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二里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共含15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二里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

篇1: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课件

教学方法:

电化投影、设问导疑、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同。 2.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 ②东非的大裂谷 ③瑞典的峡湾风光

④我国的泰山、庐山 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⑥黄山 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探究活动:在资源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孤立的景点与景观群中的景点比较,哪一种旅游价值大?

游景观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开发效益,故旅游资源的结构和规模应是其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与邻近的景点雷同,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就会大大下降。只有类型丰富,搭配协调,旅游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图2.11展示了天柱山优美的风光,结合文字资料,掌握以下知识:①长期以来,天柱山景区游人稀少的原因是交通不便;②近年来,由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游人大增。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以下内容: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从飞机通航后,游客量大增。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

课下探究活动:列举出因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而增强了吸引力的世界著名旅游点(区)。 (提示:新加坡、香港等)

三、客源市场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其中,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1.客源地:

⑴概念:游客的来源地;

⑵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⑶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国际上的西欧、北美、日本。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了解以下知识:

我国城市居民旅游的客源市场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客源地500千米以内的范围内。

四、基础设施——决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 配套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图文结合,了解到:

庐山每年夏季有大量游客来山上避暑,原因与庐山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有很大关系。

通过对案例①的学习,了解到:①武夷山景区自然景观优美,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

②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③武夷山的国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国际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为主的亚洲。游客多,市场广阔。

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了解了武夷山著名景区、景点的分布。 根据案例,试对武夷山景区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提示: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

2.仔细阅读本案例,各组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评价项目,并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进一步收集有关信息。

3.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

4.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课下探究:选择其他世界遗产或是学校所在地附近的某一旅游景区,从旅游资源本身和外部环境,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提示:可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收集有关信息。)

板书设计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美学价值 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三)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三、客源市场

1.客源地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四、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 配套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

篇2: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

大洋洲(Oceania)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洲;除南极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大洲。

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 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 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 《世界地形图》。

[练习] 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教师讲述]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提问] 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提问] 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教师最后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

3.洋与海(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 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 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 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一般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练习] 完成第27—28页“做一做”。

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了海陆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许多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少的学说。其中著名的是板块构造学说。

二、海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其他学说的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

1.大陆漂移学说

[展示投影片] 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8—29页的`“读一读”及29页最后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③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面积缩小的大洋和面积扩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

[教师总结] 魏格纳为了研究大陆的漂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是一种科学献身精神。今天人们已经接受了魏格纳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因为大陆漂移的结果”观点。到了本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大陆的漂移是因板块运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展示教学挂图] 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讲述]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被分成六大板块。(请同学指出六大板块名称)

②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请同学注意板块的边界和板块的运动方向。)

③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带。)

[练习] 课文第30页“想一想”。

[提问] 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扩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布置作业 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篇3:高中地理必修3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大气组成、分布、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节课还为第四单元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目标确定:

①知识目标:理解气团、锋面、低压、高压的概念和形成。

理解锋面系统并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征。

②能力目标:会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

会阅读天气形势预报图。

③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天气图,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重点之一: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

②锋面天气掌握之后可以“学以致用”,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重点之二:高低气压的天气特征。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低压)强烈发展的表现。

②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就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难点之一: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其为难点的依据有二:

①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

②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和被动不易确定。

③锋前锋后的位置不易辨认。

④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的差异不好掌握。

⑤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不好记忆。

难点之二:锋面气旋的理解。其为难点的原因有二:

①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能形成锋面气旋而不形成锋面反气旋。

②水平气流的辐散与辐合难于长久记忆,且易记混淆。

二.说学法:

1.兴趣学习法。本节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强。

2.手势记忆法。水平气流运动的方向可借手势强化记忆。

3.知识迁移法:锋面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

三.说教法:

1.多媒体视听教学法: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通过电教模拟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维具体化,有全新的视听感觉。

2.比较教学法: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用比较法教学学生记得牢。

四.说程序:

1、导入新课:

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㈠锋面构与特点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构特点,天气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哪两种类型)

㈡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篇4:高中地理选修3课件

高中地理选修3课件

知识梳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生长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分散到集中;

(4)从千篇 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3.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特点

作物

分布地区

自给型农业

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种植多种作物,以求自给自足,用来出售的农产品很少

比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

集约型农业

在单位面积上投入比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混合型农业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

谷物牧草

西方国家

商品化农业

耕地广阔,机械化程度高,消耗资源较多,经营方式粗放,农产品价格低,商品率高

小麦、玉米、棉花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开发区

地中海式农业

葡萄、柑橘、橄榄、小麦、大麦

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热带种植园农业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热带经济作物

东南亚、南美、非洲

4.典型案例水稻种植业

(1)水稻的习性喜湿喜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热量和水分。

(2)水稻生产的特点

①生产过程复杂;

②需要较多的劳动力;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劳动生产率低;

⑤小农经营。

(3)分布地区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除此之外还有埃及、南欧和美国等地区。

知识导学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一般来说,某地的农业生产都有其主导因素,这需要结合当地情况综合分析。

2.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农业地区类型也会不同。

3.要求记住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分布地区。

疑难突破

1.如何分析某地区的农业区位条件?

