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共含17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qwea96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分析应用题,掌握此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什么叫百分数?
(二)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0.75= 1.25= 0.432= 0.8895≈
1.02= = 5÷8= 8÷5=
(三)列式计算.(课件演示:百分数的应用)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
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小结:这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因为所求问题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
倍数关系,所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找准单位“1”,用单位“1”做除数.
二、新授教学(继续演示课件:百分数的应用)
(一)教学例1
1.改变准备题为例题,把几改变成“百”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
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1)读题,理解题意.
(2)对比:与准备题有什么区别?
(3)小组讨论:你的想法是什么?如何列式?
(4)全班汇报
教师板书: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六年级总人数
120÷160=0.75=75%
(5)教师追问:结果表示什么?为什么没有单位名称?
2.对比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教学例2
1.教学意义
(1)百分数还可以叫什么?
(2)你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率?
(3)“出勤率”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
×10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百分数的应用)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1)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发芽率的公式是什么?
(3)学生试做.
(4)全班订正.
3.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一个百分率公式吗?
三、巩固练习
(一)列式计算
1.六年级一班种树40棵,六年级二班种树48棵,六年级三班种树50棵.
(1)一班种的棵树是二班的百分之几?
(2)一班种的棵树相当于二班的百分之几?
(3)二班种的棵树占全年级三个班的百分之几?
2.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整数)
3.用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760千克,写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计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二)编题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基础上,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分析应用题,掌握此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什么叫百分数?
(二)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0.75= 1.25= 0.432= 0.8895≈
1.02= = 5÷8= 8÷5=
(三)列式计算.(课件演示:百分数的应用)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
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小结:这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因为所求问题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
倍数关系,所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找准单位“1”,用单位“1”做除数.
二、新授教学(继续演示课件:百分数的应用)
(一)教学例1
1.改变准备题为例题,把几改变成“百”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
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1)读题,理解题意.
(2)对比:与准备题有什么区别?
(3)小组讨论:你的想法是什么?如何列式?
(4)全班汇报
教师板书: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六年级总人数
120÷160=0.75=75%
(5)教师追问:结果表示什么?为什么没有单位名称?
2.对比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教学例2
1.教学意义
(1)百分数还可以叫什么?
(2)你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率?
(3)“出勤率”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
×10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百分数的应用)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1)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发芽率的公式是什么?
(3)学生试做.
(4)全班订正.
3.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一个百分率公式吗?
三、巩固练习
(一)列式计算
1.六年级一班种树40棵,六年级二班种树48棵,六年级三班种树50棵.
(1)一班种的棵树是二班的百分之几?
(2)一班种的棵树相当于二班的`百分之几?
(3)二班种的棵树占全年级三个班的百分之几?
2.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整数)
3.用2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760千克,写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计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二)编题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某城市平均每人每年的生活费支出是5800元,是6380元.这个城市20平均每人每年的生活费支出是19的百分之几?
2.志强小学去年植树650棵,植的树活了634棵,成活率是多少?(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3.科技小组进行玉米种子发芽试验.用500粒种子进行试验,有15粒没有发芽,求发芽率.
4.一个面粉厂,用40000千克小麦磨出面粉34000千克,求小麦的出粉率.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目的
1.加深对百分数和分数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题目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分组汇报.
4.教师总结.
活动说明
这个活动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
教学目的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规律。
2.正确列式,掌握计算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重点
明确单位“1”,会列关系式。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题中条件找出和关系式中相对应的数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百分数?
2.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0.75= 1.25= 0.786= 1.763≈ 0.9855≈
3.列式计算,说分析思路。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说思路:关键句是“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和六年级人数相比,六年级人数做单位“1”,关系式为
已达标人数÷六年级人数
小结:这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因为所求的问题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找单位“1”,用单位“1”做除数。
(二)讲授新课
改变准备题为例题,把“几”改成“百”。
例1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1.读题,说出例题与准备题有什么不同?百分数表示什么?(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道题与准备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吗?
