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懒人老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共含19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懒人老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篇1:五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的第10-13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 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

(4)交流总结

2.做第11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

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

(1)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

(2)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二、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三、课堂总结

四、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授后小记

这部分练习题主要是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主要帮学生回顾,只要用“是”字前面的量除以“是”字后面的量。

其次,主要练习“每份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及“每份是总量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这样的题目主要帮助学生回忆:如果问题中没有单位名称则要将总量看作单位“1”,而如果问题中有单位名称则要将总量看作实际的量。

篇2: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前8题指名口答,后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方法)

1/4+3/46/7-2/71又1/3+1/62/5+1/3

0.12-1/2510-3又1/81.6+2又1/48又1/7-8

9.43-2又2/15-2又13/155又9/14-5.49+1又5/14

2.4-(1又2/5+5/6)1又1/4+2.1-1.25

2、揭示课题:复习。

二、回顾,加强练习

1、。

(1)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内容,并举一些相应的例子。

教师板演:

真分数加减法比较同分母、异分母分数

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加减法相加减时方法的异同

统一成小数计算的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统一成分数计算的

(2)学生分别计算所举例子,并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评改。

2、练习。

(1)填空

A、同分母相加减,只要把相加减,()不变。

B、分子是()的分数等于0

C、分母不同的分数,因为()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

D、整书加法的()律、()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使用。

(2)填框:

5/7+3/7=()5又7/8-3/8=()

1/2+3/7=()5又7/8-5/6=()

教学过程

备 注

4又3/14+3/7=()5又7/8-1又9/10=()

0.6+3/7=()5又7/8-0.15=()

(以上练习注意抓好信息反馈,强调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3、: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方法,注意强调对结果的处理。

三、自由编题,深化练习

1、明确编题要求。

(1)编一道分数加减混合算式题。

(2)编一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3)编一道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分数加减混合或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2、学生自由编题,并同捉交换计算,算后评改。

(教师巡视,指名典型题目板演)

3、反馈。

(1)反馈结果。

(2)反馈计算思路。

4、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0又5/6―3又7/9+5又3/46.728―5又9/16―716

9又4/15+(1又1/4―4/15)4又7/16+3.065-2又3/20

(2)判断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改正过来.

5又3/8―2又5/9―1又4/9(2)4又5/6―(1.25+1又5/6)

=5又3/8―(2又5/9―1又4/9)=5/6―1又5/6+1.25

=5又5/8-1=3+1.25

=4又3/8=4.25

(3)6.34+1又2/15+1.56―2/15

=(6.34+1/56)+(1又2/15-2/15)

=8+1

=9

四、课堂

师生谈话共同: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分数加减法有了什么新的知识?

(2)计算中要做到认真、细致,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五、课堂作业

1、解下列方程:

2又5/12+χ=5又3/204.5-χ=2又7/9

2χ+4又7/8=4.8753χ-2.75=6又1/4

χ―(2又1/3+4又3/4)=11/122χ+5又1/5=8―1又4/5

2、《作业本》

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生都理解,关键是学生没有选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没有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篇3: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与复习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复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 在同学们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

合作意识和创新。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师: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回忆所学知识

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同学们对这两个物体一定很熟悉吧。它们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系统本单元的知识

1. 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和复习。

2. 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呢?

生:我认为应该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个方面进行。

3. 分组

师: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知识点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

个方面进行,在时请将你的友情提示和你们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现在由组长执笔,把你们的内容记录在纸上。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得有特色的小组,教师要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 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结果拿到前面来展示展示?

学生展示的同时要介绍一下的内容。

(第一小组介绍完以后)师:听了他们组的介绍,你能不能对他们的进行?

其他小组分别,时既要说一说优点,也要指出不足。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将你们组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请几组上来展示,时先肯定他们的努力,以寻找优点为主,指出不足为辅,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

5. 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互相合作,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并且坦诚地对各

小组的进行了。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

[简评:知识是为了查漏补缺,教师在让学生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的效果。学生在交流时,即要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又要发现同学的不足。怎样处理这一对矛盾,可以借鉴这位老师的一些做法。]

三、练习提高

1. 基础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判断。

①棱长为6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②把一个长方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它的体积大小不变,所以表面积不变。()

③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2)填空。

①5800mL=()L=()dm3。

②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

③一个长方体有个顶点,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相交了条棱,这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3)学生独立完成第59页第2题。

2. 实践练习

小正方体拼合,体积、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课件演示:将5个棱长是2cm的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又有怎样的变

化?

