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第七课船长预习教案(共含1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不是傻丫头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复习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齐背
指名学生背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三、批改,订正。
(二)
[设计理念]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本着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大的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全班范围的互动,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理论上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学习的欲望,但在实践中这种求知学习的欲望往往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效激励的结果,即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这一节课依据“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了自读、自悟、质疑、表达、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的情景,使学生欣欣然,跃跃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再逐段由学生自读、探究、讨论,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⒈朗读体会最后一自然段
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忠于职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①理解“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说说句中的“又”说明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呢?
⒉朗读体会第一段(“遇险”)
①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在文中用“——”划出有关语句。
②学生讨论交流。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板书:千钧一发)
③指导朗读。(先缓后急,注意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过渡:在这种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呢?
三、回归整体,巩固提高
学生速读课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系统化。
自由表达: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⒈文章主要内容及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
⒉学习课文从行动、语言等方面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⒊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四、实践性作业
将课文编排成一幕课本剧,并在活动课上演一演。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⒉简介“诺曼底”号遇难情况。
⒊自读感悟,初步感知。学生自由读书两遍以上,边读边在自己感兴趣、有心得、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读后交流:(我读懂了……知道了……;
我不懂的地方是……我不明白……)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谈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感知,并初步认识段落结构:
遇险→自救→牺牲
二、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再逐段由学生自读、探究、讨论,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⒈朗读体会最后一自然段
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忠于职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①理解“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说说句中的“又”说明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呢?
⒉朗读体会第一段(“遇险”)
①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在文中用“——”划出有关语句。
②学生讨论交流。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板书:千钧一发)
③指导朗读。(先缓后急,注意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过渡:在这种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呢?
⒊朗读体会第二段(“自救”)
①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②学生交流,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③多媒体演示当时现场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指导练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分别是怎样的?
(教师相机板书:巍然屹立)
④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
⑤哈尔威船长真的把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引导学生读课文。
⑥哈尔威船长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⑦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一心想到的是乘客,是妇女、孩子,惟独没有想到自己安危的高尚精神)
⑧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为课后排演课本剧做好准备。
⒋朗读体会第三段(“牺牲”)
①齐读课文第三段(板书:以身殉职)
②朗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一、回归整体,巩固提高
学生速读课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系统化。
自由表达: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⒈文章主要内容及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
⒉学习课文从行动、语言等方面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⒊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二、实践性作业
将课文编排成一幕课本剧,并在活动课上演一演。
一、复习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齐背
指名学生背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三、批改,订正。
(二)
[设计理念]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本着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大的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全班范围的互动,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理论上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学习的欲望,但在实践中这种求知学习的欲望往往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效激励的结果,即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这一节课依据“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了自读、自悟、质疑、表达、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的情景,使学生欣欣然,跃跃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⒉简介“诺曼底”号遇难情况。
⒊自读感悟,初步感知。学生自由读书两遍以上,边读边在自己感兴趣、有心得、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读后交流:(我读懂了……知道了……;
我不懂的地方是……我不明白……)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谈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感知,并初步认识段落结构:
遇险→自救→牺牲
二、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再逐段由学生自读、探究、讨论,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⒈朗读体会最后一自然段
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忠于职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①理解“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说说句中的“又”说明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呢?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预习教案一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哭泣机械灵魂争执控制
调遣呼号斗殴克莱芒可怖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讨论: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28自然段)
三、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预习教案二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自救牺牲)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意思?
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千钧一发)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3)出示挂图。
(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6)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摘录你认为感人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板书:船长
2、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读文。要求:(1)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想想其意。(3)自己质疑。
2、检查:
(1) 出示词语:
(2) 指名朗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3)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调遣:调派,差遣。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4)指导书写生字:
(5)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遇险--救援--殉职)
(2)学生讨论、交流分段结果。
(3)概括段落大意。
二、学习课文“遇险”部分
1、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是怎样的可怕灾难呢?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
(1)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朗读“剖”(pou),理解它的意思,想象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刀一样,一下子就把诺曼底号撞开了一个大口子。
(2)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a、理解“涌进船舱”:为什么不是“流进船舱”呀?(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水流的速度--快;水量非常的--大。)
b、“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你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子吗?
