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2英语第二单元课件(共含13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arthEarthCoIntern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必修2英语第二单元课件
必修2英语第二单元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Teaching Aims:
1.Get the Ss to grasp the main meaning of the whole text.
2..Ask the Ss to retell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Lead in
1.Check homework:
2.Show the map of Egypt and Africa
3.Get the Ss to respond the teacher’s questions:
T: Where is Africa ?
Where is Egypt ?
What is the river?
What is the dam ?
4.Ask one student to say something about Egypt.
Step II. Watch the video
1.可以在(探索)中查找关于埃及或金字塔或阿司旺大坝或阿布神庙.
2. 或者观看本文的录象资料。
Q: Is the High Dam a successful project ? (No)
Step III. Presentation
1.Read the text again and give them three questions ,
Qs: (1).Why was the High Dam built ?
(2).What is the High Dam like ?
(3).What were the problems with the building of the dam?
2.Discuss the answers in pairs.
3.Discuss the answers in class.
4.Try to help the Ss to be able to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
The possible answers:
1) The River Nile used to flood large areas every year and destroyed houses and crops. The new dam can control the waters of the Nile so that they run regularly all through the year. Electricity(20-50%of the electricity which Egypt needs )can be produced from the water which runs through the base of the dam.
2) The High Dam is the biggest in the world. It is 3830 meters long, 980 meters wide an the base and 40 meters wide at the top. The lake made by the dam is 500 kilometers long.
3) The water level of the lake was going to rise by 63 meters.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move 53000 people from their villages. A lot of important old temples dated from about 1250 BC would be covered by the water of the new lake so they would be in danger.
Step III Discuss
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and the problems.
建议:提供有关三峡工程的'一些数据(开始,进程,及规模)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装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Step III Practice.
根据问答提示,写一篇短文。(可做口头练习)
1. Where is the Palace Museum ?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2. How big is it ? (an area of 72 hectares)
3. When was it first built? (in the early 15thcentury)
4. How many people did it take to work on it? (1,000,000)
5. How long did the building of the project last? When was it finished? (14 years,1492)
6. What happened to some of the houses during the later years? (rebuild)
7. Who used to live in it ? (twenty-four emperors)
8. When didi it become a museum and open to the public ? (1925)
答案:
The Palace Museum is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It covers an area of 72 hectares(公顷). It was first built in the early 15thcentury. It took 1,000,000 people to work on it. The building of the project lasted 14 years and was finished in 1420. During the later years, some of the houses were rebuilt. Twenty-four emperors used to live in it. It was not until 1925 that the Palace Museum became a museum. Since then the place has been open to the public.
Step IV Practice
P90 Ex 3.
Step VHomework
1.If we have no time to do the writing above in class, we can leave it as homework
2.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gain.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
《诗经》二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诗三首》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 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非”)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通“急”)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暮”)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通“彰”)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通“郁悒”)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通“圆”)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通“罹”,遭受)
终老不复取 (通“娶”)
槌床便大怒 (通“捶”,敲打)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盛物之器)
蒲苇纫如丝 (通“韧”,柔软而结实)
府吏见丁宁 (“叮咛”,嘱咐)
虽与府吏要 (通“邀”)
摧藏马悲哀 (同“脏”,脏腑)
(2) 古今异义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形容
色彩繁杂)
便可白公姥 (告诉/常指一种颜色)
共事二三年 (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 (可爱/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不受拘束)
槌床便大怒 (坐具/睡觉的地方)
以此下心意(忍耐受委屈/下定主意)
本自无教训(教养/训斥或从错误得到认识)
自可断来信 (使者,指媒人/书信)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置/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
蹑履相逢迎 (迎接/常指奉承、拍马)
汝是大家子 (大户人家/我们)
奄奄黄昏后 (暗沉沉的;形容气息微弱)
叶叶相交通 (交错相通/为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3)词义:
修姱:修洁而美好。羁: 喻指束缚、约束。
谇: 谏诤。
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再拜还入户 (第二次/下一次)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
渠会永无缘 (他/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便可白公姥 (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昼夜勤作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
我有亲父母(这里指母)逼迫兼弟兄 (这里指兄)
徒留无所施:用 堂上启阿母:禀告
何意致不厚:招致 伶俜萦苦辛:缠绕
君既若见录: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录,记。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
赍钱三百万:赠送 否泰:坏运气;好运气
奄奄黄昏后:晚上7点到9点
寂寂人定初:夜里9点到11点
(3) 文学常识、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雎》《氓》、《伐檀》、《硕鼠》、《七月》。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2、 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 《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3、 乐府诗 。主要作品《陌上桑》《长歌行》《十五从军征》出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乐府《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
4、曹操,字孟德, “三曹”之首。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5、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名句名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7、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疑难提醒
复习时仍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特性。明确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风格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3.方法精要