2.说解题思路。(小组互说,集体订正。)
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把问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和六年级人数比,六年级人数是单位“1”,做标准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120人是和六年级学生人数相比的量。
3.列关系式:
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六年级总人数
4.列式:
(板书) 120÷160=0.75=75%
答: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75%。
请同学们看计算格式:通常先求出商,用小数表示,然后,再转化成百分数。
问:结果表示什么?为什么没单位名称?
(体育达标的人数与六年级学生人数是倍数关系,所以没有单位名称。)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解题方法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是最后结果,一个用分数表示两数间的倍数,另一个是用百分数表示两数间的倍数关系。)
6.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单位“1”的量;找准与单位“1”相比的量,用与单位“1”相比的量除以单位“1”。)
7.过渡到例2。
百分数还可以叫做什么?(百分率,百分比。)
你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哪些率?(发芽率,出勤率,合格率……)
求这些率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实行科学种田,为了保证基本苗数量,又避免浪费种子,就要先进行发芽率的试验。求发芽率就是求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通常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问:“率”表示什么?(两个数相除的商。)
师:发芽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公式本身应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所以,要“×100%”。
例2 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1.默读题,说已未知条件。
2.什么叫发芽率?(同桌互说)
3.根据发芽率公式,自己列式。集体订正。
问:结果有单位名称吗?为什么?
4.根据发芽率的公式,你们能说出求下列百分率的公式吗?(边说边投影。)
想一想:你能告诉大家一个百分率公式吗?
5.练习:第137页“做一做”。强调先写公式,再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投影)
1.一班种树40棵,二班种树48棵,二班种的棵数占一班的百分之几?(集体订正)
48÷40=120%
为什么不是40÷48?(一班是单位“1”,一班种的棵数做除数,二班种的棵数是和一班相比的量,做被除数。)
2.读题,说单位“1”;列式,说结果。
①2是5的百分之几?
(5是单位“1”,2÷5=0.4=40%。)
②5是2的百分之几?
(2是单位“1”,5÷2=2.5=250%。)
③4千米相当于5千米的百分之几?
(5千米是单位“1”,4÷5=0.8=80%。)
④20分钟是1小时的百分之几?能直接列式吗?先怎么办?
3.以小组为单位说分析思路后,个人在本上列式,集体订正。
①某村前年造林15公顷,去年造林18公顷,是前年造林的百分之几?
②某种录音机原价560元,现价是320元。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原价是现价的百分之几?
③某生产队割青草200吨,晒成干草后还有120吨。求青草的含水率?
关键要明确,青草含水重量,就是失去的水分,即:青草晒成干草后少的重量。
④某年级一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女生占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女生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分析第三问,全班人数是单位“1”,全班人数是男生和女生的总和,所以,除数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列式为:22÷(22+20)。
问:第三问与前两问有什么区别?
⑤某区绿化环境,前年种花草200公顷,去年比前年多40公顷。前年种花种草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小组讨论分析,谁是单位“1”,谁是和单位“1”相比的量?会列式吗?集体订正。
4.根据:“24,60”两个数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题步骤是什么?解题关键是什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求百分率。解题步骤是先找重点句,确定单位“1”。关键找准单位“1”后,根据关系式找出相对应的数量。)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首先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顺利讲授新课、过渡到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总结出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关键及步骤。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由直接给出关系式中的数量到间接给出关系式的数量,通过智力活动内化,逐步向能力转化。
4.运用迁移规律,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参与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基础上,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分析应用题,掌握此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什么叫百分数?
(二)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0.75= 1.25= 0.432= 0.8895≈
1.02= = 5÷8= 8÷5=
(三)列式计算.(课件演示:百分数的应用)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
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小结:这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因为所求问题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
倍数关系,所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找准单位“1”,用单位“1”做除数.
二、新授教学(继续演示课件:百分数的应用)
(一)教学例1
1.改变准备题为例题,把几改变成“百”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
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1)读题,理解题意.
(2)对比:与准备题有什么区别?