c、播放电影《泰坦尼克》片断,感受灾难的可怕与人们在大难临头时的恐惧。(3)、练习朗读,读出灾难的可怕以及它突然降临时人们的惊慌与恐惧。
3、面对如此糟糕的情况,人们的生命安全还有保证吗?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文的3-30自然段。
三、作业:
描红、临写生字,并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6、船长
遇险--救援--殉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4、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在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诺曼底”号上时,人们都惊慌失措。这时,船长哈尔威履行起了自己的职责--迅速组织大家自救。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课文“救援”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好后思考,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可以划划注注。
2、交流讨论:
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我想一定也思考得很深入,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4次)
3、投影出示四次命令: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2)“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3)“快救克莱芒!”
(4)“动作再快点!”
4、在这四次命令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命令是什么?
(1)放大投影第二次命令:“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问:为什么这个命令给你的印象最深?(他在救人时居然下令开枪杀人!)
问: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比较两次下令后的不同情景。)
*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追问:“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就是因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的威慑作用吗?
出示黑暗中哈尔威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简短有力的对话,让学生进行朗读交流:
a、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 “够了。”
这实际上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大家享有了知情权,就不会为逃生而拼命拥挤,只要有序撤离,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
b、“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这让大家内心得到了安慰。尽管前面他也说“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但谁会相信呢?现在不一样了,有了20分钟作保证,大家不须一窝蜂拥了上去,简直像疯了似的。
c、“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大家都可以接受:前提条件是有了20分钟作保证,作为男人,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妇女与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作出一定的牺牲!更何况,这妇女与儿童中也有他们的妻子儿女!不少男人拼命拥挤正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独身的男人呢,也受到了纪律的约束(敢走在女人前面,就会被开枪打死),他们不敢拥挤了。
有了这三点,大家才沉默了,才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
(2)齐读第22自然段,思考:人们为什么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在理解了上面的问题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能够救大家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所以大家都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他就成了出现在大家上空的“伟大的灵魂”了。)
5、过渡:从这第二次命令中,我们读出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那么第三次命令中我们又能读出什么呢?
(1) 第一次:
a 理解为什么“吼”?读出“吼”的味道。
b “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关心妇女,关心乘客,并且要求船员尽力尽职,做到先人后己。)
c “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他把自己给忘了”,可能吗?哈尔威船长一生之中不知碰到了多少险情,对于“生死”已经不知想过多少次了,怎么会忘了自己呢?是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发自肺腑的要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做人之道!)
(2) 第二次:
为什么要“快救克莱芒”?理解他关心孩子的品质。联系上文“妇女先走”,可以看出他爱护、关心弱小的为人之道。
(3) 第三次:
“动作再快点!”他关心每一个人,在与死神抢时间争速度。
6、完整地朗读第3-28自然段,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
三、学习课文“殉职”部分
1、配乐,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望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在“玛丽号”上,得救的人们心潮就如这波涛汹涌的大海,有多少话要对船长深情地诉说啊!
(自由选择下题中的任一个角色)
A 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说:“船长啊,船长, 。”
B 还是个孩子的水手克莱芒说:“船长啊,船长, 。”
C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徐徐沉入大海的黑色雕像,我想对船长说:“ 。”
3、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4、学生练习在感情地背诵。
5、指名试背。
四、学习
五、总结: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慌乱不堪,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舰桥上,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救工作,果敢地下达命令,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而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伟大人性美的赞歌。
六、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作业
1、背诵25-30小节。
2、 将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板书设计:
6、船长
一生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
[《船长》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教学案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624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并且残酷地奴役着台湾人民(电视录像)
3、看到这一幕幕情景,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当时驻军厦门的郑成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受,他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郑成功。
二、读书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读一读、划一划并且想一想,能读的也可以演一演。
(2)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自学交流;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向同组的同学介绍介绍;你可以用读书的方式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
(3)课堂读议交流:现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
A、当学生读到第3小节时:
a学生可能会先读、再讲。
b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c演一演,做一次自信的郑成功。
B、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
a学生先读、再讲为什么感兴趣。
b再指名感兴趣的同学读。
c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C、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
a指名读、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
b再指名读、介绍,感兴趣的一起读。
D、当学生读到第5、6小节时:
a先介绍战斗的场面。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节,再次感受战斗经过。(准备讲故事)
c谁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个战斗画面。
d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述: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你们高兴吗?台湾人民更加高兴,大家一起感受台湾人民对收复台湾的高兴心情(听录音)。
E、当学生介绍到六到八小节时:
郑成功不仅收复台湾,而且(引读)……
(以读促讲)
2、哪个画面又使你感到最气愤呢?你也可用读书的方式向大家介绍。
a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讲。
b还有谁气愤,再指名读。
c气愤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三、自主练习,课外扩展。
1、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画面,让大家感到印象深刻,所以某电视剧中心准备拍摄《郑成功》这部电视剧,假如聘你作为电视剧的导演,你最想拍摄哪一个画面,你又会如何去拍摄呢?
