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reehole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reehol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

篇1: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

朱神海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桂林541004)

[摘要]:外语教学科研中常用到问卷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所得到的数据是否可信、影响到所做科研论文的信度和质量。本文结合问卷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探讨外语教学科研中如何设计合理的问卷。

[关键词]:外语教学; 科研; 问卷; 设计; 合理

Abstract: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s often used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f the questionnaire is designed irrationally, the data would be unauthentic, then the reli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paper would be affected.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demands of the questionnaire, illustrates how to design rational questionnair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questionnaire, design, rational

引言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以及在校学生开始搞科研,写研究论文。在整个科研过程中,有时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一些信息或数据,以便更科学地、更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问卷设计的合理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所得到的数据是否可信,影响到所做科研论文的信度和质量。然而,设计出一套好的问卷并非易事。本文将结合问卷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探讨外语教学科研中如何设计合理的问卷。

一、问卷的特点和分类

问卷(questionnaire)是印好的文字材料,上面印着许多问题或看法,让被调查者不记名地回答(刘润清,)。在外语教学领域,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可以了解一些不易观察的信息,由现象到本质,论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总体上来讲,问卷具有如下特点:

a. 问卷实施起来比较经济。由于问卷可以同时发给许多人,实施起来相对来说比较经济。特别是相比采访来说,问卷要经济许多倍。

b. 问卷所得的数据比较可信。由于问卷一般采取的是无记名,被调查者大多对问题敢如实回答,这样问卷所获取的信息和数据就具有真实可靠性。

c. 问卷比较方便数据统计。问卷设计的格式统一,收回的回答也是格式统一,符合标准,便于统计,便于比较。

d. 问卷所得的数据比较准确。由于问卷是在同一时间发到被调查者手中,所得到的数据没有时间造成的差异,所以比较准确。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问卷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从形式上分,我们一般把问卷分成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的问卷两种。所谓开放式问卷,是指所设计的问题没有选项,直接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回答问题。如:“你平时是怎样学习外语的?”(没有选项)。这样的问卷不能量化,不能做定量分析,适用于定性研究。封闭式的问卷,又称结构化的问卷,问题的主要形式有⑴两项选择;⑵多项选择;⑶对比选择;⑷排序选择;⑸意见程度选择,每个问题后都附有选项,每个选项均代表一种可能的回答。被调查者只需打勾或划圈选择即可。这种问卷比较适合于定量分析。如下面是一学习方法喜好情况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问题:

When the teacher tells me the instruction, I understand better.

A. Strongly Agree B. Agree C. Undecided D. Disagree E. Strongly Disagree

这种问卷,根据研究者的分析,可以将其量化。如“Strongly Agree”得5分,“Agree”得4分,“Undecided”得3分,“Disagree”得2分,“Strongly Disagree”得1分。统计结果可以进行量化分析。

比较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两者各有其优点。外语教学科研中,我们有时将两种不同形式的问卷结合起来。如下面是《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调查研究结题报告》的一项关于改版后的英语教材的教师问卷。由于篇幅限制,笔者仅抽取其中的一组问题来说明。

附录7 教师问卷

亲爱的老师:请将与你看法相同的选择项的英文的字母划圈;如所有选择项都与你的看法不同,则请在(E)之后扼要写出你的意见,谢谢合作。

……

2. 关于现用高中英语课本的主要特点

(1) 语言知识方面

① 词汇量

(A)太大,超过学生接受能力 (B)不大,知识不好复习巩固

(C)适当 (D)较少,学生尚可多学

(E)

② 语法知识

(A)有所忽略 (B)缺乏系统,学得费劲

(C)简明扼要 (D)分量不足,学生学有余力

(E)

③ 课文

(A)内容有意义,题材广泛有趣 (B)内容涉及面太广,难以自然复现

(C)内容、题材适当,但分量太多 (D)内容大部分较好,但未照顾语法

(E)

…….

(《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张正东等主编,)

在以上这组问卷中,总体来讲应属于封闭式问卷。但从问题答案的选项设计来看,A、B、C、D四个选项之后又增加一个E空白项。这种做法实际上运用了开放式问题的优越性,弥补了封闭式选项的不足,适当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

二、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

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调查是了解学生学习策略,教材使用情况,评估教师教学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外语教学研究者应明确一点,即问卷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问卷调查的成败。如何设计出合理的、质量高的问卷,一直是广大外语教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笔者现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的部分关于问卷设计的观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要明确问卷的基本结构。一份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前言置于问卷的开头,用来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有关填答问卷的要求等内容。结束语置于问卷的最后,一般是简短地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诚的感谢,也可以征询一下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本身有何看法和感受。问卷主体部分包括调查的问题和回答的格式,以及如何回答问题的指导和说明等内容,它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次,我们要重点关注问卷问题的设计。在问卷题目的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1)问题的选用。关于问题的选用,第一、要将与调查有关的问题尽可能地列出来,然后再逐个推敲筛选,“看问题是否必要?收回答案之后有什么用?各种答案可以作何解释?”(刘润清,1999)。第二、倘若一个问题的内容若包括几个方面,那就要用几个问题去问,这样才清楚,准确。如上面提到的关于改版后的英语教材的问卷,就是将“关于现用高中英语课本的主要特点”这个问题的内容分成几个方面:语言知识方面(里面又包含3个小方面,分别是词汇量、语法知识、课文);培养语言能力方面;教材整体难度;教学现用高中英语教材有什么困难等。第三、问的问题要保证被调查者能够答得上来,如对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就不太适合用全英文问问题,想想问题都看不懂,怎么可能回答?又如在调查贫困山区的学生学习情况时,问到“你认为网络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很难想象学生会如实答出。

(2)问题的表述。关于问题的表述,第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通俗性、准确性。问卷上的每一个问题要保证不被误解,不用过难的术语。语句中所运用的概念要准确、具体,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或一词多义的概念以及可能产生歧义的概念。第二、要持“中立”立场,不能带任何倾向性或暗示。如“你认为背词典是个愚蠢的方法吗?”或“你认为死记单词会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吗?”类似的问题,实际上设计问题的人就已经把自己的偏见和倾向反映进去了。第三、措辞不可从任何角度冒犯被调查者。如在对年轻英语教师作问卷调查时,问到“你认为作为资力不够的年轻教师,有资格带高三年级的课吗?”这样的问题会影响被调查者的情绪,严重的则放弃回答问卷。第四、要做到一个问号前只问一个问题,不要在一个问号前设多个问题。在设计问卷时,我们要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一个问号前多个问题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回答问题是也会显得混乱。

(3)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一是要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来排列;不同性质和类别的问题最好分开,否则就会显得很混乱。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时也会不知所措。一般来说,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最后问个人的背景资料。二是某个问题的回答不要受前一个问题内容的影响。三是要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排列,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问题出现的顺序要自然,不给被调查者造成心理上的困难,一般来说,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四是把能引起调查对象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最后,若同一份问卷中既有开放式问题又有封闭式问题,最好将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最后。

(4)答案的设计。关于答案设计,首先必须要明确到底是采用开放式问题还是封闭式问题。研究者在设计开放式问题时,在答卷中应留适当答题空间给被调查者发挥。在设计封闭式问题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a、答案的格式问题。首先研究者应确定答案的测量层次来决定答案的形式,考虑到回答形式哪一种最好?是划勾,添一个词,还是简短回答或自由回答?如果是划勾,要考虑是给两项选择(是?否;容易?困难;感兴趣?不感兴趣),多项选择(如问学习策略:形式操练,功能操练,记忆,大量阅读),还是等级量表(如: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刘润清,1999)。b、答案要具有穷尽性。在被选答案中,应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实在是觉得还是不周到,就干脆在几个可能的选项后加一个开放式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 c、答案要具有互斥性。被选答案之间最好不要互相包含,互相重复,要具有一定的排斥性,这样才能保证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时态度鲜明。如在一份《英语专业学生素质调查问卷》中,问到“学校的课外活动内容 ”,其后就有“丰富”、“较丰富”、“不大丰富”、“单调”四个选项。很显然,这几个选项都各单独代表一种观点,互不重叠,设计合理。

结束语

问卷调查是外语教学科研中一种比较常见,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的获取准确数据的手段。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问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研究者不仅要考虑问卷设计的基本规范,而且还要考虑很多细小的环节,确保问卷回答的信息和数据真实可信。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上问卷调查将会成为一种趋势。相比来说,网络问卷更加方便,经济,而且回收率也会提高。但如何设计合理的网上问卷,还有待广大外语教学研究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Carole Slade. 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 Reports and Thes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Jack C. Richards & Charles Lockhart.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张正东,陈治安,李力.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调查研究》结题报告专著,2001.