名句名篇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难度适中。默写的内容都有上下文提示备选的内容大于应答的内容,以便拓宽学生选择的余地,降低学生答题的难度。二是试题逐渐由补足型、理解型向情景型过渡。尤其是文学常识被正式列入考试范围,一部分省市高考卷也立即对此做出了回应,因此,今后对于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趋向于二者的结合。纵观近几年对于诗歌鉴赏的考查,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时逐步侧重学生自己的理解。考查的范围主要是唐诗宋词。以后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仍然会以主观题出现,侧重于学生用合理、规范、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仍是重要的考查点。针对以上命题趋向,在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
一是在识记名句名篇的同时一定要和重要的作家作品结合在一起记忆,要设计一定的情景记忆。例如:《离骚》中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表现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二是注意积累必要的鉴赏知识。例如: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从修辞角度来看,有比喻、对偶、对比、双关、反问、夸张、互文等。从表达方式看,有抒情、描写、记叙、议论。其中抒情是重点,它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从表现手法看,有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小中见大、卒章显志、衬托、渲染、比兴、白描、联想想象等。
【写作广场】
1、素材积累
爱国,是指对祖国忠诚热爱,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为祖国独立、繁荣、昌盛而奋斗。使祖国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祖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爱国是历史永恒的话题。
1、名言
1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顾炎武
2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3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江泽 民
4、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光荣。——徐特立
5人们不能没有面包面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法.雨果6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7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8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的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林肯
9、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莎士比亚
10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阿托尔斯泰
11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是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
12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语言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 杜勃罗留波夫
2、事例
屈原投江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在他当左徒时,主张对内改革对外抗秦,但这些正确主张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非议,于是他被免了官职,并被流放到江南。在流放中,屈 原写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听说郢城沦落的消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农历五月初五,疫入汩罗江,决心以自己的死来唤醒人民,拯救祖国,后来,每到端午节,人们就以赛 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将圣火点燃在中国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35年被捕, 他视死如归,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6月18日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19瞿秋白参加了“五四”运动,后来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任《晨报》记者时, 写下了《饿乡纪程》和《俄罗斯革命记》两部著作,1922年,瞿秋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 25年“五卅”运动后,瞿秋白在上海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是我国现代史和新闻报刊史上的光辉 篇章。瞿秋白为我国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吴玉章两次力争挂国旗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到日本一所学校里读书,19元 旦那天,学校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可是没挂中国国旗,吴玉章气愤极了,带着中国 学生找校方负责人提出抗议。最后校方只好承认了错误。以后,吴玉章已成为一个革命 家了。有一次在日本轮船上,看到挂起的万国旗上,仍没挂中国国旗。他毫不犹豫 地带领般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义正严辞地提出抗议。船长见中国人这样爱国,又这样心齐,忙赔礼道歉。吴玉章凭着一股爱国热忱,两次替祖国挽回了尊严。
2、写作训练
作文材料
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
|
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对高中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应该有很多内容可写,有很多角度可选。从内容上看,“包容”有包含、容纳之意,涉及到人的品德修养,题意不难理解,考生有话可说。既可正面立意,也可反面立意。并且考生可以联系课文《<宽容>序言》。从角度来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产生一些疙瘩。人与人相处,各人性格、兴趣爱好也不会一样。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要学会包容。有容乃大。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冤家宜解不宜结。学会化干戈为玉帛。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
我们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回忆一些现象,然后选择某一桩事例,作为话题,切入分析,剖析包容的好处,并进一步指出能够做到包容是一个人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当然,也可作正反论述。如果面对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甚至剑拔弩张,后果又将会如何呢?当然,也可以写有关“包容”的记叙文,这样的文章,就要选择一些在常人看来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来突出所记人物的优秀的品德和修养,使人读后产生“心向往之”的印象。
范文赏读
宽容是阳光
当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启人心智的话。
【点评】语言优美是本文极突出的一点,读来真有如饮醇酒之感。引用了这么多和“包容”相关的名言,讲述了这么多和“包容”相关的故事,还能不让读者感到罗嗦碓砌,真的是很难得。因为康德、戴尔·卡内基、林肯、潘家铮四个人讲的话是层层深入的:康德的观点显得很私我,戴尔·卡内基虽然也是从私我的角度出发,但毕竟是“发挥对方的长处”,林肯就要把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了,潘家铮干脆说反对自己的人常常会对我们有难以想象的促进。至于文章第二部分的层次,也非常有逻辑:从自然到人类,从朋友到众人,末尾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四个段落,起、承、转、合,天衣无缝。
提升高二语文学习成绩的经验之谈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课程比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 一律。最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找出这门学科的规律,获得入门的途径,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改进,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语文学习体会。?
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有可能爆个冷门。刚开始我也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每到考语文之前就要“酝酿”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谓的“感觉”。后来,通过与几个同学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师兄师姐们介绍学习经验的书,我渐渐觉得,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我比较喜欢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看《散文》,是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教我语文的陈武老师是一位文学功底很深的人。他的课真正花在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他更愿意教我们一些从课本里引出来的知识。三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文学修养方面提高不少。
记得当初他向我们推荐《散文》时,没有说太多,只有几个字我印象特深:“腹中有书气自华。”于是我开始学着欣赏《散文》。刚开始时,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文字的美攫住了。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一段很普通的经历到了作家笔下,却完全可以获得诗一般的美感。
我喜欢反反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直到把它们背下,然后不经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笔果然有了提高。同时,通过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觉我就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习惯,这一点在做文字表述题的时候特别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准确。?