(3)小组讨论:你的想法是什么?如何列式?
(4)全班汇报
教师板书: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六年级总人数
120÷160=0.75=75%
(5)教师追问:结果表示什么?为什么没有单位名称?
2.对比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教学例2
1.教学意义
(1)百分数还可以叫什么?
(2)你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率?
(3)“出勤率”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
×10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百分数的应用)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1)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发芽率的公式是什么?
(3)学生试做.
(4)全班订正.
3.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一个百分率公式吗?
三、巩固练习
(一)列式计算
1.六年级一班种树40棵,六年级二班种树48棵,六年级三班种树50棵.
(1)一班种的棵树是二班的百分之几?
(2)一班种的棵树相当于二班的百分之几?
(3)二班种的棵树占全年级三个班的百分之几?
2.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整数)
3.用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760千克,写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计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二)编题练习
编一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某城市平均每人每年的生活费支出是5800元,是6380元.这个城市20平均每人每年的生活费支出是19的百分之几?
2.志强小学去年植树650棵,植的树活了634棵,成活率是多少?(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3.科技小组进行玉米种子发芽试验.用500粒种子进行试验,有15粒没有发芽,求发芽率.
4.一个面粉厂,用40000千克小麦磨出面粉34000千克,求小麦的出粉率.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魏琴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推、迁移旧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2.进一步理解百分率的意义,完善统计的初步知识,了解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关百分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百分数? 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0.6 3.5 1.1 3.出示例4的统计图,问:你可以提出哪些与分数或百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问,可能有: 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 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等类型。 学生口答完成问题(1)。 师引领小结: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4.百分数也表示倍比关系,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呢? 改问题引入: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4 1.怎么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 (1)各自解答。 (2)交流:你是怎么解答的? 指出:列出除法算式后,再改写成百分数。 2.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教学“试一试”:根据图中的数据,还可以提出哪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1)提出问题。 (2)逐题解答。 (3)指出,遇到除不尽的,与先前的要求一样,保留三位小数。 4.小结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直接用一个数去除以另一个数。 5.完成“练一练“第1题。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校田径队有40人,下表是田径队某周每天早晨参加训练的人数统计。(出示统计图) 你认为哪天的出勤率高?(小组交流一下) 2.讨论: (1)什么是出勤率? (2)出勤率用什么数来表示?(百分数) (3)那么怎样求出勤率呢? 3.算一算:周一的`出勤率是多少? 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呢? 4.比较:哪天的出勤率最高?哪天的出勤率最低? 5.讨论:求百分率有什么好处呢? 指出: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数据人们经常用到百分率(板书:便于分析比较),再比如。(出示以下例子) (1)花生榨油――出油率 (2)学生考试――优秀率 (3)产品检验――合格率 (4)制作盐水――含盐率 (5)种子试验――发芽率 (6)射击测试――命中率 交流:选择喜欢的百分率,说出计算方法。 6.比较各百分率的共同点: (1)意义:都是一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相比。 (2)题意:把总数作为单位“1”的量;“**率”指出了比较量的关键词。 (3)列式规律: 把总数作为单位“1”的量做分母(除数); **率提示的比较量做分子(被除数)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 各自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2.一种收音机,原价60元,现价48元,降价了百分之几? 3.补充练习:判断对错,并说说为什么? (1)种子的发芽率达到105%。( ) (2)20克糖溶入100克水中,糖水的含糖率是20%。( ) (3)希望小学六二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试有42人及格,及格率为42%。( ) 四、作业:练习二十一1~3题。 五、课堂总结。(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受到事物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揭示分数、百分数及整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理解百分率在具体生活问题中的运用。
对策:
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预设: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百分数。
0.2=( ) 1.72=( ) 0 .375=( )
3/4=( ) 5/8=( ) 9/20=( )
小结:怎样把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
2、三数互化:教师任意报一个数,学生写成另外两种形式的数。
二、新授(一)。
1、出示例题4,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你能提一个用一步计算的和百分数有关的问题?