篇2:如何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摘要 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数据收集手段,数据收集手段有很多种,包括访谈法,调查法等等,而问卷调查是最经常使用,并且省时,真实的一种调查方法。而完美合理的调查问卷可以成为制定方针政策、解决问题的可靠依据。调查问卷一般由前言、正文、结束语组成,一份完美的调查问卷,这三个结构是缺一不可的,本文就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下如何合理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的定义及类型

问卷是“为了调查和统计而使用的一种问题表格”,是向被调查者搜集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是以问题的形势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

根据调查方式的不同,问卷可分为派访员访问调查问卷、电话调查问卷、邮寄调查问卷、网上调查问卷和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派访员调查问卷一般是指由工作人员现场派送所做的调查问卷,电话调查问卷是指通过电话对被调查者所进行的问卷,邮寄调查问卷是根据确定的样本,将调查问卷邮寄给被调查者的一种方式,网上调查问卷是通过网络进行的问卷调查。

根据填答方式的不同,调查问卷又可以分为开放性调查问卷和封闭性调查问卷,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分类方式。开放性调查问卷是指调查者只给出所需要的调查问题,但是不给出问题的答案,让被调查者自己自由作答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让被调查者不受限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它的不足是会让被调查者感到棘手,有可能不配合填卷,封闭性调查问卷是明确给出可供选择的答案的问卷,这种调查问卷的优点是比较简单、省时,不会让被调查者感到有压力。但是信息量的获得相对比较封闭。

最好的调查问卷应该是开放性和封闭性相结合的,既不会让被调查者感到有压力,又会让被调查者尽兴的发挥。这种形式的调查问卷也是现在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调查方式。

二、调查问卷的结构

调查问卷一般是由标题、前言、正文、结束语四部分组成。

调查问卷的标题一般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方面,题目一定要写清楚调查的范围和方向,避免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标题是为了点出整个调查问卷的目的和内容。一定要让人一目了然,增加被调查者的兴趣和责任感。例如“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问卷”这个标题,把调查对象和被调查对象以及调查内容直接表达出来,十分鲜明。

前言一般就是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的目的以及意义,因为调查问卷一般是面向大众进行的,所以前言很重要,不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调查问卷的背景资料,而且还要宣传说服,使受访者认识到调查的意义,从而自愿接受调查,前言一般放在调查问卷的开头,篇幅不要太大,一定要写清楚自己的单位等,这样不仅能体现出调查的正规性,而且能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这一说明对引起被调查者的重视与支持,提高问卷回收率与可信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是XX中学X年级XX班的学生,目前就中学生对校园午餐的看法做一次调查,占用您两分钟时间帮忙填写问卷。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请放心填写”。

正文是调查问卷的主题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正文主要是一些调查内容,包括调查的问题和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问题又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被调查者信息一般不会包括单位、住址、电话等私人信息,一般就是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这些内容可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个体对待被调查事物的态度差异,在调查分析时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一定要写上结束语,结束语一般包括本次调查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对被调查者的感谢。例如“您的调查问卷做完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们的调查工作的进行,谢谢您的积极参与!您的答案对我们非常重要,祝您学习和生活愉快”。结束语不仅能体现出调查者的礼貌,而且会让被调查者感动温暖。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

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是设计调查问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问卷调查的设计应该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律和步骤,问卷的设计程序是保证问卷的合理性的有力保证,忽略问卷设计程序会容易导致问卷调查缺乏较高信度和效度。下面是问卷设计的几个步骤。

1、确定调查问卷的主题

确定调查问卷的主题是在设计调查问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只有确定了调查问卷的主题才能够进行下面的步骤,所以确定主题是问卷设计的前提条件,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调查者必须要弄清楚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要把握一个大的方向,这一步骤的实质其实是规定了设计问卷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在进行问卷设计的时候,首要工作就是要先充分了解所需要调查的目的'和主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研究调查者再认真的讨论确定调查问卷的目的、主题和理论假设以及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然后将所需要的资料化成问题,使问题具体化、条理化。如果主题过于宽泛,就可以适当的查阅一些资料,从较大的主题中选取一个比较合理的主题,例如:“高校毕业生择业情况调查”。这个主题就过于宽泛,不容易说明问题,高校的择业情况是和什么样的高校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诸如这样的主题,就一定要缩小范围再确定主题。

2、选取调查对象的范围

在确定了调查主题后,就要根据调查主题选取调查对象,不同的调查主题,我们要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例如“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师范生择业情况调查”这个主题,根据这个主题,很明显的要选取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内的师范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所以在确定主题后,我们一定要明确调查对象,不能盲目的对各种各样的人都进行问卷调查,只有选择正确的调查对象,这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才是有效的。在选取调查对象时,还要考虑调查对象的特征,并且在了解这些特征的基础进行设计题目和问卷的形式。所以选取调查对象对于合理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是十分重要的。

3、确定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方式的不同,调查问卷可分为派访员访问调查问卷、电话调查问卷、邮寄调查问卷、网上调查问卷和座谈会调查问卷等。而不同的调查方法所对应的问卷调查题目和问卷调查类型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不同的调查主题也适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如果是对某件事情或者事件的满意度调查,一般采用电话调查问卷,例如“武汉市路况出行情况调查”,这是针对全武汉市市民进行的,就需要采用电话调查比较合理,但是大部分的问卷调查都是采用的派单式的问卷调查,就是做一个书面的调查问卷,然后发放

给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而在实际应用中,座谈会调查问卷和邮寄调查问卷是最不经常使用的,因为邮寄调查问卷时间周期太长,不易于操作,网络调查问卷可以涵盖邮寄式调查问卷。所以,选择合理的调查方法对于合理的设计调查问卷是十分有必要的。

4、设计问卷题目

问卷调查是主要通过问题的回答来进行调查的,所以设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问卷调查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保证所设计的问题和调查的主题密切相关,不能偏离主题,一定要突出重点,同时还要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既要做到能够通过问题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又要减少不必要的问题,而且在编制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被调查对象人群的知识水平,问题切忌过于抽象或者专业,提问方式一定要符合我国社会的特点,易于被人们接受。一份合理的问卷,一定要有一定有效回收率的保证,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生活节奏比较快,很多人不乐于去做问卷调查,或者觉得太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心理,一定要主题鲜明,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眼光,要命题明确、提问直观、才能使被访者对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而且不会使被调查者感到厌烦,其次问题一定不要设计的太多,过多的问题会使被调查者感到厌烦,从而影响问题的有

效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设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整个设计问卷调查过程的灵魂,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

5、确定整体的格式并制版

前面几项工作都完成之后,一定不要忘记确定整体的格式,不同的问卷调查有不同的格式和样式,这也是整个设计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也包括问题相互间的顺序、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的位置等等。大多数的问卷调查既包括封闭性的问题,又包括开放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放置这些不同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是封闭性问题在前面,开放性问题在最后,因为大家做完封闭性问题后,对所要调查的方向就有了一定的把握,再做开放性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思路。所以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最后,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最后的格式并进行印刷。

四、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准确性原则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词语,更要避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例如“您对于上班时间武汉交通状况的满意度调查”,在这个问卷调查中,上班时间就是一个不准确词语,每个人上班的时间不同,有的是早上七点半上班,有的是八点上班,所以一定要避免这样的词语,应该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段。

2、设置的问题答案要客观 在设计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遵循客观性原则,对于一个问题的答案,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思想,要考虑所有人的感受,比如“您对于武汉交通状况是否满意?1、满意 2、非常满意 ”,像这样的问题就是非常不合理的,调查问卷面对的是大众,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也有人对于武汉交通是不满意的,所以在设置问题答案时,一定要客观。

3、简洁性原则 这个原则既包括问卷印刷时候的整个版面的干净整洁,又包括问题的短小精悍,因为很多的问卷调查都是要求被调查者自愿做的,而且没有酬劳,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设计太多,太繁琐的问题,以防被调查者不配合作答,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简短扼要。而且在印刷过程中,要保证整个问卷调查的干净,这样会让人不会感到厌烦。

五、参考文献

[1] 康等银:《关于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几个问题的研究》,《科技信息》第23期。

[2] 张田力:《浅谈调查问卷的设计问题》,《科技创新导报》第3期。

[3] 阿迪力.努尔:《浅谈调查问卷设计中的有关技巧》,《统计科学与实践》第6期。

[4] 潘华:《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应用写作》第10期。

[5] 傅志远:《调查问卷设计常见偏误及纠正》,《市场经营》第7期。

[6] 倪建春:《调查问卷设计的八大注意》,《中国统计》第8期。

[7] 静恩英:《调查问卷设计的程序及注意问题》,《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第27卷第6期。

篇3:科研软件开发中UI设计探讨论文

科研软件开发中UI设计探讨论文

软件作为一种技术载体和计算实体是科研成果有形化的有效途径,是应用和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但在科研项目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于科研软件的UI设计重视不足、投入不够、资源缺乏等因素,往往导致软件在开发完成后由于较差的用户体验被束之高阁。文章探讨了科研项目中软件UI设计的常见问题,提出改善用户体验的策略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说明,以期更好地提升软件质量、推广软件产品。

1 前 言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至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科研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以软件为载体将科研成果有形化是应用和推广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科研工作的固有特性,在软件开发中,对于用户体验、人机界面的投入较之软件功能、软件性能要少得多,这使得科研软件在开发完成后由于其较差的用户体验往往被束之高阁,本文探讨了科研项目中软件界面设计的常见问题,并对改善用户体验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从而达到更好地推广科研软件、应用新技术的目的。

2 界面设计概述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UI)是指人(使用者、用户)通过敲击键盘、滑动鼠标、触摸屏幕等方式向计算机输入指令,而计算机通过声音、图像或震动反馈信息,这样一种人和计算机相互交互的系统即为UI[1]。

UI设计主要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操作界面的整体设计。国际权威的人机交互专家Norman博士强调,一个完好开发的、有凝聚力的产品,应该看上去美观,用起来舒心,使用户能够愉悦的欣赏,快乐地使用,同时增强心灵和思想的感受[2],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用户界面设计的最终目标。

2.1 UI设计与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是指人机交互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2]。它要求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组织设计和提供服务,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体现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是用户获得最大的成就和满足感。用户体验是艺术、交互和技术的统一[3]。