此外,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记得高三那年,老师让语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语或容易出错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等,下课后大家都会自觉地去看一看,一些细心的同学还会把它们都整理在一个本子上。到高三下学期做模拟试卷时,我们班同学在这种题上出错的已经很少了。?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除了个别“感觉”突然变得特别好的之外,平时是怎样的水平,高考就会考得怎样。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出现,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考前语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好复习的,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你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文学常识,翻翻杂志什么的,或者做一两份模拟试卷,保持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够了。最重要的还是信心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平时语文成绩不稳定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放下一切的包袱,你一定会在高考考场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诗经》二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诗三首》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 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非”)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通“急”)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暮”)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通“彰”)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通“郁悒”)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通“圆”)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通“罹”,遭受)
终老不复取 (通“娶”)
槌床便大怒 (通“捶”,敲打)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盛物之器)
蒲苇纫如丝 (通“韧”,柔软而结实)
府吏见丁宁 (“叮咛”,嘱咐)
虽与府吏要 (通“邀”)
摧藏马悲哀 (同“脏”,脏腑)
(2) 古今异义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形容
色彩繁杂)
便可白公姥 (告诉/常指一种颜色)
共事二三年 (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 (可爱/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不受拘束)
槌床便大怒 (坐具/睡觉的地方)
以此下心意(忍耐受委屈/下定主意)
本自无教训(教养/训斥或从错误得到认识)
自可断来信 (使者,指媒人/书信)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置/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
蹑履相逢迎 (迎接/常指奉承、拍马)
汝是大家子 (大户人家/我们)
奄奄黄昏后 (暗沉沉的;形容气息微弱)
叶叶相交通 (交错相通/为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3)词义:
修姱:修洁而美好。羁: 喻指束缚、约束。
谇: 谏诤。
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再拜还入户 (第二次/下一次)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
渠会永无缘 (他/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便可白公姥 (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昼夜勤作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
我有亲父母(这里指母)逼迫兼弟兄 (这里指兄)
徒留无所施:用 堂上启阿母:禀告
何意致不厚:招致 伶俜萦苦辛:缠绕
君既若见录: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录,记。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
赍钱三百万:赠送 否泰:坏运气;好运气
奄奄黄昏后:晚上7点到9点
寂寂人定初:夜里9点到11点
(3) 文学常识、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雎》《氓》、《伐檀》、《硕鼠》、《七月》。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2、 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 《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3、 乐府诗 。主要作品《陌上桑》《长歌行》《十五从军征》出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乐府《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
4、曹操,字孟德, “三曹”之首。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5、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名句名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7、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疑难提醒
复习时仍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特性。明确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风格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3.方法精要
名句名篇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难度适中。默写的内容都有上下文提示备选的内容大于应答的内容,以便拓宽学生选择的余地,降低学生答题的难度。二是试题逐渐由补足型、理解型向情景型过渡。尤其是文学常识被正式列入考试范围,一部分省市高考卷也立即对此做出了回应,因此,今后对于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趋向于二者的结合。纵观近几年对于诗歌鉴赏的考查,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时逐步侧重学生自己的理解。考查的范围主要是唐诗宋词。以后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仍然会以主观题出现,侧重于学生用合理、规范、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仍是重要的考查点。针对以上命题趋向,在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
一是在识记名句名篇的同时一定要和重要的作家作品结合在一起记忆,要设计一定的情景记忆。例如:《离骚》中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表现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二是注意积累必要的鉴赏知识。例如: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从修辞角度来看,有比喻、对偶、对比、双关、反问、夸张、互文等。从表达方式看,有抒情、描写、记叙、议论。其中抒情是重点,它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从表现手法看,有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小中见大、卒章显志、衬托、渲染、比兴、白描、联想想象等。
【写作广场】
1、素材积累
爱国,是指对祖国忠诚热爱,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为祖国独立、繁荣、昌盛而奋斗。使祖国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祖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爱国是历史永恒的话题。
1、名言
1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顾炎武
2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3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江泽 民
4、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光荣。——徐特立
5人们不能没有面包面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法.雨果?6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7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8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的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林肯
9、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莎士比亚
10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阿托尔斯泰
11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是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
12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语言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 杜勃罗留波夫
2、事例
屈原投江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在他当左徒时,主张对内改革对外抗秦,但这些正确主张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非议,于是他被免了官职,并被流放到江南。在流放中,屈 原写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听说郢城沦落的消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农历五月初五,疫入汩罗江,决心以自己的死来唤醒人民,拯救祖国,后来,每到端午节,人们就以赛 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将圣火点燃在中国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35年被捕, 他视死如归,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6月18日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19瞿秋白参加了“五四”运动,后来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任《晨报》记者时, 写下了《饿乡纪程》和《俄罗斯革命记》两部著作,1922年,瞿秋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 25年“五卅”运动后,瞿秋白在上海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是我国现代史和新闻报刊史上的光辉 篇章。瞿秋白为我国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吴玉章两次力争挂国旗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到日本一所学校里读书,19元 旦那天,学校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可是没挂中国国旗,吴玉章气愤极了,带着中国 学生找校方负责人提出抗议。最后校方只好承认了错误。以后,吴玉章已成为一个革命 家了。有一次在日本轮船上,看到挂起的万国旗上,仍没挂中国国旗。他毫不犹豫 地带领般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义正严辞地提出抗议。船长见中国人这样爱国,又这样心齐,忙赔礼道歉。吴玉章凭着一股爱国热忱,两次替祖国挽回了尊严。
2、写作训练
作文材料
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
知不足者好学 耻下问者自满 |
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对高中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应该有很多内容可写,有很多角度可选。从内容上看,“包容”有包含、容纳之意,涉及到人的品德修养,题意不难理解,考生有话可说。既可正面立意,也可反面立意。并且考生可以联系课文《<宽容>序言》。从角度来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产生一些疙瘩。人与人相处,各人性格、兴趣爱好也不会一样。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要学会包容。有容乃大。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冤家宜解不宜结。学会化干戈为玉帛。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
我们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回忆一些现象,然后选择某一桩事例,作为话题,切入分析,剖析包容的好处,并进一步指出能够做到包容是一个人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当然,也可作正反论述。如果面对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甚至剑拔弩张,后果又将会如何呢?当然,也可以写有关“包容”的记叙文,这样的文章,就要选择一些在常人看来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来突出所记人物的优秀的品德和修养,使人读后产生“心向往之”的印象。
范文赏读
宽容是阳光
当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启人心智的话。
【点评】语言优美是本文极突出的一点,读来真有如饮醇酒之感。引用了这么多和“包容”相关的名言,讲述了这么多和“包容”相关的故事,还能不让读者感到罗嗦碓砌,真的是很难得。因为康德、戴尔·卡内基、林肯、潘家铮四个人讲的话是层层深入的:康德的观点显得很私我,戴尔·卡内基虽然也是从私我的角度出发,但毕竟是“发挥对方的长处”,林肯就要把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了,潘家铮干脆说反对自己的人常常会对我们有难以想象的促进。至于文章第二部分的层次,也非常有逻辑:从自然到人类,从朋友到众人,末尾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四个段落,起、承、转、合,天衣无缝。
提升高二语文学习成绩的经验之谈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课程比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 一律。最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找出这门学科的规律,获得入门的途径,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改进,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语文学习体会。?
