两个同学到图书大厦去买书,女同学想要买两本图书;小男孩要买1本词典。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由主题图过渡到例1中的情境图,分别呈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的单价。
师:这里是两本书的价钱,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你们读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这两个问题。
(1) 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 《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4.29和6.45-4.29这两个式子。
师:这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小数加减法)
师:先来看6.45+4.29,大家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有竖式怎么计算呢?根据你的经验,想一想,当我们遇到新知识时通常会怎么做呢?
预设:想办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
师:转化确实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请同学们运用转化的方法,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独立计算,算完后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预设学生板演竖式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6.45元=645分
6.45 4.29元=429分
645 6.45 6.45 10.74
1074 10.64 10 74
1074分=10.74元
3.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每个小组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正确的?你们的方法跟哪种方法一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逐一观察每种算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时说清理由。
预设学生几种回答情况:
(1) 认为第
种是正确的。根据计算一位小数加法的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要把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因此,根据前面的经验推想计算两位小数的加法,百分位上的数也应该对齐。 (2) 认为第
种是正确的。先把6.45元和4.29元换算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也就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了整数加法,根据整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算出和是1074,然后再把1074分换算成10.74元。 (3) 认为第
种、第
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师:我们先来看第
种算法,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师:根据你们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经验,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有的可能会说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个位就不是和个位相加了;有的可能会说要把小数的末位对齐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表示元的数、表示角的数、表示分的数分别对齐。
师:如果我们擦掉元、角、分这些单位,你还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要把相同数位对齐,有的说要把小数的末位对齐,你更赞同哪种说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尝试举出1~2个反例来说明把小数的末位对齐是不对的,讲清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道理,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师:那我们来看第3种、第4种方法,它们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可为什么你们都认为这两种方法是错的呢?
生:第3种方法对,但是计算错了,百分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却忘了向十分位上进1。第4种列式和计算过程都对,但是结果忘记点小数点。
师:那你们觉得在计算进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不要忘了写小数点,并且小数点也要对齐。
师:那第2种方法对不对呢?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进行转化的,讲清算理。4.讨论比较,优化算法
师:比较第1种和第2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理解算理到探索算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教学例2
师:看来小数加减法同学们都会了,老师下面考考你们。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师:这里是小林买的两本书的价钱,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你们读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这两个问题。
(1) 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
1. 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8.3和8.3-6.45这两个式子。
6.45+8.3=
学生列竖式解答,选取代表性的不同做法板演。
学生讨论汇报:小数加减法,怎样能快速的把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何不同?(小数加法最后要在得数上对齐上面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8.3-6.45=
学生列竖式解答,选取不同的做法板演。
订正教师提示:百分位怎样计算?不够减怎么办?
2、总结计算方法
师:我们一块儿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示:列竖式时……,计算时……,末尾的0……)而后用课件出示,让生真正理解。笔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提醒: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设计意图: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想通的,计算的本质都是要相同数位对齐。因此通过找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借助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形成。】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鸟巢和水立方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吗?
(1) 鸟巢和水立方一共能容纳多少万人?
(2) 鸟巢比水立方多容纳多少万人?
附答案:
(1)9.10+1.70=10.80(万人)
(2)9.10-1.70=7.40(万人)
2.雅典奥运会中国队选手劳丽诗、李婷获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冠军的场景。课件展示决赛成绩表。
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答案见课件
3.改错题。
课件出示错例,让学生判断错误原因并改正。
答案见课件
课后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总结: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因为小学数学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分数、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本帖子二层(往下拉)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QQ!
试卷内容预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一填
(1)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他们的和是( )。
(2)一根铁丝长45 米,比另一根短14 米,两根铁丝共( )米。
(3)一根铁丝长45 米,另一根比它短17 米,另一根长( )米。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化成( ),再加减。
(5)一批化肥,第一天运走它的13 ,第二天运走它的25 ,还剩这批化肥的( )没有运。
(6)把下面的分数和小数互化。
0.75=( ) 25 =( ) 3.42=( )
58 =( ) 2.12=( ) 414 =( )
二、计算题
512 + 34 + 112 710 - 38 - 18 415 + 56
12 -(34 - 38 ) 56 -(13 +310 ) 23 + 56
三、解方程
17 +x= 23 45 -x= 14 x-16 = 38
四、解决问题
(1)有一块布料,做上衣用去78 米,做裤子用去34 米,还剩112 米,这些布料一共用去多少米?