对于设计师而言,用户体验应该贯穿UI设计的'整个流程,UI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良好的用户体验,虽然用户体验是纯主观性的感受,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可以通过把握用户体验的共性达到设计良好的效果[4]。

2.2 UI设计流程

用户界面设计同时也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通过流程化、规范化实施将为软件界面的持续改进提供保障。用户界面设计主要分为以下步骤[5]:

(1)需求整理及分析。作为一项软件产品,需求整理及分析是设计师获得产品设计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软件界面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必备元素,弄清楚用户人群特征、客户喜好、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

(2)方案制定及选型。在明确目标后,设计师着手设计几套不同风格的界面方案以供用户选择,可以通过目标人群的自然选择结果作为选型依据。然后收集用户反馈,比如对各设计方案的第一印象、综合印象等,对方案的结构、色彩搭配、文字排版、内容展示的满意程度等,选出用户认为最佳的排列。

设计师通过不断改进和反复推敲最终交由用户确认最优方案。

(3)产品开发及测试。方案选型结束后就进入产品开发阶段,软件界面设计是一个功能开发和测试交互的过程,通过不断调试和测试从而开发出功能完备的软件产品;

(4)产品交付及跟踪。软件产品的交付并不意味着软件生命周期的终结,对于软件而言进入另一个生命周期,在这个周期中,设计师仍然需要对软件的用户体验进行跟踪,收集信息,为后续的升级和改版做好准备,具体流程见图1。

3 UI设计常见问题

当前,以软件为载体将科研成果有形化已经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往往成为科研项目推广和新技术应用的关键手段。

但是由于科研项目的固有特性,在软件产品的UI设计中,经常出现以下共性问题,具体有:

(1)科研过程的严肃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导致软件开发人员重视软件基本功能实现,忽略软件UI设计这一重要环节,有的甚至认为科研项目软件产品的UI设计无足轻重。

(2)在软件产品UI上的投入远远小于软件功能实现方面,有的软件产品往往缺少UI设计师或专业设计人员,这就导致UI设计乏力,很难设计出具有专业水准的软件产品。

(3)缺乏美观、大方的用户界面,不注重UI结构设计,文字排版粗糙,即使软件功能再强大,但是界面呆板、颜色单调、输入困难等导致用户难以上手,对特定用户来说甚至形成使用障碍,这样的软件产品在短时间内难以吸引用户形成凝聚力,从而阻碍了软件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4)功能复杂,UI设计晦涩难懂,用户需要专业培训方能掌握使用技巧,此类软件产品可能在UI的界面设计方面具有特点,但往往由于复杂的操作方法导致软件推广困难,这也属于不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类型。

4 改进策略及应用实例

4.1 改进策略

针对以上常见问题,结合笔者所参与科研项目中软件开发的实际经验,提出以下解决办法,主要有:

(1)树立UI意识,重视用户体验对于软件产品的作用,对于科研类软件产品开发,除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外,必须考虑到特定用户群体的使用喜好和体验感受,对UI设计进行整体规划,根据软件产品特点分析UI设计具体需求,并制定设计方案,以目标人群的选择结果作为改进的方向。

(2)加大UI设计的投入力度,通过配备专业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在软件产品开发初期通盘考虑UI设计,优秀的UI设计将为软件产品的推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软件产品交付后,软件进入新的生命周期,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密切跟踪用户反馈,收集用户使用信息,通过不断改版和升级完成软件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保证软件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户体验的不断提高。

4.2 实例分析

以下根据笔者所参与的“标准编写软件”开发项目进行实例分析。“标准编写软件”用于辅助标准起草人编写符合标准规范(标准化工作导则最新版)要求、结构要素完整的标准文档,主要包括:文档模块、要素编写模块、段落样式设置模块和综合应用模块。该软件化繁为简,通过减少重复编辑和繁琐的样式设置,提高标准编写的质量和效率。本项目在软件开发前对需求进行了分析,主要UI设计要点如下:

(1)目标群体及运行环境。软件的目标用户群体为标准起草和制修订人员,用户主要特征有:具备良好的标准制修订从业背景,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常用的办公软件等,该软件运行于Windows Xp/Vista/7(32位、64位)等系统,使用MS Office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标准编写。

(2)软件风格。软件需要具备的基本风格要素有:简洁、工整、实用,具体就是用户界面简洁大方,结构排版工整规范,功能布局实用美观。

(3)配色方案。在UI设计中,颜色是最重要的设计元素,而配色方案的选取直接决定了软件风格和用户感受。目前,很多在线网站提供配色方案选型,主要方法有单色、类比、互补色、复合等色彩衍生方法,在本软件中采用Adobe公司的kuler网站实现以下颜色搭配方案,配色板见图2,配色板RGB值见表1。

该软件发布后,通过不断跟踪用户的使用反馈对相关功能进行了删减和重新排列,目前已经从V1.0发展到V2.3,并成为相关专业标准起草人员日常工作的必备软件。

5 结 语

本文对科研软件开发的UI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提出了改进UI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将其应用于“标准编写软件”的开发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良好的UI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如Ajax、Silver light的出现为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可能,同时,加强UI设计对于改善用户体验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软件的UI设计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不断收集用户反馈,通过改版和升级做到软件产品功能和UI设计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篇4:中医科研设计中常见弊端浅析

中医科研设计中常见弊端浅析

关键词] 中医科研 科研设计 弊端 分析 方法 统计学

健康网讯:

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去验证和探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于中医和统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协作解决。而问题最多的就是科研设计中的弊端。因而,笔者就此剖析如下。

1 统计学设计不完善

在中医科研过程中,有时会见到这样的情况,研究人员面对辛辛苦苦搜集到的一堆数据却叹息:怎样将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能得出哪些结论?之所以有这些困惑,就是因为缺少合理的统计学设计。就科研程序来说,在确定了题目后就要进行科研设计,而完善的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两部分。专业设计是从专业角度科学地安排科研,考虑处理因素的来源和施加方法,选择受试对象,确定效应的指标和影响因素,设计记录表格等,其设计水平能反映科研结果有用性和创造性的大小,科研人员一般是不是会忽略的。统计学设计应考虑设立何种对照?选择多少受试对象?怎样做到随机化分组?计划搜集哪些资料?如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保证专业设计的合理性和科研结果的可信性。严格地说,没有统计学设计,搜集的资料就失去了统计分析的意义,这一步工作做的如何,对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消耗较少的人力和物力,获得较多的有用资料以及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周密地计划以上问题是科研的良好开端,可以有效地避免搜集资料时的盲目性和分析资料时的困惑感。每一位中医科研工作者切记:统计学设计是科研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处理因素的确定

单一处理因素是科研要验证的,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视的要素。就中医科研来说,人们习惯于对单一处理因素的定性研究,如“某中药对某病的`疗效观察”,“某疗法治疗某病的对比分析”等等,结论只局限于“此中药对此病有无疗效”,“此疗法治疗此病的效果优劣”。为了提高科研的层次和效率,可同时进行“几种药物(或中药的不同配伍)治疗某病的疗效观察”的多因素研究或“某种中药的不同剂量对某病的治疗效果”的定量研究。这种设计的对照仍只一个,实验组根据处理因素的多少和剂量水平分成几个组。其结果不只局限于此药对此病有无疗效,还可得出几种药物的疗效顺序或某药的剂量多少疗效高而副作用又不致于对受试对象造成危害的结论。同时,处理因素的范围还可以扩展到对不同人群的保健措施,对不同疾病的中药预防,以及中药的有效成分筛选,中药方剂的交互作用,剂型、提取方法和给药途径的选择等。

3 受试对象的选择偏颇

中医科研常用的受试对象是动物和病人。在动物实验中,为了减少经费开支,研究者愿意选择价格较低的小白鼠和大白鼠,但这时要考虑动物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否适于做此种。如大白鼠只在喉部有气管腺,故不宜做支气管炎模型或祛痰平喘药实验。若做肿瘤的研究课题,必须了解哪种动物什么肿瘤发生率多?有无自发性肿瘤?另外,考虑到动物的种系差异,有时应重复做几种动物,以保证由动物实验类推到人的安全性。在临床试验中,除了受试对象的诊断应采用客观、定量、统一的标准外,还应注意病人的代表性问题。由于时空的限制,研究者容易选择近期收治的某病患者做为受试对象,这样的受试对象往往在病情、年龄、经济等方面与发病人群不一致,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疗效。以此来推断对此病的疗程和疗效也就会带来偏差。例如,因高血压病住院的病人病情往往较重,而且常有并发症,若以这些病人做受试对象,验证某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就会降低这种中药的效果,这时可将受试对象分成 、、期高血压病3个组,分别验证对各期高血压病的疗效。如果比较中药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对胆结石的疗效,在疗法选择中,往往对慢性轻症患者采用中药疗法,而急

[1] [2] [3]

篇5:调查问卷中如何定位目标用户交互设计

几个大频道的业务调研与体验分析都弄完了,正好master.张问了我一个问题,就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吧。

前些天master.张问我如何定位到目标用户,我自己把这个问题分成“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问卷的投放”两大部分。

首先要理解何谓目标用户,不同的调研目的不一样,目标用户自然不同。一般来说,调研分为站点级(产品级)调研与页面级调研,站点级的调研更多地用于发掘现有用户与潜在用户的需求与不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市场调查。而页面级调研的对象更多的是现有的用户,对体验分析很有帮助。

