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omoko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件(共含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omok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件

篇1: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件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根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而开设的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可作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物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实验课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独立实践、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主要进行基本电子仪器使用、焊接技术训练、基本放大电路及基本参数测量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电路与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学会如何做实验。第二阶段:进行综合性实验。这一阶段主要是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本阶段的实验,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整、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

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有:半导体器件, 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 集成运放, 放大电路频率响应,负反馈放大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 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 有源滤波器, 功率放大电路等理论.

三、实验类型与要求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使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及信号发生器的方法

2.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晶体管毫伏表,及信号发生器的方法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一个典型放大电路的测试,学会测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的方法。了解外接负载RL对放大倍数Av和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Vom的影响。

2.观察放大器偏置电路中个参数对静态工作点影响和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从而了解合理设置和稳定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性,并掌握调整工作点的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测量一个两级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的开环、闭环特性。

2.加深理解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实验四:差分放大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实验五: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求加、加减法、积分运算放大器的特点、性能及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并学会对上述的测试和分析的方法。

3.掌握误差的性质和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实验六:R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振荡条件;

2.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实验七:直流稳压电源——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研究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

2.掌握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八:

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用集成运放设计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2.学习波形发生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四、每组人数与实验学时数

每组人数:1人实验学时数:2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本实验与课程考试相结合

实验总成绩=出勤情况*20%+实验报告*40%+实验表现*40%

六、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1] 张保华《模拟电路实验基础》同济大学出版社

[2] 天煌教仪《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教材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应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根据原始记录作出,于规定时间内上交。

2、实验报告由个人独立完成,每人一份。

3、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及原理线路图

(3) 数据处理

(4) 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简练明确的分析并作出结论或评价

(5) 对改进实验内容、安排、方法、设备等的建议和设想,(此部分可选作)

篇2:电子技术基础课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电子信息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任务: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电化教学、课程设计、实验等环节,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1、了解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及应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各类典型放大电路、运算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理论教学

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1)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和PN结的形成。

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应用。

3)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2.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1)理解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3)理解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4)掌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5)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6)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1)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3)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4.负反馈放大电路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2)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理解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

4)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稳定判据和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5.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1)了解典型有源滤波器的组成和特点。

2)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分析方法。

6.信号发生电路

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振荡原理。

2)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3)了解LC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4)理解典型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5)理解非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主要参数。

7.功率放大电路

1)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2)理解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3)掌握互补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4)了解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8.直流稳压电源

1)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

3)理解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应用。

4)了解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9.电力电子电路

1)了解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晶闸管的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

篇3: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件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件

【教学目的】

通过对电子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分析、能力要求及教学特色的讲解,专业实验室的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电子专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电子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分析、能力要求及教学特色。

【教学难点】

电子专业应掌握的专业技能

【教学设计】

认识电子技术---专业介绍---教学特色—实验室参观---适应期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任务驱动 参观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认识电子技术:

以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为基础的应用技术叫电子技术。

其应用非常广泛。如:家用电器:彩电、DVD、电脑、智能空调等;通信行业:手机等;医疗行业:B超机、CT扫描机、核磁共振机等;机械行业: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新型武器及航空航天业。

电子技术的作用:代替人的手工劳工(配合负载);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信息处理、智能处理)。如:自来水笼头、遥控器、防盗报警电器的作用。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电子装配与调试技能、电子线路CAD设计、单片机与PLC技术、家用电器维修技术、维修电工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直接从事电子电器相关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三、岗位分析:

1.应用电子技术方向:面向电子企业,从事电子产品装接、调试、维修、设计与管理工作。如电路设计师、制图制版员、电子装配与调试工、质量管理员;生产主管或经理等。

2.维修电工方向:面向机电企业和宾馆:从事机电产品装配与调试,维修电工,PLC工程设计员;

C.家电维修技术方向:从事电视、制冷与空调、音响、手机等家用电子产品的维修或销售工作。

四、学习电子专业应掌握的专业能力:

“核心理论 + 基本技能 + 综合技能 + 设计技能”

1、核心理论:掌握一般电子产品的识图能力

2、基本技能:

(1)电子元件的好坏检测;(2)焊接技能(烙铁焊、表面焊);(3)印刷电路板的设计;(4)电子装配与调试工艺(电子制作能力);(5)电子仪器与仪表的使用技能

3、综合技能:熟练掌握下列电子产品的调试、维修技能:

(1)彩电、空调等家用电器;(2)手机及数码产品;(3)电脑主板;(4)数控机床。

4、设计技能:

(1)电路制图制版技能:熟练使用PROTEL DXP 软件;

(2)单片机开发与编程技能:熟练使用PROTEUS软件;

(3)电器PLC工程设计:熟练使用GX Developer软件;

(4)电路设计的`仿真技能:熟练使用MULTISIM 10软件;

五、我校电子专业的教学特色:

1、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仿真教学来降低学习难度和加强学习的兴趣。

2、实训教学设备充足,通过“四抓”:抓实训作品、抓实训技能竞赛、抓技能考核与考证、抓学生兴趣小组管理,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六、专业实验室的参观:了解实验室的功能。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

1、总结:通过教学与参观,了解了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情况、专业能力要求及我校专业教学特色,激发了对专业的兴趣。

2、作业布置:

(1)你最喜欢电子专业就业的哪个岗位?

(2)学习电子专业应掌握的专业技能有哪些?

(3)你对电子专业的教学有哪些建议?

篇4: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件

一、项目背景

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或不听课各行其事的现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完成工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遇到问题,就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实施情况

(一)组织召开专题会

为了确保课改取得实效,机电一体化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召开专题会,就如何开展好课改工作进行讨论,认真听取这门课有经验老师的建议,制定出课改实施方案。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1、坚持课程与技能岗位相对接;

2、下企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

3、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4、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与技能目标;

5、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项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对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分类归总,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涵盖电工基础、模电、数电三部分的八大块

内容共十三个学习情境(即项目任务)。在确定的学习内容中较侧重电子部分,任务的层次也是由易到难,十三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

(四)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1、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学习中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2、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还是能够给予较积极配合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计划的每周7课时安排在一天内进行,其中2节为理论课时,其余5节为任务实训课。但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后改为4节理论,3节实训。相比于理论课,学生还是偏向于上实训课,更喜欢做训练动手能力的项目。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了之前一味地只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结合了我们设计的项目任务,在任务的完成中找出知识点,并结合实物消化重点,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所学知识点,更能够掌握怎样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去。例如一个小的心形灯,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有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的原理、技术参数等。当一个心形灯焊接完毕时,学生们不但了解了这些元器件的性能、作用。还能从中知道它的工作原理。相比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3、由于是初次尝试项目教学,因经验不足以及该班三自教育和技能大赛等原因 ,导致本学期只完成了11个项目教学,有电子温度计、行走机器人两个项目未能完成。

三、项目教学取得的成效

1、开展项目教学,打破了体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变学生“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3、增进学生间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

5、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补充完善课程标准。

6、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对仪表工具的正确使用。

7、开展项目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

四、存在的不足

1、本课程的实训项目是在4号楼201、402进行,因做实训项目时需要大量插座,但实训室条件无法满足,故需要大量的接线板代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2、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的项目任务涉及到的教学重点是重复的。有的项目任务所需时间很短,而有的项目任务又较为复杂。难易程度缺乏过渡性衔接,造成在知识点的过渡上存在一定的跳跃性。

3、在实训内容的监管方面,因教师人手不够,导致理论内容花费时间过多,而用于实操训练的时间没有保证。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过多的在意产品制作的成就感,而对于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相关知识点缺乏深度的了解学习。

五、需改进的方面

1、项目任务的设计在现在执行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2、过程考核的表格设计上还需完善,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重点学习,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

3、考核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品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文明操作。

篇5:电子技术基础论文

电子技术基础论文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 Analog (模拟) 电子技术和 Digital (数字) 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论文如下:

1.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电子技术基础课作为理工院校电类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其由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组合形成。对后面课程的学习必须将这门课学好。相比于传统的的院校学科,这门课相关的技术发展的非常快,这使得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从而将学生的数字视野拓展开来,在教学中网络则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毕竟在信息量方面,网络有着无可比例的优势。

