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上学的路美术课件(共含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山楂山水之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上学的路美术课件
上学的路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进行回忆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2、运用学过的人物画、色彩知识等组织画面,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回忆上学的情景,掌握地图的'认识与绘制。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不同的艺术形象处理画面构图,表现生活。
教具准备:
1、学生带好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 2、教师准备地图,提供一些风格不同的人物、景物形象范图,让学生作画 时选择。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互相关心,调动学生情绪。
今天同学们有没有上学迟到呢?——没有。
你们平时是怎样来上学的,要经过哪些路?
板书课题:上学的路
二、请学生听歌曲《老师你早》说一说
1、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事?她的心情如何?还有什么景物?再请个别 同学演唱一些有关上学的歌,如:《上学歌》、《读书郎》、《数鸭子》等歌 曲,说说歌中关于上学的内容。
2、教师提供有关的人物、景物形象(上学的孩子、太阳、小花、建筑物等 具有不同风格的单独的形象)。
三、观察与发现。
1、你上学时要经过哪些路口?要拐几个弯?路边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2、你能在地图上分辨东、南、西、北吗?
3、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四、教师举例示范。
师:老师住在同德围,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上班的路,好吗?
生:好……
五、观察各种(立体、平面)地图,学习如何表现上学的路。
六、步骤与要点。
提示构图要点:
1、画面构图要饱满,突出上学的路,表现主题。
2、方向要准确,绘制地图要先画出指向标。
绘画步骤:
1、先确定家和学校的位置,画出路线图;
2、再添画周围的景物;
3、刻画细部,完成画面。
七、请学生尝试绘制画面。
八、学生介绍绘制的路。
展开讨论,说一说上学路上的遭遇,并表现出来。
九、讨论、评价。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初步尝试应用拼贴画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在学生作品中,包括天上、地下,水中的“五彩路”,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进行创造的动机。
教学目标:
1、情意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操作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认知领域:对路的新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制作各种不同的“五彩路”。
难点:学生对路的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教师和学生欣赏录象——各种平坦宽敞的道路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道路变成五彩路将会是什么样子?会有那些色彩?
三、讲授新课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内心的联想,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讲解制作五彩路的方法:
1、彩纸拼贴法:从旧报纸或搜集的废旧挂历纸中选择自己所利用的颜色,然后通过剪、撕、卷、贴的方法进行制作。
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以及创作思维,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创作内容的具体认识和想象。
2、普通的绘画方法:利用线描、涂色等绘画方法进行绘制。
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能力。
四、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创作
提醒学生注意: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可采用撕的方法。粘贴时,为避免学生将胶水、糨糊涂的到处都是,最好用胶棒之类的粘贴剂,尽可能不用胶水或糨糊等材料。
2、启发学生注意形状大小搭配、色彩多少搭配得当的效果。
小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小结
制作结束后,将学生的作业连接起来悬挂,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初步尝试应用拼贴画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
2、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
3、学习应用适当的工具、运用造型创作和色彩搭配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与丰富的色彩相结合来完成创作。
三、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各种纸材或其它好造型的材质。
2、教学器材:
电脑、实物投影、录音机。
3、教学课件:
美术课程实验教材教学配套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雨花石》
师问: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吗?
小结:小小的石头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想要铺成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愿望啊!
板书课题:五彩路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联想:
师问:什么是五彩路
学生:说出想象中的五彩路
2、启发学生回忆:见到过的路。
3、欣赏生活中的路
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路,引导学生观察。
4、启发学生联想
把这些生活中的路变成五彩路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形容。
5、欣赏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天上、地下、水中的五彩路,扩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
6、学生设计
小组同学讨论,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用哪种方法设计什么样的路。
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演示剪、撕、卷和粘贴的方法。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分成大组合作完成作业。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
启发形状大小搭配,色彩搭配。
可以制作成立体效果。
(四)展评作业
将各给作品悬挂展示,由小组同学介绍创意。
(五)课后延伸
不但纸材可以制成美丽的五彩路,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都可以进行拼拼贴贴。展示一些DIY作品,回去后,你们也可以试着做一做,来装饰我们生活的环境。
美术课件模板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下面是美术课件,可直接下载。
美术课件 |
油画基础知识
1.油画产生之前欧洲绘画经历了几个阶段?