弄清了你的调研目的,自然有的放箭,对于问卷设计来说,开头的问题就好比就好像一个漏斗,通过几个问题进行分群,过滤掉那些非目标用户,然后再开始细问你要得到的东西。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问题设置有逻辑矛盾的选项,以此干掉那些忽悠你的用户。

比如说,一题多选题,用户A同时选中A与最后一项“以上都不是”,这些就是地雷,选中后从分析要剔除,

对于调查问卷的投放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投放的渠道、触发时间、动机等去定位目标用户。假定我们要针对一个大众型频道进行业务规划的调研,比如新闻频道,渠道的选择就不能仅仅选择在本站的新闻频道,因为不看新闻频道的人大多数也会有新闻的需求,只不过可能你的新闻做得不好而已。

因此,本站的首页、其它频道都可以作为投放的备选渠道,如果有可能还可以选择在其它网站投放,但成本太高,通常不考虑。接下来谈谈调研触发的时机。由于投放在其它频道,就是说这个调研更多的是一种“干扰”,你不能在别人玩得很爽的时候弹出来一个窗口。

一般是放在比较低的位置,或者是在其离开时触发调研,在WAP上只能说是在离开页,任务完成的页面加入调研的链接。也可以在其进行“直接访问”时触发,即在刚刚访问频道时做一个跳转。

最后一个是动机,之前我也说过了,用奖励吸引用户做调研不太靠谱,动机不纯对调研质量会造成干扰。

本文来自:dindant.com//05/24/how-to-focus-on-target-user-in-questionnaire/

篇6:医学本科教学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探讨

医学本科教学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探讨

医学本科教学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探讨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1′郭晓晶;2′赵艳芳;3′许金芳;4′马修强;5′叶小飞;6′贺佳

【摘要】良好的科研设计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一系列现况表明《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分析医学本科生教学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必要性、存在难点及对策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实施建议和应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科研设计;医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01-02

科研设计是决定医学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研究成功的基石,反之则可能会使其面临被葬送的风险。科学研究设计不仅体现在专业设计上,也体现在统计研究设计上。一般说,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为主导;以统计学知识为辅助、为护卫。

目前,某医科大学在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医学科研设计》选修课,与公共课程《医学统计学》相得益彰。但是对于临床医学、麻醉等专业本科生,仅开设了《医学统计学》必修课,在讲解统计分析方法时介绍相关的科研设计内容,没有单独设置科研设计的课程。因此,有必要探讨在本科生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难点和对策。

一、本科教学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1、培养本科生科学的科研设计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近年来,随着各医科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学目标的实施,《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就显得更加突出。同时高校的一系列现况也表明了《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在本科生中广泛开展的必要性,例如:①部分院校有良好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便有相应的导师指导科研及学习等,部分学生已经撰写并发表了核心期刊及SCI 论文。②部分院校设有“大学生创新基金”等项目,用于鼓励优秀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③部分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需要撰写毕业论文。④本科生中第二课堂、暑期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大多与科研有关,均需要科学合理的科研设计及统计分析作为其良好的支柱。⑤大多数本科生由于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了解了部分科研设计的内容,对系统地学习科研设计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

综上所述,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开始尝试进行一定的科研活动,因此系统地了解科研设计知识,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科学的科研设计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促进科研实验的合理设计与正确实施等。

2、为研究生阶段及以后的科研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某研究者对该医科大学 级473 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设计认知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常用的随机化方法、实验研究对照设置方法、样本量估计方法,常用抽样方法等10 种常见的科研设计方法。结果显示:275 人(58.14%)曾参加过科学研究,但是对于问卷中设计的10 种常见科研设计方法,大多数研究生(>80%)只是了解,熟悉者很少,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据此认为,将《医学科研设计》引入本科生教学中,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基本科研设计的方法,不但可以加强科研设计中统计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的训练,而且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学者对某医学院校五年制毕业生1――6 年内发表的论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论文存在着大量科研设计方面的错误。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医科大学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而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接受再教育一般间隔2――3 年左右。为了使他们也能成为科研队伍的一员,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校学习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研知识,包括医学科研设计内容,使科研能力在校时就得到培养,并以此为目标改进当前的本科生教学。

我国的科研设计文章中存在着大量包括样本量估计与随机化等设计问题;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中,仅有9.3%的文章真正实现了随机化;10种中华杂志 年发表的文章与 年相比,质量有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随机化及样本量估计等科研设计缺陷。由此可见,强化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设计知识和应用能力是十分必要,而本科阶段设置科研设计课程,将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科研工作中正确使用科研设计的方法。

以上现象显示,在本科阶段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可以为研究生阶段及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本科教学中开展《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难点及对策

1、国内尚无配套教材。

目前国内编写的专供医学本科生使用的科研设计的教材较少。在此情况下,可以借鉴一些相关教材,如贺佳主编的《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介绍了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分析、多因素试验设计与分析、诊断试验和调查设计等。并且从医学科研实例出发,针对常见的研究问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设计、分析、报告结果和陈述结论的全过程,是可供本科教学选用的教材。其次,王仁安主编的《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和胡良平主编的《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均系统地介绍了科研设计知识及统计分析知识等,值得教学人员充分利用。此外,网络上大量系列介绍科研设计错误的文献,均可以用来积累教学素材。

2、无成型的课程设置模式可借鉴。

国内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广泛开展《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尚无成型的课程设置模式可借鉴。由于《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是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广泛开展的,所以本科生中该课程的设置可以借鉴该模式,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供学有余力且对系统地学习科研设计知识有强烈需求的学生选择学习。

由于部分院校的《医学统计学》课程主要安排在大二或大三,选修课开始时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均还没有系统地学习《医学统计学》课程。在授课时需要结合其实际需要,通俗易懂地讲解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样进行正确的设计,可以为将要学习的《医学统计学》课程奠定科研设计方面的'基础;而对于大三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其已有的医学统计学知识,介绍各种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地选择统计分析方法。与已有的统计学知识相辅相成,为高年级学生正在开展的科研实验及论文撰写提供帮助。

鉴于选修课不能根据年级分为多个班级教学的局限性,以及不分班级教学时教学内容组织的困难,和学生对该课程需求的强烈程度,在此建议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该课程,宜在选课时限定年级,比如可以限定大三及以上年级。

三、实施建议

研究者认为在本科生中开展《医学科研设计》的教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选择和设计授课内容,满足学员需要。

若以选修课的形式在本科教学中开设《医学科研设计》课程,且限定了高年级学生选修,在介绍科研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单因素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也可以拓展介绍多因素实验设计、调查设计、诊断试验、临床试验及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等,为高年级学生正在开展的科研实验及论文撰写提供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应经常介绍国内外医学科研的新成果、新方法和新理论及其产生的过程,突出介绍其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争论点、空白区和边缘区,帮助学员培养创新意识,活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欲望。

2、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适应教学内容的复杂性。

医学科研设计作为《医学统计学》的辅助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其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因此对老师的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任课老师不仅要熟知科研设计方面的知识,也要对医学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的内容有所了解,并结合故事或典型案例,才能做到生动形象、言之有物地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如在讲解药物临床试验的不良反应时介绍“大象人”事件等,则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任课老师自身一定要不断完善与进步,以胜任不断发展变化的医学科学研究。

3、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医学科研设计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若采用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学生会感到乏味,学习缺乏主动性。而积极采用讨论式、导学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从注重传授知识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转变,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开展科研论文的错误辨析讨论、请学生介绍自己参与的实验设计等活动,实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员获得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员探求新知识的热情。

4、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不但要深入浅出地讲解科研设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碰到的问题,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培养。在医学科研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有着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的研究结果才可信,应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数据,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胡良平,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北京)

2、赵艳芳、马修强、吴美京等,医学硕士研究生基本科研设计方法认知现状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11(3):299-301

3、谭秀荣,从《遵义医学院学报》载文分析谈医学科研设计的教学改革[J]. 遵义医学院学报, 30(4): 538-540

4、He J, Jin Z, Yu D (2009) Statistical reporting in Chinesebiomedical journals[J]. The Lancet 373: 2091C2093

5、Wu T, Li Y, Bian Z, Liu G, Moher D (2009) Randomized trialspublished in some Chinese journals: how many are randomized? [J]Trials 10: 46

6、Jin ZC, Yu DH, Zhang LM, et al.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research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selected Chinesemedical journals in 1998 and 2008[J]. PLoS one, 2010, 5(5): e10822

7、贺佳,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M].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上海) 2010

8、王仁安,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

9、钟越、李岩,医学科研设计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 第四军医学吉林军医学员学报, 24(4)

篇7:医学科研设计中如何体现重复、对照、随机原则

医学科研设计中如何体现重复、对照、随机原则

[关键词]

健康网讯:

研究设计的内容分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两部分。专业设计主要是选题,建立假说、确定研究对象和技术方法等。统计设计则是围绕专业设计,确定统计设计类型、样本大小、分组方法、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等。

医学研究按照有无人为施加的干预,又分为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两大类型。观察性研究是以客观、真实的观察为依据,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实验性研究是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推论干预措施的因果效应。这两类研究在研究设计和统计结果的解释上有很大不同,一定要认真区别。

研究设计必须遵循的统计学原则是“重复、对照、随机化”,即要有一定数量的重复观察样本、设立对照组、做到随机化分组或随机抽样。

1 观察性研究

随机化分组的目的是保证除对比因素外,对比组之间所有特征都相同,即所谓均衡性。但观察性研究中,由于对比因素不可以进行干预,如病人与健康人比较、男女比较、职业暴露因素比较、气候地理因素比较等,或者没有研究总体的抽样框架(sampling frame),如所有吸烟者的.名单,不可能做到随机化分组或随机抽样,对比组之间的均衡性使对比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偏倚(bias)。研究者只能尽可能提高对比组的均衡性,使偏倚程度达到最小。观察性研究设计常见的问题是:轻率使用“随机选择对照”、“随机抽取健康儿童××例”等用语,对比组间的均衡性不做比较,没有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计算统计指标没有分层,下结论时将“关联”解释为“因果”。

实例1.1 1995年5月1日~6月30日,将54例在我院住院就诊及进行孕期检查和住院分娩 的不良妊娠史妇女作为试验组,同期随机选取54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风疹病毒IgM阳性率分别为46.29%和1.85%,P<0.001。以上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显然不能随机分组。由于同期到该院门诊、住院及进行孕期检查的正常孕妇事先不确定,没有现成的抽样框架,怎样“同期随机选取对照”不得而知。两组风疹病毒IgM阳性率如此大的差别,有无可能归因于两组孕妇年龄、分娩次数乃至社会经济水平不均衡性?