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可以说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的优势所在,这几年高校的扩张使得学校的实验设施方面无法得到满足,这可以通过课后对实验进行分组进行与在课堂中运用计算机仿真进行讲课进行改善。而且高校改革压缩了教学的时间,这使得学校必须将课堂效率进行提升,而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信息技术的`素养方面,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拥有很强的信息接收以及适应能力,因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是基于电子技术进行开展的。所以,相比于其他的学科,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结合更加的容易。

2.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原则

丰富多彩是整合课程最突出的优点,因而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等相关的理论进行借鉴,通过联系二者的结合点,用系统的手段将教学系统中的学生、老师、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整合,做到协调的一致性,从而将各种因素的优势发挥出来。课程整合的成功在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教堂教学与管理、教师备课、师生关系等等方面,通过自身的优势与对成功经验的借鉴,整合二者的原则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遵守:

第一,对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二者的过程中教学的主体依旧是课程本身,这是无可争议的。在整合的过程中其个体自身的特点不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而被改变,必须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进行强化。任务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对象,要以任务为主体,不能做到随意的更改。

教学目标与学科特点的特殊性使得天然联系的二者的优势被削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来说,信息技术处于服务地位,传统教学的优势不可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导致改革教学模式而废掉。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的标准就是服务教学,目标就是将教学目的达到,不可做到本末倒置。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可以发现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对传统的教学优势要进行保持,这是对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进行整合所需要遵守的。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过程中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肯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老师的作用不可能由多媒体技术来代替,而且在整合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反而更高,老师不仅要在授课能力方面过硬,还有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深入的了解,二者还要有效地结合起来。

当然,在对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强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意识必须明确,同时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做到充分的发挥。在整合过程中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与环境进行适应的时候老师要起到帮助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抵触情绪,要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寻找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

在整个课程整合过程中,学生作为参与者,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去完成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获取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寻求帮助。就像老师在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仅仅出题目,余下的是学生所要完成的,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帮助的作用。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改变,通过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整合,不仅改变了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人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从而更好的步入社会。

篇6:电子技术基础面试题

1. 硬件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区别。在硬件设计是应该注意什么?

2. 总线是什么概念? 什么原理? 常用的总线有哪些?

各种存储器的详细性能介绍、设计要点及选型.

描述反馈电路的概念,列举他们的应用。

反馈,就是在电子系统中,把输出回路中的电量输入到输入回路中去。

反馈的类型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负反馈的优点:降低放大器的增益灵敏度,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改善放大器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有效地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自动调节作用。

电压负反馈的特点:电路的输出电压趋向于维持恒定。

电流负反馈的特点:电路的输出电流趋向于维持恒定。

3、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的区别

无源滤波器:这种电路主要有无源元件R、L和C组成

有源滤波器:集成运放和R、C组成,具有不用电感、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集成运放的开环电压增益和输入阻抗均很高,输出电阻小,构成有源滤波电路后还具有一定的电压放大和缓冲作用。但集成运放带宽有限,所以目前的有源滤波电路的工作频率难以做得很高。

同步电路和异步电路的区别是什么?

同步电路:存储电路中所有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都接同一个时钟脉冲源,因而所有触发器的状态的变化都与所加的时钟脉冲信号同步。

异步电路:电路没有统一的时钟,有些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与时钟脉冲源相连,这有这些触发器的状态变化与时钟脉冲同步,而其他的触发器的状态变化不与时钟脉冲同步。

什么是“线与”逻辑,要实现它,在硬件特性上有什么具体要求?

将两个门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以实现与逻辑的功能成为线与。

在硬件上,要用OC门来实现,同时在输出端口加一个上拉电阻。

由于不用OC门可能使灌电流过大,而烧坏逻辑门。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搞电平值。

OC门电路要输出“1”时才需要加上拉电阻 不加根本就没有高电平

在有时我们用OC门作驱动(例如 控制一个 LED)灌电流工作时就可以不加上拉电阻

OC门可以实现“线与”运算

OC门就是 集电极 开路 输出

总之加上拉电阻能够提高驱动能力。

如何解决亚稳态。(飞利浦-大唐笔试)?