生交流。
3、集体研讨:
(1)怎样求李芳跑的路程是小刚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45=0.8=80% 或45=4/5=80/100=80%
(2)那么你还能解决另外几个问题吗?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3)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4、总结:
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巩固:第107页上的第1、2题。
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计算方法。
三、新授(二)
1、出示例题5。
2、提出问题:田径队周一的出勤率是多少?
这里的出勤率指什么?
交流得出:出勤率是指实际出勤是应该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3、那么怎样求周一的`出勤率?
组织交流,板书:3940=0.975=97.5%
4、自己任意选择两天的数据,算出这两天的出勤率。
学生交流。
5、哪一天的出勤率与周二的出勤率是相等的?
哪一天的出勤率与周三出勤率是相等的?
求出勤率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出勤率
6、巩固:
(1)在生活中,除了出勤率,还有很多百分率,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出示书上第107页上第5题,理解下面百分率的含义。
(2) 你知道在生活中,哪里还存在着哪些百分率?
学生举例,并说出该百分率指的是什么?
学生举例中百分率与学生实际有关(例及格率、优秀率等),教师指导学生及时根据学生实际数据进行计算。
(3)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说出成活率的含义。再组织学生进行计算。
(4) 书上第107页上的第6题:先理解近视率的含义,再比较哪班近视人数多,说明理由。
(5)补充:有两位战士参加实弹射击训练,甲打50发子弹,命中45发;乙打30发子弹,命中27发。谁的命中率高一些?
先理解命中率,再计算,比较。
四、全课总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什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率?分别表示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五、课堂作业:见补充习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比较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小明和小刚在一起拍球.【出示图片“拍球图”】小明拍了56下,小刚拍了40下。
你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并解答.板书:56+40=96(下) 56-40=16(下)
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求他们一共拍了多少下,也可以求小明比小刚多拍多少下,还能提什么问题呢?(小刚比小明少拍多少下?)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4【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1)师:第1行有多少个△?(10个)第2行有多少个○?(7个)请你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看着自己摆的学具比一比它们的个数.
(2)学生操作学具,叙述比的过程,然后请一位同学说比的过程.老师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师:○比△少几个?哪部分是○比△少的?请你指给同桌看。
指定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指.
(3)师:你发现了什么?(△比○多的部分和○比△少的部分有什么联系?)
(△比○多的部分和○比△少的部分是相同的.△比○多几个,○比△就少几个.)
2、第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空,然后指定一名同学回答.(鸭比鸡少5只.)
问:你是怎么想的?(因为鸡比鸭多5只,所以鸭比鸡就少5只.)
明确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道题.
3、教学例5
板书:同学们擦课桌,小青擦了10张,小明擦了6张,小明比小青少擦几张?
(1)学生自己读两遍题,然后指定一人读题.
请一位同学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随着贴图.(见教材第62页例5中间的图)
(2)学生小组讨论:要求小明比小青少擦几张,应该怎样想?
(3)集体交流.你们是怎么分析的?
(4)师:求小明比小青少擦几张,也就是求什么?(小青比小明多擦几张)
师:怎么求小青比小明多擦几张?(从小青的10张中去掉和小明同样多的6张,就是小青比小明多擦的'张数.)
师:怎样列式?板书:10-6=4(张)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出了小青比小明多擦4张,也就知道了什么?(小明比小青少擦4张)
学生答题,老师板书.
(5)学生看图随老师一起叙述这道题的分析过程.(求小明比小青少擦几张,也就是求小青比小明多擦几张.从小青擦的张数里面去掉和小明同样多的张数,就是小青比小明多擦的张数,小明比小青少擦的张数也就知道了.)
4、比较、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了吗?(会)下面就请你看一看课前的这道题.
学生列式解答,老师板书:56-40=16(下)
请你观察这两个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有什么联系?(这两个问题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叙述形式不同.)它们解答的方法一样不一样?(一样,都用减法计算.)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都是属于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所以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问:求苹果比梨少几个?就是求什么?(梨比苹果多几个)
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后,独立列式解答.