(2)从这个实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课堂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简评:让学生自己回忆和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络,进一步提高学生复习的能力。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设计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知识的练习要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有层次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篇4: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118页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数的位置是用什么来确定的?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图?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复习数对

师: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的?

完成第20题。师问:(4,3)表示什么?(7,y)(x,0)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三、复习折线统计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完成第24题。

师: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填写。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四、课堂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篇5: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第16题,练习九第14题。)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人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复习重点: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05。381。40。20。156800。58。50。21。250。83。910

3。91。30。630。90。170。42.填表。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10。395

2。047

0。9292

二、复习指导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1)填空。①6。53表示②6。50。3表示

③8。40。4表示()④8。44表示()(2)思考并回答。

①小数乘以整数以及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各是什么?②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是什么?2.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下面各题。(指4名学生板演。)0。677。50。1250。241。890。547。10。125

①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点小数点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怎么办?

②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3)由学生小结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3题: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350。20xx。1-0。9091。30。03

0。78+5。4366。5090。2718。114+9。987589。76160。2532。50。680。95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取积、商的近似值,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出结果,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4题:一个纺织厂平均每小时生产棉纱927。5千克。如果每千克棉纱织布7。2米,这个厂每小时生产的棉纱可以织多少米布?

生独立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四、作业

练习九第1、2题

篇6: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设计说明

小数除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把整数除法与相应的小数除法对比复习,使学生在比较两者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复习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回顾,知识再现

1.交代复习内容,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相关内容,梳理学过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除法。(师板书课题:小数除法)

引导学生回顾下列内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先浏览教材,梳理知识,再逐一回答以上的问题。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117÷36= 1.69÷26=

(2)师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师强调以上两道题的做法。

(4)课件出示:56.28÷0.67=

(5)学生独立计算。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回顾小数除法的知识,在总结的过程中,既梳理了小数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综合练习,深化应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数,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2.在○里填上“>”“<”或“=”。

4.59÷4○4.59

9.5÷0.92○9.5

0÷18.2○0×18.2

71.4+0.999○71.4+1

1.54÷(1+0.01)○1.54

(4.05+4.5)÷2○4.05

3.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75.6÷13.5-(3.6+1.78)

(2)2.3+3.91÷(22-19.7)

(3)18-(1.4+1.25×2.4)

(4)[15.2+(8.4-4.5×0.8)]÷1.6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篇7: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小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算法。(第7、8题,练习九第57题。)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复习重点:小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练习九第5题:4。5+1。50。75+0。250。25+3。1+1。752。541-0。63

10-1。8-2。20。46280。1254。80。20。50。71。42。430

0。30。152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第7题。5。519。50。124。078。6+9。12524。842。7-7。3532。342。10。14

(1)看题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2)学生独立计算。(指4名学生板演。)(3)集体订正。

2.P。34页的第7题:先想想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再计算。(1)学生看题说一说每题应该怎样算简便?根据是什么?

(2)学生独立简算。(指4名学生板演。)(3)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6题。学生独立进行简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是根据什么简算的。

2.练习九第8题:下面是某学校买球的发货票,请你把空格填满。数量单位单价总价

篮球只78。6元

排球3只145。20元

总计金额302。40元

(1)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填出篮球的个数、总价和排球的单价?并选代表发言。(2)学生填写,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

四、攻破难题

1.练习九第9题:小华在计算3。6除以一个数时,由于小数点向右点错了一位,结果得24。这道题的除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此题先考虑正确商是多少,题中告诉由于小数点向右点错了一位,结果得24,那么正确商应为2。4。再根据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用被除数3。6除以商2。4,得到除数是1。5。

2.练习九第9题: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电动游戏场乘飞机。买票时小明付出20元钱,找回了8元。游戏场的学生票价是成人的一半,算一算学生票和成人票的票价各是多少钱?

分析与解:先求出小明和爸爸买票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考虑,学生票价是成人的一半也就是说一章成人票价等于两张学生的票价。因此,小明和爸爸一共花了3张学生票价的钱。解法为:

(20-8)(2+1)=4(元)学生票42=8(元)成人票五、作业

练习九第6题、思考题。

篇8: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篇9: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数学实践活动,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数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一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流程

活动一:

1、观察今年的年历,问: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释疑:法定休息日,指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休息3天,而且如果这3天与双修日重叠,应该把双修日顺延。

3、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

4、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学生交流

活动二:

抛小正方体,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然后小组内交流

活动三:

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分数,交流这些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篇10: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3、经历观察、整理数学知识、选择数学信息、交流等数学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学习活动中来,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把你整理好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交流后推荐出你们小组公认为比较好的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小组的整理情况?