观察性研究选择对照组,是在主要的影响因素均衡可比的前提下用非随机的方法选择对照。如个体配对或团体配对。实例1.2在选择对照时采用的是团体配对的方法,使病例组和对照组至少在居住地、年龄、孕周和分娩次数4个方面达到均衡。若根据这4个配对条件采用一比一的个体配对,还能进一步提高两组的均衡性。但配对条件越多,选择对照越困难。

实例1.2 选择10月~2月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住院的3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硒的差别。两组妇女均在成都居

[1] [2] [3]

篇8: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论文

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论文

摘 要:文章主要从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设计为主要内容,对道路建设的类型、原则、功能和作用等方而做出了简要的阐述,并且总结了在园林道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市政园林;道路规划

1 园林景区道路功能的基本解读

首先是实现组织交通功能。在园林景区道路设计规划时,不仅要从游客集散疏导的角度进行设计,更应该兼顾园林绿化审美需求、建筑维修方便、后期园林道路清扫与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园林道路在各个园区内完成运输任务。其次进行空间组织,为游人提供旅游指导。如果说组织交通功能是园林景区道路规划的基本功能,而组织空间为游人提供游[指导则是辅助功能,园林道路在实际规划布局的过程中往往依据园林景区建筑、植物走向等几个方面进行功能划分,在园林道路的合理规划下,原本单一的园林景区被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园林功能分区,承担不同的园林风景展示任务。而园林景区道路在分割景区的同时也做好景区的功能整合,使得园林景区延伸性更强,在不经意间完成园区整体的规划。最后其还具有园林风景区的建构功能。园林道路作为园林景区规划设计的一部分,本身从属于园林景区,其能够实现与周围风景园林的自然融合,如果在园林景区道路规划前期进行科学细致的规划与独特新颖的设计可使园林道路自成风景,与园林景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园林景区魅力展示的一部分。

2 园林景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

首先是灵活性原则。园林景区的设计规划往往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曲径通幽的自然蜿蜒中体现景区设计之美。其次是适用性原则。园林景区道路的设计应该保持最初的设计初衷,即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满足人们行走需求并感受到游览的愉快。因此适用性原则是园林景区道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也是首要原则。地域性原则也是园林景区道路设计规划需要兼顾的一个方面。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景规划设计其侧重点不同,因此必然影响到园林景区中的道路规划设计,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园林景区设计的独特性需求,借助园林景区道路设计体现景区之美是园林景区道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3 园林景区道路的常见规划设计类型

常规的四种道路形态分别为变态路、游息小路、主要园林道路、次要园林道路。其中变态路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园林景区布局的整体要求与特殊要求,起巧妙点缀与设计的道路。其次是游息小路。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为游客提供娱乐与休息的小路。再次是主要园林带路,这是园林景观中的主道路,绝大部分是满足游客出行需要而设计的比较明显的道路。最后是次要园林道路。次要园林道路是对主要道路进行补充,在园林景区内起辅助通行作用,是出于对主道路设计不足的补充性道路。

4 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布局分析

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设计分为平面规划布局、立面成形规划布局及交叉路口的设计布局等多种布局形式。其中平面规划布局方面主要通过与普通交通道路的对比体现,交通道路的布局主要考虑的是交通流向与人员流量问题,主要满足人员交通基本需求。在立面成形规划布局方面,主要要求设计人员按照道路设计功能对道路的宽度及长度等情况做出处理,借助断面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得道路呈现立面状态,随着园林风景道路规划设计研究的深入,实现园林道路与内部广场的融合也是立面成形规划布局的体现,通过立面效果的打造使得道路呈现宽窄不一的效果,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随意欣赏,心情愉悦。交叉路口的设计布局是园林风景道路设计较为常用的设计方法,其主要服务于园林景区中多条道路交叉存在的美化与设计,设计人员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往往顺势将道路交叉口设计成别致的小广场,提升园林风景的整体美观性。

5 市政工程中道路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要点

5.1 园林绿化的基本规划。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严重,雾霾发生频率更高。为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增强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应强化对园林绿化的基本规划,规划的合理性是提高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前提。为保证绿化规范的合理性,前期必须对该城市的建设规模、而积、格局、绿化建设需求及园林绿化的基本功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在绿化规划时更具目标性与针对性。在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方面,应做好植物、景观的合理化配置,以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应与规划价值。同时,应严格控制道路绿化的成木,做好前期的预算编制工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条件下控制成木。

5.2 树种的科学性配置。市政道路属于城市发展的主十道,以维持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为了彰显主干道的重要价值,应重视道路在园林绿化上的建设,做好绿化树种科学性的选择与配置。第一,在行道树的外部形象方面。在选择行道树时,应尽量选择树冠相对圆润、规整、冠幅较大、枝叶茂盛的树种,要从行车安全角度出发,选择形态规范、端正的大树,同时还要保证在空气质量改善上具有优势。行道树必须选择抗旱、抗寒、抗病虫害、阻隔噪音能力强、寿命长、四季常青的树木,以保证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第二,树木配置方面。为了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应尽量选择乡土类植物,根据当地土壤成分进行相应树种的选择,尽量不选外来树种,既增加成本,且树木的成活率也不高。乡土类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成活率高,还能彰显城市的特色文化。

5.3 道路绿化带的设计。市政道路属于城市的主十道,道路的使用效率高,为达到理想的空气净化效果,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应强化对绿化带的有效设计,做好绿化带的合理化设计,保证道路运行的通畅性与规范性,保证行人与行车的安全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避免绿化带过高挡住驾驶员的视线,应种植低低灌木和绿色草坪,可缓解驾驶员的疲劳,拓宽视野。

对绿化带而言,为保证绿化效果的高效呈现,应强化对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定期为绿化带施入一定的肥料与水分,以保证植物的生长。由于市政道路附近存在很多管道,为保证管道不被破坏,应做好管道的合理化施工,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满足绿植的生长需求。同时,市政道路园林绿化还要对绿化带植物结构进行调整,是提高植物成活率的关键,也是降低城市市政绿化成木,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关键。

5.4 园林景区道路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部分设计人员出于自身设计审美的需要,破坏园林风景和谐美的同时,阻碍道路通行。其次要保证设计的连贯性。在没有明显标志的情况下,会出现断头路或者回头路,这是道路建设规划布局中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再次,园林景区道路设计数量要适中,数量过多对游客游览造成不必要的干扰,而数量过少难以满足园林景区游览通行的基本需求。最后是园林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注重合理,开口大影响观赏,开口小则引导游客游览时对植被造成破坏。

6 结语

园林景区道路设计上既要满足基本出行需求,也要兼顾园林景区的风景美,因此在设计规划时需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前期调研,综合运用交通布局与实用审美的角度去规划设计,实现基本交通功能发挥的同时做好与景区风景的自然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丹.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分析[J].科技与企业, (09):100.

[2] 李严波.市政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浅析[J].现代园艺.(08):97-98.

[3] 国先翠.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J].建材与装饰, 2016(04):79-80.

篇9: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一堂英语多媒体听说交际活动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一堂英语多媒体听说交际活动课件的设计

萍乡中学  张玲

摘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感性的材料,创造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大课堂上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密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机会,从而有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一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探讨了如何说课为例,大面积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的途径。文章特别指出:在听说训练过程中一定要照顾到一些英语学生有困难的学生。

关键词:多媒体;听说能力训练;英语学习困难学生;情景会话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to Teaching 0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Designing 0f an English class about aural-oral communicition

activity assisted by multimed computer

(  Ping Xiang Middle School      Zhang Ling  )

Abstract: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English teaching can supply students with more perceptual material and create a vivid language-learning situation for students,which then increases the density 0f English aural-oral practice in class and gives students much more chances to practis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English.Consepuently,this helps achieve the best teaching results.Taking an English class 0f aural-oral comprehension assisted by multi-media computer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obes how t0 train auraloral  comprehesion ability of studentes and their communicative comptence in English in large scale.This paper expecially stresses that the students who are weak in English should be given chances of speaking in the procedure Of teaching.

