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小数乘法和除法1-5课时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共含19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ogon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P55页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
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
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四道题中,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在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3、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十第1题。
4、完成练习十第2题(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5、完成练习十第3题。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6、完成练习十第4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交流。
六、全课小结: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P56-57例2、3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
十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教学难点: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 ○ 45.3 0.7 ○ 0.07
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是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颗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
(3)提问:你会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可以把0.351乘1000,可以直接把0.35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完成第57页试一试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它的小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完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小数,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5-7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较好,但少数后进生对数位不够时不会用“0”补足数位,还需加强个别辅导。
第三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听到这里,你有何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
(3)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你能根据“单价×数量=总价”验算上面各题吗?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第60页练一练。(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说说: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2、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 P60页例5、例6,“练一练”、“试一试”,练习十一第
4 - 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90÷10 900÷10 900÷10 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21.5和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千克=( )吨
(3)提问:你会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以1000。计算500除以1000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第61页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2、完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3、完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5题。
5、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说说表格中用到的数量关系)
6、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第8 -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展台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十一第11题(指名回答,说说是如何进行比较的)
4、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一第13题
思考:“1千克小麦能加工成多少千克面粉”运用的数量关系是什么?1吨小麦呢?(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14题。(指名说说:如何进行单位转换?)
3、练习十一第15题
读题后指名说说算式以及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两种方法:①864÷12÷30 ②864÷30÷12
如果出现:864÷(12×30)也请学生说说想法。
(指出:这种做法不妥当,还是用前面两种为好)
4、练习十一第16题
说说如何求平均体重?平均体重应该在哪个范围内?为什么?
5、练习十一思考题
说说读题后你有什么想法?
明确: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说明甲数和乙数是10倍的关系,一共是11倍。16.5÷11=1.5,甲数是1.5,乙数是15。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八、总复习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1课时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课时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课时
4、空间与图形1课时
5、统计 1课时
6、期末综合实力评价 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略)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做教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3、做教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略)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教材第142页第7题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简单的统计
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教材第144页第14题
期末综合实力评价
一 口算。
+ = - = + = + =
1- = - = - = - =
+ = 0.9×7= 0.6+7= 1.25×8=
二 填空。
1 .把42 分解质因数是( ) 。
2 .能同时被2 、5 、3 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
3 , 10 以内质数的乘积是( )。
4 . 2= = = = =
5 .从1 - 9 的自然数中,( )和( )是相邻的两个合数;( ) 和( )是相邻的两个质数。
6 . 42 的最小约数是( ) ,最大约数是( ) ,最小倍数是( )。
7 .把30 写成两个质数的和。
30 = ( ) + ( ) = ( ) + ( )
8 . 18 和24 的最大公约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
9 . 1.98L = ( ) ml = ( ) cm3
56 千克=( )吨 45 分=( )时
10 .把三块棱长都是4cm 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 ) cm2 。
11 .一个长方体接上一个正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60 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2 .一根长方体木料左右两个面都是正方形,其余4 个面的总面积是7.2 平方米。这根木料长4 .5 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米。
三 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在下面各式中,除数能整除被除数的是( )。
A . 12÷4 B . 1÷3 C . 2.5÷2.5
2 .与 相等的分数( )
A .只有一个 B . 只有两个 C .有无数个
2 . 两个质数相乘的积( )
A .一定是质数 B .一定是合数 C .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
四、解方程。
-x= -x= x - = +x=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 + + + + -
+ + - -
- + -( + )
六 解决问题。
1 . 幼儿园买来一些糖果,第一次吃了它的 ,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吃了这些糖果的 ,两次一共吃了这些糖果的几分之几?
2 .小红帮妈妈打一份稿件,先打了这份稿件的 ,又打了这份稿件的 。还剩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没打?
3 .用铁丝围成长、宽、高分别是6 分米、4 分米、3 分米的长方体模型三个,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铁丝?
4 .在一间长4 米、宽3 米的办公室地面铺一层厚3 厘米的混凝土。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混凝土?