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有可能爆个冷门。刚开始我也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每到考语文之前就要“酝酿”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谓的“感觉”。后来,通过与几个同学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师兄师姐们介绍学习经验的书,我渐渐觉得,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我比较喜欢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看《散文》,是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教我语文的陈武老师是一位文学功底很深的人。他的课真正花在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他更愿意教我们一些从课本里引出来的知识。三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文学修养方面提高不少。
记得当初他向我们推荐《散文》时,没有说太多,只有几个字我印象特深:“腹中有书气自华。”于是我开始学着欣赏《散文》。刚开始时,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文字的美攫住了。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一段很普通的经历到了作家笔下,却完全可以获得诗一般的美感。
我喜欢反反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直到把它们背下,然后不经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笔果然有了提高。同时,通过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觉我就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习惯,这一点在做文字表述题的时候特别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准确。?
此外,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记得高三那年,老师让语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语或容易出错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等,下课后大家都会自觉地去看一看,一些细心的同学还会把它们都整理在一个本子上。到高三下学期做模拟试卷时,我们班同学在这种题上出错的已经很少了。?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除了个别“感觉”突然变得特别好的之外,平时是怎样的水平,高考就会考得怎样。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出现,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考前语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好复习的,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你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文学常识,翻翻杂志什么的,或者做一两份模拟试卷,保持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够了。最重要的还是信心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平时语文成绩不稳定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放下一切的包袱,你一定会在高考考场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教材必修2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新授概念原理课。其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及判定定理的形成是教学重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在本节中的位置。线面垂直是在学生掌握了线在面内,线面平行之后紧接着研究的线面相交位置关系中的特例。在线面平行中,我们研究了定义、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为本节课提供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范式。线面垂直是线线垂直的拓展,又是面面垂直的基础,且后续内容。例如,空间的角和距离等又都使用它来定义,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空间想象及推理能力,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归纳、猜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设置
(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会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来表示定义和判定定理。
(2)掌握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体会降维化归的思想。
(3)在定义及定理的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经历借助实例、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能够感知生活中有大量的线面垂直关系,已经掌握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平行的相关知识,从而具备了研究空间位置关系的经验,也体会了立体几何中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2.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要达成本节课的目标,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不可或缺,除此之外,还需要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方法和途径,能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好地观察发现、空间想象、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情况: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进入高一,虽然能领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但还没有形成完整及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有待培养。
3.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及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突破对“任意”的生成和理解。
(2)探究、归纳、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突破“无限”与“有限”的转化。
突破策略:
(1)启发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总体上认识研究的目标与手段。
(2)引导学生经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过程形成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3)发动学生通过问题串交流、汇报、展示思维过程,相互启发。
[必修2数学课件]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
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
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大批迁入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政策)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积极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政治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代到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一、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
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
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
河谷地区
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
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
城市距离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5、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特点成因举例
同心圆模式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为少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冲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成都
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沈阳
多核心模式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他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淄博
3、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
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表现
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
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地理必修2课件
一、课标及其解读:
1、课标: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解读: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城市发展布局规律。城市的地域结构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有同心圆地带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学说等。这些理论本身比较复杂,但本条“标准”只要求能用上述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来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差异上。
二、学情分析:
1、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多少都有感性的认识;
2、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中城市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各有特色的具体城市。
三、教材分析:
本课时属于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中心地理论);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本节课时第3课时,我把本节课的课题定为: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对比湘教版和人教版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湘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的功能分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案例选取中心商务区,活动选取建成区和郊区——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理论和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原则,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人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形成中重点讲经济因素)。我选取人教版的3大功能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分析,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里还蕴含着这样的地理思想,案例选取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好好了解一下西安市的城市空间结构。
四、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2、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并能结合图表,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之所以确定上述教学目标,主要是因为课标要求的是用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差异,必须要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这样才能了解城市发展布局的特点。
重点: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确定依据:只有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才能比较功能区的差异,才能理解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难点:结合图表,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因为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较差,所以确定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举例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我主要采取谈话法、举例法。
1、谈话法。主要通过师生互动,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课题入手,从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什么是空间?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些词对学生而言生僻、费解,解释清楚之后,便于学生学习下面的内容;在学习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形成时,以学生身边的例子为谈话平台;在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时,给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不急于给出结论,通过谈话互动,引导学生如何读图析图,给学生析图探究时间,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举例法。在学生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以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为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原来身边的生活里蕴藏着地理知识。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制作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新新学案》,教材。
六、学法指导:读图析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成效,使学生终生受益。
1、读图析图法。以图做媒介,指导学生用眼识图,用脑析图,开口说图;
2、合作探究法: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对所学问题进行探究、交流、总结,完成对问题的学习。本节课在学习方法的设计上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和积极性,分组,各组分别探究不同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交流、归纳、总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之前我们学习城市区位、中心地理论,知道了单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区域的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今天我们学习某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板书:第3课时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设问:1、什么是空间?什么是结构?什么是城市的空间结构?