2、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问?(南瓜比冬瓜多收几个?)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想当冠军吗?下面我们就做个夹豆比赛的游戏好不好?同桌的两个人一组,看谁能够获胜.
2.老师记时,学生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夹的豆多)
3.比赛结束后,各组汇报比赛结果,老师在表中记录.
4.教师出示成绩表,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数据,哪组数据不分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同样多,所以不分胜负.)
哪组数据可以分出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不同,数量多的获胜)
5.要知道比赛的结果,就要把每组的两个数据进行比较.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1步】
学生看图摆学具:
问:△的个数和○的.个数相比,谁多?(△多)
△中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请你用小棒把△分成两部分.(学生摆小棒)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想当冠军吗?下面我们就做个夹豆比赛的游戏好不好?同桌的两个人一组,看谁能够获胜.
2.老师记时,学生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夹的豆多)
3.比赛结束后,各组汇报比赛结果,老师在表中记录.
4.教师出示成绩表,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数据,哪组数据不分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同样多,所以不分胜负.)
哪组数据可以分出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不同,数量多的获胜)
5.要知道比赛的结果,就要把每组的两个数据进行比较.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1步】
学生看图摆学具:
问:△的个数和○的个数相比,谁多?(△多)
△中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请你用小棒把△分成两部分.(学生摆小棒)
学生在自己摆的学具上加手势边说边比△和○的个数.
(△和○比,△多,我们可以把△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多的)
问:△比○多几个?(4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2、做一做【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哪种碗的数量多?我们可以把蓝碗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自己看图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蓝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花碗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花碗多的)
问:蓝碗比花碗多几个?(3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比较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那么怎样用计算的方法算出这个结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3、教学例3
(1)了解题意
板书: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自己读题,然后指定一名同学读.
请一位同学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随着贴出12只白兔图(画在两张白纸条上,一张上画7只,另一张上画5只.)和7只黑兔图.两幅图的背面(白色)朝外.
上面的一张表示12只白兔(在白纸条的左面写上“白兔:”,白纸条的上面画上括号并注明“12只”)
下面的一张表示7只黑兔(纸条左面写上“黑兔:”纸条下面画上括号并注明“7只”)
在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的纸条下面画上括号并注明“多?只”
(2)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问:怎样求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怎样解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问:白兔和黑兔比,谁的只数多?(白兔只数多)
白兔的只数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
黑兔是几只?(“7只”,老师把黑兔的纸条翻过来.)
白兔的哪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学生来指,老师把7只白兔图翻过来并在7只白兔图的下面写上“和黑兔同样多”)
哪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学生来指)
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么想?(从12只白兔里面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应该用减法计算.)
怎样列式?
板书:12-7=5(只)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看图加手势说明)
指定一个学生答题,老师板书.
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
老师把表示5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以次验证计算结果正确.
问:刚才这道题我们是怎样分析的呢?
学生随老师复述分析过程.
(从题中可以看出,白兔和黑兔比,白兔的只数多,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从白兔的只数里面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3)质疑
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图片“做一做”.
学生自己读题(两遍),指定一名学生说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同桌互相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最后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指定一名学生说答案,集体复述分析过程.
2、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1)公园里有18盆红花,10盆黄花.红花比黄花多几盆?
(2)王村小学一年级有26个男同学和20个女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个?
(3)一年级展览作业 .第一行摆9本,第二行摆12本.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多少本?
3、计算各组夹豆的个数相差多少.
出示课前各组夹豆情况统计表
学生分别计算本组的两个同学夹豆的数量相差多少,然后分别进行汇报.(夹豆多的同学比夹豆少的同学多夹了几个?)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解答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进行分析?
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回忆分析思路.
板书设计 :
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三)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四)引入新课
如果把、问题改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的多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应用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3
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读题,理解题意.