2、学生思考刚才学习、理解的画面。
3、你准备向大家用什么方式介绍你的拍摄过程。
4、台湾的收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台湾回到中华民族的怀抱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有些不法分子,祖国的败类,像李登辉、陈水扁等却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你们答应吗?
5、你此时想对李登辉、陈水扁之分裂主义者说些什么呢?
6、假如时光会倒流,现在郑成功还活着,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1、希望同学长大以后努力学习,能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2、描绘一个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战斗画面。
一、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二、仿写。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
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
一、联系实际,提示课题: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并板书课题(卡片),齐读课题。
12
.
(师边写边叫学生看)
过渡: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
他们的家又分别在哪儿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请小朋友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看书)
3、出示课文投影图,指名试读课文,数数有几行?每人读一行,想想有几句话?
一、讲读课文:
1、看大挂图,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
y
n
ni
o
zh
ng
z
gu
①出示卡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祖国
指名认读
2、讲读课文第一句,并结合贴图理解:
⑴出示组织讨论:白云的家哪儿呀?
谁上来给白云找找家?贴一贴
你怎么知道蓝天是白云的家?
谁来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指导朗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⑵出示组织讨论:小鸟的家在哪儿呀?
你怎么知道的?
谁上来给小鸟找找家?
你能在课文的句子中读出来吗?
个别读,指导朗读树林是小鸟的家。sh
l
n
出示词卡:树林(看挂图)瞧,这是一棵树,许许多多树在一起就叫“树林”。树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
练习说话:树林是的家。所以说,树林是(所有动物)的家。
⑶出示组织讨论:鱼儿的家在哪儿呀?
谁给鱼儿来找找家?鱼儿离不开水。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在课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师小结:瞧,河水清清的,小鱼儿在水里游,多快乐呀!小河是鱼儿的家。小朋友可记住了,可千万别往小河里扔脏东西,不然小鱼就会生病的。
⑷出示“豆种”n
t
组织讨论:种子的家又在哪儿呢?
出示词卡:泥土
你怎么知道种子的家在泥土里?(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师小结:(种子在土里吸收了好多好多营养,长得真快,没久就生根发芽了。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⑸老师请四个小朋友分别读一读第一句话,再齐读。
3、个别读第二句。
⑴出示画满鲜花的中国地图投影,问这是什么?