师解释:空间是指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结构是事物的内部构造。如大楼由钢筋、混凝土组成;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成状态。
(二)新课学习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过渡:人类是在土地上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物质基础,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等不同类型。
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商业区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设问:西安市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引出中心商务区: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发达。
住宅区的形成:住宅是一天中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此处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对比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的形成: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这些工业专业化程度高,且有很强的协作性。由于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要求,故工业区要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厂房、仓库等设施。
以上3个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以下3种。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这3个模式的阅读属于扩展学生知识面的,故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即可。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经济因素、经济收入、知名度、宗教种族、历史原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由于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因此地价决定了每种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而地价取决于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此处PPT出示经济因素对功能区的影响示意图。学生看《新新学案》大册子第25页。分析功能区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化学必修2课件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2.在分析、交流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几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离子键、化学键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启发
【教学用具】PPT等
【教学过程】
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化学物质,例如食盐、氧气、水等。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这些微粒是怎样结合成物质的?
问题:食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食盐晶体能否导电?为什么?
什么情况下可以导电?为
什么?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多媒体展示图片(食盐的晶体模型示意图及熔融氯化钠和溶液导电图)
解释:食盐晶体是由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我们知道阴阳离子定向移动
才能形成电流,食盐晶体不能导电,说明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问题:为什么食盐晶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呢?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阐述:这些事实揭示了一个秘密: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且很强烈。
问题:这种强
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形成的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请大家思考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板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因为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叫离子键。键即相互作用。氯化钠的形成是由于离子键将钠离子与氯离子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问题: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是不是只有吸引力?也就是说钠离子与氯离子可以无限制的靠近?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归纳: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所以阴阳离子之间的距离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它们只能在这两种作用力的平衡点震动。
如果氯化钠晶体受热,吸收了足够的能量,阴阳离子的震动加剧,最终克服离子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此刻导电也成为可能。
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独立的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
说明:原子存在着一种矛盾情绪,即想保持电中性,又想保持
稳定。二者必选其一时,先选择稳定,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同时原子变成了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电中性的物质。因此,任何物质的形成都是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也正是原子有这种矛盾存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物质。所以说:矛盾往往是推动事物进步、
发展的原动力。问题:还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呢?
这种结合方式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它们之间最容易形成离子键。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Na、K、Ca、及F、Cl、、O、S等。由这些阴阳离子随机组合形成的物质有NaF、K2S、
CaO、MgCl2、Na2O等。
活动探究:分析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我们把通过离子键的结合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即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板书:离子化合物:许多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讲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我们该用什么工具准确地表达出离子化合物呢?元素符号似乎太模糊了,不能表示出阴阳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达阴阳离子的形成,但是太累赘,不够方便。考虑到阴阳离子的形成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我们取元素符号与其最外层电子作为工具,这种工具叫电子式。用点或叉表示最外层电子。例如原子的电子式:Na Mg Ca Al O S F Cl 阳离子的电子式:Na+ Mg2+ Ca2+ 阴离子的电子式:F- Cl- O2-S2-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F、 CaO、 MgCl2、 Na2O、 K2S
列举两个,其余由学生练习。
引申:我们由氯化钠的形成发现了一类物质即离子化合物。那么,其它物质的情况又如何呢?
问题:氯气、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是不是它们的组成微粒间也存在着作用力呢?
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说明:两个氯原子之间一定是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结合成氯气分子的,水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一定也存在着很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些强烈的相互作用力与离子键有些不一样。我们将这种相互作用叫共价键。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我们将物质中这些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统称为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总结:世界上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我们目前知道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从组成上看正是100多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千千万万种物质。才有了我们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而这些原子形成物质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这是自然规律。
课后思考题:
1.认识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试分析氯化氢、氧气的形成。
2.结合本课知识,查阅资料阐述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二、共价键
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一般为非金属原子。
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分析:成键原因:当成键的原子结合成分子时,成键原子双方相互吸引对方的原子,使自己成为相对稳定结构,结构组成了共用电子对,成键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电子对,而使成键原子之间出现强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达到了稳定结构。
板书:3.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讲解: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和学习中,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这种相邻的原子直接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三、化学键
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讨论: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教师小结: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经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汽车召回制度从原来的“规定”变身“条例”,正式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高度。该条例的制定和实施
A、是规范汽车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B、目的是促使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C、表明国务院是管理经济事务的权力机关
D、表明国务院具有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
答案:D
2、春运期间,高速公路小客车实行免费通行政策,这是惠民的好事。但要解决由此带来的高速路上的“拥堵”问题,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政府要()