亚稳态是指触发器无法在某个规定时间段内达到一个可确认的状态。当一个触发器进入亚稳态时,既无法预测该单元的输出电平,也无法预测何时输出才能稳定在某个正确的电平上。在这个稳定期间,触发器输出一些中间级电平,或者可能处于振荡状态,并且这种无用的输出电平可以沿信号通道上的各个触发器级联式传播下去。

解决方法:

1 降低系统时钟频率

2 用反应更快的FF

3 引入同步机制,防止亚稳态传播

4 改善时钟质量,用边沿变化快速的时钟信号

关键是器件使用比较好的工艺和时钟周期的裕量要大。亚稳态寄存用d只是一个办法,有时候通过not,buf等都能达到信号过滤的效果

3. Nor Flash 和 Nand Flash的区别是什么?

4. SDRAM/SRAM/SSRAM区别是什么? SDRAM、DDR ;SDRAM(125/133MHz)的PCB设计经验与精华;

SRAM:静态RAM

DRAM:动态RAM

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它的一种类型的SRAM。SSRAM的所有访问都在时钟的上升/下降沿启动。地址、数据输入和其它控制信号均于时钟信号相关。这一点与异步SRAM不同,异步SRAM的访问独立于时钟,数据输入和输出都由地址的变化控制。

SDRAM:Synchronous 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如何在总体设计阶段避免出现致命性错误?

晶振与时钟系统原理设计经验与精华;

高速CPU和低速CPU的设计有什么其别?

PCB设计中生产、加工工艺的相关要求

高速PCB设计中的传输线问题

PCB步线的拓扑结构极其重要性

1.雅虎技术基础笔试题(50题)

2.电信面试题

3.android面试题

4.苹果面试题

5.趣味面试题

6.会计面试题

7..net面试题

8.Eclipse面试题

9.Facebook的面试题

10.Cisco的面试题

篇7:电子技术基础考试题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题

一、填空题(在“ ”上填上正确答案,每空1.5分,共48分)

1. 晶体二极管加一定的电压时导通,加这一导电特性称为二极管的 特性。 2. PN 结处于导通状态时电阻_______,处于截止状态时电阻_________。

3. 用万用表“R x 1K "挡测试二极管,若所测得电阻较大时,则黑笔接触的是二极管的_______极,与红管接触的是二极管的_______极。

4. 场效应管是一种_____控制器件,是_______电压来控制漏极电流。场效应管有_______场效应管和_______场效应管两大类,每类又有P沟道和_______沟道的区分。

5. 试判断下图中各三极管处于何种工作状态,并指出管型。

管型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工作状态 (1)_______(2)_ (3)_______(4)_______

6. Iceo称为三极管的电流,它反映三极管的Iceo越_______越好。

7. 画直流通路时,将_______视为开路,其余不变;画交流通路时将_______,将直流电源视为_。

8. 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则放大器要求信号源提供_越小,信号源负担就越轻。放大器的输出电阻______ _,放大器______ _越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每题4分,共24分)

1. 放大器放大信号说明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起到了能量的提升作用。( )

2. 在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当电源电压Vcc增大时,若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则电压放大倍数Av值应增大。( )

3. 在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不变,只要改变集电极电阻Rc就能改变集电极电流Ie值。( )

4. 共基极三极管电路只能放大电压而不能放大电流。( )

5. 稳压二极管一旦反向击穿就会损坏。( )

6. N沟道的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开启电压大于零。(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中,每题4分,共28分)

1. 某同学用万用表测量一电子线路中的晶体管,测得VE=-3V,VCE=6V,VBC=-5.4V,则该管是( )

A. PNP型处于放大工作状态 B. PNP型处于截止状态

C. NPN型处于放大工作状态 D. NPN型处于截止状态

2. 用下图所示电路测试晶体三极管时,合上开关S1、S2后,电压表读数为1.5V,毫安表没有指示,可能是下面哪一种原因? ( )

