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共含11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av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中物理教案: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2、了解多用电表的电压、电流、欧姆档是共用一个表头组合在一起的。
3、学会用多用电表测电流,电压及电阻。
【学习重点】
欧姆表的原理和使用
【知识要点】
一、欧姆表
1、欧姆表的原理
欧姆表是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测量电阻的仪表,可直接读出电阻值,比用伏安法测电阻方便。
原理.如图所示:
调零时,Ig=Er
测量时,I=Er + Rx
只要将对应Rx值的电流刻度I改为阻值Rx,即为欧姆表。
由于I与R的非线性关系,表盘上电流刻度是均匀的,其对应的电阻刻度却是不均匀的且电阻零刻度在电流满偏处。
2、注意:_____笔接欧姆表内部电源负极,而_____笔接内部电源的正极。
二、多用电表
1、原理:多用电表由一只灵敏的直流电表(表头)与若干元件组成测量电路,每进行一种测量时只使用其中的一部分电路,其他部分不起作用。
(1)直流电流档
直流电流档的几个档位实际是由同一表头________改装而成的几个量程不同的电流表。
(2)直流电压档:
直流电压档的几个档位实际是由同一表头_________改装而成的几个量程不同的电压表.
(3)欧姆档(欧姆表)
2、多用电表的表面结构,多用电表可以用来测电流、电压和电阻,其表面结构如图所示。其表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表盘,共有三条刻度线,最上面的刻度线的左端标有“∞”,右端标有“0”,是用于测_______的.中间的刻度线是用于测________和________的,其刻度是分布______的,最下面一条刻度线左侧标有“V”是用于测交流电压的,其刻度是_________的。多用电表表面的下半部分为选择开关,周围标有测量功能的区域和量程。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转到电流档,多用电表就测量______;当选择开关旋转到其他功能区域时,就可测量电压或电阻。
多用电表表面还有一对正、负插孔。红表笔插____插孔,黑表笔插____插孔,插孔上面的旋钮叫____________,用它可进行电阻调零,另外,在表盘和选择开关之间还有一个____________,用它可以进行机械调零,即旋转该调零螺丝,可使指针(在不接入电路中时)指在______端“0”刻线。
3、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1)使用前
①__________:调节欧姆表调零螺丝,使指针指向_______端O点;
②__________:将选择开关置于欧姆表某一档后,红、黑表笔短接,使指针指向________的零(即右端“0”)。
(2)使用中
①使待测电阻和外电路_______。
②不能用手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
③使指针指在_______附近。
④换档时________。
(3)使用后:
将选择开关置于________档或_______档,并将表笔从插孔拔出,如长期不用应将电池取出。
4、回答问题
用多用电表测直流电流,直流电压、电阻时,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是哪个电势高?
【典型例题】
例1在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测电阻时,应
A.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停在欧姆档刻度线的“∞”处
B.每换一次档位,都要进行重新电阻调零
C.在测量电阻时,电流从黑表笔流出,经被测电阻到红表笔,再流入多用电表
D.测量时若发现表针偏转的角度较小,应该更换倍率较小的档来测量
解析若使用前检查指针不停在欧姆档刻度线的“∞”处,则应机械调零,A选项正确;每换一次档位,都要进行重新电阻调零,B选项正确;在测量电阻时,电源是在表内,黑表笔接电源的`正极,C选项正确;测量时若发现表针偏转的角度较小,应该更换倍率较大的档来测量,D选项错误。
例2如图所示是把量程为3m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的电动势E=1.5V。改装后,原来电流表3mA刻度处的刻度值定为零位置,则2mA刻度处应标为_______,1mA刻度处应标为_______。
解析r=EIg=1.53×10-3Ω=500Ω
2mA刻度处应标为R1=EI1Cr=1.52×10-3=250Ω
1mA刻度处应标为R2=EI2Cr=1.51×10-3=1000Ω
【达标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欧姆表的每一档的测量范围是0~∞
B.用不同档的欧姆表测量同一电阻的阻值时,误差大小是一样的
C.用欧姆表测电阻,指针越接近刻度盘中央时,误越大
D.用欧姆表测电阻,选不同量程时,指针越靠近右边误差越小
2、有一个多用电表,其欧姆档的四个量程分别为“×1”“×10”“×100”“×1k”,某学生把选择开关旋到“×100”档测量一未知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很大,为了减少误差,他应该(D)