5 .一块长方体石料,体积是64 立方分米,已知石料的长是8分米,宽是4 分米。石料的高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6 .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6 厘米,宽8 厘米,高8 厘米。在它的四周贴上一圈商标纸(接头处不计),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7 .某家超市一分店、二分店销售饮料情况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某家超市一分店、二分店销售饮料情况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 1 )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 3 )二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五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口算练习
二、计算练习
三、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4.8÷2= 7.2÷9= 3.5÷5= 0.56÷7=
4.8÷8= 7.2÷6= 0.35÷5= 0.56÷4=
1. 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 完成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全班交流订正。
3. 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学生先心算再指名口算
计算练习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草坪)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草坪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 学生回忆说一说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3、练习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4、练习十三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课堂作业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三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四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口算。
90÷10 900÷10
900÷10 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 ÷10=2.15
21.5 ÷100=0.215
21.5 ÷100=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和5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总结 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米=( )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可它的整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交流
独立填表
讨论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课堂作业
【单元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数乘法;第二部分是小数除法。
2、教学重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3、教学难点: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小黑板
【具体课时安排】
共14课时
1、小数乘法 5课时
2、小数除法 7课时
3、整理和复习 2课时
课题一: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82页:例1、“试一试”及“连一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0.52+0.48= 0.17+0.33= 3.6+6.4=
0.8×3= 3.7×5= 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 出示例1:投影出示
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1.15米 3.6米
阳 房间
台 2.8米
门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6×2.8≈ ( )
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 . 6 ×10 3 6
× 2 . 8 ×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 0 8 ÷100 1 0 0 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 )
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小组合作试一试。
(投影展示学生做的结果)
1 . 1 5 ×100 1 1 5
× 2.8 ×10 × 2 8
9 2 0 9 2 0
2 3 0 2 3 0
3.2 2 0 ÷1000 3 2 2 0
解释算理:
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 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3)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练一练。
(1)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 72.9 16.5
×0.9 ×0.04 × 0.6
7 8 3 2 9 16 9 90
(2) 计算下面的题。
3.46×1.2 1.8×4.5 10.4×2.5
5、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作业设计:
练习十四 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3.6×2.8=10.08(平方米)
3 . 6 ×10 3 6
× 2 . 8 ×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0 8 ÷100 1 0 0 8
答:房间的面积是10.08平方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84页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投影出示)
因数 15 1.5 0.15 0.15 15 0.015
因数 48 4.8 4.8 48 0.48 4.8
积 720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
二、教学例2。
1、 出示例题。(投影)
1.15米 3.6米
床
床头柜 1.95×1.1
写字台 0.45×0.45
花架 1.4×0.6
0.28×0.28 2.8
米
书橱1.8×0.35
2、 解决问题
(1) 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怎样列式?
0.28×0.28= ( )
(2) 学生试做。
0 . 2 8
× 0. 2 8 提出:要 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
2 2 4 上小数点?
5 6 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
0.07 8 4 怎么办?
强调: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练一练。
1、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 .7 1 . 0 5 0 . 1 8
× 0. 9 × 0.0 6 × 0.3
6 3 6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2、 观察例题里的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 写字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书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床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 床头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提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求出一种家具的面积。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三、综合练习。
1、 比一比,练一练。
0.67×0.13= 1.02×0.76= 0.045×14=
2、 解决实际问题。
(1) 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
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 3×0.3=
0. 33×0.33=
0.333×0.333=
0. 3333×0.3333=
0. 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完成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28×0.28= 0.0784 (平方米 )
0 . 2 8
× 0. 2 8
2 2 4
5 6
0.07 8 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平方米。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例1的探知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 通过实践运用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各题,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224÷4= 345÷15=
2、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一生板书,其他本上做)
①、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
②、商的位置: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余数: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锻炼吗?多锻炼可以增强体质。王鹏为了使自己有一个健康身体,每天坚持锻炼。瞧,这是他的计划:
(出示例1:王鹏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①你能帮忙算算吗?(只列式不计算)22.4÷4=
②观察这个除法算式跟刚才做的两道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以前学的是整数除以整数,现在被除数是小数)。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授新课
1、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你会计算22.4÷4吗?围绕自学提纲自学 24页例题1
②分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1)利用单位换算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 = 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列竖式计算
22.4÷4,22.4的最高位是十位,第二个2在个位上,4在十分位上。
(指导学生列出竖式后,教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
师:余下的2可以表示20个十分之一和十分位上的4个十分之一合起来24个十分之一。)
(这时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
师: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得6个十分之一。因此在十分位上写6)
①商的小数点应写在什么位置(在十分位和个位之间,也就是在6的前面。)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 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
③ 比较整数除法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从以下几方面来比较)
①、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用除数试除被除数整数部分的前几位数。
②、商的位置: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余数: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④、小数点的位置: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小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②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注意:整数部分除完后商应先点上小数点, 然后把十分位上的数移下来继续除。
出示幻灯片3练习点商的小数点
3、用列竖式方法算一算24页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
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练一练。
1、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算一算,比一比。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2题,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3、 在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最后5枪打出42.5环的成绩勇夺该项目的奥运金牌,杜丽平均每枪打多少环?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结课。
教学内容:P25-26练习四第6-9、12、13题。
教学目的: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二、指导练习
1、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
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
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P26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 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P26 思考题
先解释停车收费的规定,再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作业:P25第9题。
课堂小记:
我将练习第8题与第3题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对除法算式变化的几种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第8题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第3题第1小题则正好可以作为巩固反馈练习来完成。第3题第2小题是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缩小的情况,我还在这里补充了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也随着扩大的练习,使这部分知识系统化。当这些讲完后顺水推舟地进行第12题>.<.=的填写.