本世纪30年代巴金先生与朱光潜先生曾就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不是油画在报刊上进行过激烈的交锋。
朱光潜先生认为是油画,而巴金先生说:“那时根本就没有现代的油画颜料”。
由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时已发展到近代油画阶段,因此,不少人常有一个误解,认为西方绘画都是油画。
在西方特别是在古代欧洲,油画不是从来就有的。
真正的油画产生,至今不过5的历史,而此前欧洲曾经历了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变迁。
16世纪以后现代意义的油画逐步发展成熟。
自古以来欧洲绘画多采用动物胶和植物胶。
鸡蛋作为一种蛋白胶,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被广泛应用。
最初的蛋彩是通过在蛋黄中掺入糖、蜜或无花果汁增加粘性。
古代的蜡画主要是用火将蜂蜡熔化、调入颜料趁热画到墙壁或木板上的,可多层重叠,凝固后亦能刮磨修改,最后还可以打磨抛光。
镶嵌画盛行于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是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片和玻璃拼装而成的,多用于装饰教堂。
湿壁画是预先用石灰混沙准备出一块一次可以画完的墙面,趁灰层未干着色,颜料渗入石灰中,干燥后形成坚固的碳酸钙表面,利于色彩的长久附着。
干壁画则是在干透的灰泥底上着色,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即中世纪,留存的壁画基本上是干壁画。
《最后的晚餐》既非油画,也非干壁画、湿壁画。
达·芬奇使用一种加了油的乳液胶调和颜料,其技法属于13世纪始盛行于意大利的坦培拉技法体系。
坦培拉在西方绘画史上是一个特殊而影响广泛的画种。
后来虽然出现了油画,但仍以坦培拉材料作为底层塑造,再以油画透明法罩染。
2.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比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
鉴于此,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法。
而后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后称之为上光术或釉染法,这便形成了混合技法,一种非坦培拉绘画亦非油画的技法。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油性坦培拉绘画。
达·芬奇对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运用,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
那么,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单纯用油做绘画媒剂,在拜占庭时代就有人试验过。
据记载,这种画放在烈日下曝晒数月仍不会干燥。
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的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
13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
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爱克兄弟(杨·凡·爱克及其兄胡伯特·凡·爱克)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
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
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树脂,使行笔流畅、媒剂速干。
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一画和他最著名的作品《根特祭坛画》(现藏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圣·巴冯教堂,由23幅画组成。
)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
凡·爱克兄弟发明的调油技术,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画,用它们调和他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发现效果很好。
(一些研究者认为,“白布鲁日光油”是精馏松节油,现在我们仍使用松节油稀释油画颜料。)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掌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Antonueuo De Messina 1430-1479)
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颜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
几百年来,经过各代画家的继承和创造,油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人教版美术课件
人教版美术课件,一起来学习吧。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 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 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百花路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条路。我走这条路已经四年了,我对它有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我非常喜欢这条路。
在这条路两旁有许多花朵,有白的、黄的、紫的……每当我上学经过时,那些花朵好像在向我招手问好!我最喜欢黄色的菊花,因为菊花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的心。
除了这些花朵以外,路旁还种植着许多大树,这些大树像一个个士兵一样,守护着这条路。
还有就是路旁的商店。商店里的商品应有尽有,每天都会有一批新的商品运过来,真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啊!每当客人走进商店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当客人买到了满意的商品时,都会对老板礼貌的说一声“谢谢!”
“嘀――嘀嘀”,啊!路上的车真多,有小汽车,有电动车,有面包车,有货车,还有自行车。这些车有序地行驶着,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就像首动听的交响乐。
路上的行人也真多呀!瞧!有的老人在打太极拳,有的老人在散步,有的大人在赶着上班,还有我们这些害怕上学迟到的小孩子,赶着去上学。
每天的上学路,奶奶不辞辛苦地送我上学,放学。奶奶还告诉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一天天变得成熟懂事。
啊!百花路,你是我成长的路,你一直陪伴着我,把我送进教室,把我送进了知识的殿堂。
学前班的时候,上学的路是泥土做的,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每天背着重重的书包,和奶奶一起要走半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坐在教室里已经气喘吁吁。下过雨的路面泥泞不堪,红色的雨靴粘上湿润的泥土,每一步都好像踩在胶水上,再费力迈出下一步,奶奶更像是喝醉酒的人,小心翼翼地捏住我的手,上学的路成了童年的噩梦。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上学的路是石子铺的,两边是高大的松柏树。我每天欢快地跑在略微松软的石子路上,路面发出石子之间摩擦的声音。一个不小心,踩空了脚,整个人都趴在尖锐的小石子上,脸上手上腿上都布满了疼痛点。下过雨的路面,经过雨水的冲刷,路面石子的颜色更加鲜艳,我也不用再害怕泥土会粘到鞋子和身上。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上学的路是水泥做的,两边还是高大的松柏树,我每天和小伙伴在上学的路上你追我赶,平整的水泥路成了我们比赛跑步的运动场,每次都要比个胜负,曾经觉得漫长的上学路,现在却觉得那么近。下过雨的路面倒映着湛蓝的天、松柏的树梢以及上学路上的笑脸。
因为国家的富强,我上学的路才能从泥泞的土路变成平整的水泥路。上学路上的变化让我有更多的精力用来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把自己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未来用知识建设更美好的祖国。
有一天上学的时候,我遇到一位摔倒在马路中间的老奶奶,迎面正好驶来一辆汽车,若不及时躲避,就会撞上老奶奶,只见这时,我飞一般的跑过去,迅速地扶起老奶奶。
还好开车的叔叔看到飞奔过来的我,及时把车停了下来,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都吓了一跳,我把老奶奶扶起来后,平静了心情之后,老奶奶连忙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今天都不知道会怎么样,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我好感谢你呀。”我指了指脖子的红领巾,说:“老奶奶,我叫红领巾。我不需要您的感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听了老奶奶的话,我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形容。虽然我在上小学,但我也要经常去帮助别人。
第二天,当我走在昨天经过的那段路上时,昨天的那位老奶奶赶快走到我面前向我道谢,还带了些水果说是要表达她的谢意。“老奶奶,帮助您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但我不应该收您的东西,请您拿回去吧。”说完,我赶紧向学校跑去。
以后,我会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使是一件小事,我也一定会去做的,就像有句话说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样,我们的生活肯定会更加美好!更加开心!