2.比较:例3与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3.讨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什么意思?(画图理解)
教师板书:多出来的部分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4.列式计算
(14-12)÷12
=2÷12
≈0.167
=16.7%
5.思考: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14÷12-1
≈1.167-1
=0.167
=16.7%
提问:为什么要减去1?
(二)反馈
1.把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
思考: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少百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一)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的电视机价格比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二)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5.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三)思考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面积约35760平方千米,第二大岛海南岛面积约是32200平方千米.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大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2.工程队原计划一周修路24千米,实际修了28千米.实际修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
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关键:找准单位“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所求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较简练的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游戏.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听,教师拍手,第一次拍了几下?第二次拍了几下?问: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老师拍两回①2下、6下.②2下、4个2下.)
2.看图填空.
(1)○○
□□ □□ □□ □□
因为8里面有 个2.
所以□的个数是○的 倍.
(2)△△△
○○○ ○○○ ○○○ ○○○
12里面有 个3.
○的个数是△的 倍.
二、新授.
1.观察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饲养组养了12只小鸡,3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①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题中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边回答题里的条件,边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按学生说的贴出实物图.
②观察实物图,看图叙述题意.理解:这道题是谁和谁比,谁是1倍?谁是谁的几倍?
③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为什么?
给每个人思考时间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全班汇报,你们组是怎样想的?
教师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用写“倍”.
2.讨论尝试,加深认识.
动物园里有15只大猴,5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教师:自由读题,找找题中的条件,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自己动手列式计算,指名板书.
3.反馈练习,归纳总结.
①
乒乓球的个数是气球的几倍?
②
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并说出这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第一条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由学生口答出结果
③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样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这种应用题应该怎样想?怎样解答?它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关系?(明确:这种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4.巩固练习.
(1)口答:12里面有( )个6,12是6的( )倍.
35里面有( )个7,35是7的( )倍.
(2)学校有10个足球,2个排球,5个篮球.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
板书设计
例6 题目
实物图
题目解答
探究活动
商品价格
活动目的
通过调查、整理、分析商品价格,使学生熟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活动过程
1.前期调查
去自己家附近的商场或超市调查一些商品价格.
要求:(1)商品的价格要是整元数的;(2)商品的价格要在1――50元之间.
2.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一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高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低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是一号商品的多少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百分数的一类简单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方法,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例4教学比较一般的问题,先用条形图表示王红等3人一周中长跑的路程,使学生不仅了解到各人跑的千米数,还引起了对旧知识的回忆,直观感觉到图中的那些与几分之几有关的数量,为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提供经验;接着引导学生把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与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联系起来,使学生将已有的解题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最后,教材指导求百分之几的计算技巧,先写出小数形式的商,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让学生体会用小数表示除法计算结果的简便。例5教学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教材先帮助学生理解出勤率就是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把求百分率解释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在计算田径队周一的出勤率后,又让学生自己选择两天的数据计算出勤率,巩固对出勤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练一练再让学生求树苗的成活率、说生活中百分率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受到事物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了解百分率在具体生活问题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什么是百分数?
2、写成百分数。
3、出示统计图,仔细观察、获取信息。
(1)比较任意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应该怎样提问?
(2)自由口答,适时提问: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
(3)归纳小结: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4、这几题都是用分数表示两人所跑路程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也表示倍比关系,能否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改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呢?
5、揭题引入: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评析: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课始先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为顺利探究新知、过渡到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将复习题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改为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
2、尝试解答,发现问题:
谈话:你是否想自己试着算一算呢?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谈话:同学们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呢?
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考:
(1)探索如何列式。
思考: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哪两个量在比,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题以王红跑的路程作为单位1,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实际上与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2)探索如何计算。
思考:你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先求出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再化成百分数。(板书:45=4/5=80%)
先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再化成百分数。(板书:45=0、8=80%)
小结:列出除法算式后,通常先用小数表示商,再改写成百分数。
(3)归纳小结:
思考:通过解答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这题和复习题比较,什么没有变?(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
什么变了?(表示两数倍数关系的形式从几分之几变为百分之几)
那么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没有变化?