感觉计算仍旧是“瓶颈”。觉见错误主要是除到被除数物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以及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商0这两条。
第六课时 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2、商的小数部分倍数是无限的,叫作无限小数。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概念的吗?
三、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9÷11 1.08÷3.3 13.25÷10.6
四、作业:P30第1、2题。
课后小记:
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1、这道题能除尽吗?
2、为什么它除不尽?为
3、计算结果该如何表示?
4、什么是循环小数?
带着这些疑问,本课的教学顺利地推进。这些问题也均在教学中得到了解决。
但在练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
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
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如:2。01212……学生除到2。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针对上述前两个错误,以后再教板书时我应强调格式与写法。特别是P28页下方的‘你知道吗”其中有关循环节的介绍及“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应让所有学生掌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P68—69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明妈妈到农贸市场买鱼
甲商贩:二块八一斤
乙商贩:10元钱四斤
问: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应该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为什么?
小结:有关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
妈妈去超市买水果,购买情况如下表:
品种 数量/千克 总价/元
梨子 2 6
苹果 3 9.6
香蕉 5 12
橘子 6 5.7
2、问:看了上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让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怎样列式,师相机板书横式)
4、问:对于9.6÷3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5、那么对于12÷5、5.7÷6的结果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6、探索算法
(1) 9.6÷3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生试算,师巡视。选择典型情况让学生板演
(2)集体评议。
问:A、看了黑板上同学做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B、你有什么疑问?
C、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发争议,重点突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D、阅读课本P72页
E、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本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让学生试做12÷5,5.6÷7
A、学生独立试做
B、有选择地指名板演
C、评议(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4)问:做了这几道小数除法的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
三、知识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0.2÷5 3÷15 12.02÷4
做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诊断性练习(P73页练一练)
3、解决问题。
(1)回应课始,现在你觉得小明的妈妈应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资料显示每1000千克的菠菜中含钙660克,1千克菠菜中含钙多少克?
(生独立解答,问:对于这题的计算你有什么猜测)
四、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学生的计算水平不理想,加减运算、乘法口诀经常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继续加强日常口算练习,提高口算的准确度。
2、最大的问题还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在小数乘整数中时常会有学生将积的小数点点错位置;在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后,商的小数点总是不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尤其是较小的整数除以较大的整数时,有的学生弄不清楚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
3、对于整数运算律的推广到小数的,并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对于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不灵活;而在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对于一个数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可以转化成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学生总是写成除以第一个数而乘以第二个数。
4、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为薄弱,应用和理解偏差,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于知识的规律性的探索和应用上欠灵活,掌握得不够牢固。
5、个别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不足,还有待继续深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的人数还为数不少,需要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
1. 小 数 乘 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100倍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2
2.7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40.7×425×7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练习一4
二、运用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书p3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1、2、3
五、板书:
小数乘整数
1
3.5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记: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三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专门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89页例5以及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能力目标: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2÷21 120÷12 96÷48 250÷50
374÷34 192÷16 125÷25 1050÷5
2.计算:2250÷18
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
2.列式。
7.98÷4.2= ( )
3.讨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
试做。
可以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计算吗?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同的倍数,商怎么样?(不变)怎样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
4.总结: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注意做题之前审题: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一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 )÷3 6.72÷0.28=( )÷28
0.12÷0.03=( )÷3 0.672÷0.28=( )÷28
2.计算下面各题。
4.83÷ 0.7 0.756÷1.8 0.196÷0.56
结合例5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因此教学时利用很长时间进行探究,做到了水到渠成。
1、在教学时,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由于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学生能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为了最有效、最合理地解决问题,必须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算法。这里,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比如当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 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2,把2化成2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8合在一起,是28个十分之一。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4、以往过去的计算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法十分的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打破常规,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尝试教学法,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方法之前为了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而错误的方法给予鼓励。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效果还是很理想的。
第六课时 小数乘小数(一)
教学内容:P70页例7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2、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0.52+0.48= 0.17+0.33= 3.6+6.4=
0.8×3= 3.7×5= 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7。
(1)出示例7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如果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 8×3.2≈ ( )(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4)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 . 8 ×10 3 8
×3 . 2 ×10 × 3 2
7 6 7 6
1 1 4 ÷100 1 1 4
1 2.1 6 1 2 1 6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讨论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2.16。
2、第65页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计算3.2×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学生尝试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强调: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68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同桌讨论: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说说你是如何点出积中的小数点的)
2、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对的要打“√”,不能不打。不对的要打“×”,然后再订正)
4、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说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分析,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2、列竖式细化。强调: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③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
第七课时 小数乘小数(二)
教学内容:P66页例8,“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4、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难点: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8。
出示例8。
(1)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
(2)学生试做。
0 . 2 8
× 0 . 2 8
2 2 4
5 6
0 . 0 7 8 4 (问:要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怎么办?)