A、依法执政,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B、加强对交通、旅游等部门协同合作的宏观调控,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能力
C、切实落实劳动者带薪休假制度,鼓励人们非节假日外出,提高国民出行质量
D、履行好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加强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
答案:D
3、“毒胶囊事件”发生以后,相关部门对生产企业和销售环节进行整顿,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这里政府履行的职能主要是()
A、宏观调控B、市场监管
C、政治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B
4、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体现了政府履行()
①保障人民民主的职能②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③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能④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法治政府”,都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①正确。“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更好地加强社会建设,④正确。②③干肢不符。
答案:B
5、公安部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加大了对闯红灯、挡号牌、醉酒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这说明()
A、政府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B、政府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C、政府以人为本,履行社会监督职能
D、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答案:A
6、2月1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①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②政府有保障人民民主的职能③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7、某市120余个政府机构集体入驻微博,打造政务微博群,其中7个官方微博粉丝已超过10万。该市的做法
()
A、创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
B、转变了政府的基本职能,扩大了公民的自由权
C、有利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扩大政府的职能范围
D、有利于做好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
解析:B项错在“扩大了公民的自由权”上,C项错在“扩大政府的职能范围”上,D项错在“权力机关”上。
答案:A
8、漫画《吹怕了》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启示是()
吹怕了
A、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B、要切实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D、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解析:漫画《吹怕了》形象地讽刺了某些政府官员弄虚作假的行为,C项是其应有的启示,应入选。
答案:C
9、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下列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有
()
①扩大政府职能范围,无所不管,无微不至②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③各级政府部门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④政府加强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政府不是管得越多越好,①错误;政府不具有立法职能,④错误。
答案:C
有些决策
10、右边漫画中政府领导的“有些决策”行为()
①违背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违背了科学、民主决策的原则③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④违背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漫画讽刺了某些决策者不负责任地盲目决策,既违背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又违背了科学、民主决策的原则,故①②正确。
答案:A
11、目前,我国省级政府都陆续建立了政务微博,政府的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效率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③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④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12、交通是否更顺畅,环境是否更美好……作出“十大突出问题”整改承诺的武汉市政府14个部门的“一把手”,接受了市民代表团和特约评论员的质询,武汉电视台全程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样的“电视问政”()
A、有利于提高政府的信誉意识和责任意识
B、拓宽了社会公示制度等民主监督的渠道
C、提高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和能力
D、使公民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答案:A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消了行政强制拆迁,规定如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新条例的出台过程和施行,表明我国政府()
A、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B、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D、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变行政强拆为依法拆迁,说明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在不断提高,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新条例的出台过程和施行不能表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范围在扩大。B、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4、上述改变()
A、表明公民权利正在逐步扩大
B、表明政府的权威正在弱化
C、将使当前尖锐的人民内部矛盾迎刃而解
D、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
答案:D
15、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的生命线,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的生命线,是因为依法行政()
①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权威④有利于克服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正确指出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④夸大了依法行政的作用,应排除。
答案:A
16、某市政府为克服各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带来的问题,将行政处罚权依法细化,将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这项措施()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扩大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限制了政府的行政决策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
C、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D、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行政监督的意义。这项措施并没有扩大人民的权利,A、D两项说法错误。本题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选C项。
答案:C
17、右面漫画给政府的启示是()
①要主动接受舆论监督
②要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③要提高政府的权威④应坚持依法行政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漫画表明某些政府拒绝舆论监督,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A
18、要解决政府采购中发生的严重权钱交易问题,首先还得从制度上入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这表明,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
①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②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③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创建一个包管一切的政府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19、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我国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解析: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有外部监督,如人大、司法机关、政协以及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有内部监督,如监察与审计部门等的监督。②是内部监督。④是外部监督,但不是国家机关的监督。选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央视关于“你幸福吗”的调查,收获的答案多种多样。全国近20个省市区把“幸福”作为施政要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这意味着,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民生层面,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尊严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有网友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只要感觉好,就幸福”。理由是:幸福与金钱没有太大关系,有钱不一定就有幸福,没钱也不一定不幸福;通向幸福之门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充实。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各级政府把“幸福”作为施政要义的依据。(12分)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3分)
②政府担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分)
③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做到便民利民。(3分)
④政府要使自己的管理与服务为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拥护,需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构建政府与公民的和谐关系。(3分)
22、在当代福州发展的主题词中,“地铁”无疑是最闪亮的一个。围绕福州市地铁建设问题,小明同学一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明爷爷:福州建设地铁当然是好事,但是我听说地铁线路会经过一些福州的老建筑,这些建筑都是有历史的,不知道会不会拆,拆了怪可惜的。
小明妈妈:地铁商城建好了,我们逛街购物就方便多了。但我们以后就住在地铁站口附近,地铁站的建设及建成会不会给我们家带来噪音污染?
小明爸爸:我们家是做生意的,地铁商城的建设将对我们家生意的发展提供一个机遇,但不知道我们市政府对商城的店面招租等事项是怎么管理的?