A. 集电极内部开路 B. 发射极内部开路

C. C、E级间已击穿 D. 发射结已击穿

3. 判断下图所示电路反馈元件Re引进的是( )

A. 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B. 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C. 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D. 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4. 下图中Rb是反馈元件,引入的反馈类型是 ( )

A.电流并联负反馈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C. 电流并联正反馈 D. 电压并联正反馈

5. 要求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可采用_______。要求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可采用______ ( )

A.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B.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C.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 D.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

6. 单管共射放大器输入正弦电压,用示波器观察到输出波形的正半周被削顶,该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得 ( )

A. 正常 B. 偏低 C. 偏高 D. 无法确定

7. 或门的逻辑表达式和逻辑功能是:( )

A. Y=AB 有“0”出“0”,全“(1)出“1”

B. Y=A+B 有“1”出“1”,全“(0)出“0”

篇8:专科电子技术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2、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点。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工作状态,理解额定电功率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5、掌握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计算。

二、课程内容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 电压源与电流源

1.4 电路的基本定律

1.5 电路的状态

1.6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第二章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2、掌握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能够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二、课程内容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及等效变换

2.2电源模型的连接及等效变换

2.3 支路电流法

2.4 叠加定理

2.5 戴维南定理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8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角频率、相位的概念和相位差的概念。

2、掌握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及电阻、电感、电容的向量模型。

3、掌握向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熟练计算交流电路。

5、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6、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7、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及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

3.1 正弦电压与电流

3.2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

3.3 交流电路基本元件与基本定律

3.4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3.5 R、L、C电路

3.6 功率与功率因数

3.7 谐振电路

3.8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章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 (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2、掌握磁路的基本定律。

3、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及效率。

4、了解变压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

二、教学内容

4.1 磁路及基本物理量

4.2 磁路定律

4.3 交流铁心线圈与电磁铁

4.4 变压器

第五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与控制(10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调速方法。

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技术数据的意义。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和反转的方法。

4、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

5、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分析。

6、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自锁、连锁以及行程、时间等控制方法。

7、了解控制电路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5.1 三相异步电动机

5.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

5.3 单相异步电动机

5.4 常用控制电动机

5.5 低压电器

5.6 基本控制电路

5.7 行程、时间控制电路

第六章 安全用电 (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

2、了解接零、接地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3、了解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及触电方式。

二、教学内容

6.1 接地及接地装置

6.2 触电方式与急救措施

第七章 半导体器件 (4学时)

学习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类型和特性,理解PN结的形式,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特性。

4、了解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7.1 半导体二极管

7.2 半导体三极管

7.3 场效应管

第八章 交流放大电路 (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正确理解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2、掌握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会用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放大电路。

4、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5、了解射级输出器电路特点。

6、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输入、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的计算。

7、了解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8.1 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8.2 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分析

8.3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8.4 多级放大电路

8.5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8.6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及基本分析方法。

2、能够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3、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9.1 差动放大电路

9.2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9.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9.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反馈分析

9.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 (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整流电路的原理及用途。了解单相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滤波电路的原理。

3、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器。

4、了解常用三端稳压器及开关稳压电源。

二、教学内容

10.1 整流电路

10.2 滤波电路

10.3 直流稳压电源

10.4 开关稳压电源

第十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与组合逻辑电路 (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掌握数制与各进制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几种常见的编码形式。

3、掌握基本逻辑运算与组合逻辑运算。

4、掌握逻辑运算的化简。

5、掌握常见基础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应用。

6、能够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1.1 数制与编码

11.2 基本逻辑运算

11.3 逻辑代数及化简

11.4 集成逻辑门电路

11.5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11.6 编码器

11.7 译码器和数字显示

第十二章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6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2、了解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其功能及应用。

3、学会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寄存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寄存器、计数器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12.1 双稳态触发器

12.2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12.3寄存器

12.4计数器

第十三章 555集成定时器(2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了解555集成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及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3.1 555集成定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3.2 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

第十四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4学时)

一、学习要求

1、了解数-模转换器(D/A)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2、了解模-数转换器(A/D)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构成。