(3)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66页练一练(独立完成,说说:要注意什么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如何估算?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集体校对)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P66页例8及“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0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
2.51x 0.7 2.51x5 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准备题:练习十二第8题
指名回答结果,选取几个结果,如何取近似值的?
二、新授:教学例9。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 )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6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二第9、10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小数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P67 - 68第6、7、11- 1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学会比较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大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比较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展台
教学过程
练习十二
1、第12题:(先让学生心算,再指名口答)
2、第6题:(先说说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第7题:(说说数量关系,再解答)
4、第11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5、第13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6、第14题:
(先让学生计算每组中的三道题,集体交流计算结果)
观察:把每题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思考: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小结:当一个因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因数小。
当一个因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因数大。
7、第15题:
观察题目的特征,问:能不能不计算,直接比较出大小关系呢?
用什么知识来解决此类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第16题:
指名回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列式后,指名说说如何进行估算?
学生独立计算,说说是怎样保留近似值的?
9、第17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样保留整数的?
10、第18题:
先让学生读读称盘上的刻度,知道每种水果的重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交流时,说说数量关系和取近似值的方法?
指出:人民币通常保留两位小数,即使本题不要求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在计算出结果后,也要自动的保留两位小数。
11、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课 题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一) 总第23 课时 1 分课时
课堂教学总目标 教学要点
(知识.能力.技能.情感) 水平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1、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原有的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 学重 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 学难 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 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达标措施 文本修改处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234÷6。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解决,一会儿咱们再请一个同学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学生独立解答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从计算单位方面说计算过程。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整数除法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吗?昨天,丁丁给我发了email告诉我他们这学期搬进新的教学区了,他还把开学第1天的录像资料给我们发过来了,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学习例1
教师:瞧,校园里多热闹啊!大家都在为新学期做准备呢?可是他们却遇
到了这么多新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发现这些问题“新”在什么地方吗?
学生:这些除法算式里都有小数。
教师: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关于小数的除法随处可见,怎样解决呢?咱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小数的除法。
(板书:小数除法)出示例1。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题目,分析一下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这是一道平均分的问题,我觉得应该用除法解决,算式列为23.4÷6。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刚解决的234÷6这个算式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一个是小数,一个是整数;但是它们的除数都是整数。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完善课题板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这道题怎样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学生1:我们小组想把小数23.4变成一个整数,于是我们就把它乘10,得到23.4×10=234 ,然后再用234÷6=39,因为开始多乘了10,所以最后我们再除以10,39÷10=3.9,得到平均每层楼高3.9 m。随学生的介绍板书: 23.4×10=23439÷10=3.9
教师:大家觉得他们分析得有道理吗?他们这个组利用我们学习过的小数扩大缩小的知识,把小数变成我们学习过的整数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不错,掌声送给这个小组的同学们。
学生2: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知道了1m=10dm,我们可以把23.4m化成234dm来进行计算,234÷6=3(dm),39dm=3.9m。
教师:大家都觉得他们小组的算法好吗?从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入手,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也就巧妙地把小数变成了整数,再来进行计算,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还有哪些组有不同的意见?
学生还有其他的算法,也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老师还提出一个更难的问题,你能直接用竖式计算23.4÷6吗? 学生用竖式独立计算时,可能能完成第1步。如:
这时,教师可以作如下的指导。
教师:能说说你第1步的计算过程吗?
指导学生说出第1步是用23个一除以6,在个位商3,还余5个一。
教师:把剩下的5个一和后面的4合起来是多少呢?
让学生明白这是54个十分之一。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把54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呢?
学生:9个十分之一。
教师:怎样在竖式上表示9个十分之一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9前面点上小数点,这样9就表示9个十分之一了。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从竖式上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发现商的小数点是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
教师:如果这里不打这个小数点行吗?