小明:我们有了地铁,以后去看望舅舅就方便多了。我想你们所说的问题,市政府都会认真解决的。
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小明一家提出的问题对福州市政府在今后的地铁建设与管理中有什么启示。(12分)
答案:①福州市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地铁建设以及配套商圈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促使地铁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充分发挥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认真处理好地铁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福州传统文化的保护之间的关系。
③充分发挥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使地铁建设在方便群众交通出行的同时改善城市环境。
④福州市政府应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求真务实地满足群众对于地铁建设的需求。
⑤在地铁交通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使地铁交通真正成为便民利民工程。(每点3分,答出4点即可)
网络反腐
23、漫画《网络反腐》反映了人们通过网络对某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进行曝光、追踪,引起社会舆论,从而达到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有人认为网络反腐应该成为政府治理腐败的根本武器。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16分)
答案:①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有助于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透明、高效运行。(4分)
②公民应当依法、有序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对于通过网络散布虚假信息、谩骂、攻击、诋毁他人的违法行为,政府机构应当尊重事实,依法处理。(4分)
③打铁还须自身硬,从根本上治理腐败,要求政府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依法治国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合法权利。(4分)
④政府要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民和其他国家机关监督,努力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4分)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2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4、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进一步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执政:
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① 由国家性质以及政府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第4点中4个有利于)
③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途径
④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7、审慎行使力,科学民主决策
(1)政府行使权力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等。
(2)提高决策水平的措施: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二、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全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2)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4、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
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 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清正廉洁;
(3) 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4)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6、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7、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阳光工程”。
8、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保证人民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开放“红头”文件查阅,说明政府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政府的威信从何而来
1、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决定因素:从根本上来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4、体现: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廉洁、高效、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声望;讲信誉,得到人民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5、树立政府权威的要求:
(1)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高中政治如何打高分
政治时比较简单的学科,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丢分。
如何掌握政治的得分点
总结思维方法和规律,提升解题能力
(1)建议大家一定要科学对待政治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
①要定时练习。只有坚持定时练习,才有助于政治思维敏锐度的训练和培养。
②讲评前要自查。在政治老师讲评习题前,结合试卷和教材,对于哪些因基础知识模糊和审题不细心而做错的试题,要自己解决,因为经过自己消化和思考的东西,才真正是属于自己的。对那些自己经过思考和回顾教材仍然迷惑的政治试题,要做好标记,为上课听老师讲评做好有效准备。
③认真听老师讲评,重点放在老师对政治试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的辨析上,放在老师对重点、核心知识考查方式、呈现方式的分析上,放在老师对试题解析的思维养成和方法总结上。
④要抓好讲评之后的消化吸收和反馈总结。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基础知识,而是方法和规律。二是同类政治题的重复训练。
(2)建议同学们要建立政治错题本
可将做错的典型试题剪贴到题型本上,备注上错解原因: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审题有误,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启发;并写清楚此类型题的一般解答规律和思维方法。
隔一段时间再重新做一做,感悟感悟、消化消化。
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按照以上的方法,能坚持肯努力,坚持三个月,你的政治成绩绝对有较大提高,90分完全有可能!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如何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同时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各种传媒尤其是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如何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答案
高中政治是同学们复习的重点,如何回答高中政治问题才能得高分是同学们想要了解的。下面有途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了高中政治大题万能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答案--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⑩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答案--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⑵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⑶三大原则:
①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⑷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⑵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⑶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⑸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个人消费品的分配;⑵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⑶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⑷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⑸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答案--《文化生活》主要命题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发展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
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⑴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⑵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⑶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⑷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⑸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⑹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⑺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及加强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Teaching Goals:
1. Enable the Ss to get some first aid knowledge
2. Enable the Ss to learn how to use what they’ve learnt to do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burns correctly.
3. Let the Ss learn the reading skill of getting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 part &; each passage 。
Key Teaching Points
How to improve the Ss’ reading ability.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 part &; each passage.
2. How to help the Ss use what they’ve learnt to do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burns correctly.
Teaching methods
1)。 Skimming &; scanning methods to make the Ss ge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4.Discussion methods to make the Ss understand what they’ve learned in class.
5.Pair work of group to get every student to take part in the teaching-and-learning activities.
6.Competition and role-play method to arouse the Ss’ interest
Teaching aids
The multi-media (see a short movie about how to treat burn from ppt.)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in
Lead-in by telling the Ss a story, meanwhile, teach them some new words: bandage, first-aid-kit, ambulance and then ask them to think of words about accidents and first aid
Step2. Pre-reading
Show the Ss the picture of Pre-reading on P33 and ask them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has happened?
What sort of injuries the child will have?
What kind of first aid would you perform?
Step3. Fast reading
Let the Ss 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then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 What will the passage be about?
2. What do they tell you about the passage?
3. In which order are these topics covered in the text? Number them from 1 to 5.
____ the three types of burns
____ what to do if someone gets burned
____ the purpose of skin
____ the symptoms of burns
____ how we get burns
Step4. Detailed reading
1)。 Tell i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Our skin has three layers.
2.We will never get burned by the sun.
3.Burn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degre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pain.
4.Third degree burns are the most serious and painful.
5.Put cool water on any burns to cool them.
6.Don’t rub the burns
7.It’s better that you put some butter or oil on burns.
2)。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y should you put cold water on a burn?
2.Why doesn’t a third degree burn hurt?
3.Why do you think clothes and jewellery near burns should be removed?
4.If someone has a third degree burn, why might you see tissue?
3)。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then find out how many parts there are a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1. The purpose / function of skin
Part2. Causes of burns hot liquids, steam, fire, radiation, the sun, electricity, chemicals
Part3. Types of burns: First degree burns, Second degree burns, Third degree burns
Part4. Characteristics of burns
Part5 First aid treatment
3)。 Finish off Comprehending Ex2&;3
Step5. Words competition
Have a competition to check the Ss’ words spelling
Step6. Making a first-aid kit
An activity to let the Ss know what are included in a first-aid-kit
A well-stocked(存备得好的) first-aid kit, kept in easy reach, is necessary in every home. It should include: bandage, alcohol, flashlight, thermometer, soap, sharp scissors, plastic gloves (at least 2 pairs), your list of emergency phone numbers etc.
Step7. Role play
Work in pairs to act out how to place an emergency call for help
Step8. Summary
This passage doesn’t contain enough information for you to do first aid for others. Please learn more after class. Do remember: Life is precious, we should care about others and help people in an emergency and try our best to give them effective first aid if they are in danger.