组1:我们组都进行了交流,经过推选晓晓的知识整理比较全面,请大家看屏幕(下图),这就是晓晓整理的“数学松鼠”。

我们先把两个单元分开,按照每节课的课题进行了整理,为了说明每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还在课题的后面举了一些例子,例如“分数加减法”一课,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3/4+1/5=5/8+1/9=();再如,“组合图形面积”整理的内容如下:把一个组合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就容易计算出它的面积了!我们还把尝试与猜测、点阵中的规律也进行了整理。同学们,我们组的汇报完毕!

师:对于第一组的知识整理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他们组推选出来的“数学松鼠”很有创意,不但形式很好,内容整理的也比较全面。

生2:我也认为比较好!

师:哪个小组接着进行汇报?

组2:我们组推选出来是冬冬的知识树(展示如下),在知识树中,我们把着两个单元的知识点整

理成一个个的果实,说明通过知识整理后我们像大树一样硕果累累。在第一个果实上我们写着: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在整理“尝试与猜测”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整理的“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多少只?”我们还写了“可以用列表法、画图法......”同学们,我们组的知识树怎么样?

生1:我认为他们组不但整理了知识,而且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整理了出来,特别好!

生2:我觉得你们组的知识树很好!我想提一点建议,如果把这两个单元的内容都整理在上面会更好!

生3:如果大树上果实上的内容丰富一些会更好!

师:哪个小组接着进行汇报?

组3:我们把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整理在了一把伞上,是通过解决题目进行梳理知识的。

例如,-=?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先把和通分,化成-,最后的答案是。再例如,“组合图形面积”,你知道图一的面积吗?那么这个图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可以分成两个图形来计算(分割法),如图二或图三。第二种方法是添补法,添补后就好计算了(如图四)。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生1:我认为比较好,通过解决题目来整理两个单元的内容,而且在伞把上写着“数学真奇妙!”

生2:不但形式很好,而且内容整理的比较全,如果把重点的内容用红颜色的笔标注出来会更好!

组4:我是采用一个个小企鹅来整理的,整理的内容和前面的基本一样,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一看。

生1:我认为整理得很全面。

生2:我认为你们组在第一张上面写着:“快和我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很有趣!

生3:在最后一页的友情提示也非常好!

组5:我们把这两个单元的知识整理在了一只小狗身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分享。

师:还有哪几组没有展示?请你们来前面一个个展示。

组6:我把这两个单元的知识整理成了书。

组7:我们组展示的知识树有许多棵。

师:刚才我们班的7个组分别进行了展示,每个组的整理的内容将贴在我们的教室内,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来分享知识整理的快乐!

师:在学习这两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谁愿意给大家一起分享?

生1:通过学习第四单元的学习,我把以前数学银行中“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计算?”的问题解决了,我特别的高兴!

生2:在我生日的时候,爸爸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后,又将一半平均分成了3小份,我和妈妈各吃了一小份,当我告诉爸爸我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1/6时,爸爸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3:学过组合图形的面积后,我会计算我家地板的面积了!

生4:我在方格纸上估计了自己手印和脚印的面积。我还帮助邻居家3岁的小妹妹估计了一下呢!

......

(二)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师:我们除了每人整理了这两个单元,而且出了一份这两个单元的试卷,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出的试题,选出你认为最满意的一题与大家分享。

生1:这是我出的最满意的题,谁愿意解答?

生7:左面图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8:右面图形的面积是:(5+12)×10÷2=85(平方厘米),4×5=20(平方厘米)。

85-20=65(平方厘米)。

......

......

(三)系统回顾,小结提升。

师:(对照展示台,回顾一下我们整理复习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

生1: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会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并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2;在知识的整理中,我感到数学很有趣!

生3:在知识的整理中,我们可以知道如何更好地去整理知识,同时也知道分享很重要,自己也学到更多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单元小结:

篇11: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整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整理问题。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二)知识整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整理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说明:学生在归纳汇报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展示可能是跳跃的、零散的、不够精炼的,但不要急于补充、纠正,按学生的讲解板书,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

(2)根据同学们的努力,将本单元的知识都一一展现出来,那么你能不能发现这些知识间有哪些联系呢?你能根据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将它们绘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图吗?