剖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等。要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农业资源,需要考虑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对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逐个分析,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

其次,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等,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因为这两个因素最具有发展和变化性。 最后,考虑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某些不利自然因素要进行改造,但应结合当地 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经过全面分析后,最终确定比较合适的农业区位。

2.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条件和特点

①位于季风区,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

②地形为河流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③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区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④种植历史悠久,且稻米是人们喜爱的食粮;

⑤分布在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有广阔的市场。

篇5: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㈡、板书课题: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 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2、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6--11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宇宙?

2、从大到小列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3、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出八大行星的顺序,并能按不同标准分类(地内、地外、类地、巨、远日)

4、八大行星绕日工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向、近圆、共面) 5、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 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作业本上做检测题第2、5题 (二)背会检测题3、4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㈡、板书课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 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了解: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理解识记: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2--15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5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太阳辐射?太阳的能量来自哪里?太阳辐射中有那几种光?太阳能集中的.是那种光?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占总量的多少? 2、太阳辐射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别发生在哪几层?各有什么特征?对人类有何影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 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指导各题。 (二)做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 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识记: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6--18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分别是什么?恒星日和太阳日有什么区别?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 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指导各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 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理解掌握:1.地方时、时区、区时和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自然日界线)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㈢、讲述:本节课难度较大,也是本章的重点,相信同学们通过细致、认真的自学,一定能达标。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8--20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2、怎样区分自然日界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及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换。 3、怎样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 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完成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3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 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识记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理解识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1--23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分别是什么? 2、恒星年和太阳年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近日点和远日点?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 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进一步让学生掌握。 五、当堂训练

作业: 当堂背会自学自导上的问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篇6: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五条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4、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5°

(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繁衍物种最多,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1、优越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脆弱性:

(1)易破坏——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部分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2)难恢复——仪琳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亚马孙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雨林的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雨林管理和宝华,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4)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5)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6)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篇7: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3.结合案例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要想富,先修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投影)练习:请为下列货物的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1、2箱急救药,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

2、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

3、50000吨小麦。从上海运往重庆。

4、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

5、2万吨煤炭,从大同运往上海

生1:2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应该空至,因为空运的速度最快。

生2: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适宜公路运输,因为公路运输较灵活。

生3:50000吨小麦,从上海运往重庆,应该用水运。

生4: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应该用巨型油轮运输。

生5:2万吨煤炭,从大同运往上海,可以用铁路运输。

师:有没有更经济的运输方式吗?

生:可以先将煤炭运往秦皇岛,再利用海运运往上海。

师:很好!同学们,从刚才我们所举的例子中可以发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既要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又要根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综合因素作出最合理i的选择。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投影图片:高速列车和普通火车)

师:大家看到的这两列火车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区别,左侧图为高速列车,右侧是普通火车。高速列车子弹式的车头设计有助于速度的大大提高。目前,世界高速列车的最高时速可达400千米。高速列车的发展展现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什么特点?

生:高速化。

师:对!同学们对世界和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了解吗?(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师:“中华之星”高速列车体现了我国机车车辆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最高时速可达310千米,列车的高速化有多种技术,同学们知道吗?

生:磁悬浮技术

(投影图片:上海的磁悬浮铁路)

师:这是上海浦东的磁悬浮铁路, 于元旦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磁悬浮技术尽管可以大大提高列车的速度,但投资很大,所以对于磁悬浮列车的商用一直是褒贬不一。同学们如果想作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在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来了解,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与铁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我国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影图片:高速公路)

师: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3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师:课本图5.2是日本于1980年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海上巨型油轮,载重达56万吨,甲板上能容纳4个足球场。这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又一个特点——

生:大型化

(投影图片:集装箱运输)

师:同学们知道图中所示的是那一种交通运输技术吗?

生:集装箱运输技术

师:集装箱运输技术有什么好处?

生:发展集装箱运输,可以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师:我国铁路网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网稠密,西部稀疏。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铁路的建设。

生2:东部地区经济比西部地区发达。

师:说得都不错!看来交通运输的布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具体作进一步的认识。

(指导学生阅读案例1,思考下列问题)

1.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

2.在地图上分别读出南宁和昆明的海拔,观察南昆铁路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

3.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

4.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师: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

生: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到云南的昆明。

师:南宁和昆明的海拔分别大致是多少?南昆铁路沿途经过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生:南宁的海拔100~200米,而昆明的海拔1000~米,两地海拔差异很大。从南宁到昆明,经过南宁盆地,然后翻山越岭到达云贵高原。

投影资料: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地形险峻、地质条件复杂,通过七度以上高烈度地震 242千米,可溶l性岩ik 375千米,膨胀:l~146千米,被称为“地层博览”。该铁路从海拔78米的南宁盆地上升到海拔2000多米的云贵高原,工程难度是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

师: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生:交通运输的布局受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需要同学们了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结合运输货物的特点、运输量等对交通运输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

篇8:地理必修3课件

地理必修3课件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 北纬30度 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旱地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 水稻 等,一年 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 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 小麦 等,一年 一熟 。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 畜牧业 。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 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 (RS)

⑴概念:人们在 航空器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 (GPS)

⑴概念:利用 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三维坐标 、速度和时间 。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 干旱 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 草原 、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 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 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 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 人类开发 。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 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 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 、神黄线、焦日线 。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 铁路 为主, 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

煤铁钢、煤焦化 。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 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 重化工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 深加工 、高附加值 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 农业 、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⑶ “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 ;②废气: 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⑴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 和流域的 开发方向。