小结: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仍然是把王红跑的路程看作单位1,用李芳跑的路程除以王红跑的路程,算式是相同的,只是结果用百分数来表示。
4、试一试。
怎样解答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几?
(1)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思考:在计算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2)交流:
当除不尽时该怎么办?(57的商是无限小数,除不尽时,商要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5、反思归纳:(先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1)王红跑的路程为什么在例4中作除数,而在试一试中作被除数?
例4是李芳跑的.路程和王红跑的路程比,把王红跑的路程看作单位1;试一试是王红跑的路程与林小刚跑的路程比,把林小刚跑的路程看作单位1,因此王红跑的千米数,在前一个算式里是除数,在后一个算式里是被除数。
(2)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时,通常应怎样思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上它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方法是一样的,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要注意比的标准不同,单位1就会发生变化,解答这类题一定要找准单位。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评析:这一层的教学,通过改变问题,引出例题,运用设问沟通复习题与例题的联系,运用迁移规律,突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突出当商是无限小数时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比较反思突出求百分之几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例5:求百分率问题。
1、出示例5。
2、引导分析:
(1)什么是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2)出勤率用什么数来表示?(百分数)
(3)那么怎样求出勤率呢?估计一下哪天的出勤率高?(用实际出勤人数直接除以应出勤人数)
3、算一算:
田径队周一的出勤率是多少?(板书:3940=0、975=97、5%)
从上表中再选择两天的数据,分别算出相应的出勤率。(学生自由选择解答)
4、反馈交流:
(1)哪天的出勤率最高?哪天的出勤率最低?
(2)周三、周四的实际出勤人数和应出勤人数相同,算式是4040=1,怎么改写成百分数形式?(指导学生把1改写成100%)
(3)为什么周一、周二、周五的出勤率不是100%?出勤率可能高于100%吗?
5、比较求各出勤率的共同点:
(1)意义:都是一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相比。
(2)题意:都把总数作为单位1。
(3)列式规律:把总数作为单位1的量做分母或除数,率提示的量做分子或被除数,也就是用与单位1相比的量除以单位1。
评析:这一层教学先帮助学生理解出勤率的含义,再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两天的数据计算出勤率,巩固对出勤率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出勤率能否高于100%进行反思,使学生对出勤率的理解深入一步,成为理解其他百分率的基础。
三、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说说成活率的含义,再独立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1)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百分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花生榨油出油率学生考试优秀率。
产品检验合格率制作盐水含盐率。
种子试验发芽率射击测试命中率。
(2)讨论:求这些百分率有什么好处呢?
指出:百分率能便于分析比较数据。(板书:便于分析比较)
(3)交流:选择喜欢的百分率,说出计算方法。
评析:让学生述说生活中的百分率,体会并说出这些百分率的含义,旨在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有效拓宽知识领域,感受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全课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大致相同的,只不过要把结果转化成百分数。在做题时,我们一定要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关键。
2、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较好地把握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始,运用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连结点,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的起点。课中,教师提供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后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共同总结解题方法,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尾,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我认为应该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若用教师为主的说教方法进行学生肯定是很难理解的`,我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的形式去逐步发现并理解这一点。
我先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2根,第二行摆3个2根”,摆好问:“谁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小棒根数与第一行的关系?”“第二行比第一行多。”“第一行比第二行少。”“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3倍。”……对学生们的说法我都给予肯定,我选择了第三种说法并板书,接着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有3个2根。”我在上面板书的那句话左边继续板书:第二行有3个2根。然后第二次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12根。接着问:你摆完后想到什么?“第二行里有3个4。”“第二行里有4个3。”“第二行里有6个2。” ……“为了与第一行的根数3发生联系我们该选择哪种说法?”学生们异口同声说了第二种,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与第一行的关系吗?”“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4倍。”学生说出后我继续板书出来。
通过两次摆棒学生已初步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进行实际的应用——例5的教学,例5的教学我让学生先尝试练后自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全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并揭题。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回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