3、根据归纳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整理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4/7米。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2)出示题目:一共有6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9个五角星,其中正方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和的几分之几?三角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五角星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

五、教学反思

篇12: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同时正确解答文字题。

复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口算训练。

3.2+6.8=10

7-4.1=2.9

0.4×0.40.16

1÷0.2=5

0.49+0.49=0.98

1.01-0.1=1

0.06×30=1.8

0.99÷1.1=0.9

0×0.129=0

32.8-0=32.8

0×4.86=0

0÷1.25=0

0.65×0.2=0.13

1.8÷0.18=10

30×0.15=4.5

(二)笔算练习。

1.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计算:

①0.374÷[6.4×(2-1.625)+5.08]=0.05

②(0.75×0.36+0.64×0.75)×20÷0.1=150

③(457.6-457.6)÷(8.125÷8.125)+21.2=21.2

练习后指出:①要认真审题,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②第(3)题中为什么可以直接写出得数是21.2?③第(2)题中哪一部分可以简便运算?

(三)、简便运算练习,要求能讲清楚简算的根据是什么?

(1)4.62+1.26+2.38

(2)5.76-1.24-1.76

(3)6.26-(6.26-3)

(4)0.25×16

(5)7.6×9.9

(6)0.5×16×0.125

(7)7.8×9+7.8

(8)4.23×0.9-3.23×0.9

(9)7.8×2.4+6.6×7.8+7.8

(10)(0.75×0.24+0.76×0.75)÷4×25

(四)、文字题练习。

1、用文字叙述下面各式题。

(3.4+0.2)×0.2+1.4

3.4÷(0.2×0.2)-1.4

3.4-0.2÷0.2×1.4

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指导。

2、列式解答下列文字题。

①1.5与0.8的和乘以1.5与0.4的差,得多少?

②4.9减去3.2与1.5的积,再加上2.9,得多少?

③5.4乘3.9的积加上4.8除2.4的商,得多少?

④10减去1.2的8倍,所得的差再除以3.2,商是多少?

三、全课。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计算混合运算要做到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是否能简算。要细心计算,对照检查,才能做到正确、迅速、合理。

四、作业。

课本第67页第1、2题。

课后:

篇13:小学五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解答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写出等量关系式

(1)二月份生产的洗衣机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台。

(2)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2.5小时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

(1)一个数与7.6的和的2倍是24.8。求这个数。

(2)一个数除1.6等于2300减去2.8乘以450的积,求这个数。

一、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装运大米和面粉。大米装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装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运大米和面粉4吨。

(2)百货公司进一批羊毛衫,进货价X元,出售价是进价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复习指导。

1、红星机械厂用9200千克钢材制造一种机器,每台用钢材52千克,制造80台后,改进工艺,每台只用刚才45千克。余下的刚才还可以制造这样的`机器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

(1)学生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A、算术方法。

(9200-52×80)÷45

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200

请说出相应的另几个方程,并说出数量关系。

(3)比较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1)四、五年级同学工植树187棵,五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是四年级的1.2倍。四、五年级同学各植树多少棵?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17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驶52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引导小结

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三、独立作业。

复习五的其余题目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81]

篇14:五年级数学《和复习》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103页的练习二十。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一)习题1-6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其中()是最简分数。

2.把下面大小相等的.分数填人相同的圈中。

3.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和和和和和和

4.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三)思维训练

1.分数是真分数,而且可以化成有限小数,x最大是几?

2.一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43,如果分母加上17,这个分数就可以化简成言,这个分数是()o

3.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而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后,正好等于,这个分数原来是()。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篇15: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经验——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明确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三类

教学工具

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明确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三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3、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师:当你看到屏幕上出示的二十个数(1—20),会想到哪些最近学过的知识?

生:在预习中我想到了1、3、5、7、9、11、13、15、17、19是奇数。

生:在预习中我想到了2、4、6、8、、10、12、14、16、18、20是偶数。

生:在预习中我想到了2、4、6、8、10、12、14、16、18、20是2的倍数。

生:在预习中我想到了5、10、15、20是5的倍数。

生:在预习中我想到了3、6、9、12、15、18是3的倍数。

生:在预习中我想到了10既是2倍数也是5 的倍数。

生……

师:同学们对这些数能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真的很棒!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些可爱的数字,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师:(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看到课题,你在预习中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生:我想问什么样的数是质数?什么样的数是合数?

生:我想问质数和合数各有哪些特点?