⑵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 二级 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开发注意: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②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⑷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 降水相对较少;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④矿产:煤铁铜 等丰富。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⑴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⑵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⑶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流域的综合开发

⑴开发的核心:河流的 梯级开发 。

⑵开发项目: 防洪 、航运、发电 、旅游 、供水、养殖等 。

⑶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 水电 和 核电 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 炼铝、化学 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 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 一熟 ,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

②地形分布:高原( 畜牧业 )、平原( 种植业 )、山地( 林业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 黑土、黑钙土 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 工业基础 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 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 :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 、玉米 、水稻 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 大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 、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①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 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 三江平原 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 机械化程度 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

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 商品粮豆等的生产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和 舍饲 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 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 : 森林资源保育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 原料及产品加工 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 改革开放 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最大的 侨乡 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 劳动密集型 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 劳动密集型 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 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 分工合作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 “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 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 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 蕴藏丰富 ,需求量 小 ,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 煤为主,易引发 酸雨 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 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 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 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 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 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

⑵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 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 污染 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如日本;②发展中国家 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篇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有哪些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工业生产过程:在工厂中,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工业的投入: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产出:产品、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2、工业选址原则: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好的利润。

3、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动力、运输、原料、科技、政策、乡土情感、信息的通达度

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4、工业的类型(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划分)

5、科技:随科学技术进步,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技因素,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减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增大。同时,对交通、科技、市场、信息的要求也增大。例如:钢铁工业的区位变化 :

6、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若在季风区应该分布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2)污染水源的工厂应该设置在居民区河流的下游,避免污染居民区水源。 (3)排放固体垃圾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4)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优质环境为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7、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因素选择的影响: 国防需要——“长虹”、军工企业、卫星

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工业区布局秒纺织厂 工业惯性——不合理但仍在那

发展:煤铁复合体型(鲁尔区)——临海型(福山)——临空性(高新技术区)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导致 形成 扩展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1.工业联系: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投入、产出;零部件生产与组

装件的联系】

空间上的联系: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 2、工业集聚:

①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②分类: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公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

③优势:A、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区的规模效益。B、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3、工业地域(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的分类比较: 分类方法

类型

知识点差 集聚目的

自发形成的

按成因分类

规划建设的 工业地域

业区)

发育程度低的工

按发育程度分类

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4、工业分散

①成因:在各地寻找最佳区位。

②表现:价格低、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共产之间,可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工业区饱和,新工业外迁。

5、工业的地域联系:

①条件: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②意义: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信息等的流动。

工业部

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钢铁、石油化工、机

面积大,发育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面积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潜力小。

降低建厂成本(如五里工

多空间上的联系,很少生产上的联系

工业地域

取得规模效益(如钢铁城)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加强交流协作、降低成本、工业之间存在生产上和信息上的联系

特点

门 械制造、汽车工业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概况

(1)发展基础:多数建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

(2)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 (3)特点: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4)面临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5)衰落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第11 / 15页

2.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地区。 3.案例: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 ●

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 2)充沛的水源 3)便利的水陆交通 4)离铁矿区较近5)广阔的市场 衰落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世界性钢铁过剩 5)环

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

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 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3)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4)优化环境,

消除污染 5)拓展交通 二、新工业区 1.概况

1)时间: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开始,20世纪50年代后 2)地区:经济薄弱的乡村地区 3)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4)部门:以传统工业部门为主的新工业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区: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日本九州岛、印度班加罗尔、德国慕尼黑、英国苏格兰、台湾新竹 3.案例:㈠、意大利新工业区

①形成条件:大量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

②特点: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分散。

③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如萨索罗瓷砖工业小区。 ④区位因素:经济的高度开放;廉价的劳动力;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运输方便。 ⑤意义: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㈡、美国硅谷

①高技术工业特点: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②硅谷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军事订货(特别)

③主要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程 ④硅谷扩散:将电子装配工业移向劳动力、低价低的地方。 温州乡镇、晋江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有何不同?

没有形成产、供、销网路,企业间没有形成分工协作的关系,而是彼此成为竞争对手。

何有措施:A、加强科技投入;B、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C、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D、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国中关村

区位条件:A、交通便利;B、靠近高效、科研机构;C、政府支持

不足:A、研发费用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B、科技创新不够,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靠近市区,环境较差;交通拥挤,低价高。

第12 / 15页

篇1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有哪些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

下图所示热力环流中,正确的是 热力环流第一单元复习

1、(1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和 木之间。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电滋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性 性。

__0_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90_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 + 西 -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1小时 。600E为10时,则800E为 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每150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赤道不偏。

(5)黄赤交角为23º26'度。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8)天文四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北半球许多国家: 3、

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 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波只能通过固态。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篇1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有哪些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2、当今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3

、最终目的: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输安全。

二、交通运输布局

1、概念:各种胶用运输线、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

2、形式:单一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和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 3、层次:省级综合运输网、大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4、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点:港口、车站、航空港;线:铁路、公路、航道。 5、影响因素:

山地:“之”字形分布的公路,避开陡坡

平原:少占用耕地

自然

技术(保证)

地形

地质:避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发地区 水文:尽量避开河流、沼泽地

经济:促进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加强区域联系;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6、港口建设条件:

自然:水域:港阔水深、避风条件好、不冻不淤; 陆域:地形平坦开阔

社会经济:依托城市;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

第二节、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

1. 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上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

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 湖南株洲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日本科学城―――筑波市,决定了城市形态呈南北狭长的带状。

第13 / 15页

3. 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

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4. 相邻社区的若干个商店组成商业网点。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

高速公路沿线。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以交通最优为布局原则。

5. 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地关系 1、历史回顾:

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 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2、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环境对人的影响:反馈作用

二、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酸雨、热带雨林的破坏、国际河流等 三、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是发展问题。

2、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4.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人与物种)、共同性原则(共同治理)、持续性原则(资源、

环境承载力)。

5.途径: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②公众积极参与

第14 / 15页

清洁生产:A、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B、提高经济效益;C、促进资源 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

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

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③循环经济 意义:改善、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土地资源;调 生态农业

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 解农村能源紧张状况;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实现社会 经济、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6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①必要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②发展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制定相关的法规保护环境。

篇12:高一数学必修3课件

高一数学必修3课件

高一数学必修3教学设计课件

第一章 算法初步

本章教材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的应用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算法的应用,目的就是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算法的学习,对完善数学的思想,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章主要内容:算法与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和小结.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算法入手,通过研究程序框图与算法案例,使算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也展现了古老算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密切关系.算法案例不仅展示了数学方法的严谨性、科学性,也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算法初步这一章中让学生近距离接近社会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使数学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和提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建模”也是高考考查重点.

本章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算法思想” “转化思想”,从而提高自己数学能力.因此应从三个方面把握本章:

(1)知识间的联系;

(2)数学思想方法;

(3)认知规律.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1.1  算法的概念 约1课时

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约4课时

1.2.1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约1课时

1.2.2  条件语句 约1课时

1.2.3  循环语句 约1课时

1.3算法案例 约3课时

本章复习约1课时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  算法的概念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算法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没有一个精确化的定义,教科书只对它作了如下描述:“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为 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教科书先从分析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出发,归纳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这些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教学中,应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引出算法,再通过例题加以巩固.

三维目标

1.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

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设计算法的基本思 路.

3.通过有趣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

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羚羊.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同学们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这一问题将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算法.

思路2(情境导入)

大家都看过赵本山与宋丹丹演的小品吧,宋丹丹说了一个笑话,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

答案: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上述步骤构成了把大象装进冰箱的算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算法的概念.

思路3(直接导入)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几种方法?

(2)结合教材实例 总结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3)结合教材实例 总结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4)请写出解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5)根据上述实例谈谈你对算法的理解.

(6)请同学们总结算法的特征.

(7)请思考我们学习算法的意义.

讨论结果:

(1)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2)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①+②×2,得5x=1.③

第二步,解③,得x= .

第三步,②-①×2,得5y=3.④

第四步,解④, 得y= .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3)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由①得x=2y-1.③

第二步,把③代入②,得2(2y-1)+y=1.④

第三步,解④得y= .⑤

第四步,把⑤代入③,得x=2× -1= .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4)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其中a1b2-a2b1≠0,可以写出类似的求解步骤:

第一步,①×b2-②×b1,得

(a1b2-a2b1)x=b2c1-b1c2.③

第二步,解③,得x= .

第三步,②×a1-①×a2,得(a1b2-a2b1)y=a1c2-a2c1.④

第四步,解④,得y= .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5)算法的定义: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

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6)算法的特征: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 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 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 “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地持续进行.

(7)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来解决问题,这些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也就是说,算法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程序性方法.算法一般是机械的,有时需进行大量重复的计算,它的优点是一种通法,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总能得到结果.因此算法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

(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

算法分析:(1)根据质数的定义,可以这样判断:依次用2—6除7,如果它们中有一个能整除7,则7不是质数,否则7是质数.

算法如下:(1)第一步,用2除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用3除 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用4除7,得到余数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7.

第四步,用5除7,得到余数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5不能整除7.

第五步,用6除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6不能整除7.因此,7是质数.

(2)类似地,可写出“判断35是否为质数”的算法:第一步,用2除35,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35.

第二步,用3除35,得到余数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35.

第三步,用4除35,得到余数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35.

第四步,用5除35,得到余数0.因为余数为0,所以5能整除35.因此,35不是质数.

点评:上述算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用上述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还可以,如果判断是否为质数就麻烦了,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普适性的算法步骤.

变式训练

请写出判断n(n >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

分析:对于任意的整数n( n>2),若用i表示2—(n-1)中的任意整数,则“判断n是否为质数”的算法包含下面的重复操作:用i除n,得到余数r.判 断余数r是否为0,若是,则不是质数;否则,将i的值增加1,再执行同样的操作.

这个操作一直要进行到i的值等于(n-1)为止.

算法如下:第一步,给定大于2的整数n.

第二步,令i=2.

第三步,用i除n,得到余数r.

第四步,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n不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将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

第五步,判断“i>(n-1)”是否成立.若是,则n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例2  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x2-2=0 (x>0)的近似解的算法.

分析:令f(x)=x2-2,则方程x2-2=0 (x>0)的解就是函数f(x)的零点.