(2)某工程队修一条路,第一周修了49 千米,第二周修了29 千米,第三周修的比前两周的总和少16 千米,第三周修了多少?
(3)课堂上学生做实验用15 小时,老师讲解用310 小时,其余的时间学生独立做作业。已知每堂课是23 小时,学生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10;1=12/();1=20/()
1=/8=11/()=()/100=()/()
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
[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思考过程。
(4)教师点拨强调:在1-5/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并用圆形纸片演示算理。
(5)设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6)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7)专项练习。
1-2/31-4/71-5/61-7/10
说说把“1”看作积分知己。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
(2)反馈方法。
第二题:1-+7/20-11/20或1-(7/20+11/20)
第三题:1―1/4―2/5―1/10或1―(1/4+2/5+1/10)
教学过程
备 注
(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
(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专项练习:先说说把“1”看作几分之几,再填空并说出结果。
(1)1―1/8―3/8=()/()―()/()―()/()=
(2)1―7/12―1/12=()/()―()/()―()/()=
(3)1―1/4―3/8=()/()―()/()―()/()=
(4)1―1/8―3/10―1/4=()/()―()/()―()/()―()/()=
4、同桌相互出题计算:要求每人出一题,最好是连减。
从所编习题中让学生感知:有些算式能减,有些算式不能减,因为所编的习题不管后面连续减去几个真分数,这些真分数的和必须小于1才能相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1―1/8―3/8=()。
A、1又1/9B、8/9C、1/9
(2)1―1/8―3/10―1/4=()。
A、1/4B、1/3C、1/12
2、应用训练。
(1)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2)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种的苹果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讨论:为什么第一题要写单位名数,第二题则不写?
四、课堂小结
师生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在解答“1减去真分数”的有关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未知数X:
X+4/15=11-X=5/21X-1/6=5/187/15+X=4/5
计算方法学生较易掌握。难点是部分学生尚不能清楚地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这是分数应用题不同整数应用题的地方。
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试题
(一) 填空(19分)
(1)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个 是 , 里有( )个 ,3个 是( ),化成最简分数为( )
(3) - 表示6个( )减去3个( ),差是( )个( )
(4)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的差是( )
(5) + 表示( )个 加上( )个 ,一共是( )个 ,也就是( )
(6)某校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男生占总人数的( )
(7) 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5, ( ), — 表示( )。
(8)1— 中的1可以看成( )个( )。
(9)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和 一共是( )个 , 比 多( )个 。
(10)减数是 ,差是 ,被减数是( )。
(11)在括号内填上不同的最简分数。
+ + = + + =
(二) 判断(4分)
(1) (a≠0)............... ( )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
(3) .......................( )
(4)(4) ................................( )
(三) 直接写得数(11分)
+ =
(四) 解方程(12分)
(1) (2)
(五) 比较大小(5分)
○ ○ ○ ○ ○ ○
○ ○
○ ○
(六) 脱式计算(19分)
+ + 1+ + 9— 2— —
(七) 连一连(2分)
1
(八) 综合运用(12分)
(1)一个工人制造一个机器零件,原来需要 小时,技术革新后只用 小时,比原来节省了多少时间?
(2)一根绳子第用去全长的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两次一共用去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3)在小华的所有课外书中,故事书的本数占总数的 ,文学数的本书占总数的 ,这两种书的本数共占课外书的几分之几?
(4)食堂有大米370吨,吃了240吨,剩下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5)小明从家向东走 km是书店,从家向西走 km是邮局,书店到邮局有多少千米?他家到邮局比到书店远多少千米?
(6)吴燕在班级小银行存了 元,如果她把钱给王芳 元,两人钱数相等。王芳存了多少钱?两人一共存多少钱?
(九)提高题。(6分)
小刚、小红、小明三人做家庭作业。小刚比小红多用 小时,小明比小红少用 小时。小刚和小明相差多长时间?如果小明比小红多用 小时,小刚和小明相差多长时间?
★ 分数加减法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