生:我想问质数和合数与以前学过的奇数和偶数有什么联系?

生:我想问质数和合有什么用?

二、创设条件,主体参与

师: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非常有价值,怎么研究这些问题呢?先让来我们共同回忆以前研究数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一般是找到一组数据直接研究再观察、讨论、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师:科学的论证都来自于实践,下面就请同学们以1—20这些数入手来共同研究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

师:请你找出这些数的因数有哪些,然后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情况,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小组合作提示:

1、请组长在组内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与其他同学间进行核对。其他同学认真核对并及时发现问题。

2、同学们把你预习中的观察结果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在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间和全班的交流。

3、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巡视合作情况,学生汇报

生:通过预习我们小组发现它们的因数个数不一样多。

生:通过预习我们小组发现所有数的因数都有1。

生:通过预习我们小组发现1只有一个因数,其他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因数。

师:你们小组的发现很有价值,还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观察真仔细。你们还有哪些发现?

生:通过预习我们小组发现偶数的因数多,奇数的因数少。

生:通过预习我们小组还发现偶数中2的因数最少。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师:同学们真是长了一双慧眼,观察仔细、发现多多。接下来我们研究如果从因数的个数入手,可以把他们怎样分类?

(请小组同学交流预习结果,小组长进行总结,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生:我们小组想这样分:有两个因数的分一类;有两个以上因数的分一类;只有一个因数的分一类。

生:我们小组想这样分:质数2、3、5、7、11、13、17、19分一类;合数4、6、8、9、10、12、14、15、16、18、20分一类;1自己一类。

师:同学们的分法真有创意,都是根据他们因数的个数多少来进行分类的。其他小组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我也是这样分的,(大屏幕出示分法)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权威,我又找到其他几个数,你看看可不可以这样分?

师:出示15和29来验证。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发现所有的自然数都可以这样分。为了让研究成果更清晰明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总结。

招生汇报

生:我来总结我们根据因数个数的不同,把自然数分成了三类: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如2、3、5、7等叫作质数;有1和它本身以上多个因数的如4、6、8、15、等叫作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吗?(生齐:一样)你们的想法太科学了,请大家把书翻到23页齐读:一个数……

师:同学们你们太伟大了,我们的发现竟和科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真让人兴奋。

四、精讲释疑,应用实践

师:会说不会用可不行,现就让我来考考你们吧。请看大屏幕,判断25、42、61、87是质数还是合数,并说明理由。

生答:略。

师:接下来我还想考考你的眼力,请你用手势来告诉我你的判断。学生手势回答,找个别学生说出理由。

生:51是合数,因为51的因数有 1、51、3、13。

生:71是质数,因为71的因数只有1和71。

生:91是合数,因为91的因数有1、91、7、13。

生:97是质数,因为97的因数有1、97。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的因数只有1。

师:看来我没考住你们,那我就来难为你们一下,在上课之初同学们提到质数和合数与以前学过的奇数和偶数有什么联系?你们能解决吗?屏幕出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关系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做好总结然后推荐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发现质数中奇数较多,合数中偶数较多。

生:我们小组发现1是奇数但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我们小组发现最小的质数是2,最大的合数是4。

生:我们小组发现在质数中除了2以外都是偶数。

生……

师:你们的发现让我欣喜,你们将来一定都是了不起的科学家。我们现在研究的是自然数,然而自然数是无限,所以质数和合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只有最小。

课后小结

师:在忘我的状态,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

师:对照课前提出来的问题,现在谁愿意解释?

生:我来回答: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生:我来回答,自然数按因数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这三类。

生:我来回答,质数中有奇数也偶数,合数中也有奇数也有偶数;有的奇数是质数,有的是合数。

师:我来回答,质数和合数在编码中经常使用,娱乐游戏中也经常使用。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用学的知识来解决更多的新的知识。

课后习题

1、请你来判断(对的划“√”,错的划“×”并且说明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2、开放题:根据所给提示写电话号码

师:你们想知道我们学校某位老师的电话号码吗?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它的因数只有1和3() 10以内最大的奇数()

10以内3的倍数同时又是偶数() 最小的质数()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它只能被1和5整除() 最小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它的因数只有1和5() 它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板书

质数和合数

分 类 因数个数

1 1个

自然数 质数(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个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2个以上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篇16:五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一般应用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解答一般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复习一般应用题。

让学生说一说解应用题的步骤一般是哪些?