Key words:Multi-Media;The Training 0f Aural-oral Comprehension Ability;Students with Poor English;Circumstance Dialogue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着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更要顾及语言的功能、意念和实际运用,使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读读写能力,既重视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现在我把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堂听说交际活动课设计与大家探讨,首先是:

一、教材分析

本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的《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下册。本课时所讲的内容选自 Unit 8   What is John like?   Section B。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能通过听,把握人物的身高、头发、性格等特点;②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能流利地从年龄、身高、性格等方面进行问答和描述一个人的外貌及性格特征。

二、学生情况分析与教学指导思想

由于新课程目标教学的实施,有些学生在小学学过英语(只要求听说),也有的参加过社会办的英语学校培训,但有一些从乡下来的孩子连英语字母都不认识,这样组合起来的一个班的学生要学好英语比较困难,起点不一样。因此本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大幅度,多方位地进行听说能力训练,使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三、媒体组合运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包括录像、录音、投影等,通过计算机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用以展示和表达大量的信息,将学生引入到生动的.听说交际活动中。

四、交际活动过程设计

交际活动过程有如下三个步骤:

1、导入活动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屏幕上出现著名的电影明星陈龙的大幅全身像,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他的外貌,如Is he tall?   What is he wearing?   How old is he?   Is he a handsame man?等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随即大屏幕上出现下面的表格:

表一

Words and expressions might be used when describing a person

Age           14 years old;in one’s fifteenth

Height        short;tall;medium;height;pretty tall (short)

Size          big;small;large;heavy;thin

hair          long (short) black hair,curly (straight) hair

Looks         beautiful;pretty;handsome;cool

moody;nice;funny;generous;friendly;serious;shy;outgoins;easygoing,

Personality   good-looking

Hobby         play the guitar,play baseball;enjoy listening to jazz and pop music;like swimming

Clothes      Sweater;T-shirt;pants;jean shorts;school uniform

Appearance   Wear glasses, carry a red (blue) backpack

屏幕上按先后次序闪现三个动画人物全身照,要他们按表格所列顺序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动画人物的演示,学生对于运用表格中的词进行描述已基本领悟。教师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或同学,开始可以先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接着转入全面描述,特别要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在这一导入活动中,学生参与情绪高涨。

2、听说交际活动

首先是听力训练。导入活动结束后,响起一阵电话声,教师立即说:Oh,class,who are telephoning? Now,let’s get to know two new friends,they are Billy and Maria.But how to recognize them? 此时屏幕上马上出现这样一幕(表2):

How to recognize Billy and Maria?

(1)Key words:coat,jean shorts,T-shirt,backpack,red

(2)Listening task:

表二

height             hair       clothes        appearance

Billy

Maria

教师简单传授听力要求和听力技巧后,学生开始录音,共听四遍。第一遍要求学生听懂大意,第二要求学生填以上表格并订正答案,第三遍要求学生跟读重点句子,最后要求学生重新一遍。这时,屏幕上按听力内容顺序动画展示Billy和Maria的外貌特征,如身高、头发、衣着等,旁边配有重点句型和关键词汇。至此听力训练暂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活动要求学生对照屏幕上人物的画像及关键词汇和句型描述Billy和Maria的外貌特征。随后的活动是Do role play,要求学生扮演Billy和Maria组织对话,对学生困难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说一部分,只要他能说出几句,就给予鼓励。然后,教师边板书边和学生交流:

Useful expressions when asking a person’s appearance:

①What does…look like?

②Tell me more about…

③How will I recognize…?

④What is…wearing?

⑤What do you like most about?

随后进入三个情景会话阶段。这三个情景会话由易到难,图文并茂,听说结合,大幅度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第一个情景会话为:How can I recognize you?大屏幕上放的是录像,一些学生在开“English party”的场面要求学生观察他们的外貌特征及衣着打扮。教师及时向学生介绍会话情景,引导学生回想一下当时是根据什么特征记住对方的,然后两人一组运用刚学过的句型及词汇组织简单的对话。要求学生到前面表演,保证学生自动地尝试运用英语,在积极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发展“创建再生性”的语言能力。

第二个情景会话为:I’m looking forward t0 meeting you,my pen friend.屏幕上出现两对正在打电话的pen friends,教师及时进行会话情景介绍:两个从未见面的笔友现在有了一次见面的机会,他们正在打电话对外貌特征进行自我描述,以便他们见面时能很快认出对方。这一活动是听说结合训练,要求学生先根据屏幕上两组人物的外貌特征听两组对话,从中领悟对话中词汇与句型的运用,做一些听力练习(听力练习打印在卷上),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互扮笔友进行口语交际会话。对于交际活动设计有特色的学生给予口头和物质奖励,这样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学上进心。

第三个情景会话为Can you be a good eye-wimess?这也是一个听说结合训练。先要求学生观看一起抢劫案录像,注意抢劫犯的外貌特征。然后屏幕上出现一个警察和一个目击者对话的镜头,旁边是抢劫犯的全身像。学生先听一段警察与目击者的对话,做相应的听力练习,接着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扮演警察与目击者组织对话。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活动结束后教师将评出表演成功的、有创意的警察和目击者,并将他们的相片(学生的学生证上都带有像片)投在大屏幕上,进行表扬。特别照顾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够得到表扬。

3、后续活动

本堂课在最后安排了一个游戏:Can you guess who he(she)is?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屏幕上出现学生在游戏中可以提问的问题

(表3):

表三:

Questions about boy students            Questions about girl students

Is he medium height?                        Is she medium height?

Is he easygoing?                            Is she shy?

Does he like sports?                        Does she have blonde curly hair?

What school subject does he like?           What school subject does she like?

Is he wearing glasses?                      Is she wearing glasses?

Is he wearing his school uniform mow?       What is she wearing today?

What kind of movies does he (she) like?

What is his (her) nationality?

Where does he (she) live now? What does he (she) usually like to wear?

Who is his (her) best friend?

Who is his (her) favourite singer/movie star?

要求学生先想好一个同班同学,默认他(她)的一些特征,站到前面来,其它学生可以提问表格中的任何问题,直到猜中为止。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游戏中来,在欢快的氛围中这一节课结束。

在这堂课中,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声,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导入活动,运用计算机、投影、录像、录音展示真实情景,促进学生语言交流和用英语进行分析思考,这是一种多种媒体组合运用与学生主体实践性相结合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它运用多种媒体组合来扩展和操作每一个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模仿性、尝试性和“创造再生性”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多媒体的组合运用,配合低起点、大幅度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活动中来,特别照顾到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因而提高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效率,取得了很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中,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教学中要求掌握的语言现象,不仅表明他们对重点句型和词汇的功能领会、理解正确,更重要的是反映他们学会了怎样把这种正确领会、理解继续推向一个“创造再生性”言语的语言学习水平,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所要求的语言能力培养的突破。

结束语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极大的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方式及结构,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加强了学习者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应该深入学习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新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2.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于水清  周瑞孝  低起点  大密度  重听说能力培养  外语电化教学 、4

4.David Noonan. Des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篇10:PSM模型(价格敏感测试)在网络问卷调研中的应用探讨交互设计

PSM模型介绍

PSM模型(价格敏感测试模型)由Van Westendrop在70年代创建,适合测试新产品/服务的价格,其特点是只考虑价格和质量的权衡,所有价格测试过程完全基于被访者的自然反应,不涉及竞争对手的对比。通过PSM模型,不仅可以得出最优价格,而且可以得出合理的价格区间。

PSM模型应用的前提是,在测试前需要让被访者充分理解产品的概念或定位,并给出一个价格梯度表,其价格范围尽可能涵盖所有可能的价格点,一般而言,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往往要求低于或高出可能的市场价格的三倍以上。

PSM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询问被访者4个问题,从而得到4个价格:

1、什么样的价格您认为太便宜,以至于怀疑其质量较差,而不会去购买?(最低价格:太便宜)

2、什么样的价格您认为比较便宜,感觉物有所值,会去购买?(较低价格:经济实惠)

3、什么样的价格您认为较高,但仍可接受,会去购买?(较高价格:有点贵)

4、什么样的价格您认为太高,以至于不能接受,肯定会放弃购买?(最高价格:太贵了)

统计分析时,最低价格、较低价格的百分比进行向下累计统计,即认为10元钱便宜的被访者,同样会认为8元钱便宜;最高价格、较高价格的百分比进行向上累计统计,即认为20元钱贵的被访者,同样会认为25元钱贵。这四条累计百分比的价格曲线会交叉在一起,其中“太便宜”和“有点贵”价格曲线的交叉点为价格区间的下限、“经济实惠”和“太贵了”价格曲线的交叉点为价格区间的上限;“太便宜”和“太贵了”价格曲线的交叉点为最优价格;“经济实惠”和“有点贵”价格曲线的交叉点为次优价格。

市场研究公司应用PSM模型时,通常有访问员辅助进行调查,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数据收集。而网络调研问卷是被访者独自填答,若应用PSM模型,应该如何操作呢?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操作方式,是否还是适合呢?