二、教学内容

14.1 数-模(D/A)转换器

14.2 模-数(A/D)转换器

[专科电子技术基础]

篇9:电子技术基础试题

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电路中电压方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电压的参考方向可任意设定

B.电压的实际方向就是参考方向

C.电位降低的方向是电压的实际方向

D.Uab表示a点与b点之间电压参考方向由a指向b

2.电路如题2图所示,则以下关于电源功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压源吸收功率20W,电流源吸收功率40W

B.电压源吸收功率20W,电流源提供功率40W

C.电压源提供功率20W,电流源吸收功率40W

D.电压源提供功率20W,电流源提供功率40W

3.已知加在电容C=2μF两端的电压为U(t)=100cos(πt)(mV),则流过该电容的电流为( )

A. B. C. D. 4.下列关于P型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仅自由电子是载流子 B.仅空穴是载流子

C.自由电子和空穴都是载流子 D.三价杂质离子也是载流子

5.以下关于差动放大电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差动放大电路是一个对称电路

B.差动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越大,性能越好

C.差动放大电路能抑制零点漂移

D.差动放大电路能抑制差模信号

6.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

A.虚地与虚断 B.虚短与虚地

C.虚短与虚断 D.断路与短路

7.能将矩形波转变成三角波的运算电路为( )

A.比例运算电路 B.微分运算电路

C.积分运算电路 D.加法运算电路

8.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输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为U2,输出电流为IO(AV),则每个整流二极管承受最大反向电压URM和平均电流ID(AV)分别是( )

A. B. C. D.

9.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输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为U2,如其中有一个整流二极管开路,则这时输出电压平均值UO(AV)为( )

A.0V B.0.45U2

C.0.9U2 D.U2

10.下列逻辑式中,正确的逻辑公式是( )

A. B. C. D. 11.逻辑符号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与非”门的是( )

12.在以下输入情况中,“或非”运算的结果为逻辑1的是( )

A.全部输入为0 B.全部输入为1

C.任一输入是0,其它输入为1 D.任一输入是1,其它输入为0

13.逻辑电路如题13图所示,当S1=0、S0=1时,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P0=X B.P1=X

C.P2=X D.P3=X

14.主从型JK触发器,当J=K=0时,则CP脉冲来到后JK触发器的次状态Qn+1为( )

A.0 B.1

C.Qn D.

15.在可编程逻辑器件中,FPGA所表示的是( )

A.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B.通用阵列逻辑器件

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当I=1A的直流电流流过L=1H的电感时,电感两端产生的端电压等于________V。

17.电路如题17图所示,已知R1=R2=1 ,当电流源作用为零时,则流过R1电阻的电流I=________A。

18.电路如题18图所示,等效输入阻抗Zin=________ 。

19.晶体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正偏导通,反偏________。

20.若测得某双极型晶体管基极电流IB=10μA,集电极电流IC=1mA,则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________。

21.基本放大电路的开环增益为100,若施加反馈深度为10的负反馈,则闭环增益降为________。

22.理想运算放大器可分为两个工作区,它们是________。

23.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如题23图所示,它的上阈值电压是________。

24.在不加滤波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输出电压平均值UO(AV)=9V,则输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应为________V。

25.稳压二极管在正常工作时,应工作在________状态。

26.一个十进制数29转换成二进制数为________。

27.若Y=AB+( +B)(C+D+E),则其反函数 =________。

28.一个16选1的数据选择器(十六路数据选择器),其地址输入端有________个。

29.某时序电路如题29图所示,设原状态为Q1Q0=00,当送入一个CP脉冲后的新状态Q1Q0=________。

30.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包括PROM、PLA、PAL等,它们都是________结构器件。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31.电路如题31图所示,已知R1=1Ω,R2=2Ω,R3=3Ω,R4=4Ω,Us=5V,计算电流Io的值。

32.固定偏置放大电路如题32图所示,已知晶体管的β=80,UBEQ=0.6V,欲使IB=40μA,UC=6V,试计算电阻RB和RC的值。

33.题33图所示电路中的运放为理想运放,

要求:(1)写出uo1与ui的关系式;