一缕阳光照在我脸上,一片片枫叶被踩在我脚下,在这晴朗的早晨,我踏上了上学的路。
打开车窗,探出头来,外面的景色如画一般美丽。桂树披上了一身金灿灿的花衣裳,樟树穿着绿色的长裙,张开双臂,拥抱阳光。树丛中、草地上、散落着似繁星般红的、黄的、蓝的野花。人们有的提着公文包小跑,生怕上班迟到了;有的迈着轻快的脚步,嘴里哼着欢快的歌曲;有的吃着面包牛奶,与朋友结伴同行。
突然一阵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我深深一闻,啊!原来是秋天独有的桂花香。桂花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吸引着蜜蜂蝴蝶来吸食花蜜。绿油油的草地上,青草的芳香扑面而来,虽然不如桂花一样浓郁,但却很清新。
下了车,踏在枫叶铺成的地毯上,枫叶在脚下吱吱”作响。耳边响起一阵阵清脆的鸟叫,十分悦耳。
上学的路上,景色如画,我喜欢她丰富多彩的美。不,我更喜欢秋天她那独特的美!
发件人:原谅我放荡不羁笑点很低.<1363066152@qq.com>
我家离学校很远,上学的路虽然很长,但一点都不无聊,每天在路上还会发现不一样的场景。
从我家出发走一段路后,便可以在路边发现一个卖早点的摊子。摊主在那里卖了许多年了,因此生意特别好。每天都有很多客人,常常把不大的摊子围得是密不透风。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甚至是小轿车占了将近一半的路,搞得那条路总是堵车。不用说,那些“罪魁祸首”――车的主人准躲在某个角落里对着油条和豆浆流哈喇子呢!
继续走,到拐弯处便可以看到县城最大的商场――光洋百货。只见商场前站着几排穿着工作服的员工,正在响亮地背着光洋的口号,不一会儿,便随着音乐跳起了早操。不论春夏秋冬,他们从不间断,总是用最真诚的微笑和最认真的态度服务顾客。
再往前走,拐个弯就是步行街。步行街两旁密密麻麻的全是商店。有鞋店、服装店、文具店、化妆品店、药店、婴幼儿用品店和杂货店。如果要逛完步行街,至少要用一天时间。由于步行街里的.东西物美价廉,所以一道双休日或是节日时,步行街里都会挤满了人。步行街任何时候都不会冷清,清晨那里就成了一个蔬菜批发市场。新鲜的蔬菜摆满了路两旁,菜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走到校门口时,就会看到一个文具店,我经常在那里卖文具。你可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文具店,里面的文具可全了!店主是一对和蔼的老人,退休后闲着没事儿干,就腾出了一间房来卖文具。这里不但卖文具,还卖一些小零食。偶尔我会在店里买一个香喷喷的小面包用来充饥。
这就是我上学的路,不特别还很普通。不过有一句话这样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想,只要留心观察,上学的路也可以变得不一样吧。不说了,学校的大门正在向我招手,啊!新的一天开始了!
姓名:李可心 学校: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
2018关于太阳路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第一课时 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先生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围绕太阳路,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初读交流所得。 3、讨论并复述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学习讨论:
(1)分角色朗读1――8自然段(读熟,有感情)
(2)为什么小时侯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奶奶让我们干什么?(在文中勾画) (3)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全班交流反馈。
3、练习朗读。
4、小结:通过本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朋友提出了寻找太阳路的问题,于是奶奶让
孩子们种园子。
四、学习生字
1、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更正。
2、指名组词带读(检查学困生学习效果)
五、课堂作业
1、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做《课堂作业》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缠着 施肥 葵花 猜不透 桃核 篱笆 结籽 一辈子 悬在空中 莫名其妙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
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陆陆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3.(出示抽拉投影片,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
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请大家轻声读13-22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
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听)(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
(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
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板书设计:
2、太阳路(被喻为对光阴未来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之路)
★ 《成功的路》课件
★ 《菠萝》美术课件
★ 游泳美术课件
★ 美术绘画课件
★ 美术优秀课件
★ 美术色彩课件
★ 十二生肖美术课件
★ 三年级美术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