“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a,b](满足f(a)f(b)<0)“一分为二”,得到[a,m]和[m,b].根据“f(a)f(m)<0”是否成立,取出零点所在的区间[a,m]或[m,b],仍记为[a,b].对所得的区间[a,b]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包含零点的区间[a,b]“足够小”,则[a,b]内的数可以作为方程的近似解.[来源:学&科&网Z&X&X&K]

解:第一步,令f(x)=x2-2,给定精确度d.

第二步,确定区间[a,b],满足f(a)f(b)<0.

第三步,取区间中点m= .

第四步,若f(a)f(m)<0,则含零点的区间为[a,m];否则,含零点的区间为[m,b].将新得到的含零点的区间仍记为[a,b].

第五步,判断[a,b]的长度是否小于d或f(m)是否等于0.若是,则m是方程的近似解;否则,返回第三步.

当d=0.005时,按照以上算法,可以得到下表.

a b |a-b|

1 2 1

1 1.5 0.5

1.25 1.5 0.25

1.375 1.5 0.125

1.375 1.437 5 0.062 5

1.406 25 1.437 5 0.031 25

1.406 25 1.421 875 0.015 625

1.414 062 5 1.421 875 0.007 812 5

1.414 062 5 1.417 968 75 0.003 906 25

于是,开区间(1.414 062 5,1.417 968 75)中的实数都是当精确度为0.005时的原方程的近似解.实际上,上述步骤也是求 的近似值的一个算法.

点评:算法一般是机械的,有时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计算,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总能算出结果,通常把算法过程称为“数学机械化”.数学机械化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实际上处理任何问题都需要算法.如:中国象棋有中国象棋的棋谱、走法、胜负的评判准则;而国际象棋有国际象棋的棋谱、走法、胜负的评判准则;再比如 申请出国有一系列的先后手续,购买物品也有相关的手续……

思路2

例1  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 少于羚羊的数量就会吃羚羊.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设计算法.

分析:任何动物同船不用考虑动物的争斗但需考虑承载的数量,还应考虑到两岸的动物都得保证狼的数量要小于羚羊的数量,故在算法的构造过程中尽可能保证船里面有狼,这样才能使得两岸的羚羊数量占到优势.

解:具体算法如下:

算法步骤:

第一步:人带两只狼过河,并自己返回.

第二步:人带一只狼过河,自己返回.

第三步:人带两只羚羊过河,并带两只狼返回.

第四步:人带一只羊过河,自己返回.

第五步:人带两只狼过河.

点评:算法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精确描述,有些问题使用形式化、程序化的刻画是最恰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算法时应精练、简练、清晰地表达,要善于分析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体现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本题型解决问题的算法中某些步骤重复进行多次才能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较复杂的情境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设计算法的时候,如果能够合适地利用某些步骤的重复,不但可以使得问题变得简单,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例2  喝一杯茶需要这样几个步骤:洗刷水壶、烧水、洗刷 茶具、沏茶.问:如何安排这几个步骤?并给出两种算法,再加以比较.

分析:本例主要为加深对算法概念的理解,可结合生活常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解决问题.

解:算法一:

第一步,洗刷水壶.

第二步,烧水.

第三步,洗刷茶具.

第四步,沏茶.

算法二:

第一步,洗刷水壶.

第二步,烧水,烧水的过程当中洗刷茶具.

第三步,沏茶.

点评:解决一个问题可有多个算法,可以选择其中最优的、最简单的、步骤尽量少的算法.上面的两种算法都符合题意,但是算法二运用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因此这个算法要比算法一更科学.

例3  写出通过尺轨作图确定线段AB一个5等分点的算法.

分析:我们借助于平行线定理,把位置的比例关系变成已知的比例关系,只要按照规则一步一步去做就能完成任务.

解:算法分析:

第一步,从已知线段的左端点A出发,任意作一条与AB不平行的射线AP.

第二步,在射线上任取一个不同于端点A的点C,得到线段AC.

第三步,在射线上沿AC的方向截取线段CE=AC.

第四步,在射线上沿AC的方向截取线段EF=AC.

第五步,在射线上沿AC的方向截取线段FG=AC.

第六步,在射线上沿AC的方向截取线段GD=AC,那么线段AD=5AC.

第七步,连结DB.

第八步,过C作BD的平行线,交线段AB于M,这样点M就是线段AB的一个5等分点.

点评:用算法解决几何问题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帮助我们得到解决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可谓一举多得,应多加训练.

知能训练

设计算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是否有实数根.

解: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

第二步,计算Δ=b2-4ac的值.

第三步,判断Δ≥0是否成立.若Δ≥0成立,输出“方程有实根”;否则输出“方程无实根”,结束算法.

点评: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特点是:具有很好的程序性,是一种通法.并且具有确定性、逻辑性、有穷性.让我们结合例题仔细体会算法的特点.

拓展提升

中国网通规定:拨打市内电话时, 如果不超过3分钟,则收取话费0.22元;如果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则超出部分按每分钟0.1元收取通话费,不足一分钟按一分钟计算.设通话时间为t(分钟),通话费用y(元),如何设计一个程序,计算通话的费用.

解:算法分析:

数学模型实际上为:y关于t的分段函数.

关系式如下:

y=

其中[t-3]表示取不大于t-3的整数部分.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通话时间t.

第二步,如果t≤3,那么y=0.22;否则判断t∈Z 是否成立,若成立执行

y=0.2+0.1×(t-3);否则执行y=0.2+0.1×([t-3]+1).