Step9. Homework
Search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can about first aid
www. healthy. net/clinic/first aid/
kids health. org/parent/first aid_ safe/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 What do you have on …? We have…。 I like …。 并能在情景中熟练运用。
2、了解西方国家一些没有固定日期的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What do you have on Wednesdays? We have English,science,computer and P.E.I like Wednesdays.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在实际情景中自如运用这些句子。
教学难点:
Let's try部分,内容多,易混淆。应多放录音,正确引导。必要时给出听力原文指导学生进行分句听和分段听。另一难点是能够简单描述一周内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教具 CAI,cards
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
Step 1 Warm-up(热身)
(1)教师放Start部分的歌谣Let’s chant录音,学生复习巩固有关星期的新单词和课程名称。
(2)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A:What day is it today?
B:It's Tuesday.
A:What do you have?
B: We have P.E.class.I like Tuesdays.
Step 2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教师播放Let's try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尽量按选出正确的图,并说出先后顺序。听了一遍后,老师可给出重点句型。让学生再听录音,完成听音选图练习后,教师指导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如果学生听了两遍后,还不能理解内容,可出示听力原文的同时播声音,让学生听懂后,在不看文字的.状态下再听一遍。反复播放录音能强化对新句型的听觉感知。
(2)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本课时Let’s talk对话部分的图片,利用教学VCD或录音带,让学生来看一看、听一听Amy要上什么课程。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做记录,有意识培养他们听的技能。小组或班级评选谁是听力王,对学生听的表现及时评价。
(3)反复听录音,跟读对话。两人一组读对话。
Step 3 Practice (趣味操练)
(1)教师利用转盘教具做游戏,操练第一组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然后引导学生依据实际的课程表替换新句型中的关键词,操练第二组句型:What do you have on…? We have....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准备描述一下自己本周学习的情况。可先在小组内或同桌间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宣读。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重点的两组新句型,如:What do you have on Wednesdays? We/I have....交流完毕后,教师不要忘记让大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宣读者。
(3)Group work
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准备的情况宣读稿,分小组讨论各自喜欢什么课程和哪一天的课程。总结出各小组最喜欢的课程和最喜欢星期几的课程,在班级内做汇报。鼓励学生表述尽可能多的理由。
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1)让学生做A Let's talk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让学生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
(3)让学生参照自己设计的课程表说一说喜欢的课程和喜欢星期几。要特别说的喜欢的理由。
(4)让学生把新学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家长或朋友听;制作祝福卡给父母或朋友。
Step 5 Conclusion
Homework: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Unit 2 My week
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hat do you have on Wednesdays?
We have English,science,computer and P.E.I like Wednesdays.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学习的始终,课前我用几分钟结合情境复习单词、单词和句型的融合运用及问答,使学生熟悉单词、短语的表达,能够听懂老师的提问,在老师引导下能够完整回答。本节课继续学习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即在校的课程和课余生活安排。学生很熟悉汉语的表达但转化到英语可能会混淆、反应慢,特别是星期几的记忆和替换句型灵活运用环节。在做两两和小组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不敢开口,有的怕其他同学笑话,还有的担心出错。我多做示范,多引导,多鼓励他们,能说到哪就说到哪,不懂就举手问老师,共同完成。
北师大高一英语必修2教学课件
Reading An interview (教案)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1.Enable ss know abou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s.
2.learn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sentences.
medal; athlete; admit; host; replace; compete; every four years; as well, etc.
Only athletes who have reached the agreed standard for their event will be admitted as competitors.
There’s as much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to host the Olympics as to win Olympic medals.
Ablity aims:
1.Improve Ss’reading ability using some skills (skimming; scanning)
2.How to make an interview.
Emotion aims: Enable the ss to think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 Olympics.
Important points:
1.let students read the interview and learn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2.Get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Difficult points:
1.Develop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know about the style of the passage and how to make a new interview.
Teaching methods: skimming, scanning,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etc.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and a computer.
Teaching procedures
The first period Reading (I)
Step 1 Leading-in
Enjoy some pictures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Mascot; athlete; olive wreath; ancient; medal;motto; stadium.
Step 2 Skimming for the main idea
Ask ss to have a quick look at the whole passage especially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1.The passage is an interview between Pausanias, a ______ writer and Li Yan, a _______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2.This interview is mainly about __.
A.A magic journey by Pausanias.
C.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in Greece.
Step 3 Scan (跳读)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Ask ss to scan the interview and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①.Differences:
differences Modern Ancient
Any Winter Olympics?
competitors from?
Men/Women athletes
Prizes(奖品)
Any Olympic villages?
(more/fewer)
events
②.Similarities:
1)Both are held every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a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both in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s.
3).The athletes compete not for money but for _______.
4).The mottos are the same. They are:___________________.
5).Some events are the same, such as running _____________ .
③ ask ss to think of some words to describe Pausanias’ feelings about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Step 4 Deep reading: (two important sentences)
Which sentences in this passage have the similar meaning with the following ones:
①Only the athletes are good enough for their event, they can be allowed to be competitors
②Countrie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to host the Olympics as well as to get Olympic medals.
Step 5 Make a new interview ( using the expressions in the interview and make a new interview.)
Notes: You ask Pausanias about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How to start the interview:
Ask questions: (how often; who; compete for; events)
How to end the interview:
Step 6 Talking Bar(谈谈吧!)
What did the Olympic Games bring us?
Friendship; Cultrue exchange; Language learning;
Body-building; Tourism ……
Step 7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ir opinion: what did the Olympic Games bring us?
Remember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 英语必修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