二、练习。

1.全体学生做课本第67页整理与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板演,后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问: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教师归纳:“这是有关联的三道应用题,最后要求的问题是相同的,第一个条件也相同,只是其余的条件不同。有的可以直接算出答案,有的需要先算一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有的需要先算两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通过画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找出正确的解答步骤。解答以后,还要进行检验。通过以上的检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三道题的联系。

2.农具厂计划20天生产农具7200件,由于改进技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0件。(根据下列算式,写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问题)

(1)7200÷20

(2)7200÷20+40

(3)7200÷(7200÷20+40)

(4)20-7200÷(7200÷20+40)

3.做课本第67页第4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让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说一说两种思路有什么不同。(一种是先求出下午又用了多少千克柴油,再求这一天用多少千克柴油;另一种是先求出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再求这一天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柴油。这两种解法都要先求出每耕地1公顷用多少千克柴油。)

4.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第(1)题。做完后,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出得数后,可以怎样检验。

再让学生看第(2)题;指名学生改编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改编后的'题目与原来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解答。

5.做课本67页第6题。

(1)先学生审题,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说出两人运行的方向、速度等条件。指出求的是什么。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独立改编,并解答。指名学生到黑板画出改编后的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指出两人运动的方向、速度等条件,说明改编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与原来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结合以上两题的解答和对比,请学生说一说,在解答这样的行程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检验。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9、10题。

第9题,着重分析在这道题里怎样求”速度和“。求”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第10题,着重分析这道题中两辆汽车运行的方向、以及经过的时间与两车距离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7、8、11、12题

篇17:二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P45~P47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2、通过教学,使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进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3、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

三、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准备一份自己最满意的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学生分小组说说自己学过知识

①可以由这些图提出什么问题?

②指名回答

(二)我的成长足迹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次数学活动,最满意的一次作业......

(三)练一练

1、完成习题1

①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几道题都是有余数的除法。

2、完成习题2

①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运算顺序。

②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批改。

3、完成习题3

①学生理解题意,在地图上找到“长江”、“黄河”

②让学生读读这两条河的长度,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

4、完成习题4

①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②同桌互说4路车往返路线。

③说说应该怎样做

5、做第5题

①学生读懂题目,做练习题。

②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5×3=15(元)3棵12元(3棵12元的便宜)

12÷3=4(元)4<5(所以3棵12元的便宜)

6、完成习题6

①学生说说图意

②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③多请几名学生说说想法

7、完成习题7

①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②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想的

③学生独立完成

8、做练习题8

①选择适当的答案

②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③鼓励说得比较好的学生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读数、写数、方向和路线

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

(四)作业

随堂练习的作业

篇18:一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课标内容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卡片

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给出规定的`数,同桌之间先后出数,使之相加等于规定的数。

二、整理10以内的加法

1、交流。

说一说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哪些,边说边口算,并把能想到的算式写在卡片上,在交流中体会,这样的算式有很多。

2、整理算式。

我们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吧!

(1)讨论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这些卡片。

(2)整理算式,初步完成加法表。

3、观察、讨论。

(1)你们这样排列是怎么想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3)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

三、整理10以内的减法

1、玩“送信”的游戏。

让学生算出手中的卡片上的题目,比比谁最快送出手中的“信”。

2、小组整理游戏结果,完成减法表。

3、讨论、观察。

(1)你们是怎么想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3)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回顾总结

设计意图

游戏活动

小组讨论、交流,产生整理算式的愿望。

篇19:一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课标内容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卡片

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给出规定的数,同桌之间先后出数,使之相加等于规定的数。

二、10以内的加法

1、交流。

说一说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哪些,边说边口算,并把能想到的算式写在卡片上,在交流中体会,这样的算式有很多。

2、算式。

我们把这些算式一下吧!

(1)讨论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这些卡片。

(2)算式,初步完成加法表。

3、观察、讨论。

(1)你们这样排列是怎么想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3)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

三、10以内的减法

1、玩“送信”的游戏。

让学生算出手中的卡片上的题目,比比谁最快送出手中的“信”。

2、小组游戏结果,完成减法表。

3、讨论、观察。

(1)你们是怎么想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3)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回顾

设计意图

游戏活动

小组讨论、交流,产生算式的愿望。

小组活动算式,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排列方式,也可能不完整,但可在下面的讨论过程中逐步完善。

游戏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加法表

课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一起来说说。

我学会了 。

我最喜欢,你呢?

五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案

数学复习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人教版总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经典公开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推荐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