zǔ
guǒ
(2)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这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地方。我们称它为:祖
国
(3)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
(4)
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五、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 明察秋毫 故 和 拟 强
怡然称快 其 必 之 则 然
(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 作……观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4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 其 神游 庞然大物 方 之 盖 拔山倒树;
(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以……为
……为所……
8、朗读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
9、齐读课文
10、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11、作业:(1)抄写不认识的字 (2)练习二
板书设计(略)
教学设计: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产生的原因,“物外之趣”所体现出来的童心;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类似的趣事。
教学步骤:
1、复习:(1)注音:童稚 项为之强 藐小 怡然称快 鹤唳云端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 和拟作群鹤舞空 徐喷以烟 又留蚊于素帐中
(3)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故时有物外之趣
2、导入: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4、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据课文所叙,你能说一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5、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7、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8、作业:(1)练习册(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
板书设计:
物外之趣: 产生原因:
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 (2)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 观察仔细,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有如下阐述: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应该把《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作为出发点及归宿,以苏教版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十二册课本为主要内容,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复习时,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其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与培养;要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及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要处理好学与考的关系。坚决摒弃单一、机械的题海战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复习要点
(一)汉语拼音(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
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复习这部分具体要求有: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能具体区分声母、韵母;
2、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3、认识隔音符号、声调符号;并掌握“ü”的拼写规则;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能运用音序排列,学会音序查字法;
5、复习“一”、“不”的变调,复习“啊”的变声;
6、认识儿化音;
(二)识字、写字(一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
识字时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其中蕴含着多种能力与智力的培养,复习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要求有:
1、巩固已认识的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做到会读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特别是十二册的生字词要熟练掌握;
2、了解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汉字知识。特别时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等,可以参考《十二册语文参考书》后面的附录P310~316;
3、能比较熟练第用音序、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了解数笔画查字法;
4、能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词义;
5、能用钢笔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学过的汉字,行款整齐;
6、复习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繁简字等;(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是一个难点,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三)词语(积累分散在早读课中,或平时,复习指导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积累是多么重要,而词语的积累则是基础的基础。那么词语的复习要做到:
1、理解、掌握学过的词语,具有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对学过的词语大部分会用;
2、近义词,指导学生会做“用字组词,并填空”的题目;
3、补充成语、成语归类;
4、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体意思;
5、能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6、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7、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词语的搭配,以形成良好的预感,掌握规范的语言;
8、词语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作一指导。
(四)句子(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一句一句的话才连成了篇,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习作,我们在句子复习时,应注意:
1、初步认识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并列、选择等简单复句,会使用关联词语;
2、能修改常见类型的病句、病段;
3、根据表达的需要,会变换句型,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第一人称陈述和第三人称转述的互换,把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4、认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并能模仿运用;
5、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表达力求完整;
6、仿写句子。
教学建议:
(一)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解释::
鉴jiàn
1、古代的镜子。2、照,映照。3、可以使人警戒或仿效的事。 4、观察,审视。5、用在书信开头称呼之后 ,表示请对方看信。
选择:
鉴往知来( 4 )
在解决书上的问题后,适当扩展:
A借鉴( 3 )前车之鉴( 3 ) 光可鉴人( 2 )
鉴别( 4 )台鉴( 5 )半亩方塘一鉴开( 1 )
(二)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用这个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词。
①初读《天游峰的扫路人》,快速地进行字词的质疑。
②引导学生用上面以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师总结,形成自学方法。
作业布置:
“返老还童”中“还”的意思(①交给原主②回报③恢复)
“熟”字的意思有(1)果实等完全长成(2)熟练(3)程度深。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意思组词并造句。
教学【诵读与感悟】
解读:
真理篇《古今贤文》告诉我们生活、学习的道理。全文语言风格鲜明,大多数都是对仗句式,长短相间,读来琅琅上口,既有典雅含蓄的名言警句,又有朴素直率的俗语格言,集古今语言之精华,展中华文字之神韵,真不愧是汉语言文学中绚丽而多彩的瑰宝。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不但能丰富语汇,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具有智育作用,而且每一句都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令人终身受惠,还具有德育作用,因此这是一篇融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好文章,教学中应体现以下三点基本理念:1、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阅读能力。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3、加深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
教学建议:
(一)多管齐下,理解含义。
1.反复朗读,理清文意。让学生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选读一小节参加班级的“朗读擂台赛”。学生在琅琅的读书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
2.小组合作,探究文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把已经理解的句子和小组中的伙伴共享,把不懂的提出来和大家探讨,这样可使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既能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又可促使多方位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3.大组交流,领悟真理。这一环节采取“小组对抗赛”的形式,全班同学分四组展开比赛,每次一组选一人解释一句格言的含义,正确的话就为小组加5分,如果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名言的含义就加10分。
(二)可以联系其他的古今贤文。
古今贤文(合作篇)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已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古今贤文(劝学篇)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环保篇)
环保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古今贤文(志向篇)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鸟要紧的是
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胸无理想,枉活一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虎瘦友心在,人穷志不穷。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般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见异思迁,土堆难翻;专心致志,高峰能攀。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实践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实现理想的翅膀。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冈。
作业布置:
摘抄名言,进行课外拓展。
教学【口语交际】
★ 船长教后反思
★ 六年级语文船长
★ 苏教《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