第三步,输出通话费用c.

课堂小结

(1)正确理解算法这一概念.

(2)结合例题掌握算法的特点,能够写出常见问题的算法.

作业

课本本节练习1、2.

设计感想

本节的引入精彩独特,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故事里进入本节的学习.算法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基 础,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本节设置了大量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仔细体 会反复训练.本节的事例有古老的经典算法,有几何算法等,因此这是一节很好的课例.

篇1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教学目标: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

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找地外文明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难点: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

方法与策略:谈“天”是为了说“地”,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因此教学时不要讲太多的天文知识,以致把地理课上成天文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活动或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宇宙上看到的地球组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也是我们人类

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本章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

本节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所以要研究地球首先要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阅读归纳:宇宙环境的组成成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形容词)

小结: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宇宙环境

星际物质:气体、尘埃

过渡:物以类聚,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且天体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概念:天体系统(强调关键词: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地月系

活动探究:完成天体系统的框图

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

过渡:从天体系统中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地球是处于太阳系中的,那么,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如何的呢?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太阳系具体包括哪些具体的成员。

巧记: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探究活动:

1.读图表得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最终得出结论,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2.读课本八大行星数据图,列表比较九大行星特性

最终得出结论:地球质量和体积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总结与过渡:从以上可以看出,地球在运动特征和物理性质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所以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我们为什么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呢?

回答: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探究、资料分析: 距日适中 适宜的温度

生命存在的条件: 质量、体积适中; 适宜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液态水的存在

活动:讨论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课堂总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地球在宇宙中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地球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使地球上有智慧生命的存在,从这个方面来讲,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以上是长春中考为您提供的信息,更多精彩,敬请期待长春中考。

篇14:北师大高一英语必修3课件

北师大高一英语必修3课件

1. occasion n.时刻,时节;大事;节日

[应试指导] (1)on no occasion位于句首时倒装的考查 (2)作先行词时定语从句引导词的考查

on occasion(s)偶尔,有时

on one occasion曾经,有一次

on this/that occasion在这个/那个时候

on no occasion绝不,不会

occasional adj.偶尔的,间或发生的

occasionally adv.有时,偶尔

It is an occasion for all the family to celebrate.

这是个值得举家庆祝的时刻。

What do they say when they meet on a formal occasion?

在正式场合见面的时候,他们要说什么?

[夯实基础]

语法填空

(1)I call on my parents on occasion.

(2)On no occasion should you do such a thing like that.

(3)I can remember very few occasions when he had to ask for leave because of ill health.

2. celebration n.庆祝;庆典(a speciallyorganized event to celebrate..

[应试指导] 祝贺类写作高频词汇

in celebration of为庆贺……

celebrate sth.庆祝……

congratulate sb./oneself on sth.因……向某人/自己庆贺

Congratulations!祝贺!恭喜!

Usually,no matter how far away or how busy we are,we will try to return home for the celebration.

通常不管我们多么远,多么忙,我们都努力回家来庆祝这一节日。(辽宁·书面表达)

[夯实基础]

语法填空

(1)The old couple held a party to celebrate(celebrate) their fiftieth wedding anniversary last week.

(2)I want to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success with all my heart.

(3)Celebrating/To celebrate(celebrate) Christmas is their custom.

(4)I congratulated myself on having chosen a good woman to be my wife.

3. power n.能力;力量;权力;动力

[应试指导] 在谚语中的应用

come to/into power掌权;上台

in one’s power在某人的掌控中

beyond/out of one’s power某人不能胜任的,超出某人能力的.

do all in one’s power尽力而为

As the saying goes,knowledge is power.

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

She is said to have the power to foresee the future.

据说她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She interviewed six women who have reached positions of great power and influence.

她采访了6名身居高位,并且颇具影响力的女士。

[夯实基础]

(1)语法填空

①The president is the most powerful(power) man in America.

②They have invented a new car,which is powered(power) by solar batteries.

(2)He told her that he would do everything in his power to prove that he was the man for her.

①He told her that he would do what he could to prove that he was the man for her.(改为含有what从句的复合句)

②He told her that he would do his best to prove that he was the man for her.(用do one’s best改写句子)

4. destroy v.摧毁,毁灭;破坏(damage...badly

destroy one’s health有害健康

destroy one’s career/hopes毁灭某人的事业/毁掉希望

cause/do damage to对……造成破坏

The fire destroyed most of the building.

大火把这座建筑物几乎烧毁了。

All hopes of a peaceful settlement were destroyed by his speech.

和平解决的希望都被他的讲话给毁了。

Failure was slowly destroying him.

失败渐渐地把他毁了。

[词义辨析] destroy,damage

(1)destroy表示毁灭性的破坏,多指无法修复。

(2)damage指不同程度的损害、毁坏;作名词时,表示“损害”。

[夯实基础]

(1)用destroy,damage的适当形式填空

①The bridge was destroyed by the flood.

②The strong sandstorm damaged most of the young trees.

(2)语法填空

①Smoking destroying(destroy) his health,he is quite weak now.

②His hope destroyed(destroy),he felt helpless.

5. decorate v.装饰;装修

[应试指导] 场所介绍类写作高频词汇

decorate...with...用……装饰……

decoration n.装饰;装修;装饰品

The hall is decorated with flowers.