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要在9的前面打小数点的认识。
教师:你觉得应该怎样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学生:我觉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检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教师:这个方法对吗?请学生们用这个方法计算19.6÷7。
学生计算后回答答案是2.8。
教师:这个答案对吗?请同学们用乘法检验一遍。
指导学生用2.8×7=19.6的方法检验。
教师:检验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说出检验的结果是对的,说明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四、巩固练习
教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丁丁的问题咱们已经帮他解决了,瞧,他乐得合不上嘴了呢!可是,还有几位同学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呢,你们能帮他们解决一下吗?
学生:能!
(课件再次展示主题图)
教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这个组最想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学生交流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五、小结
板
书
设
计
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3题
教学后记 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由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地应用学生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再通过师生互动,学习小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
课 题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二) 总第 24 课时 2 分课时
课
堂
教
学
总
目
标 教学要点
(知识.能力.技能.情感) 水平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中除到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需要添0继续除和两个数相除,除到个位不能除尽,需要在商的末尾打小数点后,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价值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
√
√
√
教 学
重 点 小数除法中除到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需要添0继续除和两个数相除,除到个位不能除尽,需要在商的末尾打小数点后,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教 学难 点 小数除法中除到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需要添0继续除和两个数相除,除到个位不能除尽,需要在商的末尾打小数点后,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达标措施 文本修改处
一、导入
课件展示:45.645.6036.836.80
教师: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大小一样,发现在小数的末尾添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算一算25.6÷8。
学生独立计算,请一名同学汇报计算情况。
着重提醒学生24表示什么,个位上的数不够除时怎么处理的,16又表示什么。
二、学习例2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掌握得非常好了,那我们接着看下一题。
课件展示例2主题图。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老师板书。46.5÷62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计算,注意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有可能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 46除以62不够除怎么办?
(2) 余下31个十分之一,但仍然不够除62怎么办?
教师:同学们遇到了这么多困难,没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1个问题,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
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用0来占位,再往后看一位。
教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用465÷62中46个十除以62不够除时,不在十位上写0;而46.5÷62中46除以62不除时,要写0占位呢?
让学生意识到前一个除法不够除时不写0占位,对商的大小没有影响;而后一道除法不写0占位,就对商的大小有影响了。
教师: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0表示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一个也没有。
教师:我们也可以从这方面理解,同学们看一看,被除数里面有多少个十分之一?
学生:有465个十分之一。
教师:在十分位上商几?
学生:商7。
教师:这个7表示什么?
学生:7个十分之一。
教师:对了,这里的商要表示7个十分之一,就应该用0.7来表示,这样我们也可以分析出当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个位写0占位。下面我们解决第2个问题,余下31仍然不够除以62,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在31的后面添0继续除。
教师:为什么可以添0呢?这样做会改变小数的大小吗?引导学生找出在小数的末尾添0不会影响小数的大小。31个十分之一与310个百分之一是同样大的。
教师:现在同学们能算出结果了吗?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把商的小数点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0表示整数部分一个也没有,而7和5分别在十分位和百分位上,因此小数点点在0和7之间。
教师:我们已经计算出了这道题,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用乘法来检验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看来我们计算正确了,说明我们的计算方法也是正确的。你能说说看,我们该怎样解决类似的题目吗?引导学生说出:(1)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用0占位。(2)被除数小数的末尾不够除,添0继续除。
三、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用刚才我们学到的计算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3页例2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代表上台讲解计算过程及汇报计算结果。
四、学习例3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刚才学习的计算方法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我们再来试试下一个题目,好吗?
(课件展示:例3主题图)
教师:观察主题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
教师:这类问题原来是怎样解决的?你能不能具体地说出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学生:我们用估算知道一天吃1kg多一点。
教师:现在你能准确地算出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过程及结果。
教师:为什么要在1后面点上小数点?
引导学生说出在6后面添0表示60个十分之一,因此商的“2”表示2个十分之一,所以要在1后面添上小数点,把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隔开。
五、练习
教师:请你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4页例3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过程及结果。
六、小结
板
书
设
计
作业布置 练习九第6、8题
教学后记 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在讨论探索中利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从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的掌握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课 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 总第 25 课时 1 分课时
课
堂
教
学
总
目
标 教学要点
(知识.能力.技能.情感) 水平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 √
√
√
√
√
教 学
重 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 学难 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 具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达标措施 文本修改处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9.6÷8 57.8÷17 36.8÷16
学生算完后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下表
被除数15 150 1500
除数 5 50 500
商
要求学生先填表,再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归纳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例1的情景图:标明1.6元/kg的西瓜摊上,一个叔叔拿着一个西瓜说:“你应该付12.8元。”一个小男孩在想:“这个西瓜有多重?”
教师:同学们能帮助这个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能!