(2)写出uo与ui的关系式。

34.设开关A接通为1,断开为0;灯F亮为1,灭为0。

要求:用真值表表示题34图所示电路A和F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写出其表达式。

35.利用公式法化简下列表达式,写出最简与或式。

36.题36图所示组合逻辑电路,写出 的逻辑表达式,完成下列真值表,并说明该电路的逻辑功能。

37.题37图所示为二位二进制编码器。要求:写出A、B的表达式,并列出其编码表。

38.题38图所示为异步时序电路。

要求:列出其状态转换真值表,并分析该电路的逻辑功能。

四、设计与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9、40小题各8分,第41、42小题各7分,共30分)

39.放大电路如题39图所示,图中各电容足够大,对输入信号频率呈短路,已知晶体管的β=120,UBEQ=0.6V。

要求:(1)计算静态基极电流IB的值;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3)计算电压增益 的值;

(4)若 为输入正弦电压 的有效值,且 =1mV,求输出电压uo的有效值 。

40.题40图所示电路为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多量程电压表原理图,有0.5V、1V、5V、10V四档量程,输出端接有满量程为0—5V的电压表,设RF=500kΩ,试计算电阻R1、R2、R3、R4的值电子技术基础考试题及答案电子技术。

41.某逻辑电路有三个输入信号A、B、C,在三个输入信号中A的优先权最高,B次之,C最低,它们的输出分别为YA、YB和YC

若需要满足:(1)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信号输出;(2)如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信号同时输入时,则只有优先权最高的有输出。试用与非门设计一个能实现此要求的逻辑电路。

要求:(1)列出真值表;

(2)写出逻辑表达式并化简;

(3)用与非门画出相应的逻辑电路图。

42.试用1片集成异步十进制计数器74LS290和1个与门电路设计一个七进制计数器,已知74LS290的功能表如题42表所示。

要求:(1)写出反馈置零函数式;

(2)在题42图所示原理图中完成相应的逻辑电路图的连接。

篇10:电子技术基础试题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P型半导体又称为空穴半型半导体;

3、PN结的P区接电源正极、N区接电源负极的接法叫做正偏;

4、PN结的P区接电源正极、N区接电源负极的接法叫做反偏;

5、PN结正向偏值时处于导通状态;

6、PN结反向偏值时处于截止状态;

7、硅二极管的正向电压为0.7V,锗管为0.3V;

8、对于质量良好的二极管,其正向电阻一般为几百欧姆;

9、稳压二极管广泛应用于稳压电源与限幅电路中;

10、变容二极管的反向偏压越大,其结电容越大;

篇11:电子技术基础试题

1、肖特基二极管不是利用P型与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PN结原理制作的,而是利用金属与半导体接触形成的金属—半导体结原理制作的;

2、PNP与NPN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使用时电源连接极性不同;

3、PNP型与NPN型晶体管都有集电极、基级和发射极三个电极;

4、PNP型与NPN型晶体管都有集电区、基区和发射区三个区;

5、晶体管三个电极间的关系为Ie=Ib+Ic;

6、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是截止、饱和与放大;

7、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路;

8、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时集电结与发射结并不是均为反偏;

9、一般的,晶体管的温度升高后工作稳定性将变差;

10、晶体管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的值一般为20—200;

篇12:电子技术基础试题

1、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内部条件是基区很薄、集电结面积大;

2、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用一个小电流控制一个大电流;

3、晶体管的击穿电压与温度有关,会发生变化;

4、PNP型与NPN型晶体管都可以看成是反向串联的两个PN结;

5、带阻尼晶体管是将晶体管、阻尼二极管、与保护电阻封装在一起构成的;

6、差分对管是将两只性能参数相同的晶体管封装在一起构成的;

7、达林顿管的放大系数很高,主要用于高增益放大电路等;

8、场效应晶体管可分为结型和绝缘栅型两大类;

9、结型场效应不仅仅依靠沟道中的自由电子导电;

10、场效应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四个区域;

电子技术基础试题

电子技术基础面试题

电子技术基础卷试题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报告

基础会计课件

计算机基础课件

基础会计学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电工基础课件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简答题及答案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件(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