A.换用“×1k”档,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B.换用“×10”档,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C.换用“×1k”档,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D.换用“×10”档,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3、如图所示的欧姆表刻度盘中,未使用时指针指A,两表笔短接时指针指B。如果欧姆表的总内阻为24Ω,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则C、D两点的刻度分别为_____Ω、_______Ω。
24,724
4、使用多用表的欧姆档测导体电阻时,如果两手同时分别接触两表笔的金属杆,则造成测量值(B)
A.比真实值大
B.比真实值小
C.与真实值相等
D.可能比真产值大,也可能小
5、如果收音机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判断干电池是否已经报废,可取出一节干电池用多用表来测量它的电动势,下列步骤中正确的是……(C)
①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置于交流500V档置于OFF档
②把多用表的红表笔和干电池的负极接触,黑表笔与正极接触
③把多用表的红表笔和电池的正极接触,黑表笔与负极接触
④在表盘上读出电压值
⑤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置于直流25V档
⑥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置于直流5V档
A.⑤③④①B.②⑤①④C.⑥③④①D.⑥②④①
6、在如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学生想先将多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接在电阻器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多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档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A)
A.直流10V档
B.直流0.5A档
C.直流2.5V档
D.欧姆档
7、如图为一多用电表的面板和指针所处位置,当此多用电表的选择旋钮分别置于
(1) 欧姆“×100”档时,示数为_______Ω.
(2) 25mA档时,示数为_______mA.
(3) 5V档时,示数为_______V.
2200,12.7,2.75。
高二物理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训练试题
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物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物理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训练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在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电阻时,应 ( )
A.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停在欧姆挡的刻度线
B.每次测量或每换挡位,都要进行一次电阻调零
C.在测量电阻时,电流从黑表笔流出,经被测电阻到红表笔,再流入多用电表
D.测量时若发现表针偏转的角度较小,应该更换倍率较小的挡来测量
2.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测电阻,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 )
A.测量前必须机械调零,使指针指零,而且每测一次电阻都要重新调零
B.每次换挡后必须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C.待测电阻如果是连接在某电路中,应把它先与其他元件断开,再进行测量
D.两个表笔要与待测电阻接触良好才能测得较准确,为此,应当用两手分别将两个表笔与电阻两端紧紧捏在一起
E.使用完毕应当拔出表笔,并把选择开关旋到交流电压最高挡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欧姆表的.每一挡的测量范围是0~
B.用不同挡的欧姆表测量同一电阻的阻值时,误差大小是一样的
C.用欧姆表测电阻,指针越接近刻度盘中央时,误越大
D.用欧姆表测电阻,选不同量程时,指针越靠近右边误差越小
4.图中B为电源,R1、R2为电阻.K为开关.现用多用电表测流过电阻R2的电流.将电表的选择开关调至直流电流挡以后,正确的接法是( )
A.保持K闭合,将红表笔接在a处,黑表笔接在b处
B.保持K闭合,将红表笔接在b处,黑表笔接在a处
C.将K断开,红表笔接在a处,黑表笔接在b处
D.将K断开,红表笔接在b处,黑表笔接在a处
5. 一学生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他在实验中有违反使用规则之处,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把选择开关扳到1k的欧姆挡上.
B把表笔插入测试笔插孔中,先把两根表笔相接触,旋转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上.
C.把两根表笔分别与某一待测电阻的两端相接,发现这时指针偏转较小.
D.换用100的欧姆挡,发现这时指针偏转适中.随即记下欧姆数值.
E.把表笔从测试笔插孔中拔出后,就把多用电表放回桌上原处,实验完毕.
这个学生在测量时已注意到:待测电阻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不用手碰表笔的金属杆.这个学生在实验中违反了哪一或哪些重要的使用规则?答: .