教师:先想想怎样列式。
启发学生列出12.8÷1.6后,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列。
学生:因为要求12.8元中包含多少个1.6元。
教师:你发现这道小数除法和你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教师: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在板书的课题上添补文字,使之成为完整的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师:同学们能想办法解决你们计算这类除法时遇到的新问题吗?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能主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把题中的‘元’都化成‘角’,你会计算吗?”“想想前面商不变的规律,能不能用这个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如:
学生1:我把12.8元化成128角,把1.6元化成16角,用128÷16。我就会做了。
学生2:我用商不变的规律,把12.8和1.6都同时扩大10倍,变成128÷16,我就会做了。
……
教师:下面选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道题计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抽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
解法一:12.8元=128角 1.6元=16角
128÷16=8(kg)
解法二:把12.8和1.6同时扩大10倍。
12.8×10=128 1.6×10=16
128÷16=8(kg)
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正确解法,可能也有错误的解法,教师也一一板书。
……
教师:这些计算对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查?
引导学生思考用“每千克西瓜的单价×西瓜的千克数=西瓜的总价”检查,如:1.6×8=12.8
……
通过学生的检验,自觉地去掉错误的答案,保留正确的解法,教师也同时擦去板书中的错误解法。
教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第1种解法和第2种解法都是正确的。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种解法,尽管他们思考的角度不同,一个是把“元”改写成角”来算,另一个是用商不变的规律来算,但是这两种解法都有一个共同点,谁能把这两种解法的相同点找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种解法都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做。教师板书:转化。
教师:对了,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如何正确地把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师:这样一来,这位小朋友的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西瓜有多重呀?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答案。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李大爷买一个西瓜付了14.4元钱,你能算出这个西瓜有多重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最后抽学生在全班汇报。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不要求学生用竖式解答。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道题。
(板书:0.988÷0.38)
教师:你能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有两种情况。0.988÷0.38=(0.988×1000)÷(0.38×1000)=988÷380,0.988÷0.3(0.988×100)÷(0.38×100)=98.8÷38。
教师:你们认为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猜想它们的结果会一样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道题的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因此估计它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算出它们的结果,看看你的估计是正确的吗。
学生计算后回答:估计是正确的。
教师:两种计算都正确,但是哪种更简单一些呢?
指导学生说出后一种计算简便些,因为后一种计算的除数小些。
教师指出,所以我们一般使除数变成整数就行了,并在“除数”两个字下面作上重点符号。
教师:这样的计算过程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写竖式,再小组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如右图的板书,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竖式上的转化过程。
教师:通过这样的转化同学们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学生:会了。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用竖式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了,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计算7.67÷0.59,8.32÷3.2。学生计算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全,允许其他学生补充。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个对口令的游戏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板 解法一:12.8元=128角 1.6元=16角
书 128÷16=8(kg)
设
计 解法二:把12.8和1.6同时扩大10倍。
12.8×10=128 1.6×10=16
128÷16=8(kg)
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1,2题
教学后记 通过学生的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启发学生用计量单位的改写、商不变的规律来探讨新的计算方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验算习惯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86页 例3 例4,试一试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3、准备题。
精确到个位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千分位
0.8054
1.9736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
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 )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4)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
2、教学例4。
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
0. 8×1.3 1.3×0.8
(0.9×0.4)×0.5 0.9×(0.4×0.5)
(3.2+2.8)×0.6 3.2×0.6+2.8×0.6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发现:用了乘法运算律。
Axb=bxa
(axb)xc=ax(bxc)
(a+b)xc=axc+bxc
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3、 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完成后,学生交流。指一人板书。
4、 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3.5×4.8 0.37×0.25 1.9×0.18
三、综合练习。
练习十五。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底边长3.2分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先估算,在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 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3.18×1.6≈ ( )
3.18
× 1.6
1 9 0 8
31 8
5.08 8
答:去年他家大约收入5.088万元。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第87页练习十五第6----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0.7× 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二、 计算练习。
1、 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0.01 5.8×1.2 3.15×1.4
4.9×1 5.8×1 3.15×1
4.9×0.99 5.8×0.8 3.15×0.6
2、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0.5 = 8.2=
2.4× 2.6 = 0.97×0.84=
1.02 = 1.3 =
0.98 = 0.06 =
3、你能直接在 里填上“<”或“>”吗?
1.4×2.8 2.8
0.63×0.9 0.63
0.85×1.3 0.85
0.8×1.3 1.3
思考:积与划线的乘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三、 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8.5×4 2.4×13.02
1.28×8.6+0.72×8.6 12.5×0.96×0.8
思考 : 用的什么运算律?独立解答.