笔者从开始,在不同研究项目中应用了PSM模型,对操作方式进行了改进;也借用了PSM模型的研究思路,在类似定价的研究中进行了尝试,现与大家共同讨论可行性。

应用一、量子统计工具的定价研究

量子统计工具上线前,曾采用传统的PSM模型操作方法,进行了调研,当时在题干中说明了量子统计工具的主要功能,并给出了价格梯度1~50元/月,请用户手动填写四个价格。最终计算得到最优价格是10.8元,与产品经理设想的10元/月非常吻合,首次在网络问卷中尝试此方法,得到较好效果。

但处理数据阶段耗费了大量时间,主要是用户手动填写会有很多“意外”发生,集中于用户填写的数字格式不正确(调研问卷系统不完善造成),比如数字带单位、数字超过给定的范围、数字漏点小数点、大写数字等情况。

由此,开始考虑是否能对PSM模型的操作方式进行改进,以便更适合网络调研。改进的主要方向是将原有的数字填写题改为单选矩阵题,对于选项的设置,尝试了两种形式:单点数值、区间数值。

应用二、卖家对工具套餐的定价研究

调研显示,卖家在卖家服务市场倾向选择使用工具套餐,一方面信任官方的推荐,认为官方会根据工具的应用量、工具的搭配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出最适合卖家发展需要的工具套餐;另一方面工具套餐比单个购买这些工具价格要优惠很多,

笔者研究工具套餐的定价时,采用了PSM模型的改进形式,用单选矩阵题收集信息,并且选项采用了单点数值的方式。最终得到结果如下图:

分析可知,工具套餐(包含八个功能)的价格区间在31~47元/月之间,最优价格为40元/月。单点数值的好处是,用户选择时比较容易理解;计算结果时,也能够根据交叉点的位置,确定具体的值。但单点的数值需要恰到好处,否则容易引起偏差,比如用户原本接受的最低价格是15元,而单点设置的数值是10元、20元,这就使得用户无法快速选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项,纠结于“是再降低一下自己的标准,还是提高一下自己的标准”。

应用三、买家对二手笔记本电脑附加联保的定价研究

二手笔记本市场推出附加6个月全国联保服务时,需要对这个售后服务定价,采用了PSM模型的改进形式。

考虑到需要在题干中强调“是对附加服务的价格进行选择”,没有使用单选矩阵题,而是直接采用了四道单选题进行尝试,虽然题目之间在空间上有了距离,缺少了填答思路“环环相扣”的连贯性,但题目的表达更加清晰明确了;选项采用的是区间数值的方式。最终得到结果如下图:

区间数值的好处是,选项覆盖了完整的数据范围;但这种方式得到的结果,会随着区间间距的大小而变化,如果间距较大,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偏差。所以应用此种方式时,需要考虑如果产生如同间距大小的误差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则需要缩小间距增加选项,或改换成其它方式。

另外,区间数值的交叉点不易确定具体的值,分析时要格外注意。

此方法得到的答案更强调趋势,对认知用户的价格敏感度提供参考,当要求确定价格的具体数值时,应进一步结合业务的实际需要,产出最终价格。

应用四、买家对促销优惠折扣的接受范围研究

PSM模型只能用于新产品的定价吗?是否可以借用其研究思路对其他类似问题进行研究呢?在研究买家可接受的折扣范围时,笔者借用了PSM模型的研究思路。题目如下:

题干中同样讲述了前提条件“当商品原价是市场价的情况下”,并通过四个类似PSM模型中的问题,采用单选矩阵题,收集4个折扣值。原本这道题目的选项是单点数值,主要预设用户想到折扣的时候,基本会直接从整数折扣考虑,所以单点数值设置成1~9的整数,不会造成用户选择上的纠结。

但问卷定稿时,这道题的选项采用了单点数值与区间数值结合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省题目的展现空间,想让用户更快速地做出选择;同时产品经理也从业务角度出发,提出用户对4、5折、6、7折的区分不会很大。所以,设置选项时将4、5折,6、7折分别合并在一起。最终得到结果如下图:

从结果来看,如此设置并不成功,因为价格上下限的值,正好在区间数值与单点数值之间,如何确定这两个值呢?是3.8~7.7折吗?恐怕不同的分析思路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后续如果改进,最好采用1-9的单点数值作为选项,再尝试一次,应该能得到更理想的结果。

小结:

本篇文章以讨论为主,列举了四个项目中如何应用PSM模型,主要的“变形”是,将原来的数字填答题改成了选择题,选项采用了单点数值或区间数值的方式,两种选项都存在一定的优劣。对于需要精准定位价格的研究,选择题的形式未必适合,但数字填答题与选择题得到的结果差异到底有多大?这个差异是否能够接受?为了弥补这个差异,所付出的精力是否值得?都是需要我们结合自身情况,深入思考的问题。

篇11:一年级奥数:合理分组中的学问、间隔中的学问、排队的学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合理分组中的学问(一)

教学内容:书P66-67页内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够找出题目的规律。

2、学会选择从所给的数比较多的那条线出发,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学会选择从所给的数比较多的那条线出发。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从所给的数比较多的那条线出发。

教具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题

师:你想从哪条线出发?为什么?

生1:从3和4那条线出发,因为这条线知道两个数。

生2:从2和4那条线出发,因为这条线知道两个数。

生3:从没有数的那条线出发,可以随便填。

师:我们要从所给的数比较多的那条线出发,可以从3

和4那条线出发,也可以从2和4那条线出发。

学生进行计算并汇报。

生:根据下面一条线,可以求出左下角圆里的数是10-2-4=4;根据右面的线,可以求出上面圆里的数是10-4-3=3;剩下的一条线就是10-4-3=3.

总结:要使某条线、某行、某列上的数相加等于几,我们往往要根据几个数的和与线、行、列上所给的数比较多的算出剩下的数,在进行解答;有时我们还要根据几个数的和先进行适当的分组

练习

1、自主检测第1题。

在下图的圆圈里添上适当的数,使每条线上的3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6。

问:选择哪一条线出发,为什么?

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算法。

2、自主检测第2题。

把2,3,4,5,6,7六个数填在下面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是10.

问:怎样给这几个数分组?用什么方法?

指导学生用首尾相连的方法给数进行分组。

同一组的数填在同一条线上。

3、完成单元练习6、7题

4、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用什么方法?

合理分组中的学问(二)

教学内容:书P68-69页内容

教学目标:1、正确判断题中各数的特点,能进行合理分组,再进行解答。

2、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分组。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几个连续数的特点,用大配小的方法进行合理分组

教学难点:会利用加、减法的联系,先转换再分组。

教具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导入

出示几组数:

(1) 2、3、4、5

(2) 2、4、6、8

(3) 1、3、5、7

问:这几组数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回答)如果让你把这些数分成两组,你准备怎么分?

这些规律可以在我们今天的题目中运用到。

出示课题:合理分组中的学问

一、出示例1:

把3、4、5、6分别填入下面的□(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使两个等式成立。

□+□=□+□          □-□=□-□

问:这组数有什么规律?

等式1是要求两个数和相等,等式2要求差相等。

A、观察:这组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要想和相等可以怎么办?

(最大数和最小数为一组,中间的两个数为一组)

让学生先试着填一填 , 板书学生的答案。

6+3=4+5

B、要想差相等应该怎么想?

因为这组数每个都相差1,所以可以前两个数为一组,后两个数为一组。

4-3=6-5

还可以隔着看1、3两个数为一组,2、4两个数为一组。

5-3=6-4

C、小结:遇到这种有规律的数,可以怎么组合?

二、出示例2:

把3、4、5、6分别填入下面的□(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对比:这题和上题有什么不同?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1+2=3,则3-2=1、3-1=2

所以□+□-□=□可以转换成□+□=□+□的形式,这样就可以按照上题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再解答。

根据3+6=4+5

所以:3+6-4=5

三、小结

在连续的四个自然数(或单数或双数)中,第一个数和

最后一个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的和,最后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的差等于第三个数减去第一个数的差,第二个数与第一个数的差等于第四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差。

练习

1、自主检测第1题。

提问:这组数有什么规律?

A、填入加法算式,应该怎么组合?

B、填入减法算式,应该怎么组合?

3+9=5+7   5-3=9-7     7-3=9-5

2、自主检测第2题。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先写7+10=8+9

再转换。7+10-8=9

3、完成单元练习1、2题 、

合理分组中的学问(三)

教学内容:书P70-71页内容

教学目标:1、能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分类,再进行解答。

2、能利用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进行合理变式,使得两个数和相等

或者差相等。

教学重点:能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类

教学难点:能利用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进行合理变式

教具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复习

出示复习题:

把2、4、6、8分别填入下面的□(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使两个等式成立。

□+□=□+□          □-□=□-□

提问:你是怎么进行分组的?

一、出示例1

将2、4、5、6、7和10分别填入下面的□(每个数只能用1次),使两个算式都成立。

□+□=□  ,   □-□=□

分析:因为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可把后面的等式看作一道加法算式,再把这6个数进行适当分组。

解:通过观察发现:2+5=7,4+6=10

所以  2+5=7   ,10-6=4

或   4+6=10,  7-5=2  等8种填法。

让学生说说解题的过程。

二、出示例2

将2、3、4、5、7、8、9、10这8个数按要求分别填入下面的算式中,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1次)。

□+□-□=□      □+□-□=□

分析:我们可以先满足一道算式,再满足另外一道。

□+□-□=□ 可以改成  □+□=□+□

再把分在同一组的四个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最后一个数与第一个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的和。

解:例如分成2、3、4、5和7、8、9、10两组。

写2+5=3+4,7+10=8+9

得到:2+5-3=4  ,7+10-8=9

同理根据:2+10=3+9,4+8=5+7也可列出8道算式。

三、小结:

把几个数填入算式,使等式成立,我们需要先根据题目进行变式,发现要么是两个数的和相等,要么两个数的差相等,再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类

1、自主检测第1题。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自主检测第2题。

提示:一组数变成两组数和相等。

□-□+□=□ 要用差相等的格式填写。

3、完成单元练习3、4、5题

间隔中的学问(一 )

教学内容:书P80-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有关间隔问题的解题方法,通过学习树的棵

数与树和树之间的间隔数之间关系,解决植树中的间隔问题。

2、通过练习、试验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

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有关间隔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树的棵数与树和树之间的间隔数之间关系,解决植树中的间隔

问题

教具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导入

师:数学课上,张老师问了小朋友一个问题:把一根绳子剪成4段要剪几次?好多小朋友说要剪4次,也有小朋友说要剪3次,,还有小朋友说只要剪2次就可以了。那到底要剪几次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这有关的问题。出示课题:间隔中的学问(一)

1、出示例1。

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锯几次?