6.使用多用表的欧姆挡测电阻时,如果两手同时分别接触两表笔的金属杆,则造成测量值( )
A.比真实值大 B.比真实值小
C.与真实值相等 D.可能比真产值大,也可能小
7.用多用电表测电压和电阻时,若红表笔插入多用电表的正插孔,黑表笔插入多用电表的负插孔,则 ( )
A.测电压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
B.测电压时,电流从黑表笔流入多用电表
C.测电阻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
D.测电阻时,电流从黑表笔流入多用电表
《多用电表的原理》教学反思
前言:根据佛山市教育局关于组织专家对申报正高级教师进行考核评审工作的要求,申报正高的老师要给评审组上一节课。11月14日下午,我在杏坛中学上了一节课。以下是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多用电表的原理》教学中的转换思想 刘朝明 《多用电表的原理》是高中物理选修3-1的电路一章的教学内容。我最近在杏坛中学给高二9班学生上了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多用电表原理,特别是欧姆表原理,充分体现了下面的几个转换思想,收到了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一、”变量”的转换 在欧姆表原理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变量”的转换。 本节课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欧姆表的改装,而欧姆表的原理就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找到外电阻与电路电流的对应关系,进而通过测定电流来推知待测电阻的阻值。把“测电阻转换为测电流”这就是变量转换的思想。让学生感悟理解电流表是如何变成电阻表的。 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x=E/(R1+Rg+Rx+r),得出Rx=E/Ix-(R1+Rg+Rx+r),在E、R1、Rg、r一定时,Rx与Ix有一一对应关系。只要读出电流表的电流就能知道待测电阻的阻值。 二、“内”与“外”的转换 “内”与“外”是相对一个系统来说的,因此内外具有相对性。对电源来说电源的'电阻就是“内”阻,其它部分的电阻都是“外”电阻 。但对欧姆表来说,欧表内电流表内阻与变阻器电阻以及电源的内阻就是它的“内”阻,“外”电阻只有待测电阻一个。这就是“内”与“外”的转换。我通过以下两个相同但分母组合不同的表达式比较去说明: 对电源来说:Ix=E/【(R1+Rg+Rx)+r】――r是“内”电对欧姆表来说: Ix=E/【(R1+Rg+r)+Rx】――(R1+Rg+r)是“内”电阻
三、“分”与“合”的转换 电流表改装为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分“与多表合为多用电表”合“的转换。 在多用电表的电路设计中,我要学生先回忆,一个电流表如何改装成能测电流的安培表、伏特表和欧姆表,并分别画出电路图,即一表变成三表。然后再要学生思考,如何又把这三个电表组成一个能测电流、电压、电阻的多用电表。 四、“数”与“形”的转换 本节课中,欧姆表刻度志电流表的刻度对应关系是个难点。如何突破?我以为数形结合是关键。 一是特殊数值的对应关系,二是通过函数表达式“数”与“形”对应,三是运用几何画板软件,通过函数图像的绘制反映电流与电阻的对应关系。从而达到让学生理解欧姆表刻度“反刻度”、“不均匀”、“中值电阻等于内阻”等特点。
目标:用于每个线程资源的隔离.
当工作于多线程中的对象使用ThreadLocal 维护变量时,ThreadLocal 为 每个使用该变量的线程分配一个独立的变量副本,每个线程独立改变自己的副本,而不影响其他线程所对应的变量副本。
不同于线程同步:线程同步用于解决一个变量同一时刻被多个线程共享的问题(共享一个变量)。
threadLocal 使得一个变量在多个线程中各自拥有自己的副本(实现资源的隔离)。
原理:
ThreadLocal 中有一个map, 用于存储每一个线程的变量副本,其中map的key为 线程对象,value为对应线程的变量副本。
public class SimpleThreadLocal
应用场景:
web应用分层结构中:同一变量在持久化,业务,展示层传递时(同一线程)。
接口方法:
protected T initialValue(); //return the initial value for this thread-local public T get(); //return the current thread's value of this thread-local public void set(T value); //@param value the value to be stored in the current thread's copy of this thread-local. public void remove(); //Removes the current thread's value for this thread-local variable.