大厅里摆放着鲜花。

[夯实基础]

语法填空

(1)With its simple decoration(decorate),the main bedroom is a peaceful heaven.

(2)He decorated his room with pictures of all his favorite sports figures.

6. serve v.服侍……进餐;服役;供职于;服务;用作

serve sth.to sb.=serve sb.sth.给某人端上……

serve the people为人民服务

serve as当作;作为

at the service of sb.=at one’s service听……差遣;随时准备为……做事

server n.服务器;侍者

Who will serve lunch to us/serve us lunch?

谁招待我们吃午饭?

The company said it would focus on making more competitive servers,storage and networking gear,as well as analytic software.

该公司说,它将专注于生产更有竞争力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联网设备,以及分析软件。

[夯实基础]

(1)When the news came that the war broke out,he decided to serve in the army(去部队服役).

(2)She ushered(引导) me into the front room,which served as(用作) her office.

(3)We are at your service(随时为你服务).Don’t hesitate to turn to us if you have any further problems.

7. apply vt.&vi.涂(put or spread sth.onto a surface);应用(use);使用;申请(make a request);涉及(concern,relate)

apply vt.&vi.涂(put or spread sth.onto a surface);应用(use);使用;申请(make a request);涉及(concern,relate)

[应试指导] 申请类写作高频词汇

apply (to sb.) for sth.(向某人)申请某物

apply to适合

apply sth.to sth.把某物应用(涂抹)于……

apply oneself to (=be applied to)(doing)sth.致力于/集中精力于……

application n.申请;报名;适用

applicant n.申请者;应征者;报名者

Apply some medicine to his wound.

给他的伤口上点药吧。

What you said doesn’t apply to me.

你所说的并不适合我。

[夯实基础]

(1)用apply的适当形式填空

①The new technology,if applied to rice growing,will help increase the grain output.

②His application for membership of the organization was rejected.

③If the applicant is not a true candidate for the job,do not interview him.

(2)If you apply yourself to the job in hand,you’ll soon finish it.

①Applying yourself to the job in hand,you’ll soon finish it.(用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改写句子)

②Applied to the job in hand,you’ll soon finish it.(用过去分词短语作状语改写句子)

8. attend v.出席,参加(be present);照料,护理(take care of);处理,对付(deal with)

[应试指导] 其高级词汇是be present at

attend school/class/church上学/上课/做礼拜

attend on/upon sb.伺候某人;照顾某人

attend to sb./sth.处理;倾听;照料;专心;注意

Thousands of people attended the ceremony.

数千人参加了庆典。

They will not attend the Olympic Winter Games.

他们不会出席本届冬奥会。

The main thing is to attend to the injured.

首要任务是照顾伤者。

[夯实基础]

用attend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1)—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in the game?

—I’m afraid not,for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attend to.

(2)I’m staying at home tonight to attend on/to my father.

9. contribute v.捐献;捐助(give money or goods to...);是……的原因之一(be one of the causes of sth.);贡献;投稿(write...for...)

contribute v.捐献;捐助(give money or goods to...);是……的原因之一(be one of the causes of sth.);贡献;投稿(write...for...)

[多词一义] contribute to,result in,be responsible for,bring about,lead to,cause

contribute...to...把……贡献给……

contribute to(=result in/lead to)有助于;导致

make a contribution/contributions to对……作出贡献

He contributed a lot of good ideas to the discussion.

他在这次讨论中提出很多好的想法。

Would you like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hospital building fund?

你愿意为医院建设基金捐款吗?

[夯实基础]

(1)同义句改写

Various factors contributed to his downfall.

Various factors resulted in/led to/were responsible for/caused his downfall.

(2)In a discussion group,it’s very important that everyone contributes(每个人都贡献) whatever’s in their minds.

10. link v.& n.关联;联系;关系

link...to/with把……连接起来

be linked to/with和……有联系

link up连接起来

Researchers have detected a link between smoking and heart disease.

研究人员发现了吸烟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

Television stations around the world are linked by satellites.

全世界的电视台通过卫星联系在一起。

[夯实基础]

语法填空

(1)Police suspect there may be a link between the two murders.

(2)The newspapers have linked his name with hers.

(3)The two spacecraft will link up with each other in orbit.

11. seriously adv.认真地;真诚地

take...seriously认真对待

be serious about对……严肃

I want people who take responsibility seriously.

我想招的是那些严肃对待责任的人。

I’m afraid I’m not a very serious person.

恐怕我不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

[夯实基础]

(1)It was a question which deserved serious consideration(认真考虑).

(2)He was serious about(认真对待) the matter.

12. mess n.脏或乱的状态;弄乱,弄脏

in a mess一片混乱

make a mess of把……弄乱

mess up把……弄糟

messy adj.杂乱的

When he returned home,he found everything in a terrible mess.

他回到家以后,发现一切都乱糟糟的。

Don’t mess up the house while I am gone.

我不在的时候别把房子里弄得乱糟糟的。

[夯实基础]

语法填空

(1)Mei began being upset and wondered why everything was in a mess.

(2)As the work tends to be a bit messy(mess),you’ll need to wear old clothes.

重点短语

1. burn down把……烧毁;渐渐烧完

burn...to the ground把……烧成平地

be burned/burnt out耗尽体力,累垮

be burning to do sth.热切盼望做某事

The village was burned to the ground during the war.