如果锯一次要3分钟,一共要几分钟?

师:我们用图来表示锯木头的过程:锯第一次有了第一段,锯第二次有了第二段,锯第三次德时候有了第三段,锯第四次的时候不仅有了第四段,而且还有了第五段。可以推出锯木头时要锯段数和所需刀数之间的关系,即次数=段数-1。

(1)师问:根据这个公式,你能说说锯成5段,要锯几次的算式吗?

生:5-1=4(次),只要锯4次就可以了。

(2)师:每锯一次都需要3分钟,那么锯4次就需要4个3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应该怎么求?

3+3+3+3=12(分钟)

2、出示例2。

一根钢管锯成2段要2分钟,锯成4段要几分钟?

师:看到这道题,小朋友可能会想:锯2段要2分钟,4段里面有2个2段,所以当然需要2个2分钟,是4分钟。对吗?可是如果我们像“例1”那样先画图,你就会发现前面的分析错在哪里了。

锯2段:

锯4段:师:从图上可以看出锯成4段的时间应该是锯成2段时间的3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锯成2段只要锯一次,而锯成4段需要锯3次,所以锯成4段的时间当然是锯成2段时间的3倍了。

(1)师问:谁来说说锯成4段要锯几次?

4-1=3(次)

(2)锯一次要几分钟?

2-1=1(次)      2分钟

(3)锯成4段要几分钟?

2+2+2=6(分钟)

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讲的间隔问题是锯木头和锯钢管,如果是剪绳子的问题,要把一根绳子剪成4段,绳子和木头、钢管不同,它可以对折,把一根绳子对折,最少剪2次就可以了。如果不对折,则需要剪3次,像开始时有些小朋友说的剪4次肯定是不对的。

小结

同学们,刚才老师讲的例题,你们听懂了吗?

老师想考考你,看看你们听懂了没有?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自主检测1和自主检测2。有问题的话下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讨论讨论。

排队的学问(一)

教学内容:书P87-88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排队问题。

牐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 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排队问题中以一人作为标准的两种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何时加1,何时减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导入

小朋友上了小学以后,放学的时候都要排着队伍走出校门,你们可知道,在排队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排队中的数学问题。一些同学排成一行或一列,以其中某一人为标准,知道这个人从左、右或从前、后数的位置,就可以求到这一行或一列的人数,这类问题就是排队问题。

1、在活动中体验排队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出示题目。(小朋友们排队去公园游玩,小力看了看他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5个人,这排队伍一共有几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有用的信息?以小力为标准,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要求这队有几人,关键要注意什么?可以怎样列数学算式?和同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小朋友排队去公园游玩,小力的前面有5人,后面有5人,这排队伍一共有几人?学生讨论关键要说出要算上小力自己,列式时要加上1.)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 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小力,“☆”代表其他同学,动手排一排。

(2)小组交流:怎样排的?

(3)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生:小力前后共有的小朋友数是5+5=10人,再加上小力自己是10+1=11人.

2、过渡:又有另外一群小朋友也要去公园,排队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一起帮他们解决好吗?

3、出示情境图,小朋友排队去公园,从前往后数小力排在第5个,从后往前数,小力排在第6个,这排队伍一共有几人?                                 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小力,“☆”代表其他同学,请同学们动手操作摆一摆。

(2)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关键要说出小力算了2次,列式时要减去1.)

(3)汇报讨论结果。

生:从前面到小力有5人,小力后面有6-1=5人,一共有5+5=10人,或小力前面有5-1=4人,小力后面有6-1=5人,一共有4+5+1=10人。

4、总结:请学生比较这两题的异同,明确何时加1,何时减1.

1、在百米赛跑的过程中,小刚发现小明的前面有2个人,小明的后面有8个人,问有几人参加百米赛跑。

问:做这道题关键要注意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问题并列式。

2、在百米赛跑的过程中,小刚发现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2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是第8个,问有几人参加百米赛跑?

问:做这道题关键要注意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问题并列式。

总结延伸

牐犖颐窃谇笠慌哦游橹幸还灿卸嗌偃耸保以一人为标准,要弄清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尤其是作为标准的这个人是加上还是减去是解题的关键。

排队的学问(二)

教学内容:书P91-92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继续体会排队问题的解题方法--画图法。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画示意图和总人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学画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一人为标准的排队问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以两人为标准的排队问题,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学的更好。

1、在活动中体验排队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看出示的题目。(一(1)班的同学排成一队去看电影。从排头数起小力是第20个,从排尾数起,小雪是第22个。已知小力的前一个是小雪,问这队共有多少人?)

(2)小组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有用的信息?要求这队有几人,我们借助什么方法比较方便?

2、学生体会画图法解题。

(1)师:用“●”代表小力和小雪,用“○”代表其他同学。 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画图。

(2)请学生模仿画出示意图,教师巡视指导。

(3)师:通过示意图同学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有几个标准人?从排头到小雪有多少人?从排尾到小力有多少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生:从排头到小雪共有20-1=19人,从排尾到小力共有22-1=21人。

(4)生列式算出这一队的人数。

生:总人数是19+21=40人。

3、过渡:画图解题的方法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来自己试一试。

(1)出示例2,学生读题。(一(1)班的同学排成一队去看电影。从排头数起小力是第20个,从排尾数起,小雪是第22个。已知小雪在小力的前面,而且中间还有2个同学,问这队共有多少人?

问:这道题以几个人作为标准?要求这队共有几人,关键要弄清从前到小力有几人?从后到小雪有几人?小雪和小力之间有几人?请同学们模仿上题画出示意图。

(2)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画图情况,并说明各部分人数。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排头数起的20人,把小力、小雪和他们俩中间的两人算了一次;从排尾数起的22人,又把这四人算了一次,所以在算总人数时,应该把多数的4人减去才能算出这一队的总人数。

(3)生列式算出这一队的人数。

20+22=42(人),1+1+2=4(人),42-4=38(人)。

1、一(2)班的同学排成一队去看动物标本展。从排头数起小云是第30个,从排尾数起,小平是第15个。已知小云的前一个是小平,问这支队伍共有多少人?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问:从排头到小云有几人?从排尾到小平有几人?这队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并解答。

2、少先队员排成一队上街进行环保宣传,小红站在从前往后数的第16个,小英站在从后往前数的第18个。已知小英在小红的前面,而且他们俩中间还有2个人。问共有多少个少先队员上街进行环保宣传?

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问:从前到小红有几人?从后到小英又几人?小红和小英之间有几人?

学生列式并解答。

排队的学问(三)

教学内容:书P91-9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求两个标准人中间有几个人的排队问题的两种情况。

2、通过学习,巩固学生的画图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求两个标准人中间有几个人的两种情况。

教学难点:从前面数起的标准人在从后面数起的标准人的后面时,两个标准人中间几人的算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导入

谈话:今天有一队同学参加拔河比赛,这一队同学在排队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1、在活动中体验排队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看出示的题目。(在拔河比赛中15个男同学站成一列。从左往右数,小力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小刚是第6个,问小力和小刚中间有几人?)

小组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有用的信息?谁在谁的前面?你是怎样判断的?我们借助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2、学生复习画图解题的方法:

(1)师:用“□”代表小力和小刚,用“○”代表其他同学,请画出示意图。

(2)学生画出示意图,教师巡视指导。

(3)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力在小刚的前面。用总人数减去第一段(从前面到小力)和第三段(从后面到小刚)的人数就是小力和小刚中间的人数。

学生列式计算人数,并回答。15-5-6=4(人),或5+6=11(人),15-11=4(人)。

3、学生用画图法解决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12名同学排成一队,从前数,小力是第9名,从后数,小刚是第6名,他们俩中间有几名同学?)

(2)师:小力和小刚谁在前面?你怎么判断的?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生:用12减去9等于3,再减去6就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这说明题中的两个人中小力在小刚的后面。

(3)学生画示意图,教师巡视指导。

(4)根据示意图列出算式。

生:从前数,小力是第9名,可知小力的后面有12-9=3(人),后面包括小力有4人;再根据从后数,小刚是第6名,可知小刚的前面有12-6=6(人),前面包括小刚在内有7人,再有12-4-7=1(人)

生:根据“从前数,小刚是第6名”,可知小刚的前面还有12-6=6人,那么从前往后数,小刚应该排在第7个,再根据“从前数,小力是第9名”,可知第7名和第9名的中间应该有1名同学。

1、20个小朋友排成一列纵队去公园游玩。从前往后数,小东派在第8个,从后往前数,小亮排在第7个。小东和小亮中间有几个人?

问:谁在谁的前面?如何画示意图?

学生画出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列式。

2、10名同学排成一队,从前数,小磊是第8个,从后数,小丽是第7个。他们俩中间有几个人?

问:谁在谁的前面?如何画示意图?

学生画出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列式。

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

问卷设计范文

外语教学

中医科研设计中常见弊端浅析

合理消费教学设计

科研设计范文流行病学

外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学校调查问卷设计范文

外语教学词汇

论证要合理教学设计

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合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