示例:
ThreadLocalContext.classpublic class ThreadLocalContext { private static ThreadLocal
ThreadLocalTest.classpublic class ThreadLoca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LocalContext threadLocalContext = new ThreadLocalContext(); WorkThread workThread1 = new WorkThread(threadLocalContext); WorkThread workThread2 = new WorkThread(threadLocalContext); WorkThread workThread3 = new WorkThread(threadLocalContext); workThread1.start(); workThread2.start(); workThread3.start(); }}class Work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ThreadLocalContext threadLocalContext; public WorkThread(ThreadLocalContext threadLocalContext) { this.threadLocalContext = threadLocalContext; }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 = 0; i < 5; i++)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threadLocalNum [” + threadLocalContext.getNextNum() + “]”); } }}
识别报废的灭火器九看
灭火器作为一般消防用器材,在消防点使用机会少,存放时间长,往往被人们遗忘,一旦需要它时,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使用,既延误了灭火时间,又扩大了受灾面。所以,对灭火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报废和更换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去识别报废的灭火器呢?通常采取的方法有“九看”:
一看是否超过规定使用期限。灭火器如果超过使用期限,不论是否使用过,筒体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另外,灭火器已经使用过,虽未达到规定期限,但外观检查发现筒体有磕碰,焊缝外观不符合质量规定要求,也应进行水压试验,不合格的必须报废,不允许补焊。
二看有无严重锈蚀。凡灭火器,贮气瓶外表和螺纹部位发生严重锈蚀的,锈蚀面积超过筒体外表面积三分之一者或连接部位、筒底严重锈蚀均应报废。
三看有无严重变形。由于使用不当,严重磕碰,筒体严重变形的应报废。
四看有无泄漏。经水压试验有泄漏,试验后筒体变形率超过6%的应报废。
五看有无螺钉。凡内扣式器头没有卸气螺钉和固定螺钉的应报废。
六看有无生产许可证。凡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厂家生产的,以及无生产厂名称和出厂日期的应报废。
七看能否更换部件。手轮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必须更换压把式阀门;大于或等于4公斤的灭火器应更换带间歇喷射机构的器头,无法更换的应报废。
八看结构是否合理。结构不合理的应报废。
九看是否为禁用灭火器。凡公安部或省级消防部门明令禁止销售、维修和使用的应报废。
干粉灭火器的原理与使用
1. 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作动力,吹出干粉进行灭火。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用作灭火剂的干粉是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这些粉末是用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如碳酸氢钠、改性钠盐、钾盐、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等)作基料,添加少量的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的。
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引起灭火。一是干粉中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2. 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的初起火灾,也可用于扑灭一般火灾。
3. 种类:干粉灭火器按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背负式和推车式三种。
4. 开启方法:干粉灭火器最常用的开启方法为压把法,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适当距离后,先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拔去保险销,压下压把,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
另外,还可用旋转法。开启干粉灭火棒时,左手握住其中部,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右手拔掉保险卡,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启旋钮,打开贮气瓶,滞时1-4秒,干粉便会喷出灭火。
5. 注意:锂离子电池仓库着火,干粉灭火器无法有效扑灭。当火情较大时,灭火更困难。
消防
碳硫分析仪器是用来检测分析金属、矿石、焦碳、水泥等材料中碳硫成分所占的百分含量,目前市场上碳硫分析仪器的型号、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碳硫分析仪器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都不相同,用户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碳硫分析仪器,本文简要介绍有关碳硫分析仪器的原理与使用以及型号选择
碳硫分析仪器一般都是采用微机自动控制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可靠,气体容量法液体吸收定碳,吸收液可长期使用,不需频繁更换, 碘量法定硫,并采用高精度光敏元件控制自动滴定,终点恒定。具有高碳、低碳和高硫、低硫自动切换、电阻炉与高频炉相互切换、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测量范围宽及用途广等优点,可以快速地分析钢、铸铁、铜、合金、矿石、水泥、陶瓷、碳化合物、矿物、煤、焦炭、石油、灰分、催化剂、石灰、石膏、土壤、橡胶、树叶、烟灰、垃圾、沙子、玻璃等固体和流体材料中的碳和硫的含量。