这个村庄在战争期间被烧得精光。

By the age of 25 she was completely burned out and retired from the sport.

她到25岁时就已体力耗尽,退出了体坛。

[夯实基础]

He is eager to tell us his great success.

He is burning to tell us his great success.(用burn短语改写句子)

2. take part in参与;参加

for one’s part就某人来说

for the most part(=mostly)多半;通常

in part部分地

play a part in参加;对……起作用

part with卖掉;放弃;出让

A good listener takes part in the conversation,offering ideas and raising questions to keep the talk flowing.

一个好的倾听者要参与进对话中,出主意、提问题,使得谈话流畅进行。

Part of the reason Charles Dickens loved his own novel,David Copperfield,was that it was rather closely modeled on his own life.

狄更斯喜欢他自己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部分原因是小说创作非常贴近他本人的真实生活。

[夯实基础]

选择方框内的短语填空

for the most part,in part,part with,play a part in

(1)All this may play a part in the war on terrorism.

(2)He naturally didn’t want to part with his house.

(3)His success is in part owing to luck.

(4)The students are,for the most part,from villages.

3. depend on/upon依靠,依赖,指望(=rely/count on/upon)

[应试指导] 交际用语It/That depends的考查

[多词一义] depend on,rely on,count on

depend on sb.to do...依靠某人做……

depending on取决于……

depend on it that...指望……;相信……

It/That (all) depends.视情况而定。

The cooking time needed depends on the size of the potato.

所需的烹饪时间取决于土豆的大小。

He depended on his writing for his income.

他靠写作赚取收入。

[夯实基础]

You can depend on him to help you.

(1)You can depend on it that he will help you.(用it作形式宾语改写句子)

(2)You can depend on his helping you.(用动名词改写句子)

4. on time准时;按时

in time及时

in no time立即,马上

at no time决不

at a time一次

at one time曾经;一度

keep time走得准;合拍

kill time消磨时间,

for the time being暂时

ahead of time提前

take one’s time别着急

Even if one makes a mistake,correcting mistakes in time is a good thing.

即使犯了错,及时改正也是一件好事。

[夯实基础]

用time的短语填空

(1)At no time did I feel they were being unreasonable.

(2)I want to be home in time for tea.

(3)You’d better do one thing at a time,so that you can concentrate on it.

(4)At one time,that kind of thing would have made me really angry.

5. put up建造,搭建;举起;留宿;提高;张贴;提出(意见等

[应试指导] 熟词新义的考查

put away把……收起来,放好;储存

put back放回原处;耽搁

put down放下;写下,记下;镇压

put up with忍受,忍耐

put on穿上;上演

In Picture 1,a man is trying to put up a banner on a lonely tree surrounded by stumps,but in vain.

在第一幅画中,一个男子正努力把一面横幅标语挂在一棵被树桩包围的树上,但没有成功。(江苏·书面表达)

Tall buildings have been put up,including classrooms,laboratory buildings and a library.

包括教室、实验楼和图书馆在内的许多大楼已经建起来了。(福建·书面表达)

[夯实基础]

写出下列句子中put up的汉语意思

(1)She put up a notice about the school trip to Italy.张贴

(2)Several of the banks have decided to put up their interest rates.提高

(3)I was soaked before I could put my umbrella up.举起

(4)Would you be able to put me up for the night when I come to London?留宿

(5)It was Clare who first put up the idea of a concert to raise money for the school.提出

(6)John was in the garden putting a fence up.建造,搭建

6. carry on (with) 继续;坚持

[应试指导] “carry+副词”类语境词义辨析

carry away拿走;冲走;吸引住

carry back将……送/带回原地;使某人记起

carry off赢得;获得

carry out执行;实施;履行;完成

carry through达成;贯彻;使渡过难关

Her bravery has given him the will to carry on with his life and his work.

她的勇气激发了他继续生活和工作的意愿。

She was yelling and screaming and carrying on.

她又喊又叫,嘴里说个不停。

[夯实基础]

用carry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1)Carry on with your work and try to get it finished while I’m away.

(2)The first thing to be done is to carry away the earth.

(3)Police say they believe the last week’s attacks were carried out by nationalists.

篇15: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课件

1.1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 .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 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 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组成

(提问)宇宙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和 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

(提问)什么是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提问)就你所知,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例 如,著名的太空垃圾:1965年在美国首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华特遗失的一只手套,该手套正在以每 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

宇宙中天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天体 概念 其他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射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离地球非常远。

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 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绕行 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

彗星 在扁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系统的概念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组成 其他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简称星系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其范围大小不同,通 过分析天体系统的级别可以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目前,已知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阅读此图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 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认识九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

(4)认识哈雷彗星轨道具有扁长形的特点。

(5)认识九大行星的大小、有无光环、温度高低等基本情况。

(讲 述)总结及推倒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最:

(1) 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2) 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3)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冥王星。

(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5) 九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转(自东向西)的是金星。

(6) 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7) 九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冥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8) 轨道倾角和偏心率均最大的是冥王星,其次是水星。

(9) 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

(补充)九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生命,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由密切的关系。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

(2)体积和质量适中 吸引、保存地球大气

(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内水汽逸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的海洋。

(总结)所以,我们的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地中海气候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小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干旱知识点

必修2地理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锦集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