四、 实际应用。
1、 一种铺铁路用的钢轨,每根长12.5米,每米重44千克。80根这样的钢轨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我们班种了400课
向日葵 估计每棵大约可收葵花籽0.25千克
如果每千克葵花籽可以榨油0.18千克,他们收的葵花籽
大约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 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 25×8.5×4
= 0.25x4x8.5
= 1x8.5
= 8.5
[课后反思]
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科书第101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提问: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很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 认识复式统计表
1. 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交流后提问:(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分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样填?
出示“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2. 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合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3. 提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那些特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三. 巩固练习
1. 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在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1) 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2) 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3) 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4) 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5) 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3.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组织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小数乘法单元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⑴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
×3×3
10.5元缩小到它的1/10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5
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5×5
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l计算
7×425×7
0.7×4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判断
13.5
×2
2.70
3、P2做一做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P7练习一第1、2、3题。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
教学目的: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中板演:
方法一:1.2米=12分米0.8米=8分米12*8=96(平方分米)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1.2扩大到它的10倍12
×0.8扩大到它的10倍×8
0.96缩小到它的1/1009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例4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P4做一做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
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P5做一做
3、P8页5题: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P8第7、9题,P9第13题
第三课时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P6例5、做一做,P9练习一第10-12、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4、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P9第10题)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他做正确没有?
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
方法2:用计算器来验算;
方法3:用原式再做一遍;
方法4: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可以发现答案是7.28是错的.
师:所以每个小朋友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第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
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0.8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第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第四课时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1.3+0.741.25×80.25×0.4
0.4×0.40.89×10.11×0.6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0.2863.272.04
×0.32×1.5×28
2057216351632
30858327408
3.291524.9055712
三、运用
1、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应付多少题?
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3.5783.5743.5833.585
四、体验: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P8第1题。
第五课时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P11例7、做一做,P14练习二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0.45×0.60.8×0.1250.759×0
0.25×0.40.067×0.10.1×0.08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30×7+85250×4-200
⑴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得出: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学校图书室准备铺地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怎样知道100块瓷砖够不够呢?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100块不够)
追问:0。9*0。9是先求的什么?再乘100又求的是什么?
4、那110块够吗?(学生独立尝试,可以怎样算?)
(1)0.9×0.9×110(2)0.81×10+81
=0.81×110=8.1+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5、(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6、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P14页7题
⑴出示:50.4×1.95-1.83.76×0.25+25.8
=50.4×0.1=0.094+25.8
=5.04=25.894
⑵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3、P14页9题
四、体验: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作业:P14第6、8题。
第六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P12课文、例8、做一做,P13-15练习二第4、5、11-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培养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简便计算:
25×95×425×324×48+6×48102×5644*25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说一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
1、出示例8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出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25×4.78×4
=0.25×4×4.78乘法交换律
=1×4.78乘法结合律
=4.78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1.25×0.7×0.8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例7第⑵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乘法分配律
=130+0.65
=130.65
6、练习:
0.78×100.51.5×1021.2×2.5+0.8×2.5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运用
1、P12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0.034×0.5×0.6102×0.45
2、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
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照实际
长、宽各缩小1000倍画出的。求这0.025米
个操场的实际面积。
0.048米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13页4题。
第一单元: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意义和计算的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编入的,是今后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对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也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
2、能根据“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能用乘法定律进行简算。
3、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过程。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算理。
教学关键:知识的类化,迁移算理。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由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
2、利用转化类比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课时安排:
小数乘整数 1课时
小数乘小数 1课时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1课时
石横镇小学-上学期教案
年级 五 主备人 李秀珍 使用人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小数乘整数2--5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积中小数位置的确定。
课前准备 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了解你们家水电用量的情况吗!(观察信息窗1)
2、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提出问题。
8月份的水费是多少钱?
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钱?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4、汇报交流: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你能把你们自己的想法给大家汇报一下吗?
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1)3.2×4是4个3.2相加。
3.2+3.2+3.2+3.2=12.8(元)
(2)3.2元是32角。(3)
3 2 3.2×10=32
× 4 32×4=128
---- 128÷10=12.8
1 2 8
(4)直接列竖式计算。
3. 2 323 2
× 4 × 4
---- -----
1 2. 8 1 2 8
合作探究
1、你们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钱?并尝试计算0.55×64吗?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展示交流
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一生板演,共同探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梳理拓展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检测
1、不计算,把乘积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让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乘整数中积的小数位数位数。
3、列竖式计算。找几道错题让生纠错,并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第5小题,让学生先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熟练地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语境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从而训练学生读悟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有景入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送别了孟浩然后,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化作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出示古诗:指名一人读 ----齐读
3.你似乎读到了他们之间怎样的情感呢?(板书:依依惜别)
二、学习课文,感悟情感。
(一)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陪伴着年轻的李白,去风景秀丽的长江边送一程老朋友,感受一下他们当时内心的情感吧!