工作原理:载气(氧气)经过净化后,导入燃烧炉(电阻炉或高频炉),样品在燃烧炉高温下通过氧气氧化,使得样品中的碳和硫氧化为CO2、CO和 SO2,所生成的氧化物通过除尘和除水净化装置后被氧气载入到硫检测池测定硫。此后,含有CO2、CO、SO2和O2的混合气体一并进入到加热的催化剂炉中,在催化剂炉中经过催化转换CO→CO2,SO2→SO3,这种混合气体进入到除硫试剂管后,导入碳检测池测定碳。残余气体由分析器排放到室外。与此同时,碳和硫的分析结果以%C和%S的形式显示在主机的液晶显示屏上和连接的计算机显示器上并储存在计算机里,以便随时调出,也可以通过连接的打印机输出打印。
用户在选购碳硫分析仪器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首先应该讲根据企业产品需要,选购仪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自身产品质量得到控制,所以要讲究仪器对企业产品的适应性,像炉前测试尽可能测试时间要快,来料检验最好要能打印测试报告,而成品检验则要考虑到仪器的权威性,
而单一产品如钢材、钢丝绳等生产单位对仪器的专业性要求可适当降低,而像铸造铜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企业就应特别注重仪器的专业性,一般说来专业性强的仪器测试较精确也方便快捷。
第二, 要根据企业规模对仪器需求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企业一般可配置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直读光谱仪二种仪器,化验室造价可控制在100万元左右。像条件比较简陋、经济暂不富裕的企业可以考虑配置非水法碳硫分析仪、721型分光光度计、328AB型分析天平筹建化验室,筹建一个15平方的化验室总价低于一万元。像目前我国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既要满足质量控制需要,又要做到测试及时准确,可配置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气体容量法碳硫高速分析仪和一台微机元素分析仪,整个化验室造价在1.5万元至1.8万元人民币之间。有色金属生产厂家若不需测定碳硫元素的含量,只要选购一台微机多元素分析仪和称样天平,加上全部化学玻璃器皿和全套化学试剂,总价也就在一万元左右。
第三, 应该在仪器的质量、价格和服务方面主要是考虑仪器供应厂商的服务能力,目前高档产品仪器像大型直读光谱国外著名产品的质量要优于国内产品,价格上也不具可比性,国内中档仪器产品质量、性能多大同小异,功能上略有差异。
发动机冷却系统免拆清洗机工作原理与使用操作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是维持发动机的`正常温度,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由于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较高,长期使用后冷却系统产生的水垢会堵塞水道,从而影响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如不及时进行清洗,将导致发动机过热,气门及活塞膨胀,严重时甚至出现“拉缸”等现象,损坏发动机.
作 者:石伟光 陶俊超 作者单位: 刊 名:汽车维修 英文刊名:AUTOMOBILE MAINTENANCE 年,卷(期): “”(7) 分类号:U4 关键词:真空助力泵的工作原理和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
真空助力泵主要用于轻型汽车助力制动系统,也可用于其它运输车辆及工程机械.采用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可提高制动可靠性和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有利于降低行车事故发生率,提高整车安全性.
作 者:王法堂 梁亮 卢全真 作者单位:71282部队后勤部军运油料科 刊 名:汽车运用 英文刊名:AUTO APPLICATION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U4 关键词:现代汽车自动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与维护(五)
冷凝器 冷凝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金属管壁和翅片释放出热量到外界空气,从而使高于外界温度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的换热设备.在冷凝器中,制冷剂放热分为三个阶段:过热、两相、过冷,过热和过冷阶段制冷剂处于单相状态,发生的是显热交换;而在两相阶段,制冷剂发生集态变化,即凝结,属于潜热交换.在冷凝器中,制冷剂的大部分热量是存凝结阶段放出的.
作 者:李强 作者单位: 刊 名:汽车维修技师 英文刊名:AUTO MAINTENANCE 年,卷(期): “”(1) 分类号:U4 关键词:组合式(弹簧)气制动缸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注意要点
组合式(弹簧)气制动缸在柴油牵引车和大型柴油运输车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但驾驶员新训时.培训车辆基本上不带组合式(弹簧)气制动缸,致使驾驶员新训结束后在执行任务中常出现因运用制动不当而酿成事故.
作 者:曹宗保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装备部车船器材供应站 刊 名:汽车运用 英文刊名:AUTO APPLI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U4 关键词:现代汽车自动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与维护(九)
湿度传感器: 热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可用于汽车风挡玻璃的防霜和电控自动空调系统的车内相对湿度的.检测.热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装有金属氧化物系列陶瓷材料制成的多孔烧结体,利用烧结体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来工作.
作 者:李强 作者单位: 刊 名:汽车维修技师 英文刊名:AUTO MAINTENANCE 年,卷(期):2010 “”(5) 分类号:U4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教案精选
★ 高中物理教案模板
★ 高中物理教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