(二)出示自学要求:细细朗读课文1--4自然段,把你感受到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画出来,重点词语圈点出来,写写你的感受。
(三)交流学习体会:
▲饯行
1、学生汇报读第1小节。
2、出示句子:暮春三月,……
3、学生谈感受,板书:饯行
4、当时正值暮春三月,黄鹤楼下的风光是多么迷人啊!
【课件出示】
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1) 指名读,齐读,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组词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雾里看花,柳绿鸥白,真是美不胜收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再次出示第一自然段)
(3)多么浓郁的春意,多么美丽的春景啊,这幅美景正是李白诗中所描绘的“烟花三月”。诗人在这么美丽的长江边,专程设宴为孟浩然饯行,此等真情可是一般朋友所能比拟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情真意切!
▲相送
1、学生汇报读第2小节。
2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学生谈体会
3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没有)
而是--藏在心底
这个“藏”字用得太好了。(点击变红)他们是怎样藏的?
4、“一会儿--”:他们在看什么?(蓝天白云,江上景色)
他们真的是在看景吗?(不是的。他们怕分别的话一说出口,就不肯让老朋友走了。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留住这片刻的美好。他们想和老朋友再多呆会。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
5、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这种不舍吗?--评价--再读
6、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出两人深深的情谊。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吧。齐读。
▲话别
1、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板书:相送 沉默了许久,终于,这藏在心里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举起酒杯说……(生接读)“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接着说(生接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洒脱、率直的李白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里行间,请你细细品读李白的话,从他的言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情?(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交流:(出示李白的话)
(1)李白对孟浩然尊称为“夫子”,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
(2)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3)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补充:当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扬。李白比孟浩然小,结束江南之游后特来拜访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是兄长和老师。
(4)学生谈到人品令人敬仰时补充:
李白曾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红颜弃轩(xuān)冕(miǎn),白首卧松云。”赞誉孟浩然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爵车马,有了成就后又归隐山林与青松白云相伴的高洁品质。)
(5)学生谈到诗篇誉满天下时补充。什么是誉满天下?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不仅多,还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
(6)谈到: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分别,他们是多么不舍。
3引读: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的朋友、兄长、老师 ,此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千里之遥的扬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 这酒中装着什么呢?(浓浓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师徒之情。)指名读。
4.孟夫子的内心又是怎样呢?出示孟浩然的话,指名读:孟浩然接过酒杯―――
(1) “一饮而尽”的仅仅是杯中的酒吗?(是朋友情,手足情,师徒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简介诗的写作背景:这句话出自于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著名诗人王勃送他的好朋友去外地做官,临行之前,好朋友难分难舍,王勃写诗劝慰他:只要四海之内有好朋友,即使隔着天涯海角,也感觉像近邻一样。
这里,孟夫子用王勃的诗句劝慰李白: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在于相知相惜,不在于距离的远近。从中看出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心胸宽广,以诚待人)
(3)引读:一个满怀仰慕,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意深长。请同桌之间端起酒杯,来演绎话别的情景。(指名2对表演)。 板书:话别
▲目送
过渡:不忍别、终须别,你看,(教师配乐读第四自然段)
1.我想,这段文字一定深深打动了大家的心,朋友走了,情还留着,读读文字,你从哪里体会到朋友间的深情?
2.引导理解“伫立”“凝视”(这两个词点击变色)他伫立凝视什么呢?
板书:目送
3、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水浩荡,千帆点点。江面上有那么多的小船,可李白为什么却说“孤帆”呢?(因为他的眼睛一直追随着孟浩然的小船,眼里只看到他的小船。)
4.李白久久伫立在江边,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慢慢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它带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牵挂和祝福,留下了李白的回忆与思念。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注意声调和节奏。
5.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可以回忆他们一起把酒谈心的美好时光,也可以回忆孟夫子昔日的悉心指导;可以抒发对孟夫子的牵挂,也可以写写对孟夫子的祝福……写一写。(继续在音乐声中完成交流)
5此时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屏幕出示这首诗,指名读)
6、送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烟花三月
三、教师激情结语:
1、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佳话,令人称赞。这首诗也成为千古名诗,广为传唱。
2、第一节课我们还背诵了这样几首送别诗 --出示《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
四、作业
选择上面一首送别诗,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模仿课文,将它改写成文包诗。
板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
饯行
相送
依依惜别 话别
目送
[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 上册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计划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 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